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面结合小练笔

2024-04-09

点面结合小练笔(精选14篇)

篇1:点面结合小练笔

家乡的小馆

家乡有间小馆,每一天人来人往。

刚到门口,震耳欲聋的声音向我扑面而来。有服务员的吆喝声,有醉酒划拳斗酒声,还有顾客说笑聊天声……

一进门,正对的是个琳琅满目的菜品架。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小菜,有金黄的土豆丝,有绿油油的青菜,还有酱黑的腊肉……

一转身,我看见餐厅里坐满了顾客,有的吃着炒面,真是美味无比,有的吃着炒菜,有的吃着韭菜馅的饺子,沾上醋,咬一口,一脸满足。我肚子咕咕叫着,真想把它们都尝个遍!

我找了个空位刚一坐下,服务员便到了跟前。这服务员眼圈很黑,必须是工作忙没有好好休息了。虽然她强打精神,但我还是能察觉出她的疲倦。我想,这枯燥的生活,也许对她是一种摧残。

家乡的小馆,满是生活的烟火。

篇2:点面结合小练笔

菜市场

菜市场里,人声鼎沸,大声吆喝的卖菜阿姨,提着菜篮的大妈大婶,偶尔还有几个着装考究的白领经过。各种声音汇成一场小型音乐会,讨价还价的声音,菜刀与砧板碰撞的声音,还有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鸡鸭的叫声,相互呼应。菜摊上,各色菜品琳琅满目:新鲜的鱼儿,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顶花带刺的黄瓜。

一只流浪猫躺在菜市场门口,毛不算白,被尘土和多年的风雨染成灰色,然而它的眼里里,却闪着皎洁的光芒。我想,它必须有自我的故事,可是它用自我顽强的生命以及对生活的渴望挺了过来。

篇3:找准结合点巧设小练笔

那么,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特点设计相应的小练笔呢?一是要找准一个结合点;二是要围绕这个结合点精心设计训练形式。

一、“模仿性”小练笔

就是以“写法”为结合点, 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作者描写、叙述、说明等构句成段的基本方法。如, 《郑和远航》第5自然段先写“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 然后分别写战胜“狂风巨浪”和“海盗袭击”。教学时, 可让学生仿照这一段, 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一段话。再如, 《金字塔》一文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金字塔的高大和雄伟, 教学时, 可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数据说明”的方法写一段话, 介绍某种事物。“模仿性”小练笔还可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行练笔。如, 《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 一步一步地描写和叙述了作者看到的景物。教学时可布置这样一个小练笔:我们去游园, 或者去踏青, 回来后, 仿照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 写一个片段。

二、“补白性”小练笔

行文时匠心独运, 巧留“空白”是一种高超的写作艺术,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这一特点。这些“空白”虽然只有廖廖数语或者干脆一字不提, 但展开后往往具有丰富的内容, 只是由于写法和技巧的要求, 作者才进行了省略。教学时, 若能以此为结合点引导补白, 不失为一种好的小练笔方法。如, 《三借芭蕉扇》一文第4自然段详写了孙悟空怎样扮牛魔王骗走了铁扇公主的宝扇, 而第6自然段写牛魔王又扮作猪八戒把宝扇骗了回来只是一笔带过。那么, 牛魔王是怎么骗的呢?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填补这一“空白”。再如, 《二泉映月》中有这样一句:“十年过去了, 师父早已离开人世, 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十年的时间跨度, 作者虽然一笔带过, 但对阿炳而言, 却有着艰难而悲苦的人生经历。教学时, 可从这一“空白点”入手, 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写一段话, 想象在这十年中, 阿炳是怎样面对悲惨命运苦练琴技的。

三、“续写性”小练笔

对许多作品而言, 结尾往往是结而不尽, 耐人寻味。这种似了非了、似断非断的艺术处理为教学时进行“续写性”小练笔提供了极好的结合点。如, 《一路花香》一文, 结尾戛然而止, 但破水罐明白了自己原来可以浇花, 带来一路花香, 并为挑水工赢得赞扬之后, 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这里可让学生接着写一段话。这是通过续写点明主题, 还可以通过续写补充情节。如, 《猴子种果树》一文, 写猴子听了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之后, “什么树也没种成”,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继续进行延伸, 让学生围绕“猴子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种出了果树”这个结局接着往下写。此外, 通过“续写”营造美好的意境, 也是进行小练笔的一种方法。如, 《望月》一文的结尾说:“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 轻轻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他会想到些什么呢?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接下去写一段话。

四、“换位性”小练笔

就是引导学生移情换位, 站在作者或文中主人公 (包括拟人化的事物) 的角度, 设身处地理解、体验并写出当时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如, 教学《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时, 可设计这样一个小练笔:40多封信寄出去了, 我们多么渴望收到巴金爷爷的回信啊!大家等啊盼啊, 突然有一天, 班长手里举着一封信, 跑进教室喊道:“巴金爷爷来信啦, 巴金爷爷来信啦!”顿时, 教室里沸腾了, 校园里沸腾了!大家激动万分, 奔走相告……同学们, 让我们先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然后以“巴金爷爷来信啦”为起始句, 写一个片段。再如, 教学《特殊的葬礼》一文之后, 可让学生根据课文最后一段的提示, 为巴西总统写一份简短的演讲稿。

五、“迁移性”小练笔

就是根据教材提供的典型片段, 联系自己的观察实际, 写一处景物、一个场面、一幅肖像、一席对话、一组动作、一番内心活动等。如《船长》一文中, 有这样一组对话:“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这一组对话, 省略了提示语, 语言简短, 干净利索, 有力地烘托了当时紧张危险的气氛。教学时, 教师可以此为结合点, 让学生写一个对话片段, 要求把对话的背景交代清楚, 不写或少写提示语。再如, 《半截蜡烛》一文写得一波三折, 高潮迭起, 尤其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特别生动细致。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迁移性”小练笔:你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 但一定有过心情紧张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 你是如何平复自己的情绪的?请根据这一提示, 写一段自己的心理活动。

篇4:例谈课堂小练笔的读写结合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文字表达;整体效益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96-01

在某些课堂教学中安排的小练笔,是根据所教课文的文本内容、思想价值、写作特色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当堂写作练习。小练笔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手段的作用日益明显。本文从以五年级下册课堂小练笔为例,谈谈如何把握课堂小练笔与课文之间的读写结合。

一、有效补充,汲取写作营养。

小练笔可以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指出,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大多数课文都有语言空白点、情感空白点,无语却有情。抓住这些空白点进行小练笔训练,既填补了空白,又可以丰富人物形象,更体现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

《再见了,亲人》课后小练笔: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再写下来。编者找到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丰满了学生心中志愿军舍生取义、追求崇高生命价值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动笔前,我运用动情的语言和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与志愿军送别”的场景中展开想象,眼前浮现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杀敌、舍身保护朝鲜人民的动人情景,笔下自然流淌出感人的话语。

二、模仿创新,开启练笔资源。

我们都知道,要想让学生把习作写好,勤观察、勤练笔是必不可少的。但按教材上安排的内容进行小练笔,那五年级下册才四次小练笔就太少了,因此,小练笔训练谨防陷入“唯课文”观。《白杨》、《再见了,亲人》、《威尼斯的小艇》、《古诗词三首》等课安排了课后小练笔,教材的安排是非常有限的,关键还在于老师形成自主开发练笔资源意识。五年级,读写结合的形式应该是更丰富、更有内涵和深度,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写段、编,或缩写、扩写、改写、续写,在典型处仿写。如在学习文言文《杨氏之子》后,把文言文改写成记叙文;把《晏子使楚》改写成剧本。

三、难度适中,把片段练实

小练笔就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教师以课文为例子来教学生写作,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切实掌握汉语言运用的规律。合理安排,小练笔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演绎精彩。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因小练笔的设计不合理而衍生许多弊端。其中,难度的把据显得非常重要。难度包括了写作的篇幅、内容范围、表达方法等。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应帮助孩子认识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倾诉、表达的需要。所以,在明确小练笔的性质,它是课文学习的不效补充,也是为单元习作做铺垫。这样就不会对小练笔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就不会让学生对小练笔望而生畏。

四、善择时机,在动情处做文章

善于选择合适的小练笔时机,并尽可能在学生想写时完成,使学生的小练笔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与语言训练点、感情生长点结合的小练笔,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然水到渠成。

《童年 冬阳 骆驼队》一课,是让学生领会语言表达特点的最好时机。把“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定为本课学习的重点,学生从“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这个语段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方法。我设计小练笔的主题是:“童年中充满的小小的、傻傻的却很有趣的事,你的童年中也有这样的趣事。睁眼睡觉的金色、把菜虫当零食……选择一件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篇5:点面结合小练笔

原先今日是游戏作文课,游戏是扳手腕。规则是这样的:两个人应对面坐在两边,把右手放在桌子上,两只手握在一齐扳手腕,如果手被压到桌面上就算输。比赛途中,你的手悬空就视为淘汰。

比赛开始啦!选手是“皮包骨”的我和“女汉子”杨瑞涵。一开始,我心想:哎,就我这骨瘦如柴的样貌,再看看对方那肉肉的手,必须没有胜算。并且我本来手臂就没有多大的力气,我面带苦笑开始了扳手腕,毫无疑问,对手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胜利。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局,我不像之前那样轻敌了,对方杀气腾腾,眼睛里发出的光仿佛是两把利剑,而我十分尴尬,因为前两局出师不利,此刻的比分是2:0,所以我有些失落。比赛开始了,我总结了前两次的经验。所以没有立刻被打败,我咬紧牙关死死的坚持着场上的优势,而对方呢,也不甘示弱,我们的手一会儿往左倒,一会儿往右歪。在最终紧要关头,我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同学们都为我加油!大过了教师那一声:“女生加油!”因为我们两个斗得难解难分,教师看我们不相上下的样貌宣布平局,我手都麻了,脸上却露出了微笑。

篇6:点面结合小练笔

我要先把自我的房间打扫干净。我把桌子上的东西和抽屉里的东西都搬到床上。之后我拿来一盆水和一块抹布,我先把抹布放入水盆里,再拿出来,用力地拧干,再把手贴在抹布上,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桌子上来回地用劲儿擦。

擦了后,我再俯下身子,先把抽屉的底部擦干净,并且把旁边齿轮上的脏东西,一个一个地挖掉。然后,我坐在椅子上,拉开抽屉,用手把抽屉里的橡皮粉擦掉,再把抹布弄湿,用抹布把抽屉擦洗一遍,最终把书桌上的东西放回原处。

接下来,轮到书架了。我搬来椅子,站立上去。我从书架最上头一层开始,把每层的书拿下来放在桌上或者床上,然后用弄湿的抹布,从上往下,把书架的每层都擦洗干净。之后,我就等书架干了,再把书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排放回去。

篇7:点面结合小练笔

1、知道什么叫点面结合法

2、能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教学准备:

请学生提前观察课间活动、或春天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捕鱼的方法,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到一点,继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一、读《燕子专列》点面结合部分,总结什么叫点面结合

1、生读,思考:两个段落分别描写了谁

抽生答

2、只看第一段,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居民是怎样具体地救护燕子的,所以作者选择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小姑娘贝蒂具体地写她不顾自己的安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一个小姑娘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它人了。瑞士居民的博大爱心和崇高品质就跃然纸上了。

我们就把这样的写大面积的人物的概括性描写叫面的描写,具体的写一个人的详细描写叫点的描写,既有点又有面的描写叫点面结合的描写。点面结合经常用在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中,可以更全面更详尽地描写对象。

二、运用一:上周三我们写了体验作文《用左手写字》,下面是两个同学的作文片断,请同学们看一看:

片断一:老师刚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字“用左手”下面一个声音就喊起来:“用左手摸!”老师转过身来,笑了一笑,又转过身去,在后面添上了两个字“写字”。(白露露)

片断二:终于写完了,我把字拿起来一看,不禁吓了一跳:天啊,这是我写的字吗?歪歪扭扭的,横不像横,竖不像竖。(文丹)

1、引1:这一个片断是面的描写还是点的描写?

2、引2:怎么加上面的描写把大家刚看到用左手写字的场景表现得活灵活现。请大家仔细回忆一下上周三的情景。

3、抽生交流。

片断二的练习同上。

三、运用二:以课间排球训练为描写对象写点面结合的片断

以春景为描写对象写一个点面结合的片断

要求:二选一,给2分钟时间准备,抽生交流,后写下来

篇8:点面结合小练笔

1. 紧扣课文空白点, 拓展思维空间

伊瑟尔的“空白”理论认为, 在经意与不经意间, 文章都会给读者留下一些“空白”。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优美的名家名作, 其中也不乏各种“空白”之处, 为学生提供了放飞想象的艺术空间。因此, 教师不妨选择有价值的“空白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动笔“补白”,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例如, 在学习《故乡》之时, 作者望着故乡无限悲凉, 此刻, 我让学生动笔补白, 用文字描画出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其中一位学生写道:“儿时的故乡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翠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葚, 珊瑚珠似的覆盆子, 这一切就在我的脑海里, 散发着生命的清香……”通过对课文空白处的补白, 学生们充分领悟到作者的情感, 一切已尽在不言中。

2. 抓住文本共鸣点, 促进情感升华

教学中, 教师不妨从文章的共鸣点入手, 让学生在感情的激荡中“妙笔生花”, 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真正提升。例如, 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 父亲的背影触动了每个学生的内心, 父爱成为课堂中涌动的一股暖流。于是我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 为他们提供了心灵的出口。在情感的激发下, 学生们的小练笔非常精彩, 有的学生写道:“父爱是巍巍屹立的高山, 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空。父爱是温暖苍茫的日光, 深深融入了我们的心灵。父爱, 是上天对我们最丰厚的馈赠!”有的学生写道:“父爱是我们生命中最浓重的色彩, 它如海一般的广阔, 如山一般的坚毅, 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每一天……”由此可知, 在动人的情感点进行练笔, 正是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3. 抓住课文余韵处, 沉淀阅读感悟

古人云:“诗在有字句处, 诗之妙在无字句处。”文学艺术讲究韵味之美, 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而在结尾处更是注重“言虽尽而意无穷”。因此, 从文章的余韵处入手, 引导学生放飞想象进行续写, 不失为读写结合的又一途径。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深刻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带给学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在此基础上, 我让学生仿照文章的讽刺手法展开续写, 他们有的以《我的叔叔是富翁》为题, 刻画了全家人对富翁叔叔百般期待的嘴脸, 对资本主义金钱与亲情的关系进行了又一次深度解析。通过形式丰富的续写, 学生们在阅读中获得了练笔的灵感, 在练笔中促进了学习感悟的沉淀, 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续写《孔乙己》, 学习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笔法;或许让学生续写《乡愁》一诗, 学习现代诗的写作, 这些形式都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共同提升。

4. 开放课堂小练笔, 拓展文学时空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广阔海洋, 教师在唤醒学生美妙情感的同时, 不妨借助开放性的课堂小练笔, 促进学生课内与课外的有效结合, 将语文教学拓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例如, 学过《生物入侵者》之后, 我引导学生以生物入侵者的口吻, 联系现实生活展开了趣味小练笔。其中一位学生写道:“我是美丽的水葫芦, 来自遥远的南美洲。我于1901年来到中国, 逐步入侵到华北、华东、华中和西南等19个省市。作为外来的生物物种, 我在这里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 快乐而肆意的增长, 造成了各大水体的严重恶化。目前我们水葫芦群体已达到184亿吨, 成为危害水体环境的罪魁祸首。但这不是我们的本意……”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小练笔, 学生们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写作能力、发散思维、知识积累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开放性的课堂小练笔已成为沟通生活与课堂的快乐桥梁!

总而言之,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环节, 只有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真正提升。作为沟通阅读和写作的最佳契合点, 课堂小练笔正逐步走进语文课堂,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让课堂小练笔真正焕发自己的光彩吧!

参考文献

陈佳红.课堂小练笔让初中语文走向实效[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2) .

篇9:点面结合小练笔

一、发展故事情节

有些课文在结尾猛然收笔,言已尽而意无穷。学生读到此处,往往觉得回味无穷,心中有言,不吐不快,而这正是绝佳的读写结合点。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中,结尾是那个外国学生给徐悲鸿道歉的情景,最后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而徐悲鸿的反应却只字未提,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于是我激发学生发展一下故事情节:徐悲鸿听了这个曾经羞辱过他而现在又向他道歉的外国学生的话,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有的学生还在忌恨他前面的傲慢无礼,写道:“不知是谁说过,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现在干什么又来道歉呢?”有的学生则大义凛然地写道:“不必了,中国是弱国,我们中国人自然会受到你们的轻视,我能理解。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中国人决不比任何外国人差!”有的学生则表现出了徐悲鸿的大师风范:“算了算了,中国也有句俗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我只是想让你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学生对徐悲鸿爱国的思想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徐悲鸿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也更丰满了。

二、给插图配上文字

课文的插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形象地帮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课文内容,有些插图也可以成为阅读课上的读写结合点。在《虎门销烟》这一课中,有一幅林则徐的雕像图,只见林则徐身着朝服,头顶官帽,项挂链珠,端坐于基座上,目视远方,手捻长须,威武正气。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后,问道:如果此刻你就站在林则徐爷爷的这尊雕像前,回想起他虎门销烟的英雄壮举,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对林则徐表示钦佩:“林则徐爷爷,再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你能够顶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销毁了两百多万斤鸦片,长了国人志气,灭了列强威风,我真敬佩您!”有的学生联想到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却被清政府革职发配新疆而感到惋惜与愤恨:“林则徐爷爷,虎门销烟是您的英雄壮举,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自豪的事,但对您这样一位大功臣,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却只知道卖国求荣,还把您发配到边疆,我真替您惋惜呀!”有的学生则表达了自己远大的报国理想:“林则徐爷爷,列强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国,正因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软弱无能,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才能永远让祖国立于不败之地!”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溢于言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着自己发自肺腑的铮铮誓言,此刻,教师的讲解是多余的,再精确地中心思想的总结也是苍白而无力的。

三、仿写文中的排比句

写景的课文一般多用排比,文彩华丽,气势如虹,读来琅琅上口,景物跃然纸上,美不胜收。比如《九寨沟》这课的第四自然段,连续使用了四个“也许”句群,描写了体态粗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勾勒出一幅妙趣横生的野生珍稀动物园,让人产生一种神秘的探险欲。文中对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描写十分传神,正好可以让学生模仿学习描写动物。于是,我引导道:课文中介绍了四种动物,你猜一猜,九寨沟的林深叶茂处,还可能会碰到哪些动物呢?它们又在干什么呢?于是,学生笔下便诞生了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也许,会有一只美丽善良梅花鹿在不远处草丛里正小心翼翼地向你张望,等你走过去,它已不见了踪影。”“也许,你会发现你身旁的大松树上跳跃着一群活泼机灵的小松鼠,它们正在开心地做着它们属于它们自己的游戏。”“也许,你还会发现一只色彩艳丽的鸟儿站在一根细细的树枝上一会儿耐心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一会儿唱上一两句,可是你连它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呢!”……学生无穷的想象力让九寨沟这个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品种极大地丰富了。

四、填充省略的内容

课文中常常会碰到省略号,其实省略号也是一处读写结合点。省略号在省略课文内容让行文变得简洁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遐想的空间,而此处也可以进行小练笔。《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的第一自然段,讲述了一个寒冷而黑暗的无火世界——“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没有火来照明,就只好在那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这一段后我追问道:省略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那个没有火的年代里,人们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再一次发挥了它们丰富的想象力:“没有火,人们只好喝冷水,好多人都因此而得了病。”“没有火,就没法烧制砖块砌房子,人们只能生活在又阴有冷的山洞里。”“没有火,人们只好忍受野兽的欺负,甚至被野兽当作食物吃掉。”“没有火,冬天简直无法忍受,过一个冬天都会冻死很多人。” ……这些事例的补充为理解后文普罗米修斯因盗火而遭罪的英雄壮举作了更深入地认识和情感上的铺垫,从而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主题打下了伏笔。

篇10:点面结合小练笔

摘要: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教师在遵守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之上,以主题为线索,探究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每个主题都会涉及到相应的习作目标,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的同时进行小练笔,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知识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例,论述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

关键词:四年级上册; 单元主题教学; 小练笔;

一、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原因

第一,在我们的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习作要求是认真观察生活喜欢书面表达,鼓励学生写作,愿意将自己的习作一朗读的方式分享给大家。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加上小练笔,就能很好地响应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四年级上册总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是大自然的神奇、观察和发现的奥秘、奇妙的童话世界、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世界遗产、人间真情———爱、成长、科学技术。我们纵观这八个单元可以将一单元的自然景观和五单元的人文景观作为一个单元主题教学———景物描写,这样结合可以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类的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掌握。还比如在整个四年级上册总共只有5首古诗,而这五首古诗都是送别诗,所以将这五首古诗放在一个以“送别诗”为主题来教学。可以让孩子对送别诗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

二、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运用

一单元和五单元是写景文章与小练笔的结合,整本书五首诗歌是送别诗与小练笔的结合。在写景的一单元和五单元教师让学生说出这七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些景物,如第一课讲的是钱塘江大潮,第二课讲的是大峡谷……,学生在找到这些景物之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自然+人文=旅游”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这些景物都是我们选择旅游的最佳地方。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如何在这种没有故事性的文章中获取阅读的快乐呢?此时板书“仿佛真的看到了!”这里教师以《观潮》为例,教孩子在边读边想象中,能不能看到这些景物,此时就让孩子们拿出练习本,每一篇文章用一两句话概括并写在练习本上,此时不是让孩子们立刻交上来。而是让孩子们大声读出来分享给同学们听,欣赏好的文章,帮助改正有错误的地方。在同学们展示的时候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如“《火烧云》世界上真是无奇不有呀!这火烧云应该是孙悟空的老婆吧,不只有七十二变,而且变化多端,一会儿变成小狗,一会儿变成狮子,一会儿变成马,看着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从这位同学的描写来看他是看到了火烧云的变化的,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说明他是把文章看明白了的,而且他能很好的将生活实际和之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写作中,这种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既可以练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

第二处是以“送别诗”为主题进行的主题教学,这五首古诗分别是第五课的《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第二十课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语文园地六中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从分布来看是很零散的,既然这五首古诗都是以送别为主题何不以“送别诗”为主题教学呢?这样让孩子们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送别诗,这五首古诗学完之后让孩子们自己选择送别诗歌来讲解给大家听,更深一步的加深孩子们对送别诗歌的学习。在这之后让孩子们总结送别诗歌中一般都是用什么来表达离别之情,试着给你即将远行的朋友写一首这样的诗歌来表达你们的送别之情。在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中孩子们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学习,让孩子们学习的知识更加深刻,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利与弊

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也一样。首先它是有很多优点的,如:根据新课程标准来看它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并且是在符合孩子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在第一单元中每一篇文章都写一两句话,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还为我们本单元的的习作打下基础,有利于孩子们对本单元习作的学习。但是这样的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也很容易形式大于内容,如果教师把没有联系的单元硬生生的结合在一起或者没有真正的抓住这个单元教学的主要特别和目标,就会浪费一大笔时间和精力。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会明显的下降.

篇11:让读写结合的练笔形式丰富多彩

目的:进行课文小作文,多角度地处理课文信息,通过“写”的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作文: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写双赢的教学目的,其关键还是以写促读。

本课“课文作文”,主要是指在课堂上读大文写小文,读长文写小文,读此文写彼文;大家一起来做,就是读一文写多文。这是一种自读课文的好方法。这种“课文作文”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

1.可从概括内容的角度写 2.可从说明事物的角度写 3.可从描述事物的角度写 4.可从抒发情感的角度写 5.可从表达感受的角度写

6.可从欣赏课文语白的角度写

第二: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语来写,如进行课文概括、表达读文感受等。2.可以重点利用课文中的某个片断进行改写。如抒发情感等。

3.可以任意地组合课文的文句,形成一段短而完整的文字。如描写景物、讲述故事等。

学术报告:

“读写结合”是一个老话题。

所谓“读写结合”,也叫“亦读亦写”、“课文作文”,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读写双赢的教学目的,其关键还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新教材的编写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它不仅表现在“综合性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体系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课文阅读教学之中,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时时训练的特点,不仅很好地表现了课标关于“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的思想;而且还明确地“暗示”我们: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孩子们读起来,还要让同学们写起来,这都是语文的实践活动。怎样让读写结合的练笔形式丰富多彩?

一、研究教材中的读写训练练习读写结合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理念。当我们潜心地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时,我们便会发现,那真是一座富矿,好的方法好的角度竟是那样的美不胜收: 如:初中课标教材中:

⑴仿写学用《星星变奏曲》如果如果 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芦花荡》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⑵补说叙写《芦花荡》补写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喂—出来》从小说结尾续写下去。

⑶变体改编《与朱元思书》改写成现代文,《雨说》改写成小散文。《石壕吏》改写成短剧;《观潮》把《酒泉子》这首词改写成记叙文。⑷事实印证:《恐龙无处不在》---“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你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心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示?你能从之间的学习或生活中举一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观点吗?

⑸想象创编《我的第一本书》虚构“二黄毛”或“乔元贞”或“弄不成”德故事。⑹迁移拓展《俗世奇人》谢谢你周围有绝活的人

⑺读后所感《亲爱的爸爸妈妈》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

⑻体验感受《夜》曲感受夜,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小诗。

⑼话题短文《孤独之旅》,以“我的孤独”为题,写一段话。

⑽技法实践《我用残损的手掌》—诗人往往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变得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手法,练习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书写自己的一种感情。

⑾自由表达:《信使》为信使写一段话,作为信使墓碑上的文字。⑿定向探究:《出师表》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作文。

⒀信息整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⒁活动记录:《你一定会听见的》课文结尾写了几中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⒂作品评说

二、发现教材中的精美读写材料

余映潮老师认为教材研读是一切阅读教学的开端和奠基,而阅读与写作又是相辅相成的,教材研读的领悟程度,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所以,我们要精心地、潜心地、耐心地研读欣赏教材,发现教材中精美的读写训练材料,以用于读写结合式的课堂教学。对此,余老师提供了三个角度去对课文进行发现:

⑴从“课文片段”的角度去发现。他举了《我的信念》一文由“蚕”悟“己”,让学生学用此段表达去评价居里夫人。

⑵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发现。余老师说,他在《读云南的歌会》时读的很苦,发现了文中用细腻的笔法写人记事,漂亮的语言写景等有利于写作的内容。⑶从“课文整合”的角度去发现。他举了《苏州园林》一课,对学生提出了“赞一笔、衬一笔、荡开一笔、渲染一笔”的问题,这样一来,使说明文的语言生动,便于课文作文的展开。

三、设计丰富的读写结合活动

要让学生读起来,要让学生练笔的角度丰富,有多少种方法呢?可以说,好的方法是美不胜收。

例如:浅层次的做法,有课文集纳,定向检索,句式学用,段式学用,篇式仿写,课文缀语,想象扩写,片断点评等。

中等层次的做法,有多向假设,多序假设,多体假设,读一文写一文,读多文写一文,读甲文写乙文等。

深层次的做法,有艺术性概括,艺术性改写,艺术性编演,艺术性创作,艺术性评论等。

读写结合式的教学设计,讲究朴实,也讲究艺术。余老师提供了如下若干种设计思路:

1.句段读写

句段读写,语言学用,就是学用课文中的句式,学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技巧,通过这种运动量比较大的读写实践活动,达到既理解课文、又进行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的目的。2.课文集美

就是通过同学们创造性的劳动,将文质兼美的课文中更美的内容“浓缩”、“聚焦”,使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精华。3.内容撮要

就是集纳、提取课文的妙要,就是提取、组合课文中的重点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课堂教学中的“穿插引入”是为了利用教材来“引进外资”、丰厚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的话,那么,课文撮要就是利用教材进行阅读理解的“精兵简政”的训练,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和思考能力。4.多向假设

用多个角度不同、身份不同的“假设”来让学生成为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写作,从而形成课堂写作的非常意趣。5.反复多角

启发学生针对或围绕课文中的人(或事、或物、或景)进行反复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要求的简短写作。6.艺术创造

指导学生运用文学性的语言,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课文的内容或课文的部分内容进行生动地、别具一格的改写。

这里所说的“艺术创造”,是指要求学生运用文学性的语言,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课文的内容或课文的部分内容进行生动地、别具一格的改写的教学设计。7.话题短文

用设置“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话题、展开话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分析与品读,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扩展。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用于阅读课堂教学的“话题”,其作用是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引出同学们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自己创建、带有自己思想与情感特点的谈话:有了“话题”,就有了思考探究,有了课堂交流,有了课中对话,当然也就有了让学生真正占有课堂时间的保证。8.品析鉴赏

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赏析、评论。力求在赏析、评论的学习和表达过程之中,引领学生研读课文,查找资料,写作句段。

篇12:小练笔个人计划

课题研修个人计划

任教班级:四年级 任教学科:语 文

研修目标:通过研究,了解四年级学生写话能力中的现状,从而挖掘出能够进行语文小练笔设计与训练的内容,恰当地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和渗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观察,勤于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会用想象方法,真正让学生读懂——记住——用好,从而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从而探索出适合四年级学生写话训练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课题研修内容:通过口头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对小学学生写话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并进行情况分析。

1、利用随文小练笔提高小学学生写话能力的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我将采用以下策略来进行研究:

1)读写结合、尝试运用——仿写。2)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3)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

2、利用生活小练笔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研究 引导学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会、日常生活中,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善于在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如“卫生弯弯腰”、“献爱心”、“讲故事比赛”、“拔河比赛”、“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活动前布置小练笔任务,活动中指导观察,活动后及时练笔。

课题研修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以看出,低年级的写话应鼓励学生手写心中所想,口中欲说,让学生轻松地写话,敢于写话。语文新课标指出,低年级写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成功教育对于写话教学的极其重要的意义便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和增强写话的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期望和要求,自我激励,争取成功。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小练笔写话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课题研修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语文新课标》的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低年级练笔教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

2、调查研究法。针对现阶段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写话练习的态度、兴趣等问题,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充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提出有效对策。

3、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促进四年级学生开展小练笔设计与实施的操作策略,寻找提高写话教学的途径、方法、措施,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而有效地开展。

4、经验总结法。根据小练笔教学实验所提供的事实,分析现象,把实验结论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课题研究报告,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具体工作安排

2013年3月——2013年4月

1、根据课题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明确研究内容。

2、调查四年级学生对小练笔的运用和实践情况,根据四年级上下册语文课本做好本课题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制定个人研修计划。2013年5月-----2014年3月

1、认真学习理论,加强实践,做好学习笔记。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

3、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找出四年级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小练笔的课例实验和考核,设计辅导方法,并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

4、参加课题组经验交流会议,互相取长补短。

5、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听课、评课活动。

6、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作好记录,形成教学论文。

7、及时整理、收集、上交材料。

8、收集、整理四年级课堂小练笔的实验数据,总结研究成果。2014年4月

1、参与课题总结会议。

2、收集整理资料。

预期成果

1、学生写小练笔优秀作品集。

2、学生单元作文集。

3、小练笔习作的教学设计。

篇13:点面结合小练笔

为什么要提议“读写结合”呢?首先, 读写结合形式灵活, 可以编写、扩写、续写、仿写。其内容灵活, 可以写物、写景、抒情……练笔时间灵活, 可安排在全篇课文学完之后, 也可安排在某段课文学完后, 而且时间可长可短。其次, 读写结合紧随阅读教学, 选题角度小, 材料贴近生活, 学生易于驾驭, 写起来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再者, 因为它篇幅短小, 章法不求“体统”, 不限结构。

读写结合看似随便, 但也不随便, 必须讲究时机, 抓准切入口, 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具体地, 我们可以抓住几个切入点进行练笔。

一、读写结合练笔的切入点

1. 抓住学生“疑”处读写结合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时会产生一定的疑问和惊奇, 这是文本与学生的交流和撞击, 也是深化理解课文的一个好契机, 有时还能体现学生的个性见解和发现。在这个地方设练, 写出学生的疑问、体会和探索, 学生有兴趣, 也能显现独特见解。

2. 抓住学生“辩”处读写结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所谓不辩不清, 不辩不白, 学生通过辩论,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 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我们何不在这“辩”处设练, 把辩论的理由、过程记下来呢?

例如, 在教学四下《比金钱更重要》中, “我”不小心碰坏红色小汽车的反光镜, 那时没有一个人看见, 再说那辆车也超出了停车线。教学到这里时, 我们不忘利用这个资源, 在课堂上展开了大讨论:“假如这车是我碰坏的, 我该怎么做?”讨论中, 同学们各抒己见, 有理有据, 滔滔不绝, 课堂异常活跃。经过辩论, 大家进一步意识到作者的诚信, 深化了课文的主题。随后要求同学把这辩论的过程记下来, 大家都写得非常精彩。

3. 抓住学生的“感”处读写结合

在语文课本中, 有许许多多感情炽烈的文章, 学了课文, 好多地方学生都有不吐不快之感。比如《妈妈的账单》一课, 学生从妈妈的账单中体会到了伟大的母爱, 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母亲或父亲对自己关爱的平凡事件, 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学生写道:“妈妈从小身患残疾, 走路一瘸一拐的, 可她在有了我和妹妹之后, 完全都没注意到自己的身体有多不便, 尽她所能, 给予我们俩她所有的爱。妈妈每天都四点多起床, 给我们洗衣服、收拾房间、烧好早饭, 七点左右叫我们起床, 等我们吃完早饭, 她才匆匆吃上几口就送我们上学, 然后自己再急急忙忙去上班……”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 写得真切感人。

4. 抓住学生“说”处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 课堂上肯定少不了说的练习, 而且事实证明, 经过几年的课堂培养, 许多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 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可写起作文来却干巴枯燥。这是学生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脱节的表现, 因此我们需加强练笔训练, 根据学生的说, 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 让“说”为“写”铺设平台, 以此降低写的难度, 为“乐写”打下基础。

二、读写结合要注重形式

以下几种练笔的形式, 可以让读写结合更绚丽多彩。

1. 批注式练笔

阅读时, 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可边读边用铅笔画下来, 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 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等。这是与阅读教学最紧密而又最实用的练笔形式,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在有感有思的地方做上批注, 或理解性的, 或鉴赏性的, 或疑问性的。这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补白式练笔

由于表达的需要, 课文往往会留下不少空白。这些空白给练笔留下了空间。把课文中情跳跃节的地方, 留白的地方补上, 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完整, 往往能更好地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记得刚工作那年我教过一篇课文———《我爱春天的荠菜》, 文章中有一段描写:“我去偷财主家的玉米棒, 被追赶不敢回家, 我听到了妈妈的呼唤却不敢答应……”课文就此打住, 我们还可顺延这个思路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补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神态,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当时“我”的孤独无望又担惊受怕, 还有几分内疚的心理。

3. 想象式练笔

想象是创新的源泉。课本中就有好多地方都留有想象的空间, 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 尽情地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 比如学了《果园机器人》就可以让同学顺应时节, 如刚好在采杨梅的季节, 那就可以让学生想象出帮果农采摘杨梅的机器人, 机器人有什么性能, 能帮忙做哪些事情……

课本中的插图是宝贵的资源, 在教学中, 如果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根据插图的种类, 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 或栩栩如生地状景, 或神形兼备地写人, 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使用得当, 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 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欲, 丰富学生的习作材料。

篇14:点面结合小练笔

关键词:四年级上册 单元主题教学 小练笔

一、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原因

第一,在我们的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习作要求是认真观察生活喜欢书面表达,鼓励学生写作,愿意将自己的习作一朗读的方式分享给大家。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加上小练笔,就能很好地响应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四年级上册总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是大自然的神奇、观察和发现的奥秘、奇妙的童话世界、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世界遗产、人间真情——爱、成长、科学技术。我们纵观这八个单元可以将一单元的自然景观和五单元的人文景观作为一个单元主题教学——景物描写,这样结合可以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类的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掌握。还比如在整个四年级上册总共只有5首古诗,而这五首古诗都是送别诗,所以将这五首古诗放在一个以“送别诗”为主题来教学。可以让孩子对送别诗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

二、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运用

一单元和五单元是写景文章与小练笔的结合,整本书五首诗歌是送别诗与小练笔的结合。在写景的一单元和五单元教师让学生说出这七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些景物,如第一课讲的是钱塘江大潮,第二课讲的是大峡谷……,学生在找到这些景物之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自然+人文=旅游”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这些景物都是我们选择旅游的最佳地方。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们如何在这种没有故事性的文章中获取阅读的快乐呢?此时板书“仿佛真的看到了!”这里教师以《观潮》为例,教孩子在边读边想象中,能不能看到这些景物,此时就让孩子们拿出练习本,每一篇文章用一两句话概括并写在练习本上,此时不是让孩子们立刻交上来。而是让孩子们大声读出来分享给同学们听,欣赏好的文章,帮助改正有错误的地方。在同学们展示的时候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如“《火烧云》世界上真是无奇不有呀!这火烧云应该是孙悟空的老婆吧,不只有七十二变,而且变化多端,一会儿变成小狗,一会儿变成狮子,一会儿变成马,看着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从这位同学的描写来看他是看到了火烧云的变化的,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说明他是把文章看明白了的,而且他能很好的将生活实际和之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写作中,这种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既可以练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

第二处是以“送别诗”为主题进行的主题教学,这五首古诗分别是第五课的《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第二十课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语文园地六中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从分布来看是很零散的,既然这五首古诗都是以送别为主题何不以“送别诗”为主题教学呢?这样让孩子们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送别诗,这五首古诗学完之后让孩子们自己选择送别诗歌来讲解给大家听,更深一步的加深孩子们对送别诗歌的学习。在这之后让孩子们总结送别诗歌中一般都是用什么来表达离别之情,试着给你即将远行的朋友写一首这样的诗歌来表达你们的送别之情。在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中孩子们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学习,让孩子们学习的知识更加深刻,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利与弊

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也一样。首先它是有很多优点的,如:根据新课程标准来看它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并且是在符合孩子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在第一单元中每一篇文章都写一两句话,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还为我们本单元的的习作打下基础,有利于孩子们对本单元习作的学习。但是这样的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也很容易形式大于内容,如果教师把没有联系的单元硬生生的结合在一起或者没有真正的抓住这个单元教学的主要特别和目标,就会浪费一大笔时间和精力。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会明显的下降.

从整体看来,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它是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的。有利于孩子们知识的运用和发展。整体情况是利大于弊。所以我们应该合理有效的运用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这种教学方式。

上一篇:企业农民工下一篇:藏戏优秀课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