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2024-05-24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精选6篇)

篇1: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关系到党的领导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出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员的教育管理

将难以沿用原来的方法和模式。正确分析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一个经常性课题,也是海沧台商投资区广大基层党组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一、近几年来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普遍加强

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来,海沧台商投资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丰富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不断改进方式方法上作了些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投资区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一)党员发展工作逐步规范。

98年以来,海沧台商投资区共吸收新党员83名,其中35周岁以下71名,占85.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3名,占63.8,女党员20名,占24.1。为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党工委组织部专门制订下发了《海沧台商投资区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试行)》,对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发展对象的确定和审查、预备党员的吸收、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转正以及党委审批等程序作了进一步明确、详细的规定,并普遍推行四项制度:一是入党积极分子民主推荐制度。规定入党积极分子先由党小组向党支部提名推荐,凡共青团员则必须经团组织讨论推荐,党支部接到推荐后以座谈、谈话等形式征求党内外民主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支委会进行研究,然后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对群众评价不高,党员反映不好的不得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二是发展党员预审制度。规定由基层党组织确定为重点培养并准备列入发展计划的对象,必须经党委、投资区党工委组织部逐级进行预审。内容包括:发展对象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发展对象在群众中的满意度、发展党员材料是否齐全,以及手续、程序是否规范等。三是发展党员公示制。为防止发展党员失察失误,规定积极分子入党前都要进行公示,将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培养考察情况等在一定范围张榜公布;公示期间,党员、群众可对公示对象的个人素质、表现、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所在党支部或上级党组织反映,以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四是党支部大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制。为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更好地发扬党内民主,让党员充分表达个人真实意愿,要求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吸收新党员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以上四项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入党积极分子的进取意识,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扩大了民主,加强了监督;做到了把群众公认与《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有机结合起来,既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又较好地密切了党群关系;同时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抓培养党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党员思想教育不断加强。

在抓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中,投资区各级党组织较好地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用先进理论武装党员。开展了“双学”、“两思”、“三讲”、“三个代表”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使每个党员进一步强化先进意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坚持以干部党员教育为重点带动一般党员的教育。突出抓了党员领导干部“三讲”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以及党风廉政教育;坚持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党员队伍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以及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风气的形成;三是坚持抓好形势政治、市场经济知识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增强党员教育工作活力。投资区机关及国有企业较好地坚持了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教育制度,开展了市场经济、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以及科学技术等系列讲座,把党员思想教育与科学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及业务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党员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四是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努力为投资区开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针对投资区实际,近几年来,先后开展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海沧形象”、“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假如我是投资者”、“我为招商引资献计策”、“立足本职,为党旗增光辉”、“创先争优”、“效能建设”以及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学习等一系列活动,这些对于增强广大党员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观念,激发党员先进意识、创新意识,唱响主旋律,弘扬时代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五是寓教于乐,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在抓党员教育过程中,各基层党组织注意运用各种生动活泼、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形式,激发党员接受教育的热情,受到了党员的欢迎。概括起来主要有:看—走出去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图片资料展、观看电化教育资料;听—举办专题学习辅导、讲座、报告会;读—开展读书、理论学习活动;讲—上党课、举办读书演讲;唱—开展歌咏、文艺晚会;写—开展征文、学习心得体会评选、交流;乐—举办摄影、书画展;议—召开讨论会;赛—开展党的知识竞赛等等。

(三)党员教育管

理机制逐步完善。

健全落实党建责任制,逐步形成了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为保证责任制的落实,规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双边行为,促进党员教育管理和各项党建活动规范化,投资区党工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制订下发了《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意见》,对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进行了规范;二是针对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成份新,党务知识、经验缺乏的情况,抓了多期党支部工作骨干培训,以集中授课、下发函授作业等方式系统学习党支部工作基本知识,强化职责观念;三是健全和完善党建内业资料,加强了党建信息管理自动化建设,统一了投资区基层《党建工作手册》,加强了对基层党建档案、资料管理及各种登记、统计工作的指导;四是先后下发了《党支部书记上岗培训教材》、《党支部实用文体知识大全》、《党支部工作手册》、《党支部工作疑难问题答询》等一套党建书籍资料,进一步明确党内组织生活、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内容、程序;五是建立了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定期布置、汇报党建工作,交流经验;六是加强督促,不间断地对各基层党总支、支部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基层党支部骨干队伍的党建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多数单位党组织生活各项制度比较落实,能基本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月一次支委会、党小组会,每年二次以上党内民主生活会;发展党员、党内选举、收缴党费等都能严格按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在坚持“三会一课”的前提下,各基层党组织还根据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内活动,改善组织生活简单枯燥的状况,做到形式求新,内容求实,努力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如开展机关党组织争创“六个好”、国有企业“学南纺,创‘四好’”、农村基层争创“五个好”,非公经济党组织争创“六个好”活动等等,这些对于强化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促进党员的党性锻炼,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四)党内监督进一步落实

首先,立足教育,构筑思想防线。认真贯彻中纪委关于“在全体党员中普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的教育”的精神,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纪政纪条规,以胡长清、成克杰以及厦门特大走私案等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持之以恒抓好警示教育;开展“三观”问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讨论,帮助党员提高认识,加强道德修养,构筑思想防线。其次,建章立制,着力于规范党员行为。各级把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党员的廉政行为,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前几年,党工委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浪费行为若干规定》以及中纪委“30个不准”等一系列法规的基础上,针对投资区的实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先后制定出台了投资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廉政建设暂行规定》、《建设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土地批租管理暂行规定》、《项目洽谈管理暂行规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暂行规定》、《人事用工管理暂行规定》等六项廉政建设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各级领导干部人手一册。这些制度,规定了投资区党员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政行为准则,对各业务部门涉及廉政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环节,如工程招投标中的议标、标底编审、开标、评标和定标,土地批租中地价报批,项目洽谈中不便拒收礼品的处理,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拨付,项目验收和资料管理,人事用工中的干部招聘、调配和任用,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广大干部群众称之为谁也碰不得的“高压线”。各基层党组织也针对各自实际分别制定、完善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种制度。这些具体制度的执行和实施,对于防腐堵漏,促进党员、干部队伍廉洁从政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三是齐抓共管,全方位地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要是建立了三个方面的责任制:一是主要领导廉政负责制。管委会的5个部、办、局和三家直属公司、海沧镇的主要领导都与纪工委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廉政建设作为考核各部门各单位工作成绩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规定,投资区党员和干部职工如发生违法违纪的问题,其所在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问题严重的,其直接领导和所在单位不得评选先进。同时,成立了投资区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公务接待标准监督、治理乱收费、财务清查、建设项目执法监察、反腐败宣传教育等六个专项工作协调小组,加强领导和监督,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二是领导干部家属廉政责任制。管委会处以上领导干部家属都与纪工委签订了廉政责任书。规定领导干部的家属,不得怂恿或代替干部接受非亲友赠送的礼品、礼金;不得利用干部的职便对有关单位施加影响,谋取好处;发现干部有不廉的行为,应协助做好思想工作,及时规劝、制止。同时,每年都召开两次领导干部家属座谈会,征求意见,加强教育,促进责任制的落实。三是施工单位廉政责任制。针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易出现腐败问题的特点,我们规定凡参与承建管委会投资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负责人都要与纪工委签订责任书。要求施工单位不得向建设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贿、送礼;不得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宴请建设单位、质监单位的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发现建设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不廉行为时应及时举报,并协助纪检监察部门调查核实。从而把反腐败斗争的防线设到了建筑工地上。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

一、陈旧。一方面随着信息业的发展,党员接受党的方针、政策及有关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单一组织读文件、资料、听报告已满足不了党员的求知欲望,吸引力不强,因而党员参加学习教育的主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改进党员学习教育的形式、方法,注入新的内容与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事处处都需要一定财力支持,这在基层党建经费相对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实现。二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所放松。有的基层党组织把党的生活娱乐化,热衷于组织党员外出参观,甚至变相旅游;有开展活动只限于发展党员和党员转正;有的片面强调党员的义务,从政治上、生活上、生产上关心党员较少,大事没有让党员参与讨论研究,使党员逐渐失去了光荣感和自豪感。个别支部对组织党员学习不重视,没有充分精心准备,集中学习只是读读报纸、学学文件,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流于形式。三是党员管理与人事管理脱节,管理工作的责、权、利不一致。目前党员组织关系与人事关系分离现象很普遍,因而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缺乏直接有力的管理、监督,甚至有的支部书记对一些党员几年未曾谋面。四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制度管理、约束滞后。一些党支部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要求仅仅停留在倡导层面上,往往都是在支部组织生活会上提出泛泛空洞的要求,至于应如何具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会产生何不利后果等,则缺乏明确的带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规定,致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长期停留在可发挥也可不发挥的被动状态。五是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不扎实。应当说,过去几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贯彻中组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意见》过程中,积极探索实践,使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淡化,评议的内容、方式、方法没有随着形势的发展而调整、改进,年年搞评议,年年都是老一套,使这项工作在一些基层党组织渐渐流于形式、走过场,有的甚至代之以年终总结或召开党内民主生活会而没有认真落实。六是党员队伍“出口”不畅。主要是党员评价标准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对一名仅有参加党的会议并交纳党费,大错不犯,表现平平的党员来说,其先锋模范作用如何评价?七是党组织关系调转渠道、手续不规范。不少党员委托他人办理组织关系手续,个别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给党内统计带来难度。特别是由于党籍档案与人事档案分离,有的预备党员已严重超过预备期了,原单位党组织仍不负责地将其转出,给接收单位党组织工作造成困难。八是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跟不上形势。有的党务干部不够安心,认为做党务工作空对空,难度大。基层党务工作者普遍年龄偏大,年轻干部感到做党务工作无职称、无技术,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特别是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主管中不愿意当党支部书记的现象不少,企业党务工作者也有被视为无关紧要的配角的问题,特别在非公有制企业,抓党建被认为是纯粹义务的一项负担,加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普遍存在“四难”(即支部难组建,活动难开展,关系难协调,作用难发挥),因此抓党建的积极性和效果都受到很大影响。

三、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思考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党员教育管理滞后、低效,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受到了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一要加强党员教育阵地建设,运用各种活动载体,如发展电化教育、开辟网络党建等,创新工作机制,以增强党员学习教育的主动性、生动性、科学性。基层党建工作经费要给予充分保障,党费开支范围应有一定灵活性。实践证明,党员和党组织属地管理的模式应充分肯定,但有利也有弊,应针对问题作适当调整,以增强党员管理的力度。二要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严格执行党章有关规定,从源头、制度上切实加强监督,科学界定不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疏通党员出口。如明确规定从事封建迷信或信仰宗教的,参加非法组织或参与集体上访闹事的,有各种违纪行为的,本人要求退党的,无不正当理由不参加党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因私出国出境严重超期不归的,以及其它在土地、文明、治安管理等方面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等等,都应给予相应处置。三要将党员管理与人事管理结合起来,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管理应与其人事代理及委托挂靠单位相一致,以增强党员管理工作的效果;各级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应同时随附党员基本情况,尽量减少他人代办组织关系接转的现象。四要建立党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建立严格规范的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人的约束,按照科学、严谨、规范、配套的要求,既要从宏观上确定党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各级、各部门党组织的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有责任、有目标、有要求,齐抓共管的格局;又要从微观上对党委的每一个成员进行责任定位,严格考核,使每一个班子成员有目标、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从组织体系上为形成抓党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五要焕发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生命活力”。民主评议党员是通过制度建设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方法,是党员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特别在当前全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运用民主评议的手段,促进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因此,要大胆探索民主评议党员的新路子。在形式上改,民主评议可以面对面,也可以背靠背;可以口头评,也可以书面评;可以相互之间评,也可以列出重点评;可以上评下,也可以下评上;可以党内评,也可以党外评。在内容上,要按照党员标准,结合实际,列出针对性的评议内容,不同单位、对象要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不能搞“一锅煮”。在时间上,评议时间应由基层党委自主确定,可在年末结合总结评,可在年中结合“七一”表彰评。六要把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摆到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首要任务来抓。加强党务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党务干部的交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支持党务干部,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要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在机构改革中注意配齐配强专职党务干部;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务工作者应有适当的待遇政策、规定。

篇2: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的,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我们坚持以提

高党员素质为目标,着力建设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来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始终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类办班、因需施教,分级负责的办法;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法律法规和党员教育管理知识等。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上,坚持“以岗定责、分类管理”的原则。一是对机关党员按照其担任的工作职责实行以岗定责,搞好本职工作;二是对干部党员按照其职责和分工,实行工作目标责任管理;三是充分发挥退休老党员的作用,为人口计生和卫生工作谏言献策。

(二)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

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员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的自身行为。修订完善了党员定期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党支部每月能够正常开展一次以上活动,一月集中学习一次以上,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一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丰富了组织生活,提高了党员的自身素质。

(三)完善党建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

我们把加强领导作为党员管理工作的关键,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一是落实党建及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人。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坚持做到常抓不懈,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二是强化教育管理。在对党员教育管理中,在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的同时,不断探索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三是注重队伍的培训。吸收了一批素质较高的人员加入了组织,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我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总体上看,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二是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有的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三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

三、工作思路与对策

根据我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一条主线”(以“三个代表”为主线),抓好“二项工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学理论、学《党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党员先进性标准的时代性,用发展的观念,建立一套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新面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要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抓好“二项工作”。一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提高活动,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党员的宗旨观念、党性修养,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党性修养等方面教育,用《党章》统一思想,用《党章》规范言行。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篇3: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思考

一、加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的意义

(一)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亿万农民的共同期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 “十一五”时期 (2006-2010年)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 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以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广大农村迫切需要一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基层干部, 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现代知识、现代思维、现代眼光的优秀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加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 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才干,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 有利于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实践增长才干, 基层锻炼人才。对青年学生来说, 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 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 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新中国成立60年来, 正是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 成长出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包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 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厚爱。今年5月2日, 胡锦涛总书记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 在听取大学生村官代表刘亚鹏等人的发言后, 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四点希望, 他号召大家到基层一线去经受锻炼、发挥才干。今年5月3日, 温家宝总理来到清华大学师生中间, 他称赞两位即将奔赴西藏农牧区做村官的大学生“了不起”, 希望大家要勇于吃苦而丝毫不叫苦, 他还给两位同学送上了成功的祝福。加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 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健康成长, 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在奉献中见证青春, 在服务中收获成长。

(三)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009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基础支撑在农业;扩大国内需求, 最大潜力在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 重点难点在农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 建设好农民的家园, 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 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心在基层”, 要“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 注意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 鼓励年轻干部和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二、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的现状

(一) 继续教育的氛围不浓厚

大学生村官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人生经历基本上是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 社会经验不足, 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情况了解不多, 急需加强继续教育, 提高他们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本领。但是, 一些大学生村官没有树立起“终身学习、我要学习、学无止境”的理念, 忙于日常事务或者把当村官当跳板, 放松了自身学习和教育培训。有的基层领导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是到农村短暂过渡, 组织他们参加继续教育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吃力不讨好, 在工作中对大学生村官使用多, 培养少, 不重视对大学生村官的继续教育, 没有形成人人求学、个个培训的良好氛围。据笔者调查, 高达96.9%的大学生村官强烈要求参加理论与实用技术的培训, 但他们大都只是参加过大学生村官欢迎会、情况介绍会这类的简单培训, 参加规范化、专业化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从事的是村级或乡镇的事务性工作, 如打印材料、整理档案、收发资料、接听电话等, 只有11.1%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在村上工作3天以上。

(二) 继续教育的机制不健全

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大学生村官计划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确保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广阔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必须走出一条“规范化教育、科学化管理、人性化关怀”的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新路子。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是一个多要素组合的有机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操作、评价、管理及教学模式等。目前, 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的领导协调机制、经费投入机制、责任分解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继续教育管理不畅, 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据笔者调查, 38.3%的大学生村官感到专业不对口, 21.2%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工作无从下手, 38%的大学生村官感到学习机会少。一些大学生村官想参加学习培训但是没有机会, 偶尔有机会参加学习培训却觉得收获不大, 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三) 继续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喜欢农村、发展农村, 是他们发挥优势、施展才华的基础和前提。但是, 农村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纷繁复杂, 农村工作非常琐碎具体, 加上少数村民和村干部本位思想和排外心理严重, 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村民所接纳。据笔者调查, 认为自己很难与当地村民和其他干部交流的大学生村官达60.6%, 认为村里矛盾很复杂的占15.1%, 认为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的占24.3%。个别基层领导把大学生村官视为座上宾, 长时间不分配具体工作, 有时仅安排一些临时性任务或只交给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有的现任村干部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 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 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据笔者调查, 85.8%的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有好的想法和建议, 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 但是认为想象与现实差距很大;有23.2%的大学生村官认为村干部对其工作不支持, 自己融入环境难, 岗位作用发挥难, 难以安心工作。

三、加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 加强培训, 构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体系

第一, 制订培训规划。

省区市党委组织部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整个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岗位培训制度, 制订年度培训计划, 并每年至少举办一期示范培训班。市、县两级要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大学生村官任职上岗前, 都要安排岗前培训。聘用期间, 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岗位培训, 累计时间不少于7天。兼任乡、村团组织职务的, 由共青团组织纳入农村团干部培训规划。参加培训情况, 要作为大学生村官考核、推优的依据。

第二, 突出培训重点。

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要针对岗位特点, 坚持以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 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开展调查研究、做好群众工作、进行自主创业等为重点, 以提高做好农村工作、带领群众创业致富本领为目的。培训中要注重讲解“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 介绍新农村建设情况和乡风民俗, 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经验方法, 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打开工作局面。

第三, 拓展培训渠道。

依托各级党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干部学院、干部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站点、团校等, 大力加强大学生村官的系统培训。通过优秀大学生村官介绍体会、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实地考察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技能培训。

(二) 规范管理, 提高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质量

第一, 完善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制度。要建立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每次培训结束后由主办单位在证书上签署书面评价意见, 乡镇党委每季度对大学生村官参加培训情况进行一次登记, 县委组织部每年进行一次验证, 并加盖印章。要建立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档案, 全面收集大学生村官参加学习培训有关考勤、作业、考卷、成绩、鉴定等方面的材料, 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原始依据。要解决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经费, 县财政把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经费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进行统一预算, 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同时, 建立大学生村官学习费用分担机制, 大学生村官参加相关学习培训, 取得合格证书后, 由县、镇和本人分别承担部分学习费用, 未取得合格证书者不予报销, 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要加强继续教育考核。一方面, 把参加继续教育情况纳入大学生村官年度目标考核, 与奖惩、报酬挂钩。另一方面, 把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对乡镇党委的党建工作年度目标考核。

第二, 创新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模式。地方党委、政府要将大学生村官学习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 构建县、乡 (镇) 、村三级培训体系, 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 整合教育培训资源, 加强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建设, 采用岗位知识培训、实用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和特色工作培训等五类模式, 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熟悉农村情况, 适应农村工作, 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展农村基层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定期举办岗前专题培训班和岗位技能培训班, 邀请有关领导、专家授课, 安排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传授工作经验, 同时组织参观考察, 强化岗位培训, 扩大工作视野。

第三, 坚持厚爱与严管相结合、引导和激励相结合, 调动大学生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实施细则》, 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考勤考核、述职评议、工作日志等制度, 结合农村实际和大学生村官特长, 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制度, 将集中教育和个人自学相结合, 上级组织教育与支部自行组织教育相结合, 力争做到“四学四有”, 即:学政治理论、学科学发展观、学新农村建设知识、学农村工作方法;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有调研文章、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 做到学有所思, 学有所获, 学有所用。

(三) 搭建平台, 增强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效果

第一,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帮助大学生村官保持心理健康。

地方党委、政府要每年要适时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 由主要领导向大学生村官全面介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提出要求和希望, 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况, 听取他们对县、乡、村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并将合理的意见建议吸纳到管理服务办法和措施中, 形成长效机制。组织部门要采取开通大学生村官服务热线、建立大学生村官网站、“大学生村官之家”和大学生村官QQ群等形式, 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平台和沟通交流平台, 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化解他们的不良情绪, 激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二, 搭建传帮带服务平台, 促进大学生村官完成角色转变。

“传”即传经验, 明确由村委会业务副主任对新到岗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具体业务培训, 介绍全村村情、地理、气候及人文环境等基本情况, 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即帮业务, 明确乡镇党委政府驻村工作组组长为帮助大学生村官的第一责任人, 要求工作组长毫不保留地把农村工作经验及知识传授给他们, 帮助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即带领干好工作, 明确由村总支书记或村主任为带领大学生村官干好工作的具体责任人, 教方法、传经验, 帮助他们熟悉农村政策, 掌握发展农村经济、做群众工作的本领。

第三, 搭建工作实践平台, 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一线尽快成长。

乡镇党委、政府、大学生所在村要结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大胆分配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 促使他们在艰苦繁重的工作环境中增长才干, 积累经验。常用办法有两种:一是设立助理, 让大学生村官在某一段时间内担任某职务的助理, 让其对这一职务有更多的了解, 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其视野、增加工作经验、培养胜任这一工作的能力。二是特殊任务法, 给某个大学生村官或某一个有大学生村官的群体布置一项特别任务,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如组织一次会议、策划一次活动、推进一个项目等, 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锻炼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第四, 搭建社会关爱平台, 营造大学生村官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为大学生村官的输出者和大学生最亲密的“娘家”, 高校应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 熟悉了解他们在基层工作的状态,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与技术优势, 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为村官成长提供全方位服务。比如, 北京工商大学规定:在村官任职期间, 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在双休日选修学校的课程, 使用学校的体育设施锻炼, 还将筹办村官研修学校, 为村官考研进修提供各种帮助 。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 让想干的人有机会, 让会干的人有平台, 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促进大学生村官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要加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宣传和典型培育, 引导全社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村官存在的不足, 把他们当成自家的孩子来看待、当成重要人才来对待、当成后备干部来对待, 褒奖成功, 宽容失败, 积极优化大学生村官的成长环境, 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炳升.广袤大地唱响青春之歌——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N].光明日报, 2009-05-06.第1版.

[2]毛泽东选集 (合订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492.

篇4: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教育培训;现状;调查;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03-1

1 当代农民的思想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使农民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比鲜明,具体表现在:

1.1 奔富愿望强烈

据统计,中央近些年陆续出台了二十几项惠农政策,各地也相应出台了配套政策,使农民在解决了温饱的情况下,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因而也坚定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经济发展得更快一点,就业渠道更多一点,收入更高一点,生活更富裕一点,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

1.2 求知欲望强烈

正在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他们自觉地通过看电视、上网、阅报等现代信息手段来掌握市场信息,通过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学习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一些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快的乡(镇),科技致富的示范效应也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据统计,74.7%的农民认为教育与一个人的发展前途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他们更加关注对子女的教育,更愿意让孩子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

1.3 渴望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居住和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生活居住环境要洁净、优美,而且文体娱乐生活要丰富,这些要求将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1.4 更关注自身的权益

时下农民较以往更关注自身的利益问题,这种对利益的关注大到对公益基础上的建设,小到对一家一户优惠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对公益基本建设的招投标、干部公正处事、养老保险、拥军优抚、私人建房等问题十分关注,并且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1.5 市场经济导致利益格局多元化

部分农民的思想受到影响,不能很好地正视一些社会现象,突出表现在:社会公德意识淡化,对集体公益事业态度冷漠,艰苦创业精神不强,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讲权利不讲义务,讲利己不讲利人,讲索取不讲奉献;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制约,虽然科技、法律知识的普及使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但对政策的断章取义和法律知识的一知半解,导致是非标准模糊。

2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人口大国,仅农民就占到8亿以上,农民教育问题一直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一个瓶颈,也是农村工作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2.1 上级部门不够重视

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没有认识到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工作。领导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致使一些正面的思想得不到弘扬,引发了一些消极情绪和行为。

2.2 教育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就像古方看不好现代人的病一样,只是“开开会,讲讲课、读读报”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农民对教育的需求,很难达到农民想要的效果。受教育的主体和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渠道都因环境和思维方式而改变,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是提高农民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2.3 教育内容与现实不符

教育内容由于缺乏对农民思想变化系统的研究而显得形式化,严重背离了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真实思想,很难把握住农村和农民的脉搏,起到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如何把教育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是目前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 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举措,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础。拓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方法,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3.1 目标明确,定位准确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为目的,通过教育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科技致富技能。

3.2 内容充实,贴近实际

要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开展四项教育: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四情(国情、市情、镇情、村情)教育、普及民主法制教育、充实科技实用技能教育。

3.3 围绕中心,紧密结合

教育群众要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教育党员相结合,农民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好坏的评价,是影响其思想观念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农民教育要充分考虑党员教育对农民的影响和作用。

3.4 机制灵活,注重长效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尤为重要,它是出成果见实效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五项机制:领导机制、责任机制、投入机制运作机制、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切实加强对农民教育的管理工作,以机制促教育,以管理强机制,从而保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常效化的健康轨道。

篇5: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改革是唯一出路―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在我们大谈招商引资,向外全方位推介桃花江山美、水美、人更美,不断加速城镇化建设时,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的“窗口”和“脸面”――县城的市容市貌如何?也许,我们大家深感不尽人意!为此,我们最近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形成了一 些粗浅的看法。 一、现状 底,县委、县政府把桃江定位为“长株潭后花园”。对县城提出了“建设花园城市,打造江南名镇”的美好目标,并确立了“西改东建,以建为主”的县城发展战略,要求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县城,以大思路、大框架、大发展建设东区。桃花江广场、桃花江大道、金盆路等工程项目相继开工,拉开了建设大东区的序幕。至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7.2km2,涵盖8个社区,近10万人口(其中桃花江镇人口8.5万)。由于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县城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县城管理有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市容管理等多个方面。从调查了解情况来看,各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与问题,但最突出的问题是市容管理水平难提高。近几年来市容管理大大加强,尤其是四大秩序整治,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赌的,但由于多种原因,县城市容管理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1、绿化。城市绿化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供文化、休闲、娱乐场所同时,塑造一个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与品位。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及省政府出台的条例《实施办法》和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5%,绿地率30%以上(其中旧城区改造后不低于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7m2,但现状与要求相距太远。其一,绿化水平低。县城建成区绿化区域总面积为50万m2,绿化覆盖率为6.9%,绿地率为4%。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0万m2,人均公共绿地仅1m2。其二,绿化分布不均衡。东区绿化率较高,西区绿化率很低,不会超过2%。其三,绿化率提高不易。西区是商业区,人口稠密,但由于历史原因,建筑比邻间距非常小,只能在旧城改造时见缝插针。其四,绿化意识薄弱。从20以来,西区新开工项目的建设用地面积为4300m2,但绿化率只有4%;东区新开工面积50000m2,绿化率只有8%。竹业城建设规划了绿化面积,设计了绿化项目,但最后投资商未予执行;西区星海城,建设用地面积1000m2,但规划中的绿化面积被投资商挪作他用,什么绿化也没搞。过去的绿化没搞好,现在的绿化依然搞不好。我们仍然生活在“水泥森林”之中,“花园城市”只是遥遥无期的梦想。 2、基础弱。近年来,我县投入环卫资金150万元,购置了5台环卫专用车,安装地埋式垃圾箱54个,添置果皮箱及小型垃圾箱2500多个,县城日 清扫面积达55万m2,日清运垃圾160吨,基本保证了县城的干净,但要进一步提高环卫质量,可谓困难重重。其一,资金严重不足。环卫处现有正式职工92人(其中13人退休),临时工98人,每年含政府拨款与有偿服务费在内的收入共120―150万元,而支出为210万元,缺口达60―90万元。加上环卫处历年负债建设,尚欠贷款、集资款、工资、社保、医保金等182万元(此为审计结论),所以资金运转非常困难,人员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其二,设施老化。除近年新添置设施外,其他设施已破旧不堪。二台洒水车分别使用了8年和,是濒临报废的病车,经常出现误工现象;40个钢板斗已有50%被腐蚀报废,垃圾裸露率为30%。44座公厕只有6座是水冲式的,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分布不均,目前东区没有一座公厕。其三,垃圾场建设迫在眉捷。现团山垃圾场已接近最大容量,至多可供填埋半年左右。环卫部门对新垃圾场选址有2个方案,一处是七里村,总投资约600万元;一处是水口山,总投资约400万元。但垃圾场建设费用无着落。 3、秩序乱 县城秩序经大力整治已有明显好转,尤其是西溪街、戏台坪等处现已基本畅通。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屡禁不止的乱贴乱画、乱挂乱吊,屡罚不绝的乱摆乱设,屡教不改的占道维修、乱挖乱建,屡惩不断的乱停乱靠,这些问题始终是城管工作中任务最重,管理成效最差的“老大难”问题。今年2―10月,城监部门发放门前三包整改通知余份,拆除乱搭乱建棚点200多个,规范违章摊点8000多次,处罚卫生差的门店1000多个,协助交警部门规范和处罚车辆违章4000多起……上述数字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秩序混乱实在是触目惊心。究其原因,有4种:①市民整体素质不高,秩序意识不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占道经营的“游击战”与越店经营的“阵地战”比比皆是。据10月26日上午统计,西溪街的越店经营与占道经营分别是21起、8起;11月3日上午统计,蔬菜公司附近乱停乱靠25次。②弱势群体利益与管理工作有矛盾。大多数违章者是县城老弱病残或“4050”人员,谋生技能不强、资金不够,只能小本经营,在街头从事加工、维修、开小餐馆、漫酒摊点、客货运输、废旧回收等小生意以养家糊口,这些经营活动与违章违规仅隔一步之遥,是违章违规现象产生的温床。所以管理人员纠章时,其抵触情绪十分激烈,且屡纠屡犯。③广告位与停车场地不适应需求。原户外广告大部分破损,拆除后进行了初步改造,但要统一规范,一步到位,难度较大,因而乱挂乱贴现象在所难免。如果要提高品位,就需大力发展大型户外广告牌,推出大型广告位。部分停车场地设置不合理,从客观上看,乱停乱靠难以消除。④管理依据操作性不高。这是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通病,目前县城管理主要依据是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市容市貌管理条例》(1995年101号令),省政府制定的《实施细则》,这两个最权威的法规操作性不强。比如某餐馆门前纸屑成堆,你可责令老板清扫,但老板就是不扫,你罚款,他不交,那无法具体按规划操作。其结果是城管人员与经营户发生纠纷和打人事件多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体制落后。当前的县城管理以建设部门为主,桃花江镇为辅,其他部门配合参与。其问题是:其一,政企不分,管多了事。比如某街道旁要种100棵樟树,其运作流程是:先由绿化部门造出预算,报建设局、县政府批准,再由绿化部门去实施管理。政府(部门)只要做这么三件事:一是哪个公司要的`钱少就给哪个公司做,二是做好后我来验收质量,三是谁搞破坏(如乱砍树)我处罚谁。所以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是管理而不是承办与作业,主要是制定、执行有关政策,从法规、政策层面来管理城市,具体作业层面的事情应交由市场去完成,政企不分可谓现行管理体制的最大弊端。其二,管理成本大增。①不要政府管的事,政府却管了。在大包大揽体制下,除管理层人员成本外,作业层人员的生老病死也由政府包下,在市场经济下这是不可能的。②利益矛盾增加作业成本。在现今模式下,县政府与具体管理部门存在利益矛盾。从县政府来看总想少出钱多办事,部门本属政府的工作机构或组成机构,不以赢利为目的,但由于其兼具作业者身份,加上经费确实困难,能够向财政多要钱为什么不要呢?所以具体经办者由于赢利驱动,总想多得钱少办事。其三,责任不明,效率低下。大包大揽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大锅饭体制――管好了县政府不会多给钱,管差了不会少给钱,管理效果与管理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没有利害关系,它为什么一定要劳心劳力去管好?所以效率低下就顺理成章且屡见不鲜了。其四,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依法治城是城市管理的要求与方向,只有走上法制化轨道,县城管理才可能适应县城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当今这种统管体制下,县城管理由于法律、法制不健全,处于行政管理与依法管理并存、人治与法制同在的矛盾中,难以形成科学而长效的管理机制。我们在县城管理上的通常作法是哪儿乱了抓哪儿,管理手段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管理时好时坏,无法保障良好效果。在县城四大秩序整治中,我们推行了“局长包路段责任制”,有88个单位参与,表面看将维护县城秩序的责任分解落实,实际上是将城镇管理义务强行赋予与此毫不相干的其他部门,而依靠的是行政权力――不干就处分你这种模式,它模糊了管理主体,未顾及管理成本,不计较管理的权利与义务,虽可取得一时的成绩,但决非长效之策。 二、改革 全国近四十个大中城市管理的实践证明了改革是唯一出路,是加强城镇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以管理科学为目标,改革统管体制。按照政企分开原则,彻底打破大包大揽的垄断经营体制,将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开,管理层由财政供养,作业层改成公司,走企业化经营路子,自负盈亏。绿化养护、环境保洁、市政设施维护,要实行建管分离、管养分开,以市场化方式,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公司或社会组织(如社区)承担,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从目前情况来看,环卫、绿化、路灯、自来水四单位都是改革对象,可先选其中一家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力求稳妥安置人员,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全部改完。参照国企改革办法,由建设局先拿方案,在该系统宣传发动、讨论完善后报县四大家审定。改革将带来令人鼓舞的成效。其一,管理职能的明晰与专业化,必然会消除效率低下等顽症,为管理科学化打下坚实基础。其二,可以腾出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管理。①在市场化与民营化体制下,由于竞争激烈,具体作业层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完全可以实现少花钱多办事或花同样的钱办更多的事的目标。②减少人员成本。由于人员分流自组公司或自谋生路,人员成本必会大大减少。③不存在管理设施购置。在现行管理模式下,管理设施都是公款购买的,改革后政府不可能再为某企业添置设施。综合来看,退一万步,即使当前建设局所有二级机构的人员一个也不分流,但作业层成本下降与设施支出归零也可腾出资金,从而缓解资金矛盾。 (二)以“三化”为内容,扩大资金来源 公用事业市场广阔,盈利稳定,几乎是旱涝保收,但现状是设备老化、管网失修、服务质量跟不上、亏损日益严重等乱象纷呈,随着时间推移必将成为政府的一大包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公用事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拮据的财政状况决定了县政府不可能投入更多的钱,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成为必然选择,从多方面筹措管理资金是大势所趋。在公益事业中,凡有一定回报的设施改造与维护必须有民营资本参与或独资进行,凡属有偿服务的须由受益人支付一定的报酬,尽量通过市场力量来配置公益资源。除此之外,县政府应加大有关资金的收取力度。 1、扩大电费附加征收范围,降低路灯电价。电费附加,其全称为“电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①扩大征收范围,建立透明机制。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元月下发的《关于湖南省城乡用电同价和农网改造还贷加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急・计价格〔〕125号)明确,居民生活、非居民照明、商业用电的电费附加为每度2分,大工业与普通工业用电的附加为每度0.7分。目前全县12个建制镇已实施亮化工程,但电费附加只开征了桃花江、灰山港、马迹塘3个镇,应扩大到另外9个镇。因电费附加已包含在国家公布的电价中,电力部门已按公布价格收取电费,开征的实际工作就是与电力部门结算清楚。今年3月在县政府主持下,建设局与电力局就电费附加达成一致,并签署备忘录,其核心内容是:电力局确保每年向县财政解缴115万元电费附加,超征部分80%用于偿还电力局在路灯事业中垫付的资金(经审计,垫付资金为262万元),20%解缴县财政;100万元电费附加支付电力局5%的手续费,超过100万元部分按8%支付手续费;此方案一定三年不变。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一年到底能征收多少电费附加?或者说多久才能还清电力局的帐?如果12个镇全部开征,20仅农电这一块就可征114万元,全部加起来估计每年的电费附加应在300万元左右。因此应建立一种公开透明机制,使县政府明了征收使用情况。②降低路灯电价。路灯用电属非居民照明类,路灯照明不以赢利为目的,属公用事业范畴,现今除桃、灰、马三个镇按每度0.786元收取处,其余9个镇按每度1.185元收取,按急・计价格〔2003〕125号文件通知,这9个建制镇的路灯电价应为每百度0.736元,县计物局应向市计物局报告,申请把电价立即降下来。路灯电费是由电力部门在电费附加解缴前直接扣除,因而降低路灯价格就是增加电费附加。 2、开征异地绿化费。新开项目的绿化工作务必达标,未达标者必须开征此费,其目的在于减轻财政投资压力。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国发〔〕20号文件及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城市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和开发住宅区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根据绿化规划和工程定额标准,在基建投资中安排配套绿化资金,确保绿化建设。对绿化用地面积,因特殊条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经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将绿化资金交由绿化主管部门进行异地绿化。全国大部门城市已开征了异地绿化费,但我县还没有开征,建议尽快尽早开征。应由建设部门拿出具体方案,经县政府批准后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3、提高排污费标准。排污费的准确名称是:“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根据湘价费〔2001〕261号文件精神,我县制定的排污费标准为每吨0.05元,从实际情况看,这点钱不可能进行污水处理。县城建一个处理能力为300万吨的污水处理站,少则600万元多则上千万元,而每年的污水处理收入只有1.23万元(前已述及),所以最终果就是污水直排,严重污染资江水质。4月6日,省政府出台的排污收费指导标准为每吨0.2元,现在长沙市为每吨0.4元。我县具体采取什么标准应通过听证会进行确立。 4、改革环境卫生费收取方式,减少跑冒滴漏。环境卫生费本是一种有偿服务费,由环卫处与社区(负责小街小巷卫生)分别收取,不论环卫处还是社区,卫生费收取都非常不易。环卫处为此专门设立了一个10几人的收费组负责此事,但收费成本高昂,收费效果不很理想,至目前止,环卫处还有13万元卫生费未收到,将有关门店一状告到法院,除去受理费等费用,到手的不会超过4万元。社区卫生费也不易收取,每年40多万元卫生费,能收到一半就不错了,社区工作人员最不愿干的就是上门收费。卫生收费难是各地城镇管理中的一件头痛事,近年来很多地方已进行改革,改在自来水中收取,湘价服〔2003〕150号文件也是如此要求。建议:居民卫生费由自来水代收,车辆卫生费由交通部门代收,单位卫生费由财政代扣。具体标准是一个敏感问题,现行标准有些乱,有5元的、10元的、12元的、18元的几种,应根据指导价格分别召开单位、门店、车主、居民听证会,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三)以市容管理为重点,建立长效机制 所谓长效机制,我们认为其核心是责权利相统一。 1、制定市容管理规划与标准。我们要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要打造江南名镇,必须有规划,有各项管理工作的相关标准。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园林绿化工作还没有相应规划,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因此,我们应先来一次清理,看看缺少些什么,力争制定出科学而长远的规划及具体而可行的标准,比如优化的道路结构、良好的垃圾处理设施、合理的市场布局、美化的县城空间景观等。 2、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在县城管理中,执法者有城监、环卫、绿化、规划、城建等部门,管理力量分散,反应速度慢,执法能力弱,所以必须整合城管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综合执法机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综合执法队伍须有公安的参与。从上海、香港、新加坡等秩序良好的城市来看,“一警多能”确是一条好作法,宁波等地还干脆推行了“城管、警察、法庭”的城管模式,建议在公安系统内设立城管分局,或抽调适量干警参与。 3、建立责任机制。其一是实施路段长承包责任制。将县城划成若干区域或路段,据其管理难易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与经济标的,以招标方式承包给管理单位,年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奖优罚劣。其二是改革用人机制,实行末位淘汰。队伍内部进行优化组合,中层骨干一律竞聘上岗,做到能上能下,淘汰者只发给生活费。 4、建立监督机制。在内部监督上,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每周对各执法组的工作进行随机检查,每月进行总结,对管理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责令整改。在外部监督上,从社会各界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工作人员、市民中聘请执法监督员,全方位监督执法管理工作。 5、改“局长包路段责任制”为“局长包机关责任制”。局长应负责本局的人员、车辆不违规违章,如有违反,一次通报,二次警告,三次在“三个文明”考核中扣分,并对屡犯不改局的局长给予适当处分。 6、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门前三包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按路段长责任制分段承包管理好,对不严格执行门前三包单位、门店给予相应处罚。 湖南桃江县委政策研究室:六的云

篇6: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黄 波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杂费的免除、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解我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我们就城乡义务教育状况做了调查。

一、我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渝水区位于江西省中部,新余市东部,辖5乡8镇4个街道办事外,200个行政村,25个街道社区,总人口68万,其中农村人口37万。经过撤并,合理布局,全区现有中学17所,完小52所,村级教学点93个,城乡幼儿园93个,现有在校中小学教师3780名,其中中学教师1461名,占38.7%,小学教师2319名,占61.3%;大部分教师处于30-45岁之间,占80%多,教师学历水平也较高;现有中小学生48110人,其中高中生2877人,初中生8042人,占16.7%,小学生37191人,占77.3%。农村学生往城里挤,造成城区学校平均每班人数达60-70人,大班额化严重,而农村学校有的班级人数没有达到人数标准,这对加快素质教育进程造成很大影响。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全区教育走“均衡发展”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挑战与难度。近年来,我区把“均衡发展”作为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理念来认识和把握,围绕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五个一样”的目标,打破城乡差别,优化资源配置,变教育难点为教育亮点,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已经开创了我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二、我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就学校设施、教师待遇、人才结构、学校内部管理状况进行。下面根调查情况进行表述与分析,仍然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校硬件建设薄弱。城区学校都有综合性教学大楼,塑胶跑道以及较齐全的体育器械,乒乓球和篮球场地,图书室、电子备课室、微机室

及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育设施。尽管近年来,加大了农村学校硬件建设的投入,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已大有改观,但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依然存在硬件建设的不足的问题。

(二)农村教师生活待遇亟需提高。农村教师普遍感到生活水平还不高,加之在偏僻之乡,文体活动场所异常缺乏,乡村教师的教学乐趣难以激发出来,教学态度不可避免要受到冲击与影响。

(三)农村教师专业性人才有待改善。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只重视语文和数学等主要课程,其它音、体、美、英等技能性专业教师普遍缺失。在当前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学校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成为一句空话,学校要出特色也就勉为其难,农村学生流向城区学校也就不可避免。

(四)农村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大多数农村学校都是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没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或是校际交流,因此教师的素质难以得到发展。同时,学生的健康有益活动开展得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校园文化气息不够浓厚。

(五)农村学校民主制度不健全。农村学校由于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班子成员所占比例较大。在荣誉及成绩上,制定的考核办法,普通教师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极大地挫伤了普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推进我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思考与举措

上述调查为我们正确把握当前农村学校状况,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素材,也为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依据。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加强区级统筹,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教育规划与经费投入,做大硬件建设。没有经费的投入与保障,做大做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无本之木,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既要大力拓冠宽教育融资渠道,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认真做好教育规划。教育工作要列入区、乡镇和村委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把教育工作列为各级领导任期考核目标。在当前交通状况改善的条件下,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予以撤并学校,减少教学点;把教育

投入列入区、乡、村三级财政预算,开辟社会捐渠道,设立教育资金专户;在全区所有完小、中学建设好精品建筑,做到每所学校都有综合性教学大楼,有斩新的课桌椅,现代化的微机等电教仪器备,图书室,实验室,远程教室、多媒体教室,标准的操场、乒乓球、篮球等运动场地并配备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

2、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切实改教师待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能不能激发,社会地位能不能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待遇。在实际工作中,在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坚决打击挪用教师工资的不良现象;向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地方倾泄的原则,继续加大对全区农村教师实行岗位津贴补助额,使教师工资福利和区、乡镇两级公务员相当;同时加大对“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党委政府表彰奖励和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评选和中的比例;努力构建起教师活动场所,各学校要积极在教师当中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社会地位的提高,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乐于教学。

3、构建合理的教师专业结构,引进紧缺专业性人才。要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建构起男女比例恰当,专业能力强,学科全面的教学结构。农村学校应根据需要积极面向社会招聘英语、音体美、计算机等专业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师资情况,选择年轻又有某项特长的教师,外派培训学习,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强校际交流,让城区有专业特长,有专业技能的教师以支教的方式,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带出队伍,带出特色。全面构建起合理的专业结构,解决专业偏缺的矛盾。

4、健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内部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一个软实力。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衡量校长任职目标,纳入年度考核评价,实行末位淘汰制,对没有建立起较完善、较健全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学校,要坚决解聘校长职务。一是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参与其中,使教师教育水平、教育技能大幅提升;二是积极开展学生活动,抓

活动项目,促活动质量,体现创新教育效果;三是美化优化学校环境,学校要做到硬化、亮化、美化、人性化,让学生处在花园式学校中学习与生活;四是形成学校特色,并加强学校宣传力度,张扬学校形象、教师魅力、学生自信与个性;五是实行教学语言与生活交流都用普通话,让教师与学生一进校园就讲普通话,真正形成“普通话学校”,和城区学校一致,真正体现城乡学校一个样,实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班级工作计划下一篇:江口中学卫生责任区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