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特点论文

2022-04-29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对城市扩容新建与旧城改造的力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并发行了《城市道路—装配式挡土墙》标准图。本文就此对装配式挡土墙设计特点及其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将此技术得以推广,对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特点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特点论文 篇1:

旧建筑与现代空间共存设计研究

摘 要: 建筑凝聚着经济、技术、文化的进步,是城市固有的历史文化载体。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旧建筑沦为了发展的“绊脚石”,目前有很多方面都已经有很强烈的保护意识,“福尔马林式”的保护虽然最大限度地冻结保存了旧建筑,但仅仅将其主要作为观瞻的古董,是十分消极被动的,只有旧建筑充满活力地存在才是积极有效实现旧建筑价值的途径。本文在明确旧建筑中旧有设计与现代化设计结合意义的基础上,对实现旧建筑适应现代化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旧建筑 现代空间 共存设计

一、引言

近几年,北京的旧城改造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北京的胡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跟大众说“再见”。同样,广东的岭南风格商业街骑楼也在现代化城镇化建设和旧城改造的进程中变为“稀世珍宝”。就连见证了福州的繁荣与兴衰的中国古现代历史闻名遐迩的“老三坊七巷”建筑群也免不了消失在福州市仓山区旧城改造的浪潮中的命运,九年后的今天,“老三坊七巷”只能以口传的形式给后代以美好的遐想。

以上事件的发生在中国屡见不鲜,很多具有古老文化气息的古城在我国旧城改造的巨浪中沉没不见。当我们从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和环境的美好愿景出发时,却发现拆掉旧城建新城的代价是沉重的,旧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各地的历史在旧城消失的同时也消失不见。当地居民对新城只有陌生和空虚的感受,旧城改造带来的“后遗症”不是大家想看到的。推倒旧城全建新城不是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唯一出路。对此,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应该对旧城进行适应性改造,而不是全部改造,因为将古建筑向世人传达的精神和现代化生活融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旧建筑中旧有设计与现代化设计结合的意义

(一)“点”式改造——建筑单体的重生

仅就建筑个体来说,结合新旧材料定会给那些旧建筑注入新鲜血液,那些老的饱经风霜洗刷至破烂不堪的旧建筑与崭新的现代化建筑交错搭建,会使古老的文化在现代文化的衬托下得以继续传承,从而饱人眼福,也会让古建筑自身所呈现的文化寓意和价值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浦边镇太郎的纺织厂改造为观光旅馆和美国劳伦斯·哈普林的毛纺厂改造为商店、餐饮设施,到伯纳德·曲米的法国弗雷斯诺国家当代艺术中心等这些都是旧建筑改造再利用非常经典的例子,这些都说明了新旧材料的结合将造成新的局面。

(二)“线”性改造——历史街区的再现

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都具有历史文化感厚重的街区,它们通过特色的视觉享受达到维持城市魅力与吸引力的目的,这些街区的外表形象和城市功能都和整座城市的兴衰紧密相连,由于这些街区大部分是位于整个城市的中心地带,因此它们的再现意味着整座城市的振兴。

旧建筑身担组成历史街区的重任,它们既可以被认为是活的,又可以被认为是死的。当它们所维持和依靠的特有生活形态继续传承时,就是活着的;当它们所承载和无法离开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时,就是死的,所以维护历史古老建筑和文化街区主要靠延续、再生、保护他们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使街区生活的脉搏持续跳动。

(三)“面”式改造——城市环境的丰富

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的实质就是其社会生命的再生,就是将旧建筑融入社会生活中并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而城市作为社会活动发生的物质环境,必然受到改造后旧建筑的影响,形成积极活跃的城市环境,带来城市格局的根本改变。

简·雅各布斯认为旧建筑是促进城市多样化的条件之一。我们应从沉痛的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随着城市多样化理念的推行,现代化的密集型城市模式替代了单一化的城市模式,使城市功能多样化,并消除了单一化带来的白昼差异的弊端,强调人流的融合穿插。

三、实现旧建筑适应现代化的具体形式

(一)外立面形式的现代设计

旧建筑外立面形式的现代设计主要有三种方式:

1.保留原有建筑形式

原真性作为非文物建筑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深深地影响建筑的设计类型。针对此类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改造方式:一是修旧如新,就是翻新非文物建筑,通过材料重新将建筑物打造成兴建时的样子,以此展现旧建筑建成时期的面貌;二是修旧如旧,即按照原建筑经历长久岁月磨砺展现出的肌理特征进行修补。

2.新旧材料并存

即通过设计使旧建筑中的旧有材料与运用的新材料同时并存于旧建筑中,相互映衬对比。旧材料与现代新材料的差别很大,它们在肌理质感、色泽表现及感官感受上大相径庭,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将旧建筑衬托得尤为珍贵难得,而且将文化的内涵从旧建筑中彻底挥散出来,别具风情。

3.新材料的整体性运用改造

此类改造再利用以塑造全新的建筑形象为目的,通过现代材料对旧建筑的整体性改造,使旧建筑作为一个物质承载基础,通过改造使旧建筑以崭新的建筑形象出现。

(二)增扩建的现代设计

增扩建的现代设计有三种实现方式:

1.包容性增建

这种改造就像在一座新建的花园里面将原有的花草搬进去组建,或是在原有草木中再添入新的盆景一样,以新旧不同的立体空间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在建筑学上也是这样,如果按这种思维改造,一种全新的但不失以前风格的建筑会令人眼前一新。它们或干净整洁,或富有空间感,这些都有益于旧建筑的成功转型。这主要包括旧建筑的外部改造方式和内部改造方式。

2.新空间的置入

新空间的置入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旧建筑增扩建改造方式,即在旧建筑肌体中插入新的功能空间单元以发挥旧建筑的使用功能。这种置入可分为两种:一是功能性置入,旧建筑对于新功能的需求往往通过增建满足,以此创造新的附加值,比如增加自然采光空间,提供室内与旧建筑之间的视觉交流等;二是非功能性置入,即在旧建筑改造中置入的空间并没有实际功能作用,只具有装饰性美化的功能,从而对环境进行优化及延续地方文脉。

3.平行并列

这种改造模式是指原有建筑用地有空余空间,而新建筑又不能顺利地挤进去时,在空余地上并排建起新式建筑,用新旧结合的方式恰到好处,不分主次、差别。通过这种形式发挥新型功能的要求,这种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之前空间体验的限制,进而在空间和层次处理上更灵活,成为当今旧建筑增建扩建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外部空间的现代设计

1.外部交通空间的设计

有效畅通的交通空间能够增强旧建筑的适应性,提高利用效率,也是旧建筑外部环境改造的基础,如今许多实际案例都是通过一定量的旧建筑拆除或治理来获得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和更大的停车场所,以保证消防和运输的畅通无阻,使现代化社会生活不受旧建筑的影响,这些将提高旧建筑的使用质量。

2.对旧建筑外功能空间的设计

对旧建筑进行多样化功能置换后,博物馆、商业餐厅、公路和公寓等外部功能空间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当地人们的感受,其对历史街区的整体改造工程的影响也不同凡响,所以有必要创造出有特色的、设施齐全的外功能空间,因为这有助于提高整个旧建筑改造工程的整体质量。绿油油的草坪、碧波荡漾的池塘、活泼热闹的公共娱乐场所及能缓解旅途疲劳的座椅,所有的这些都会使旧建筑更好地融入现代人快生活节奏的脚步中。

3.外部环境空间的设计

旧建筑环境的外部空间改进应该与旧建筑的气质相吻合,从而使整个外部环境空间与旧建筑格调一致,展现时代的特殊美感,使旧建筑的历史文化氛围更为清晰、纯净。意大利伦巴第大区切萨诺·马尔代诺的阿莱赛宫外部空间修复,使我们在现代的质感气息里也能感受到到旧建筑外部环境空间的古典浪漫情怀。

(四)旧建筑内的现代设计

1.内部空间功能的改善

这种改造形式是在原来的内部空间和功能转换的基础上进行的旧建筑改造,基本上是在没有改变原有建筑布局的情况下做出的小幅空间功能安排调整,期望以最小的改造取得最好的效果。就好比一个音乐工作室由以前废弃的工厂改造而成,它就是通过最简洁直接的方式重新置换出新的空间功能。

2.空间组织的重构

通过独特的手法和奇异的风格对旧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对空间、材料、采光的调整可以换来一座生机蓬勃的旧建筑,这种重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化整为零,即在大空间中分割成许多小空间。建筑中心设置成一个敞开式的院子,然后在其周围增加一些夹层、隔板,并与电梯、楼梯间隔分布,这些手段都能成为划分整体大空间的有效手段,为新功能的使用提供基础;二是联零为整,即通过对旧建筑原有小空间进行改造,使旧建筑的零碎小空间在一定形式的调整下转变为符合现实功用的整体空间,并使相对独立的建筑空间复合,从而获得空间的连续性。拆除墙体、楼板、梁柱,甚至建筑体块都是形成整体空间的方法,这使旧建筑实现功能转换成为可能。

四、现代设计对于旧建筑的整合策略

(一)对传统形式的借鉴

这种借鉴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传统模式的直接模拟。借鉴历史建筑的模型和构造,融合新旧建筑以达到独特的意境,西班牙圣家族教堂建筑的设计特点就是这种设计策略的体现;二是抽象和提炼,传统的设计形式经过时光的重重洗礼及人们不断的审美考验,仍旧被当成经典,受众人追捧。这些形式也为设计师青睐并经常被运用于旧建筑改造再利用项目中。这些从旧建筑模型中抽取提炼的元素往往能在建筑改造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新旧建筑密切结合起来。比如世界上与众不同的悉尼歌剧院贝壳型的屋顶就是通过对传统形式的借鉴和创新中得到的至美形体。

(二)新元素对旧元素的延续

1.比例秩序的延续

现代材料无论是在立面上或者空间体块上与旧建筑原有比例秩序都有呼应,都能在视觉及感观中达到和谐一致的整体效果,这种延续是历史与现代之间的自然过渡,新旧元素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机地结合,相互映衬,完美融合,比如德国Duisburg的库柏斯穆里博物馆改造。

2.体量与尺度的延续

体量与尺度能对建筑进行量的恒定,并区分建筑设计中的整体与局部、表现的侧重点,从不同的空间范围反映建筑中的量,包括形的长短、宽窄、容积等,在旧建筑改造设计中注重这些要素与原有旧建筑的呼应、统一,便能使新元素和旧建筑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就像俄罗斯军械工厂改造成的各种工作室与周边商店、餐馆、酒吧学校及俄罗斯设计中心等特色化建筑实现了良好的统一。

3.色彩的延续

色彩作为物质表现的一种特征呈现,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旧建筑改造再利用,新建筑模仿旧建筑的色彩,新材料的使用在体现出现代感的同时又融入旧有的建筑风格。比如北京正东创意产业园区内蒸汽锅炉的加建。

(三)新旧元素的对比

1.形态构图的对比

建筑空间形态作为一个三维空间系统具有复杂的构型元素,比如界面、形体和空间关系。作为旧建筑改造中增置的新空间,它与旧建筑界面上的明确限定,形体的完全不同,空间关系的彻底异化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存在,激发活跃旧建筑的生命体状态。比如法国建筑师C.A.布鲁诺设计的利茨坦伯格古堡修复和扩建工程。

2.材质质感的对比

在旧建筑改造中,加入现代材料,从而实现旧建筑的成功改造。这种方法可以形成现代材料和旧有建筑材料的质感对比,而这种人为创造出的特殊对比,也是旧建筑改造中较常见的方法之一。由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承接的深圳华侨城东部工业区的改造规划,将旧厂房的砖墙与钢材这两种有着明显质感对比的材料进行完美融合,形成粗糙和精致的对比,厚重与轻盈的对比,暗淡与闪耀的对比,从而唤醒该工业区逝去的活力。这种材质比较的方法被当代设计师经常用在旧建筑改造中,他们希望凭借这种手段达到旧建筑复兴的最佳效果。武汉市的昙华林艺术街的改造实践,旧民房的石板墙与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建筑两种截然不同风格材料的大量结合,在艳丽与素雅的对比、喧闹和安静的对比、沉淀和轻浮的对比中使一座古城生机再现,创造了城市再生的契机。

3.色彩感受的对比

在材料感受的各个控制要素中,色彩是非常独特的,它通常给人最直接强烈的表达,让人印象深刻,而这种深刻又以色彩的特性为基础,如红、黄、橙可增强材料在视觉上的温暖感,而蓝、绿、紫则赋予材料沉静感,这些缤纷的色彩在与旧建筑肌体的对比下,能产生别样的蓬勃生机,比如前拉斯帕尔马斯工厂大楼电梯井顶部的扩建工程。

五、结语

旧建筑不仅是记载历史文化的载体,还是会说话的,只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改造方式让其完美地融入现代社会文明中,那么旧建筑所蕴藏和积淀的巨大价值将服务于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也将在这股新鲜活力的注入下健康飞速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智,高锐.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表现特性[J].建筑与文化,2012,(8).

[2]郑勇.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3]李智.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表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4]倪韬.城市建设发展与建筑改造[J].华中建筑,2011,29(3).

[5]张楠楠,卢乔渝.建构视野下旧建筑改造中材料的还原与创造性表达[J].现代物业,2013,(3).

[6]周曦.绿地内旧建筑的改造与利用[J].现代城市研究,2010,(10).

作者:周闻宇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特点论文 篇2:

装配式挡土墙设计特点及其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对城市扩容新建与旧城改造的力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并发行了《城市道路—装配式挡土墙》标准图。本文就此对装配式挡土墙设计特点及其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将此技术得以推广,对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装配式挡土墙;市政道路;设计特点

随着《城市道路—装配式挡土墙》的标准图集的编制完成,我国相关人员对装配式挡土墙设计特点及其在市政道路中应用的研究也随着增多起来。本文从装配式挡土墙总体设计的特点、效益、工艺及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从装配式挡土墙的设计与计算、车辆碰撞荷载、连接设计及基础设计四方面对装配式挡土墙设计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重点阐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装配式挡土墙的特点

1、装配式挡土墙的优点与适用性

与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不同,装配式挡土墙面板由于采用工厂化标准预制、现场安装施工的方式,使装配式挡土墙有着其独特的优点,即较短的装配工期,且预制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尤其在大中型城市道路级桥梁引道工期的建设中,路肩挡土墙施工由于受工期短。与周围建筑物的限制,就使其必须采用装配式挡土墙进行施工。此外,对于那些地基条件差且缺乏石料的地区,由于其要求墙身轻小、占地较少且地基承载力低,因此采用装配式挡土墙是其最佳的选择。

2、装配式挡土墙的主要缺点

需注意的是,装配式挡土墙面板对场地与模板要另外设置标准化预制,工序较繁杂,必须转运、吊装、焊接施工,因此比普通挡土墙要花费更多的投资。

3、装配式挡土墙的主要作用

装配式挡土墙,由于能够使工程缩短工期,因此其施工对周边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较小,由此便能够将城市道路建设的交通压力得以缓解,这样一来,就对建设低碳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装配式挡土墙主要工序

装配式挡土墙的主要工序依次为:首先开挖基坑、制定挡土墙面板及肋板,然后将砂砾层用换填水泥的地基加以稳定,接着现浇C25 钢筋混凝土底板基础,再将C30 钢筋混凝土面板及肋板进行预制安装,其次要将现浇基础与预制面板及肋板进行焊接,再对C25

钢筋混凝土基础顶板通过二次现浇的方式进行对其连接件与铰缝填筑的保护,接着回填墙背,最后进行C30 钢筋混凝土帽石的现浇与防撞护栏或栏杆的安装。

三、装配式挡土墙主要设计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总体设计与计算

要依据常规挡土墙的计算方法,依照悬臂T 梁进行肋板计算;在对面板计算时,要依据扶壁为支点的悬臂梁来进行;按照面板前缘为支点的悬臂梁,进行基础前趾板计算,按扶壁末端为支点的悬臂梁对后踵板进行计算,而对于顺路线方向的后踵板的计算,是通过支承于扶壁的连续梁进行的;对装配式挡土墙的抗滑、抗倾及基底应力进行分析计算;并使用钢板焊接技术对肋板与基础间进行连接,并要依据钢结构设计规划来执行焊缝的验算。

2、车辆碰撞荷载

为了车辆在城市立交桥匝道行驶时,不会对匝道挡墙等设施造成破坏,与行人的安全,在设计城市立交桥匝道段时,必须重点对车辆碰撞荷载进行考虑。不过,考虑车辆碰撞荷载,就会造成土墙整体工程量与投资的加大,但是若是对车辆碰撞荷载不进行考虑,对无人行道的安全带来隐患。车辆碰撞荷载的设计策略从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考虑:

其一是挡土墙计算成果受碰撞荷载控制的情况。此种情况可利用车辆碰撞荷载来对无人行道的匝道、引道、公路进行设计,且其碰撞荷载的设置要依照A等级来进行,墙顶护栏上是P=53 kN/m的车辆碰撞力。

其二是挡土墙计算成果受地震工况控制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采用不考虑车辆的碰撞荷载,对有人行道的道路进行设计。

3、连接设计

依据当今众多工程事故的分析表明,在装配式挡土墙的连接部分较易发生工程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对装配式土墙设计进行执行时,并未能按照已有的设计与规范,对其连接部分进行焊接,且连接设计有时也较为薄弱,从而使连接部件未能有完整的封闭,最终造成其腐烂等。由此看来,装配式挡土墙设计的难点在于连接设计及其施工。

解决此难点的措施是要按照规范加强连接设计。具体来说,要将地基均匀性进行加强,是结构不均匀沉降得以减小,为防止地下水土等对连接部件的侵蚀,必须将连接部件进行及时地封闭。其一是依据设计规范对连接材料与焊缝进行严格的设计;其二是为使地基不均匀沉降减少而保证连接的成功,需用换填水泥的方式进行砂砾石的稳定,从而增加地基的均匀性。其三是为防止连接处由于积水渗入后浇混凝土内,在对连接施工进行验收,并确保其合格后,要对地板顶层进行浇筑,并将连接构件封闭在后浇钢筋混凝土内,使得5%的坡度在其表面得以形成,倾向墙踵横坡。

4、基础设计

为了将挡土墙基底的尺寸得以减少,并使其稳定性得到保证,在对土墙的抗滑性设计时,可采用基底设置凸棒来增强其抗滑性。但是凸棒基坑的开挖会对土质地基造成扰动与破坏,因此,就导致挡土墙整体的稳定性的减弱,这就是此設计与施工的重难点所在。

针对基础设计的难题的策略:可以利用水泥对土质地基的填换来使砂砾石得以稳定,从而确保凸榫的抗滑性,并使凸榫前土体强度得到强化,从而保证应力扩散过渡层在挡土墙基底中的良好运作,最终确保地基的均匀沉降而不致于造成结构的变形。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装配式挡土墙设计特点及其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从装配式挡土墙的优缺点与适用性及主要作用,与装配式挡土墙主要设计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几大方面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曾向荣.部分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技术[J]. 地铁与轻轨,2011(04).

[2]张国栋,蒋陆一,张玉轻,等装配式挡土墙设计中碰撞力和分段长度浅谈王冲[J].市政技术,2010(02).

作者:张冬生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设计特点论文 篇3: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探讨

【摘 要】现代建筑要想长久发展,一定要重视对建筑创新理念的发展,把传统的自然理念和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满足人们对建筑设计的各种要求。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设计;创新

1、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差异

1.1、设计特点上的差异

与传统方式相比现代建筑设计更加注重技术与观念的融合,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强调对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的融合,这使得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上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1.2、设计程度上的差异

传统建筑设计一般局限于现实和短期,因此传统建筑设计具有显著的随意性和短视效应,这会导致建筑物既没有体现设计思想,也没有文化内涵。现代建筑设计立足于长期和未来,具有显著的战略性,这样就形成在现代建筑设计程度上表现出严谨性和规范性。

1.3、设计手段上的差异

传统建筑设计的手段是纸笔作图,这样的设计工作不但效率低而且难于把握建筑设计的核心与关键。现代建筑设计的手段是计算机和网络,通过各种自动加工数字软件和模拟三维设计技术使得设计的质量、效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2、现代建筑设计概述

2.1、现代建筑设计的特征

(1)先进理念的指导

在对现代建筑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研究,与周边的环境做好协调。在设计方面,建筑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尽可能减少建筑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要尽量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要按照绿色生态建筑的要求科学设计建筑的结构,使整个建筑在景观创造和能源利用上,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2)合理的结构设计

现代新型建筑设计,是经过合理的设计、科学的计算,用新型的墙体材料和建筑材料,同时采用框架式的建筑结构,来使建筑的机械化程度和抗震性能得到提高。新型的建筑结构,不仅可以减轻建筑本身的重量,改善建筑本身的面貌,还能自由分割空间,大幅度地提高使用面积,从而使整体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也得以提高。

(3)多样性的功能

受结构和体重限制,传统建筑的功能单一、智能系统缺乏,多元化功能和综合性不是很强,现代建筑的设计采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建筑物的空间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而使现代智能化设备和多种功能的需求得以运用。

(4)经济合理性

在工程建设中,设计是第一要素。由于对项目投资影响最大的就是设计阶段,只有从建筑设计阶段开始实施对建筑的经济管理,才能很好地控制建筑经济方面的各项问题。在建筑的技术设计阶段,首先要确定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合理性,而这一部分工作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占到工程总造价的35~75%。

2.2、现代建筑设计的原则

(1)全面开发的原则

应当运用更加体现出实效性的方式,运用尽可能少地材料以及资源消耗,从而得到最为理想的开发效果。在如今人类的发展与资源趋向枯竭的状况下,全民开发还是极为重要的。当然,该原则还体现为建筑在空间组织之中。这就应当妥善地对现代建筑的所有面积实施充分而有效之利用。

(2)集约设计的原则

如今,建筑的不断建设、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之间矛盾正在变成一个愈来愈显著的问题。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通过集约设计,拓展立体化开发用地所需要的空间,从而更加深入地开发城市的地上空间以及地下空间,从而更好提升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因此,要充分结合本地实施旧城改造的大好契机,更加积极地进行拆旧和建新,从而持续提高城市所具有的实际容量。在建筑设立的空间结果上,还要更加积极稳妥地运用具有轻和薄等特点的新型材料,做到利用尽可能小的建筑空间来实施建筑设计。

(3)合理设计的原则

在如今各类技术标准长期并存的新情況下,必须让现代建筑设计和本地的社会发展状况具有同步性。因此,要紧密结合实际,让现代建筑设计真正得融入当地发展大局之中。为此,就要实施更为合理的设计,真正做到具有实效性,这就要求必须从本地实际经济条件加以考虑,和本地具体消费状况以及市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一致。在此基础上,现代建筑设计还必须与当地的自然气候状况、地形状况和地质状况等诸多因素加以联系,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建筑设计取得事半而功倍之成效。

3、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主要方法

3.1、建筑结构技术创新的基本方法

现代建筑设计在结构有诸多新的要求,主要涉及到建筑物的强度、跨度和形态等等。结构并不仅仅只是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还是加快建筑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具有创新性的结构因素,能够设计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现代建筑方式。一方面是要设计出能够挑战地心引力的现代建筑物结构。在现代建筑刚刚取得发展的开始阶段,建筑物就体现出大力挑战地心引力的极大制约,向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进行发展。在原来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结构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全力以赴地保持建筑之稳定,也就是保持其坚固性,但是,为切实做到长期维持这类建筑物之稳定与坚固,这就要面对地心引力的巨大挑战。比如,设计师让努维尔设计理念中的巴黎无止境大厦就充分应用了一种生长型的现代结构,从底部到顶部,越向上,所用到的是更加轻巧灵便的金属性结构,而塔楼则位于建筑物顶,均使用玻璃板对外墙进行遮挡,并且为减小风阻而设有多个空洞。这一设计方案很遗憾未能真正实现,但也恰恰证明了人类挑战地心引力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是要合理地应用结构仿生技术。自然界中的生物均为自然环境之下长期以来形成的综合性的产物。结构仿生技术将生物的原型看作一个系统来实施研究,进而理解生物系统自身具备的工作原理,从而实现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仿生结构设计主要是以生物或者生物所在栖居物为其原型的,完全可以运用结构仿生技术来实施建筑设计,这样一来,即可提出合理而且多样化的结构形式。

3.2、建筑节能创新的基本方法

一是新型構造技术在建筑物玻璃幕墙设计当中的运用。在城市中的现代建筑物玻璃幕墙的设计当中,大量新型构造技术得到了大规模的运用。例如,用于现代建筑的双层玻璃幕墙、具备雨水收集功能的建筑玻璃幕墙等。在以上技术中,最能够展现构造技术从而具备了绿色节能功能的双层玻璃幕墙,这种幕墙现在用得最广泛,且节能的成效是最好的。在最新的研究中,双层玻璃幕墙所具备的新技术能够较为妥善地处理好传统意义上的单层幕墙不具备的那些问题。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双层玻璃幕墙比以往的单层幕墙在采暖中节约能源42%至52%,而制冷时则可节约能源38%~60%。因为应用了双层玻璃幕墙,促使玻璃幕墙的保温功能、隔音功能和通风功能较之以往均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二是围护结构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通过运用围护结构方案,能够较好地提升现代建筑所具有的节能性能,从而对于创新建筑节能仿真具有很好的市场拓展作用。节能仿真对象能很好地依据建筑物的自身情况,逐步发展到围护结构、空调系统和能源体系当中,而现代节能建筑的各种关键影响因子均能够实现数值模拟甚至虚拟现实。在此基础上,现代建筑节能仿真应用覆盖了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从前期的设计一直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建筑工程的后期验收管理等均在其中。在各个阶段之中,应当积极利用建筑节能仿真技术所具有的极大优势,从而建立健全更趋全面、更为完整、更具系统化特点的建筑节能仿真创新模式。

3.3、建筑材料技术创新的基本方法

由于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出现在市场上,并被使用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设计师们立足于深入研究、全面分析新材料所具有的新特点,就能够把自身独具的鲜明特征应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体系当中,这样一来就能够设计出更具有创新性特征的现代化建筑。比如,应用新材料—树脂玻璃,因为其自身具备的鲜明技术特征,在低温之下具有非常好的可塑性、良好的透明度以及光泽度等,如今已经为大量新出现的非线性建筑设计所运用。比如,奥地利的格拉茨艺术中心就是利用树脂玻璃这种新型材料所创造出来的美妙绝伦的新建筑。该建筑具备了其他建筑所不具备的重要特性,也就是可以如同生物一样地柔软。具体来说,这一建筑物具备了极为光滑的曲面表皮,而且每个构件都是热成型的,其外部构造与其内部结构之间实现了无缝对接。

总之,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应用,是提升现代建筑创意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它和解析性逻辑思维的根本差异是:创新思维囊括了创新主体的多个因素,是决定建筑设计作品多元化创作的重要体制之一,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显得极为重要。在建筑设计的不同工作阶段,均应始终贯穿创新理念。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了促进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建筑设计也会导致宝贵的资源被消耗,不利于节约能源。有鉴于此,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愈来愈受到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占中.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2]张文波.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理念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243.

[3]刘洋.浅谈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理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273.

[4]曹丽新.现代建筑设计中创新理念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6:172.

作者:姚丽 拉菲尔·穆赫塔尔

上一篇:影视音乐融入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下一篇:学生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