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旧城改造调研报告

2024-04-20

城规旧城改造调研报告(共8篇)

篇1:城规旧城改造调研报告

关于商河县城中村改造难题的调查报告

当前,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我县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且是影响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形象提升的一道难题,破解这道难题已势在必行。经过近时期对我县城中村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县城中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县城中村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县城中村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臵、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臵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要挟、上访等方式谋取诉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迁难度,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四)改造资金不足,整体推进受阻。据调查,我县城中村改造面临着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难题,加之先期投入过大,改造开发资金严重短缺,成为目前制约我县城中村改造整体推进的突出问题。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了城中村改造。城区里村均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打破里村界限,实施大范围联片改造和社区管理,涉及户籍、土地、财政制度和城中村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碍了城中村改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居民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一是部分由土地转换成集体资产的城中村,只要拥有农村户口,无需参加劳动,每年可获得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收入,有的村还办理了社保和医保。二是城区里村出租房达千余户,户均年租金收入达数千元,一些临街出租房租金收入更多,逐步形成了一批“食租”群体。三是部分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现象较为突出。综合以上分析,经济利益在维持城中村农民生活的同时,也制约了城中村整体改造步伐。

(三)思想认识偏差影响了城中村改造。一是思想观念

保守落后。部分村民思想观念难以融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市民素质提升的要求,没有意识到城中村改造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没有体会到这是政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的好事、实事。二是依附土地的传统观念浓厚。在村民传统观念中,村落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担心旧村改造或整体拆迁会使生活无着落。三是小农经济意识浓厚。部分村民担心造成的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对旧村改造拆迁持不情愿态度,甚至反对。

三、对策与建议

(一)在强化宣传、搞好发动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宣传发动工作是城中村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思想理念,激发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实行全民参与,使城中村改造宣传发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公开、公正、透明,扎实有力推进城中村改造。

(二)在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旧村改造与提升环境、开发产业相结合,住宅地产与产业地产开发相结合,确保改造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一是做好城中村整体改造开发规划。按照“一改一个村、一

改一个区片、一改一条街”的思路,高标准推进规模改造。二是科学规划与优化产业相结合。注重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写字楼、商务楼,打造精品商务街区,使城中村改造改出一批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批景观。通过吸引高端人士创业、城区居民就业,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注重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坚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原则,优化规划模式,突出生态特色,塑造景观特点。通过特色改造开发,进一步彰显城市风采。

(三)在创新模式、规范运作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按照先建设安臵房,后拆迁改造,再综合开发的程序,合理明确开发模式。一是村集体主导自我改造的方式。鼓励集体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城中村自我组建开发企业改造,除部分土地用于安臵村民住宅外,通过土地招拍挂取得其他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向市场出售。二是开发企业独资或开发企业与村合资合作改造的方式。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开发权,在村集体的帮助下,与村民签订拆迁安臵协议,开发的住宅首先用来安臵被拆迁户,其他推向市场销售。三是政府主导有效推进的方式。实行政府收储后统一拆迁安臵,净地招拍挂后由企业进行开发建设,从而加快城中村拆迁安臵和实现土地收储,合理把握城中村改造开发建设节奏,实现村民赢环境、开发商赢利润、政府赢形象的“三赢”。

(四)在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中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

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考核。把城中村改造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单位和各里村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工作考核指标,列出时间表;把城中村改造考核情况作为街道干部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各村干部考评主要依据,与评先树优、工资补贴等紧密挂钩,激发村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项目策划科

王少雷

篇2:城规旧城改造调研报告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老百姓生活的更幸福。”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镇把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全力推进。为市民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我们在旧城改造工作中更有信心,更有干劲,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更要从细微处入手,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让市民生活得更舒心。“

一、旧城改造背景及意义

在宏观政策上,”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提出都表明我国的发展目标已逐步从先前的经济效率至上,转向”和谐“、”平衡“式发展,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更全面、更广泛、更综合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转变。反映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上,就是要让老百姓从这些细微处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良苦用心,让幸福指数明显飙升。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政策是解决城镇建设用地刚性供给造成的供需矛盾的有力手段,同时也为城市人口集聚、资金筹措、改变农城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城人居环境提供了契机。

**镇城市化已进入发展期,城市化发展模式亟需提升转型;而另一方面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农城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没得到明显改善,无法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文明成果。这就迫切要求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城的新机制。

不管是宏观政策的调整,或是新一轮规划的实施,还是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都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安排来贯彻和落实。旧城改造政策的推行,可以达到较好的政策预期。一是可打破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瓶颈,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有了用地指标也同步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改善农城居民生活环境,能使配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惠及更多的农民。三是引导农城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实现建设县域中心城镇发展目标。四是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土地利用粗放,视觉环境较差。我镇旧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房屋建筑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

(二)管理机制缺乏,乱搭乱建盛行。调查中发现,我镇旧城名义上纳入了城市管理范围,但现实中还游离在城市管理之外,介于城市管理和农村管理范畴之间,存在城市管理部门管不到,街道管不好的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牵动土地升值,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违法违章用地现象较为普遍,破坏了城区土地市场秩序。

(三)思想认识不够,拆迁难度加大。我镇旧城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利益观、价值观呈现多样性。由于村与村之间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差异,导致有的村民向村干部发难,严重影响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整体签订;有的村民为得到更高补偿金,提出无理要求,拒签拆迁协议;还有个别村民采取要挟、上访等方式谋取诉求利益最大化,增加了拆迁难度,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

(四)改造资金不足,整体推进受阻。据调查,我镇旧城改造面临着建筑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的难题,成为目前制约我镇旧城改造整体推进的突出问题。

三、主要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束缚了旧城改造。城区里村均为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经营管理体制,集体资产归全体村民所有,在制度上未真正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打破里村界限,实施大范围联片改造和社区管理,涉及户籍、土地、财政制度和旧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二)局部眼前利益阻碍了旧城改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旧城大部分土地被征用,居民主要依靠第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一是部分由土地转换成集体资产的旧城,只要拥有农村户口,无需参加劳动,每年可获得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收入,有的村还办理了社保和医保。二是城区里村出租房达千余户,户均年租金收入达数千元,一些临街出租房租金收入更多,逐步形成了一批”食租“群体。三是部分村民受利益驱使,乱搭乱建现象较为突出。综合以上分析,经济利益在维持旧城农民生活的同时,也制约了旧城整体改造步伐。

(三)思想认识偏差影响了旧城改造。一是思想观念保守落后。部分村民思想观念难以融入、适**市现代化建设和文明市民素质提升的要求,没有意识到旧城改造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没有体会到这是政府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的好事、实事。二是依附土地的传统观念浓厚。在村民传统观念中,村落就是他们生存的根,担心旧城改造或整体拆迁会使生活无着落。三是小农经济意识浓厚。部分村民担心造成的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对旧城改造拆迁持不情愿态度,甚至反对。

四、对策与建议

(一)在强化宣传、搞好发动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宣传发动工作是旧城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第一步,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的思想理念,激发建设现代化城市和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通过实行全民参与,使旧城改造宣传发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公开、公正、透明,扎实有力推进旧城改造。

(二)在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坚持旧城改造与提升环境、开发产业相结合,住宅地产与产业地产开发相结合,确保改造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一是做好旧城整体改造开发规划。按照”一改一个村、一改一个区片、一改一条街“的思路,高标准推进规模改造。二是科学规划与优化产业相结合。注重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写字楼、商务楼,打造精品商务街区,使旧城改造改出一批新居、改出一批产业、改出一批景观。通过吸引高端人士创业、城区居民就业,拉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注重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坚持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原则,优化规划模式,突出生态特色,塑造景观特点。通过特色改造开发,进一步彰显城市风采。

(三)在创新模式、规范运作中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按照先建设安置房,后拆迁改造,再综合开发的程序,合理明确开发模式。一是村集体主导自我改造的方式。鼓励集体经济实力比较强的旧城自我组建开发企业改造,除部分土地用于安置村民住宅外,通过土地招拍挂取得其他土地的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向市场出售。二是开发企业独资或开发企业与村合资合作改造的方式。开发企业通过招拍挂取得土地开发权,在村集体的帮助下,与村民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开发的住宅首先用来安置被拆迁户,其他推向市场销售。三是政府主导有效推进的方式。实行政府收储后统一拆迁安置,净地招拍挂后由企业进行开发建设,从而加快旧城拆迁安置和实现土地收储,合理把握旧城改造开发建设节奏,实现村民赢环境、开发商赢利润、政府赢形象的”三赢"。

篇3:重庆发力旧城改造

延伸一座城市的文脉

吴拯

华润置地重庆营销经理

华润二十四城 (重庆) 项目建成后, 会使城市品质得到提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城市环境, 作为老工厂或者老居民区, 本身经济结构调整之前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大环境, 在经济调整之后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 城市作为消费的中心。周边所有的建设医院、建设小学都是围绕建设厂在转, 这样对人本身带来一定的负面的信息。我们把它建成之后会变成人性化的过程, 环境的变化这是第一位的。

二是基础设施会有所升级, 以前建设厂那边是比较单一的, 而建成二十四城之后会用城市化的方法来解决以前分散的配套, 比如说学校, 包括社区这些, 特别是学校最明显, 会协同的利用, 这样会有一些升值。

三是对于今后城市发展的很现实的现象是什么, 一个工厂不可避免的以产业工人为主, 而变成华润二十四城之后这6万人之中会有一些交叉。

四是人性化的过程, 因为城市化的发展已经是越来越好, 对人的生活也好, 人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而以前的这种以生产为核心的年代, 感觉对人性肯定没有这么好的。现在这个时代, 变成新的项目之后, 有了改造之后, 人的发展, 人在里面享受的会越来越好。人的品位提升之后, 是城市人性化的过程。

旧城改造是社会发展必然之路

邓孝华

万达集团重庆公司策划经理

重庆2002年到2003年更多的是集中在新区开发, 比如说江北片区、北部新区, 从2003年之后逐步加大了旧城的改造, 2003年开始整个观音桥片区的改造, 2005年左右杨家坪和沙坪坝核心圈的改造。慢慢的从新区发展转向了旧城改造, 这结合西方一些国家发展进程来看, 从二战之后就出现这样一些情况,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的情况开始恶化, 犯罪率上升, 一些有钱的中产阶级就脱离城区, 往郊区转移, 然后就出现一些郊区的房子成了“睡城”, 这样就导致了原有中心城市的人口就逐渐向郊区发展, 导致道路增加, 汽车增加, 污染增加, 环境日益恶劣, 又导致原来的城市中心变为了最贫穷人口的聚集地, 支撑着犯罪、疾病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阴暗面, 实际上看重庆也是这样的。

比如说我们那个南坪·珊瑚村的项目, 还有包括石桥铺那里, 就是华宇·老街印象那里。现在大家开始反思, 原来让我们引以为傲的城市中心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伤疤?大家在这种思潮中开始回归城市中心, 城市中心发展更多是能带动片区的发展。我感觉现在旧城的结构配置已经不注意吸引整个经济的拉动。我们看得很清楚, 原来中心基本以居住单一业态为主, 还有以厂化, 还有在北碚看过力帆那块地, 离北碚中心只有一公里距离, 就是占据了城市最核心的地段, 但是是大量的居住区或者工矿, 业态是单一的, 不足以对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我们希望把单一的业态改变, 重新进行结构配置, 配置商务、配置商业、配置居住, 配置一些金融、医疗类的, 让整个城市中心重新充满活力, 提升整个片区的形象。

3年完成1200万平米拆迁

谭坚

重庆市建委工程师

从2008年开始, 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这块, 目前通过调查, 重庆市目前还有786万平方米的危旧房, 当然在拆迁过程中, 按规划, 不可能只拆一些危旧房, 也连带拆一些危旧房的房屋, 大概估计下来全市有1185万, 但是这只是一个计划, 在事实拆迁肯定数据会有一些变化。目前划定的大概有1200万左右,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未来三到五年内。现在的提法是三年内完成拆迁, 五年内完成改造。

跟以往旧城改造的区别有几个方面。

一是在优惠政策方面, 加大了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2008年调整了思路, 加大了力度。以前分住宅和非住宅区别对待, 但是在拆迁费付出的代价还远远高于出拆费, 这次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也可能是考虑了这点, 也不再分住宅和非住宅, 只要是有产权的, 都可以按照拆一免2.5来减免。对拆迁人在建安置房的时候也给了相当优惠的政策, 除了新建的安置房, 拆迁人还可以通过在社会上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二手房都可以进行安置房的建设, 这次安置房的建设政策都是把所有行政费都全免了, 而且在税收上有一定的考虑, 现在已经出来的有四种税, 增值税、营业税和契税以及所得税都可以进行一些减免。

二是在政府主导性上有一些比较新的思路。现在实施拆迁的是由各区的政府, 指导这次危旧房的改造的一些纲要性文件上明确了拆迁责任主体是主城各区政府, 由政府来组织实施拆迁。二是在规划指标上, 规划指标上这次有别于以往的拆迁, 以前都是遍地开花, 各自为政, 开发单位取得这块土地之后就去办理相应的手续, 找相关的单位就行了。这次拆迁是计划先行, 所有的规划都是按现行的城市总规进行的, 原则上不允许突破容积率这些指标。而且在这次还专门按照薄书记建设“森林城市”、“森林重庆”的观点, 在拆迁的这些危旧房当中要拿出50%的余地建为绿地建设, 还不是绿化, 因为绿化有空中绿化的概念, 我们讲的是绿地概念。

三是开发单位获利的手段多样化。这次采取政府主导, 净地出让的方式给开发商带来好处, 开发商拿到地就是净地, 就可以直接进行开发建设, 资金回笼时间也比较短, 这也是一个获利的体现。二是开发单位可以投入一定资金参与土地的整治。

旧城改造释放2500万方的居住需求

魏开忠

交响房地产研究机构总经理

在这次旧城改造中, 市委、市政府提出首先是关注民生, 其次才是改造城市交通环境, 第三才是改造城市环境, 民生问题是第一位的。在危旧房改造之中, 有1200万方涉及的改造面积, 根据2001年上海危旧房改造的经验数据, 危旧房改造以后能释放出来的居住需求是2.2、2.3倍, 就是1200万方的改造, 最终释放出来的居住需求是2500万方, 这在其他城市也得到了验证。

这次的危旧房改造可能对城市或者对开发商及居民都面临着一些巨大的机会。一方面城市形象, 城市面貌得到大的改善。二方面由于土地供应方式变化, 实际上大量的外来开发商和有实力的开发商能拿到好地的几率增大。

旧城改造须有新思维

赵宜胜

迈德城市顾问机构总经理

二手房的改造是否可以面向迁出者常年优惠, 不管什么时候买房子, 只要你是在这几年之内搬出的人买二手房都可以巨大的优惠, 这次主要是政府主导进行拆迁。另外一方面带来很多效益, 能够让我们的城市中心区的一些原住居民尽可能的留在他所习惯的生活圈里, 同时, 不要把我们旧城改造形成的迁出者, 他们的住房需求过多的压向新房, 过多的压下会带来非常大的焦虑, 就是迁出的人, 政府已经给他很高的补偿标准了, 但是他仍然买不起新房。反过来又去找政府, 又压向经济适用房。所以我觉得这一轮的旧城改造或者危旧房改造一定要有新思维。

具体展开来讲, 要把重庆变更有品位, 更有文脉的城市。要很好的传承和彰显文脉, 就像把通远门周边破房子拆掉, 把通远门亮出来, 但是那需要代价, 需要钱。还要优化城市功能, 还要解决城市增量, 而且又要很快。我们政府在整个资金安排上, 为每个危旧房改造地块的规划,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建筑规划。

所以我觉得这个话题是非常沉重的话题, 是我们城市发展到今天, 旧城改造的成本高居不下, 城市发展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 城市再过这些年的造城运动之下已经造成了太多不合理, 需要调整。我们城市面对未来“314”总体部署的要求。需要通过旧城改造来完成。我们现在来做很难做。

政府应注重城市功能规划

王英

同成置业总经理

旧城改造对城市面貌会有很大的作用, 并且能提升城市的机能,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一点, 邓总提到以前城市是很单一的功能, 现在要复合更多的功能。这样的话, 会促使地产开发商追求承载更高利润的一些业态, 比如说商业, 有可能会淡化居住功能。同样可以拿米洛来举例, 就是曼哈顿, 在晚上和周末的时候, 城市就像睡城一样。这样的话也失去了以前对旧城改造本来的突发点, 所以我觉得政府在规划中不仅要强化50%的绿地问题, 在具体规划上对各种功能的协调性也应该着重的进行考虑。另外, 就是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怎么样来改变发展和保护的矛盾。

重庆有一个项目, 洪崖洞, 在开发之前那个片区的面貌也是非常糟糕的, 现在也是重庆非常独特的一个亮点景致, 虽然谈不上特别成功, 但是把保护与开发协调很好, 不能让旧城改造就让城市失忆了, 这是非常重要的。

篇4:旧城改造开发模式探究

关键词:旧城改造;开发模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87-2

0 引言

由于社会的进步,我国许多地区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旧城改造工作,旧城改造不仅影响着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也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旧城改造不但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加快城市的现代化步伐,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尽管我国很多地区的旧城改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遇到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应当在认清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究改造开发的科学模式。

1 当前影响我国旧城改造开发的因素

1.1 经济效益是关键因素

旧城改造关系到政府、开发商、人民群众等各方的利益,但进行旧城改造开发的主要负责方是开放商和政府,但是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开放商的地位愈发突出,房地产业生存的根本保障就是盈利,而且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利益是主导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开放商会大力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在某种程度上土地的循环利用可能会受到限制。因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对旧城改造开发造成影响,但经济效益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它决定着能否顺利实现旧城改造开发的目标[1]。

1.2 多主体共同参与

最初旧城改造开发所需要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近些年来旧城改造开发的投资人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都参与到了这个项目中,企业、外商都会为旧城改造开放项目进行投资,基本上改变了长久以来过于依赖国家财政的状况。与此相对应,这种情况也改变了旧城改造开放的参与方式,即由单一走向了多元,政府、开发公司、社会组织甚至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1.3 利益的多元化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它的价值规律对经济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特征就是决策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旧城改造开发会涉及多个投资主体,各个投资主体参与投资的着眼点不同,使得他们对利益的追求呈现出差异,有的投资方最重视的是经济利益,有的投资方最重视的是文化利益,还有的投资方最重视的是综合效益,因而利益的公平分配至关重要,只有利益分配公平了,各个投资方才会尽最大努力致力于旧城改造开发[2]。

2 现阶段我国旧城改造开发存在的不足之处

旧城改造开发一方面是一个城市进行局部更新的手段,另一方面是一个城市改善它整个社会环境的方式。我国旧城改造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不少城市因为旧城改造开发工作做得好使其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而且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然而,有些城市在旧城改造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容小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原创精神,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部分城市进行旧城改造开发的时候完全模仿国外的建筑形式,过分的崇洋,而没有考虑自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导致很多旧城改造开发后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3]。

其次,虽然现在旧城改造开发的参与主体增多了,可是起主导作用的大多数时候仍然是政府以及开发商,作为城市真正主人的居民的参与度较低,他们的意见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旧城改造开发工作缺乏人性关怀,没有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最后,我国许多城市都存在着把原先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拆除,然后在原有位置上建造新建筑,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国际化。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实际上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因为古建筑往往承载着灿烂的文化,盲目的把它们拆除了,就等于破坏了历史文化遗产,一座城市的历史风貌可能会荡然无存[4]。

3 改造开发旧城的科学模式探析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认为之所以要对旧城进行改造开发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建设城市的需要,这种看法没有错误,然而它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旧城改造开发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城市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环境需求。党中央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应当成为指导各地旧城改造开发的根本原则,我国各个地区要想做好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开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3.2 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结合

旧城改造开发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人们生产生活必须的条件和公共物品是政府的职责,因而,旧城改造开发理应由政府实施。具体来说,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科学规划以及筹措资金。政府应在充分调研,认真衡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改造开发规划。另外,政府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筹措资金。不过在市场经济时代,不能采取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完全依靠国家进行财政拨款,地方政府应当以自己所掌握的土地资源作为依托通过市场化运作来筹集资金。所以,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两者应当结合起来,对于没有开发的国有土地或者旧城占有的土地,政府都可以利用土地市场,面向社会进行拍卖,牢牢掌握级差地租和土地的增值收入等,将这部分资金投入到旧城改造开发。

3.3 调动居民参与旧城改造开发的热情

旧城改造开发最大的受益人应当是居民,因而,居民有权利参与到旧城改造開发工作中。政府和开发企业要采取可靠的手段鼓励居民参与旧城改造开发,比如政府可以大力宣传旧城改造开发的益处,为居民建言献策创建良好的平台;开发企业对于参与修复旧城的居民给予一定经济上的奖励等。居民的广泛参与,不仅可以避免居民与改造开发人员的矛盾,还可以增强城区的复原力,提高居民在心理上对新城的认可度。

3.4 因地制宜

我国很多地方的旧城改造开发都面临着拆迁安置困难、建设配套设施花费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旧城改造开发的时候做到因地制宜。政府和开放商在进行实地调查后,制定高标准的改造开发方案,方案中应当说明哪些旧城适合改造成商业步行街、哪些旧城适合建设居住小区等等;此外,还可以巧妙用土地换房屋或者用房屋换土地的形式,从而平衡好各方利益,总而言之,因地制宜有利于避免开发改造的盲目性,提升新城的使用价值,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旧城改造是一项艰巨并且复杂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所有问题,为此,各地政府应当制定灵活的政策,并对旧城改造进行一定的扶持,譬如对于参与旧城改造的开发商给予减免税费和土地出让金的优惠等等,这样做有助于调动各方参与旧城改造的热情。旧城改造不仅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还需要科学的规划,妥善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等矛盾,运用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效的完成旧城改造开发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蒋德球.旧城改造途径解析[J].江西建材,2014,02:56+59.

[2] 彭涛.旧城改造中的利益博弈与政府法治——以渭南市临渭区旧城改造为例[J].人文杂志,2014,06:117-123.

[3] 丁一,王红梅,沈明,王海云,刘光盛,程迎轩,卢阳禄.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的优选研究[J].城市规划,2014,05:15-21+34.

[4] 胡喜生,祁新华,王明达.旧城改造中居民安置空间模式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96-100.

[5] 谢浩.旧城改造新模式研究[J].住宅科技,2011(05).

[6] 吴林淋.关于旧城改造中房屋拆迁问题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4(02).

[7] 霍晓刚,钟培源,姚忠禄,胡晓鹏.银川市旧城改造进行式[J].宁夏画报(时政版),2013(02).

篇5:旧城改造前期调研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河南农业大学的学生,我们在做一个关于黄河食品城的调研,有一些问题想向您了解一下,希望您能给予帮助!忠心的感谢您!您的回答受到《统计法》的保护,我们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将只用于计算机的数据统计分析,不会出现在任何其他场合,更不会用于直接的发表。衷心感谢您的合作!

“黄河食品城”调研组

调查地点:------------(公园名称)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员姓名:-------------------

问卷编号:-------------------

1、您今年贵庚?

A、18岁以下B、19-30岁C、30-60岁D、60岁以上

2、您一般什么时间来黄河食品城?

A、工作日B、节假日C、不确定

3、你一般选择什么样的时间段来这?

A、8点到12点B、12点到14点C、14点到18点D、18点以后

4、您家距离这有多远距离?

A、2千米以内B、2千米到5千米C、5千米到10千米D、10千米以外

5、您一般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来这?

A、步行B、自行车或电动车C、公交车D、私家车

6、您来这的频率怎么样?

A、每天一次B、每周2、3次C、每月2、3次D、偶尔

7、您一般来这是做什么的?

A、上班B、进货C、买东西D、了解市场行情

8、您都买哪类商品?

A、五金类B、文具类C、食品类D、服装类E、日化类F、家具类G其它

9、您都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来这买东西?

A、比较近B、物美价廉C、种类多

10、您对黄河食品城的商品有什么不满吗?

A、档次低B、假货现象严重C、服务态度不好

10、您对黄河食品城的基础设施有什么不满吗?

篇6:城管局旧城改造工作报告

城管局旧城改造工作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特向社会公布本单位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情况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信息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的人员、收费及减免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咨询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措施等事项。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去年1月1日起至去年12月31日止。

一、情况概述

我部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

开内容、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基础性工作。针对我指挥部工作实际,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办公室。同时,明确了领导小组的职责和各职能处室的工作任务,并要求各科室把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任务落实到人。各处室都能认真贯彻落实,明确了信息公开的承办人,建立了相应的目标责任制,开展了信息梳理工作,做到了单位有领导分管,工作有机构负责,工作责任有人落实。结合贯彻实施《条例》,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工作规范,妥善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的关系;进一步建立政府信息发布协调工作规范,明确了涉及多个科室的信息发布的职责分工、协调内容、协调方法、形式等,确保发布政府信息的准确、完整;进一步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保障工作规范,完善工作考核、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等三个方面内容。根据《区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意见》增改

政府信息的申报制度,对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要求各处承办人员及时报相关局领导及保密部门严格把关,确保信息内容完整,界定准确后交办公室,由办公室在规定的工作日内上电子政务网站予以公开,并及时更新《政府信息目录》http://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根据《区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意见》,对应主动公开的政务信息予以网上公开、公布,主要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包括我指挥部的机构职能、政策法规、领导信息、工作规则、工作总结、人事信息等相关内容,共计6大类,累计20条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按照“公开为常规,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我部对与行使职能相关的信息和涉及社会公众的信息进行主动公开。去年,我部未收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以书面或其它形式要求公开政府信息 的申请。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去年度,指挥部未发生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而产生相关收费及减免的情况。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去年度,指挥部未发生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政府信息公开而被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情况

对《条例》的认识、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理解欠深刻、把握不到位的问题;二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力度还有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对信息公开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主动公开工作的日常化、常态化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年将采取

以下措施加以整改:

统一认识,努力规范工作流程。我部将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梳理局机关以及局所属单位相关信息。具有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单位所掌握的政府信息,及时提供,定期维护,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有效运作,公众能够方便查询。

认真梳理,逐步扩大公开内容。本部将进一步梳理政府信息,对原有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行补充完善,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建立监督,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篇7:城规旧城改造调研报告

关于吉水县城市管理与旧城改造的调研报告

中共吉水县委: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县“四城同创”,促进城市品位提升,6月15日—7月10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先后深入到县住建局、城管局、交警大队、文峰镇、鉴湖社区、城西社区等部门单位,通过实地调查、听取汇报、座谈讨论、个别走访等形式,对我县城市管理及旧城改造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调研。为了更好地借鉴外地做法,调研组还到新干县学习考察,现就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决策参考。

一.我县城市管理及老城区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行,按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原则,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城市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区环境不断改观,城市面貌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正努力朝着规范、生态、宜居的方向发展。

虽然我县在城市管理及城市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

— 1 — 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城市建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卫生状况依然较差。一是部分街道保洁效果差。一些主次街道卫生状况依然较差,“前面扫后面扔”,特别是一些人口密集场所,果皮、纸屑、食品袋随处可见。二是住宅小区卫生状况差。有些住宅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环卫设施不配套,加上居民卫生意识差,生活垃圾随地乱扔。也有部分小区如时代商贸城、城市花园原先有物业管理但费用收缴不上来,公司退出管理,小区卫生状况一片狼籍。三是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多。有些背街小巷长年无人员清扫,生活垃圾遍地都是。也有些城乡结合部由于无人员保洁,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长年无人清除,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过往群众怨声载道。四是建筑工地多街道灰尘大。特别是当前正值滨江路堤改造,施工车辆多、建筑工地多,过往车辆带土运输,随意撒漏相当严重,整个县城似乎就是一个大工地,雨天一路泥,晴天一街灰,居民对此意见非常大。

(二)市容管理秩序较为混乱。一是街道交通秩序差。随着家用小汽车的增长迅猛,一些主要路段,如文化中路、文明路、文峰大道、十字路口等,一到节假日或上下班,便拥堵不堪。有些非机动车如电动车、摩托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走道、乱转弯、闯红灯,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二是占道经营现象严重。一些主要街道商户占道经营较为严重,如文化中路、文明路、龙华大道,有的商户直接把商品或宣传广告摆在人行道,有的修配店、组装店、饮食店,有门市没场地,直接利用人行道进行作业。特别是文化中路、文水大道、艺术广场的冷饮摊、烧烤摊,一到晚上,占道为市,严重影响居民出行。三是街边路旁市场多而乱。一些街边路旁如进士学校旁、文明路、桥北新村路口等,一到早上,鱼肉摊蔬菜摊应运而生,市民、菜民热闹非凡,烂菜烂叶,— 2 — 随地乱扔,给城市管理带来极大难度。

(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垃圾中转站少,公厕少。目前我县只有9座垃圾中转站且布局不合理。整个城北新区、城东片区没有一座,环卫工人运送垃圾极为不便。龙华大道、城北新区没有一个公厕,文水大道、龙华南大道有公厕,但整天关门上锁,成为摆设。二是公共绿地少、绿化率低。尤其是老城区,除了路边一排绿化带外,基本没什么公共绿地。文峰大道、龙华大道一些边角地,很少充分利用,有的干脆用围墙围起来,成为闲臵地或菜园地。三是农贸市场少、停车场少。县城现有农贸市场4个,整个城北新区没有一个,居民要到菜市场买点菜,至少要走上五六公里,生活着实不便。车位少、停车难,已成为当前居民出行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县商业中心没有一个停车场,一到节假日,车水马龙,人车抢道,乱停乱放,混乱不堪。四是部分路段排水差雨涝多。我县现有排水系统大多是雨污合流,在设计标准上,已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路段没有充分考虑实际地况因素,排水功能弱,内涝严重。如文水小区和老县委政府门口,一到下雨天,整个小区街道便严重积水,居民多次上访,但问题依然无法彻底解决。

(四)城市整体品位依旧不高。一是城市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县城老城区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却达10万人,人口密度过大,显得繁荣无序。人口的过度聚集,使得老城区建筑间距小,“亲嘴楼”比比皆是,文峰大道虽经改建,但依旧“建成了新街,但见不到新貌”。二是城市建设整体性不强。由于老城区历史承接性强,加上城市总体规划指导性相对滞后,控制性规划管理跟不上,使得老城区建设普遍存在“见缝插针”、零敲碎打现象,没有整体规划,没有整体建设,整个城区看起来就是杂乱无章。三是城区建筑风格单一。在建筑设计上,形式过于呆板,风格单一,没有很

— 3 — 好地立足本地传统,大多是照搬照套都市建筑风格,火柴盒,钢筋楼,没有特色。有的街道如下文峰大道“一张图纸管一片”,没有错落有致,缺乏生机,缺乏活力。四是城市标识不明显。城市标识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到目前为止,我县城市建设还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标识,没有能够凸显自己独特文化品位的广场、公园或建筑物,总体风格仍处于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的初始状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行政执法手段受到限制。近年,我县虽然出台了《吉水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吉水县户外广告设臵管理暂行办法》、《吉水县县城余土废渣管理暂行办法》、《吉水县园林绿化管理办法》,但这些管理办法,只是局限于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管理办法,而且大多数管理办法是在“双创”期间或“双创”以前出台的,与现期的城市管理极不适应。有的管理办法,条款标准不明确,没有详细的处罚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在规划执行管理上,也没有一个长效的管理制度。前些年,我县虽然在打击违规乱建、少批多建、未批先建上采取了一些措施,狠刹了乱搭乱建歪风,但仍有部分居民抱有侥幸心理,如黎洞新村、铁路新村许多违规建筑不拆不建,停工观望,给城市发展与管理埋下了隐患。

(二)措施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形成真正的长效管理。比如,在城市卫生管理上,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致使有的环卫工人出工不出力,有的蜻蜓点水,不能很好地落实卫生清扫要求。大多数街道社区没有“门前三包”,没有部门单位责任区,原先“双创”期间,创建的一套较好的做法如领导机制、议事机制、考评机制等都没能很好地坚持下来。在城市交通管理上,没有建立很好的监督管理机制,有的交通协管员重罚款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特别是处理交通违规违章上,“关系”变通性大,导— 4 — 致乱停乱放、违规行使等现象屡禁不止。在市政设施建设上,没有建立很好强制措施,有的街道“今天建明天挖”,如县农业局、县总工会旁边的人行道刚建不久,电信部门、移动公司、供电公司就挖了三、四次,整个路面破坏严重,至今仍未恢复。

(三)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市民文明意识比较淡薄。提升城市居民素质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应有之义,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宜居,就必须要求市民具备良好的公德意识、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而我县城市居民乱丢乱吐、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不文明现象仍十分普遍,人为破坏、盗窃公共设施等行为有时还十分猖獗,如文化公园的先贤雕塑全遭“黑手”,“挖鼻断手”,无一幸免,令人扼腕。然而我们在宣传教育上,针对性不强、办法不多、方式不新。比如,在电视台、《活力吉水》等公众媒体上,没有一个固定性的城市管理宣传栏目,没有不定期对城市管理中文明与不文明行为进行大力宣传。在学校教育上,也没有充分利用好班会、校会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四)城市规划不够科学,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在规划设计上,我县没有很好地利用吉水的“古红绿”资源和“两江三岸”自然风光,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城市品位的提升。同时,在功能设计上,也是低档次、低水平。从我县早期建成的几大小区来看,基本上都存在公共设施少、效用低,绿地面积少、品位低等问题。特别是停车位少,成为困扰当前小区管理的一大难题。早期的小区都没有地下停车库,没有人车分流,在设计理念上,与小区现在的发展极不适应。尤其应该引以注意的是,当前我县正在实施旧城改造,只制定了《吉水县旧城改造实施方案》,没有出台相应的《吉水县旧城改造规划》,虽然我县出台了《吉水县新型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但对旧城改造的针对性不强。如果没有《吉水县旧城改造规划》作指导,— 5 — 这必将又给城市今后的发展与布局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城市管理与旧城改造的对策建议

(一)以统筹规划为引领,提升城市发展品位。编制好规划是实施旧城改造的基本前提,建议应尽快委托有关设计单位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编制出《吉水县老城区改造详细规划》。在编制规划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整个旧城改造应注重“以人的尺度去规划改造”,力求更加适合人的生活和居住。除了在旧城的主要节点和居民密集区见缝插针地规划一些休闲广场外,更要注重旧城房屋的间距和城区排水系统、绿化系统及路网的规划。特别是在城区路网建设上,要结合城市人口居住的密集程度来加以规划,切实解决“车多路堵”的问题。二是凸显“吉水文化”的原则。要把吉水老街文化、先贤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到老城改造中,赋予老城独特的城市风貌。一方面,要把旧城改造规划定位在“古城、古镇”上,充分挖掘吉水悠久文化底蕴,打造一些吉水“古城景点”;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学习都市风格,打造一些吉水“时尚亮点”,从而构建“一街一景”、“一古一今”的最佳旅游景观效果。三是注重“功能分区”的原则。要结合路堤改造、恩江二桥建设、赣江二桥建设和鉴湖扩建等工程项目,做好城市功能分区。要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确定发展什么,保留什么,什么地方该建,什么地方不该建。比如,在滨江地带可以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岸水景,规划一些休闲区、高档住宅区和能够代表吉水形象的景观建筑,从而构建出具有吉水特色的水乡城市景观格局。

(二)以完善设施为基点,筑牢科学发展基石。一要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合理布局城市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建设。建议在城东、城北新区、城南各新增1个农贸市场,在城北新增2座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压缩站,在城东、城南— 6 — 各新增1座垃圾中转站,要免费开放街道所有公厕,并在人口较为密集的主次街道适度增设公厕,设臵公厕标志,方便群众使用。二要抓好交通路网建设。要全力抓好恩江二桥、赣江二桥、环城路堤结合和文峰大道等主次街道“白改黑”工程建设,力争三至五年内打造一个三纵六横的快速便捷的主体城市道路交通网。同时,要本着便于管理的原则,在城市主要交叉路口,建设地下通道,实行人、车分流。要加大停车场位的建设,将现有临时停车场改造成长期停车场,并在商业中心地带创造条件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要制定政策,鼓励有空地、有院落的机关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位,提供有偿服务。三要抓好地下管网建设。要结合路堤改造和“白改黑”工程,对城区地下排水管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要按照雨污分流、科学规划的要求,对地势较低、易涝易陷地段进行集中改造,切实解决城市“下雨涝”问题。四要抓好行业市场建设。要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将105国道、文峰大道的一些钢筋、建材、修理、机动车销售等经营门店,按类集中,科学布局,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中经营的各类专业市场。

(三)以“四城同创”为抓手,加速旧城提档升级。一要着力抓好环卫保洁,打造“国家卫生城”。要科学制定网格化的保洁制度,实行划片包干、分段分组作业。要建立“日巡查、周排查、月通报”工作制度和“定路段、定人员、定责位、定质量、定报酬”工作机制,实现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全覆盖。要加大环卫经费投入,学习新干做法,新增一批中小型垃圾清扫车,在主次街道实行不间断清扫,提高保洁效率。要将保洁人员工资和环卫工作经费全部列入县财政预算,建立保洁人员工资增长保障机制,确保保洁队伍的稳定。要加强窗口地段和居民生活小区管理。对居民生活小区,要发挥乡镇社区参与管理的作用,切实解决小区管

— 7 — 理难问题。要切实加强城区建筑工地规范管理,设臵冲洗池、实行出入口路面硬化,严管重罚车辆带泥上路、冒装、撒漏行为,减少城市扬尘。二要着力抓好城区绿化,打造“省级森林城”。要立足小东山、文峰山、赣江、恩江等现有山水,结合山水相依、两江环绕等特点,以城市道路绿化为线,公共绿化为面,单位小区庭院绿化为点,制定独具吉水特色的城市绿化规划。要按照抓点、延线、扩面的思路,充分合理利用现有城区的空闲地、边角地、废弃地,见缝插绿,科学栽种,切实提高城区绿化率。要加强城区道路绿化管护,采取“线在林中过”或强行推行管线下地的办法,坚决制止“一年一小砍,几年一大砍”等随意砍伐路边林的行为发生。三是着力抓好景观美化,打造“国家园林城”。要重点抓好城北森林公园、滨江公园、城西湿地公园、城南文山公园、鉴湖公园扩建、吉水大桥三角绿地、铁路桥垂直绿化建设,促进城区园林整体上档升级。要切实加强街道花坛、社区公园、小区游园、小区广场建设,积极启动阳台、屋顶绿化工程,开展庭院透绿建设,改善人居绿化环境。要加强临街立面景观建设,继续推行龙华大道临街立面改造做法,按照统一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对城区主次街道的临街立面实行亮化改造。四是着力抓好市民素质提升,打造“省级文明城”。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县电视台、《活力吉水》和吉水政府网站开辟“城市管理曝光台”栏目,对居民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开展评论,引导居民爱护城区环境。要开展“城管进校园”、“城管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优势,广泛发动学生、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协肋执法人员开展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居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充分发挥文明办、爱卫办、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干部职工、市民开展义务清扫、文明礼让、爱护公物等活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投身— 8 — 城市创建中。

(四)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打造旧城活力空间。一是要切实抓好文峰大道等主次街道“白改黑”项目建设。要在进一步总结龙华大道“白改黑”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文峰大道等主次街道的“白改黑”建设。在规划建设上,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人行道、临街立面、花坛、路灯和下水道等要进行超前规划,将道路两侧的所有杆线,包括电力、通讯等强行下地,达到管线不露面、店招统一、门面规范、街道亮丽的改造效果。二是要着力抓好 “老街改建”项目建设。“老街改建”,可采取分区分片、分步实施和整体推进的办法进行。在改建方式上,可借鉴路堤改造或组团拆迁的做法,实行整体拆建;也可采取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居民就地改建的做法,分期分批推进老街整体升级改造。在改建范围上,可适度扩大到北至渔业社、南至恩江二桥、东至文峰大道、西至滨江大道。在设计理念上,可学习新干习家仿古街的做法,采用石阶卵石路、明清马头墙、阁楼的建筑风格,建成吉水仿古街,并以仿古建筑为载体,以老街文化、先贤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为内涵,展示吉水积淀深厚的地方文化。三是要重点抓好 “鉴湖扩建”项目建设。要在现有鉴湖公园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老县委、县政府整体拆迁的时机,采用市场运作的办法,进一步扩大鉴湖公园绿地面积,增设城市广场,广场临街地段修建一些标志性的高档建筑,广场临湖地段修建吉水县老年活动中心,以最好的地段为全县老年朋友提供一个最佳的休闲养生场所。四是要突出抓好“一点两面”标志性建筑的建设。“一点”即交通节点,“两面”即主要临街面和临江面。在这些交通节点和临街面、临江面,新建一些标志性的雕塑或综合性建筑。如在十字路口和街心花园附近,修建一些超大型的商务楼、写字楼;在赣江二桥附近,修复观音阁;在滨江路堤附近,修建一些主题公园、休闲

— 9 — 场所,设计建造一些雕塑建筑,从而达到既提升城市品位,又美化环境的良好效果。

(五)以健全制度为突破,创建高效监管机制。一要制定出台《吉水县城市管理办法》。要在综合原有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科学制定《吉水县城市管理办法》。要在管理权限、部门职能上进一步明晰,在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市道路和市政设施管理、市场和交通秩序管理、城市绿化管理上制定具体详规。要根据条款规定,制定具体处罚细则。特别是在管网建设上,要出台严厉措施,坚决制止“今天建、明天挖”现象的发生。二要制定出台《吉水县物业管理办法》。要根据吉水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出台《吉水县物业管理办法》,在物业管理范围、小区配套建设、业主委员会工作职责、物业的使用与维护、物业服务管理、社区物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具体明确。在具体做法上,可借鉴市里和新干县的思路,采取政府介入和市场推动的办法,强力推行小区物管化。在费用收取上,将物业管理费纳入水电费中一并收取,切实解决物业管理收费难问题。三要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要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长效的强有力的领导力量。要建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按月或按季度召开联席会议,提高管理效率。四要建立统一的考评工作机制。要参照“双创”的做法,建立长效的城市管理工作考评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将城市管理纳入各部门单位的目标管理考评。

(六)以强化管理为保证,凝聚齐抓共管合力。一要加大城市交通管理力度。要严格落实客运三轮车单双号运营制度,按照规定,严肃查处乱停乱靠、不按规定路线行驶、不按车位泊车、随意调头倒车等违规行为。要多向社会聘用一些交通协管员,在主要路段、主要交叉路口设立交通协管岗,对车辆行人乱穿马路、— 10 — 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制止。二要加大城管巡查力度。要推行城市管理网格化的管理模式,采取“分片块、定街道、划路段”和“定岗、定人、定责”的做法,进一步完善“错时、轮岗”机制,实现城市管理日常巡查全天候、无缝隙、全覆盖。三要加大城市规划监督管理执行力度。在执行城市规划上,要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严格依法、依程办事,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能因领导人思路的改变而改变。要加大城市规划执法力度,对不按规划实施的行为要敢于叫停,真正体现城市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四要加大执法检查的打击力度。对违反城市管理特别是违规乱建、随意破坏公共设施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始终保持高度态势,发现一例,打击一例。要始终对违法违规者形成强大震慑,坚决杜绝未批先建、少批多建和随意毁坏公共设施等行为的发生。

抄报:吉安市人大常委会,县委书记、副书记

抄送:县政府、政协、纪委、人武部,县法院、检察院,县直各有关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本会各办公室

篇8:浅谈旧城改造

关键词:旧城改造,建筑文化,保护,创新

0 引言

城市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城市老化现象严重, 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而旧城改造又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研究旧城改造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提出以保护的角度建设、从创新的角度来保护的理论, 以解决相关问题。

1 什么是建筑文化

关于“建筑文化”的概念, 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雷东升先生指出:“建筑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筑环境的反映。而此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1]”阮宇翔、吴浩洋先生指出:“通过建筑这一特定的载体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即称为建筑文化。由于建筑实体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内特定社会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合的产物, 因此, 建筑便具有综合体现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种文化属性。[2]”这两则定义比较科学, 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我们认为, 建筑文化, 最基本的层面应该是它的本体文化, 即它的使用功能的体现;其次是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所属地区的地域特征”, 即地域的或民族的传统文化;第三是使用过程中人民赋予建筑物的一种精神, 即建筑的“外缘”文化。这三个层面的文化都是“特定历史时期内特定社会中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结合的产物”, 都具有“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种文化属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现代建筑的国际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所以我国建筑文化的革命性变革是必然的。这应该是“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理论的一个具体反映。但是在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中, 我们如何能从保护的角度去建设, 从创新的角度去保护, 是我们旧城改造中的重中之重。

2 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 重视城市土地利用, 忽视城市环境建设。2) 重视城市再开发, 忽视修复和保护。

3 如何进行旧城改造

1) 要以有机整体协同的观点在城市设计中慎重处理新老建筑的关系, 文化与功能的关系, 建筑形象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把城市构成诸要素统一协调, 共同突显该街区城市设计主题。对于旧城保护主旨来说, 尤其注重城市文化精神的灌注, 比如京城的旧城改造就要有京剧的“京韵”“京味”, 以与新区形成对比强烈的文化风貌反差, 才能有其鲜明的特色。2) 对于旧城区的城市设计来说, 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要随意改变或破坏旧城原有的形态格局、城市肌理和城市空间环境氛围, 包括体量、高度、空间尺度等控制要素。要避免过分强调满足现代功能要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强制性地开路拓宽, 盲目追求壮观气派。著名作家刘心武曾撰文呼吁要维护什刹海城市传统情调空间, 是很有见地的。3) 要充分意识到旧城保护性城市设计的难度, 不能急于求成, 要先读懂旧城这部历史巨著, 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一个四合院, 一条胡同, 有多少说不完的故事, 藏有多少深沉的历史信息。规划师建筑师要广为调研, 深入挖掘, 而且还须有相当的人文历史艺术修养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 旧城的城市设计比新区的城市设计要复杂困难更多, 是欲速则不达的, 真正的旧城改造就是慢工出细活。4) 协调新旧, 深化城市细部, 精心组织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艺术是城市设计的重要任务。没有好的城市设计, 城市建设只能是粗放的, 不可能作深作细。此外, 旧城城市设计还需要认真为寓新于旧出好题目, 把握好该地段片区新建筑应担当的角色, 否则不可能指导建筑创作产生精品, 也不可能出现融新旧于一体的城市艺术和谐共生。城市公共空间如广场、街头绿地等主要靠城市设计加以指导实施。5) 现代建筑国际化不会影响我们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传承。一些民族建筑形式被历史封存后, 民族的传统建筑文化失去了她几千年赖以表达的物质基础, 而新的表达方式尚未产生, 人们便产生迷茫和种种担忧。其实, 这是对社会变革引起的文化附着产生了认识观念上的差别。舍弃不适合时代的东西是一种进步。民族传统的建筑文化需要扬弃, 需要将不适应时代的元素, 像牛耕、土布、雕版印刷一样蜡封在某一历史阶段中, 或将其保留在现代化进程较缓慢的区域, 或作为一种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在特定的地区用文化艺术的形式加以保护和发展, 使其成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与此同时,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讲求秩序、崇尚节俭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将会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传承和弘扬;建筑的“外缘”文化也将作为旗帜飘扬在现代建筑之上, 引领我们的民族文化前进。6) 文脉承续与创新问题。关于继承与发展、弘扬传统与创新问题, 这是一个关于文脉的老问题, 对这一对矛盾的辩证分析, 实际上是一个新旧如何协调统一, 如何处理好新旧关系的问题。下面以北京为例介绍一下。首都的现代建筑理应有京味的文脉继承, 当然也有时代的创新。这方面应该结合城市设计深入研究, 统一认识。新建筑在城市不同的地段区位对文脉承续与创新应有不同的要求, 其担负的艺术任务也相应有所区别。越接近旧城核心, 其传统文脉影响应该越强烈, 这些地段的新建筑在维护旧城风貌上应有更多的配角意识, 要表现出对传统建筑文化更多的谦恭与尊重。要更多地考虑与老城区传统建筑风貌的协调, 包括体量、尺度、色彩、造型等诸方面, 特别是高度一定要真正控制住。在格调上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意味应更浓厚一些, 越接近核心区这方面要求越应严格一些。旧城区内应强调更多的“和谐式协调”, 但这也不是要去复制“假古董”, 全做成仿古式建筑。文脉承续不全在形式上, 更多是在内涵神韵上, 体现历史的气派与精神, 包括空间序列, 韵味氛围以及设计原理原则的提炼等多方面, 形式是可以多样化的, 若采取“对比式协调”, 还有一种处理手法, 就是主动甘当配角, 以纯粹现代主义形式同传统风貌相区别, 但须弱化其体量和形态。7) 城市美学风格问题。在提升城市文化的今天, 既要科学地建设城市, 又要艺术地建设城市。在这二者关系上, 也需要辩证的认识。讲科学更多是指城市功能问题, 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布局问题或经济性问题等, 这些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城市美学、城市景观、空间环境艺术、标志性建筑形象等城市艺术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 甚至有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某种情况下, 甚至需要城市功能服从于城市艺术。或者说, 在城市艺术的要求或指导下去解决功能问题, 这不能理解为艺术至上或“唯美主义”, 尤其对一些有历史文化的城市来说, 城市艺术就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功能随时代变化着, 可以不断去完善, 而城市艺术却永远留住那个时代, 成为永恒。所以城市艺术之美常常成为一个城市成功与否的标志和关键。

4 结语

处理好新旧建筑关系是城市艺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和关键问题, 也是难点问题, 不可等闲视之。在一个城市区段内, 新与新之间不但要对话, 新与旧之间更要有沟通对话, 而不是相互对立, 总体要协调。建筑群要有主角有次角。在处理手法上新旧建筑拼接不能生硬, 要有过渡及艺术的连续性与演变性。

现代建筑已不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地域文化, 而是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大人类文化, 是一种公共文化, 就像计算机一样。而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可以将足以彰显民族文化精华、感召国民民族精神的元素有机地附着在这大人类文化形式之上。这就是从保护的角度去建设, 从创新的角度去保护。

参考文献

[1]雷东升, 易艳红.“建筑的最高境界是文化”——与齐康院士面对面[J].中外建筑, 2004 (4) :11-12.

[2]阮宇翔, 吴浩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校建筑文化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 2001 (4) :18-19.

[3]李飞.关于旧城改造问题的探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111-112.

[4]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70-73.

上一篇:纪检委行政执法工作座谈会发言稿下一篇:反腐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