营造学术氛围,树立竞争意识,点面结合加强学风建设

2022-09-10

加强学风建设工作,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是突出学风建设的工作重点, 并需结合制定确实有效的学风建设措施, 狠抓落实。高等学校的学风是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 高等学校在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 应高度重视学风建设,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 提高加强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有效措施,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通过加快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加强管理、通过开展大学生科研和学习竞赛等活动来推动学风建设。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摇篮, 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2 1世纪中国的面貌,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 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 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 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这个意义上说, 加快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影响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 最终将影响到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因此, 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

1 加强引导, 提高学生对知识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在全校营造深厚的学术氛围, 以学术的高、精、尖引导和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物质财富的创造和利用, 都离不开知识,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一切科学知识都离不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 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青年成才的基础, 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 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才能有所发明、创造, 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学为本”, “非学不以成才”。一个人智力高低, 能力大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 只有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 才能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历史重任。实践证明, 获得知识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学习。知识不是人生来就有的, 它是靠持之以恒、楔而不舍地努力学习, 日积月累而获得的。勤奋学习是获得知识并使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2 充分利用有利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 并结合与之相适应的鼓励措施, 吸收优秀的学生参与到更深层次的学术研究中, 形成良性循环;同时, 结合目前大学生就业等社会现实, 加强学生的危机意识, 变压力为学习的动力

人之所以要学习, 是由一定的动机所驱使的, 动机的实质是需要, 只有当需要有可能满足时, 需要才能转化为动机, 当需要得到满足时, 动机即告结束。学习动机=学习的需要+学习的诱因。学习需要是各种各样的, 它包括学生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 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对未来的学习理想。学习的诱因是指为了实现学习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某种能激发学习需要的因素, 使学习需要从潜在的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二是要有满足需要的条件, 如一定的外部环境等。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来自个体、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情绪、意志、态度、经历、爱好与兴趣、健康状况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各种社会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学校因素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学风校风等。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所处的地域位置、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等。新时期应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一方面, 要在综合分析以上诸多因素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其中积极、有效的因素, 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驱动力, 即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就是要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外部条件, 以此激发学习动机。总之, 只有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并由此产生学习动机,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一方面, 引入竞争机制, 开展学习竞赛是促使学风建设的又一有效措施。在大学生中引入竞争机制,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外, 就是如何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身潜在的活力, 而竞争是激发学生自身潜在活力的有效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统招统分”的就业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取而代之的是全面面向市场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 过去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感已不复存在, 大学生要想在未来社会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主动, 就必须在大学学习期间勤奋努力, 刻苦钻研, 使自己既具有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具备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高等学校应注意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 激励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形成群体竞争, 使学生在竞争中取长补短、优化品格。在竞争方面, 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成才的外部条件, 另一方面, 学校对学生的专业学习 (包括外语和计算机) 、科研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进行单项和综合考核评估, 实行“奖优罚劣”, 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习, 在学习中竞争,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学风和校风建设。

3 结语

高等学校的学风作为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校貌, 透过学风这个窗口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精神风貌, 看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看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高等学校既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主要基地, 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 在新时期高等学校应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 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 在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同时, 应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 由点到面,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风建设的热潮, 在加强学习、提高广大师生员工思想认识的基础上, 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 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人才质量观, 充分发挥“三育人”的功能, 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工作, 对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学风建设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并对其有效途径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术氛围,竞争意识,学风建设

上一篇:基于供应链环境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下一篇:高校医院护理工作的特征及护士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