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东社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4-04-11

青东社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通用10篇)

篇1:青东社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青东社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思考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和服务,是当前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我社区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定期报告制度。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向所

在地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以及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等情况。调整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二、定期联系制度。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经常与外出流动党

员所在组织生活党支部联系,与其互通情况,掌握信息,将支部有关工作情况和要求转告外出流动党员。

三、是定期走访制度。对流入党员,及时了解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

四、建立流动党员补课制度。对未能参加党组织重大活动的外

出流动党员,党支部指定专人通过电话、网络、QQ等多种方式负责对其进行补课。

存在的问题

1.行踪难掌握。少数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和返回时不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有的流动党员担心影响打工挣钱,不愿公开甚至刻意隐瞒党员身份,成为“隐形党员”。有的流动党员不愿受约束,外出不领流动党员活动证,即使领了活动证,也不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造成流出地、流入地“两不管”现象

2.教育难坚持。由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制缺位,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一些流动党员到外地后,用人单位对流动党员管理不够重视或没有党组织,致使部分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无法落实。一些流动党员不主动亮身份,不与所在地党组织联系,使流入地党组织无法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一些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工作和居住地经常变换,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均无法对其进行经常性思想教育,党组织生活也无法进行。

3、作用难发挥。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组织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不愿发挥党员作用。部分流动党员迫于生存压力,一心打工挣钱,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想发挥党员作用。一些流动党员对自己放松要求,长时间脱离组织,放任自流,甚至做出有损党员形象的事情。

三、对策及建议

1、建立“上下联动”责任制。落实社区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和流动党员编外指导员 “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专人抓、专人管、专人负责”,加大党建目标责任考核,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

2、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议依托居民身份证管理系统,把党员信息作为居民身份信息的重要组成,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夯实基础。

3.建立优秀流动党员激励机制。通过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流动党员,鼓励和支持外出党员回乡创业对招商引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激励流动党员积极发挥作用。

青年路东社区居委会

2012年4月2日

篇2:青东社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2007-12-12 17:03:5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2)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2006年8月,**镇针对近年来本镇存在党员外出较多而档案不健全、误差较大的缺点,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党员普查活动,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4月以流动党员为对象,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地毯式大普查,清理出**镇流动党员的准确数量、流出时间、住址、从事职业、通讯方式、联系方法及生活学习情况等一些动态信息,并逐一登记造册,建立较完整的流动党员档案,为今年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镇党员流动的基本情况

党员流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现象,随着劳动力流动的增多,党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外出务工的党员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也正反映了广大党员更新观念、增长本领、适应市场、力求先进的要求,这是紧跟时代、追求进步的具体表现。**镇目前共有60个支部,党员957人,现有流出党员195名,占党员总数的﹪,其中跨省流动党员40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主要流向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省内市外流动党员9名,占﹪,主要流向杭州、义乌等地,市内县外的流动党员14名,占﹪,主要流向温州市区、**等地,县内的流动党员128名,占﹪,主要流向**、**等地,长期在外的党员38名,约占流动党员总数的﹪。从目前情况看,流动党员主要从事服务性行业和制造业。

二、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在对流动党

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有些支部的思路不清晰,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甚至连基本的调查摸底工作也浮于表面;有的习惯于老办法、老思路,缺乏创新精神,认为教育管理好身边的党员就是完成职责,没必要将手伸那么远;有的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流动党员情况复杂,连联系都难,更何况要教育管理,所以对管好管活信心不足,无所作为,放任自流;有的支部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流动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一小部分,抓不抓或抓得好不好无碍大局。

2、外建支部少而不精。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个私企业越来越多,党支部组建率与个私企业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差距,在流动党员流入地建立临时支部数量有限,很难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到面面俱到,致使部分流动党员在一段时期内还不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给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带

来一定的困难。而已建立的党支部因是众多流动党员合集设立,每次学习到会率普遍不高。

3、制度坚持不够好。建立一系列制度,但执行的不是特别好,流于形式。如在《流动党员证》的发放与使用方面,表现为流出地发放后不了了之,未做到半年审核,而流入地支部接受、管理不够,使流动党员成为“两不管”党员,流动党员本人也不愿参加组织生活,致使发证、用证、验证、换证等环节产生脱节,不能对流动党员进行完整持续的教育管理。又如联系制度中,支委联系流动党员时谈话只限于家常而未深入学习教育。

4、组织观念不强。有的党员党性观念淡泊,外出时不辞而别,长时间不与支部联系;有的党员嫌麻烦,不愿领取《流动党员证》,即使领了证,也因种种理由不主动与流出地支部联系;有的重经济轻组织,不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混同与普通群众,甚至个别流动党员在外干出违纪违法的事

情;有的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工作压力大,工作竞争性强,平时很难抽出时间加强学习,加之本身党性不强,少数流动党员寻找种种借口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长期不交纳党费。

5、对流动党员缺少关怀。部分支部不了解流动党员在想什么、盼什么、有什么困难等,对他们思想上产生的困惑和疑虑没有及时沟通解决,使他们逐渐产生了离心力,减小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6、工作从业不稳定。部分流动党员工作地和从业存在不确定性,党员流动日益频繁,哪里赚钱就流想哪里,哪个行业赚钱就流向哪个行业,这给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1、建立组织,理顺关系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就难在没有阵地,要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确立“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传递声音” 的工作思路。一是成立领导小组,解决有党员无人管的问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领导小组以镇委副书记为组长,组织委员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通过电话沟通及与流入地支部联系等方式具体负责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二是建立机构,解决有党员无组织的问题。根据流动党员大部分在龙港镇的实际,我们本着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将在**成立两个临时流动支部,把76名长期在**务工经商的党员纳入流动支部管理之中,并逐步扩大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覆盖面。同时将进一步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非公有制企

篇3: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我们在做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时, 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观, 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 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第一任务, 把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第一抓手, 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我们要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为居民办实事、解难题相结合, 认真解决当前居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 赢得社区居民的信任, 使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进而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顺利贯彻实施。

二、区分对象和层次, 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 首要的基本问题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问题。只有客观准确地区分和把握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 才能“对症下药”, 思想政治工作才有针对性。面对社区人口的新变化和社会群体的复杂性, 我们在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 注意并着重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 根据对象与层次的具体情况、不同特点, 进行分类指导, 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内容、主题上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 注重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其次, 注意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方法上应灵活多样, 避免用雷同或过时的教育手段。如对知识文化层次较高的社区群体, 提倡用讨论、探讨式的方法;对下岗职工和生活特困户应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中, 把大道理化为贴近实际、具体感性的小道理。再次, 特别注意把社区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作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和突破口, 下大力气抓紧落实。如对先富起来的社区群体, 提倡用平实、朴素的道理, 引导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对社区的老年人, 要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 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对社区中的少数失足青年, 应从“爱”字出发, “教”字着眼, “拉”字入手, 鼓励他们重新做人, 做到“转化一人, 影响一片”。

三、拓宽渠道和载体, 强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应围绕解决其由谁来做和如何做的问题展开。我们认为,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关键、阵地是载体、途径是手段。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队伍网络, 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长期、持久、深入到社区的不同群体;只有拓展各类阵地, 疏通各种渠道, 才能使科学理论,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文化氛围占领社区。

四、抓好阵地建设, 营造教育氛围

只有抓好阵地建设, 才能牢牢把握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我们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 逐步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主要阵地:即教育阵地、文化阵地、舆论阵地。依托这些阵地, 广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把思想教育辐射到家庭、延伸到八小时以外, 使广大群众置身于思想教育的浓厚社会氛围之中。

五、抓好文化活动, 发挥教育功能

优质的社区文化能激励社区成员积极向上, 而优质的社区文化的形成又有赖于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因此, 社区文化建设必须从思想教育入手, 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 帮助社区成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现化文明观念。我们力求把思想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系列文化活动中, 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 来满足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并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

总而言之,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有其不同于一般企事业单位的复杂性、多样性、灵活性。因此, 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要努力加强学习, 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积极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 只有坚持用文明、细致、深入的工作作风滋润人的心田, 去潜移默化地感染人、引导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树立好党的威信, 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越做越好, 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增强渗透力、凝聚力、亲和力和约束力, 使思想政治工作在社区建设中取得更加明显的实效。

摘要: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室当前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思想政治工作要想越做越好,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增强渗透力、凝聚力、亲和力和约束力, 使思想政治工作在社区建设中取得更加明显的实效。

篇4:关于社区医生加强修养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卫生部逐渐加大了对城市社区卫生改革的力度,提出“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工作模式。这一模式的正常运转,需要我们所有的医务人员要有维护大局的意识。要跳出各自的利益圈子,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引导居民正确就医。要向居民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和内容,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工作的知晓率,提高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率,通过“双向转诊”、“大病救助”、“常见病基本用药零差价”等措施,缓解居民在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减少居民有病乱投医带来的“看病贵”的现象。

在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过程中,作为社区医生,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服务理念均应有维护大局和服务大局的意识。我们的知识结构要从专科向全科整合,我们的服务范围要由单一向“六位一体”转变,我们的服务方式要由在医院坐诊等病人“看医生”向深入社区入户去“看病人”。这些变化,改变着我们原有的工作模式,调整着我们各自的工作内容,各自的利益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是形势所需居民所盼,所以我们要加强维护大局的修养,养成服从组织和令行禁止的职业素养,做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开拓者。

做政府社区卫生工作的“守门人”

在社区卫生大量的工作任务中,社区医生首先面对“六位一体”工作如何开展,其次是“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工作模式的推进。政府在社区卫生有限的财政投入,需要通过社区医生的服务来体现。我们的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支持的部门很多。如何使政府在社区卫生的财政投入很好地使用,真正让百姓感受到“大病救助”、“基本用药零差价”、“双向转诊”等工作带来的实惠,社区医生责无旁贷应该做社区卫生工作的“守门人”。

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是社区卫生工作“守门人”的基本素养。社区医生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首诊人,是“双向转诊”责任人。作为社区医生,要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常温医德规范,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认真学习社区卫生改革的有关政策,用白求恩和华益慰的精神规范自己的行医过程。认真执行“急三慢七”、“合理诊断,合理用药”的有关规定。不开“人情方”,不浪费医疗用品。把政府对社区卫生的财政补贴用好,使政府放心,使百姓满意。

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热情周到的人性化服务,是社区医生应具备的基本标准。社区医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这是每个社区医生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工作细节繁多,要做好这项工作,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温馨的服务能力,这样才能为社区的病人、家庭、居民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做社区居民健康的监护人

在深化社区卫生改革的进程中,围绕着卫生工作重心“下沉”的变革,社区医生这一新型职业呼之欲出。社区医生要开展的是“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工作,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从事这一工作的社区医生,知识结构、服务能力均面臨着挑战。

鉴于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区医生的现状,社区医生能够做什么到应该做什么,还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加强医术内涵的修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是每个社区医生不可回避的问题。服务能力的体现得益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社区医生的知识结构要由单一的临床医学向全科调整,不仅要熟悉内外妇儿常见病、还要熟悉运动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营养医学、老年医学、心理医学、健康教育及信息管理的技巧。通过参加培训和不断自学,拓宽知识面,从而加强医术内涵的修养。

社区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社区卫生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全民奔小康”的实体工程。一个好的社区医生,应该熟悉本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很好地建立并使用健康档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知识进行社区预防、诊断和干预,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慢病规范化的管理、孕妇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生命统计、传染病的管理等服务,给社区居民“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提供方便。不断加强社区医生医术内涵的修养,加速知识的更新,提高服务能力,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的监护人。

做好团队带头人

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层医院医生的现状,我国的社区医生和英、美等国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社区医生要承担“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工作,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由经过全科培训的医护人员和公卫人员共同组成社区卫生团队,开展社区卫生工作网络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六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要求社区卫生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社区医生理应担起团队带头人的担子。

不断加强合作共事的修养,充分调动每位团队人员的积极性,是做好社区卫生团队带头人的基本条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拘形式、只求效果;围绕主题、合作共事,目标明确、分工协作;依靠团队、统筹安排,依托社区、服务百姓。在开展社区卫生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工作需要协调、探讨、落实,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只要大家精诚团结,办法总比困难多。

篇5: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基本要求有二点:一是要有利于党员的合理流动,有利于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二是要有利于党员的管理教育,使党员不论流动到何处,都不脱离党的组织。

在管理教育上应当坚持统放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统,是指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原则、政策,以及带有全局性改革措施的制定实施,必须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不能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所谓放,是指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具体形式、方法、途径等,要从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大胆实践和探索。

篇6: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于党员的流动,首先是要不要管理,其次才是怎么管理。我们需要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有序的流动,这就必须要加强管理。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章规定,党员有接受管理教育的义务,对他们进行管理教育也是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党组织特别是党的组织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党员的.职责。尽管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有难度,只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就能够建立起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正常秩序。

篇7:青东社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础细胞,具有地域性、社会性、自治性的特征。随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的转变,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社区已成为人们休养生息的最基本场所,也是社会反应的晴雨站,更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社区

在加强城市管理、服务群众生活、提高市民素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团结凝聚人心、巩固执政基础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接起越来越多的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工作。所有这些,都给新形势下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课题。

一、发挥政治优势,正视机遇挑战,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需要我们辩证地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方法、手段、载体、体制、机制等许多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当前对于社区这样一个人们日常生活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来说,各种庞杂的信息,各种主流、非主流的思潮在此交织碰撞,居民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它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牢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努力把社区内的一切文化场所和居民聚集的地方,都建设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建设人文环境的阵地,决不给错误思想言论和各种文化糟粕、文化垃圾提供可乘之机。

2.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事业单位承担的大量社会职能正在逐步剥离,社区逐渐取代单位成为各种社会职能的主要承载者。社区的功能不断扩大,涵盖了从社区服务、再就业安置、社会福利救济到社会治安、环境治理、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区共建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像物业管理、拆除违章建筑、再就业安置等许多工作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不能把政策讲明、道理讲透,解疑释惑、疏导化解,解决问题、多办实事,就不能起到宣传、教育、组织、引导群众的作用。处理不好必然会引起群众上访、聚众闹事,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进而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此外,大量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流动人口、个体工商户及各种社团组织和新经济组织等都聚居在社区,活动在社区,他们在日益成为社区主角的同时,也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群体,必须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市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党的十七 大报告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上,是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科学的思维和丰富的知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理想情操和价值观念;健康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强健的体魄;心理素质的提高能使人具有稳健活泼的性格和顽强坚定的意志。在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大有所为、大有作为,也是我们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同时,通过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还能够产生整体推动力,弘扬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培育体现公益意识的精神,协调和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发展良性的互助关系等等。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创新,切实增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在做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观,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第一任务,把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第一抓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要从社区成员的思想实际出发,立足社区建设的整体,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

1.在思路上创新,重在增强前瞻性。

篇8: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几点思考

1 现状与趋势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13亿(相当于整个欧美洲)人口,其中2/3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和社区,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农村和社区的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解决了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建国几百年都未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使人民平均年龄有由解放初期的不足40岁达到了70多岁,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其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与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受领导重视程度、经济发达水平、管理手段和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极不平衡。本节着重介绍社区医疗卫生建设走在世界前列的澳大利亚的一些成功做法与经验,供借鉴。

一是实行个人、国家和社会集资“医疗照顾”制度,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澳大利亚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全民的“医疗照顾制度”,1.5%的资金来源于全民个人工资税,但对没有工资来源或低工资的家庭和个人免征工资税。该制度通过医疗服务、药物津贴制度来保证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药物。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由各个州规定,其项目已纳人了全民“医疗照顾制度”,服务的资金由联邦政府掌握,直接拨付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提是由公立医疗机构、私立机构及非赢利性社会机构组成的混合体,更好地服务于居民,改善服务质量。澳大利亚政府引入多元化服务的方式,他们为了获得政府资金而形成竞争,从而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1]。

二是采取行政调控和经济手段,有效配置与合理使用医疗卫生资源。澳大利亚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地点和筹办统一规划。凡是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都纳人统一规划和管理,将资金统一纳入政府年度拨款计划,而且根据社区的服务范围与居民结构,每年给予运营经费。通过这一医疗卫生资源合理运用和合理配置,从而形成良性的医疗竞争。

三是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以法制手段科学管理。澳大利亚建立了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法律体系,对涉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设置和资金筹备,全科医师上岗培训,各类人员的执业资格认证,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等多方面执行了法制化管理。

四是明确社区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形成结构合理的转诊制度。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免疫接种、初级卫生保健、健康检查、癌症筛查、患者转诊和患者出院后期康复治疗,这些服务项目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私人诊所)中的全科医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社区居民需要医疗服务时,首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私人诊所)接受全科医师的诊断、治疗。如果在社区不能对患者确诊,需要转诊治疗,由全科医师开转诊单,才能接受综合或专科医院的住院服务。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机制。

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运营也有很多成熟的作法与经验。但与西方等最早实行社区医疗卫生制度的国家比仍有一定差距,还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2 问题与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其进步的标志,主要表现在高精尖医学卫生设备的研发上。由于添置这些高精尖设备需要大量资金和设备的安装使用需要较高的附加条件,加之这些社区医疗卫生规模小,有的在边远山区的等客观现实条件,决定了高精尖设备向大城市的大医院和科研单位集中。这些高精尖设的定位也就决定人才的流向。由于人才因素的流向,制约和决定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与城市大医院之间存在的差异。这一深层次原因加之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的认识、管理、资金等综合因素导致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极不平衡的格局。

2.1 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2.1.1 一些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认识不到位

他们看到高精尖仪器设备分布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和各种专科医院。其中,有些医疗技术力量较弱的综合性医院设备闲置,就认为目前城市卫生资源已经趋于饱和甚至过剩,看大病有综合性医院和各种专科医院,小病有地段医院和个体诊所,故认为就没有必要再在社区卫生服务上做过多的投人。另外,相关职能部门也认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部门的事,与本部门无关,因而提供很少的政策扶持,造成社区卫生服务资金上短缺,政策上支持不力等状况。

2.1.2 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足够的理解

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要求过高,将社区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与大型综合性医院比较,就造成大病小病都上大医院看,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信任。由于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构成复杂,医疗设备陈旧,服务质量差,社区居民没有真正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因此对社区卫生服务产生怀疑,不配合、不参与。

2.1.3 有些卫生部主管门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他们把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当作是分流人员、争取市场的一种手段。纷纷建立分院,把退休职工、技术不好的人员放在分院,一方面减少人员开资,另一方面扩大医疗市场。余下部分才用于开办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其投向合适用也是以营利为目的[2]。

2.2 卫生机构设置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

我国各级医院的结构配置不够合理,功能效率不高,“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格局未形成。目前急需改革,并加以完善。大型综合医疗机构集中在城市,大多设置在中心城市中心地段,而且各医院为提高其知名度,盲目抢进一些具有世界一流的医疗设备,造成一些高精尖设备闲置。由于社区无医疗卫生设备装备标准,有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连确保基本医疗的设备短缺,没有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区或市级医院—大型医疗机构的一、二、三级阶梯式的防治网络,没有实行社区医师“首诊制”,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同时未推行“首诊制”,甚至出现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争夺患者的局面。

2.3 缺乏高素质的从业队伍

2.3.1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从业一部分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分流来的,他们对远离中心区,交通不方便,医疗环境比较差,患者量少,完不成经济指标,收入不稳定等状况有看法,知识部分医护人员不安心工作。另一部分是社会人员招聘和退休人员返聘,这部分人员从业随机性大。

2.3.2 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据调查,我国城乡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卫生院中的本科学历以上卫生技术人员中比列不到2%,大专学历人员所占比列约占15%。这个调查表明,社区基层卫生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整体素质不高[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人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全科医师,没有把临床治疗和预防、保健、家庭照顾、健康咨询结合起来。个别从业人员把自己看成一个门诊出诊医师,对居民健康咨询、家庭照顾不予理睬。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疾病治疗上,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医护人员再学习、再提高的任务比较艰巨。

2.4 双向转诊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实行的双向转诊的方式大体有两种,一是定向转诊:即社区卫生机构与某大医院建立固定联系,遇到大病患者及时向大医院转诊,待病情好转后再由大医院转回社区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二是不定向转诊:即社区卫生机构根据患者患病的具体情况向不同的大医院转诊。双向转诊制的推出对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定向转诊所对医院相对单一,这对患不同病种的患者来说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而不定向转诊由于没有制度作保证,受利益驱使大医院很少将转来的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机构,使社区卫生机构利益受损,也给患者带来不便。社区医院转出的患者很少再转回社区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的不尽完善很难实现大医院、社区医院、患者三赢局面。

2.5 资金缺乏急待解决。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短缺问题十分普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5.1 从财政投入来看,财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不大,没有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经费,造成社区卫生机构设备陈旧,不能进行患者的初步诊断和相应治疗。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大型综合性医院建设中,忽视了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投资。

2.5.2 社会资金注入不足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很少被大众投资所看重,其自身又缺乏市场化融资的渠道和机制,导致了社会资金投人很少,这是造成目前社区卫生投资主体十分单一的重要原因。

2.5.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长远观念,由于缺乏政府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部分社区卫生机构通过医疗服务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导致出现重治轻防、诱导需求、过度医疗等问题。注重收入高、收益大的服务项目,“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等问题比较突出。

2.6 缺乏竞争意识

社区卫生服务所具有的针对全方位、连续的服务对象,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还可以加上其他的服务,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涉及生命全过程的服务环节,生物—心理—社会的服务层次。社区卫生服务在形式上改变了大医院“坐堂行医”的服务模式,在内容上未改变只重治疗向扩大到防治、保健、健康教育等多功能的服务方式;在运营方式上未形成激励竞争,实际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在服务环节、形式及内容上满足社区服务的基本功能的要求。从主观上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把患病患者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把解除患者疾患作为自身的主要任务,而没有将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作为扩大服务对象,没有明确预防保健是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从客观上讲,由于利益之争,预防保健机构不愿意将相关职能放到社区;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人不足,致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主要精力放在短期收益上,使得原本病原少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由于价格高、服务差等原因,让他们雪上加霜[4]。

2.7 管理不规范

2.7.1 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区(市、县)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监督考核制度不健全,信息公示和奖惩制度没有落实到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防治院(所)等预防保健机构在职能范围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不力,还有相互争权利的现象。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没有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建立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标准;没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制度,行业组织作用和服务质量的建设发挥不够。

2.7.2 考核评估体系有待于完善

主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必须对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等进行进行综合管理和考评,实行绩效评估。但如何对其进行考核评价,许多地方缺乏科学的、适用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流于形式,在考核方法上不灵活。某些地区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考核管理方法,在管理上不切合实际,使得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钻政策的空子,履行应尽的职责不够。

3 对策与措施

3.1 针对社区疗卫生工作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造就实用性、复合型技术人才

人才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根本保证,其主要措施:一是在现行医科大学中增设“社区医学院”,在充分论证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国际、国内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特点,结合我国国情确立“在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上,扎根社区,留得住,服务好”的办学方向,根据社区需求设立各类学科如全科医师、全科护士等学科教研室;在教学内容上、考核评估标准上和分配制度等方面制定与教学方针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确保社区需求的实用性人才。二是抓好社区现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据统计,目前我国社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又500~600万人,如果其中的1/5成为全科医师和护士,也有上百万,如果按传统的教育方式每年培训一次也是相当困难的,更是现有医学教育机构无法承担的[3]。所以,在采取在职、兼职、选送院校深造、到医院进修、上级医院技术帮带等多渠道、多途径培训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开展近、远程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近、远程信息化技术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取向,应加快其信息化系统建设,制定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可行的教育计划,把学习的成绩优良与工作服务应用好坏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行业考核和社区民众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绩效考核方法,与个人的晋职晋级和经贴挂钩,激励竞争,努力提高其社区医疗卫生的工作专业技能与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服务质量。

3.2 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可借鉴社区卫生服务走在世界前列的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起适合社区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医疗无卫生保障体系。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纳入保障中,从政策上、制度上、经济的投向投量上保障起良性运行。

3.3 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系统,实行社区医疗卫生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以胡锦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为民”,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出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改革从性质、体制、政策和制度的根本上解决长期来(包括世界发达国家几百年和所有国家)都未根本解决的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改革深得人心、深受人民欢迎和拥护。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改革举措无法解决“医疗资源偏态分布”的难题。这就造成了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医院与医院之间在医疗技术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差异。目前,我国基层医院(泛指二甲以下的医院,如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总数已超过5万家,担负着全国2/3以上人口的医疗服务工作,任务极其繁重。由于大城市与基层医院之间存在作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城市大医院里患者排长队看病,而基层医院里冷冷清清的局面亦无法根本解决。所以不受地域限制的数字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的高新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字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是由现代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视频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整合集成的高新技术项目。其功能是为实现区域内卫生主管机关与中心医院之间,中心医院与其他医院之间,医院与各乡镇卫生院、区域医疗服务中心(站)之间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优化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使高水平的医疗专家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使基层医院高水平专家缺乏和高新技术设备不全两大难题得到缓解;疑难危重患者长途跋涉,到城市大医院去排长队、花大钱等难题得到解决。配合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病床闲置等难点和热点问题,不受地域限制的数字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在党和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一系列社区医疗卫生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为了配合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本文从我国社区医疗卫生现状与趋势、问题与原因、对策与措施,在措施中着重从在医科院校中设立社区医学院培养新型的、适用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开展近、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提高现职人员医护的全科服务技能;动员社会力量办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发展和完善各类社保医疗卫生体系;创建社区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有效整合、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等思考,望能对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医疗卫生,服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张祖芸,刘朝杰,张睿.中澳社区卫生服务体制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2):64-67.

[2]黄秋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z1):349.

[3]李建化,傅征.远程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3.

篇9:加强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14-01

学籍管理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籍管理水平不高,直接反映了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质量的水平。因此,各高校应该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要利用规范化的学籍管理来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

一、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特点

和普通学生学籍管理不同,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是由成人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性质决定的,总得来说,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有以下特点:

1、学籍信息交互难。学籍信息交互主要指的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对普通高等教育来说,这种信息交流是极为便捷的,因为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下学生都是全日制的住校生,学校如果想要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但是对成人高等教育来说,一旦学生出现手机换号或者电话无法接通或学生住址更改的情况,就无法准确的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这将会增加信息交互的难度,会造成信息交互时间的延长,会给学籍管理工作增加难度。

2、学籍管理较复杂。成人高等教育在生源上和普通高等教育是有较大的区别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较为复杂,既包括初高中毕业生,也有在职人员和专升本的学生等,虽然成人高等教育在生源上要求专升本的学生必须要持有国家认可的毕业正数。但是这其中存在个别学生造假的问题,这就增加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难度,成教学籍部门需要将学生的毕业证书进行复印,并进行证书的验证,以便确认证书真伪,这会极大增加工作量。

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几大对策

1、把好学籍关,打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极为复杂和繁琐的,要做好学籍管理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每一步的工作做好,而学籍注册和信息核对工作是做好学籍管理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籍注册管理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录取和学籍注册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成人高等教育要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必须要注重把关。首先,要认真核对学生信息。对于学生网上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材料不符合的问题要予以重视,要在第一时间联系学生本人,确认是否出现变动情况,然后依据实际情况做出更改。其次,做好学籍跟踪管理。在学生注册完成后,要对学生以后的专业变更情况和转学或退学情况及时进行跟踪,并要联系相关负责人,然后在成人高教学生学籍管理平台上做出相应更改。这样才不会影响学生学历证书的发放。

2、制定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确保学籍管理的有制可依

要想确保学籍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成人教育学校应该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和关于学籍管理制度的要求,并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学籍管理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行为,提高学籍管理质量。具体来说,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应该由学籍注册制度、学籍变动制度和学籍结束制度等组成。要明确学生入学注册的程序,入学注册应该遵循的规章,明确在校期间升留级、转学、复学等的管理制度,明确毕业学籍办理制度。要确保学籍各项管理工作都有制度可循,这样才能避免随意办理学籍的情况出现,才能保证管理的统一和严格性。有了严格的制度作支撑,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才能更顺利。

3、建立多层次的学籍管理机制,落实学籍管理各项工作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应该围绕学籍管理的相关条例,考虑成人教育的特殊性,根据学校的学情和校情采用多层次的学籍管理办法。这个多层次指的是将学籍管理工作细化,对学籍进行分门别类。将学生学籍分为:新生入学的档案——学生个人资料档案——学籍卡档案——学生成绩档案——毕业生名册档案等。将学生学籍工作细化,实现层次化管理,便于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而且能够提高管理质量。

4、明确学籍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到奖惩分明

学籍管理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和管理行为将直接影响学籍管理质量。因此,成人教育学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明确他们的岗位职责。要建立明确的规章和奖惩制度,明确不同部门人员的责任,例如明确二级学院学籍管理员和继续教育学籍管理人员的职责。要确保各部门人员都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要制定相宜的奖惩制度,对于不能够在岗位上认真工作,导致学籍管理出问题的人员,要按照奖惩制度进行惩戒,确保学籍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而对于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表现优异的人员要给予奖励,激励他们在岗位上更加努力的工作。

5、不断的更新观念,创新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不能把其作为机械重复的工作来抓,相反,学籍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创新思维、更新观念。要经常反思现有的学籍管理模式,并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要明确学籍管理工作是可以创新的,学籍管理人员要经常思考怎样才能进一步简化学籍管理的流程,怎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同时,要将自己在学籍管理岗位上的感悟和体会记录下来,要将自己的一些创新想法在每学期的学籍管理总结大会上提出来。这样既能够为成人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提供宝贵的建议,又能够促进成人教学学校学籍管理的创新。

篇10:加强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管理教育工作,是部队建设中的一项根本性、全局性的基础工作,是维护集中统一、保持正规秩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其成效影响中心、事关全局。

近年来,总队党委高度重视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终坚持从严治警方针,按照“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科技强警、文化育警、从优待警”的指导思想,积极研究和探索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管理教育不断规范标准,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形成,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日益提升,极大地促进了以“防火、灭火、抢险救援”为中心任务的完成。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日益繁重和部队职能使命不断拓展,加之兵员制度的深化改革,部队管理教育工作面临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对部队管理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笔者就部队管理教育工作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当前部队管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对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的单位领导思想麻痹,盲目乐观,口头上对部队管理抓得紧,抓的死,但在落实上没有真正重视,没有形成“长期抓、经常抓、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部注重分析形式,查找不安定因素,在落实一日生活制度上存在漏洞;个别干部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的思想不够牢固,对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视性认识不够,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有的干部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对一些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对违纪苗头不能及时解决,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甚至对一些事故“明患”也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少数干部工作不踏实,存在着应付思想,上级一来“正规化”,领导一走“一般化”,热衷与做表面文章,对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宣传普及不够,深入不够;特别是一些基层管理干部对部队管理的地位、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经常性管理的基本方法不熟练,“经常抓、抓反复”的观念没有真正树立。有的的领导想起什么抓什么,看到什么干什么,忽视抓根本、打基础。更有的把教育整顿当作能“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没有发生问题,高高挂起,发生了问题,来一次教育,希望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致使管理工作缺乏自觉性和经常性。

(二)对经常性管理工作落实不力,要求不严

有的单位执行制度不严,管理时紧时松,效果时好时差,在部队管理上像拉橡皮筋,在上级强调或要求时,把部队管理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抓住不放,上级不要求,不强调时,就把管理工作放在一边,放松管理,长此以往,一些官兵摸清了部队的管理规律,钻管理的空子,使部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假外出,逾假不归,与地方群众发生纠纷等。部队的管理工作贵在经常,也难在经常,管理的规律性是在平时管理教育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来的,然而有些单位对部队管理不是靠平时打牢基础,而是靠突击抓。发现苗头抓一阵子,有了问题抓预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些单位作风不实,图形式、走过场,致使部队管理松懈、纪律松弛、作风松散,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三)思想政治工作不及时,方法不灵活

新形势下,士兵队伍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动向,主要表现在:一是士兵成分多元化。过去部队士兵的个人成分较为单纯,大致为工人、农民、学生三种,而现在的兵员成分却复杂的多。主要是独生子女多,有一技之长的多,“关系兵”多,早恋的多,“带薪”入伍的多。这些兵员成分的多元化使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增加了复杂性和艰巨性。二是入伍动机的多样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士兵的物质利益观念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奉献意识的下降。应征入伍不再是单纯的尽义务与履行公民职责,其动机呈多样化。有的是为了入党、考学、提干;有的是为了谋求就业机会,到部队学个热门技术;有的是想到部队就能锻炼自己,广交朋友,看看眼界,谋求机会;有的则是父母怕孩子在地方学坏,硬将其送到部队“上保险”。这些动机的存在,使兵员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差距,增加了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难度,在现实中少数战士至今对“为谁当兵,为什么当兵”尚未搞清楚,入伍动机十分模糊。特别是这些战士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不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思想帮助,往往会使战士产生失落感,产生思家乡、思亲人、思朋友的念头。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对此看不清、掌握不透,政治思想工作不明显,不能充分发挥思想骨干队伍的作用,不能结合战士的心理特点、性格特点、个人爱好,有针对性地做好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有效的解决战士的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教育中,存在大锅饭、一锅熟现象,不管战士了解多少,掌握了多少,只要完成教育科目,就算大功告成。

(四)干部自身素质不强,能力较弱

当前,在基层单位中一些干部自身素质与部队整体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个别干部存在享乐主义、特权思想,将自己置身与制度之外,职位不高,架子不小,水平一般,口气很大,兵的意识退化,艰苦朴素作风淡化,与战士的距离疏远;一些干部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工作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平时疏于学习,对部队管理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分析不深,研究不透,对战士的心理、思想、情绪、行为变化不注意观察,凭经验做事,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打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办事不公,在战士中搞亲疏现象。不能坚持与战士“无同”,不能做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存在严重的离兵现象;少数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在管理教育中不愿管、不敢管,发生问题后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如对后进战士的转化不能拿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骨干队伍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管理教育工作的认识,增强部队管理教育的紧迫性

新的历史时期,受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兵员成分以及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之管理不严、制度不落实,容易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少数单位和个别人身上,然而危害很大,影响部队的稳定、影响部队建设和战斗力的生成。各级干部应当充分认识到只有部队稳定了,战斗力提高了,才能抓住根本。为此,各级干部一定要提高对加强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各类组织,用好骨干,经常召开会议,对部队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官兵的思想进行剖析,查找部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不稳定因素,认真梳理,制定措施,限期整改。特别是一线带兵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事业心,注意自身修养,加强职业道德,改变工作作风,沉下心去,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克服精力外移的现象,正确处理大家与小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努力抓好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确保管理教育工作的连续性。

(二)注意经常性管理教育,增强管理教育的连贯性 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贵在经常,就是要把管理工作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管理主体的基本素质,管好人、管好物、管好事、时时管、经常管,才能实现管理的目的,使部队稳定、战斗力得到提高,才能塑造出“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让党和人民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一是要强化“打基础”意识。经常性管理工作贯穿于消防部队防火、灭火抢险救援、正规化建设各个方面,涉及到所有单位和成员,是消防部队建设中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各级领导和基层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经常性意识”,对管理工作要经常抓、抓经常、反复抓、抓反复,一刻也不能放松,不能间断。二是要强化“持久战”意识,防止短期行为,要充分认识经常性管理工作的持久性,任务的艰巨性,工作的连续性,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三是强化高标准意识,克服一般化、过得去思想,要坚决克服厌烦心理,防止降低工作的标准,抓经常性管理必须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四是要强化“群众性”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激发全体官兵积极参与和共同做好经常性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增强管理教育的纪律性

从严治警,纪律是关键,纪律是保证,是战斗力生成的集中体现。要建立正规的管理秩序,就必须以铁的纪律做保证。部队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贯彻落实条令不彻底,执行制度不严所致。条令条例是部队管理的法宝,是全面建设部队的准则,是实施管理的依据。依据调令条例实施管理,就是在“严”字上下功夫。一是严在纪律上。强化纪律观念,作风严谨,令行禁止,从严查处各种违法违纪问题,保持部队的纯洁性和高度的集中统一;二是要严在职责上。各类人员都要认真履行条令条例规定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忠于职守,坚决完成各项任务;三是要严在制度上。要一丝不苟地落实条令条例和各项制度,坚决废除“土政策”、“土章法”;四是严在养成上。要从点滴入手,严抠细抓,使部队养成自觉按条令条例行动的良好习惯;五是严在日常落实上。严格落实部队的一日生活秩序,特别对请销假制度、值班制度、门卫制度、查铺查哨制度、晚点名制度、派车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努力提高部队的正规化水平。

(四)大力强化作风建设,增强部队管理者的亲和性 改变干部自身作风,坚决克服离兵现象,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坚持官兵一致、坚持以情带兵、以德带兵、以行带兵是我军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有的干部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有滋有味,但对士兵的生活、喜好却漠不关心,不能与战士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导致战士对干部有看法,干战关系紧张。一定要大力弘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官兵“五同”,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大力提倡以德带兵,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提倡以理带兵,禁止以权欺人,把大道理讲清,把小道理说透;提倡以行带兵,身教重于言教,注重以身作则,敢于喊出“向我看齐”、“跟我上”的口号,为战士树立榜样和作好表率。通过改变工作作风,获得战士的信任,做战士的贴心人、知心人,通过改变带兵方法,来振奋官兵的精神,激发官兵斗志,树立带兵人良好的形象,营造拴心留心的警营环境。

三、几点体会

(一)维护士兵的主人翁地位

在部队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必须尊重士兵的首创精神和主人翁地位。首先,部队建设发展要听取战士的意见,干部说话办事要符合战士的意愿,班子组织好差要让战士去评议,入党、考学、学技术等决策要倾听战士的呼声,基层各项活动开展要让战士唱“主角”;其次,要尊重战士的人格。带兵干部和战士朝夕相处、做思想工作,要积极疏导,耐心说服,疏堵并举。课堂教育,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组织训练,要严而有度,身教示范。与战士谈心,要和蔼可亲,语重心长。对后进战士,要耐心细致,鼓舞鞭策。批评战士要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当自己工作上有失误或批评战士错了时,要勇于承认,适时开展自我批评。再次,充分发扬民主。一个基层干部无论怎么高明,个人能力总是有限的,而战士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能量,只要我们充分发扬民主,自觉发下架子,学习战士,广纳战士良言,就能拉近官兵距离,密切官兵关系,赢得战士的信任和拥戴,市战士的聪明才智、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二)发挥士兵骨干的中坚作用

在部队管理教育中,要按照“贵在经常、着眼于帮、大家来做、注重身教”的方针,充分发挥思想骨干队伍,尤其是士兵骨干的作用于,定期不定期的分析官兵思想状况,及时发现和掌握战士的感情变化,真正做到对士兵的思想状况了如指掌,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思想。要坚持“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通过部队、家庭、社会三管齐下,及时疏通战士的心理疙瘩、化解各种矛盾。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做好班长、骨干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班长骨干在部队管理教育中的“兵头将尾”作用,又要抓住重点人员,坚持用疏、导、堵的方针,敢于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严格的纪律约束人,把思想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三)铺设好士兵的成长之路

要不断丰富警官文化生活,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氛围,首先要根据战士不同的文化层次和爱好特长,帮助他们设计成才之路,最大限度地教育培养他们安心警营建功立业,对有专业特长的战士,要从为战士长远负责的高度,满足战士长久利益的需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他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技之长;对具有凌云壮志、欲当“将军”的战士,要从部队长久发展的角度,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坐标,打捞扎实的的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专业文化基础;对暂时遇到困难挫折的战士,要从八方支援、鼎力相助、帮人帮心的深度,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加油鼓劲。其次要尽好关怀体贴之现,把爱心体现在帮助战士应对人生道路的曲折变故上。战士在服役期内,正处于成长、成才、成家等人生的十字路口,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和挫折,容易产生迷茫和徘徊。当战士染上不良习气时,要帮助引导他们分清是非善恶,提高思想境界,珍惜青春年华,永远自强自立;当战士婚恋受挫时,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当战士身患疾病时。要经常去看望安慰,鼓励他们振作精神,树立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当战士家庭遇到天灾人祸等不幸时,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人力和经济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他们一起做好善后工作,共渡当前难关,再次要尽力塑造好人格之贵,把爱心体现在帮助战士健康成长上,青年战士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处理事情不够成熟,自立能力不够强,遇事容易冲动或消沉,缺乏在各种复杂环境中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带兵干部就要抓住战士的这些特点,“对症下药”,用真情爱意温暖战士稚嫩的心,真正让自卑者获得信任,孤僻者变得开朗,易怒者不再暴躁,懦弱者走向坚强,落后者成为先进。

(四)把握住管理的关键环节 抓住关键环节,防止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是对官兵负责,保证部队高度安全稳定的有效途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违纪事件都是有征兆、有苗头的。在日常生活中,当出现以下现象时,要重点防范:电话多、上网多、外出多、借钱多、朋友老乡多等。对一些敏感时期要重点预防:一是新兵下队时;二是学技术、提干、入党时;三是节假日时;四是有重大活动或外出执行任务时;五是补兵退役时;六是生病住院时等等。对有些行为必须坚决制止:一是上网聊天;二是在地方乱拉关系、乱交朋友,特别是私交女友;三是晚上非因公外出;四是私自饮酒。

上一篇:办加油卡介绍信下一篇:中学生元宵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