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旧城改造

2024-04-12

县旧城改造(共8篇)

篇1:县旧城改造

县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着力加大县城旧城改造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优化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强劲推动作用,遵照《**市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意见》,结合县城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和谐平安,宜居家园”为主题,以改善人的居住质量和生活环境为根本,以改变旧城区面貌,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和市民生活质量,建设现代化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改造建设,全方位加强管理,将旧城区改造建设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建筑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市民生活舒适、文明和谐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运作,确保稳定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土地征用、资金使用管理、城市房屋拆迁、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切实让不同群众得到实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制定统一的旧城改造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改造目标任务,坚持循序渐进,区分轻重缓急,做到先易后难、以面促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三)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入城市经营理念,坚持谁投资,谁收益。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按以奖代补的方式积极筹措资金给予必要支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调动企业、社区、村组、群众的积极性。

三、总体目标

以“打造新家园、建设新**”为主题,对**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旧城实施改造,把县城建设成为规划合理、配套完备、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城市和商贸中心。从2010年起,用十年的时间,完成旧城改造。集中力量对我县的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以及老城区范围的房屋实施改造,从功能配套、绿化、美化、亮化入手,分年度实施旧城区的改造工程。至2020年,实现县城旧城区房屋拆迁改造整理82万平方米,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8%以上,城镇化水平达52%;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水质综合合格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8%,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22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8%。

四、旧城改造总体工作思路及重点

总体工作思路: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统一规划,项目包揽,综合开发,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快速提升城市品位。

工作重点: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

旧城改造工作坚持以提高居住质量、优化人居环境、保障群众利益为重点,以实施城镇廉租住房和城镇棚户区改造为契机,采取总体规划、连片开发、分期建设、整体推进的方式推进旧城改造。通过政策引导、规划调控,使旧城改造符合公共利益,惠及广大居民,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住房需求,实现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在城市公共产品上加大投入,切实将城市供排水、道路、治污、防洪、供气工程作为改造的重点。加快建设便捷通达的城市道路网络,高效优质的通讯设施,完善配套的供水供电系统,满足群众需求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三)园林化城市建设方面

通过旧城改造,鼓励旧城区居民向南片新区及东部片区外围转移,缓解旧城区人口压力,降低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留出空地扩大绿地面积,实现绿地率,市政设施配套率大幅度提高。形成“百米有绿地,千米有公园,干道树成行”的密集型绿地景观城市。重点实施“大树进城”绿化行动,开辟城市中心绿地,形成点、线、面和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使城市绿化水平有明显提高。

(四)城中村改造建设方面

实行政府统一组织规划。编制城中村整治、改造的专项规划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水平。完善城中村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中村地区的社区服务设施,结合实际建设村内防灾系统公共设施,含消防、防洪、人防和抗震等设施。保留结构较好、占地适度的住房,改善人居环境。在改造规划中,可能考虑廉租房建设用地的位置。因为城中村一直为外来者和低收入者提供相应的住房,按比例建设廉租房,收取租金,也是改造城中村持续发展的有效途经之一。针对现有16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分期分步骤进行改造实施,改造过程中,重点突出民族特色,保留及保护文化,宗教建筑遗产。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城市改造的需要,又要尊重历史,依法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年度工作任务

结合旧城改造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县旧城改造的年度任务分解为:

2010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1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率达18.45%,城镇化水平达34.34%,完成县城旧城区房屋改造11.498万平方米,计划完成投资4.22亿元。主要实施项目为:幸福新城1.98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完成园丁小区旁1.1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完成城市供水工程32.213公里供水管道改造;启动污水处理工程(日处理规模1万吨污水处理厂一座、配套污水管网改造38.45公里)建设;完成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日处理规模100吨的垃圾填埋场及配套转运站);实施城关完小入口片区0.21万平方米体育馆项目;完成吉龙花园片区三期3万平方米商住楼建设;实施鸿润花苑片区1.4万平方米商住楼建设;完成0.645公里耿双入城通道建设,房屋拆迁0.251万平方米;实施0.883公里二环路建设,房屋拆迁0.081万平方米;建成0.724公里羊耿入城通道,房屋拆迁0.661万平方米;实施2.8公里环城二级路扩建,房屋拆迁0.475万平方米;完成青年路延伸段0.3万平方米街头绿地建设。完成法弄片区2.34万平方米房屋改造。实施白沙水村片区改造,建成2.450万平方米社会停车场。

2011年—2012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率达39.65%,城镇化水平达37.61%,完成县城旧城区房屋改造35.519万平方米,计划完成投资8.99亿元。主要实施项目为:建成羊耿入城口三角地片区1.8万平方米的迎宾广场;完成土司府、总佛寺周边片区1.8万平方米房屋改造;实施老法院、检察院片区1.3万平方米商住楼开发;完成城市供水工程取水构筑物及DN250原水输水管道6.673公里建设;实施城市主次干道景观整治(街景立面改造、人行道小板铺装、车行道路面整治、绿化、亮化、美化),用地规模 21.292万平方米;实施公园路南段片区1.352万平方米市政道路建设;建成二环路西线延长段8.4万平方米;实施老客论文联盟整理运站片区2万平方米县城标志性建设项目;完成城南加油站南片区3.3万平方米宾馆和商住楼项目开发;实施老干村东侧1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项目建设;完成职中片区8万平方米的商住楼开发;实施双缅树片区6.409万平方米职教中心搬迁工程;建成游泳池片区1.21万平方米金旺花园居住小区;纸浆厂宿舍区10万平方米建设;建设档案馆0.5万平米项目;完成二环路0.909万平方米两块街头绿地建设。2013年—2015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8.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率达41.84%,城镇化水平达42.71%,完成县城旧城区房屋改造35.519万平方米,计划完成投资12.16亿元。

主要实施的项目为:完成农行宿舍区、气象局片区改造,建设5.081万平方米水文化商业街;启动县城西北片区行政中心4.919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启动县城西北片区行政中心3.37万平方米市政广场项目建设;实施城市供水工程改造(供水规模1万m3/d净水厂改建,新建一组水处理构筑物);实施6.93万平方米甘东公园改造,进行绿化种植及配套公共设施;启动69万平方米景戈森林公园背景区建设,进行绿化种植及配套公共设施;完成地雅天鹅湖酒店片区3万平方米度假村项目建设;实施粮油加工厂片区4.5万平方米商住楼项目开发;启动县城西片区18.413万平方米环山道路工程建设;启动1.675万平方米二环路西线与环山道路联络线建设工程;实施50.23万平方米芒片河滨河绿化景观带建设工程;芒片河南岸3.821万平米民族文化广场建设;完成街子队片区0.9万平方米房屋改造;建成孔雀坡脚、震新路0.558万平方米三块街头绿地。完成现有糖厂搬迁及糖厂片区19万平方米商住楼开发;完成景戈路东段入口片区0.39万平方米道路扩建工程。

2016年—2020年: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9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率达48%,城镇化水平达52%,完成县城旧城区房屋改造48.4万平方米,计划完成投资10.18亿元。主要实施的项目为:完成芒片河西岸27万平方米居住区项目建设;实施佤族队6万平方米滑坡搬迁区改造,进行绿化种植;完成贺嘎、德党片区4.9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启动污水处理工程远期2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扩建、配套污水管网改造12公里;完成供水工程远期2.5万m3/日输配水工程,管道长35.32km;实施基建队、扎木路片区5.8万平方环卫站、茶厂片区3.5万平方米房屋改造;实施中学大门至降压站片区1.2万平方米房屋改造,进行商业开发;完成政府大楼片区改造,建设6万平方米博物馆、影剧院、科技馆、艺术馆项目;建成震新路、耿双入城通道、芒片河南岸2.235万平方米五块街头绿地。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六、保障措施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进一步增强规划意识,突出规划主导地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提升规划调控能力,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在做好县城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同时,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休闲、宁静城市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编制好旧城改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水、电、路、网络等各类专业规划,做到旧城改造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与整治旧城环境相结合,与保护历史文脉、历史建筑相结合,与城市的产业提升相结合。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以规划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拟定各阶段旧城改造计划,确保旧城改造工作有序推进、规范运作。加强旧城改造规划管理工作,加大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严格执法,保证改造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统筹整合资源

一是把城镇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与旧城改造项目紧密结合、统筹推进。以2010年-2011年底全县实施完成17.5万平方米廉租房、2010年全县实施4万平方米城镇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为契机,有重点的推进旧城改造,打开工作局面。二是相关成员单位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参与旧城改造,完善新建安置小区供水、供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和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益性设施,切实方便和改善群众的生活。通过统筹整合资源,发挥资源配置的最大优势,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拓宽融资渠道

大力拓宽融资渠道,想方设法筹措建设资金,采取“向上争取、以地生资、招商引资、社会集资”等多元化的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团体参与旧城改造,通过旧城改造,实现城市得发展、群众得实惠、开发主体得效益的共赢目标。一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国外资本投资城市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要大胆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方式,逐步整理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也可以采取资产收益抵押、股份合作等融资方式筹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对已建成的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股权经批准可以进行出让、转让。二是健全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作为本级城市建设的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依法进行城建资金的筹集,承担债权债务,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三是将旧城改造中实现的税费地方分享部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等,按收支两条线的办法,重点用于旧城改造中的公益性设施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加强与金融机构尤其是与政策性银行的联系,积极争取信贷支持。通过多渠道筹融资,争取全县每年投入旧城改造的资金达6亿元以上。

(四)依法做好拆迁安置

坚持按政策办事,依法拆迁、依理拆迁,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拆迁、和谐拆迁。实行县领导联系、部门配合、项目业主具体实施的运作模式,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拆迁工作。加快低价位安置房源(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高度重视被拆迁居民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结合改造片区的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办法、补偿安置方案,严格执行拆迁公示制度,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充分考虑被拆迁户利益,充分发挥和调动基层的积极性,本着“民主、自愿、公开、公平”的原则,探索以社区为单位的旧城改造工作理事会,配合拆迁人、被拆迁人、政府部门做好动迁、建设等工作,条件成熟的可作为开发主体,实现“自我拆迁、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切实做好被拆迁户的补偿安置工作,坚持采取回迁安置为主,货币安置为辅,禁止划地安置。

(五)制定配套政策

围绕旧城改造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制定完善一系列保障旧城改造顺利实施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审批程序,确保旧城改造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推进。对于利用外资参与旧城改造的项目一律提供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环境。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旧城改造项目管理、拆迁安置等政策措施;建设部门要制定旧城改造的具体方案,编制旧城改造片区规划;国土部门要制定旧城改造土地收储、公开交易、土地出让、用地报批等政策措施;公安部门要制定旧城改造拆迁户户籍管理政策措施。做好旧城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治安秩序、交通安全工作,协助实施行政、司法强制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被征地群米房屋改造;完成众基本养老保障和劳动就业政策措施;县财政局负责筹措、拨付政府投入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充分用好用足中央和省各项优惠政策,制定好相关配套政策,为旧城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国论文联盟编辑。

(六)广泛宣传发动

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旧城改造宣传活动,使旧城改造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深入报道旧城改造的成果、经验和先进典型,不断激发社会各个层面的改造热情,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旧城改造工作中来,加快推进旧城改造。

七、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组织实施好全县旧城改造工程,确保旧城改造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成立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建设局、招商局、**镇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县监察局、发改局、财政局、审计局、林业局、扶贫办、教育局、国土局、民政局、民宗局、卫生局、文体局、水利局、环保局、公安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建设局,负责制定旧城改造规划实施方案及负责旧城改造工程的协调、指导、服务和督促工作,负责拟定旧城改造有关政策,报县政府审定。并建立工作会议联席制度,原则上每月

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负责解决旧城改造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二)落实工作责任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旧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负责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落实。各相关成员单位在旧城改造工作中,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发挥职能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制定保障措施、相互支持配合,对旧城改造的项目立项、土地报批、建设管理等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一套高效便捷的运行机制,为旧城改造的顺利推进提供优质服务

(三)严格绩效考核

实行旧城改造工作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和三年、五年、十年旧城改造工作绩效综合考评制度,把旧城改造工作纳入各部门主要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对工作推进较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力,影响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的,严格实行问责;对在旧城改造行动中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严肃查处

篇2:县旧城改造

一、建设局片区基本情况

建设局片区旧城改造的规划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涉及拆迁建设局、信用社、国资中心三个单位、36户房改房和17户居民自建房,共约8000平方米,人口约180人。其中办公用房 约平共处五项原则1500平方米,房改房5栋约3580平方米,自建房6栋约2000平方米,经营门面约1590平方米(其中单位门面约920平方米,私人门面约668平方米)。

二、改造建设方式

该片区旧城改造,土地用途为商品住宅和商贸开发,属于经营性用地。根据国土资源部第11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第四条的规定,采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按照规划修建商品住宅小区和商业店铺。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办法

1、该片区国有土地使用权采取挂牌出让,以基准地价为基础,由监察、财政、审计、国土核定后,加上拆迁安置补偿资金进行招商,竞标者将不低于地价款和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总和存入房管局指定银行的监管帐户作为该项目的保证金。并按银行出据的存款证明和房管局核实的存款证明方可竞标。

2、该项目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竞标以挂牌截止时间竞标者报价最高者为中标。

3、竞标者中标后对所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也不得擅自改变土地使用用途。

4、竞标者中标后保证金即转为本项目资本金,并不得以任何形式转移项目资本金,在房管局的监管下专项用于该项目拆迁安置补偿、房地产开发建设和缴纳相关税费。

四、拆迁安置补偿原则

1、拆迁人(开发商)可以自行拆迁安置补偿,也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拆迁公司进行拆迁安置补偿。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配合作好拆迁安置补偿的政策宣传和协调服务工作。

2、拆迁安置补偿可以实行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拆房还房)补偿两种方式。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具体协商确定。

3、实行货币补偿的,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共同委托具有拆迁评估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以评估价为基础由拆迁当事人双方协商达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按市场价实行货币补偿的不得申请安置宅基地。

4、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按照就地“拆一还一”的办法拆迁安置。超面积部份按市场销售价以住宅90%、门面80%确定计算补款金额,由拆迁当事人双方协商具体补款金额,签定拆迁安置协议,在拆迁人交房时由被拆迁人一次性补给拆迁人,新旧房屋产生的差价作由开发商优惠给被拆迁人。拆房还房的门面超面积部份一般不超过原拆迁门面的20%,住宅、门面的大小原则上在原拆除地段上由被拆迁人选择。

5、被拆迁房屋的实物指标,有房产证的以房产证为准,没有房产证的由拆迁人委托具有房产测绘资质的机构进行实地勘测为准。

6、被拆迁人的搬迁费用按每平方米5至8元为标准计;拆房还房的过渡期费用按原有住宅、办公面积每月每平方米1至2元,门面每月每平方米10至20元为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由拆迁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一并在拆迁安置补偿协议中予以明确。过渡期的居住、办公等问题由被拆迁人自主行解决。

7、极个别被拆迁人对拆迁安置补偿达不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房管局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提起诉讼。诉讼期间不影响拆迁工作的进行,即房管局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五、优惠政策

按余府发[2006]20号文件执行。

六、规划建设要求

1、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该片区用地性质为商住小区,由开发商自行聘请具备相关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按照国家规范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县人民政府组织评审批准后方可实施,编制详规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开发商自行负责。

2、该小区的容积率规划为2.5、房屋间距规划为1:

1、住宅楼层不大于7层、绿化率达到20%,并符合小区规范化物业管理的要求。

3、开发建设期不得超过2.年。

七、协调服务

1、政府专门抽调房管局、建设局、国土局、招商局、监察局、县城建指挥部、白泥镇、梓桐社区等单位的有关人员组成专门从事拆迁安置补偿的协调服务工作小组,宣传拆迁安置补偿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被拆迁人的思想动员工作,保障拆迁安置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2、政府各工作部门和白泥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旧城改造工作,宣传旧城改造的目的和意义,支持企业依法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县城形象,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被拆迁人要理解、支持旧城改造工作,在不损害自身合法、合理权益的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做好拆迁工作。

篇3:重庆发力旧城改造

延伸一座城市的文脉

吴拯

华润置地重庆营销经理

华润二十四城 (重庆) 项目建成后, 会使城市品质得到提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城市环境, 作为老工厂或者老居民区, 本身经济结构调整之前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大环境, 在经济调整之后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 城市作为消费的中心。周边所有的建设医院、建设小学都是围绕建设厂在转, 这样对人本身带来一定的负面的信息。我们把它建成之后会变成人性化的过程, 环境的变化这是第一位的。

二是基础设施会有所升级, 以前建设厂那边是比较单一的, 而建成二十四城之后会用城市化的方法来解决以前分散的配套, 比如说学校, 包括社区这些, 特别是学校最明显, 会协同的利用, 这样会有一些升值。

三是对于今后城市发展的很现实的现象是什么, 一个工厂不可避免的以产业工人为主, 而变成华润二十四城之后这6万人之中会有一些交叉。

四是人性化的过程, 因为城市化的发展已经是越来越好, 对人的生活也好, 人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而以前的这种以生产为核心的年代, 感觉对人性肯定没有这么好的。现在这个时代, 变成新的项目之后, 有了改造之后, 人的发展, 人在里面享受的会越来越好。人的品位提升之后, 是城市人性化的过程。

旧城改造是社会发展必然之路

邓孝华

万达集团重庆公司策划经理

重庆2002年到2003年更多的是集中在新区开发, 比如说江北片区、北部新区, 从2003年之后逐步加大了旧城的改造, 2003年开始整个观音桥片区的改造, 2005年左右杨家坪和沙坪坝核心圈的改造。慢慢的从新区发展转向了旧城改造, 这结合西方一些国家发展进程来看, 从二战之后就出现这样一些情况,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的情况开始恶化, 犯罪率上升, 一些有钱的中产阶级就脱离城区, 往郊区转移, 然后就出现一些郊区的房子成了“睡城”, 这样就导致了原有中心城市的人口就逐渐向郊区发展, 导致道路增加, 汽车增加, 污染增加, 环境日益恶劣, 又导致原来的城市中心变为了最贫穷人口的聚集地, 支撑着犯罪、疾病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阴暗面, 实际上看重庆也是这样的。

比如说我们那个南坪·珊瑚村的项目, 还有包括石桥铺那里, 就是华宇·老街印象那里。现在大家开始反思, 原来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城市中心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伤疤?大家在这种思潮中开始回归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发展更多是能带动片区的发展。我感觉现在旧城的结构配置已经不注意吸引整个经济的拉动。我们看得很清楚, 原来中心基本以居住单一业态为主, 还有以厂化, 还有在北碚看过力帆那块地, 离北碚中心只有一公里距离, 就是占据了城市最核心的地段, 但是是大量的居住区或者工矿, 业态是单一的, 不足以对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我们希望把单一的业态改变, 重新进行结构配置, 配置商务、配置商业、配置居住, 配置一些金融、医疗类的, 让整个城市中心重新充满活力, 提升整个片区的形象。

3年完成1200万平米拆迁

谭坚

重庆市建委工程师

从2008年开始, 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这块, 目前通过调查, 重庆市目前还有786万平方米的危旧房, 当然在拆迁过程中, 按规划, 不可能只拆一些危旧房, 也连带拆一些危旧房的房屋, 大概估计下来全市有1185万, 但是这只是一个计划, 在事实拆迁肯定数据会有一些变化。目前划定的大概有1200万左右,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现在的提法是三年内完成拆迁, 五年内完成改造。

跟以往旧城改造的区别有几个方面。

一是在优惠政策方面, 加大了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2008年调整了思路, 加大了力度。以前分住宅和非住宅区别对待, 但是在拆迁费付出的代价还远远高于出拆费, 这次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也可能是考虑了这点, 也不再分住宅和非住宅, 只要是有产权的, 都可以按照拆一免2.5来减免。对拆迁人在建安置房的时候也给了相当优惠的政策, 除了新建的安置房, 拆迁人还可以通过在社会上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二手房都可以进行安置房的建设, 这次安置房的建设政策都是把所有行政费都全免了, 而且在税收上有一定的考虑, 现在已经出来的有四种税, 增值税、营业税和契税以及所得税都可以进行一些减免。

二是在政府主导性上有一些比较新的思路。现在实施拆迁的是由各区的政府, 指导这次危旧房的改造的一些纲要性文件上明确了拆迁责任主体是主城各区政府, 由政府来组织实施拆迁。二是在规划指标上, 规划指标上这次有别于以往的拆迁, 以前都是遍地开花, 各自为政, 开发单位取得这块土地之后就去办理相应的手续, 找相关的单位就行了。这次拆迁是计划先行, 所有的规划都是按现行的城市总规进行的, 原则上不允许突破容积率这些指标。而且在这次还专门按照薄书记建设“森林城市”、“森林重庆”的观点, 在拆迁的这些危旧房当中要拿出50%的余地建为绿地建设, 还不是绿化, 因为绿化有空中绿化的概念, 我们讲的是绿地概念。

三是开发单位获利的手段多样化。这次采取政府主导, 净地出让的方式给开发商带来好处, 开发商拿到地就是净地, 就可以直接进行开发建设, 资金回笼时间也比较短, 这也是一个获利的体现。二是开发单位可以投入一定资金参与土地的整治。

旧城改造释放2500万方的居住需求

魏开忠

交响房地产研究机构总经理

在这次旧城改造中, 市委、市政府提出首先是关注民生, 其次才是改造城市交通环境, 第三才是改造城市环境, 民生问题是第一位的。在危旧房改造之中, 有1200万方涉及的改造面积, 根据2001年上海危旧房改造的经验数据, 危旧房改造以后能释放出来的居住需求是2.2、2.3倍, 就是1200万方的改造, 最终释放出来的居住需求是2500万方, 这在其他城市也得到了验证。

这次的危旧房改造可能对城市或者对开发商及居民都面临着一些巨大的机会。一方面城市形象, 城市面貌得到大的改善。二方面由于土地供应方式变化, 实际上大量的外来开发商和有实力的开发商能拿到好地的几率增大。

旧城改造须有新思维

赵宜胜

迈德城市顾问机构总经理

二手房的改造是否可以面向迁出者常年优惠, 不管什么时候买房子, 只要你是在这几年之内搬出的人买二手房都可以巨大的优惠, 这次主要是政府主导进行拆迁。另外一方面带来很多效益, 能够让我们的城市中心区的一些原住居民尽可能的留在他所习惯的生活圈里, 同时, 不要把我们旧城改造形成的迁出者, 他们的住房需求过多的压向新房, 过多的压下会带来非常大的焦虑, 就是迁出的人, 政府已经给他很高的补偿标准了, 但是他仍然买不起新房。反过来又去找政府, 又压向经济适用房。所以我觉得这一轮的旧城改造或者危旧房改造一定要有新思维。

具体展开来讲, 要把重庆变更有品位, 更有文脉的城市。要很好的传承和彰显文脉, 就像把通远门周边破房子拆掉, 把通远门亮出来, 但是那需要代价, 需要钱。还要优化城市功能, 还要解决城市增量, 而且又要很快。我们政府在整个资金安排上, 为每个危旧房改造地块的规划,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规划。

所以我觉得这个话题是非常沉重的话题, 是我们城市发展到今天, 旧城改造的成本高居不下, 城市发展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 城市再过这些年的造城运动之下已经造成了太多不合理, 需要调整。我们城市面对未来“314”总体部署的要求。需要通过旧城改造来完成。我们现在来做很难做。

政府应注重城市功能规划

王英

同成置业总经理

旧城改造对城市面貌会有很大的作用, 并且能提升城市的机能,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一点, 邓总提到以前城市是很单一的功能, 现在要复合更多的功能。这样的话, 会促使地产开发商追求承载更高利润的一些业态, 比如说商业, 有可能会淡化居住功能。同样可以拿米洛来举例, 就是曼哈顿, 在晚上和周末的时候, 城市就像睡城一样。这样的话也失去了以前对旧城改造本来的突发点, 所以我觉得政府在规划中不仅要强化50%的绿地问题, 在具体规划上对各种功能的协调性也应该着重的进行考虑。另外, 就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怎么样来改变发展和保护的矛盾。

重庆有一个项目, 洪崖洞, 在开发之前那个片区的面貌也是非常糟糕的, 现在也是重庆非常独特的一个亮点景致, 虽然谈不上特别成功, 但是把保护与开发协调很好, 不能让旧城改造就让城市失忆了, 这是非常重要的。

篇4:旧城改造开发模式探究

关键词:旧城改造;开发模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87-2

0 引言

由于社会的进步,我国许多地区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旧城改造工作,旧城改造不仅影响着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也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旧城改造不但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的现代化步伐,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尽管我国很多地区的旧城改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遇到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应当在认清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究改造开发的科学模式。

1 当前影响我国旧城改造开发的因素

1.1 经济效益是关键因素

旧城改造关系到政府、开发商、人民群众等各方的利益,但进行旧城改造开发的主要负责方是开放商和政府,但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开放商的地位愈发突出,房地产业生存的根本保障就是盈利,而且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利益是主导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开放商会大力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在某种程度上土地的循环利用可能会受到限制。因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对旧城改造开发造成影响,但经济效益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它决定着能否顺利实现旧城改造开发的目标[1]。

1.2 多主体共同参与

最初旧城改造开发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近些年来旧城改造开发的投资人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都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企业、外商都会为旧城改造开放项目进行投资,基本上改变了长久以来过于依赖国家财政的状况。与此相对应,这种情况也改变了旧城改造开放的参与方式,即由单一走向了多元,政府、开发公司、社会组织甚至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1.3 利益的多元化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它的价值规律对经济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征就是决策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旧城改造开发会涉及多个投资主体,各个投资主体参与投资的着眼点不同,使得他们对利益的追求呈现出差异,有的投资方最重视的是经济利益,有的投资方最重视的是文化利益,还有的投资方最重视的是综合效益,因而利益的公平分配至关重要,只有利益分配公平了,各个投资方才会尽最大努力致力于旧城改造开发[2]。

2 现阶段我国旧城改造开发存在的不足之处

旧城改造开发一方面是一个城市进行局部更新的手段,另一方面是一个城市改善它整个社会环境的方式。我国旧城改造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不少城市因为旧城改造开发工作做得好使其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而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然而,有些城市在旧城改造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小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原创精神,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部分城市进行旧城改造开发的时候完全模仿国外的建筑形式,过分的崇洋,而没有考虑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导致很多旧城改造开发后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3]。

其次,虽然现在旧城改造开发的参与主体增多了,可是起主导作用的大多数时候仍然是政府以及开发商,作为城市真正主人的居民的参与度较低,他们的意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旧城改造开发工作缺乏人性关怀,没有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最后,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着把原先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拆除,然后在原有位置上建造新建筑,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国际化。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实际上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因为古建筑往往承载着灿烂的文化,盲目的把它们拆除了,就等于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一座城市的历史风貌可能会荡然无存[4]。

3 改造开发旧城的科学模式探析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认为之所以要对旧城进行改造开发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建设城市的需要,这种看法没有错误,然而它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旧城改造开发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城市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环境需求。党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应当成为指导各地旧城改造开发的根本原则,我国各个地区要想做好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开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3.2 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结合

旧城改造开发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人们生产生活必须的条件和公共物品是政府的职责,因而,旧城改造开发理应由政府实施。具体来说,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科学规划以及筹措资金。政府应在充分调研,认真衡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造开发规划。另外,政府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筹措资金。不过在市场经济时代,不能采取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完全依靠国家进行财政拨款,地方政府应当以自己所掌握的土地资源作为依托通过市场化运作来筹集资金。所以,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两者应当结合起来,对于没有开发的国有土地或者旧城占有的土地,政府都可以利用土地市场,面向社会进行拍卖,牢牢掌握级差地租和土地的增值收入等,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旧城改造开发。

3.3 调动居民参与旧城改造开发的热情

旧城改造开发最大的受益人应当是居民,因而,居民有权利参与到旧城改造開发工作中。政府和开发企业要采取可靠的手段鼓励居民参与旧城改造开发,比如政府可以大力宣传旧城改造开发的益处,为居民建言献策创建良好的平台;开发企业对于参与修复旧城的居民给予一定经济上的奖励等。居民的广泛参与,不仅可以避免居民与改造开发人员的矛盾,还可以增强城区的复原力,提高居民在心理上对新城的认可度。

3.4 因地制宜

我国很多地方的旧城改造开发都面临着拆迁安置困难、建设配套设施花费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旧城改造开发的时候做到因地制宜。政府和开放商在进行实地调查后,制定高标准的改造开发方案,方案中应当说明哪些旧城适合改造成商业步行街、哪些旧城适合建设居住小区等等;此外,还可以巧妙用土地换房屋或者用房屋换土地的形式,从而平衡好各方利益,总而言之,因地制宜有利于避免开发改造的盲目性,提升新城的使用价值,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旧城改造是一项艰巨并且复杂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所有问题,为此,各地政府应当制定灵活的政策,并对旧城改造进行一定的扶持,譬如对于参与旧城改造的开发商给予减免税费和土地出让金的优惠等等,这样做有助于调动各方参与旧城改造的热情。旧城改造不仅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还需要科学的规划,妥善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等矛盾,运用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效的完成旧城改造开发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蒋德球.旧城改造途径解析[J].江西建材,2014,02:56+59.

[2] 彭涛.旧城改造中的利益博弈与政府法治——以渭南市临渭区旧城改造为例[J].人文杂志,2014,06:117-123.

[3] 丁一,王红梅,沈明,王海云,刘光盛,程迎轩,卢阳禄.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J].城市规划,2014,05:15-21+34.

[4] 胡喜生,祁新华,王明达.旧城改造中居民安置空间模式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96-100.

[5] 谢浩.旧城改造新模式研究[J].住宅科技,2011(05).

[6] 吴林淋.关于旧城改造中房屋拆迁问题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4(02).

[7] 霍晓刚,钟培源,姚忠禄,胡晓鹏.银川市旧城改造进行式[J].宁夏画报(时政版),2013(02).

篇5:旧城改造 标语

大力加快城中村改造,切实推进城市化进程

保护文化遗产,建设旅游大市 旧城改造万代福,子孙后代感谢党

旧城改造,造福人民

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2、弘扬“三创”精神,加快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3、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两个率先”。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6、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7、大家一条心 建设新农村

8、坚持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走新型“三农”发展之路

9、坚持发展,推动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10、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11、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12、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促进社会发展

13、城市带动农村

14、不断深化“三有工程”,巩固完善“五道保障”

15、鼓励农民创业,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富裕农民生活

16、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加快农业

17、加快发展 构建环境友好型农村

18、加强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9、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20、推进农村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2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22、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3、树立,深化农村“文明福万家”主题教育

24、知荣辱 讲正气 树新风 促和谐

25、搞好村庄规划 改善农村面貌

26、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27、建设新农村 倡导新生活

28、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29、培育文明新风 构筑和谐农村?

1、全党动员 全民参与 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2、精心组织 务求实效 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

3、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建和谐新农村

5、大家一条心 建设新农村

6、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7、实行城乡统筹 加快农村发展

8、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带动农村

9、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0、“3+1”联手共建 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11、壮大县域经济 促进新农村建设

12、工农联手 互惠共赢

13、城乡互动 工农协调

二、镇村建设方面

1、搞好村庄规划 改善农村面貌

2、改变农村面貌 建设美好家园 创造幸福生活

3、积极投身“四清四化” 为创建文明村庄做贡献

4、农村要环保 青山绿水好

5、清除农村污染,营造秀美山川

6、民风淳朴 团结和睦 经济繁荣 环境优美

7、建设中心村、改造空心村、合并弱小村、发展特色村

8、整治村庄环境 改善农民生活

9、开发新能源 享受新生活

10、改厕改灶改圈 植树栽花种草

三、班子建设民主管理

1、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 大力推行四民主两公开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3、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带领农民共同富裕

4、完善村民自治 推进村务公开

5、着力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6、关心农民疾苦 尊重农民意愿 维护农民利益 增进农民福祉

7、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8、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理顺基层管理体制

9、户户倡树新风 人人遵守公德

10、不打架 不酗酒 不赌博

四、培育新型农民

1、建设新村镇 发展新产业 培育新农民

2、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积极实施绿色证书活动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4、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5、培育文明新风 构筑和谐农村

6、建设新农村 倡导新生活

7、爱整洁 讲卫生 共建新农村

篇6:集镇旧城改造方案

为推进集镇旧城改造步伐,改变集镇面貌,消除木房消除安全隐患,2011年拟对集镇40户木房危房户进行改造,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计划改造户数及金额

改造户数为40户,金额为20万元

二、改造对象

改造对象为低收入、家庭困难房屋危险的户

三、优惠政策

1、纳入改造的户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

2、按规划施工竣工后,经验收符合标准补助5000.00元/户。

3、优先规划办理土地用地手续。

四、改造时限

在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改造完毕,并符合标准的改造户。

五、社区在确定改造对象时,要严格改造户房屋外形必须是前黔北居民或按照相关规定,优先改造最危险、收入最低、家庭困难的房屋户,有社区召开相关会议确定,并张榜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避免等现象发生。

2、村管办要按规划加强施工管理,以施工进度、质量上做好监管,并严禁未取得的人员施工,防治安全事故发生。

3、在未按要求改造的户不得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4、改造户房屋竣工后,经社区及村管办现场人员验收

合格后兑补助金额。

篇7:旧城改造经验

一、注重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旧城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政府推进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们着力把政府主导与市场主体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改造的有序推进。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定位。在认真摸清底数、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政府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统一编制改造规划,明确改造定位。如将太平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来改造,将黄兴南路作为商业步行街来建设,将坡子街作为美食街来改造,等等。同时,将政府由作为协调各方利益的第三方“转型”为最大化保障群众利益的“第一方”,着力解决拆迁中的住房、就业、就学、就医等老百姓的实际难题,为改造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坚持市场模式运营。面对旧城改造过程巨大的资金需求,我们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旧城改造,达到了既完成当前改造,又兼顾后续管理的目的。如在黄兴南路步行街、坡子街等项目的建设中,我们通过严格“招拍挂”程序,成功引进了三兆公司、大韵公司分别承担其规划、建设及整个后期运作、招商、管理等工作,切实解决了建设资金难题。目前由北京华远公司运作的金外滩项目投资将达100个亿。三是坚持联 1 动方式管理。作为政府主导的工作,政府在做好规划、定位等工作的基础上,注重通过与企业和社会资本的联动与协调,以保障改造的顺利推进。近年来,我们先后成立了黄兴南路建设指挥部、坡子街建设指挥部、南湖片区指挥部、顺之安棚改公司等一系列机构,服务各个项目的加快建设。在后续管理上,建立了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统一配置各方资源和调度重要工作,为项目运作和后续管理营造良好环境。

二、注重改善环境与改善民生相结合

作为传统商业区和居民聚集区,旧城区提质与否直接决定了百姓的生活品质和生存环境。我区坚持从提高百姓归属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着手,大手笔推进了一系列惠民工程、亮点工程。

(一)积极推进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自2006年开始,我区先后投入2亿多元对全区63个社区综合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形成了以涂新、白沙井、仰天湖社区为代表的精品改造工程20余个,有力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一是科学确定整治规划。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区委、区政府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高度重视,根据区情实际及社会发展需求,科学确定了社区整治规划,着重就社区基础配套、脏乱治理、窗口亮化、管网改造等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二是严格管理整治环节。围绕强化整治工程程序管理和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由区、街两级联动配合,规范了调查摸底、规划设计、实施方案、工程建设等八个环节的具体工作,并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公司管理的方 2 式建立了长效管理模式,真正做到了程序化工作、有序化施工。三是精心打造整治亮点。在广泛征求民众及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对社区的绿地建设、地面硬化、管道铺排、化肥池改建、垃圾桶改造、拆违控违等细节工作进行了具体定位、分类规划和品质建设,促进了基础配套不断完善,打造了一批精品特色社区。四是全面完善整治机制。成立了区主要领导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整治工程指挥部,明确了区党政一把手定期现场办公、工程指挥部“周调度、月总结”的工作机制,有效确保了责任上肩、人员到岗、资金到账,为整治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积极推进背街小巷提质。搞好背街小巷的改造,就是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关系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是规划上贴近群众。努力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背街小巷改造有机地融为一体,结合街巷原有的建筑质量、生活肌理、空间格局、街巷尺度、文化遗产等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二是功能上力求完善。包括门前马路的维护、路灯设施的配备、绿化的养护、下水管道的铺设、自来水管线的改造、垃圾的合理处置等硬件设施和各种软件设施的改善,都力求能更好的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三是建设上注重特色。比如,按照整体布局和效益分析,建设了长沙首条形象样板路——大古道巷、全市首条历史文化特色街——古潭街,打造了太平街、青山祠、西文庙坪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同时,严把质量关、安全关、签证关、验收关和评审关,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效益。

(三)积极推进棚户改造。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全区共完成128万㎡的棚户改造,人均住房面积提高了12㎡。一是组建了棚户改造公司。由政府全资组建了顺之安棚户改造公司,全权负责全区棚户项目改造。同时,由市区共同出资组建南湖新城公司,负责南湖片区的改造。目前市、区财政投入棚户改造资金6亿元,依托政府成立的南湖棚改公司融资32亿元。二是完善了棚户改造方式。主要是采取了保护性改造、项目带动改造和片区整体改造三种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南湖片区改造,作为长沙市最大的棚户区,总面积5457亩,其中棚户面积3638亩,有棚户居民3万多人,需要拆迁资金53亿元。片区自2007年7月启动以来,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同志先后两次来现场视察。截至目前,累计拆迁单位190个、住户3028户,大型市场4个、经营户863户,拆除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三是加大了有机棚改力度。对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古道巷地区、学院街地区,坚决按照“传承与改造相结合”的理念进行改造,在建筑风貌设计上注重发展新文化、保留老文化,并充分利用传统的历史遗迹、人文资源,综合发展商务、旅游等产业,努力把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湘楚历史生活方式相结合,促进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协调发展。四是强化了拆迁房源保障。遵循“多元安置”的原则,通过货币安置、发放经适房货币补贴、在线发布房源信息、扩大经适房和廉租房筹措范围、引导安置户自主选择安置方式等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棚改住房 4 保障体系,争取了民众的支持和理解。五是完善了棚户改造机制。全区成立了由书记任顾问、区长任组长、区四大家有关领导参与的棚改协调领导小组及棚改项目、有机棚改和企业危改四个工作组,建立了现场办公、定期调度讲评等工作机制,并调派精干力量深入项目拆迁一线,确保了改造顺利推进。

三、注重改造建设与保护利用相结合

作为长沙市古城区所在地,天心区内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可谓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在推进改造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历史、保护历史,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强化历史风貌的保护与恢复。按照“整旧如旧、修新如旧”的原则,在城市建设规划的前期作出了保护长沙历史文化风貌的决定,有效避免了盲目大拆大迁、重复建设和同质建设。特别是大力挖掘和重新整理了湖湘历史文化,将尘封多年的历史人物、事件、古民谣还其本来面目,将大量淹没于背街小巷中的人文资源发扬光大。如在古谭街,我们充分考虑其文化含量,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街巷格局,采用仿古手段,再现了明清时的建筑风格、风土人情和市井文化。又如在对城南书院所在地妙高峰巷的改造中,我们设置了雕塑景观和绿化景点,充分展现了昔日“城南旧事”的风采。二是强化亮点特色的打造与提质。对于独立的历史文化遗迹,我们在稍加修葺之后,使之成为展示长沙历史文化风韵、体现现代文化风格的特色景区。如贾谊故居、天心古阁、白沙古井、第一师范等主打景点已经成为来长沙所必到的景点。特 5 别是在对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我们保留了道路两边的古建筑、青石路面,设计了独具特色的仿古招牌,将其打造成了展示古代建筑、演绎传统戏剧、制销文化精品、交会文人墨客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又如在城南西路的改造中,考虑到道路与杜甫、黄兴、张仲景、蔡锷等历史名人有着历史渊源,我们把临街店铺的外墙修葺成明清式古建筑,街边路灯也配合以具有浓烈古韵的灯笼式灯具,使整条道路和沿线的天心阁、蔡道宪墓、社稷坛、天妃宫等历史遗迹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打造了一条展现长沙深厚人文底蕴的名阁名人路。三是强化开发项目的引导与控制。为不破坏天心阁西眺湘江的山水洲城视线走廊,我们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对地处长沙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坡子街和学院街地区的项目,包括德胜广场、南湖片区北部棚改等的建筑风格、色彩等因素进行了协调,并采取了建筑限高、容积率控制等手段,保证城市的整体布局错落有序,又不破坏现有格局。

四、注重提升形象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篇8:浅谈旧城改造

关键词:旧城改造,建筑文化,保护,创新

0 引言

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城市老化现象严重, 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而旧城改造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研究旧城改造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以保护的角度建设、从创新的角度来保护的理论, 以解决相关问题。

1 什么是建筑文化

关于“建筑文化”的概念, 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雷东升先生指出:“建筑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筑环境的反映。而此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1]”阮宇翔、吴浩洋先生指出:“通过建筑这一特定的载体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即称为建筑文化。由于建筑实体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内特定社会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合的产物, 因此, 建筑便具有综合体现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种文化属性。[2]”这两则定义比较科学, 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我们认为, 建筑文化, 最基本的层面应该是它的本体文化, 即它的使用功能的体现;其次是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 即地域的或民族的传统文化;第三是使用过程中人民赋予建筑物的一种精神, 即建筑的“外缘”文化。这三个层面的文化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内特定社会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合的产物”, 都具有“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种文化属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现代建筑的国际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所以我国建筑文化的革命性变革是必然的。这应该是“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理论的一个具体反映。但是在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中, 我们如何能从保护的角度去建设, 从创新的角度去保护, 是我们旧城改造中的重中之重。

2 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 重视城市土地利用, 忽视城市环境建设。2) 重视城市再开发, 忽视修复和保护。

3 如何进行旧城改造

1) 要以有机整体协同的观点在城市设计中慎重处理新老建筑的关系, 文化与功能的关系, 建筑形象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把城市构成诸要素统一协调, 共同突显该街区城市设计主题。对于旧城保护主旨来说, 尤其注重城市文化精神的灌注, 比如京城的旧城改造就要有京剧的“京韵”“京味”, 以与新区形成对比强烈的文化风貌反差, 才能有其鲜明的特色。2) 对于旧城区的城市设计来说, 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要随意改变或破坏旧城原有的形态格局、城市肌理和城市空间环境氛围, 包括体量、高度、空间尺度等控制要素。要避免过分强调满足现代功能要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强制性地开路拓宽, 盲目追求壮观气派。著名作家刘心武曾撰文呼吁要维护什刹海城市传统情调空间, 是很有见地的。3) 要充分意识到旧城保护性城市设计的难度, 不能急于求成, 要先读懂旧城这部历史巨著,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个四合院, 一条胡同, 有多少说不完的故事, 藏有多少深沉的历史信息。规划师建筑师要广为调研, 深入挖掘, 而且还须有相当的人文历史艺术修养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 旧城的城市设计比新区的城市设计要复杂困难更多, 是欲速则不达的, 真正的旧城改造就是慢工出细活。4) 协调新旧, 深化城市细部, 精心组织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艺术是城市设计的重要任务。没有好的城市设计, 城市建设只能是粗放的, 不可能作深作细。此外, 旧城城市设计还需要认真为寓新于旧出好题目, 把握好该地段片区新建筑应担当的角色, 否则不可能指导建筑创作产生精品, 也不可能出现融新旧于一体的城市艺术和谐共生。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街头绿地等主要靠城市设计加以指导实施。5) 现代建筑国际化不会影响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传承。一些民族建筑形式被历史封存后, 民族的传统建筑文化失去了她几千年赖以表达的物质基础, 而新的表达方式尚未产生, 人们便产生迷茫和种种担忧。其实, 这是对社会变革引起的文化附着产生了认识观念上的差别。舍弃不适合时代的东西是一种进步。民族传统的建筑文化需要扬弃, 需要将不适应时代的元素, 像牛耕、土布、雕版印刷一样蜡封在某一历史阶段中, 或将其保留在现代化进程较缓慢的区域, 或作为一种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在特定的地区用文化艺术的形式加以保护和发展, 使其成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与此同时,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讲求秩序、崇尚节俭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将会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传承和弘扬;建筑的“外缘”文化也将作为旗帜飘扬在现代建筑之上, 引领我们的民族文化前进。6) 文脉承续与创新问题。关于继承与发展、弘扬传统与创新问题, 这是一个关于文脉的老问题, 对这一对矛盾的辩证分析, 实际上是一个新旧如何协调统一, 如何处理好新旧关系的问题。下面以北京为例介绍一下。首都的现代建筑理应有京味的文脉继承, 当然也有时代的创新。这方面应该结合城市设计深入研究, 统一认识。新建筑在城市不同的地段区位对文脉承续与创新应有不同的要求, 其担负的艺术任务也相应有所区别。越接近旧城核心, 其传统文脉影响应该越强烈, 这些地段的新建筑在维护旧城风貌上应有更多的配角意识, 要表现出对传统建筑文化更多的谦恭与尊重。要更多地考虑与老城区传统建筑风貌的协调, 包括体量、尺度、色彩、造型等诸方面, 特别是高度一定要真正控制住。在格调上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意味应更浓厚一些, 越接近核心区这方面要求越应严格一些。旧城区内应强调更多的“和谐式协调”, 但这也不是要去复制“假古董”, 全做成仿古式建筑。文脉承续不全在形式上, 更多是在内涵神韵上, 体现历史的气派与精神, 包括空间序列, 韵味氛围以及设计原理原则的提炼等多方面, 形式是可以多样化的, 若采取“对比式协调”, 还有一种处理手法, 就是主动甘当配角, 以纯粹现代主义形式同传统风貌相区别, 但须弱化其体量和形态。7) 城市美学风格问题。在提升城市文化的今天, 既要科学地建设城市, 又要艺术地建设城市。在这二者关系上, 也需要辩证的认识。讲科学更多是指城市功能问题, 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布局问题或经济性问题等, 这些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城市美学、城市景观、空间环境艺术、标志性建筑形象等城市艺术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甚至有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某种情况下, 甚至需要城市功能服从于城市艺术。或者说, 在城市艺术的要求或指导下去解决功能问题, 这不能理解为艺术至上或“唯美主义”, 尤其对一些有历史文化的城市来说, 城市艺术就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功能随时代变化着, 可以不断去完善, 而城市艺术却永远留住那个时代, 成为永恒。所以城市艺术之美常常成为一个城市成功与否的标志和关键。

4 结语

处理好新旧建筑关系是城市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和关键问题, 也是难点问题, 不可等闲视之。在一个城市区段内, 新与新之间不但要对话, 新与旧之间更要有沟通对话, 而不是相互对立, 总体要协调。建筑群要有主角有次角。在处理手法上新旧建筑拼接不能生硬, 要有过渡及艺术的连续性与演变性。

现代建筑已不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地域文化, 而是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大人类文化, 是一种公共文化, 就像计算机一样。而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可以将足以彰显民族文化精华、感召国民民族精神的元素有机地附着在这大人类文化形式之上。这就是从保护的角度去建设, 从创新的角度去保护。

参考文献

[1]雷东升, 易艳红.“建筑的最高境界是文化”——与齐康院士面对面[J].中外建筑, 2004 (4) :11-12.

[2]阮宇翔, 吴浩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校建筑文化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 2001 (4) :18-19.

[3]李飞.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探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111-112.

[4]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70-73.

上一篇:的企业客服人员工作总结下一篇:家文化调查报告范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