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

2024-05-05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共9篇)

篇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一)、时代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转移向城市。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问题,这些农村父母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法让孩子在城市里有读书的机会。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家里的老人或亲戚朋友照看,最后造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在两地的局面。由此,在农民工成为一个社会的大现象的同时,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也应运而生了。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6 ——16 岁)。

留守儿童是近几年来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民乐县南丰乡16个村长年在外务工人员有5600人,父亲在外务工人员有3000余人,母亲在外务工人员有2000余人。全乡共有6——16岁儿童4560人,留守儿童3120人,占全乡儿童总数的70%。学校留守儿童220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1%。这些数字,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些祖国的未来引起极大的重视和关注。留守儿童作为农村的未来,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一代代新型农民的培育,也关

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影响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近年来,中国各主要媒体都大规模地报道了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教育部专门召开了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座谈会。指出: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部将加大研究力度,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共同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的锻炼。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教育情况令人堪忧。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2、性格行为令人堪忧。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

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3、疏于照顾,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儿童自身防护能力弱,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如:何庄村一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上年纪的爷爷奶奶照看,8岁上一年级时,放学回家无人接送,遭遇车祸。后又因被不法分子拐卖,到11岁才上一年级。

4、政府、社会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教育、民政、团县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开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盖面还是很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

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5、发展走向: 农村孩子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因而留守儿童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队伍只会扩大,不会缩小。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必将是曲折而艰辛的,农民工及其家庭不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都能实现在城镇的定居。所以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与孩子长期分居两地的情形在中国社会将会长期存在。相应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个现实的问题,而且在将来也将越来越成为问题。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几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三、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标是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

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

2、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3、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四、研究的内容

1、民乐县南丰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民乐县南丰乡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民乐县南丰乡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民乐县南丰乡小学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民乐县南丰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对比研究。

6、民乐县南丰乡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对民乐县南丰乡的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教育实验法:对民乐县南丰乡在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

1、南丰乡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3、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4、给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

篇2: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

教师教育学院07、2 严霞 07090201

3一. 研究的背景

1、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限制打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原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相当严重了,是社会现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2、主要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

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

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3、发展走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

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4、宜宾县留守儿童简况:

宜宾县536所中学校中在校生12万人,其中留守儿童4万人,约占学生总人数的三

分之一。据宜宾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虽然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很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但还是有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又选择了再次出去。”据宜宾县“留守学生”抽样情况调查表显示,该县单亲外出人数占了留守学生人数的36.32%,双亲外出的人数占了留守学生人数的63.68%。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的亲情温暖,普遍存在学习成绩较差、不良嗜好增多,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等问题,老师在留守学生生活中既要充当师长角色又要充当父母的角色。关爱留守儿童是全方位的、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而该县目前还没有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二、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

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最近三年来,由于社会领域提出“关注弱势群体”和教育领域提出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重要命题,于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三、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标是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

2、进一步该县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3、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四、研究的内容:

1、宜宾县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宜宾县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宜宾县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宜宾县小学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宜宾县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对比研究。

6、宜宾县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五、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

论依据。、问卷调查法:对宜宾县的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教育实验法:对该县在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

因果规律。、经验总结法: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六、研究的实施

1、调查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需编制以下问卷:(1)中小学生学习情况及道德素质问卷;(2)中小学

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

3、研究的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0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进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11年1月——2011年2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该县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自身身份及人及范围窄,在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联系调查对象困难或学校领导不愿配合等问题。还有就是就是现在还没找到所许调查问卷,有些需要自己编制的由于能力有限编起来可能有点困难。

七、研究的成果预期:

1、龙山县兴隆街乡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实验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3、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4、给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

篇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

一、河南省留守儿童数量及监护情况

(一)河南省留守儿童数量众多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河南留守儿童数量多,分布广泛。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河南省妇联调查,全省留守儿童400多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00万人,分别约占全国的7%左右。又据笔者开展的抽样调查表明,南阳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总计145.8万人,留守儿童约70万人,占总数的48.0%;信阳市被调查的3000户农户共有9764名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有3011人,占被调查儿童的30.8%。鄢陵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总计8.3万人,留守儿童4.2万人,占总数的50.9%。随着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二)留守儿童多由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留守儿童受监护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一是单亲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与孩子一起留守的家庭;二是祖辈监护,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的家庭;三是亲戚监护,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其他亲属在一起的家庭;四是其他监护,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由邻居或学校监护的家庭。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受监护情况以单亲监护和祖辈监护两种类型为主,两者所占比例之和均在80%以上,其中信阳市最高,达91%。另据调查,留守儿童监管人或监养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其中59.6%的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29.1%的人是初中文化程度,1.5%的人是高中文化程度,另外还有9.8%的人为文盲和半文盲。

二、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不佳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佳,一般和较差的占绝对多数,优秀的所占比例较少。南阳市、信阳市和鄢陵县对86490名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其学习成绩总体上低于非留守儿童,优秀占19.2%,一般占63.4%,较差占17.4%。

(二)卫生条件变差

留守儿童卫生条件较差,习惯不良,多数反映卫生条件比父母在家时差。信阳市调查,被监护人的居住卫生条件,64.9%反映比父母在家时差,31.3%反映与父母在家时一样,而只有3.8%反映比父母在家时好。同时,在生理卫生指导方面,只有27%的孩子接受过指导,73%的留守儿童缺乏或从未接受过指导。鄢陵县反映,相当部分小学生不讲卫生、生活不规律。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按时吃饭、作息,其中有的出现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孩子们身体的正常发育。

(三)性格扭曲,心理失衡

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留守儿童缺乏父母这第一任“老师”正常的言传身教,使其性格发生扭曲,心理失衡,有的内向,有的任性,有的脾气暴躁,有的由开朗变为内向等。信阳市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39.8%的儿童性格内向,29%的儿童性格任性,8%的儿童脾气暴躁或柔弱,只有19.2%的留守儿童性格开朗;觉得自己很一般的占52.7%,觉得身边人不太关心自己的占49.1%;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占17.5%。南阳市调查数据表明,在遇到烦心事时,16.7%的留守儿童“闷在心里”;在受到挫折时,有4.3%的人表示感觉生活没有意思,甚至还有0.1%的人有自杀的念头。鄢陵县11.9%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

(四)缺乏安全感

留守儿童安全堪忧,近半数缺乏安全感,时常受到欺负或伤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比较严重。信阳市调查显示,48.3%的留守儿童时常或有时受到过欺负或人身伤害,34.7%的孩子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占8.4%,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占12.3%。鄢陵县调查结果是,10%的留守儿童经常抽烟、同学聚会聚餐、打群架,而有双亲监护者则无。某校领导和毕业班主任反映,初中毕业班中拉帮结派打群架问题比较严重,留守儿童参与的占27.5%,双亲监护的占4.8%。

(五)生活习惯不良

留守儿童经济支配能力差,有的拿到钱后挥霍浪费,购买零食、经常抽烟、进网吧、看录像等。鄢陵县调查,经常抽烟、聚会聚餐、打群架的学生,留守儿童占10%,双亲监护无。据校领导和毕业班主任反映,初中毕业班中拉帮结派、打群架问题较为严重,留守儿童参与的占16.0%,单亲留守参与的占11.5%,双亲监护的占4.8%。

(六)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

受“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一些地方高中招生开始出现困难。有的打工父母认为,上学没啥用处,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想读书就读,读不成就去打工。受此影响,一些留守儿童幼小心灵中也滋生了“读书无用论”思想。鄢陵县2010年初中毕业生7873人,参加中招考试的3368人,比2009年减少22.1%,比高峰时的2003年前后下降了75%。因生源不足,高中招生困难,全县3个高中撤消一个,报考一高二高的人数仅占招生计划的86.7%。

三、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据调查,目前出现的“民工荒”,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不愿再远出务工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农民已认识到,外出务工的初衷是想让下一代过上好生活,但对留守儿童来说,爸妈只是电话里的声音,长期亲情缺失,教育不力,产生了严重问题,再不亲自教育,孩子长大可能成为废人,怎能过上好生活?许多人开始采取行动,即使原在外省打工的企业春节后答应增加工资,他们也不动心,决定就近打工。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政府的管理等,因此,要认真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各种因素。

(一)政策落实不到位

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制约,国家制定的城乡统筹和公平教育等政策落实不到位,不少地方对务工子女就学收取的费用不减反增,如某省辖市小学原来对进城务工学龄子女每人收借读费12000元,国家要求取消借读费后,有的学校则改为收建设费,教学质量一般6000~8000元,较好的高达15000元,家长还得被迫“自愿捐献”签字。国家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加之务工人员收入低,许多务工者的子女无法跟随父母进城求学,只好留守在农村,由爷奶或亲戚等照管。

(二)家庭教育错位缺失

1. 家庭教育缺失。

外出务工人员离家较远,教育留守儿童常用的是电话。据南阳市调查,父母经常和孩子电话联系的58.1%,偶尔联系的占34.7%,不联系的占7.2%。这说明将近半数的务工人员仅向家人寄钱,以满足不在身边的子女生活所需,但对学习教育缺失。

信阳市调研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数据表明,多数监护人不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其中有时过问的占60.7%,基本不管的占18.9%,只有20.4%的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严格。监护人参加学校家长会,有时参加的占41.8%,不参加的占36.5%。积极参加的仅占21.7%。监护人和老师联系的,有时联系的占31.7%,不联系的36.4%,经常主动的占31.9%。

鄢陵县对留守儿童有困难找谁帮助解决的调研表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亲教育。其中找奶奶(姥姥)的占53.3%,爷爷的占20.0%,老师的占16.7%。这充分说明,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父母的教育,尤其是缺乏男性的教育,对培育儿童自信和果敢的男子汉气质是不利的。

总体来看,留守儿童因为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孩子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一般,有的很差。

2. 家庭教育错位。

少年儿童本应在父母亲的“羽翼”下健康成长。而在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只由单亲管理是不健全的,何况还有高达64.3%的由祖辈和邻居等管理,导致留守儿童的管理错位。鄢陵县对“学龄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人、有困难找谁帮助解决”的调查显示,找奶奶(姥姥)占53.3%,爷爷占20.0%,老师占16.7%。留守儿童的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的是文盲,他们给孙辈们的学习带来帮助不大。孩子们做错了事不想管、也不敢管。又因他们年迈,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只管孩子们吃饱饭,其他基本上放任自流。所以不少孩子不服管教,经常成群结队到处游荡,留恋于网吧、游戏机厅,荒废自己的学业。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不佳。

(三)校园教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1. 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农村教师力量薄弱。

据鄢陵县调查,城市小学数量多,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生源好,而农村教育情况正好相反。县城区8所公办(联办)小学,教职工574人,校均71.8人,农村小学及教学点教职工校均15.6人,城区是农村的4.6倍。边远乡农村教学点和部分小学仅有4~6名教师。生源差,所有的小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进入小学高年级人数更少,张桥乡某小学四年级仅有8名学生。农村学校教育力量薄弱,影响了留守儿童接受正常教育。

2. 教师对留守儿童关心不够,没有尽职尽责。

信阳市调查,有近50%的农村学生反映老师从未做过家访,33.3%的学生不清楚或不知道学校开家长会,66.7%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设置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老师,40.8%的学校没有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机构。

(四)社会缺乏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机构

目前社会上关爱少年儿童的机构只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缺乏关爱留守儿童的机构,对留守儿童教育关心不够。信阳市调查,在社会教育方面,被调查留守儿童反映村里没有留守儿童活动园地、没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机构和没有留守儿童花名册的分别占72.5%、61.4%和58.7%。

鄢陵县调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对留守儿童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关工委领导都是离退休多年的老领导、老教师,他们大多体弱多病,办事机构人员很少(县级3~4人),在关心留守儿童成长方面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只能在城区和全县组织重大活动,而乡镇的关工委几乎有名无实。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今日的儿童,是明日祖国的建设者,留守儿童是我国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进城务工,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繁荣,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把正在渴求知识的儿童留在农村,是对人才的“掠夺经营”。留守儿童存在的上述问题若解决不好,将会产生不良后果,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所以搞好留守儿童教育意义重大。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对留守儿童实行科学教育。

(一)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1. 制定落实教育政策,确保务工人员带子女进城入学。

一要落实进城务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当地城镇子女同等待遇政策,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流入地学校千方百计索要高价费用、迫使务工人员把子女送回老家做留守儿童问题。取消高招、中招户籍所在地报名的规定,减少农村适龄中小学留守儿童。二要进一步加大县以下教育投资,建立设施齐全,教学水平一流的学校,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解决农村教师少和待遇低问题,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子女一样的教育服务。

2. 在劳务输出地建立更多企业,吸纳农民就近务工,亲自教育儿童。

农民外出务工较多的地方多是粮食重要产地,应建立占用土地较少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抓住东企西移的机会,让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到此安家落户,使农民尽可能多的就近就业,既增加他们的收入,又能教育孩子。

(二)学校应尽职尽责地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乡村学校实行留守儿童教师负责制,要求教师尽职尽责地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做好。一是教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一个教师包几个学生,负责做好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教育辅导。教师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又应多与他们交流谈心,关心孩子的思想心理,全面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二是教师定期进行家访,同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及时沟通交流,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学生的各种情况。学校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教师的政绩、工资等直接挂钩。

(三)家长科学教育,让留守儿童在监护人关爱下健康成长

家长是孩子们最直接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举止言行对孩子们的影响最大,目前多数农民、特别是祖父母辈们的文化程度不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科学。要努力提高监护人的教育水平,给留守儿童提供科学的教育环境。

一是培训隔代监护人,科学教育留守儿童。针对目前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代监护所占比例最大的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地利用广播电视或聘请教育专家培训这些老人,引导他们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让他们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教育。二是外出务工的父母要保持与孩子经常的亲情联系,真正起到第一监护人的作用。外出务工人员要改变给孩子钱物毫不吝啬,把学习成绩、思想品德问题全部交给老师们去管的想法,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并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保持与留守在家子女经常沟通的习惯,让孩子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关心,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四)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篇4: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初探

一、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品行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个人修养的高低关系到孩子的行为方式和道德素质。

首先,家长应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班主任要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多阅读家教的书,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关系胜过教育”、“陪伴胜于说教”、“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要努力与孩子建立好信任关系和情感关系。外出打工确实无法回到孩子身边的父母,平时要加强情感联系,向孩子说明外出打工的理由,真诚表达思念、爱子之情。如平时多通电话,有可能每天一次最好,至少也要一周一次,內容以关心鼓励为主,尽量不批评指责。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其次,家长应尽可能调整好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二、给予留守儿童极大的人文关注

开展“学校——我们共同温暖的家”主题班会活动,开展校内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应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要注意缓解学生在校的压力,教师时常深入到学生的中间去问寒问暖,对一些有疾病的同学及时给予关照,对有心事的同学及时予以疏导,稳定他们波动的情绪。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与班上的“留守儿童”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约束

留守儿童自己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要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要理解父母出门在外的艰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培养独立自主、不怕困难的意志和能力,要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辛勤劳动,不让父母操心。要学会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做生活中的强者。

篇5: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农村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涌入到城市务工,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于是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他们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大多数成绩下降,出入游戏厅、网吧,行为习惯差,有的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儿童的终身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2、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形成的原因。改进教育工作,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研究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对策,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得到父母关爱,享受家庭温暖,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权利。但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存在,反映出其此项基本权利的部分缺失。随着离开父母的时间增加,留下来的孩子们也不可忽视地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牵扯到千家万户,上级政府、各级教育部门及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的父母。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有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助于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有助于留守儿童良好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形成;有助于留守儿童掌握自立自护的本领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创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加强家校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进行指导,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3、有计划地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留守儿童之家”工程,为留守儿童创建健康、安全、平等的成长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的现状。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认识和方法;了解留守学生家长对留守学生当前教育现状的评价及期待。

2、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1)分析留守儿童不良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2)分析留守儿童良好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3)分析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

(4)分析当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

(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教育产生的影响。

(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儿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教育产生的影响。

(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教育产生的影响。

3、进行个案的分析研究。

4、探究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

5、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经验,指出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记录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及数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不断总结,提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

六、课题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

计划开题,收集资料调查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确定研究子课题。搜集已有研究成果。组织研究人员学习理论。写出研究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坚持学习、实践、研究。边实施,边改进,边研究,积累收集资料,总结归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或论文。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实验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进行结题验收和研究成果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确立研究制度。落实研究职责,分工到位,保证日常研究工作正常开展。校领导重视课题的研究,重视课题研究中的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

2、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课题组建立固定的学习机制。经常性组织专家讲座,学习理论文章,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最新信息,加强课题组的理论学习。

3、加强研究中的合作与反思。加强实践探索,相互交流,合作研究,共同完善,撰写经验总结。在合作的同时开展反思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途径。

八、预期主要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人:邹士萍

2、《留守儿童档案》负责人:徐小庆

3、《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负责人:戴红玉

4、《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调查报告》负责人:王春梅

5、《阶段研究报告》负责人:赵小荣

6、《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负责人:邹士萍

7、《案例分析集》负责人:张冬玲

8、《论文集》负责人:梁玉兰

九、本课题研究的组织

课题组负责人:钱存亚 邹士萍

课题组成员:梁玉兰、顾慧、赵小荣、张冬玲、袁小芬

戴红玉、王春梅、徐小庆、唐录芹、十、本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篇6: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

高邮市界首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各地都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据统计,目前我国留守儿童人数近2000万人,而且还有增长的趋势。这些儿童远离父母,他们的监护权谁来行使,受教育权如何保障?这些问题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国内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几年前就已经启动,教育部、全国妇联及部分省市县教育部门都对此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重点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大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方式的消极面,缺乏对留守成长方式积极因素的研究;大量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面向过去和未来的纵向研究;大量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我校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开展了专题调研,在学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向人民和社会负责。要求学校发挥教育“留守儿童”的主阵地作用;要求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结对帮扶制度;办好家长学校,提升“代理家长”素质;落实家访联系制度,在春节期间全面走访“留守儿童”家长,交流沟通思想;推行寄宿制管理等。但由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队伍庞大,而且又是一个长时期内存在的问题,学校都感受到力不从心,真正是“任重而道远”。

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

(一)做好理论准备

1、尽可能地搜集,学习并掌握儿童教育的新理论,使课题具有广阔的视野,不断更新思想理念,深化拓展课题的内涵和外延。

2、着力学习教学论、实践论、教学法等基本原理,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基本理念,以便为课题实验创造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使课题具有整体的效应。

(二)做好组织准备

(1)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主课题分为若干子课题,并责任到人,以便分头实施,系统研究。

1(2)为了使课题科学高效地开展,特聘请省特级教师徐德兰校长负责研究过程的理论指导,负责研究计划、方案、成果的审核,并定期开展有关理论讲座。

三、课题研究的条件论证

1、从我校的发展战略上看,“科研兴校”一直是我校努力的目标,学校教研气氛浓,学校领导亲自带头,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这为“

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这些都是完成课题的客观现实基础。

2、从师资状况上看:

我校教师均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农村家庭教育情况比较熟悉,课题组的骨干成员均达大专以上学历,有较扎实的儿童教育经验,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他们中有学校校长、中层干部;有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而我们这一支充满活力、素质优良的研究队伍,为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证。

3、为了使课题科学地研究,学校邀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到学校来,请他们举办讲座,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努力使此课题按计划分布实施,定期总结。

4、为了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减轻课题组成员的工作量,让他们有时间进行课题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每月活动不少于一次。教科室将对课题研究情况作协调、监督。

5、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确保课题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奖励等各项支出如期支付。预算课题各项经费要1.5万元。

四、课题的界定和理论支撑

本课题的研究将根据人本主义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以及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开展课题研究。

五、研究的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国家未来。学校教育过程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与社会、家长共同解决好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其获得与其他儿童平等的发展机遇。并对留守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国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2 培养留守儿童的浩然正气,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留守儿童成为对祖国忠诚、对社会感恩、对事业坚定的接班人是这种教育教学方式的目的。

六、研究目标

深入了解我镇各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学习、生活、性格、心理、道德养成等方面),探索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职责、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为各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七、研究内容

1、留守儿童学校应该承担的职责研究;

2、息技术支持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利与弊研究;

3、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研究;

4、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5、校对留守儿童有效帮助研究;

6、守儿童个案研究。

八、课题实施的基本步骤

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校长室、总务处、教导处、教科室、少先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相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3(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学校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 30 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 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 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镇党委 4 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9、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10、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 5 举行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1、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0月)实验准备阶段

学习相关资料,制订并完善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学校,建立研究档案。

第二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全面实施阶段

按照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定期研讨交流,总结经验,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4年1月——8月)总结推广阶段

整理材料,撰写实验报告,做好实验成果的推广工作

九、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教育理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相结合,对学生采取实验前问卷调查,阅读情感测试;实验中阅读表现观察;实验后再次调查、测试,前后对比。

(3)群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结合法:在群体主动性研究的同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4)经验总结法:及时从课题实验中总结得失,撰写研究报告,实验论文,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

十、成果显示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实验研究报告;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咨询录;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文集;阶段性研究报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相关论文集;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实验研究结题报告;“留守儿童”成长成果展。

篇7: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乡入城,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备受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业、人格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他们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较差。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

2.身心健康扭曲。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

3.价值取向扭曲。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4.行为偏差。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篇8: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很多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缺失的父母关爱会对孩子的行为、性格、心理和智力发展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长时间不在子女身边,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比较淡薄。其次,由于承担留守儿童教育任务的多半是祖辈,这些长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根据儿童的实际开展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另外,由于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般会隔很长时间才会跟孩子联系,无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有的是直接给钱了事,有的不痛不痒地说两句,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教育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师无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不能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1.家长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从留守儿童家长层面注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与老师进行交流。即使不在子女身边,也要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及时掌握儿童的思想状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与老师进行沟通,掌握子女的学习状态,与教师探讨儿童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其次,留守的祖辈也要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不要认为自身的职责就是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而是要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人生经历总结等教授给孩子,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水平。

2.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能够有效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首先,要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落后是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根本原因,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医疗、养老等各项保障制度,发展新农村经济,在改善农村生活状态的同时促进农村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好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其次,稳定和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队伍。根据上文中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的缺乏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重要原因。家长不在身边,优秀教师的缺乏等等人才的缺乏,甚至整个农村都没有完整的劳动力,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效教育。因此,需要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施展才华、获取经济利益的机会,让农民更加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家乡,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奠定良好的人力基础。

3.集中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供支持

首先,在政府和相关职责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给予大力的支持,在人力帮助和人文关怀等方面采取措施,减轻农村留守家庭的儿童教育压力。政府要为农村留守家庭给予一些直接的扶持措施,如为农民工儿童进城提供便利;乡镇、村和妇联单位要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重视起来,建立相关的监管体系。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家长共同研讨留守儿童的教育,共同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水平。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相关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其中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亟须要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政府、相关职责部门和家长、教师要全部行动起来,共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保证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转型与变迁对我国很多的农村家庭产生了深刻影响,大量留守家庭的出现导致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和未来的发展成为当前热点的社会话题。在关于留守儿童的众多问题当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基于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为留守儿童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陈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2.

[2]袁凤琴,袁真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82-84.

[3]温晓帆,柴瑞桢.探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2(4):186-188.

篇9: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形成原因;解决措施

一、什么是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为改变生活条件的人们开始大量地涌向城市。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就读、教育等诸多现实问题。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其中一个家人或长辈或亲戚代为照看,这种情况的孩子就是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班里有一个孩子叫蒲喆(化名),虽然奶奶照顾生活起居,吃得饱穿得暖,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但闲暇时奶奶也会打些零工,贴补家用,一次周末,奶奶外出打工,孩子一时兴起,用煤油生火做饭,失手点燃了大堆柴火,差点造成伤亡事故。像这样,留守儿童在无人监管的時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2.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往往当他面对高兴、难过、孤独等不同心理感受时,没有自己信赖的家人可以倾诉并帮助解决问题,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极端。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留守儿童大多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处事比较极端;在班级中,这样的孩子不合群,很少有交往密切的朋友。

3.道德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长期处于无人监管、少人问津的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又难以得到及时纠正,再加上爷爷奶奶的纵容溺爱,只重视物质满足而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习惯上很容易走上歧路。

4.学习问题

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甚至是文盲,根本无法在学习上有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比如,布置听写词语这样的作业,都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更不要说英语作业了。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除了管教孩子,还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动,同样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辅导孩子的学习。调查班里的学生就不难发现,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班里有一个女孩,父母在外工作出色,难得回家,孩子的学习尤为认真,总希望以自己最好的成绩换得父母的关爱,但父母的期望值过高,除了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之外,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以至后来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还有些孩子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或者督促不到位时,对学习的事情抛之脑后,长此以往,这些孩子经常不能完成家庭作业、逃学,更不要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三、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措施

1.关心爱护留守儿童,用温暖去抚慰他们的心灵

首先,班主任在关爱所有学生的同时,要更加关爱留守儿童。 因为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重视和及时的宣泄,此时,教师在学校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人际交往、情感变化,对他们增加感情投入,难过的时候安慰的一声话语、胆怯的时候送去一个鼓励的眼神、成功的时候竖起你的大拇指,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教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起到巨大的作用,要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切不可讽刺、挖苦,甚至施行体罚,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会有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离只会越来越遥远。另外,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贴近孩子的心灵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教师的依赖,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从而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2.以博大的胸怀正确的方法,看待处理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很多,那些不良行为习惯在孩子身上反复出现的现象是难免的。所以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的小小过失和不足,就放弃对他的关爱和管教,从小事入手,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上多提问、多辅导,生活上多关心、多督促。鼓励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成长中有成就感相伴,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时刻感受到同学的关注和教师的鼓励,他会更乐意去学、去做。

3.发挥集体的特殊作用

为了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教师可以和远方的父母建立家校联系热线,每过一段时间或者孩子有特殊情况时及时联系,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利用“留守儿童之家”这个平台,可以让孩子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的时候在这里读书看报、做游戏。学校运动会、文艺演出等集体活动,尽可能让所有留守儿童都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做一名积极向上的好少年。

总之,教师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作出努力,用一颗爱之心去关注他们,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他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

上一篇:古代描写爱情的句子下一篇:准确把握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三个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