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文

2022-04-29

摘要:如何教育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教育中的一大实际难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要解决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构建统一的网络体系,尤其需要成熟配套的政策措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文 篇1: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工作,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长期感受不到父母关爱和教育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后果,如严重的心理问题、言行举止不当等。所以教师需要加强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制定完善的对策和合理实施,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爱与关怀,接受正确的指导与教育。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见不到父母,其生活起居多数由祖父母或其他长辈代为照顾,學习和处事方面也代为教育和管理。但长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传统思想和固定思维,且受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整体教育效果较差。为了有效改变留守儿童现阶段的教育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力度,制定对策从多方面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的转变与发展。

一、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现阶段存在的教育问题及原因

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因孩子与父母处于长期分开状态,其在发生问题或产生一些想法时无法与祖父母以及家中其他长辈进行有效沟通,也很难得到正确的疏导,逐渐就会使留守儿童变得不爱说话,缺乏安全感,出现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

道德品质问题:现阶段网络比较发达,但老一辈对网络的使用并不了解和熟知,这种情况下难以对孩子的上网过程进行管理,在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下就会对留守儿童产生负面作用。同时父母考虑到因工作离家的原因,会通过其他方式去弥补孩子,但不适当的方式只会危害孩子的健康成长。如给孩子充分的零花钱,导致孩子出现奢侈浪费行为;对孩子做错的小事不进行正确教育,导致孩子出现骄纵和不良行为。

学习问题:一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较为严重,容易出现逃课或学习态度较差的情况。另一部分留守儿童在课堂学习后,课后完成作业和知识复习过程中祖父母或其他长辈难以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指导帮助。另外,家中的老人或长辈多数也需要到田间、村镇上劳作,更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对孩子进行管理及教育。

人身安全:首先,受经济条件的影响,留守儿童日常的饮食、穿着方面并不好,容易出现衣服破旧脏乱、吃的食物营养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引发营养不良或细菌感染等问题。其次,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管束,在自身自控力、判断能力、逃生能力等方面较弱的情况下,若涉足危险地区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学校加强安全教育,搭建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

学校应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及成长需求对校园环境进行优化,加强对此类学生的重视。①增添学校设施。学校可以在公共厕所的洗手台上添置洗手液,每个教室及办公室添置医药急救箱等。②校园活动。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春季/秋季运动会、趣味活动、传统节日文艺演出等方式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让留守儿童参与其中和其他同学共同成长,收获友情和幸福感。③主题班会。多开展与德育内容相关的主题班会,促进留守儿童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1]。④安全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掌握安全知识、具备急救能力,能够在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⑤留守儿童档案。对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家庭情况咨询了解,建立信息档案,能够实时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在平常教师也应多与留守儿童交流,并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合理选择正确的沟通态度和方式,针对存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可按照专业心理教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也可定期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其解决一些难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推行家校共育模式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与家长进行配合,推行家校共育模式。由教师先与家长进行交流,将孩子存在的问题以及留守儿童教育缺乏情况等方面内容告知家长,帮助家长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需要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和指导,依靠物质补充难以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每周一次或两次以打电话、视频等方式联系孩子,主动询问孩子的学习状况,以及有没有心事等,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在乎。另外,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家长群,将孩子的日常活动照片、学习表现等发送到家长微信群中,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同时也可以向其推送一些合理的教育方式,促进家长能够与孩子之间进行更好、更有效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2]。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道德缺失等情况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有一定关系。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学校需要加强重视,做好相关教学教育工作,并与家长进行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得到合理的教育、完整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另外,政府和社会也可通过优惠政策、开展爱心公益活动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改善生活,感受爱。

参考文献:

[1]宋含宏.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9):263-264.

[2]姜姝,朱莹,杨云江,等.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0(17):185-188.

编辑 段丽君

作者:王兴安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文 篇2:

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摘 要:如何教育培养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教育中的一大实际难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要解决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构建统一的网络体系,尤其需要成熟配套的政策措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环境;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涌入城市务工。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年流动人口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孩子约有300万,并且年龄越来越低、范围越来越广。由于各种条件受限,许多儿童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出现“隔代监护”的现象,孩子们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在生活、教育、学习、心理情感上,“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大多数成绩低下、行为习惯差,并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

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都必须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当前,国家已引起了高度重视,地方各级政府、各教育管理部门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监管体系。我认为,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需要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父母重视并以身作则

俗话说:“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第一任教师是父母。”父母要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要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加强与孩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变化,多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活动变化,家长要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让“留守儿童”感觉整个社会充满着关爱,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一种良好的品德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教师提高素质,倾注关爱

学校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档案,校方根据档案资料对每个留守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对部分留守儿童出现的不良问题及时与父母沟通,从而得到有效地处理。学校加强教师素质的培训,能对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同等对待的教育环境。教师应对留守儿童倾注关心,更多的用爱教育和鼓励,积极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能融入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减少孤独、自卑感,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兴趣爱好

社会应采取措施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管理机制,降低“留守儿童”的厌学、辍学率。“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心理不健全,对任何事物没有积极性,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 重庆市武隆县巷口镇中心校)

作者:徐雪松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文 篇3: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发展落差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战略演进与制度转轨的产物。正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洞察其产生的深刻原因,探寻问题的解决途径,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业方面

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同学之间拉帮结派,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2.品德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而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使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造成他们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甚至走上犯罪的歧途。

3.人格方面

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期,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4.心理方面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孤僻内向、冷漠乏信、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容易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1.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是因为长期的城市优先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造成两者发展差距加大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谐社会是一个内部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产生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系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二元结构的影响。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更多的孩子就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2.建立、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社区是个小社会,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乡镇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由村委会联合学校、机关工委、妇联、派出所,充分利用老教师、老干部和青年志愿者,构建立体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监护体系。这将有助于全面、动态、细致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情况,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并且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在这方面,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如安庆的姥山社区就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陶行知家乡——安徽歙县创立的“代理家长”制度,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儿童

(1)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寄宿制。在此基础上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其心理问题。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将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父母的沟通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

(3)家长学校联系制度正常化、规范化。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会议形式,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应建立畅通的定期联系渠道,以便共同教育管理孩子。班主任可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王义连

上一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管理探讨论文下一篇:区域金融服务协调机制思考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