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2022-09-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人的孩子也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之为留守儿童。据国务院2006年最新发布的资料表明,中国目前有2亿左右的农民在全国各地务工,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都留在农村和年迈的祖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近亲属一起生活学习,成为留守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共有1000多万留守儿童。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教育的缺失,隔代教育存在弊端

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主要不是养育而是教育,特别是小学和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子女更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早期教育的支持。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缺席”都会在孩子的人格成长上形成某种障碍,影响他们今后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成员。而在目前,大量的农村留守家庭正在面临着亲子教育的严重缺失,许多儿童甚至好几年才能见上父母亲一面,因此根本谈不上得到父母的教育。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是由其祖父母隔代监护,而由于文化水平限制,他们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至于寄养在亲戚家里的,亲戚一般都疏于管理,放任自由。因此,导致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心理上、道德上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二)学校管理不完善,教育缺乏针对性

学校负有培养人的特殊使命,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在整个受教育者中毕竟还是少数,但他们同时又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他们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更多的关爱。学校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管理,缺少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许多的农村小学都没有寄宿条件,学校只能管理上学这一段,放学后,他们的学习没人督促和辅导,生活缺少约束和指导。而且即便是有,其条件也是很差的,没有把寄宿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管理老师,这样一来,留守儿童即使住校也无人管理,使他们有机会在社会上染上一些不良习气。

(三)社会成长环境管理滞后

由于农村独特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导致基层组织在对农村儿童管理上存在缺陷:农村文化市场环境、治安环境比较混乱;基层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传统户籍制度的束缚,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人口管理制度,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城里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对策

(一)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第一,城市政府要切实把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已经落实的要完善政策,没有落实的要加快落实。增加财政投入,在农村的中小学建设寄宿学校,并且改善寄宿条件。第二,为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的学校开绿灯,取消借读费,鼓励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并积极承担起监管的责任。第三,加大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乡差别,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进而其子女也享有相应的权利。

(二)完善学校教育功能

在农村要改变以升学率为教学目标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向全日制寄宿教育制发展,对留守儿童建立分类管理档案、因材施教,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构建档案体系。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举办校园心理倾诉活动等,提供较多的心理倾诉途径,加强感恩教育,使留守儿童体谅父母,对所有的监护者抱以感恩之心。

(三)净化社会教育环境

社会各界应该主动参与,积极承担责任。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解决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监管上出现的空白,设立专职人员跟踪留守儿童。健全社区娱乐场所,减少留守儿童在社会上的活动时间,让他们都能找到合适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对于已经辍学的青少年,应该劝其去学习技术,不应放任他们流入社会。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利平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前提,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净化社会教育环境,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四)建立家庭教育机制

父母要重视起儿童的教育,改变只要父母挣钱给儿童花就尽了父母责任的观念,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观念。增加与儿童的沟通机会,满足亲情的需要,健全亲子关系,负责教育孩子。如果不得不将儿童单独留守,也应该经常性地与监护人和孩子的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发展,要保持通讯畅通,与学校和监护人建立长效的监护机制,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孩子得到家庭的温暖,学会感恩。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它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长期累积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打破体制性障碍和改革的深入有了一定的进展。新问题实质上是老问题在新形势下的局部反映。在社会转型的高速时期,要求家庭、社区、学校、政府等各社会主体,特别是政府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彻底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前提是消除城乡差距。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我国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此产生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成因进行阐述,并且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上一篇:ROY适应模式在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护理中的应用下一篇:浅析商品混凝土生产质量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