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

2024-05-12

医养结合(共10篇)

篇1:医养结合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有关情况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农村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导致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尤为突出。医院不能养老,传统的养老机构又不方便及时就医,不少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一旦患病,便时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间,不但耽误了老人的治疗,同时也增加了不少家庭的负担。

为解决这一困难,我院结合与镇办敬老院较近为契机,积极探索施行医养结合这一新模式,养老机构负责老人的传统生活护理等,卫生院则提供健康检查、疾病诊治、大病康复等医疗康复保健服务,除了能盘活闲置医疗资源,对养老机构的未来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让公益性体现得更为充分。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为每位入住老人进行每年一次全面健康体检;

2、为每位入住老人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

3、每月一次由责任医生定期为老人进行医疗保健讲座、健康咨询等医疗服务;

4、根据需要可不定期为老人上门医疗技术服务和中医技术服务;

5、为入住老人根据季节变化提供医疗、康复、护理等技术指导和健康教育活动;

6、为老人就医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在卫生院就诊、检查、住院等医疗服务;

7、对所有入住老人提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各项优惠活动;可到卫生院进行预约挂号或办理转诊手续,使入住老人能优先接待、优先检查、优先安排入院、优先安排手术等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1、受现有的医、养体制和机制制约,医养难“结合”。现有的体制和机制是民政系统“管养老不医护”,而卫生医疗系统则是“管医疗不养老”,养老和医护两张皮,经费专列,专款专用,治病的“医保钱”只能花在医院,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就医费用,则无法在医保报销。

2、乡镇卫生院、养老服务机构缺乏优质医疗资源。在养老中,老年人除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以及中医保健服务外,急需的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服务。但是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仅能开展院内医疗服务,均没有深入居家养老服务,不能满足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的康复疗养需求。养护人员技术水平也不高,且没有和医疗机构对接。

3、大多机构养老医护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水平有限,加上医疗设备简单,只能进行一般医护处理,不能进行专业医疗和急病抢救服务。特别是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和处置慢性病,目前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医技远跟不上需要。

4、医疗机构支持养老服务困难。医疗机构本身医疗资源十分紧张,老年病人康复治疗时间长,周转慢,效益低,加之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等潜在风险,医院开展老年病疗养,经济效益远低于正常医治,又得不到民政部门的床位补贴,难以收治老年康复病人。“医养结合”关系如不建立,医疗机构很难为养老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医疗支持。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与养老机构的合作。规范开展转诊和预约服务,畅通就诊绿色通道,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做好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服务工作。

2、进一步深化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水平,切实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

3、进一步加快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进一步落实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配备标准,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全面提高规范化服务水平。

篇2:医养结合

散?

发布时间: 2014-12-26

难题:养老机构办医院风险大

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其中60%以上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大量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需要特殊照料与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能不能解决医疗问题?

去年8月底,郑州市长江东路的一家养老机构办医院引发媒体热议,被赞为开启了“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但2个月前,托管该医院的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全员撤离。被问及原因,医院方面称,养老机构隶属民政部门,医院隶属卫生部门,两者理念不同,最后“和平分手”。

养老机构方面关于原因没有过多提及。不过,其负责人坦言,办医院投入巨大,聘请医生、护士,还要购买设备、药品,运营成本高,而且承担风险大。

她说,虽然医院有资质,但是老人的医疗活动无法进行医保报销,“虽然也在筹办中,不知道前景如何。这算是“医养结合”实施的一个障碍吧。

昨天,记者联系多家养老机构,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一肚子苦水,“没钱开医院,一旦医保不给支持,这都是硬赔的。”

现状:目前,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咋做的?

前年年底,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宣布成立,由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发起。

该联盟负责人张长安介绍,至目前,联盟已覆盖包括新乡、开封等地在内的56家养老机构。医院专门组织了巡诊队,定期为养老机构送服务,按照“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人送回养老院”的医养合作模式,把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基地,为养老机构解除后顾之忧。

障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 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昨天,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关爱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开放床位数增加至1200张。

该院院长白建林说,最主要的还是得先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养老机构设医院难,那医院设立养老院呢?

张长安说,医院的病房只能提供医疗服务,不可能再建养老院。目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有近250张病床提供医养结合的综合服务,患者全依托医护人员照料,医院只收取治疗费用,长远发展很困难。

张长安介绍,医院做过调查,住院靠医保的老年患者,大多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再收取一定的养护费用,家属不一定付得起。除此之外,老年人多慢性病,而医保多单病种支付。他还表示,民政部门鼓励新增养老床位,每张床位有补贴,然而,医疗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床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业内人士透露,两头靠不到,这是部分医院不愿尝试医养结合的症结所在。若养老护理床位能有政策倾斜与补助,医养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模式

几年前,汝州市探索建立了“医院+养老”服务新模式,成立了河南省唯一医疗机构直接承办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康宁托老中心,新华社高度关注,认为“医疗服务做后盾,托老养老有保障”的新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和研究价值。

他们为啥能成功?有媒体探讨,政府支持力度大,公益参与多。

不过,他们也遇到了问题。今年9月,在一次论坛上,河南汝州市康宁托老中心主任吉向阳说,老人就医好解决,可是护工培训是个大问题。

探因:分而治之格局造成医疗与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昨天,养老机构、医院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医养结合推进不顺畅的重要原因是,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保由社保部门管理,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篇3:医养结合新模式

“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 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 “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 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而“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等。医养结合模式即以“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 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 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功能相结合, 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一、实行“医养结合”模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需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正加速发展, 伴随而来的是健康问题的增多。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问题, 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护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首次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指出, 到2015年, 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 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 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 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作为世界上失能老人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面临的医护服务压力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家庭负担过于沉重、部分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诸多矛盾使有些患病和失能老人生活窘困, 甚至濒临绝望。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迫切, 且呈逐渐扩大趋势的严峻现实呼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推行。

二、实行“医养结合”模式是家庭照顾功能弱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家庭照顾老年人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多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使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普遍存在, 将来甚至会出现“8-4-2-1”的现象。这就意味着, 一个家庭需要赡养照顾的老人增多, 而照顾老人的家庭成员相对减少。这种家庭成员结构, 使长期照料老人成为家庭成员的沉重负担。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 作为家庭晚辈的年轻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不断增加, 使得年轻人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自我发展自我提高上, 对老人生活方面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显得越来越少。“心有余而力不足”是许多年轻人在面临照顾老人问题时发出的无可奈何的感叹。三是一些患病老人的长期护理需要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 进行医药治疗、饮食调理、躯体康复护理等全方位有计划的护理, 而家庭成员大多因缺乏专业医护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对于一些残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的医疗诊治、大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等诸多问题, 更是让家庭成员感到力不从心。家庭照顾功能弱化, 而养老机构同样缺乏规范、专业、全时的医疗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也基本没有医疗服务能力, 无法满足老年人医护要求, 因此“医养结合”迫在眉睫。

三、实行“医养结合”模式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目前, 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 老人仅能享受到日常生活护理, 一旦患病则难以得到及时医疗救助, 轻则不能及时减缓老人病痛, 重则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出现, 实现了“对症下药”, 通过发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各自优势, 对不同需求的老人提供针对性的“医养结合”服务。对于自理老人, 以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为主, 延长其健康状态, 延迟其不能自理情况的到来。对于慢性病、大病恢复、失智失能、临终等不同困境老人, 提供医疗诊治、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使老年人能够得到更专业、更人性化的照护, 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缓解养老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四、“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实践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据悉, 福建省漳州市已有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了以“医养结合”为核心的服务模式的实践探索。比如:漳州正兴医院开设了“新来福养护院”, 养护院设在三甲标准的正兴医院住院大楼内, 拥有康复大厅600平方米, 病房28间, 床位71张。专门收住失能和半失能老人, 并相应配备医师、护士和养老护理员。从2015年成立以来, 已为14名老人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没有生病时, 由工作人员提供悉心的生活服务。一旦生病, 便由责任医生和护士对老人进行治疗和专业护理。康复期间, 则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这样, 可以最大限度地方便老人, 同时也让老人亲属安心省心。又如, 2014年12月漳州市福利院福鹤中心正式运营, 其最大特点就是聘请了医生护士、专业护理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三个团队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日常照料以及精神上的慰藉, 并联合开展临终关怀服务。

2015年3月, 漳州市芗城区对社区老人失能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六个街道办事处共有失能老人419人, 但有入住机构养老意愿的老人仅有31人, 仅占失能老人的7.39%。费用高是导致入住意愿低的最重要因素。如普通的养老服务每月只需2000元左右, 但在新来福养护院则根据老人护理等级不同, 每月需2500元到3700元金额不等, 在福鹤中心每月要4000元。另外, 缺乏老年医疗护理专业人才, 也成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

篇4:谨防“医养结合”陷阱

近来,一种被称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倡导下大受青睐和推崇。网上对“医养结合”的解释是:这是一种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乍一看似完美无缺,但却可能因为过于理想化而不切实际。因为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是需要区分清楚的,否则就有可能产生误区,甚至于异变为一个陷阱。

为什么在经济更为发达、社会保障制度更为成熟的发达国家都要把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作出区分,笔者以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医疗服务的人工成本过于昂贵。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专业之一的医生,因为其接受专业训练的时间更长,承担救死扶伤的责任更重,因此相应地在社会分配中得到的回报也会更高。

一个人在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时,无疑是需要医疗服务的。首先是对身体进行检查,确诊病患,然后就要予以治疗,甚至需要动手术。以上的诊疗过程,一般都是在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的。笔者曾经向美国的医学专家请教过,他们认为,美国病人住院的平均时间只有七天,而据说中国病人住院的平均时间要三倍于美国,这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无论是医院还是医生,都是稀缺资源,提供服务的成本都非常之高,所以,医院和医生应该尽可能地为更多的人服务,要使医院的病床尽快地轮换。

接下来,对被要求出院的病人就实行了不同的制度安排:一种病人是可以完全痊愈、恢复健康的,因此他们就带着医嘱住进康复医院,在那里得到积极的康复和护理服务,直至恢复健康;另一种病人是不可能完全痊愈的,他们更需要的是日常生活照料,而在医疗方面重在保守地控制病情。针对这两种不同的需要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就有了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区分。从进医院诊断治疗到接受康复护理直至痊愈,都归属于医疗服务;而以日常生活照料为主的,则属于社会服务。作这种区别对待的原因就是要避免医疗服务的高成本。

以上的制度安排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是对于老人而言,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是为了控制老年病、慢性病病情的发展和尽可能延缓身体机能的衰退和丧失。所以,就毋需将医疗护理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会增加可能不必要的服务成本。同时,医疗本身对人恢复健康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国际经验是其贡献尚不到20%。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医生的人工成本并不贵,看一次病才付多少挂号费?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政府对医疗领域的投入非常吝啬的背景下,采用的是“政策优惠”,譬如用药品加价来转移医生的人工成本,然后在圈内进行再分配。中国的文化传统恰好可以掩饰这种转移。现在有一个坊间流传很广的故事,说国外的医生批评中国同行滥用药物,主要是抗菌素。但按中国传统,病人去医院就是看病拿药,因为中医中药有“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功能,看医生而不给开药倒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医生的挂号费看来不高,但却转移到药费上去了。直到虚高的药价引发了公众的愤怒,降低药价成了医改的重点。但是医生的人工成本还是需要补充的,于是又有了过度检查等新的转移方式。当过度检查又被盯上时,下一个转移成本的极有可能的目标就是长期照护。尤其是用医保基金来支付长期照护的费用被当作经验暗地里在圈内介绍和推广时,就是一个潜藏的陷阱。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是非常脆弱的,当年重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时,正遇上本来就不太富裕的国家财政被“两个确保”(确保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确保下岗工人的生活费)弄得捉襟见肘,所以确定的原则就是“绝不搞第三个‘确保”。这造就了此后国家财政吝于投入的“路径依赖”,于是就有了以上所说的种种转移。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国家财政不出血,不向医护人员的人工投资,“看病贵”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尤其是在中度和重度老龄化社会中。医疗服务和社会服务必须区分开来,如果糊里糊涂把对老人的长期照料绕进医保里,入住养老机构费用以医保来支付,将来就麻烦大了。

当然,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内设有医保资质的医护部门,也需要有具备行医资格的医生和护士,从这个意义上讲“医养结合”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养老服务机构仍然是以生活照料为主,重要的是要落实老人的医保待遇,驻院医护人员的职责是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监视,而真正有大病发生还是要送医院。按医院的模式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就更是不对了,因为从生活体验和感受上,医院模式毫无疑问是“非宜居”的。

篇5:医养结合模式分析

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实现路径,大致可分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3种方式,各地在实践中均进行了探索。总之,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医疗机构要提供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也要拥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养老机构内设置医疗机构。

以天津市为例。即在养老机构中设置医疗卫生服务室、医疗卫生诊所或引入附近的医疗分支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需要养老机构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为100张以上床位),且周边医疗资源不足。天津市津南区天同医养院设置医疗、疗养和娱乐3个功能区。其中医疗功能服务区是医保定点的天同医院,内设床位100张,有一批老年常见病的专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诊治和保健服务。天同医养院是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机构,保证了老年人可以在养老机构内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另外,上海市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实行“以奖代补”的制度,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最高可获50万元一次性补贴。

二、医疗机构内增设养老中心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增设养老中心或病区,设置养老病床或老年病科,开展康复、保健、养生、治疗、生活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等医养结合服务。2014年7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基本标准,内设养老机构的医务室至少有1名注册护士;护理站至少有2名具有护士以上职称的注册护士,其中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完善转诊、健康教育制度,保证老年人在病情突发时获得及时救治或转送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以菏泽市为例。菏泽的昆仑脑血管病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昆仑护理院由昆仑脑血管病医院投资建设,以失去自理能力老年人和危重病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将半自理老人、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区分开来,还专门设置了临终关怀病房,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依托民营医院而建的昆仑护理院具有多种优势,一是资金优势,资金筹措通过股东融资,短期内医院利润可以为养老院提供补贴;二是医疗护工的人力资源优势,护理人员多为医院的医务人员,专业性较强。

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

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养老和医疗职责,当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患有突发疾病时,合作医院为老年人开辟绿色就诊通道,提供医疗服务。医院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为患病老年人进行身体检查和疾病治疗。

这种医养结合模式,适用于周边医疗资源比较丰富或社区网络比较健全的养老机构,这些资源能及时保障养老机构医疗需求。

以海南省、北京市为例。海南的乐成养老院与海口市人民医院共建绿色就医通道,共建老年健康管理平台,老年疾病防、诊、治、养等方面形成战略合作。北京市第二医院与北京泰颐寿轩敬老院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医生每周定期到养老院巡诊一次,同时为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四,社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社区医养结合则是一种在社区中将养老机构中的“照料”与医院中的“医疗看护”功能 结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在社区建立小型护理养老机构,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由政府、社会组织多主体组成的模式。

其以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为主要受众,包括患慢性病、易复发病老年人,大病初愈期老年人,以及绝症晚期老年患者等,由社区全科医生为其提供医疗服务,由专业护理人员负责照护。

辽阳市美林园社区医养结合的实践为例

辽阳市美林园社区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在公 私协力的基础上,在社区建立养老服务站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养老服务 的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功能。

辽阳市美林园社区“老爸老妈”养老服务站,是 2014 年由政府和社会组织以民办公助 的形式共同建立的具有医疗背景的小型社区护理养老机构,其性质为民办非企业。该机构共 拥有专业护士 2 人、普通护工 1 人,主要接受患慢性病、易复发病老年人,大病初愈期老年人,以及绝症晚期老年患者等需要中长期专业医疗服务的不能自理老年人。该机构占地100m^,共有 22 张床位,开业两个月内已经全部住满,大部分为所在社区的失能老年人,还有小部分附近社区的失能老年人。入住老年人既可以短期居住(如子女需要外出几日)也可以长期居住,短托 60 元 / 天,最高 110 元 / 天,长托按月收费,约 2400-3000 元 /月。

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一)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优势 1.医疗和护理并驾齐驱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医养结合模式过于注重医疗诊治服务,无法真正满足老年人的护理 需求。美林园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发和引用多项技术设备用于老年人护理,包括尿湿感应器、踹被感应器、起床感应器等设备,真正满足了入住老年人的护理需求。老年人在享受专业 的医疗护理的同时,还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受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 设备和医疗水平,基本能够诊治常见的慢性病、突发疾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完全可以通 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就医,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如此,无论是医疗还是护理都得 到了兼顾。

2.实现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愿望

据统计,80% 的失能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20% 的失能老年人有机构养老意愿,绝 大部分失能老年人希望能够在家庭养老(王玉环等,2010;王静等,2008)。老年人人住养 老院的原因有的是丧偶且子女无法照顾,有的是为减轻家庭照顾的负担,有的是家庭关系不 和或家庭住房紧张,真正为了可以交往到更多其他同龄人以打发寂寞时光的老年人其实很少,大部分老年人都是不得已才住到养老院的(赵丽宏,2005)。尤其是完全失能老年人,很多 都是迫于子女负担的压力,不得已才选择入住远离家庭的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站建立在社 区内,老年人并没有脱离原来的生活圈,基本能够满足其居家养老的愿望。入住于此,老年 人不仅可以住在原来的社区,而且离子女也比较近,子女照看也较为方便。3.减轻政府的养老服务负担

在公私协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过程中,基本采取的措施是公办民营或者民办公助。公办 民营的主要经营方式是,政府负责建立养老机构,具体运营交给私营部门,比如合肥的九久 夕阳红养老集团;民办公助则是由私营部门出资建设和运营,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比如免 除其税收或者给予床位补贴(杨团,2011)。辽阳市美林园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营主 要由社会组织负责,政府只需负责提供场地和财政补贴。养老服务站的建设费用在 46 万元 左右,由社会组织自负盈亏,政府的前期投入不足 10 万元,后续基本不需要投入任何费用,这样一来就极大地减轻了政府的负担。政府不必花重金兴建大型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站便能 灵活地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大大地提高了养老服务供给效率。政府从臃肿的建设经营者,瘦 身为一名健康的“看家者”,不仅减轻了自身负担,还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源。

(二)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局限性

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由于其发展起步较晚,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表面上看似乎效果明显,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1.政策缺乏,模式发展受限

辽阳市宏伟区政府虽然支持美林园社区的医养结合模式,但是辽阳市和宏伟区政府均没 有出台关于这种模式的任何政策,这使得该模式今后在规模化和连锁化的发展过程中有可能 受到阻碍。政策的缺失,使得公私协力的界限模糊,“公”“私”之间滞后于非正式的初始 互动层次,表现出问题碎片化和协作浅显化的特点。由于没有统一的政策支持标准,只能依 据行政领导的喜好谋取政府支持。美林园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负责人表示:“有的区领导重视,给的支持力度就大;有的区领导不重视,就没有什么政策支持。各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也完全不同,如果想要在其他社区发展这种模式就有可能受到限制。”

2.收费偏高,老年人支付困难

由于社会转型“代际倾斜”现象的出现,除了少数有经济实力或领退休金的,老年人在 家庭的经济支配能力大大弱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因此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就决定 了他们享受居家养老的行动(王刚义等,2008)。目前,辽阳市社区养老服务收费标准在每 月 2000 至 3000 元不等。这样的收费水平基本占用了普通老年人的全部退休金,使得入住老人的经济负担较重。这一标准使很多真正有需求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因为支付能力有限而 难以入住。而三无人员或者低收入人员,更是无力支付如此高昂的养老费。

3.医疗水平偏低,难以取得老年人信赖

辽阳市美林园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比较简陋,其医务工作者为辽阳市医院的退 休医生,受过专业训练的全科医务人员较为缺乏,综合医疗能力不足。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的医疗技术并不放心,他们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医生专业性不强、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医疗设备不足、药品不全等问题。而且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与正规大医院的合作关系 也尚未建立起来,一些诊疗水平高、信誉好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甲医院本身医疗资源十分 紧张,缺乏为社区提供医疗支持的动力(王素英,2013)。医疗水平的偏低,直接制约了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整体发展水平。

4.社会组织参与热情低

辽阳市美林园社区的养老服务站在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面临身份不明、人才匮乏、盈利有限等困难。该模式虽然强调公与私的协力合作,但在实践中,公私双方的合作框架与内容仍处于空白状态。养老服务站至今没有得到政府正式的身份认可,虽然其本身具有医疗性质,但是其医疗服务项目不能纳入医保范围,其护士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也无法享受到医疗机构执业人员的同等待遇。此外,人才匮乏也是制约养老服务站发展的重要因素,医疗护理人员的基数少、招聘渠道比较单一,而且有的护工并不认为照顾老年人是体面的工作,善始善终的护理员比较少,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限制了养老服务站的发展规模。更重要的是,养老服务站的利润不足从根本上阻碍了它的自我发展壮大。据辽阳市养老服务站负责人介绍,建设一家容纳 20 人左右的服务站的投入在 45 万余元,每月护工工资、设备运转支出几万元,其中负责人工资大约 4500-5000 元,护理员 3500 元。除去政府的少许资助,虽然开业已有一段时间,但是服务站仍然处于微利阶段。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养老服务站的专业化发展,也直接降低了社会组织的经营热情。

五、废弃的二级医院直接转型为养老机构

篇6: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现状

多年前,国内的相关机构就在进行”医养结合”的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养老机构基本形成了以下两种医养结合模式:(1)完全“医养结合”医护模式,即由单一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包括既有配建医疗机构或卫生室的养老机构,也有具备养老功能、开展老年护理的医疗结构。(2)医疗养老机构联合模式,即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由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期或稳定期的护理服务的模式。

中国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模式目前还远未完备。即便是名义上开展医养结合的机构也不足养老机构总规模的60%。医养结合的问题主要分为外部环境和养老机构自身因素两个方面。

外部环境对医养结合的制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 养老顶层设计的缺失。主要表现为:

1.政府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形不成政策合力。2.相关政策的权威性不足,利好政策往往流于形式。

3.政府部门受制于财力、观念等等因素,对养老支持力度不够。二 医保结算尚未大范围铺开。主要表现为:

1.医保的顶层设计就是围绕医院展开的,对养老院缺乏支持力度。2.对套保行为的担心加重了了社保部门的疑虑。三 医疗机构机构参与医养结合的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

1.养老机构赚的这点辛苦钱,根本无法引起优质医疗机构的兴趣。

2.医疗机构参与医养结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于老人及家属之间的种种纠纷,医院缺乏参与动力。四 对医养结合的各种制约因素太多。

1.很多地方对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作出种种限制,不得对外行医,不得设床位等等。2.养老机构药品往往进货价格偏高。3.医保报销条件苛刻。

养老机构的内部环境对医养结合的制约也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养老机构对医养结合的规律和认识不足。

国内的养老机构往往认为医养结合就是想在机构内请医生坐堂,看病开药。把养老机构的医养鸡和跟医院看病混为一坛。造成盈利模式不清,亏损严重。二 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严重缺乏,水平低下。

篇7:医养结合协议书

甲方:***人民医院 联系电话: 地址:**市平桥区中心大道6号

乙方:**市***养老院 联系电话: 地址:

为了更好的满足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实际需要,***人民医院与**市养老服务中心共同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服务引入养老服务中心。为维护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义务

1.为入住乙方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摸清老人的健康状况,全面监测、分析、评估老人的健康数据,及时为有健康问题的老人进行指导、咨询和危险因素干预,制定针对性的综合诊疗方案。

2.每周安排医师定期到乙方进行巡诊,同时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心理疏导、临终关怀等服务。

3.如果遇到老人的病情比较严重,专业性比较强,甲方将指派相关科室的专家到乙方出诊。如果入住乙方的老人出现突发疾病,特别是危、重症,甲方将为乙方老人开通绿色通道,先治疗后结算。

二、乙方义务

1.为甲方提供服务相关医疗场地及悬挂医院标示区域。2.为甲方提供老人相关医疗等资料,以便甲方更好的进行医疗。

3.遵循分层转诊的原则,以本院为首诊医院。4.协助医院及时结清老年人住院医疗费用。

5.本协议生效期间,乙方不得再与第三方签订医疗服务协议。

三、协议签订后,双方必须履行相关责任及义务。情形变迁时,任何一方认为有必要,经双方协商同意可订立补充条款。

四、协议自签订之日起有效期3年,至 年 月 日止。因不可抗力或双方不可控制事件、无法预见事件导致不能履行职责,协议自然终止。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存档一份,拥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人民医院 乙方:

篇8: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一、实施背景

我们在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时候, 发现每个村都有五保户、低保户、孤寡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及留守老人。经了解, 全镇共有低保户789户、1045人, 五保户、孤寡老人101户112人, 而在养老院的只有6人。老人生活拮据, 病了都舍不得买药, 几乎不进行治疗。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向镇政府提出解决五保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的医疗和生活问题的建议, 得到镇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即决定由我院牵头, 负责医疗服务, 镇政府负责生活用品、资金保障, 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结合上级提倡医养结合的政策精神, 依托新农村建设, 我们顺势探索农村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的新模式。

二、实施步骤

采取三步走的方式进行探索。

第一步锁定人群。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统计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3038人、80岁以上366人、五保户112人、低保户1045人、空巢老人908人、孤寡老人31人、失能半失能老人563人。我们从无偿服务做起, 选定五保户、低保户、孤寡老人这个群体为切入点。

第二步队伍建设。主要组建两支队伍, 一支由我院医护人员和辖区乡村医生组建成的医疗团队, 另一支是通过社会招聘, 旧城镇政府出资组建的生活照顾团队。我们首先对五保户112人进行评估, 其中有老年痴呆患者6人、精神疾病患者2人、半失能的10人、暂无意愿接受我们服务的31人, 最后签约63人由我们造册登记建档。对这些老人我们根据医疗救助、公共卫生、生活照护内容, 双方签定居家养老协议, 留档保存。

第三步明确职责。

1. 由镇政府办公室负责统计认定, 并提供后勤保障、经费的供给、生活照护人员的招聘。

2. 由我们的医疗团队负责日常医疗、健康指导。

3. 由生活团队负责生活照护。

服务内容:

1.每月对老人进行一次巡视, 做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有登记、有回复、有处理。

2.在接到老人及家人的救助电话后, 确保15分钟到达现场。

3.医疗团队巡视时, 要给老人测血压、听心肺、健康查体一次并指导用药。

4. 护工团队要根据老人习惯、病情、身体情况进行生活照护及健康饮食指导。

5. 详细记录每位老人的生日, 由镇政府出资于生日当天送去蛋糕, 陪伴老人过生日。

三、保障措施

1. 成立组织。

主管镇长任组长, 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卫生院主管居家养老副院长任副组长, 全体医务人员、乡村医生为成员并于镇政府签定保障协议, 明确责任。

2. 资金保障。

①由镇政府提供老人生活用品。②由镇政府保障生活照护团队支出。③实行捐助形式, 只接收日常生活用品和衣服, 不收现金, 捐助从卫生院医务人员开始, 暂不接受社会捐助。

3. 技术保障。

旧城中心卫生院现有职工29人, 主治医师2人, 执业医师5人, 助理医师5人, 乡医29人, 病床40张, 设备有DR、彩超、全自动生化仪、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护仪等。我院2015年9月与黄骅市人民医院成立医联体, 签约小病在村、大病在卫生院、重病在市医院治疗协议, 利用市、乡、村三级医疗资源, 达到基础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医疗, 通过这种形式把病人留在基层。

四、取得成效

1. 居家养老是对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签约服务模式的深化和延伸, 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2. 帮助政府解决了特定老年人群的日常管理与医疗救助问题,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有机整合市、乡、村三级医疗资源, 推动了基层医改和分级诊疗工作, 以此为抓手留住了患者。

4. 为探索农村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五、存在问题

1. 签约发放生活用品后, 巡视时发现部分老人没有使用。问其原因, 老人称崭新的舍不得用。

2. 虽然签约了, 但老人有病还是没有通过我们而是直接到他们习惯的医院去看病, 说明我们的服务、管理、健康宣传还不到位。

3. 受传统观念影响, 一部分老人不愿意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认为这样会让外人误会子女不孝顺。举一个例子, 我们巡视一位92岁高龄的空巢老人, 当时我们是与他儿媳签约的, 老人得知后不高兴, 说“家里有被褥为什么用他们提供的, 我有儿女, 自己管自己养。”究其原因, 原来老人有1个儿子 (最小) 3个女儿, 儿子在家务农, 3个女儿在市里工作。因为弟弟出力照顾老人, 3个姐姐帮弟弟的孩子找工作, 并帮孩子们在市里买房安家。如果老人由我们照顾, 用农村的话来说就是很没面子。我们通过做老人女儿的工作, 说服了这位老人接受我们的服务。

六、下一步打算

明确目标, 实现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一抓规范。利用“群众满意的卫生院”创建的有利时机, 努力提高卫生院专业水平, 并进一步明确医疗、生活照护范围及每一项服务的价格。

二抓延伸。在给五保户、低保户提供服务的时候, 其他居民表示肯定的同时, 也想加入。但凡有儿女有能力照料的, 我们暂不予办理。还有些居民表示要付费接受服务, 我们试着做了几户, 效果不错。于是, 本着辖区居民受益、扩大服务范围的目的, 我们借鉴家庭签约服务包的形式, 推行有偿服务。

为此, 我们建立了3个居家养老服务包:

1.600元服务包。每月巡视3次, 包括测血压、查心肺指导用药, 必要的生活照护如换煤气、洗衣物、购买日用品、每年医护人员给老人过一次生日。

2.1200元服务包。每月巡视6次, 在600元服务包的基础上, 每月做一次心电图、一次血糖、一次B超查体。

篇9:老人欢迎“医养结合”

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

“医院专门针对老人的托护病房床位爆满,连加床都加不上,我们等了很久也没能把老父亲送进去。”这段时间,王先生遇到烦心事。

上个月,王先生70多岁的老父亲因摔跤导致腿部骨折,恢复得一直不理想。王先生和爱人都在外地工作,老人在家没人照顾,听说某医院老年科有专门的老人托护病房,王先生就想把父亲送去接受专业的医疗护理以尽快康复,没想到一直排不上床位。“许多人在去年年底就打电话来预订,到现在也没能住进来。”医生说,因床位紧张,老人排队等上一年的都很多,“不少老人好不容易住进来,就算已经康复,也占着床位不愿意出院,后面的老人只能等着。”

“不出院也是没办法的事。”一位患者家属说,他的母亲身患多种慢性病,平时住家里的时候,三天两头就要往医院跑,来回很不方便,不如干脆在医院住下来,万一有个头疼脑热,医生就在身边,虽然多花点钱,但老人健康有了保障,自己也能安心。

对于老人托护病房爆满、不少老人占着床位“不出院”的现象,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养老院里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以致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紧张。

现阶段我国家庭普遍呈“421”结构,家庭赡养老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凸显,单独依靠家庭力量难以担负养老重担,机构养老又存在较大的缺口。“目前的养老机构,主要有民办养老院和民政部门的公益养老院两大类。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老年养护床位偏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某养老院院长说。

“医养结合”的几种尝试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从目前现状来看,实行“医养结合”模式已经十分必要。依托公立医院建立这个模式样本更加可行。公立医院有完善的医疗护理技术和仪器设备,能够为社会化养老提供高质量服务,能够为入住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实现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全程无缝连接,可以实现“衣食住医”全方位的服务。

国内一些城市“医养结合”常见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在医院中建养老病房。第二种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尝试办养老院。第三种是养老机构与医院毗邻而建。

不过,这些模式的推行面临着诸多困扰:政策体制不完善,资金和专业人才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介入较少,持证上岗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等。一方面需要政府牵头进行有力引导,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市场化运作机制,共同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篇10:医养结合公建民营报告

为加快**区社会养老福利事业发展,完善我院养老配套设施建设,拟打造“医养结合,以养为主”为核心的健康养老专业服务项目。将专业养老资源与优质医疗资源相结合,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医养的有机结合。医疗机构将在院老年公寓内设置诊所、治疗室,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康复治疗。构建“养”重在持续照料,“医”重在健康管理、康复调理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按区民政局要求:院形成初步医养结合方案,报局党委研究通过后实施。现将我院初步形成的关于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方案报告如下。

一、院概况

**区社会福利院是一所集三无人员收养、孤残儿童收养、社会代养为一体的社会福利机构。坐落于**区**街道**路,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于2012年12月新建投入使用。设计床位550张,现入住三无老人74人,孤残儿童22人,社会代养老人132人。院现在职职工36人,临聘人员32人。设有收养区、代养区、特护区、医务室等业务科室,并配有较为完善的休闲健身和娱乐设施。整体功能布局基本完善,基础设施齐全。

二、合作项目:

1、引进社会资金投入建一所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老年专科医院(由福利院申请并提供经营场地,40张病床,估计投资500万元),解决老人住院看病难的问题。

2、将寿康养老服务中心交由出资建设医院的机构委托经营,中心经营收入协商分配,以补助医院前期经营亏损。

三、合作机构资格要求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范围要包含对医疗行业投资等内容,内有医疗机构,能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2、企业具有养老经验优先;

3、有医养结合管理团队;

4、合作机构提交合作意向书,确定拟经营的具体项目,并承诺成交后不增加或改变经营范围。

5、合作机构提交风险金20万元人民币,交寿康中心管控,用于重特大事故的赔偿等。

四、合作经营机构的选择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租。向符合条件的单位,发邀请函,企业提供合作意向书,条件优惠者合作。既有医院资质、又有养老经历者优先。

五、承包经营期限:20年。期满后合作方所有固定资产投资无偿归院方所有;期间合作方因非院方责任退出的,合作方所有固定资产投资也无偿归院方所有。

六、合作机构的管理模式

1、医疗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场地由院免费提供,规模不低于40张床位;

2、养老管理机构管理经营模式:①合作经营管理,双方根据需要和配置各自出人,中心日常事务独立经营管理,大的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②委托经营。福利院不参与经营管理,购买服务,委托经营,院只负责监管,乙方保证正常运营开支后,剩余利润按一定份额进行分配;③承包经营,合作方根据现有床位、利用率、预期规模收益按年向院交纳一定租金,院不参与任何经营。

七、合作经营收入分配方案。①合作经营模式:医疗机构自负盈亏,院方不进行分配。代养寿康养老中心人员协作经营,原有的体制不变,在保证一定基数的情况下,根据盈利双方按一定比例进行收入分配;②委托经营模式:购买服务,聘请公司专业人员经营管理,核算收支后院盈亏自负;③租赁经营模式:按财政制度要求,收支两条线。

八、职工安置问题:

1、合作经营模式:院部分职工竞聘到养老中心岗位,院保证财政部分待遇,超额部分由中心支付;

2、委托经营模式:院不参与管理,人员自然缩编分流。

上一篇:医院收款员规章制度下一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