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24-05-17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精选6篇)

篇1: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韩丽丽

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3期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阜蒙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乡镇多,农村党员比重大,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全县各级党委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 建设成效 问题 对策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101-0

2近日,我校课题调研组,深入我县部分乡镇和农村,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形式,对目前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阜蒙县共有基层党组织1064个,截至2012年年底,党员总数32189名。其中乡镇党委35个,村党组织382个;农村党员24619名,其中农民党员15657名。几年来,县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突出以“三级联创”活动统领农村党建工作这条主线,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力度,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得到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典型,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加强领导,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每年都定期召开常委会认真研究和部署农村党建工作,确定了26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2乡镇和2个村,通过到点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参加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都制订党建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要求,实行了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年初履职承诺、年末述职评议制度,促进乡镇党委书记更好地履行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同时加大基层经费投入,近几年,通过争取上级资金1080万元、县本级财政投入293万元和乡镇村自筹460万元,新建村部236个,维修村部92个,建村级活动场所200多个。

(二)积极创设载体,有效发挥了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

近年来,我县在农村广泛开展“三培养、双带头、争四户”活动基础上,组织实施了“3111”工程(即每年把30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1000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1000名党员致富

能手培养成“双带”标兵,1000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后备干部)和“把千名农民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等一系列活动,涌现出大批党员致富能手,发挥了党员示范作用。东梁镇吐呼噜村党员张久利带领群众养殖特种猪——太湖黑猪,经过科学饲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已经扩大了养殖规模,兴建了面积18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年利润超过40万元,带动了全村群众养猪致富的热情,现在全村养殖业年利润4300万元,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160个,人均增收2900元。平安地镇平安地村主任刁百灵,从1990年起从事玉米购销业务,如今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成为全市玉米购销第一村,玉米购销大户达十余户,玉米经纪人达百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于寺镇官营子村在张庆年同志的带领下,坚持“稳定粮食、发展棚菜、扩大养殖、改善民生”的发展方向,做好“一村一品”文章,使全村经济总量逐年递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注重选拔培养人才,打造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干部和党员队伍

按照县委实施“领头雁”工程的要求,各村坚持把培养选拔优秀经济能人进入村级班子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走访的东梁镇吐呼噜村、大板镇衙门村、平安地镇平安地村、王府镇架其村等十几个党支部,都是通过“两推一选”等办法,把那些懂经济、会经营、敢创业、群众公认程度高的人员调整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并在这个基础上,每年对村“两委”干部开展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教育培训,使农村“两委”干部知识、能力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了村级规范化建设

县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从2009年12月起,在农村基层普遍推行了“民主定事、制度理财、群众评官”三项制度,通过推行“六步工作法”实现民主定事。目前各村支部都明确了村两委议事原则、议事内容与范围、议事方法与程序以及议事保障监督机制,保证村级事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进一步完善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农村党组织在动员组织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不少需要加强和改进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大减

主要表现在:第一,党员年龄结构老化。由于很多村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一些村多年不发展新党员,有的村支书任职长达20多年也未发展一名新党员,致使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影响了基层队伍建设。第二,工作作风不硬。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享乐主义思想比较

严重,沉迷于打麻将赌博,有的党员干部办事不公,处事不当,在宅基地划分、土地承包、农村低保安排上优亲厚友,以权谋私,严重影响党的光辉形象。第三,还有部分村班子内部不协调,家族势力、派系斗争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

(二)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不高,先锋模范作用难体现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村支部成员文化程度不高,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占大多数,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在对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理解上存在片面,把握不准;有的对如何依法履行职责不清楚,凭经验和主观臆断开展工作;个别村干部自律意识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依法办事能力差,利己思想严重,在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中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了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通过对22位村党支部书记发挥作用情况的调查了解,乡镇党委和群众对其中18名党支部书记发挥作用情况的评价是比较满意。

(三)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干事创业艰难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门路狭窄,部分村集体经济状况薄弱,负债高,发展地方经济和兴办各项公益事业很难开展,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为村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日益减少,与广大党员群众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愿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无钱办事”现象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办事能力,以致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步伐缓慢。

(四)村级组织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缺乏活力

部分村党组织不重视党员的学习,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往往仅满足于“七一”党建、集中学习、民主生活会等,且多停留在口头上、制度上,有的村党支部一年才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少数村一次也不召开,致使许多党员长年没过组织生活,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了解,宗旨意识和纪律观念淡化。农村党组织的活动方式通常也是上传下达学习文件,形式和内容老套,脱离实际,枯燥单调,无法解决村党建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组织生活的要求,致使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不强,脱离群众,作风不实。

(五)配套保障机制不全,影响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甚至连一些优秀年轻的村干部也有“不愿意干” 的想法。

三、思路与对策

(一)健立建全各项工作机制,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

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县乡纪委的作用,用党的纪律约束村级党员干部。二是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抓好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努力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建立切实可行的村级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四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建功立业,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严格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二)选好班子,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

一是要选好班子带头人,配强党组织书记。利用今年底村“两委”换届的机遇,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对于那些软懒散、不作为、乱作为的党组织书记要及时调整出村班子。通过开展民意调查、走访了解等形式,真正把党员和群众拥护,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有较强致富和带富能力的党员推荐为支部书记人选,由党员选举产生。

二是要搞好班子配备。要时刻体现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素质的要求,在注重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要考虑到班子成员的年龄、气质、性格、专业等的互补性,使班子内形成一个团结谦让、群策群力的良好风气,从组织上保证班子结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丰富载体,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和管理

建设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一是要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各项措施,形成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机制,要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特别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使他们更好地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重视党员的发展。尽快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当前要着重在农村妇女青年、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学生、种养加销能手中发展党员,尤其要注重吸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优秀青年入党,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三是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要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特长、优势,通过设立“政策法制宣传岗”“村务监督管理岗”“民事纠纷调解岗”“勤劳致富岗”“科技致富岗”等岗位,让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真正使无职党员做到无职有位,通过党员率先垂范,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四)培树典型,切实增强村级服务功能

一是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引导村级党组织立足各村实际,采取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切实解决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增强其服务功能。二是搞好典型带动。积极培树一批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取一定的帮扶措施,加强具体指导,使其更具示范代表性,并通过采取组织现场参观、召开经验交流会、报刊宣传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这些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村级党组织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五)突出发展,构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县直机关单位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继续抓好领导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工作,组织开展企业结对帮扶、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活动,深入基层,心系群众,立足包扶村实际,把握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突出产业发展这个核心,强化班子建设这个关键,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结合行业特点,发挥部门优势,进行重点帮扶,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总之,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加强党的建设这一伟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健全组织、提高素质、加强管理等方面扎实抓好这项工作,为充分发挥党组织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2: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1-06-24 08:48:10来源:大学生村官网作者:赵正卿 吴瑞刚评论:0 点击:655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如何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力争到年底创建成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在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前,根据县委办有关文件安排,我们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对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统筹城乡改革试点为契机,以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为目标,以载体带动为方法,以求真务实精神落实关键举措,抓基层打基础,抓载体激活力,抓保障求实效,抓规范促提升,不断破解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凸现亮点中整体推进,为打造富强、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凤县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以推动发展为主题,围绕中心抓党建

1、着力打造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为统揽的农村党建标志性工程。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创建一类、扩大二类、提升三类、减少四类为目的,明确目标定任务,明确标准定档次,明确要求定措施,实施关键性举措,以求真务实精神狠抓落实,强力推进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活动上水平、出成效。截止2010年,全县创建一类村3个,二类村53个,三类村44个,全面消除了四类村,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2、率先在全市强力推行以举措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农户增收计划行动”。紧扣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选派百名干部驻百村、百个单位帮百村,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组织主导、党员干部骨干带头、农民群众主体、包抓单位帮扶、驻村干部抓促的“五轮联动”作用,像抓计划生育一样落实增收举措到户。2010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949元,同比增长26.7%,增长速度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二。

3、积极创新“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党建促发展模式。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创新“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群众”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模式,引导和支持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协会19个、专业合作社11个,吸纳会员4600余人,带动农户13800余户,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1.05亿元,会员人均增收850元。

4、全面推进“三双”活动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将“三双”活动与全面推行主要干部目标承诺结合,与升级晋档、晋星创建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与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结合,使“三双”活动的范围、内涵和形式不断深化,成效不断扩大。全县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非党干部承诺率达97%,履诺率达98%;经过“双评议”,各级班子和主要干部民主测评满意率普遍达到90%以上。从研究问题、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使农村信访件下降57.1%。

二、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凝聚民心促党建

1、两万元年薪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把后进村转化升级作为突破,以两万元年薪选派10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驻到村级班子软弱、经济发展缓慢、新农村建设相对落后、矛盾问题突出的村,指导帮助村“两委会”建强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培养一批能人、引进一批项目、发展一批产业、改善一方条件、致富一方百姓、确保一方稳定,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与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三位一体”、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农村管

理新格局。期间,10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为选派村争取项目资金176.5万元,引进到位资金500万元,办实事46件,使后进村赶超发展潜能不断释放。

2、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以提高待遇、激发活力、彰显关怀、提升素质为目的,以“报酬工薪化、待遇保障化、岗位职业化、管理规范化”为方向,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进一步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适度提高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将村干部年报酬由3400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组干部年报酬由300元提高到1800元,青妇干部年报酬由720元提高到1200元,增幅创全省最高水平;对任职满10年以上的离任村主要干部,给予360-800元的生活补贴,对在职村主要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村级办公经费按大小村由3000元、3500元提高到8000元、10000元;率先将青妇组织活动经费按每名妇女、每名青年各1元列入村级(社区)办公经费预算。同时,大力推行村常设干部集中办公和全日制工作法,强力实施以“双述双评”为主要内容的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考核办法,让村干部既有动力又有压力,既有干头又有盼头,由“不愿干、推着干、哄着干”变为“抢着干、主动干、比着干”。

3、率先在全市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发送贺卡暖心、双向交流谈心、走访慰问交心,为1820名党员举办“党员政治生日”,开展党员谈心交心2400人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523件,在实现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人性化模式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以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为重点,以“五送一建”活动为主要内容,落实“六建六保”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新机制,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近两年先后12次大规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1213名,累计发放慰问金(品)51.19万元,协调解决帮扶资金86.9万元。

三、以统筹协调为手段,创新格局强党建

1、高标准打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建综合示范点。采取整合项目资金、改造闲置校产、争取省市专项投资和社会捐助、鼓励自筹共建等措施,分两批新建新建、改建村级活动场所,数量和标准创历史新高,实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着眼于打造精品工程、示范工程,高标准创建县级党建综合示范村8个、县级党建综合重点村12个、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37个,建成远程教育终端站点116个,实现了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有力地提升了全县党建工作水平。

2、扎实开展“问题村”集中整建工作。按照“顺排抓创建,倒排抓整建”的思路,先后分五批对35个“问题村”进行集中整建,使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有了新的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村级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整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群众满意度测评均达到96%以上。

3、切实落实各级领导党建工作责任。以推行专项述职、党建工作例会、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责任追究、月报、整改通知书、提醒函、党建考核等县乡党委抓党建八项制度为重点,研究制定《凤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人职责及考核实施细则》,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称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观念,切实落实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具体责任人的职责,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步步落得实、项项有成效。

问题与原因

回顾我县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既有应当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的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与上级党组织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概括起来表现为“三难”:一是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在新农村建设中难作为。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门路狭窄,部分村集体经济状况薄弱、负债高,发展地方经济和兴办各项公益事业很难开展,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为村民提供的公共服务日益

减少,与广大党员群众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愿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二是个别基层党组织班子战斗力不强,在党员群众中威信难提高。个别基层党组织班子战斗力不强,在党员群众中威信不高。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即一些村干部能力和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会干不会说”或者“会说不会干”的问题比较突出;思想观念与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不适应,缺乏“闯劲”和“干劲”;发展经济的能力与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不适应,致富无门路,办事无招法;单一的工作方法与农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适应,使得工作难落实,难开展。三是一些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不高,先锋模范作用难体现。当前,农村部分党员年龄大、文化低,个别党员在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中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体表现为“三化”,年龄结构老化,从党内统计年报分析来看,在全县2982名农民党员中超过55岁的占40.7%,35岁以下党员只占13.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9.2%。党员党性弱化,个别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受不良风气影响,心浮气躁,作风懒散,进取心和实干精神不够强。发挥作用减化,个别农民党员对村集体的事情或活动不情愿参与,在广大群众中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

对策与设想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全县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把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作为方法,深入开展“学先进、找差距、议措施、促落实”活动,逐步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力争到年底创建为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一、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大紧迫的任务,不断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新形势下,要想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就必须创新发展思路,广辟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工作中要抓住四个关键点。一是抓住党建促发展这一关键点。对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的,要落实关键性举措让其发挥作用。对未建立的,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年内每个村至少要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或专业协会。二是抓住结构调整这一关键点。大力开发村集体资源,土地资源较丰富的村,须大力发展规模种植业、养殖业,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几品”的特色主导产业格局,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三是抓住招商引资这一关键点。招商引资是加快经济发展的第一实招和硬措施。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寻门路、找项目,做到强化意识搞招商,突出重点搞招商和硬化措施搞招商,创办园区,兴办实体,实现财政增税、村集体增收的双赢目标。四是抓住结对帮扶这一关键点。要加大结对帮扶力度,积极采取党政领导包、政府部门帮、骨干企业扶、经济强村引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从单纯“输血”向提高“造血”功能的转变。

二、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作为要求,建设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要坚持把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村干部“报酬工薪化、待遇保障化、岗位职业化、管理规范化”为方向,探索建立选、育、管、激“四位一体”新机制,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干部队伍。一是创新机制“选”。要着眼于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实行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和村委会“公推直选”,提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逐步进行“两推直选”,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会”成员交叉兼职,对没有合适人选的,打破身份、行业和地域界限进行公开选拔,构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有利于干部能进能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二是拓宽渠道“育”。要把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方式,通过菜单式、开放式、示范式、网络式培训“四种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依托凤县党建网开设“村官在线”,有计划地举办“村

官峰会”,每年组织受表彰对象外出“取经”,构建多元化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三是健全制度“管”。要强力推行村干部岗位职业化,坚持日考勤、周抽查、月报告,继续强力实施以“双述双评”为主要内容的村“两委会”班子和村干部考核办法,督促村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四是加强保障“激”。要按照“一定三有”要求,建立村干部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在经济上奖励、精神上鼓励、政治上激励、权益上保障,做到在职有待遇、退后有所养、干好有前途。

三、把提高素质作为重点,抓紧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

篇3: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干部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 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是新形式下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关键所在。

1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党的十六大以来, 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 新任务的不断出现,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如何在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征途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1.1 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不强, 思想和工作作风亟待改进

主要表现有:有些村干部不思进取, 整天不想事不干事, 存在混日子的思想, 经常不到村里上班, 群众办事找不到人;有些村干部作风不民主, 工作方法简单粗暴, 造成群众上访, 影响了本地区的社会稳定;有些村干部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带领群众致富, 为群众谋利益上, 而是忙于搞关系, 拉选票, 为的是在村党组织换届时能站住脚;还有些村干部没有长远打算, 总考虑眼前利益, 有的甚至卖掉了村部, 用于给村干部开工资和兑现对群众进行的无原则的承诺。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个别干部身上, 但影响很坏。

1.2 优秀村干部后继乏人, 选拔高素质的村书记比较难

从我县来看, 全县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先后树立的一些典型示范村, 如:卧凤沟乡的公官村、十家子镇海山岱村和扎兰营子乡各个村之所以能够成为先进, 成为典型, 而且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经久不衰, 关键是这些村都有一个团结进取的两委班子, 并且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长期坚持, 更主要的是都有一个好的村书记。而有些后进村, 就是选不出来一个好的村书记, 甚至连村“两委”班子都经常配备不齐, 原因是这些村党员素质普遍不高, 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 又不重视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结果导致这些村党组织长期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村班子软弱、涣散, 村里工作也始终不见起色。

1.3 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协调, 村班子不团结

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 全县大多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但还有一部分后进村的党组织软弱涣散,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两委”关系不协调, 班子不团结。村“两委”班子主要成员经常闹矛盾, 既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 又损害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形象。有些村“两委”成员职责不明, 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健全, 工作随意性大, 好事做到底, 困难事、麻烦事推诿扯皮。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个别“两委”成员多年的积怨和换届选举产生的对立情绪所致。二是部分“两委”成员素质不高, 对村民自治的内涵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三是一些村的“两委”班子之间对彼此应该履行的工作职责不很清楚, “两委”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1.4 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素质偏低

目前, 全县农村党员队伍状况不容乐观。一是党员年龄老化。在全县农村党员中, 55岁以上的党员有906名, 占总数的40、7%, 由于党员年龄偏大, 造成一些村书记难选, 班子难配, 直接影响了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党员素质偏低。全县农村党员中,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640名, 占总数的73、6%, 这些党员文化程度较低, 对先进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接受能力差, 致富本领不强。三是一些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先进意识”有所淡化。有的老党员认为年龄大了, 有退坡思想;有的党员不重视理论学习, 对政治不大关心, 理想信念淡化;有的将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 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甚至热衷于参与群众集体上访活动。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a.申请入党的青年农民少。b.对团组织“推优”工作抓得不紧。c.部分村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不经常、不正常。

1.5 缺乏有效激励措施, 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目前, 全县多数乡镇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a.工作难度大。b.工作任务重。c.干部待遇差。

2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思路与对策

针对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1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继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今后一个时期, 我们要进一步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按照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纯洁党员队伍, 激发党员活力的原则, 建立健全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 努力把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打造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锋队, 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堡垒。

2.2 创新选拔任用机制, 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2.2.1 在村干部的选用上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在选人的标准上, 由“老实听话, 工作稳

当”转变到“能力高、本领强, 能带领村民致富”上来;二是在选人的范围上, 由“党员和在职村干部的小圈子中”转变到“多层次、多渠道的大视野中”来;三是在选人的方式上由“委派、等额选举”转变到“两推一选”、“公平竞争”上来;四是在班子结构上由“只注重个体素质, 整齐化一”转变到“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业务专长合理搭配”上来。

2.2.2 以选好村书记为重点,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

针对选拔高素质村干部比较难的问题, 各级党组织要冲破身份、地域等传统观念的束缚, 拓展选人视野和渠道, 积极推行机关干部下村任职、大中专毕业生到村挂职、村干部就地任职, 致富能人择优任职、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等做法, 从高素质群体中培养选拔村干部。

2.2.3 切实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各级党组织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 切实加大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 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优秀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逐步形成适合我县实际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2.3 切实理顺村“两委”关系, 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2.3.1 加强教育, 提高认识。

要继续抓好全县村级“两委”班子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学习贯彻, 提高他们对加强党的领导, 充分发扬民主, 严格依法办事的重要性和一致性的认识。

2.3.2 进一步改进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

提倡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依法选举兼任村委员会主任和符合条件的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 以有利于村“两委”会成员目标同向、责任同担、工作同抓, 形成合力。

2.3.3 强化制度建设。

要建立村委会定期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和村党组织保障村委会依法行使自治权力制度, 确保村“两委”工作协调配合;要依照工作条例和组织法, 制定和完善有关村“两委”会职责、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等工作规范运作的制度, 逐步建立健全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2.4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2.4.1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积极培养发展青年农民加入党组织。

2.4.2 做好团组织向党组织的“推优”工作。

2.4.3 建立发展农村党员工作的责任制。

2.5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5.1 进一步完善对村干部的奖惩制度。

2.5.2 实施村财乡管, 建立村干部退休保障制度。

篇4: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一、村级组织收支状况

(一)村级组织承担的主要职能。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村级(社区)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主要职责有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包括农业生产、林业生产、扶贫开发;宣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管理本村的土地、房屋、森林及其他财产等。二是社会事业,包括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弱势群体救助扶贫等。三是党建与基层民主建设,包括落实党建工作目标;党员发展教育;落实村民自治章程、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等。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包括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村级民主决策制度,严格控制村级支出等。五是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制定村规民约,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开展村容整治建设,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等。六是其他工作,包括上级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政策处理、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土地征迁、农民异地转移、防汛抗旱等。

(二)村级组织收入情况。

1.地区间保障水平差异较大。村级组织各项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财政补助收入(含村级项目补助)和其他收入。从我们调查的3个县(区)情况来看,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欠发达的遂昌县共203个行政村,2014年村级总收入4925.14万元,村均24.26万元;中等地区的金东区512个行政村,2014年村级总收入26343.42万元,村均51.45万元;较发达的海盐县85个行政村和20个农村社区,2014年村级总收入20163.03万元,村均192.02万元。其中村级收入最低的遂昌县北界白水村0.98万元,最高的是海盐县武原街道南环村422.89万元。

2.村集体自有收入占比小且分布不平衡。各地村级组织收入中普遍以财政补助收入为主,集体经营性收入占比较小。遂昌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958.65万元,占村级总收入的19.46%,村均4.7万元。金东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0302.03万元,占村级总收入39.1%,村均20.1万元。海盐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5823.47万元,占村级总收入的28.88%,村均55.46万元。村与村之间集体经营性收入差距较大,如金东区2014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虽然达到20万元,但分布不平衡,5万元以下的村有339个,占64.25%,其中收入为零的有145个,占28.3%。遂昌县2014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4.7万元,但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116个,占57.14%,其中收入为零的有78个,占38.4%。

(三)村级组织支出情况。

1.村级组织支出地区间差异较大。2014年,海盐县村级组织运转支出村均62.28万元,金东区村均20.85万元,遂昌县村均12.79万元。

2.支出项目繁多。包括村级办公经费、村组干部报酬补助、报刊杂志费、交通及通讯费、卫生保洁费、排灌费、计生费、征兵费、文体活动费、节日慰问费、济困帮扶费、公共设施维护费、村民会议费用等支出项目应有尽有,几乎等同于一级政府的预算开支项目。

3.刚性支出占比较大。村级经常性支出中以刚性支出为主,主要是村级办公经费、村民会议费、报刊杂志费、水电费、村组干部报酬补助等“开门费”开支。不仅欠发达地区如此,在发达地区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海盐县2014年全县村级经常性支出中刚性支出6539.75万元,占经常性支出的76.8%,其中村组干部报酬补助5310.73万元,占刚性支出的81.2%。

4.收支平衡难度大。即使是经济较发达地区,收不抵支现象也较普遍。如海盐县全县村级组织经常性收入少于经常性支出的村有69个,占总村数的66%,这些村的经常性开支主要靠挤占项目经费。

二、浙江省级财政支持村级组织建设投入情况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财政投入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基本实现财政保障。2009年浙江省下发《关于全面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的意见》,将村支书、村主任两个主职干部的基本报酬参照当地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全额列入地方财政,2012年起又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基本报酬按村主职干部的70%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实行转移支付补助,并实行“三年一调整”。2015年,省财政加大对纳入补助范围市县的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转移支付力度,安排村干部基本报酬转移支付56286万元,比上年增长45.9%,并且从2015年起省财政转移支付改为“一年一调整”。

(二)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财政支付保障制度。2009年浙江省下发《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当时是3万元/村,2012年起提高到5万元/村),对未达到最低保障标准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由地方财政予以补助解决,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实行转移支付补助。2015年,省财政大幅增加转移支付补助,省级预算安排2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省补助由上年的1.2万/村,提高到3万元/村)。

(三)建立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从2012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设立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物业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从调研情况看,各地都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方式。遂昌县建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打包扶持”机制,依托企业化运营打造集体“大物业”经济,统筹各类扶持资金“打包”投资或联建大型优质物业项目,扶持薄弱村获得稳定持续的经营性收入。海盐县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十分重视,县级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收项目的奖补。

nlc202309042042

(四)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运转经费财政补助制度。从2012年起,各级财政安排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运转经费专项补助,省财政对困难较大的32个欠发达市县给予转移支付补助资金4461.6万元。

(五)新设立了财政支持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专项经费。2015年,省委组织部联合省财政厅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制度,按副省级市所属社区20万元、地级市所属社区10万元、县级所属社区5万元确定保障标准,所需经费以县级财政解决为主,省对纳入补助范围的41个市县给予一定的转移支付。2015年省财政专项安排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转移支付5062万元。

三、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方政府责任没有落实到位。省里已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措施,省级财政也积极落实预算安排,逐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但部分地方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财政保障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如金东区、遂昌县村主职干部报酬均低于当地劳均收入水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没有达到省级要求的5万元/村最低保障标准。

(二)项目补助多,村级经济经常性收入少。村级总收入中项目补助收入占比较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少。这种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遂昌2014年村级总收入4925.14万元,村均达24.26万元,其中项目补助收入占67.34%,2014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仅4.7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有116个,占57.14%,收入为零的有78个,占38.4%。项目经费一般为专项补助,通常是账上过过而已,村级难以统筹用于日常运转,导致财政补助不少,但村级组织运转仍然较困难。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给能力不足。仍有相当数量的村缺少收入来源,经费自我保障能力弱。特别是一些山区村,受基础设施条件、资源的制约,村集体增收较难。从遂昌、金东区看,大多数村收入单一,仅靠山林、鱼塘、村集体留地等几年一次的发包收入,有较多的村没有常态持续性的收入来源。

(四)村级组织自治作用发挥不够。村级组织一届任期三年,去头掐尾,实际任期时间短,村两委往往只关注任期内的政绩,注重基建,而没有把发挥村级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主要位置,村内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一些村没有节约意识,在村级运转开支困难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建起了村办公大楼。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保障工作的思考

虽然浙江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已处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但地区之间的农村情况差异仍比较大,部分村仍然是低水平运转,经费开支较为紧张。为深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两美浙江”建设,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需要更多更好地发挥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村级自治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多措并举,为村级组织建设营造更为有效的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一)落实县级主体责任,提高财政保障水平。要进一步明确县级党委政府是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责任主体。县级要认真制定落实财政支持政策,从制度上切实落实村级组织运转保障长效机制。大力归并整合现有各类进村财政扶持资金,减少专项资金,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按生产经营类、运转保障类由地方统筹使用。省级财政要从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加强预算体制监管上进一步引导和约束地方政府做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

(二)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村级主体作用,政府加以支持引导,谋求多方结对帮扶办法,变“输血”为“造血”,因地制宜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发展项目上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在扶持方式上可以“抱团式”为主,集中财力发展多村联合兴办的物业型项目和服务型项目,要避免竞争性项目的市场风险,以稳定收入来源。

(三)加强村级自治建设,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农村税费改革后,要引导村民在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的同时,通过村规民约,建立村公共事业合理负担机制。如惠及广大村民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可鼓励村民筹资筹劳,美好家园的卫生保洁费可由村民适当负担,农田水利排灌费等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共同生产费用可由村民合理分担,天灾人祸济困帮扶的开支可建立村慈善基金制度等等。通过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和村贤志士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既可弥补村级组织运转开支和建设公共设施资金的不足,又能推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四)重视股改中的集体股,保障村级公共开支。当前正是浙江省全面推进村集体经营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时期,要避免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和收益一分了之的简单做法,要立足首先满足村级公共开支要求,设立必要的集体股和分配起点,避免“富了和尚穷了庙”的现象,否则与政府大力倡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初衷是相悖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财政厅)

责任编辑:洪峰

篇5: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在XX村近三年的实际情况,我对XX村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这次调研采取的形式有座谈会和问卷调查。通过这次调研,我认识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需要。

近期我们XX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县委的部署,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党性分析生活会,对农村基层组织进行整顿和建设,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理论学习教育,工作方法和作风等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进,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了很大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通过调研,我也感到,在好形势的后面也还隐藏着不少的问题。

一、当前我村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村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复杂的原因,有过去的遗留问题,也有新时期各种因素带来的问题。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我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女性党员较少,党员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入村来,我村党员发展工作有序进行,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我村党员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从党员结构情况看,全村党员总数41人,其中50岁以上的27人,占66%,女性党员3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0人,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能留在农村工作的很少,这对改善我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发挥党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

作用,为我村培养、储备干部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党员的素质与发展我村经济的形势要求不相适应,造成群众对党员的信赖程度不高。

2、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老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员、党组织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更好的领导和服务群众,而我村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老化,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工作水平与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相适应,不能很好的带领群众致富,达不到群众的期望和要求。

3、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沉重,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制约了我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在加快发展集体经济,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中,才能真正确立它的核心领导地位,党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生产力的发展,我村集体薄弱,在各项事业方面带头的作用无法发挥,有时连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有财力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维护、建设及兴办公益事业。这种经济状况,使农民群众对村组织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信任程度也日趋降低。

4、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有待加强。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有的干部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陈旧、政策水平不高,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得不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集体经济上不来,更就谈不上有什么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5、党员学习、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化,造成党员学习没有积极性。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党员活动没有吸引力,达不到预期学习效果,适应不了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

6、村干部待遇偏低。我村干部工作条件、报酬水平偏低,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拖欠现象严重,有的村干部甚至拿自己家里的钱贴

给村里以应付日常的开支,村干部没有养老保险,后顾之忧还未解决,造成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外出打工赚钱。目前,由于我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外出打工缺乏门路的人,村干部的选拔缺乏应有的后备人选,从而使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的难度加大,严重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损害了农村干部队伍的形象。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和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举有重大的意义。通过三年的农村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我认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是基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有以下途径:发现和培养政治素质好、年轻、有文化、有致富领富能力入党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重点教育和培养,使新党员真正能够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对老党员关心照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对年轻党员教育培训,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党组织的吸引力。同时,建立健全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切实尊重和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

2、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提高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村级班子建设是核心问题。在领导班子建设中,以思想建设为重点,从思想建设入手,扎扎实实抓思想解放工作,把村班子建设成坚强的战斗集体和领导核心,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够领导和带领农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战斗群体,以振奋的精神,全新的姿态开展工作,才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3、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集体经济薄弱,是农村各种问题产生重要的乃至根本的原因。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和巩固党组织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我村的资源优势,千方百计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为农民办事多了,矛盾就会自然减少,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逐步提高。

4、丰富学习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为使我村党建工作富有生机与活力,应该围绕我村经济建设、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设计和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以便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树典型学模范活动。

5、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干部的基本待遇,稳定农村干部队伍。调研了解到村干部不属于正式的“国家干部”,存在后顾之忧。解决这一问题,要靠发展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各种形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与支持,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选择。

篇6: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鹤城区委组织部抽调人员,深入社区和农村基层,对全区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表以及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上门走访、张贴通知、发布信息等方式进行,共下发调查表8500份、各类统计表格19种11250份,基本摸清了我区基层组织设置和党员队伍现状(见表一)。

一、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是基层干部队伍得到加强。区委从区直机关和各办事处选调选派了185名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从组织部等部门抽出34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担任党建指导员;从区直机关中选派了42名班子成员和年轻干部到“城中村”和新农村示范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充实后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大专文化以上程度有73人,比原来增长87.2%;20-39岁的年轻干部有119人,比原来增长85.9%。农村方面,换届后全区286名村干部,平均年龄比上届的48岁下降到44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由40%上升到48.7%。二是农村党员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全区3571名农村党员,50岁以下由2000年的32%上升到53%,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0%上升到23%;5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中,有68%的掌握了1门以上的实用技术。三是“三级联创”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石门乡清水井村被省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授予“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称号,杨村乡蒲天垅村书记彭先文被省委组织部授予“远教工作学用先进个人”,湖天社区党总支书记禹辉源被授予“全国社区先进个人”。四是“双带”活动深入人心。全区35名区级领导、1153名机关干部与419名特困下岗职工结成了帮扶对子,带动了全区2986名下岗职工及失业人员找到工作或自主创业,1月26日《湖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区的“双带”活动情况。

二、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基础比较薄弱。一是基层组织结构比较单一,没有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大多数社区居委会目前仍沿袭过来的做法,只成立了党支部和居委会,没有建立横向的党建联席会、居民议事会、楼栋理事会、工会联席会、团建联席会、妇女联席会以及纵向的社区、片区、小区、楼栋等管理体系,工作起来往往只有社区干部独自忙上忙下,没有形成齐抓共管、共驻共建的格局。二是基层基础工作急需加强。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通过认真的调研和摸底,没有将辖区范围内的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特别是没有把底子摸清、特点摸透、问题把准,更没有建立好相应的台账,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为工作开展奠定第一手资料。底子不清、思路不明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三是党建制度建设有待健全。据调查,全区有相当部分社区对自己接收的改制企业党员未能有效联系,无法将全体党员召集起来召开民主生活会、换届选举会及组织正常的“三会一课”制度。有少数村的党员多年未参加民主生活会,还有个别党员存在连续4年以上未缴党费的现象。四是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有待提高。绝大部分社区居委会硬件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多数社区办公用房只有

一、两间办公室,人员增加后十分拥挤,无法正常办公;绝大多数社区没有建立起便民服务中心,居民党员也没有自己的党员活动阵地。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村级组织场所也条件较差,全区仍有35个村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

2.基层班子和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基层班子建设离新形势要求有一定差距。基层班子中,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中,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宏观谋事能力不强、发展思路不清晰、方法措施不新颖、凝聚人心不得力的现象,适应不了新时期新形势下社区和农村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社区,由于部分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是由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因办事处有分管工作任务较多而谋划社区的事情较少;有的社区负责人是选调人员担任,由于比较年轻并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而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党组织负责人是由原居委会主任担任,因其从“一线”退到“二线”而积极性不高。二是后备干部资源不足。社区在纯居民、大中专毕业生及复退军人中发展党员的比例偏低,党员数量增加绝大部分来自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及外迁人口,有意识发展年轻党员、培养年轻干部的社区较少。农村中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发展年轻党员偏少,年轻干部储备不足。全区近三年来,农村发展党员231名,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不到50%,全区30岁以下的村干部只占1.57%,其中有29个村没有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3.党员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一是流动党员管理困难。从流出党员看,到3月底为止,共流出党员837名。流动党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长,流出6个月以上的有799人,占95.5%;二是年轻化,流出党员平均年龄42.65岁,比全区党员平均年龄低5.37岁;三是文化素质较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462人,占55.2%。由于办理《流动党员证》需一定手续以及流出党员缺乏一定的组织观念,虽然全国组织系统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热线,但流出党员在经商务工外出或返乡时,往往不主动与组织联系,组织无法掌握其来去时间及通讯方式,不能有效进行管理。从流入党员看,相当部分流入党员不愿公开党员身份,如有个别党员,社区指导员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其身份后,在上门确认时仍不肯承认党员身份。造成流动党员管理难的原因是:①有关基层组织没有建立好相关台账,摸清底子,掌握动向;②部分流动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嫌办《流动党员活动证》麻烦,有的认为不像身份证一样必须办理;③服务措施没跟上,让流动党员享受不到组织的温暖;④监管措施不到位,有的基层组织不关心、不重视,敷衍了事,马虎对待。二是国有改制企业党员管理存在不足。调研前,相当部分改制企业和社区党组织之间存在“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找不到组织”现象。如全区34个社区共接收改制企业党员639名,其中市属143名,区属492名,外县市4名,在这639名党员中,原来只有184人能够有效联系,仅占28.8%;通过此次调研以及下发《党员联系卡》,共有582人重新联系上,联系率达91.1%,只有57名党员因在外省市打工或返回农村居住暂时联系不上,目前仍在抓紧联系中。造成改制党员联系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①改制党员本身有思想情绪,不主动积极与组织取得联系,甚至个别党员在基层党组织找上门时仍冷言相对。②社区党组织没有尽到职责和义务,有的社区因没有收到移交费用而拒绝接收或来回“踢皮球”;有的视改制企业党员为包袱,认为加重了社区的运行成本;有的社区勉强将改制企业党员名册接收过来,但没有主动联系并找到每个改制党员,认为发挥不发挥他们的作用无所谓。③原国有企业党员移交工作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底子不清,没有将移交党员的住址状况、通讯方式核实核准,或及时掌握新地址、新通讯号码;其次是程序不规范,有的企业没有通过组织部门,就直接移交到街道、社区,或通过区移交办移交一份花名册了事;再次是服务不到位,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没有有效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也没有有效通知党员关于本人组织关系转迁情况。

4.共驻共建机制尚未形成,党建活动缺乏创新。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够,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党员对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认为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居委会的事,自己的组织关系是“隶属管理”而不是“属地管理”,因此对社区的党建活动不参与、不支持,社区要求协调解决的问题也不配合。特别是一些驻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社区党建了解不深、关心不足、支持不够、热情不高,未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投身到社区党建中来。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工作起步较晚,共驻共建机制尚未形成,各种优秀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因此,依托社区本身力量开展的党建活动,形式僵化、内容单一,基本沿袭了党政机关的传统做法,缺乏趣味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社区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社区也缺乏依靠自身开展活动,提升影响力,扩大影响面,争取辖区单位的重视和支持的意识,也很少尽职尽责、真正到位地为辖区单位搞好各种服务。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鹤城区的实际,重点在城市,根基在社区。因此,要将社区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具体思路是:以城市发展为动力,以社区服务为手段,以社区党建为保障,开拓创新,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党员管理全覆盖、党建活动全覆盖,全力打造一个领导班子强、党员队伍好、服务水平高、社区环境优、群众参与广、文体活动多的新型和谐社区。

1.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大力夯实社区党建基础。要实现组织网络的全覆盖,将党的工作着力点延伸到各个角落。一是社区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特别是应该以“两校两会”为依托,构建社区党建新体系,即“两校”是指“联合党校”、“市民党校”,“两会”是指“社区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党建研究会”,围绕党建重点工作,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定期协商、讨论、议事,充分发挥社区单位人才、资源、影响等优势,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纵向的组织网络,每个小区有负责人,每个楼栋有楼栋长,使社区工作真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二是加强社区的基础性建设。可以积极推行“四簿四卡”制度,即社区党员现状登记簿、在职党员共建活动记实簿、下岗特困党员登记簿、流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记录簿和社区在职党员现实表现反馈卡、流动党员活动卡、流动党员联系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努力做到“四有一化”,即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办公场地、有党员活动场所、有电教设备,确保党员活动经常化。三是要鼓励兴办社区实体,搞好社区服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在交通便利、方便群众的地段设立社区事务管理中心,可以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本着“科学化引领、人性化设计、专业化打造、艺术化操作”的工作理念,按照亲和度、透明度、公开度“三度统一”的原则,力求“三能结合”(功能全、职能清、效能高),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踏一次门、少走一道程序,将家政服务、法律援助、慈善事业、物业管理、文化中介、职业介绍、劳动保障、健康咨询等事务全部进入中心,并交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实行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管理。

2.积极稳妥推进社区改革,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管理,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员活动。一是加强基层班子建设。进一步优化和畅通基层干部“进”、“出”渠道,不断优化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改革,调动方方面面地积极因素参与社区的和谐建设;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量,大力培养年轻后备干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有利于基层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二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身份难确定”的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管理:①深化认识,抓好教育,要让流动党员进一步坚定党性,真正树立起信心,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确保人行千里不断线;②建章立制,强化约束,出台《怀化市鹤城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对流进流出党员和所在地党组织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和明确的要求;③创新载体,发挥作用,既要力所能及地帮助流动党员解决生活、工作或家庭的现实困难,送去组织关心,体现组织温暖,又要引导他们成为建设家乡的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领航员,促使带富一方群众,搞活一方经济。

3.结合社区自身特点,广泛开展党建活动。一是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发挥不同身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围绕“下班不忘社会责任”主题,切实加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党员“八小时”外管理;围绕“退休不褪色”为主题,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余热;围绕“亮身份树形象”为主题,增强流动党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围绕“失业不失志”为主题,进一步加强下岗党员的教育管理;围绕“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为主题,调动企业家党员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总之,通过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党建活动,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体现出社区党员的先进性。二是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各社区党组织要结合创建工作要求和社区工作实际,开展“党的宗旨进社区”、“党员奉献在社区”、“党心连民心”等党建活动,创新党建发展模式,围绕社区“六创”(创党建“五好”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安全和谐社区、优质服务社区、环境优美社区、文明诚信社区),进一步密切与社区内各类党组织的联系,形成与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和党员良性互动的局面。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双带”活动。在过来为下岗职工党员找岗位、谋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助“志”扶“智”工作,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自谋职业,让他们更快更好地拥有一技之长,尽快实现自主创业,形成长效帮扶的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组织和引导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与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困难党员“认亲”,开展结对帮扶,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上一篇:培训学校考评方案下一篇:回头看汇报材料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