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2024-04-09

6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精选6篇)

篇1:6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山东省工商局机关服务中心 苏吉永*

摘要: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面对快节奏的机关工作要求,如何更好地立足岗位职能,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好保障作用,保证机关安全、有序、高效运转,是机关服务中心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内涵一般是指人的内在涵养或素质。就机关事务而言,内涵建设是指机关事务的管理能力、保障能力、服务能力等综合能力建设。为更好地提升服务能力,在“制度建设年”、“规范服务年”、“创新服务年”的基础上,机关服务中心党总支今年又提出“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通过强化学习提升技能、岗位承诺提升责任、典型引路干事创业、征求建议提升凝聚力、参观见学提升竞争力、职业训练提升从业能力、推进谈心提升综合能力等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提升了机关事务服务能力。

关键词:机关事务 内涵建设 能力提升 调研报告

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面对快节奏的机关工作要求,如何更好地立足岗位职能,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好保障作用,保证机关安全、有序、高效运转,是机关服务中心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的理论背景和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机关事务工作要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必须在服务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做到以管理为基础、服务为核心、保障为目标,把坚持服务宗旨与实施科学管理结合起来,把提高机关事务保障能力与降低行政成本结合起来,把增强自律意识与强化制度约束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提高效能,服务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一)内涵建设的含义。内涵一般是指人的内在涵养或素质。哲学上是指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机关服务中心内涵建设,涵盖的内容比较多,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概念。机关事务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干部职工的教育、责任能力、干事创业能力、团队的凝聚力等等,都应该是机关服务中心内涵建设的内容。机关服务中心作为局机关事务工作机构,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理所当然的成了内涵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近几年来,机关服务中心党总支先后提出“制 *苏吉永,男,1965年4月生,山东省禹城市人,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领域研究。现为山东省工商局机关服务中心干部。

度建设年”、“规范服务年”、“创新服务年”建设,都是为了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从机关事务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改进和改善服务方式方法,立足服务为先,使各项工作进行得更为科学合理,保证机关安全、有序、高效运转,循序渐进,一步一个新脚印,一年一个新台阶,通过内涵建设,提升机关事务服务水平。

(二)活动提出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是机关服务中心站在服务工商行政管理发展大局,立足机关服务中心实际情况和需要所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具有鲜明的单位特色、工作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具有鲜明的单位特色。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是机关服务中心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鲜明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这就必须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加快产业升级,都必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无论是扩大消费需求,还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都要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立足机关服务中心自身就是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做好机关事务工作,对于实现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好地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干部职工对机关事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循规蹈矩、墨守陈规地去做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也难以赢得大家更高的满意度。因此,做好机关事务工作,就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创新,每年都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

第二,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省工商局机关事务工作,由机关服务中心、干部培训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共同承担。“三个中心”按照“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分别承担机关的公共机构节能、基础建设、车辆管理、房产资产管理、设备管理、医疗卫生、餐饮服务、福利待遇、安全保卫、会务接待、物业管理等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机关服务中心摊子大、人员多、事务杂、任务重,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既牵涉到每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又是省局和整个系统的重要后勤保障。目前共有在编工作人员53 人,外聘人员180余人。服务人员众多,文化层次、年龄结构、能力水平等参差不齐。同时,随着形势不断发展,干部队伍现状亟待改善。一是现已进入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敏感期,机构改革走向不确定,部分人员在坐等观望。二是因“两费”停征影响,进入经费紧张敏感期,工作开展受到很大影响。三是机关服务中心繁杂琐碎、枯燥无味的工作性质,看上去好像低人一等的工作岗位,致使有些人总觉得从事机关事务工作有苦头、没甜头,有干头、没盼头,更没奔头,近年来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不愿干、不想干、不肯干”和出工不出力的消极倾向。针对这种现状,机关服务中心党总支适时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第三,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根据机关党委《关于在省局机关开展“能力年”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安排部

署,机关服务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在近几年开展“制度建设年”、“规范服务年”、“创新服务年”的基础上,确定2012年的年主题为“服务提升年”。目的就是要立足“管理、保障、服务”职能,按照建设“学习型、和谐型、创新型”团队目标和“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服务标准,坚持“科学干事、和谐干事、廉洁干事”,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责任,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争取各业务处室对服务中心的强力支持,努力打造“管理到位、保障到家、服务到人”的服务品牌,不断把服务质量提高到新水平。

二、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内涵建设,扎实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 第一,着力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和特长。在学习形式上,机关服务中心党总支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变“软要求”为“硬约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使每位员工在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结合实际创造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 以“学用结合”为重点,把学习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在推动工作上出成果、见成效。推行“工作学习一体化”模式,把书上学的、心里想的、手上干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经常性。在学习内容上,按照机关党委要求学理论,加强修养;结合本岗学业务,提高技能;向身边同志学长处,取长补短。实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新。为确保学习落到实处,确定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日”,并组织大家每周五学习讨论,把一周的工作简要回顾,从中找出不足,在梳理本周思想、工作情况的同时,做好工作周记和读书笔记。通过坚持不懈的以学促干,以干带学,提升了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二,推行岗位承诺实行绩效管理,提升责任能力。责任是绩效的催化剂,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工作绩效。服务能力提升中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机关服务中心所推行的服务能力提升中的绩效管理,采用的就是过程改进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一种具有科学性、激励性的管理模式。机关事务工作就是管理机关日常事务,通俗地讲就是管好机关的“吃喝拉撒睡”。为科学合理的界定岗位职责,更好地引入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人人爱岗敬业,制发了《机关服务中心岗位说明书》。每个人结合岗位职责,制定“履职尽责、文明创建承诺书”,以增强每个人的“创牌、保牌”意识,确保在推动机关文明创建、创先争优活动中思想上合拍、规划上合谋、发展上合力、效果上合意。“履职尽责、文明创建”承诺、践诺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违诺者,将取消个人评先资格。

第三,以先进典型引路,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榜样好比一面旗帜,对树立正面典型,起好示范作用,有效激发各层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机关服务中心先后组织观看《雷锋》等模范人物电影,组织收听“侯玉林先进事迹报告会”,参加省局机关“我的履职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征文及演讲比赛”等。专门组织开展了“向身边榜样学习” 活动。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

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树立“人人都有闪光点”、“榜样就在我身边”的观念,创造树立正气、鼓舞干劲,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每位干部职工根据各自工作岗位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制定学习努力的方向,有力地推进了机关事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四,充分征求合理化建议,提升团队凝聚力。合理化建议旨在鼓励广大职工能够直接参与组织管理,下情上达,让职工能与管理者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合理化建议制度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是职工参与到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运用集体智慧的一个重要手段。机关服务中心每年都采取召开座谈会、上门征求意见或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真诚地征求每位职工及各处室对机关事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工作针对性,提升巧实力,特别是在涉及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和服务问题上,努力把话说到人心上,把事办到点子上,尽可能的实现“多一点圆满、少一点遗憾”,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满意度。

第五,参观见学多取经,提升综合竞争力。参观见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开拓视野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其它学习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关服务中心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的办法,组织相关科室业务骨干到四川、广东、海南及省人大、省住房与建设厅等机关事务工作好的省市和单位参观学习,带着问题去学,在学中寻找答案,借鉴吸收好的经验做法,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开阔了胸襟,有力地提升了机关事务工作水平。机关服务中心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加上对外单位先进经验的科学吸收,还接受干部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发展理念,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手段,统筹机关事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激励促进等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提高了综合竞争力。

第六,加强职业训练,提升职业从业能力。机关服务中心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专家或相关部门领导进行现场指导、专题辅导,通过举办政治理论、专业技能、服务礼仪等专题讲座,开阔视野,启发思路,丰富内涵,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近年来,先后聘请礼仪讲师为干部职工讲授服务礼仪,着装礼仪、迎宾礼仪、会议服务礼仪等知识;聘请医疗保健专家讲授健康饮食、自我保健等方面知识;聘请省车管所领导讲授安全驾驶、防范交通安全事故等方面知识,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素质。通过组织骨干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在最前沿的窗口服务工作中推行“六常管理法”即卫生死角常清理、安全隐患常教育、机械设备常维护、礼貌用语常规范、环境卫生常如新、节能减排常用心,从服务的源头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提升职业服务能力。此外,尤其注意在细节上做文章,把工作做精,将事情做细。如:在电梯间等公共区域墙面张贴各种提示语、在每个洗手间里按放洗手液、香皂等,做到贴心服务、主动服务、高效服务和优质服务。

第七,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谈心活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充分利用“一对一”、“面对面”谈心这一有效形式,在总支委员之间、分管主任与分管岗位组成人员之间,开诚布公地进行谈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现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达到团结的目的,彼此之间做到心理上相容、情绪上和谐、生活上互帮、工作上互助,使整个团队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领导亲自挂帅,从关爱人、发展人的人性化角度出发,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存在的缺点和优点,采用个别谈心、经验交流等手段,促使工作人员转变精神面貌、积极投入工作,为机关各部门的高效运转做好服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真正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三、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主题活动,机关服务中心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思想境界,提升队伍素质,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夯实了提升服务能力的工作基础。做好机关事务工作,班子和队伍建设是基础、是关键。近年来,机关服务中心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相继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讲正气、树新风”活动、“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开展经常性教育活动是改进工作作风和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载体,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形势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机关事务队伍更需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机关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清了自己承担的责任、肩负的使命,认清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加强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锻炼出来一支政治素质好、大局观念强、业务技能精、工作作风硬、服务水平高的干部队伍。

第二,执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执行力是做好机关事务工作,全面提升能力的最重要的一条。责任不分大小,工作不分贵贱,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机关服务中心通过建章立制,加强制度建设,使服务工作有章可循,实现了机关事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以规范服务完善工作标准,促进了机关事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创新服务激发内部活力,促进了机关事务工作的精细化、效能化。全体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用心想事、用心做事、用心做好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每项工作、每件事情都用心把握、用心思考、用心去做,力争干就干好,创就创出一流。同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细化落实,确保责任到岗、细化到人、落实到位、务求实效。

第三,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了机关政务高效有序运转。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不仅要具备政治理论素养,而且要具备现代化科学管理知识,才能实现与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相匹配的后勤保障标准。只有搞好后勤保障工

作,才能增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高质量的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机关服务中心的每一个人做到了识大体、讲大局、议大事,站在全局的高度,找准提高标准的切入点。把服务提升与全系统开展的“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文明创建有效结合起来,使机关事务队伍在思想境界、队伍建设、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实现纵向能自我超越、横向能协作配合,内部能和谐共事、外部能理解支持,使每个人的思想、行动与文明创建相协调,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确保了机关政务高效有序运转。

第四,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活动,机关服务中心获得了一系列荣誉。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初步成果看,由于领导和各科室的高度重视,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部门的凝聚力、职工的精神面貌、服务技能的应用以及工作作风等都有明显改变。省局机关服务中心的工作走在了省直机关的前列,连续四年被省机关事务局表彰为“全省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被省政府节能办、省机关事务局联合表彰为“全省‘十一五’公共机构节能先进集体”,被省机关事务局表彰为“全省机关事务系统‘管理到位、保障到家、服务到人’五星级工作品牌先进单位”。还被省直住房委表彰为“省直机关房改售房发证工作先进集体”,被省机关事务局表彰为“省级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被省交警总队表彰为“省直车辆管理先进单位”。机关服务中心申报的工作成果被省机关事务局评为“全省机关事务系统‘优秀工作成果’二等奖”。干部培训中心和局护卫中队也被省直机关团工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省局机关的节能工作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2009年4月国家节能目标责任考评组、2010年7月国务院贯彻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专项检查组,都将省局作为省直唯一的典型进行了检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都是机关服务中心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具体体现。

四、建长效机制,促高效管理,不断把“服务提升年”活动引向深入 机关服务中心紧紧围绕省局机关和全系统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长效管理促高效管理,以文明创建统领建设学习型、和谐型、创新型团队,以“管理到位、保障到家、服务到人”五星级工作品牌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努力使机关事务队伍在思想境界、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新的提升,努力把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上很下功夫。实践证明,工作能否落实好,关键在领导。强调领导在服务能力提升中的突出地位,有利于健康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为保障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服务提升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各位主任按照岗位分工负责,各科负责人靠上去抓,明确目标任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细化到岗,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第二,在强化措施,务求实效上很下功夫。在继续开展理论学习、岗位承诺、典型引路、征求意见、参观见学、专家讲座、谈心交流等主题活动基础上,根据新

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机关服务中心实际,大力开展自我查摆、建言献策、经验交流、总结表彰等活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完善活动形式,深化活动效果。把服务提升与全系统开展的“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与新一轮文明创建有机结合。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奖惩考核,从而有效地保障“服务提升年”活动的深入推进和开展。

第三,在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上很下功夫。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材料、召开座谈会、研讨会、表彰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广造舆论。充分运用报刊、快讯、党讯、网络等各类宣传平台,内宣与外宣并举,总结先进经验,弘扬先进事迹,反映活动进展情况,及时交流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浓厚氛围,使全体干部职工达到对“服务提升年”活动的高度认知、认同、参与和统一,促进活动的进一步扎实开展。

总之,局机关服务中心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服务能力提升,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明显增强,思想境界、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篇2:6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苏吉永*

摘要:在党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的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后勤保障作用,不断提升机关事务工作水平和质量,是我们调研的重要课题。山东省工商局机关服务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倡导服务为先的工作作风,为了更好地加强内涵建设提出“服务提升年”活动,在机关事务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加强内涵建设进行“服务提升年”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较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性。通过加强学习提升专业技能、推行岗位承诺绩效管理的考核机制提升责任能力、以先进典型引路提升干事创业能力、征求合理化建议提升团队凝聚力、参观见学多取经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强职业训练专家讲座提升职业从业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谈心活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在抓长效管理促高效管理巩固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经验成果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能力提升 内涵建设 机关服务 调研

在党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中,面对智能化办公大楼和快节奏的机关工作要求,如何更好地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后勤保障作用是全“中心”面临的新课题。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逐步探索出一套既具有人性化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后勤保障管理系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机关事务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应该是我们调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机关服务中心加强内涵建设提出“服务提升年”活动具有深刻的科学背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形势下机关事务服务工作要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必须在服务能力提升上得到全面提高,做到以管理为基础、服务为核心、保障为目标,把坚持服务宗旨与实施科学管理结合起来,把提高机关事务保障能力与降低行政成本结合起来,把增强自律意识与强化制度约束结合起来,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提高效能,服务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升。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是机关服务中心站在服务工商行政管理发展大局,立足机关服务中心实际情况和需要所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第一、加强内涵建设进行“服务提升年”活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是因为加强内涵建设“服务提升年”活动是工商管理系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鲜明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这就必须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无论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加快产业升级,都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水平;无论是扩大消费需求,还 *苏吉永,男,1965年4月生,山东省禹城市人,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领域研究。现为山东省工商局机关服务中心干部。

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都要注重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水平是基础和关键。立足机关服务中心自身就是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好机关事务服务工作,对于实现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好地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形势不断发展,现已进入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敏感期。一是机构改革走向的不确定性和事业在编干部的路子好像越走越窄。二是因“两费”停征影响,进入经费紧张敏感期,工作开展受到很大影响。三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对服务工作的标准要求不断增高,干部职工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繁杂琐细、枯燥无味的工作性质,看上去好像低人一等的工作岗位,常常得到费力不讨好的工作结果,致使有些人总觉得从事机关事务服务工作有苦头、没甜头,有干头、没盼头,更没奔头。近年来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不愿干、不想干、不肯干”的消极倾向。针对这种现状,机关服务中心党总支注重加强内涵建设,引进倒逼机制,以目标倒逼进度,以压力倒逼动力。机关服务中心摊子大、人员多、事务杂、任务重,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既涉及每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又是机关和整个系统的重要后勤保障。所以说,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第二、加强内涵建设进行“服务提升年”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干部职工对机关事务服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循规蹈矩、墨守陈规地去做工作,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也难以赢得大家更高的满意度。因此,要做好机关事务服务工作,就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创新,每年都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

省工商局机关事务服务工作,由机关服务中心、干部培训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共同承担。“三个中心”按照“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分别承担机关的公共机构节能、基础建设、车辆管理、房产资产管理、设备管理、医疗保健、餐饮服务、福利待遇、安全保卫、会务接待、物业管理等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机关服务中心摊子大、人员多、事务杂、任务重,工作千头万绪,方方面面,既牵涉到每位干部职工的利益,又是省局和整个系统的重要后勤保障。目前共有在编工作人员53 人,外聘人员180余人,其中外聘人员占75%以上。服务人员众多,文化层次、年龄结构、能力水平等参差不齐。机关服务中心在近几年开展“平稳过渡年”、“制度建设年”、“规范服务年”、“创新服务年”的基础上,确定2012年的年主题为“服务提升年”。连续几年,机关服务中心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每年都有年主题,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践证明行之有效,这也是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境界,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第三、加强内涵建设进行“服务提升年”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性。这是因为根据《关于在省局机关开展“能力年”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为更好地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努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努力提升后勤保障水平,提高机关事务服务的综合能力。机关服务中心是全局人员最多、摊子最大、事务最杂的处级单位,其工作性质既繁杂又琐碎甚至是枯燥无味。为了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立足“管理、保障、服务”职能,建设“学习型、和谐型、创新性”团队和“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坚持“科学、和谐、廉洁”干事,进一步促进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促进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促进各业务处室对服务中心的强力支持和指导,进一步促进员工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努力打造“管理到位、保障到家、服务到人”的服务品牌,把服

务质量提高到新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为加强内涵建设深入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机关服务中心采取种种得力措施促进机关事务服务能力大大提高。

第一、着力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和特长。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变“软要求”为“硬约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使每位员工在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结合实际创造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 坚持以“学用结合”为重点,把学习优势转化为能力优势,在推动工作上出成果、见成效。只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注意知识更新,积累新经验,掌握新本领,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经常性,推行“工作学习一体化”模式,把书上学的、心里想的、手上干的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机关党委要求学理论,加强修养;结合本岗学业务,提高技能;向身边同志学长处,取长补短。实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新。全体干部职工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此不断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和质量。为确保学习落到实处,确定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日”,并组织大家每周五学习讨论,把一周的工作简要回顾,从中找出不足,在梳理本周思想、工作情况的同时,做好工作周记和读书笔记。通过坚持不懈的以学促干,以干带学,提升了整个团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二、推行岗位承诺行动,实行绩效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提升责任能力。责任是绩效的催化剂,没有责任心,就没有工作绩效。责任心也成就事业,一个人的成功与他的责任心成正比,承担多大的责任,就会有多大的成功。服务能力提升中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推进,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学发展,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要树立绩效管理的理念,推行绩效管理的办法。机关服务中心所推行的服务能力提升中的绩效管理,采用的就是过程改进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一种具有科学性、激励性的管理模式。

机关事务工作就是管理机关日常事务,包含了房产管理、车辆管理、医疗卫生、安全保卫与防范、餐饮服务、会议服务、办公大楼的维护维修、物业管理、绿化保洁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通俗地讲就是管好机关的“吃喝拉撒”。为规范大家言行,激发员工斗志,促进人人爱岗敬业、再创佳绩,制发了《机关服务中心岗位说明书》。每个人须结合岗位职责,制定“履职尽责、文明创建”承诺书,以增强每个人的“创牌、保牌”意识,确保在推动机关文明创建、创先争优活动中思想上合拍、规划上合谋、发展上合力、效果上合意。“履职尽责、文明创建”承诺、践诺情况,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违诺者,将取消个人评先资格。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开展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比如,在安全防范方面,根据“技防、人防、物防”三防结合的具体要求,首先在技防上加大资金投入,在机关大楼内部拥有一套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在视频监控终端24小时不间断有保安进行监控;通过种种措施来切实提高保证机关内部安全的能力,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在机关后勤保障方面,加大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力度,落实专人负责制,根据实际工作量合理安排职工人数,杜绝不合理现象,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高。定期、不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全面检查,杜绝脏、乱、差。此外,在设备维护、绿化等方面也加大管理力度,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第三,以先进典型引路,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树立正面典型,起好示范作用,有效激发各层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主动积极工作的服务能力。为增强工作软实力,组织观看《雷锋》等模范人物电影,组织收听“侯玉林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为强化学习的针对性,专门组织开展了“向身边榜样学习” 活动。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树立“人人都有闪光点”、“榜样就在我身边”的观念,创造树立正气、鼓舞干劲,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全面践行“科学干事、和谐干事、廉洁干事”工作准则,还要求每位员工根据各自工作岗位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增强时效性,讲求务实性和科学性,有力推进了机关事务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四、发扬民主作风充分征求合理化建议,提升团队凝聚力。合理化建议制度也称为奖励建议制度、改善提案制度、创造性思考制度,是一种规范化的组织内部沟通制度,旨在鼓励广大员工能够直接参与组织管理,下情上达,让员工能与管理者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合理化建议制度存在着明显的优越性,它是员工参与到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运用集体智慧的一个重要手段。机关服务中心努力在“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做文章,采取召开座谈会、上门征求意见或发放调查问卷形式,真诚地征求每位员工及各处室对机关事务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工作针对性,提升巧实力,特别是在涉及干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和服务问题上,努力把话说到人心上,把事办到点子上,尽可能的实现“多一点圆满、少一点遗憾”,进一步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满意度。

第五、参观见学多取经,提升综合竞争力。参观见学就是根据要实现的目标达到某种目的,组织受教育者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以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知识或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其用途是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受教育者深刻领会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开扩眼界,激发求知的欲望。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参观见学在开拓学员视野和思维能力等方面,有着其它学习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关服务中心通过“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的办法,组织相关科室业务骨干到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好的单位参观学习,带着问题去学,在学中寻找答案,借鉴吸收好的经验做法,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开阔了胸襟,很好的提升了机关事务服务工作水平。机关服务中心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加上对外单位先进经验的科学吸收,还接受干部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发展理念,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手段,统筹机关事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通过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激励促进等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提高了综合竞争力。

第六、加强职业训练,通过专家讲座,提升职业从业能力。职业训练是指从职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凭借链接的手法、通过演绎的过程、运用触动的技巧对职业者进行思维方式调整、观察视角转换、自觉意识激发,行为习惯改善的一个过程。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往往受制于他的思维方式。对于具体的某一个组织,因为其各层级的员工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社会经历,自然会对同样的事物进行不同、甚至完全反向的价值判断,虽然这种判断和取向就个体而言并没有一分为二的对错,但如果将其放置在有着共同目标的组织内部,恰恰会出现一些互为矛盾的冲突,而这种冲突一旦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会影响甚至阻碍组织的有效运行,最后偏离或者无法实现组织目标。为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机关服务中心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专家或相关部门领导进行现场指导、培训辅导,通过举办政治理论、专业技能、服务礼仪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开阔视野,启发思路,丰富内涵,提升了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聘请礼仪讲师为干部职工讲授服务

礼仪,着装礼仪、迎宾礼仪、会议服务礼仪等知识。通过组织骨干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在最前沿的窗口服务工作中推行“六常管理法”即卫生死角常清理、安全隐患常教育、机械设备常维护、礼貌用语常规范、环境卫生常如新、节能减排常用心。从服务的源头树立好“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提升职业服务能力。此外,尤其重视在细节工作上做文章,如:在电梯间等公共区域墙面张贴各种提示语、在每个洗手间里按放洗手液、香皂等,做到主动服务、高效服务和优质服务。

第七、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谈心活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充分利用“一对一”、“面对面”谈心这一有效形式,在总支委员之间、分管主任与分管岗位组成人员之间,开诚布公地进行谈心,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实现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达到团结的目的,彼此之间做到心理上相容、情绪上和谐、生活上互帮、工作上互助,使整个团队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领导亲自挂帅,从关爱人、发展人的人性化角度出发,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存在的缺点和优点,采用个别谈心、经验交流等实际工作手段,促使工作人员转变精神面貌、积极投入工作,为机关各部门的工作高效运转做好服务,使得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增强了做好机关事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服务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三、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机关服务中心在提升服务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获得了值得骄傲的成绩。

机关服务中心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加强了机关事务服务队伍的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升了思想境界,提高了队伍素质,服务水平上了档次,巩固提高了文明创建成果,确保了机关事务服务与政务协调运转、科学发展。机关服务中心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围绕能力提升服务大局,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活动,机关服务中心获得了一系列值得骄傲的荣誉。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初步成果看,由于领导和各科室责任人的高度重视,全体干部职工对能力提升的重视和参与热情程度都很高,部门的凝聚力、职工的精神面貌、服务技能的应用以及工作作风都有明显改变。省局机关服务中心的工作走在了省直机关的前列,连续四年被省机关事务局表彰为“全省机关事务工作先进集体”,先后被省政府节能办、省机关事务局联合表彰为“全省‘十一五’公共机构节能先进集体”,被省机关事务局表彰为“全省机关事务系统‘管理到位、保障到家、服务到人’五星级工作品牌先进单位”。还被省直住房委表彰为“省直机关房改售房发证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省机关事务局表彰为“省级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被省交警总队表彰为“省直车辆管理先进单位”。机关服务中心申报的工作成果被省机关事务局评为“全省机关事务系统‘优秀工作成果’二等奖”。干部培训中心和局护卫中队也被省直机关团工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省局机关的节能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2010年国务院贯彻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国家节能目标责任专项考评组,将省局作为省直唯一的典型单位进行了考评,对节能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都是机关服务中心加强内涵建设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的具体表现。

第二、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完善制度提升执行能力,保证了各项任务顺利完成。这是做好机关事务服务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最重要的一条。责任不分大小,工作不分贵贱,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非常重要,既是保障机关和谐运转的前提,也是建设节约型机关、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其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机关形象和作风。

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完善制度使服务工作有章可循,实现了机关事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以规范服务完善工作标准,促进了机关事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创新服务激发内部活力,促进了机关事务工作的精细化、效能化,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对每项工作、每件事情都要认真研究,用心把握,用心思考,用心去做,力争干的最好,创出一流。做到了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对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细化落实,确保责任到岗、细化到人,落实到位。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关注小事,才能成就大事,使得每个人、每个岗位都能注重细节,狠抓落实,履职到位。

第三、通过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机关服务中心走上了不断开拓创新道路,服务水平上了新台阶。创新是做好新形势下机关事务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服务能力的必然要求。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服务”为主线,把创新服务与创先争优紧密结合起来,经常问政于众、问需于众、问计于众,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研究领导关注什么,职工期盼什么,把该办的事情办实、办好、办到位。全体员工都积极投身于“服务提升年”活动之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总支要求上来,把提升服务与全省工商系统开展的“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与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拥有超前意识、超前思维、超前动作,务求实效。

第四、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活动中,狠抓队伍建设,夯实了提升服务能力的工作基础。做好机关事务工作,班子和队伍建设是基础、是关键。近年来,机关服务中心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相继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讲正气、树新风”活动、“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开展经常性教育活动是改进工作作风和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载体,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形势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机关事务服务队伍更需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机关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清了自己承担的责任、肩负的使命,认清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能够做到加强学习、深入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锻炼出来一支政治素质好、大局观念强、业务技能精、工作作风硬、服务水平高的干部队伍。

第五、提供高效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确保了机关政务高效有序的运转。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不仅要具备政治理论素养,而且也要具备现代化科学管理知识,才能实现与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相匹配的后勤服务水准。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市场经济建设为企业服务来说,机关业务部门是直接服务,服务中心是间接服务,二者是相辅相成关系。只有后勤服务保障不掉链子,妥善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才能增强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的凝聚力,保证工商部门服务市场经济建设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了高质量的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承担后勤服务的每一个人做到了懂全局,议大事,站在全局的高度,找准后勤服务提高标准的切入点。机关服务中心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服务提升年”活动,把服务提升与全系统开展的“学习型工商建设年”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文明创建有效结合起来,使得机关事务服务在思想境界、队伍建设、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实现纵向能自我超越、横向能协作配合,内部能和谐共事、外部能

理解支持,使每个人的思想、行动与文明创建相协调,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确保了机关政务高效有序运转。

四、抓长效管理促高效管理巩固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经验成果。机关服务中心紧紧围绕省局机关和全系统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意抓长效管理促高效管理,巩固坚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经验成果。以文明创建统领建设学习、和谐、创新型团队,以管理到位保障到家服务到人五星级工作品牌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努力使机关事务服务队伍在思想境界、队伍建设、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能力方面都有新的提升,把机关事务服务管理工作推向新高潮、新高度。

第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实践证明,工作能否落实好,关键在领导。强调领导在服务能力提升中的突出地位,有利于健康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为保障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从“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作为决定地位来充分认识加强内涵建设开展“服务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把“立足本职搞服务、一心一意促发展”作为一种理念贯彻于机关事务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对“服务提升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责任制,各位主任按照岗位分工负责,各科负责人靠上去抓,明确目标步骤,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有关工作细化到岗,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同时,为了抓长效、促高效,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明确各自任务,然后通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关键点是抓好工作目标分解和绩效考核,通过各环节干部管理和评价一线职工的责任。同时,要求干部履行职责的同时,还要注重一线职工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指导评价和反馈,达到激励和促进的目的。

第二、进一步强化措施,务求实效,加强监督检查,实行奖惩考核。任何一项新机制的探索,都会有一定的阻力,为了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采取的各项措施也会同样如此。为了深入推进服务能力的提升,领导班子在做出各项措施决定后,一方面从组织上为服务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由主任全面负责,并明确各副主任具体负责服务能力提升的推进控制和协调工作;另一方面从强化监督检查环节入手,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切实落实奖惩机制,奖先进、促落后,从而有效地保障服务能力提升的深入推进和发展。

第三、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过程中,尽力做到统筹兼顾,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的良好氛围。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观所集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而服务能力提升是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单位内部方方面面的主要工作,并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过程控制和绩效改进等手段,综合评价和激励职工、各环节按照科学的方法开展工作,促使其在一个共同的运行轨道上,同心协力地实现工作目标,保证机关服务工作得以健康发展。推行服务能力提升活动,就要充分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从“常用心、常整理、常规范、常清洁、常维护、常教育”六个常规管理范畴,分别详细制订工作计划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强化管理责任和重视处理结果,通过服务能力提升中的绩效管理实现“事事有人负责、物物有人看管、人人有心参与”的目标,从而形成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工作链”。

在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创新绩

效管理。绩效管理的考核机制要通过科学的工作思路,合理布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领导班子在通过深入调研、集思广益,首先从定职定岗的科学性合理性入手,依照工作职能考核岗位设置是否科学、按照岗位职责考核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按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确定工作标准,由工作标准创建绩效考核点,做到“能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细化”;其次,建立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和职务聘用、物质奖惩等紧密挂钩,形成考核、使用、晋升一体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统筹考虑干部职工的承受度和操作的可行性,兼顾到具体考核结果的分层反馈机制,目的就是促进和实现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从而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竞争力。

通过召开会议、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内涵建设进行“服务提升年”活动的意义、内容和目标要求,充分运用报刊、快讯、党讯、网络等各类宣传平台,内宣与外宣并举,总结先进经验,弘扬先进事迹,反映活动进展情况,及时交流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浓厚氛围,达到对“服务提升年”活动的认知、认同、参与和统一,促进活动的进一步扎实开展。

第四、注重上下沟通,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总结有效经验,有序扩展推广到各个服务环节。实现长效管理、高效管理的基础是沟通。领导善于沟通,就能凝聚人心,培养团队精神,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有利于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在推进服务能力提升过程中,领导班子利用任何沟通的机会,创造出更多沟通的途径,与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充分交流。通过沟通,有方法、有层次地发动干部职工对服务能力提升发表意见和讨论,汇集经验和办法,凝聚人心,培养团队精神,从而激发员工们的集体力量,人人参与服务能力提升,倾力打造高效服务、优质服务,为深入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服务能力提升提供动力保障。

但如何使能力提升活动在机关后勤服务的各个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更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通过集中培训、内部交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规范能力提升中的绩效考核操作,确保考核工作的公开性和公正性,加强考核数据的时效性;构建上下沟通的交流平台,切实把能力提升中绩效管理与员工的教育培训、奖励任用密切联系起来,激励和引导大家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保证机关事务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总之,山东省工商局机关服务中心在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服务能力提升活动不长的时间里,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职能科室的责任意识、敬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大大增强,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管理能力得到加强,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服务运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严家明,吕国荣.赢在精细化:把工作做精 将事情做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2]李克.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切入点:党政机关服务品质提升 [EB/OL].[2007-01-13].http://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9.[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9.[5]张连英.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职能,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5).[6]吉林市丰满区委办公室.打造学习型机关品牌,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N].人民网-理论频道,2011-7-8(15:52)

篇3:6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1. 高校后勤

“后勤”一词原是军事术语,起源于西方早期战争,指以物资、卫生、技术、运输等方面保障军队需要的勤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大公司、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纷纷把军事上的后勤管理思想和方法运用到生产管理中去。

高校后勤引申了这一概念。如果将学校的运作简单归结为教学、科研、后勤三个方面,广义上的后勤就是泛指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所有行政管理事务和物质保障事务,它的保障作用体现在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服务与管理的双重职能,包括师生的生活后勤管理、学校的行政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和物资管理等。狭义上的高校后勤主要指高校教学资源建设和后勤服务业,也就是全校教学环境保障和广大师生的生活服务管理,主要内容有: 师生员工吃( 餐饮服务,即教工餐厅和学生食堂、接待餐厅等) 、住( 住宿服务,即专家公寓、学生公寓和教工宿舍等) 、行( 运输服务,即车队) 等方面的生活服务和管理; 学生宿舍区和教工家属区的物业管理,水电暖的供应、维护、维修,校园整体环境的维护和治理,各种房屋硬件的修缮服务,医疗卫生保健工作; 学校幼儿园、附属学校以及学生浴池、话吧、理发室、超市等商业机构的运营。本文中所提到的东北林业大学后勤即指以上所述狭义方面的概念。

2. 后勤队伍建设

“队伍”一词也属军事术语,原意是指有组织的行列( 三人一队,五人成伍) ,后常用于指一定规模、一定建制的军队。现代汉语中,“队伍”引申出的含义是指某个有团体协作的全部人员。本文中的“后勤队伍”就是指在学校从事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体员工。队伍建设,包括后勤服务人员的身份体制、管理机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岗位设置、管理职责、工作效率、激励机制、梯队建设等内容。

3. 后勤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是指一个服务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程度。具体到后勤服务而言,是指学校的后勤服务体系为学校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的能力程度。由于后勤服务的很多产品是无形的,并且服务难以标准化,所以服务能力很难度量。目前,高校后勤服务系统成立了很多行业协会或专业委员会,并且在专业委员会下细分了很多更加精细化的专业部,制定各项后勤服务的量化标准,用以指导后勤服务工作。当前的后勤服务能力主要通过专业委员会检查评比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体现。

4. 后勤社会化

高校后勤的社会化主要是相对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言,与高校自办后勤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高校后勤服务的单位化以及学校化而言的,即将高校后勤服务产业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使高校后勤服务成为整个社会服务的一部分,与社会一般企业一样,走社会化改革之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和管理。其终极目标是将本应该由社会提供的那部分后勤服务从学校职能中分离出去,完全回归社会,全面推向市场,使高校能够集中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 二) 研究范围

本文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东北林业大学的教学资源建设及管理、产业经营和后勤服务单位,具体涵盖的校内部门有: 资产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基建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体育场馆管理中心、医院、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汽车测试中心、建筑工程公司、专家公寓、服务公司等。而这些部门中以资产管理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最具代表性,服务队伍也最为庞大。因此,本文中的调研数据主要源于这两个部门。

二、对东北林业大学后勤队伍实际状况的调查分析

( 一) 概况

员工是后勤服务的最终执行者,后勤队伍素质直接决定整体服务水平。为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本课题组对学校以后勤服务总公司和资产管理处为主体的后勤队伍状况,包括岗位设置、管理职责、人员体制、管理机制、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梯队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就以上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1999 年,学校全面推进综合体制改革,后勤服务系统按照“甲乙方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学校成立资产管理处作为甲方代表学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后勤服务总公司作为乙方承担经营和服务职能。但是后勤所辖范围仅限于生活服务部分,主要包括饮食服务、住宿服务、运输服务、洗浴服务、修缮服务、医疗服务、幼儿托管等。随后几年里,相继又成立了商业服务、家属区物业管理等部门,关闭了幼儿园,剥离了医疗服务。而水、电、暖管理、基建服务、校园绿化等职能都归甲方负责,依靠行政事业经费组织运转。

学校的大后勤应包括学校的基本建设、资产管理、生活服务、医疗服务等内容。本次调研主要以资产管理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为主,涉及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房产管理、水电管理、校园环境管理、物业修缮、节能收费、餐饮服务、公寓管理、交通服务、商贸管理等与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管理和服务项目,涉及总人数1006 人。

东北林业大学资产管理处成立于1999 年,设2 个副处级机构和其他8 个科室,分别是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森林防火办公室、处办公室、房产管理科、修缮管理科、水电管理科、节能收费管理科、校园管理科、公用房管理科和城市林业师范基地。现有员工400 余人,其中正式职工79 人,集体职工38 人。

东北林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成立于1994 年。1999 年学校综合体制改革后,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运行体制。总公司承担着全校学生及教职工的膳食服务工作,学生住宿的管理服务工作,商业服务工作,生活服务工作,全校公务、学生实习及教职工生活用车服务工作及学校的公共设施和房屋修缮工作。设科级部门11个: 办公室、人事监察部、财务科( 学校财务处下派的二级机构) 、饮食中心、职工饮食管理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商服中心、房屋修缮中心、物业中心和车队。现有员工628 人,其中正式职工45 人,总公司人事代理职工18 人,集体职工27 人,合同制职工538 人。大专以上学历35 人( 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5 人) 。

( 二) 调查情况

为充分了解学校的后勤队伍状况,课题组对资产管理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两个部门的员工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本次被调研人数为1006 人,其中资产管理处各种体制员工378 人,详见表1; 后勤服务总公司各种体制人员共628 人,详见表2。

数据来源:资产管理处办公室。注:数据截至2013年12月。

1. 整体队伍的体制结构

综合表1、表2 数据,在资产管理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1006 名员工当中,共有122 名学校在编职工,占总人数的12. 13% ; 集体职工59 人,占总人数的5. 86% ; 二级人事代理19 人,占总人数的1. 89% ; 后勤服务的主体是从社会雇用的临时用工806 人,占总人数的80. 12% ,详见图1。

数据来源:后勤服务总公司人事监察部。注:数据截至2013年12月。

经历了1999 年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后,以“高校不再自办后勤,服务职能由社会提供”为指导思想,学校的后勤队伍主体( 80. 12% ) 由社会用工承担。这部分员工的特点是: 第一,对学校的归属感差,流动性较强; 第二,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基本以初中毕业以下为主; 第三,近年来受社会“用工荒”的大环境影响,整体年龄呈上升趋势,平均年龄在55 岁左右; 第四,对工资待遇的要求逐步提升,工资待遇低难以留住人; 第五,“同工同酬”的有关政策仍然不能落实,受体制限制,无法担任重要岗位。

因为临时用工流动性大,很难收集这一群体的全面数据,对其研究重点放在具体管理和激励办法上。学校在编职工、集体职工和二级人事代理职工组成了目前后勤队伍的管理核心,下文以这个核心队伍为分析重点。

学校在编职工因为体制的天然优势,多在各个服务部门的管理和重点岗位工作,总体学历水平较高,整体年龄偏大,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偏低。

集体职工就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文革”结束时,大部分知青要求回城,造成1979 年左右的失业高峰。当时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单位职工子女被所在单位包下来了,将其放在单位的劳动服务公司,成立集体所有制企业。市场经济时代,多数集体企业被改制或破产,有关部门对集体工人状况的研究发现,集体工人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受损最为严重的群体之一,其根源在于集体企业的制度界定了工人群体的身份,对集体工人和单位在编工人差别对待,限制了其向上流动的机会。因此,这个群体陷入对学校的归属感强、但收入水平低的尴尬局面。目前,集体职工整体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多在各个服务部门一线的工勤岗位。按照国家和学校的设想,这种体制将随着职工的自然减员而最终消失( 按照现行退休年龄,18 年后即2031 年,集体职工全部退休) 。

为了补充管理岗位的不足,又不突破学校的整体编制,二级人事代理成为后勤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这部分人年轻、有活力,整体学历水平高,创新和执行能力强,收入水平高,归属感强,目前多在各个服务部门的重点岗位工作。

2. 核心队伍的年龄结构

通过调研统计分析,目前资产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的核心队伍平均年龄为48 岁,其中在编职工平均年龄49岁,集体职工平均年龄51 岁,人事代理职工平均年龄31岁,整体年龄结构如图2 所示。

其中,50 岁以上的以在编职工和集体职工为主,各种体制人员年龄情况详见表3。

数据来源:资产管理处办公室、后勤服务总公司人事监察部。注:数据截至2013年12月。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学校后勤队伍的整体年龄较高,尤其是在编职工和集体职工近3—5 年将迎来退休高峰期,图3、图4 为未来3—5 年内退休人数统计情况,在编职工将退休18. 70% —30. 08% ,而集体职工将退休28. 81% —54. 24% 。

3. 核心队伍的学历结构

据调研统计,核心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77 人,占总人数的38% ,而高学历群体主要是人事代理职工,具体情况见图5 和表4。

数据来源:资产管理处办公室、后勤服务总公司人事监察部。注:数据截至2013年12月。

三、东北林业大学后勤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一) 队伍整体老龄化

目前,学校后勤核心队伍人员平均年龄48 岁,如果将临时工计算在内,全体平均年龄将在50 岁以上。因此,后勤队伍老龄化严重、管理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

从事后勤服务的临时工多由年老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城镇下岗再就业人员和一些单位的退休人员组成,这已成为当前高校后勤面临的共性问题。后勤临时工队伍的这种构成情况弥补了青壮年劳动力不愿从事后勤一线辛苦工作的岗位需求,也暂时回避了国家《劳动合同法》要求的社会保障问题。但是,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就成为必然。而且,随着国家法律的健全和员工法律意识的增强,由于自身健康状况和因意外伤害所导致的工伤纠纷将逐渐增多,学校要承担的法律风险也将逐步增大。

5 年以后,在编职工和集体职工将有69 人退休,占总数的37. 91% 。而这部分退休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是后勤基层服务的管理岗位( 如很多管理和服务科室的负责人) 、重要岗位( 如采购、保管、收银等与钱、财、物有关的岗位) 和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 如电工、水暖、房产修缮等) 。这些岗位工作对于新入职人员而言,无法马上胜任,需一定时期的磨练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如果不对这些岗位的后备力量进行及早储备,则这些岗位的后勤工作可能因为队伍的断层而受到很大影响。

( 二) 总体学历水平较低

虽然后勤队伍不要求员工的高学历,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广大师生对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学校对于懂经营、会管理而且乐于从事后勤管理、能够扎根于后勤事业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开展,对后勤管理的智能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后勤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总人数7. 65% ,即使在核心队伍中,这一比例也仅为38. 5% 。高学历人员较少,加之正式职工队伍年龄老化因素,知识水平远达不到后勤管理发展的要求,如微机操作管理、校园一卡通管理、工程制图和预决算等。

( 三) 后勤队伍改革受体制束缚严重

在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提出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人事管理办法对当时的后勤改革起到了平稳过渡、稳步推进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深入发展,这一政策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甚至变为了一种制约因素。目前,学校后勤职工工资仍然参照学校其他行政部门和教学院系的标准,按照事业单位的年功序列执行,按资历分配,尚未形成适应企业管理的工资和奖励分配制度和与后勤社会化改革相适应的利益分配关系。

当前后勤队伍中的各种不同身份体制在员工的收入水平、上升通道以及保险保障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进而对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在编职工收入是从事同样工作的集体职工、临时工的2—3 倍,而个别的在编职工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却不到临时工的1 /2 甚至1 /3。而且,在编职工收入稳定,有医疗、养老等各种福利保障。相反,集体职工和临时工因为体制原因难以得到升职机会,缺少社会保障。

人事代理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的,是以人才交流服务工作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方式,既解决了学校编制不够问题,又满足了后勤服务岗位的需要。从2004 年开始,学校后勤陆续引进人事代理人员。目前,在资产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共有人事代理职工19 人,均在各管理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在后勤服务总公司的人事代理人员中走上各服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岗位的有7 人,部长9人,普通管理干部2 人。这些代理人员在工作中踏实、勤奋、创新和执行能力强,收入水平较高,有长期工作下去的愿望。但是,后续的上升空间可能还面临着对这种身份体制的束缚。

( 四) 竞争意识与服务意识淡薄

由于学校的后勤服务市场相对封闭,竞争较少,而且各项服务的客户群体稳定,后勤队伍缺乏竞争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服务工作也一直按照传统模式被动应付,缺乏创新。随着学校近几年逐渐开放餐饮、商服等相关业务的市场,引入竞争,这种状况正在改善。

四、加强学校后勤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 一) 有计划地补充后勤管理岗位编制

后勤服务与教学科研一样,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现有后勤管理干部的集中退休,干部队伍的断层现象日益凸显,从学校其他管理部门或教学单位直接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参与后勤管理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快捷方法。但是,很多后勤管理岗位,特别是基层管理岗位,对业务要求较高,外调人员进入角色则需一定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和工作磨合。因此,学校应该有计划地在后勤系统培养管理人才,如在资产管理处、后勤服务总公司和产业集团等部门培养、交流管理干部。同时,应将后勤与机关、政工队伍中的基层干部统筹管理,允许后勤管理干部通过考核和竞聘充实到其他部门工作,以增强后勤管理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

为了加强后勤骨干队伍的梯队建设,建议学校将后勤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提供一定的事业编制,有计划地选拔一批愿意从事后勤工作、能够吃苦耐劳、有一定的学历水平、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补充到后勤管理岗位上来。还应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地选拔一些经过多年一线岗位历练、精通业务、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解决其编制或给其同等待遇。

在这方面,清华大学的做法值得借鉴。清华大学建立了几个人才选拔培养基地,与若干个职业院校合作,将清华大学后勤骨干选拔培养基地的牌子,挂到若干所职业院校的校门上,然后从中选调若干学生来实习,并从实习生中选拔优秀人才留作人事代理的员工,甚至再次择优变成正式员工。

( 二) 将员工身份管理转为岗位管理

1. 对于解决后勤 “老人”问题的建议

在社会化改革初期,人事制度改革上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完成了改革平稳过渡的历史任务,但从制度上人为造成了后勤员工人事身份体制上的差异,同工不同酬,严重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占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优势,“老人”工资逐年增长,强化了“老人”事业身份,弱化了后勤企业机制,劳务价格远离劳动价值,与编制外的“临时工”矛盾更加尖锐,这些都不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学校后勤部门应结合当前实际,采用“全员竞聘”的办法解决“老人”问题。其前提是,因为企业的薪酬分配基本依据是贡献的大小,而政策因素为职工提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属于事业体制原因,与学校的事业行政管理相关。所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 2015 年7 月20日) 中指出,“对后勤服务实体中现有事业编制人员高于同等聘用人员的收入部分,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承担”。

全员竞聘,即脱离“新人”与“老人”身份的区分,不再按照体制和资历,而是按照管理和工作能力与岗位任职要求在全体用工中择优录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全体员工除去体制因素,转变“老人”身份,将“老人”变为“新人”,先退后聘。具体做法是,本着个人素质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原则,制定一套严格的竞聘程序,坚持“按需设岗、公开公平、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竞聘原则,同时讲究“注重学历讲能力”的选人之道,做好人性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按照岗位职责、岗位技术要求、岗位考核办法等进行全员竞聘。能够胜任的“老人”参照竞聘岗位要求上岗留用; 对于未被聘用的老职工另行安排卫生清扫、保安维修等其他基础性工作,促进其转换身份。学校只任命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后勤实体真正实行公司化管理。

这一做法的好处是为空缺岗位选拔人员和精简人员、激活人员动力。既去除了员工身份体制差异对工作积极性的束缚,又理清了后勤实体与学校之间的权益关系和后勤内部权益关系,实现了与社会企业的公平竞争。

2. 对引进“新人”的建议

“新人新办法”应成为高校后勤实体人才引进的基本制度和主要依据,现在主要是实行人事关系代理,即员工的档案关系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由学校后勤服务总公司实行企业工资制,按照其岗位和贡献支付薪酬。另外,依据合同制建立起一支业务骨干队伍,参照社会类似岗位和其他高校同类岗位工资水平支付薪酬,并尽力解决医疗和养老保险问题。

学校后勤要根据目前学校允许的编制数量、“老人”竞聘后岗位需求等情况,确定“新人”引进的力度,注重“新人”引进的质量,以尽快解决后勤职工队伍老化、断层等问题,对“新人”应着力培养,放手使用,按照企业化机制,严格要求,加强考核,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不断创造新的竞争平台,使“新人”逐步成为后勤队伍的主体,实现后勤队伍从经验型管理向知识型管理的跨越。

( 三)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为核心原则,将所有岗位工资划分为基础工资、岗位津贴和效益工资三部分: 参照社会类似岗位和其他高校同类岗位工资平均水平作为基础工资,可以保留在编员工的档案工资作为基础工资( 高于同等聘用人员的收入部分,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承担) ; 岗位津贴和效益工资则以所从事工作岗位的责任轻重和工作业绩作为发放标准,与从事相关工作的员工身份完全脱离,真正做到以责任和贡献为分配依据。为保证绩效计量的准确性,要将各岗位、各项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标准量化,实行精细化管理,并将广大师生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作为一定权重纳入监督考核体系当中。

( 四) 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增强后勤骨干队伍稳定性

后勤服务工作强调的“以人为本”应包含“以师生为本”和“以员工为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以全校广大师生这一服务群体为本,深入钻研师生在后勤服务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二是要以广大后勤员工为本,这是提供后勤服务的主体。后勤服务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尤其要注意体察员工的诉求,建立公平、公正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要关心、关爱后勤员工,要为其安心从事后勤服务工作创造条件,维护其合法权益并解决员工在生活中的困难,激发其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 五) 加强培训,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

所谓队伍的整体素质,包括员工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应急处理能力和文化素质等诸多方面。以往的培训多以员工业务能力培训为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为了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应将培训作为常规工作,与其他工作共同开展。并且,要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通过制定科学、系统的培训规划,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培训。对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聘请有管理经验的高校后勤同仁讲座等形式进行培训,开拓管理者的视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对技术人员采取外出学习,参加会议研讨等途径,提高员工业务能力; 对普通职工根据岗位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展岗位竞赛等直观有效的方式进行。此外,还要通过举办安全知识、应急事件处理以及应急方案演练等,加强对后勤职工的职业道德、安全素养以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另外,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后勤也承担着“服务育人”的职能,而这个“育人”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学生,还应包括后勤员工。很多后勤员工接受正规大学教育的梦想已经破灭,但是合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员工在业余时间接受继续教育,在寒暑假等假期派遣骨干员工到社会相关的职业技术学校参加短期培训,加强对非事业编制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是能够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这一软实力的新途径。

( 六) 实施精细化和数字化管理

1. 实施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的日本,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在学校进行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后勤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学校确立的“多乙方”进校服务的情况下,后勤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迫切需要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解决目前在后勤管理和服务当中存在的不牢、不实、不细等问题,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精细化管理是对后勤各项服务职能、每个服务环节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后勤服务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精细化管理也是提高经营效益的必要途径。抓效益,讲究“开源节流”,学校的后勤服务市场有限,并且受上级部门对学校国有资产( 特别是房产) 管理新政策的限制,“开源”已经到了一定的瓶颈期,比较困难。因此,就要更多地在“节流”上多下功夫,即加强成本控制。在各实体的管理和经营上,要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手段,通过精细化堵塞漏洞,杜绝跑、冒、滴、漏,提高效益。目前在高校后勤推广较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主要是6T和五常管理法,其要点是统一认识,宣导培训,明确标准,制度保障,持续改进。

2. 实施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通过统计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研发、计划、组织、生产、协调、销售、服务、创新等职能的管理活动和方法。数字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工具,已经在各个管理领域中广为应用。将其引入后勤管理是因为数字化管理在后勤方面的应用会全面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是能使管理和服务高效便捷,提高管理效率,为师生生活创造诸多便利; 二是便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的量化考核,可以通过开发的管理系统将很多程式化、重复性的工作直观反映出来,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三是为后勤管理部门与师生沟通搭建新的桥梁,增强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是工作过程和工作效果利于监管,管理人员可以远程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形成有效的反馈监督。

目前,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一大批高校已经在数字校园( 智慧校园) 建设中取得一系列成果。东北林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虽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目前已初具规模。后勤管理作为学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有多个部门纳入一卡通项目,集成了学生消费管理、水控电控管理、通道和门禁系统管理、自助洗衣系统管理等内容,但目前专门开发的应用系统只有宿舍管理系统。应该在后续的数字化建设中开发更大的后勤管理系统和更多的子系统,如人力资源管理( 员工的入职时间、基本信息、工作岗位、出勤情况、奖惩情况、离职管理) 和物资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入库、库存、出库、使用去向、统计分析) 等职能管理系统,还有餐饮服务管理( 包括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加工管理、销售管理、成本核算、监督检查、自助售卖、统计分析) 、商贸管理系统( 包括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营业分析、网络购物) 和水电管理系统( 包括有偿使用、阶梯售价、智能识别) 等业务系统。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会成为后勤管理有力的辅助工具,也会提升后勤服务能力。

( 七) 加强服务能力监管评价体系建设

后勤服务的目标人群是学校师生,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对后勤管理和服务人员采取各种管理手段、制定各种管理制度最终都是要确保师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因此,服务质量的高低最终也应由师生来评价。师生对服务质量评价反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对自己不满意的服务进行投诉,维护自身权益,这也是目前最主要的评价反馈方式; 二是后勤服务主体主动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师生代表参与评价,但受各种因素制约这种方式频度不高。通过这些反馈,后勤服务部门再定性归类,有针对性地整顿改进。这两种监管反馈对服务质量提升的促进效率低、实施周期较长,反馈到具体的服务岗位上力度有限。

目前,后勤服务总公司在下属主要的服务实体内设立了服务监察岗位,履行本部门业务工作、服务质量监察和投诉处理等职责。在此基础上,经过本轮综合改革,还在总公司层面建立了以服务监察为专项的职能部门。在各部门对本部门进行横向监察的同时,由总公司的服务监察部对下属各实体监察人员进行垂直管理,对公司所有服务内容进行全面监察,形成矩阵式监察管理。

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完善监察细则,采用数字化手段对监察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将监察内容量化; 同时,邀请师生( 教职工的工会组织和学生权益组织) 参与后勤服务的常态化监督反馈,建立更为广泛的监管队伍,并将监督反馈意见转化为可量化的满意度。最终,将内部监察量化结果与师生满意度量化结果按照一定权重反馈到各服务岗位的绩效工资中,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这样,就将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与每一个服务岗位、每一个员工的现实表现紧密联系起来,后勤服务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并能够常态化地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韩效敬.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与问题分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33-34.

[2]杨垣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的经济学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6):104-107.

[3]马德华.从市场经济视角探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J].生产力研究,2009(13):114-115.

[5]黎玖高.社会化条件下高校后勤行业的队伍建设[R].2010年“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交流研讨会”专题报告.

[6]李安平.重庆高校在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后勤(实体)外聘用工的若干思考[R].2010年“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交流研讨会”交流发言.

[7]李耀水.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推进高校后勤人事分配制度改革[R].2010年“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交流研讨会”交流发言.

[8]刘玉萍.对高校后勤灵活用工模式的探讨[R].2010年“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交流研讨会”交流发言.

[9]崔占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篇4:6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的现实问题,宾县县委宣传部利用一个月时间,专门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宾县乡镇农村地区,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利用阵地开展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结合现实的成功经验,探索一些能够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村文亿阵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宾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公益性文化阵地不断完善

宾县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新建成210平方米的中共北满分局史迹陈列馆一处;争取哈尔滨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多功能展厅,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并对外开放;建有图书馆一处,露天体育场一处。同时,重点在全县部分乡镇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2006年以来新建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宾西综合文化站和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新甸综合文化站两处。全县新建农民党校和新型农民学校(综合活动室)10余所,年培训人数近万人次。投资近20万元在休闲广场建文化长廊一处,便民阅报栏两处。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新变化、文化阵地建设有了新突破。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阵地外,又增加了有线广播电视、新型农民学校、农家书屋、阅报栏和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其中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6%,活动室和示范户创建率分别达到76%和78%,到2008年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创建达46个,建阅报栏46个,新添置图书4万多册、乒乓球桌等设备;自2006年以来,分别在全县各乡镇建设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标准化篮球场地一处,标准化篮球架子一付,7件套健身路径一套。2007年在宾西镇、平坊镇、民和乡、满井镇等4个乡镇分别建设了城市路径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1件套健身路径一套。这些农村文化阵地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为繁荣农村文化夯实了基础,为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创造了机会,利用率较高,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3、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深化

多年来,宾县自上而下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为阵地,以各乡镇文艺骨干为核心,以村级文化中心户为主体,以县级专业文艺人员为保障,建成三级文化网络,自编自演以歌颂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宣传党的好政策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既注重思想教育性、群众参与性、艺术欣赏性,又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群众特色的各种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开展“三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文艺汇演、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130多场。仅2008年就有大型文艺活动13项近30场,小型文艺活动近5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节庆活动有声有色,重大活动主题鲜明。2008年开展了“迎奥运、迎大冬”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掀起农民体育运动新高潮,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县农村和民间得到推广。此外,基层各地组织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巧手编织队、读书小组、书画小组、文艺演出队、乡间乐队等队伍。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逐步形成了组织网络规范化、内容特色多元化、参与对象社会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做到“乡乡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让公民道德行为走进千家万户。创建失地农民培训学校,根据农民自身和企业的需求,对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2008年对全县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基本上轮训一遍,引导农民“洗脚上岗”、“洗脑进城”,至今已有多批农民从学校结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做好服务“三农”这篇文章,县电视台开设了集政策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节目《这方热土》,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至今已播出50多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及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具体表现出以下“三少三低”的现象:

1、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比如有一个乡镇共有7个村、56个自然屯、23000口人、农家书屋3个、文化活动室2处、村级休闲活动场所2处,活动室有的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几张报纸,图书类型比较单一,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陈旧,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书刊极少,因此文化活动很少,许多场所长年处于闲置状态,农村文化阵地的使用率极低。

2、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相对薄弱,乡村两极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造成乡村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活动室无力充实,图书室的藏书更是有减无增,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与此同时,现有文化资源配置又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文化阵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设施,但是,这些建设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管理,致使农村有限的文化资源过于分散,难于发挥作用。以图书为例,彼此互不交流,其结果是除少数图书室使用效率较好,大多数图书长年无人问津,利用率极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形式创新少,活动吸引力低。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结构、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但目前农村的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乏味,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麻将、看牌,还是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自下而上依次为:看电视、打牌、闲聊、参加文体活动。不能说我们没有开展文化活动,而是我们对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研究滞后,文化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多少创新,给农民提供的活动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受地域因素影响。有些乡镇相对闭塞,经济上并不很富裕,政府目前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受认识因素影响。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上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3、受主体因素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乡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群体,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建设难有更大进步。

4、受载体因素影响。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但一些文化干部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不善于运用新手段、创建新载体,组织活动过于简单和老套,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社会效益不佳。

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促动,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方向。一是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建设农村文化。当前,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动,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经费投入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国家、社会一起办的方针。实践证明,在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包办农村文化建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由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涨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文化阵地的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或通过集体、个人联建、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3、队伍带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阵地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阵地的永续利用。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才能摆脱“一年轰轰烈烈,两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灭”的窘境。首先,要稳定和充实文化工作队伍,各乡镇文化站要保证有一名专职文化干部,同时要配齐各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各种待遇。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同时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的余热,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文化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为农村培养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村予以奖励,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最后,要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农村文化阵地的特点,及时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规范管理,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管理驱动,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建好阵地,完善设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现有文化资源作用的发挥。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要走出“建阵地红红火火,搞活动冷冷清清”的怪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从庙堂里、从牌桌上吸引到文化阵地里来。可以借鉴居仁镇三合村把文化阵地交给老年协会管理、使用的做法,将乡村文化阵地与老年协会、教师、妇女、青少年等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群体联合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图书、音像制品进行整合,可以成立“中心图书室”或“文化超市”将全乡镇的图书、音像制品全部集中起来,并建立“流动文化服务站”,定期在各站所和各村开展图书借词、音像播放等文化服务,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5、创新推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农村文化要做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创新。要注意研究新时期农民文化需求的新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要创新文化阵地建设。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以农家书屋、农村活动室、农村休闲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将互联网引入乡村文化阵地,添置一些电脑。免费让群众在网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农民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免费的上岗服务。同时,管理人员还可定期将在网上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固定的“信息栏”中发布。二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要摒弃过去那种“地点老在集镇,节目吹拉弹唱,时间都在晚上,观众政府组织,领导上台讲话,群众远远观望”的陈旧模式,成立一支老教师、老干部、老艺人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开展村头文化、田头文化、庭院文化活动。同时。要抓好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将当地流传的传统文化搬上舞台,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有召唤力,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篇5:6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一)加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勤奋学习,是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即便是过去懂得和熟悉的知识也有一个不断更新的问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全省质监系统党员干部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第一要义,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先进性的根本经验。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科学认识和分析形势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判断上来,不断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紧密结合我国、我省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理清质监工作思路,提高质监工作水平,解决系统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好全州质监工作;进一步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当前,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关键是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并自觉付诸实践,努力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要继续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要按照

长,使我州面临资源要素支撑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严峻挑战,能源、土地、水资源等基础性要素供求约束不断增大,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与生产、生活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的矛盾日益突出。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我州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是激烈的外部竞争问题。从今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以新的形式不断加强,我州成为“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的重点地区,外贸出口难度加大。三是小企业低水平发展问题。多年来,我州广大中小企业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实现了市场和企业的迅速扩张。随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资金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我州小企业低成本竞争优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小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质监系统要提高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体现出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在解决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中有所作为。首先,要在服务全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有所作为。我们要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高度,进一步树立“大质量”观念,综合运用质量监管手段,把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引导到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上来。要紧紧抓住州委、州政府提出打造“品牌产品”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质监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来带动产业结构的提升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要综合运用标准化、计量、合格评定等手段,通过完善生产许可和市场准入机制,抑制高能耗产业发展,淘汰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省经济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率、可循环、少排放的发展新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次,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有所作为。质监部门要切实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转到提高质量和保障安全上来。我们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为群众提供放心的优质产品;通过抓好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安康;通过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推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为群众创造安全的消费环境。同时,还要以标准化、计量、合格评定等为手段,积极推进“绿色湘西”及“生态州”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应有的作用。第三,要在加强监管、推动我州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提升上有所作为。加强质量监管,确保质量监管,确保消费安全,是质监部门的职责所在。我们要充分发挥执法稽查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打假责任制,抓好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要高度重视小企业的质量问题,切实做好小企业的标准、计量等基础性工作,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要通过标准的提升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我州企业产品在省内省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提高质监系统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一切工作的主题归根到底是为了发展,发展成就是衡量党的执政成效和先进性的基本标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作为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州质监事业同样也面临着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新课题。前几年,省局党组提出了“打基础、上水平、增实力”的工作目标,经过大家几年的艰苦努力,系统自身发展已上了一个新台阶,但离上水平的要求还距离甚远。因此,全州系统上下必须继续牢牢抓住自我发展这个重点不放松,坚持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子不动摇。没有发展就不能提高,没有发展就没有地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还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持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来实现自我发展;坚持通过深化技术机构改革,实行政事分开,加快资本集聚和系统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实现自我发展;坚持通过加强质检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来实现自我发展。在技术机构改革与发展上,我们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巩固和发展改革的成果。继续坚持从用工、分配和成本核算这“三项制度”改革入手,进一步转换技术机构的内部经营机制;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离,促进技术机构依托市场求生存谋发展;实行资本集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营,促使技术机构做大做强,积极参与省内省外竞争。在技术能力建设上,要强化投入机制,不断提高技术机构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进一步完善技术机构内部管理。要切实扭转技术机构依托行政求得发展的工作格局,转变增长方式,进一步拓展技术机构的服务领域。大力促进技术机构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使系统技术机构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与湘西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湘西的经济地位相吻合。在发展规划上,我们必须认真制定 “十一五”时期的质监工作及事业发展规划。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监工作及事业发展全局;坚持全面分析把握国内外发展形势,充分反映我州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质量工作及事业发展的要求;坚持充分发扬民主,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开展工作,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要加强对事关质监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研究,重点要深入研究质量振兴、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及科技兴检、人才兴检等重大问题。尤其是全州质监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十一五”阶段。我们要咬定技术机构业务收入“翻两番”的既定目标不放松,力争为“十一五”目标的实现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干部队伍和各级党组织建设不放松,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干事业的能力。党是由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组成的,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扎实做好基层基础工作。这是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织保证。我州质监事业的发展,要靠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扎实工作来推动,而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各位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推进我州质监事业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系统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全州质监事业的发展是相一致的。因此,在系统党的先进性建设中,我们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和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干事业的能力。首先,们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领导干部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其中重要的是班子的第一把手要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意识和能力。要带头树立诚信的形象,用高尚的人格来感召班子成员,要树立敬业形象,以无私和奉献的精神带领班子成员;要作廉洁的表率,以高尚的情操来感染班子成员。要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正确处理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党政主要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增进领导班子的团结,合心合力合拍地干事业。要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形成制度,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领导班子要开好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要按规定参加双重组织生活。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和监督,优化领导班子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配备,完善述职述廉、巡视、诫勉、谈话等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其次,要坚持干净、干事、出业绩的用人导向,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继续深化系统内的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差额考察、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坚决杜绝跑官要官、任人唯亲的现象。要建立健全对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的制度,推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努力推进系统干部工作制度化。要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特别是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和考验。另外,还要积极向上、向外推荐优秀干部,克服系统内部循环、近亲繁殖、干部陷得很死、转不动,进而影响干部使用、影响干部积极性的矛盾。我们要积极向党委建议,创造双向开放的干部使用机制,使好干部进得来,本系统干部出得去。要坚持创新培养、吸引、用好各类人才的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措施,着重抓好综合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集聚到我州的质监事业中来。第三,要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着力点,努力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支部建设的好差,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战斗力的强弱,而且也直接关系到我们质监事业的兴衰。当前,由于我们系统行政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设置比较特殊,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关系不顺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单位对党支部工作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各支部和各个党组要从有利于建设一流队伍这个目标出发,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做好协调工作。一是要理顺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的关系,积极探索行政隶属关系与党组织隶属关系紧密结合、互相协调的党建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如采取联建、共建等方式,以充分发挥系统各个党组党支部和地方各县市机关党委共同抓党支部建设的两个积极性。二是要理顺部门党组与机关党组织的关系。部门党组既要重视党建工作,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也要充分发挥机关党组作为部门党的工作领导机构的职能作用,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做到支持不包办,放手不撒手,以形成抓党建工作的合力。三是要理顺行政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关系,坚持机关处室党员行政主要负责人兼任党支部书记的制度,帮助他们提高把行政工作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抓的能力,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同时要加强党支部的领导班子建设,凡是党员达到规定人数以上的党支部都要建立健全党支部委员会,切实解决部分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的问题,提高党支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篇6:6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福海县福海镇党委书记 戴卫国

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的优势战略资源和内在精神动力,是开展基层群众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城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服务设施,创新开展文化活动,才能促进城镇文化事业全面健康繁荣发展。

一、基本情况

福海镇位于福海县城永安西路,是福海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辖区内有县委、政府等100多个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面积20.5平方公里,下辖六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两个农牧场(良种场、种牛场),是一个由汉、哈、回、维、蒙等13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地。全镇共有居民6043 户,18733人,其中,少数民族904户2810人。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全部投入使用,面积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镇文化站达520平方米,均能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镇文化站没有配备编制,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为兼职人员;镇文化站和6个社区文化室共有文化员7名,均为兼职,大专以上7人,占100%;少数民族2人,占28%,35岁以下5人,占72%,36岁至45岁2人,占28%;镇文化站机构成立,但没有编制和工作人员,镇文化站活动经费每年2万元。镇党委、政府每年投入到文化事业的经费约3万余元。镇文化演出队数量6支,经费来源为镇财政负担,组成人员为社区居民,年龄以中老年居多。

二、取得成效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经济文化强镇为中心,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狠抓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

(一)、加强领导,稳步推动文化站各项工作。

镇党委、政府切实将文体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安排2名主要领导负责此项工作,成立了专项推进组并制定了详实、可操作的文体工作推进实施方案。全镇现有社区文化站、室7个。文化体育兼职工作人员7名,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全镇建立业余文艺演出队6支,秧歌队3支,舞龙队表演队1支、花船队1支。建立社区文化活动室6个,其中图书室6间,群众性健身室4个。为确保文体工作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积极给予资金保障,每年在双先表彰大会上专门表彰一批支持社区文化活动的先进个人,召开社区文化队伍座谈会。同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聘请“客座”讲师等方式,采取分层次,分批次地对干部、居民进行技能培训,培训达4000人次,在各社区分别成立秧歌队、腰鼓队、花船队、黑走马队等文体队伍。

结合“社区党旗红”活动,开展了“红帽伴你行”志愿者服务活动,累计开展政策法规咨询,环境卫生,医疗卫生等各项活动93次。并积极开展了捐书惠农工程,全镇共计捐书730本,内容为科普类和文学类。为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我镇积极号召各社区通过入户了解,对社区内文化温饱对象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入户摸底调查,并登记造册。

(二)、强化基础,巩固阵地。

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文体事业作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努力从工作上严格要求,设施上不断完善。在巩固好各社区文体活动阵地的基础上,2008年,重点加强了赫勒社区文体活动室建设,兴建了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规范了活动制度,为社区文体活动室添置了音像设备、图书等文体活动器材。目前,镇文化站和六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均达到了500平方米以上。

(三)、依托镇文化站、社区文化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是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元旦、纳吾热孜节积极组织机关干部以专题晚会形式喜渡两节,正月十五举办了集舞龙队,秧歌队、旱船队、民间歌舞表演队为一体的大型社火活动,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表演队、象棋协会、曲艺团等居民文体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城镇居民的精神生活,繁荣了社区文化生活,深受广大居民好评;结合“2008年奥运会”我镇举办了“庆七一,迎奥运城镇居民首届体育竞赛”活动(活动项目包括:文艺汇演、蓝球、乒乓球友谊赛、象棋比赛、家庭跳绳比赛等),既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又深化了城镇文体活动。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欢迎。充分调动各社区民间绘画爱好者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加镇文化站组织的文化活动,为镇文化站的文化氛围踊跃捐赠书画。共计捐赠50余幅字画,现全部存于文化站内。

二是以“百日文化广场”为重点,社区小广场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广场活动。确定每个星期2、4、6晚21:00点,举办广场露天消夏舞会。为广大居民举办广场晚会;配合“全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在县广场搭建了展台,开展了民族手工艺制作,漆器、雕刻、骨制品、十字绣等民族民间手工品;由文化站牵头,各社区组织编排文体节目利用社区文化小广场文化巡演活动8场次。2008年文体活动投入经费5.6万元,有效推动了我镇文体活动的开展。

(四)、图书阅览室作用发挥显著。

图书阅览室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对社区居民和镇机关干部理论知识给予了最好的补偿,为他们提供了多元化、全功能的知识营养,目前镇、社区图书阅览室存书53760册,现有人民日报、新疆日报、伊犁日报、阿勒泰报、今日新疆等报刊。各阅览室设立以来,定时对外开放,并制定了专门的阅览制度。在图书阅览室,阅览者拥有充分的选择自主权。近年来,在县直各部门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中,镇文化站的积极参与,取得了可喜成绩。如:在县委宣传部、文体局组织的“福海县迎奥运,展风采”构建和谐福海文艺会演活动中,喜获第二名。在地区“我的奥运,我参加”社区运动会上,喜获男女拔河第一名,篮球比赛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参加福海县少数民族运动会,荣获民族手工艺品展览第一名,历史文物展览第三名。

三、存在的问题

(一)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一是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定位不准,认识不到位。“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应当建设怎样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怎样将社区文化从单纯的文娱活动的认知提高到全面广义的社区文化建设上来”等,都成为困扰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二是在社区建设的各方面,文化建设长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对社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时,文化建设始终没有成为主要被关注的方面。三是各单位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携手共同举办活动时,更多的是从各自需要出发,缺乏全局意识,更没有一个机构能够将此资源统筹起来,形成合力,开展丰富的社区文化建设。

(二)文化活动经费有待于增加。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社区的办公经费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随着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只能勉强保证最基本的办公需求,社区本身的许多事情都受到了经费的制约,对于文化建设的投入缺乏后劲。而其他渠道的文件建设投入又具有随机性,无法适应社区文化建设对经费投入固定性、持续性及需求度高的进一步需要。

(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近年来,各级组织拿出许多财力为社区配备了电视机、VCD、电脑等设备。但如果从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来看,就社区文化建设一般性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及社区教育方面所需要的场地、场所及设施器材又都是多方面、多样性的,而仅有的“三机”是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

(四)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在社区成立的6年时间里,社区的形象及作用已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愿意到社区工作的人员数量和素质较目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社区干部的工作环境、工作强度及福利待遇还无法吸引年轻人,特别是高素质的年轻人。而社区在动员辖区居民中有特长者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中,因社区经济情况的不同,各社区人才参差不齐等各种原因,也难于使这些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参与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氛围尚未形成。从2002年社区成立到现在,社区的职能,社区建设的形式,都还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社区的服务功能,社区对辖区居民及单位的管理、服务等都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各单位及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度还差异很大。加之,各单位及许多居民由于经济等原因,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知度较低,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差,使社区文化建设失去依托,难于形成良性氛围,许多社区对本地区文化建设虽有想法而无法付诸于实施。

四、对策及建议

面对社区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诸多困难和不足,我们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逐步改善社区的文化建设,推动社区全面建设,努力构建出一个和谐的社区文化、居住和生活氛围。一是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建设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细胞,随着国家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社区在社会管理,服务基层群众的各项事务中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突出。我们知道,社区建设主要有六个方面,即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组织。而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事业中,社区文化建设融入了精神和政治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都应当将社区文化建设做为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以重视,真正为社区文化建设出力流汗,做贡献。

二是不断增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首先,政府投资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政府部门应在经济规划中把对文化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其次,社区要充分利用本社区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对社区文化建设输入资金,以建立文化基金等形式为文化发展开辟道路。同时,社区可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实施有偿服务,采取以文补文等方式自筹资金。在加强建设的同时,要强调管理措施的落实,做到建管并举,向管理要效益,以发挥社区文化设施的最大作用。可以组建由志愿者为成员的“文化使者”队伍,深入社区,赋予他们对社区文化设施使用和文化市场情况等进行巡访的权力,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职能部门解决。通过巡访,让更多的群众参与社区文化的管理。

三是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增强社区自主开展文化建设的能力。首先,在选拔任用社区干部时,应通盘考虑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必要时可根据工作需要及职务要求聘用。其次,专门对社区主管文化建设的干部进行定期培训,上级主管部门也可组成小分队经常深入社区对文化建设进行指导、帮助。最后,在镇政府建立社区文化工作站,聘请有一定文体特长的居民群众组成指导小组,集全县人才之合力,结合本地特点,开展各项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活动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四是搭建社区文化建设平台,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不断适应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新建社区办公场所时应同时建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同时各社区要统筹辖区社会资源,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镇党委在对社区建设进行考核、检查及指导时,都要把社区文化建设情况作为一个主要方面纳入其中。并选择适当时机,对社区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进行命名、表彰,激发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上一篇:醒来作文800字初三下一篇:安慰人的短信:安慰伤感朋友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