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2024-05-03

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精选6篇)

篇1: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作者:

【摘要】

所谓旧城改造,就是对旧城区的再次开发,是指对旧城区中已不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和 进步需要的物质环境进行部分改造,使城区的布局整齐划一,使其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目前我国科技高速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发展迅猛,为了节约用地,国家针对用地粗放、闲置浪费现象采取了加强对土地使用的宏观调控。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我国部分城市旧城区城市布局、生活方式及经济模式已明显暴露出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违法违章建筑用地现象比较普遍;存在诸如楼房质量较低,建筑密度大,道路狭窄弯曲等诸多安全隐患;以及出租房屋缺乏管理等社会治安隐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和改造城市,便成为城市规划研究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规划就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探究如何开创一种既能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生活的最优环境,又能激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较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局面。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旧城改造在运作过程中,问题和偏颇之处也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方法。关键词:旧城改造;思路;问题和对策

一、城市旧城区的形成和改造基本情况

1、城市旧城区的形成。

城市旧居住区,是在城市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城市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缩影。旧城区一般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但也存在基础设施相对比较陈旧、房屋质量比较差、城市格局尺度比较小、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居民收入低等一些问题。例如重庆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设置巴郡,秦将张仪筑江州城,这是重庆第一次筑城。1929年,正式成立重庆市,人口23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战争期间城市毁损严重,现在除少数几处陪都时期留下的文物古迹外,旧城区大多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后的干打垒、捆绑式、砖柱夹壁等结构的建筑。

2、旧城改造的基本情况。

旧城改造一般指对市区的主要是一些时间较长的小区和厂房的改造。改变和建造城市规划结构,在其行政界限范围内,比较合理的划分工业用地分区和城市用地分区;通过采取综合的措施来净化大气和水,降低噪声污染,绿化开阔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更新并且调整城市工业布局,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并加大公共设施的建设,把旧街坊改造为系统的居住区。

二、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1、以单一的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过度提高容积率,加大建筑密度,造成过密的开发和土地的滥用,导致环境持续不断的恶化。以渝中区为例,2007年上半年批准的用地面积约为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八成;批准的建筑工程面积为85万平方米左右,相比去年

同期增加了80%多。批准用地面积在不断减少,而建筑工程面积在不断大幅增加。这一减一增之间,将会导致单位用地面积内的建筑量增大,建筑的容积率提高,与之相匹配的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问题将更加难以解决。

2、只看到局部眼前的利益忽视城市建设的长远目标,在城市历史文化和景观保护区内拆除或者改建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 采用新区开发的模式,大拆大改,推倒重来,严重破坏了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特色。并且在很多地方拆迁补偿的标准不合理,补偿的金额过低。这是造成拆

迁纠纷中最根本、最普遍、最主要的原因。在有的地方拆迁的主体及行为不合法。有的拆迁人根本就不具备合法的拆迁资格;并在其拆迁过程中暴力拆迁,以强凌弱,以大压小。这种拆迁人是无法让拆迁户安心的。轻视规划,不认真做好建设工作计划,缺乏政策的连贯性,未能做好拆迁户的安置工作,安置房屋条件较差,不但证件手续不齐,而且经常停水停电,有的甚至是危房,这些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3、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认识的缺乏,将问题简单化,不管具体情况一律采取推倒重建的开发模式,导致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破坏原有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原有的社会网络。对“旧区”的认识就是城市的“烂摊子”、“包袱”和“脏、乱、差”的代表,旧城改造就是放开手脚祛除这些“毒瘤”。再加上强大的商业利益的推动,过去在旧城改造中的具体工作采取了不分良莠,大肆拆迁,整平土地重建的方法。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工作简单,但是往往直接摧毁了城市原有的社会结构、文化脉络、风土人情,并且市场化运作对高回报的追求,每每突破城市规划对建设的控制的各种要求,致使城市历史格局、肌理的破坏和传统风貌的丧失。

4、地质治理与旧城改造的工作不相协调

我国部分的地区位于地质灾害隐患比较大地区,要对这些地区进行改造,就必须采取一边治理一边改造的模式,虽然大幅度提高改造费用,拉长改造周期,但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改造地区道路狭窄,交通拥挤,对开发商来说升值空间有限,较大地制约了项目整体规划和规模,开发商在前期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评估和改造,改造成本不断的增加,政府应予以政策扶持,以保证地质灾害多发区旧城改造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对策与措施

针对上面的问题,可采取如下的对策和措施。

1、旧城区改造要以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保护城市原有的人文气息和城市风格,走有机更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前提,根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当前与将来的关系,并且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要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城的改造建设。

2、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要制订管理和约束旧城改造的行为的地方性法规,以减少开发活动中的盲目性;要制订适当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政府要

加大对旧城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好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

3、加强规划引导。针对空间布局、用地调整、交通、绿化、市政、文物保护等一系列的问题,城市规划的相关部门要花大力气对旧城改造问题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系统改造的规划。在旧城改造的规划的可实现的基础上,编制旧城的改造规划要引入城市经营的理念,按经济规律办事。要对每项旧城改造项目,都从土地评估、土地分级方面着手,对土地的增值、土地的市场进行预算,进行系统的成本效益分析。

4、引进公众参与机制,走“民主化”的旧城区改造的道路。因为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中最为复杂、涉及面最广的一项工程,直接涉及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因而旧城改造一定要积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走“民主化”道路。政府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协调各方的利益;加强开发商的责任感,增强公众的参与热情,在商业的利润和公众的利益之间寻求合理平衡。对一些居民提出的对超面积安置的意见,可以由被拆迁人先提出申请,根据批准的规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需求。如规划条件不允许,必须仍按拆迁补偿方案中的规定执行。

5、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和执法。对旧城改造问题采取“三分规划,七分管理”的原则。一旦经过批准具有法律效力的旧城改造规划,要严格遵守。一旦发现违反规划的行为,行政主管部门要坚决查处,决不能姑息。

四、总结

就成改造是社会发展和和人文需要的必然趋势,改造就成志在必得。在旧城的改造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安抚民意,民意是最不稳定的因素,民众是最重要的,在改造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与民众发生冲突。在改造的前期应当安排各旧城区的街道办事处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晓以利弊。制定合情合理的土地置换措施,避免损失群众的切身利益。参考文献:

[1]陈小燕,董冬:旧城区改造中的问题及对策.衡水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2]赵满华,刘淑清: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J].区域与产业经济.2009,(11).[3]吴学军:济南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程中“城中村”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中共济南市唯党校学报.2011年(1).[4]陆海燕:“城中村”改造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

篇2: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摘 要:目前我国的旧城改造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在其运作过程中, 出现很多了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方法。并处理好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发展。

关键词:旧城改造;问题和现状;城市再开发;建议与方法

1.引言

城市的发展战略是以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而旧城改造就是通过改造旧城区中那些落后的、不利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结构,重新构建城市发展的合理化空间布局,恢复旧城区在城市发展中的固有活力,发挥其应有作用,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与环境、振兴城市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研究旧城改造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关系问题

我们在进行新区开发建设时, 首先要进行投资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其建筑综合造价要比旧城区高得多。这就无形中造成新区建设进展缓慢, 而旧城改造却热火朝天。比较典型的如沈阳市的旧城改造, 在过去十几年中, 住宅建设几乎全都是旧城中, 只在城市边缘地带建了少量的住宅。当涂县从1996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当初计划先在城东开辟一新区, 并率先进行了新区主干道的建设。然而, 由于资金不

足中途停了下来, 恰在此时, 有一港商有意对

县城中心区黄金地段的旧城区进行开发改造,而不愿到新区进行开发。

为了引进外资, 县政府

改变了原有计划, 转而

开始了大规模的旧城改

造。由于这几年来旧城的大规模改造, 抑制了

新区的发展, 新区至今

未形成气候。越集中在中心改造新区就越发展

不起来,形成一种恶性循

环, 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发 展。

通过对这几年城市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 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确定是着重旧城改造还是开发新区的时候, 应该首先重点发展新区, 然后再回过头来对旧城进行逐步改造。发展新区与旧城改造并不是相互对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先进行新区建设使新区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和面貌, 从而吸引开发商去开发, 吸引和转移旧城区的部分人口, 并积累城市建设经验和资金,为旧城改造创造有利的条件, 然后再进行旧城逐步改造。这样既推动了城市整体发展, 又能使旧城改造达到高质量、高标准, 促进旧城改造, 形成良性循环的格局。城市发展不能任凭市场经济规律自发进行, 需要政府发挥应有的调控作用。政府通过制订政策, 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积极引导、有意先启动新区发展。

3.旧城改造的问题和现状

3.1缺乏总体规划, 零星分散搞改造

《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各项建设工程的选址、定点,不得妨碍城市的发展,危害城市的安全,污染和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但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出现零星插建、见缝插针,甚至挤占公共配套项目用地的现象。造成房屋改造杂乱无章,基础设施无法顾及,改造死角到处遗留,改造了的旧城仍是旧城。

3.2 忽视改造后新城的园林绿化问题

旧城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 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张, 这些地区成了寸土寸金的黄金地带, 造成地价飞涨, 旧城改造成本大幅增加。成本增加直接意味着开发商的利润减少, 甚至意味着有负债的风险。于是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者不愿意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在费力不讨好的园林绿化上, 这样就造成新城建成后的园林绿化率急剧降低, 改建成一个“ 大杂院”。

3.3黄金地段成宠儿, 偏街背巷成弃儿

在一些位于繁华地段,人口和建筑物密度较低的旧城区,由于开发前景诱人,往往得到优先改造。与此相

反,地处偏街背巷,住房困

难户和危房户最为集中的地

段,则成了无人问津的弃儿。

这些地方的居民正是所谓的“城市弱势群体”,是最需要

通过旧城改造来改善居住环

境的对象。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改造这些地方无利可图,造成政府无力去改造,开发

商无意去改造。

3.4在旧城改造中不能合理地综合利用土地

由于在旧城改造中采取片区拆迁, 全部重建的模式, 开发商拆住宅后仍建住宅, 拆商业门面后仍建商业门面的方式屡见不鲜, 这就造成对土地的无法综合规划、评估, 造成土地使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低谷”现象。

3.5盲目追求都市化景观, 忽视城市的特色建设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 不同的城市存在于不同的地理位置, 有不同的气候, 不同的自然景观。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 不同的城市也具有不同的人文、历史风貌。综合这一切,我国的每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但现

在的旧城改造都一致的去追求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观, 造成!“千城一面”的情况, 毁灭了城市独特文化的流传。甚至有人认为高楼大厦就是现代化城市的代表符号, 却不知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已经使摩天厦失去了高度优势, 人们更多的开始追求风格迥异的城市建筑风格。旧城改造使城市人口密度越改越密, 交通越改越拥挤, 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特征不明显, 整个城市没有任何特色。引起了城市地区人口和产业的过度集中, 工业废物, 生活垃圾, 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 城市绿地的急剧减少, 导致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此外, 城市建筑, 特别是住宅高层化不但给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变, 而且对城市地震、火灾、城市热岛效应等灾害的预防工作造成了潜在的隐患, 城市居住环境的安全性令人担忧。

3.6重视城市再开发, 忽视旧城原有设施的修复和保护

旧城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的重要途径, 是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 是集开发、修复、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建设。但在我国的旧城改造项目中普遍采取片区整体拆迁重新建设的操作模式。诚然, 采取此种方法对于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及改变地区的整体风格有很大的优势, 但采取这种模式的同时也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和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等。有时这种方式也会造成旧城中可以修复、利用的城市设施弃之不顾, 转而投入大量的资金予以拆除重建。

3.7急功近利, 大拆大建

《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旧区改建应当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并逐步改善居住和交通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但有些地方在实施集中改造的初期,急于求成,改造标准订得过高,拆迁工作量大,一些可充分利用的古建筑和新建房子全部被推倒重来,出现了大拆大建的现象,造成了极大浪费。由于改造规模过大,拆迁过多,无力安置,便采取打折扣的方式,重住宅轻配套,只顾地上,不顾地下,只强调局部利益,不注重整体效益。

4.旧城改造中的原因分析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冲突,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不健全,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促进、制约作用。忽略建设规划, 没有针对不同地块的不同条件和特点, 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以及受到地方政策、体制和拆迁成本高、安置难度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旧城改造进展缓慢, 造成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城市改造不是简单地推倒旧房子, 盖起新房子, 而是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 在城市老化地区实施有计划地进行再开发、修复和保护, 为人们创造一个高质量的生活。旧城改造应坚持整体性、动态性、保护与改造协调的原则, 集约利用城市土地, 使旧城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 使旧城机能得以完善, 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真正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使社会诸要素融洽、整合与协调地发展。

5.解决旧城改造存在问题的建议与方法

(1)要以有机整体协同的观点在城市设计中慎重处理新老建筑的关系,文化与功能的关系,建筑形象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把城市构成诸要素统一协调,共同突显该街区城市设计主题。对于旧城保护主旨来说,尤其注重城市文化精神的灌注,比如京城的旧城改造就要有京剧的“京韵”“京味”,以与新区形成对比强烈的文化风貌反差,才能有其鲜明的特色。

(2)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切入, 使旧

城改造既达到改变城市环境, 改善人民

居住条件的目的, 又解决了开发建设中

“经济利益”与“环境改造”之间的巨大

矛盾。实例:苏州桐芳巷住宅小区 这是

一个位于古城内的旧城街坊成片改造项

目,用地不可谓不紧,建筑密度不可谓不

大(48.2%)。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有大块的公共绿地是不现实的。因此,小区充分

结合街、巷、弄、庭院的格局,结合古城 的历史文化意蕴,着力营造了精巧的小型

庭园和宅旁绿化,很好地将住宅与古城街巷肌理和苏州园林的风格特点加以融合。虽然绿地率不高,但小区环境亲切、园林绿化清新雅致,具有浓浓的“家园”感。它从苏州特有的古城肌理与园林特色入手。这种寻求“平衡点”的观念与方法,既是主动、积极的,也是现实和富有生命力的。

(3)协调新旧,深化城市细部,精心组织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艺术是城市设计的重要任务。没有好的城市设计,城市建设只能是粗放的,不可能作深作细。此外,旧城城市设计还需要认真为寓新于旧出好题目,把握好该地段片区新建筑应担当的角色,否则不可能指导建筑创作产生精品,也不可能出现融新旧于一体的城市艺术和谐共生。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街头绿地等主要靠城市设计加以指导实施。

(4)对于旧城区的城市设计来说,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要随意改变或破坏旧城原有的形态格局、城市肌理和城市空间环境氛围,包括体量、高度、空间尺度等控制要素。要避免过分强调满足现代功能要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强制性地开路拓宽,盲目追求壮观气派。著名作家刘心武曾撰文呼吁要维护什刹海城市传统情调空间,是很有见地的。

(5)以旧治旧, 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全推倒重建, 而是在旧房基础上拆旧建新, 同时充分利用旧有条件, 旧有设施, 旧有环境为新住宅服务, 使旧城改造变成花钱少, 办事多, 见效快的利国利民工程。对于旧城中可以修复的近现代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应进行维修翻新后继续使用, 减少资源的浪费。需要重点研究旧城区域拆除与保护的问题, 以科学的规划指导旧城改造中哪些区域该拆除, 哪些区域该保留, 哪些建筑该改造, 哪些建筑该修缮。只有明确了拆除与保护的关系,旧城改造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解决改造中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还要防止有些地方在旧城改造中, 将医院、学校等社会配套设施全部搬出旧城区, 形成纯住宅区的做法, 要力求做到城市功能的完整配套。此外, 旧城改造还应当在规划中注重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 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6)在旧城改造中对历史文化遗存应当进行合理保护和有效适度开发, 发挥出城市文化的强大积聚效应, 展现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因为旧城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 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和地区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 对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7)现代建筑国际化不会影响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传承。一些民族建筑形式被历史封存后,民族的传统建筑文化失去了她几千年赖以表达的物质基础,而新的表达方式尚未产生,人们便产生迷茫和种种担忧。其实,这是对社会变革引起的文化附着产生了认识观念上的差别。舍弃不适合时代的东西是一种进步。民族传统的建筑文化需要扬弃,需要将不适应时代的元素,像牛耕、土布、雕版印刷一样蜡封在某一历史阶段中,或将其保留在现代化进程较缓慢的区域,或作为一种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在特定的地区用文化艺术的形式加以保护和发展,使其成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与此同时,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讲求秩序、崇尚节俭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将会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传承和弘扬;建筑的“外缘”文化也将作为旗帜飘扬在现代建筑之上,引领我们的民族文化前进。

(8)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速战速决, 分期分批综合改造。中小城市改造的规模宜小不宜大, 要根据现实的国情国力及地方财力物力, 在小区规划统一指导下, 搞小批量小规模, 短平快的改造。借助人民群众、各单位、各部门及社会力量, 只要有计划按比例优质、高速发展, 就会集腋成裘、由小变大,片片相联。

6.结语

处理好新旧建筑关系是城市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和关键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不可等闲视之。在一个城市区段内,新与新之间不但要对话,新与旧之间更要有沟通对话,而不是相互对立,总体要协调。旧城改造不仅应满足于完善公共设施、改善市区环境, 使之成为更适合居住、工作或休憩的场所, 从而提高物业价值、改善地区经济状况、增加政府税收或减少政府支出, 而更应希望通过反映并代表公众心声和利益的更新, 使旧城可持续改善、社区可持续发展、居民可和谐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立军.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五个误区,城市开发[J].1997,(11)

[2 ]阮宇翔,吴浩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校建筑文化教育[J ].高等建筑教育,2001(4):18219.[3 ] 田焱,杜文.再议旧城改造中应把握的公平原则[J].天府新论,2005,(6).

[4 ]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6 :70273.[5]羊羽.旧城改造不忘保护历史文化.上海建设科技,1999,(2).

[6] 李 飞.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探索[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1112112.题目:

篇3: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1.1 旧城改造的概念

通俗地说, 旧城改造就是对过去旧城区进行开发再利用, 把旧城区当中部分已不再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进行整体的改造, 使它的使用功能与价值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2 旧城改造的作用

旧城改造可以适应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要求, 增强政府对城市形象美化的决心, 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 符合城市自身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内在趋势, 满足资金流向的需求, 实现土地的有偿使用。

2 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与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城市新区建设相比, 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与建设仍未走出困境, 需要对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另外城市规划角色转变下的旧城改造规划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需要对其规划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 以便找出更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旧城改造之法。

2.1 没能深刻认识旧城改造

现阶段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的了解还不够深刻, 认识还不够完整, 过分地把旧城改造的问题进行简单化, 不结合实际情况, 全部采用推倒重建的开发方法。这就导致财力和物力浪费非常严重, 对原有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网络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人们还普遍认为旧城区就是一座城市的包袱, 是以前留下的“烂摊子”。再加上丰厚商业利益的推动, 过去旧城改造在具体改造工作上大多数都采取了大面积拆迁、好坏不分和整平土地重新开始建设的做法。这种对旧城区进行改造的方式虽然工作较为简单、见效也很显著, 但一般都造成城市原有的地方风土人情、社会组成结构以及地域文化脉络的瓦解。而且旧城改造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往往以追求高回报率为目的, 往往会因为利益而违反旧城改造的相关要求和规定, 造成城市丧失传统的风貌, 历史与格局肌理遭到破坏。

2.2 对利润过分追求

在旧城改造中, 商业开发的首要目标就是获取利润, 对经济效益过分追求, 过度提高容积率, 缩小建筑和建筑之间的间距, 增大了建筑的密度。这样就会导致土地的滥用和房屋开发密度较大, 使环境遭到破坏, 且呈持续恶化的态势。就拿某市旧城区为例, 在2008年度的下半年获得批准的用地面积大约就为9万平方米, 和去年同期相比, 减少了大约五分之四左右;获得批准的建筑工程面积大约就是90万平方米, 与去年同期相比较, 增加了大约百分之八十。获得批准的用地面积慢慢减少, 但是建筑工程面积却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在这一增和一减之间, 就会造成建筑容积率大大提高。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 一些单位只青睐对黄金地段或是一些利润较大的项目进行开发, 而一些开发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是利润也很大的基础设施, 以及那些亟待更新的、利润较小的地段通常情况下是无人问津。这样一来, 想要对城市整体的环境做出改善会是难上加难。随着城市商品房与土地的价格的不断上涨, 对旧城进行改造的成本也逐渐升高。在对城市形象进行改善, 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 一些城市旧城改造面临着两种明显不同的趋势。一些开发商为了使开发更快进行, 一般情况下就选择拆迁难度比较低的城乡结合地段进行开发, 用这种方式来降低开发的难度。这样形成了好似摊大饼的房地产开发模式, 这样的发展模式土地价格较为便宜, 商品房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另一部分开发商则是选择相对较好的地段快速地进行旧城改造开发, 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2.3 对城市历史文化和景观的破坏严重

在进行旧城改造时, 由于只着眼于局部与眼前的经济利益, 在旧城区的历史和景观文化保护区内改建, 并且拆除一些需要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 严重破坏了旧城区的传统风貌与特点。就现阶段来看, 众多城市旧城改造主要是运用以开发公司为主进行改造的方式, 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新区开发的方式, 进行大拆大改, 把原本来的建筑推倒重建。

3 旧城改造中可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3.1 遵循城市的发展规律

在旧城改造时, 要遵循城市的自然发展规律, 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不动摇, 确保城市面貌得到有机的更新。这里所说的有机更新, 也就是确定合适的规模, 按照城市旧城区改造的内容和要求, 把现在和今后之间的关系处理妥当。并在改造过程中, 统一地管理、规划、配套、征地以及设计, 坚持“五统一”的原则, 按照相关步骤和计划进行旧城建设与改造。

3.2 坚持综合开发的道路

旧城改造要坚持房地产综合开发的道路。黄金地段尽可能多建娱乐、休闲、服务以及办公等一些经营性房屋。这样房屋开发的价值就会进一步增大, 收回投资成本, 用于贴补那些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的地区, 促进旧城改造的顺利进行。

3.3 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

在进行旧房改造中,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旧城改造提出相关的要求, 尽量减少旧城改造过程中的投机性与盲目性;所制定的的奖惩措施要确保科学有效, 将各个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在建设城市旧城区基础设施方面, 政府仍需要加大投资力度, 对其进行有效改造。

3.4 加强规划引导

在旧城改造规划中, 有关的城市规划部门要加大对旧城改造问题的引导力度, 进行深入、仔细和全方位的研究工作, 所制定出来的改造规划要确保科学有效, 协调解决好存在的各种市政问题。在编制旧城改造规划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经济规律, 要有城市经营的观念, 然后才能进行旧城改造。旧城改造的任何项目, 都必须从土地分级与土地评估着手, 测算土地市场和增值, 认真地分析成本效益, 保障旧城改造规划的顺利实现。

3.5 引进民众参与机制

在旧城改造规划当中, 因为这项工作是城市建设当中涉及面最广、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社会工程, 与公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所以在旧城改造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民主化改造旧城的基本路线, 积极地吸引民众参与到旧城改造中来。

3.6 加强规划实施执法和管理

在旧城改造当中, 管理对旧城改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按照正常程序编制旧城改造规划, 经过政府和有关部门批准之后, 就会有法律效力, 在旧城改造中就需要认真遵守。如果有个人或者是单位企业与该规划背道而驰, 行政主管部门就要对其进行严格处分, 不能有丝毫姑息。

4 小结

旧城改造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现阶段除了法律法规不完善之外, 城市规划作为旧城改造建设的引导, 角色错位、方法和理论落后更是导致我国旧城改造陷入困境的关键原因。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是建设用地浪费严重、粗放利用的现象还很多, 因此做好旧城改造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马祖琦, 刘君德.国外大城市中心城区区级政区职能研究[J].城市规划, 2003 (03) .

[2]曹杰勇.理想社区的现实性运作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讨论新城市主义理论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影响[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3]冯雨峰.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现实与理想[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4]张萌.城市规划学科和实践的三大问题[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07.

[5]张翼.和谐之道——城市规划公共传统的回归与复兴[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07.

篇4: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关键词】旧城改造;历史文化保护;解决对策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problems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Li Rong-ro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00)

【Abstract】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improve its urban functions, improve the city's image and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many benefits, but also led to some problems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especially in the Old City's overall transformation induceddestru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blems, seriously cause the city to lose its cultural charm.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mprovement in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city.

【Key words】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tection;Solutions

1. 引言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使得城镇新区建设和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导致旧城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旧城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水平落后,土地利用率低,布局零乱,环境恶劣,城镇功能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旧城改造应运而生。

改造旧城一方面可以使旧城区适应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旧城改造逐渐得到各级政府的的重视,将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视为同等重要。但由于缺乏经验以及政策机制的不健全,目前旧城改造的模式尚未得到规范的统一,许多城市在旧城改造时都会遇到某些问题。其中,旧城改造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破坏问题日趋严重,解决之势迫在眉睫。

2. 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旧城区的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过度专注于经济效益,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忽略旧城区改造中应尽量平衡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单纯通过对旧城区中某些黄金地段的改造所获取的利润来解决部分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而许多地块由于改造开发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对其的规划改造则一再推迟,导致了严重的“城中村”现象。

2.2 重视局部改造,忽视全局的统筹协调。

目前的旧城改造,通常都以局部的某个单体旧城改造项目为中心来进行规划设计,从改造质量和改造水平等多个环节出发,力争使每个项目成为旧城改造项目的典范,但是对旧城改造的全局统筹性和协调融合性普遍没有重视。

2.3 重视城市景观,忽视城市特色和个性。

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为了追求华丽铺张的城市景观,塑造现代化的城市风貌,在规划过程中完全没有根据自身城市的特色和形态进行改造和建设,而是模仿国内外著名城市的规划建设,甚至对外地的建筑、景观照搬照抄,导致了“千城一面”的现状,造成改造中的新建单体建筑造型虽然独具匠心,但表现的风格却与城市自身的特色形态格格不入,建筑的风格没有整体协调性,极大地削弱了城市个性,造成了旧城改造的水准缺失。

2.4 重视土地利用,忽视生态环境的建设。

由于旧城区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大、住房紧张,因此在旧城改造的时候,通常采用提高建筑密度和增加建筑高度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高密度化和高层化的城市居住空间虽然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率,缓解了城市居民住房紧张的状况,但同时引起了该部分地区人口和产业的过度集中,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相对落后,旧城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5 重视改造开发,忽视旧城修复和保护。

目前的旧城改造中还存在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开发与保护两者的矛盾。当下旧城改造的现状是:强大的商业利益的推动,使得许多城市在具体的改造工作中采取了不分良莠,一律大面积拆迁,整平土地重新建设的做法。这样的方式不仅直接瓦解了城市原来的社会结构、文化脉络、地方风情和薪火相传的生活方式;同时市场化运作对高回报率的追求,屡屡突破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的各项规定,导致城市历史格局、肌理的破坏和传统风貌的丧失。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岁月的痕迹已不复存在,眼观当下的中国城市,几乎找不到中华文明存活过的完整证据,几代人在毁城灭迹的同时令每一座城市都成了受伤的城市。

3. 解决旧城改造中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当下的旧城改造,大部分采取大拆大迁、整体重建的规划改建模式,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保存价值的古建筑和遗迹在此过程中黯然消逝。如何在城市进行旧城改造发展的同时采取保护性的开发,达到旧城改头换面与历史文化保存延续双赢的局面,是目前值得我们城市规划者们潜心钻研的问题。

3.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由于旧城改造旨在解决城市老化问题,完善健全城市的功能结构体系,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繁荣城市经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因此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环境舒适这三大效益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若要在旧城改造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此三者必须相互平衡,达到利益化的最优解。要达到此最优解,一方面是要在旧城改造规划时对改造区域的各种现状、文化底蕴和潜在价值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正确划分拆迁、改建、保护的区域,从经济、政治、历史、人文等整体局势的角度出发,拟定各分区域的开发规模、强度和保护措施,合理统筹安排工程时间、资源和资金,避免超负荷的改造建设。另一方面是应时刻坚守“以人为本的”的方针,以改善公民的生活质量为最重要的目标,尽最大努力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此外,旧城改造中需要大刀阔斧改建的区域应尽量避开古建筑群所在的范围,规划好旧城改造的蓝图,保护具有城市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和遗迹,保持城市文化底蕴,突显城市特色。

3.2 坚持新旧协调发展原则。

在对旧城区进行改造的同时,也要兼顾新城区的发展,将改造中的旧城区与发展中的新城区结合起来,把两者的功能结构和经济结构密切联系,使二者形成一个互相协调发展的整体性空间城市布局。旧城区改造应将三大利益的最优化格局放在首要地位,而新城区的建设发展较旧城区而言则以直接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以新城区的经济优先发展建设模式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以此从经济上来带动旧城区的城市化体系完善进程,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旧城区改建时期的人口膨胀、环境拥挤和就业困难的压力。因此,城市旧城改造的重点应着眼于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的协调发展,进行旧城改造的规划时要先充分评估其对新区开发的影响,新区开发也要结合旧城改造,及时调整两者的关系,使旧城区与新城区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的城市空间体。

3.3 坚持改造面与保护点协调的原则。

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是面与点的关系,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实施旧城改造,而在旧城改造区域的某一范围内实行保护政策,两者如何相互协调并存,这即是整个改造面与重点保护点之间的关系应如何妥善处理的问题。众所周知,建筑所处的特定的环境是建筑内涵存在的依托,离开此环境则建筑无法独立存在。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以群体的形式存在,其独特的魅力主要是靠相互之间无限的视觉通廊来体现。因此,在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点周围的新建建筑要与它们的风格特色相协调,要尽量保持原建筑、原遗迹的整体性;同时,新创造的环境空间要与之协调,达到氛围的统一融合。

3.4 坚持保护和再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旧城区中无重大特殊意义,但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采取保护为主,改造为辅,保护再利用的原则。在具体操作时,尽可能保持其原有风貌,重点保护好古建筑周围环境风貌和建筑外立面的特色风格;再利用的关键是对建筑内部的改造,根据古建筑的现有结构和新的使用需求,对古建筑的内部功能分区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按实际需要进行改动,并修缮破损危险的部分后,再重新安装内部的水电管网等设施,真正达到保护性再利用的目的。

4. 结语

旧城改造历来是城市建设中最复杂、涉及面最广的系统性社会工程,它涉及到政府、社会、经济和公众等多个方面,同时也是群众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简单总结了城市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旧城改造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树立集体观,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旧城改造方案,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保护好历史文化建筑和遗迹,实现社会、环境、经济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建平.常州市旧城改造模式及实证研究.厦门: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2] 赵兰.旧城改造若干问题之我见.城市开发.2003.

篇5: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

旧城改造,就是旧城区的再开发,是指对旧城区中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质环境部分进行改造,使其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粗放利用、闲置浪费现象较为普遍,为了集约用地,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宏观控制。

旧城改造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

1、对旧城改造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将问题简单化,不顾具体情况一律采用推倒重 建的单一的开发方式,破坏了原有城市空间结构和原有社会网络。这样的做法见效明显、工作简单,而且市场化运作对高回报率的追求,屡屡突破城市规划对建设的各种控制要求,导致城市历史格局、文化脉络的破坏和传统风貌的丧失。

2、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过度提高容积率,增大建筑密度,减少建筑间距,造成过密开发和土地滥用,导致环境持续恶化。

3、只看到局部的眼前的经济利益,在城市历史文化和景观保护区内拆除或改建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严重破坏城市的传统风貌和特色。目前重庆市旧城改造是以开发公司为主的方式运行,而且基本采用新区开发模式,大拆大改,推倒重来。如化龙桥旧城改造项目过程中孔二小姐旧居被野蛮拆除。

篇6:关于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会计工作交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给企业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保证交接工作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交接工作;责任明确;有章可循

会计交接工作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间财会人才的流动已成了经常可能出现的情况,这给财会人员施展才华营造了广大的空间,但也由此出现会计人员调离时会计工作交接不清,责任不明,从而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帐薄前后衔接不上,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严重者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怎样具体操作,才能使会计人员交的清楚,接的明白,责任明确,使会计工作连续有序地运转,是众多企业财务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就会计人员在交接工作中出现的若干具体问题及其对策,提出如下意见,与业内人士商讨。

一、会计交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交接内容无统一标准,所列项目不完整许多企业没有制定规范的会计工作交接制度及与之相配套的细则,致使会计人员在交接过程中无严格操作规程,凭主观臆断行事。有的按总帐科目顺序列表交接,未列所属明细帐;有的虽列明细帐,但不列辅助备查帐;有的所列明细不具体、内容不完整,给企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如应收帐款只列出欠款单位和金额,未列形成时间和责任人,时间一长,使本可能收回的款项变成呆死帐。

2、交表不交帐,以表建新帐

许多企业没有健全的会计工作交接约束机制,就使有的会计人员在移交时,擅自不交其经管的帐簿和凭证,只对目前经管帐户余额编制成移交表移交,一走了之。接管人员以移交表重新建帐,人为地改变了会计期间,给日后企业查帐、对帐带来障碍,破坏了会计帐薄的连续性,违反了会计法的有关规定。

3、偏重帐薄移交,忽略其它报表和资料的移交。

有些会计人员在移交工作时,比较重视会计帐簿、凭证的移交,能将其整理成册,列入移交表中。而对会计报表、税务局的各类月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却不整理、不重视、不列表移交。如报送税务机关的各类月报,如出现缺份缺月,会给日后税务机关查帐、查税带来很多麻烦,也会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责任损失。再如,已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进行移交时,未交保管的会计软件及磁盘,一旦电脑出现意外,又无拷贝的磁盘,使会计资料丢失。

4、会计处理方法未注明,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会计处理的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说明。”有些会计在交接中,未注明当年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折旧的计提,待摊费用的分摊,存货的计价和成本的结算等,使前后任会计在进行核算时可能使用不同的方法,使计算出现偏差,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违背了会计核算的一贯性原则。

5、帐帐、帐表、帐实、表表不符的问题无统一处理的方法

会计工作移交核对的表、帐、单、数据多,工作量大,出现数字不一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会计制度也没有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如税务局的各月报与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不符;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留抵扣额与一般纳税人申请表的留抵扣额不一致;往来帐的明细与总帐不符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在移交日处理完毕,势必给接替人员日后的工作和企业管理带来困难。

二、会计工作移交的具体办法及建议

1、建立健全会计工作交接制度,详细制定交接范围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条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企业应以会计法为指导,制定会计工作交接标准,规范会计工作管理方法,并在交接工作中层层细化,相互约束。在交接中,会计人员应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按内容、分明细、逐项列清单全面移交;会计负责人还应当将重大财务收支和会计人员的情况向接替人员详细介绍,对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写出书面材料。移交人员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单位要按相互制约的规定坚决不予办理调离手续。

2、做好移交前的准备工作,为顺利移交打好基础

会计人员在办理移交前,应将自行经管的帐簿、凭证全部登记入帐,帐帐相符后,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印章;编制好“资产负债移交表”及应附的明细帐户余额;提前整理帐、证、表、文件、票据、印章、其他实物和资料等,并逐项列入移交清册中;从事会计电算化的还应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数据磁盘及有关资料;要提前查阅债权债务的形成时间和责任人,编制债权、债务明细清册表;未了事项要另附说明,如商业企业已购进货物未付款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等。认真负责站好本企业的最后一班岗。

3、接替人员要认真核实,逐项点收,保证表实相符

会计接替人员要按移交清册逐项反复核实,如发现帐帐、帐表、帐实、表表不相符或短缺的,有权要求予与更正或补充,并要重新编制移交清册表。对移交

清册中有关会计处理方法、未了事项,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等,检查前任会计是否陈述的清楚明白。如果不清楚,接替人员有权要求其另纸说明。

4、有关移交中帐帐、帐表、表表不符的会计处理建议

在移交中经反复核对,确有帐帐、帐表、表表不一的情况。笔者建议:请移交人写出书面材料,经领导批示同意后,借(或贷)“待处理财产损溢——会计移交遗留问题”,贷(或借)相应科目(不记明细帐),然后再从“待处理财产损溢——会计移交遗留问题”科目转出,调增或调减损益。这样,既保证接管后的帐帐、帐表、表表一致,又能分清责任。

5、依法监交,各负其责

会计工作交接要依法有人监交,移交人员对其移交的帐、证表及其他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接替人员要继续使用移交的会计帐簿,不得自行另立新帐,保持会计记录的连续性;监交人对交接工作负全面责任,监交人确认移交工作符合会计法和会计工作交接制度后,三方签字盖章生效。

上一篇:小学语文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下一篇:析《我是花下肥泥巴》中的忠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