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

2024-05-02

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精选九篇)

作文教学要读写结合 篇1

一、全新演绎:改写文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古典诗词《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不仅采用白描的形式叙写了一个以“农家乐”为主题的故事,还用人物速写的手法勾勒了这家农户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谁家翁媪”、“锄豆溪东”汗如雨下的“大儿”、在自家庭院“正织鸡笼”的“中儿”,“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等。教学这首古典诗词文本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诵读、理解、默写等学习内容之后,还应该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的主旨、内容、环境描写等,让学生在深入感知这首词的主旨、内容、环境描写等的基础上 ,以全新的文学样式再度演绎课文:将这首词改写成400字左右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少学生改写这首词的难度,改写前,我们必须对学生做 如下多方 面的具体 指导 :(1) 用第三人称写; (2) 合理想象词中人物翁媪、大儿、中儿、小儿等的年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3) 合理想象词中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劳动场景等。如此,学生在改写前,必定细细思量这首词的内容和主旨;改写后,学生不仅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这首词,还能由此初步学会写作记叙文的具体方法:必须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还要辅之以相应的环境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等。

二、想象创造:补白文本

中国古典诗词诸如《秋思》 (张籍) 等可谓言简义丰之至: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和在秋风中簌簌飘落的树叶,一阵思家念亲之情袭上心头。于是立即书写家书,书写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然而,对家人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太多太深,无论怎样写都觉得没有道尽心中之意。所以,在捎信人面前反复拆封家书,反复添写自己的思家念亲之情。然而,诗人在《秋思》中并没有像现当代小说等文学作品那样用很多的语言去铺陈和描述诗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与捎信人之间的对白等,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和跳跃性极大的场景描写从整体上概述事件的大致状况。如此, 《秋思》中就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意义或者场景“空白点”。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秋思》中的“空白点”进行合情合理的、创造性的填补。这种创造性的填补,在写作训练中俗称“补白”。引导学生进行“补白”《秋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秋思》进行再度创作的过程。

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秋思》“补白”训练:诗歌中并没有具体言及家书的具体内容。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发挥合情合理的想象,把诗人的家书内容补写出来。学生通过这样的“补白”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二度创作的乐趣。

三、搜读信息:叙写背景

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时,我如此巧妙地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请同学们在课外通过《小学古诗文解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在下列6项读写结合训练中任选2项,各写一篇200字左右的 文章 , 文体不限 :(1) 介绍黄鹤楼; (2) 介绍广陵;(3) 介绍孟浩然; (4) 介绍李白;(5) 介绍李白写这首诗歌的背景等;(6) 介绍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交往和友情等。为了减少学生的写作难度,我对这次读写结合训练规定了如下写作流程 :确定习作 选项———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删繁就简———连缀 成篇———反复修 改———互改互评———再次修改———上交老师。

次日,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确定选题,而且写作的内容也能紧紧扣住选题,突出中心。

读写结合,优化作文教学 篇2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语文教学中注意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学习观察方法,训练“抓住特点”

在课文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如教学《荷花》一课,就可以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和抓住事物特点认真观察的方法。作者写荷花,先总写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再分别具体地写了白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层次清楚,详细具体,这是作者能抓住荷花特点认真观察的结果。学习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用这两种方法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花,然后写下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红玫瑰:“花圃里,玫瑰已经开了不少了。红玫瑰在枝头间昂首怒放,傲立而出,颜色是那么红、那么浓,没有一点儿杂色,简直像燃烧的火焰。许多花瓣有规则地簇拥在纤纤花蕊的身边、层层包裹着。每片花瓣都鲜活活、细嫩嫩、水灵灵的,好像只要轻轻一掐,红色的浆液就会涌流出来似的。多么可爱的玫瑰花啊!”写得逼真传神。

在语文教材中这样的文章还很多,像《翠鸟》《珍珠泉》等都能引导学生从中学到很好的观察方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学习构段形式,训练“言之有序”

为了培养学生在作文时能言之有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引导学生入门悟道。例如《和时间赛跑》中的一二自然段的承接式,《海底世界》三四自然段的总分式,《惊弓之鸟》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因果式,《太阳》前三个自然段的后半部的并列式等。作文课上再强化这些段式的单项训练,引导学生写得自然有序、层次清楚,文章的质量肯定会大有提高。

三、学习描述方法,训练“言之有物”

阅读教材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里面有很多描述方法值得学习模仿。如《鸟的天堂》第二部分作者运用了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按照点―面―点的思路运用多组排比短句,十分形象逼真地 描绘出千鸟荟萃、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学习这一段时,我把学习重点放在领悟表达方法上,然后指导学生仿写一只动物或一群动物。学生在写时犹如心中有纲,写得得心应手,文章也比往常美多了。

四、开展课外阅读,训练“综合积累”

一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指导,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二是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丰富词汇;写心得体会,或进行仿写等。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举行“读书汇报会”,开办“读书专栏”,进行“优美文段朗诵”等,增强学生读书与写作的兴趣。

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方法,我感到学生对作文越来越喜爱了,写起文章来也越来越有“道”了。我想这不失为优化作文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要读写结合 篇3

一、全新演绎:改写文本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古典诗词《清平乐·村居》(辛弃疾),不仅采用白描的形式叙写了一个以“农家乐”为主题的故事,还用人物速写的手法勾勒了这家农户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谁家翁媪”、“ 锄豆溪东”汗如雨下的“大儿”、在自家庭院“正织鸡笼”的“中儿”,“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等。教学这首古典诗词文本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诵读、理解、默写等学习内容之后,还应该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的主旨、内容、环境描写等,让学生在深入感知这首词的主旨、内容、环境描写等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文学样式再度演绎课文:将这首词改写成400字左右的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减少学生改写这首词的难度,改写前,我们必须对学生做如下多方面的具体指导:(1)用第三人称写;(2)合理想象词中人物翁媪、大儿、中儿、小儿等的年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3)合理想象词中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劳动场景等。如此,学生在改写前,必定细细思量这首词的内容和主旨;改写后,学生不仅能加深理解和记忆这首词,还能由此初步学会写作记叙文的具体方法:必须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还要辅之以相应的环境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等。

二、想象创造:补白文本

中国古典诗词诸如《秋思》(张籍)等可谓言简义丰之至:诗人面对萧瑟的秋风和在秋风中簌簌飘落的树叶,一阵思家念亲之情袭上心头。于是立即书写家书,书写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然而,对家人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太多太深,无论怎样写都觉得没有道尽心中之意。所以,在捎信人面前反复拆封家书,反复添写自己的思家念亲之情。然而,诗人在《秋思》中并没有像现当代小说等文学作品那样用很多的语言去铺陈和描述诗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与捎信人之间的对白等,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和跳跃性极大的场景描写从整体上概述事件的大致状况。如此,《秋思》中就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意义或者场景“空白点”。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秋思》中的“空白点”进行合情合理的、创造性的填补。这种创造性的填补,在写作训练中俗称“补白”。引导学生进行“补白”《秋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对《秋思》进行再度创作的过程。

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秋思》“补白”训练:诗歌中并没有具体言及家书的具体内容。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发挥合情合理的想象,把诗人的家书内容补写出来。学生通过这样的“补白”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二度创作的乐趣。

三、搜读信息:叙写背景

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时,我如此巧妙地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请同学们在课外通过《小学古诗文解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在下列6项读写结合训练中任选2项,各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1)介绍黄鹤楼;(2)介绍广陵;(3)介绍孟浩然;(4)介绍李白;(5)介绍李白写这首诗歌的背景等;(6)介绍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交往和友情等。为了减少学生的写作难度,我对这次读写结合训练规定了如下写作流程:确定习作选项——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删繁就简——连缀成篇——反复修改——互改互评——再次修改——上交老师。

次日,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我发现很多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确定选题,而且写作的内容也能紧紧扣住选题,突出中心。

综上所述,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古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读写结合训练素材。教学时,教师如能潜心挖掘,并对学生加以耐心指导,学生定能认真完成读写训练。如此,我们的古典诗词教学定能事半功倍。

作文指导要读写结合注重情感培养 篇4

一、加强读写结合,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责任在于引导,要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而不要搞一言堂,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课内的每一篇文章,无论在遣词造句、结构布局及情感表达方面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写作的引子、一个修正并踏上自己情感旅途又自觉实践自己情感体验的突破口。因此,要让学生有自己强烈的情感表达,教师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就必须做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应把重点放在阅读上,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结构安排及语言特色等等。并在朗读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随堂练笔,加以巩固学生对最初获取新知识的体验。比如学习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觉得可以先从文题入手,把握文章内容及结构安排特点。在分析文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体会文章两个部分间内在联系及每部分内部的结构、语言构成等方面有何独特风格。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作者在百草园中玩耍时的快乐,体会用优美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层次来描写复杂景物的精妙。在平时的习作中,很多学生会出现描绘层次混乱,语言表达冗杂不精练等弊病。在分析第一段写景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这段写景的方法,引导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家乡某个角落的景物。在学生构思、模仿、写作、反馈这一流程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如何组织语言去描述景物,如何安排写作顺序,如何剪裁等等。通过这种读写结合的课堂学习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提高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有限的课堂教学远远满足不了语文学习的实际需求,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写作能力,使写作的语言表达更宽泛活泼,在掌握好课内文章的阅读方法外还要立足于课外阅读。适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也是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基础条件,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巩固课内所得,而且可以开阔视野,增强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注重情感培养,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

加强学生的读写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写作中的语言表达问题。但一篇好的文章绝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要灌之以感情在其中,这样文章才有它独特的灵魂。如果在写文章之前还没有建立起情感,文章就如僵尸般的面孔让人不忍谋面。愤怒出诗人。情郁于中而发之于外,没有强烈的情感在心中奔突,又怎能爆发出惊人肺腑的优秀章句呢?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就是魔术师,能将乱纷纷的字词有机地编排起来诉诸于种种表达。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并让它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呢?

培养情感的途径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就生活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来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也可以挖掘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善良温情来激发学生的人情美,还可以让学生浏览自然风光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愫,古语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还可以在分析课文时重视情感调动。只有在学生情感获得充分培养的基础上,写起作文来才能做到情切切、意也绵绵。比如,我在教授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先播放一首凄美缠绵的思乡曲——《游子吟》,随着乐曲的展开,学生的心情被这幽婉凄绝的音乐所吸引。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了下来,静静地在音乐中去联想、去抒发此时自己心中的别样的情怀。乐曲终了,我简单介绍了此曲的写作背景,然后问大家我们以前学过的同名诗歌是什么呢?由于此时的感情尚被刚才的音乐所萦绕着,大家异口同声地答道:“《游子吟》”,并且齐声朗读孟郊的这首诗。此时,学生的情感被积极调动起来了。他们通过一首歌和一首诗,《金色花》的情感主题已在他们心中悄然暗合,并且能深刻体味到家的温馨、母爱的珍贵。看学生的感情融合到这一程度,讲解文章是多余的,自主探究诗中的意味与情感是首要任务。于是,我给学生展示了《金色花》的音视频。清朗而又深情的朗读、温馨而又素雅的画面,让学生再次陷入了情感的漩涡,再一次让他们感受到母爱的温馨与博厚。至此,学生的情感已被激发到了顶点。为了给他们找到宣泄的突破口,我说:“如果哈里·波特送你一次魔法,你可以变成你想变的任何一样东西,去感恩母爱,那么,你会变成什么?大家能否以‘假如我变成了……’为题,写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歌颂呢?”此言一出,他们立即郑重而又欢乐就地接受,与以往接受写作任务时的哗然无奈的表情大相径庭。下课时一首首洋溢着热情的小诗及时交了上来,由于有了厚重的情感作为依托,语言简洁明快、表意真切自然生动非以往作文所能相比。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情感,运用情感去创作可以使笔下的事物灿然生辉并富有生命。可以说,注重情感的培养是提升作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在读写基础上的升华。

听说读写结合,指导作文教学 篇5

一、从听说入手,提高说话能力写文章就是作者用无声的语言,即文字表示思想感情的过程。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现代化形势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重写轻说”现象为“说写并重。”训练学生听的过程,不仅可以增强注意力、辩音力、理解力、记忆力和组合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敏捷。让学生多听录音、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和面部表情变化来感受语言的美。训练说的过程,不仅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还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是进入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环节。因此在低年级要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

1、利用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低年级课文都配有新颖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彩色插图。教学中通过看图和学文穿插结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1)

指导观察,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观察力。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一幅图或几幅图凭着观察和想象,有条理的说明图意。看单幅图时,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抓住画面上的主要事物,并按主要事物和周围事物的联系来进行观察和想象,如观察《秋天》先让学生按照从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从中找出主要事物“雁南飞”“黄叶落”,然后找出与他们的联系——“天气凉”“天蓝而高”,再教给学生按观察顺序用几句完整的话、连贯具体地说明图意。(2)

看图说话,在学生观察之后,及时引导他们进行口头表达,学会把观察到的东西用口头语言说出来,说准确、说生动、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看多幅图时,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先看这几幅图总的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依次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和他们之间的联系,抓住中心图进行观察和想象,再把图意写出来。在思维训练中大胆求异,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探求摸索不同的答案。

2、利用电视动画培养说话能力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现代电教以绚丽的色彩,活动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刺激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愿看、想说。小白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小动物,但由于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所以不能准确说出其特点。如在上说话课时,通过电视彩色动画效果、使学生对小白兔的外形特征有了深刻的印象。放相时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小白兔,然后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观察,放相时配上音乐、颜色,由于电教媒体可控制,让学生边看边说出小白兔的样子和特征。学生看的有趣,新鲜,避免了空洞的、枯燥的说教,增强了形象生动的直观性。

3、通过朗读、讨论,提高表达能力。朗读也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朗读时口、眼、脑并用对发展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课文时要指导学生反复流利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充分体会人物内心,读出准确的语气。读后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共同交流、互相争辩、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变课文的无声书面为学生有声的口头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说话流利,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生活形象、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读、说、写结合,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写话能力。读写结合,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使学生日有所读,读有所记,形成乐读爱写的良好习惯。

1、以趣为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是以课外读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形式,学生进入三年级学校规定要有读书笔记,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阅读,为作文教学打基础。首先要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我的做法是:利用班队会快下课的几分钟时间,给同学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讲到高潮时下课了,我说:如果大家有兴趣,想知道它的结果,不妨回家自己看一看书,下周帮老师把故事讲完。”然后再告诉同学们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上。有的同学想知道故事的结果,有的同学想帮老师讲剩下的内容,这样大家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去找、去读、去想,从而调动了学生读说的积极性。

2、读写结合有了兴趣光读说不是最终目的,读的结果是能把看到的、观察到的上升到自己的思维中去,通过感知,形成自己的思想或独特见解,这就是读书心得。教学生如何去写,成了阅读训练的关键。因此,在阅读课上要教给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1)接受性读记,就是要求学生对阅读物的精彩词、句、段篇及知识见闻有选择的摘抄,读记,加深印象。在读记中有的同学还对摘记绘上彩图,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2)创造性读记:就是要求结合所读文章的赏析、评价、再创造。包括赏析评点,读书一得,改写、续写、仿写等多种形式。在读记中学生可以随意写出自己的想法,对文章的看法,对学生读记中出现的不同形式加以表扬、肯定,促进了学生用多种形式尝试的积极性,学生灵活运用,不拘一格,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思维、想象及情感活动的参与,有效地服务于作文训练。

3、定期评品学校每学期结束,要奖励读书笔记写得好的学生。为了使读书笔记很好地坚持下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定期对学生的读记,进行评价激励,除了书面简单的评语“优”、“良”外,还要在班会上对有创新意识的读记,让全班同学品尝、欣赏,方法可让本人宣读或学生传看。读记内容篇数多少不限,不给学生加压。学生就不会产生怕写的思想。

三、激发兴趣、获取作文素材作文是创造性语言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建立在日积月累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上,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生动、有趣的写作材料。把功夫下在文章之外。(1)具体指导、趣味无穷作文指导要贯穿一个“趣”字,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指导。如“抓住特点、描写人物“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设问引导

(a)你照相后取相片,如果给你别人的照片,你要吗?为什么?(b)一个一两岁的孩子为什么能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妈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描写人物的外貌如同照相,写“这个人”要像“这个人”就写出了他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本班同学的外貌、写出特点。要求不直接点名,念给大家听,让学生判断写的是谁,学生兴致很高,力求写像本人。(2)

先做后写、有趣有实随着作文教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从生活实际中获取写作素材,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流。如周五下午放学时我对大家说:“双休日有何打算、准备去哪玩?希望你们都能玩的痛快、玩的开心、玩得高兴。作文课上我问同学们双休日玩得好吗?都玩了些什么?能讲给我听听吗?大家争着讲,我接着说:“大家玩得很愉快,现在不能一个个具体的讲给老师听,可以写出来,让我慢慢读分享你们的快乐。不过你们可能做了许多事,但要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写具体、写清楚。其它内容可以略写。题目自己定。作为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启发、引导。把学生活动中蕴藏的丰富的感情和有趣的事发掘出来。写出一篇篇小文,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从低年级听、说、读、写开始。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地有步骤地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进行,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备注:2001年7月29日《听说读写结合,指导作文教学》在中国有色金属中小学学法研究协会第九届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壹等奖。作者:闫桂花甘肃金昌金川集团公司第六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

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发现,现行的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如:模仿练笔、拓展练笔等都是“读写结合”的常用策略,它为学生构建了对话的平台,促进了学生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模仿练笔

“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角度进行练习。

(1)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写作手法,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2)仿顺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首先,我围绕中心句,指导学生赏析了这一小节中的词句。有了对这一节的研读,学生轻而易举地感悟到在这节中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接着,我为使学生在仿写练习中有更加丰富的内容进行表达,还利用网络资源为他们创设了情境。有了写法上的感悟,以及情境的体验,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园里的花,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写段练习,这样的仿写练习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再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二、拓展练笔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拓展练笔比较适合他们。练笔的形式很多,有补白类的,包括补充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扩写类的;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类等。

(1)教材简略处的合理拓展。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如:《金钱的魔力》一文中先后写到了店员托德和老板的两次“笑”,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从与众不同的笑中体会一下老班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下老板的心理活动及与“我”的对话。教学至尾声时,我还顺势问到:“当我再次光顾这家服装店时,老板又将会是怎样笑?怎样对我说呢?”让学生去推其发展,展望结果,发现新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以人物想法、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课文精彩处的合理拓展与改写。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拓展。

(3)续写练笔。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假如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续编故事是要足够多时间的,但费时但又不省心的写话,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会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练笔可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统一。

(4)写推荐,课外读物走进来。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如:学习完《负荆请罪》,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个词语的来源;学习完《海伦.凯勒》就可以推荐学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学生读一读《鲁宾逊漂流记》,感受他的独特魅力;学习完《小草和大树》,向学生推荐《简爱》等等。

作文教学应做到读写结合 篇7

中学生的思想是最活跃的, 他们充满着告别少年的喜悦与步入青年的困惑;他们有花季的情愫, 也有青春的伤怀;他们富于向往和追求, 生活最富有少男少女的青春色彩。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然而他们写作的记叙文竟然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千人一面。究其原因, 是由于他们不善于感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使学生懂得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美, 时时有美。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学校中的同学友爱, 老师的关心之爱, 社会上陌路相逢者的援手之助, 等等, 这些感人的情景, 这些动人的感情, 都是美的源泉。只要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与事, 就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只要善于捕捉, 就会发现生活中充满着各种情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 并且进行深刻地思考, 在日记中描写见到的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场景画面, 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多读:从文本中间接地体验生活

学生观察家庭、学习、生活的机会比较多, 但接触社会生活的时间毕竟有限, 大多数时间在学校里学习、生活, 没有什么时间去接触社会, 那么又怎么办呢?还有一种比较简便易行而又具有比较好的效果的办法, 就是大量地阅读名著, 从名家作品中间接地接触社会, 从名家的思想中直接地获得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经典而深刻的感受与认识、体会, 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学生可以结合作品阅读, 借鉴他人经验;也可通过交流讨论, 使之在畅谈各自的发现与感受中得到感染、启迪, 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而且,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自读课本、同学文章, 学习如何在生活中自觉地积累材料, 学习如何去从生活中精心选取写作的典型材料。

三.多借:对照范文巧仿写

习字有字贴, 中学生写作自然也离不开模仿, 这是学习写作的一条基本方法。古人谓学文有三“偷”, “浅者偷其字, 中者偷其意, 高者偷其气”, 这种“偷”就是模仿。“偷其气”就是模仿中的创新。作前要使学生明确本次写作的要求, 根据材料迅速立意取材, 打开写作思路。教师要按照习作内容、训练要求选出好的范文, 把力气花在发挥范文的示范功能上, 要允许并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 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爱好自己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模仿的范文, 揣摩借鉴, 进行改装, 换上自己的写作内容与主题, 甚至自己的语言风格, 加以创造性的模仿。这样做, 既沟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 又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多改:文不厌改

教师们应该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去提高写作水平。文章“入妙”须“频改”, 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由不断修改而渐入佳境, 古今中外的文章家概莫能外。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这正是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修改四大方面:一是改语言, 就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 还要看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贴得体等;二是改结构, 要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 层次是否清晰, 过渡是否自然, 伏笔呼应是否巧妙等;三是改中心, 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 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 主题是否突出, 论点是否鲜明, 能否统率材料等等;四是改材料, 主要是看材料的取舍是否精当, 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等等。

初中作文教学读写结合探究 篇8

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读写的兴趣

作文写作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一直存在教学理念上的问题, 新课改要求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意识。对此,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清现今形势的变化, 彻底转换现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尽最大力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这样就能够全面发挥学生学习的优势之处, 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动力, 中学生在这一自由、自主的教学理念的带动下, 就会对作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证实自己的疑问, 极大地推动学生参与各种作文写作知识讨论中。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 将对作文教学倾注全部精力, 与每一位初中生耐心地交流, 找出初中生作文写作的困难之处, 通过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教学经验, 为初中生的作文写作的困境寻找突破之处。[1]在此基础上, 为学生制定一套系统的培训计划, 全面、系统地培养初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所学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使学习事半功倍。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作文读写的兴趣, 让他们真正喜欢读书与写作, 同时善于读书, 善于写作。在初中作文教学环节中, 需要激发学生作文读写的兴趣, 同时还要保持初中生一直有读写的激情, 对此, 初中教师应用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 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游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2]但是, 这些方法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还是要看教师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以及学生们是否能够密切配合。在课堂教学中, 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智力竞赛、学术讨论等一系列活动, 这样不仅增加了语文作文教学的娱乐性, 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作文写作所需的课外知识。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 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教育家们常说:“没有学不会的知识, 只有不好的学习方法”, 为此,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采取一个高效的写作教学方法, 并将其贯彻于平日的作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作文写作方法, 以此提高初中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紧张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当在平日的语文教学环节中, 善于语文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 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其要点有如下几点:第一, 从优美的词、句入手。通过阅读教学, 可以对重点的词句实施精心的品味, 可以在指导学生读的基础之上, 悟出写法, 领会意图, 进而学会运用。[3]第二, 从省略号处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 让学生们有感而作, 写出自己的心声, 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阅读深度。另一方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第三, 从故事的结局入手。依据原文, 进行创造性的续写, 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 培养写作兴趣, 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均有较大地帮助。[4]第四, 从读后感入手。阅读是读懂文章, 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 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 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

三、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进行读写训练

好的作文素材是作文的亮点, 为将好的素材应用于作文写作中, 就需要宽展学生的知识面, 这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的社会经历才能够充实作文的素材与感情, 这是一篇优美文章最基本的地方, 在学生生活阅历普遍缺乏的情形下, 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将参与社会活动的有感而发的内容记录出来。二是加强课外阅读。[5]书中的知识是最丰富的,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扩充自己的文化知识, 从中获取更多有益信息,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文化知识。学生在阅读环节上, 应当一边阅读, 一边记录;在阅读课外文摘时, 可以选取好的文字摘录, 并记下自己当时的阅读感受;善于写日记, 将每天细心观察的事务详细记录下来, 通过这些行之有效, 周而复始的训练之后, 及能够达到作文写作的读写相结合的目标。

我国古代文人常将阅读比作一棵大树的树根, 把作文比作一棵大树的绿叶, 只有树大根深, 才能够枝繁叶茂。这一形象的比喻已经证明读书是初中生汲取作文素养的最基本的来源之一。但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 阅读不只是为了看书而阅读, 而是要提升初中生细心领会一篇文章的精神内涵,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手法等。在此前提下, 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留心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善于从课外阅读中吸取精彩的文句, 这样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文句基石。

参考文献

[1]龙仲勤;浅谈如何进行初中作文教学[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2010 (06)

[2]何统华;浅谈创新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

[3]王全志;作文, 是心灵的轻吟低唱——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河南卷) [C].2010

[4]郭兰光;人生无处不作文, 自缘君是有心人——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做好“读写结合” 篇9

一、从写作基本能力的层面统筹考虑

一篇文章可以有若干写作生发点。从辞彩、结构、从技巧, 从话题、从内容、从观点。在写作生发点的选择上却又往往多随意少规划, 多零散少系统。这样做的结果是, 表面上学生写作的数量是充分的, 但最终成效往往不甚明显。

我们是否可以让写作训练更系统一些呢?

写作的难点就在这里。它不是一项直线型的、静态的内容, 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许多试图分解写作过程的努力最终往往难有成效。比如我们曾经从结构入手, 将写作分为开头、中间、结尾;或者从写作内容入手, 分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或者从评分标准着手, 分解为审题、立意、语言、结构、卷面等等。可作文实践告诉我们, 这些方式往往耗费精力且收效甚微。

提高写作能力, 就是要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也就是要掌握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几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或者说提高熟练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的能力。我们可以集中训练对话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三个方面。这样, 写作生发点就可以以作文基本能力为轴心依次展开, 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比如阅读汪曾祺先生的 (受戒) , 借鉴其景物描写的方法来进行景物片段训练。

英子跳到中舱, 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 划进了芦花荡。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 发着银光, 软软的, 滑溜溜的, 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 通红的, 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 紫浮萍。长脚蚊子, 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 (一种水鸟) , 擦着芦穗, 扑鲁鲁鲁飞远了。 (《中国现当代小说·受戒》)

从不同角度描摹景物。“紫灰色的芦穗, 发着银光”, 重在着色;“软软的, 滑溜溜的, 像一串丝线”, 重在感觉;“有的地方结了蒲棒, 通红的, 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是外形与色彩的统一;“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是也是外形与色彩的统一。从不同角度描摹景物, 景物的呈现更富立体感, 更富变化。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芦花、芦穗、蒲棒、野菱角, 属于静景;“惊起一只青桩 (一种水鸟) , 擦着芦穗, 扑鲁鲁鲁飞远了”, 则是动景。一动一静, 以动衬静, 既展现出了芦花荡的安静秀雅, 又凸显出这儿的生机欢快。

当然, 景物描写的方法还有, 以上只是试举一例, 不再一一赘述。

二、对阅读内容的合理整合与提炼

常见的读写结合模式是, 就某一篇文章的作文生发点进行写作。这种模式的缺点是:单篇文章营造的作文生发点往往难以形成对某种写作能力的全面支撑, 或者说, 训练某种写作能力所需要的材料, 单篇文章并不全面具备。

因此, 对阅读内容进行合理剪辑是必要的。如《祝福》中祥林嫂和鲁四老爷、四婶在对话模式上, 就是先点出对话内容, 后交代说话对象。这样更突出了说话内容, 更能突出鲁四老爷和四婶自认为受冒犯而愤怒的心情。

再比如《荷花淀》中水生与英子的对话:

鸡叫的时候, 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 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 我走了, 你要不断进步, 识字, 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 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才是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孙犁 (白洋淀)

女人与临别的丈夫的对话。太多的眷恋、不舍、顾虑全都包含在这平静的夫妻对话中。无需太多的雕琢、修饰, 没有什么“执手相看泪眼”, 更非“哽咽不能语”, 此时此刻的平静最能让人看透人物的内心。

上一篇:小反刍兽下一篇:会计概念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