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4-04-09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标: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纷纷到沿海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掀起了新的城市“淘金”热潮。由此带来了大量农村青少年脱离父母的监管,成为“留守孩”,引发了农村“留守孩”问题。为促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我们专门就农村“留守孩”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

(中科软件园欢迎您投稿)

二、调查的目:

以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及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本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三、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

2、调查地点:红河镇红河村

3、调查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进一步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解有关情况,掌握事实材料;问卷调查;

4、调查对象:红河村全体留守儿童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村留守孩在监护、受教育及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孩”年龄均不满18周岁,正处于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仅需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需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需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抚育抚养之中。而实际上,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给农村留守孩子健康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偏低,很难胜任监护职责。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2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被委托监护人有的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无办法监护孩子。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逆反心强;有的厌学逃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

2、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家庭和学校沟通不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留守孩理应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但由于——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孩这个特殊群体缺乏特别的关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同时被委托监护人又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不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农村留守孩中,有的行为纪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现象,有近4.8的孩子不能正常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4、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有效对接,留守儿童安全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差,又缺乏呵护,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据县公安部门的调查,在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中,留守儿童占15,尤其是女孩容易被侵害。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五、调查结论及建议:

新时期,农村留守孩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大社会“痼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保障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高度,明确责任,强化举措,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长。

(一)、健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农村留守孩子中的积极作用

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学校要起积极作用,努力帮助外出务工的农民解决后顾之忧,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1、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片。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建立相互协作机制,在建档过程中,低一年级要向高一年级负责,小学要向初中负责,并及时补充、变更档案,以学生为中心组成关爱网络,时刻关注着留守孩子的成长。

2、实施关爱留守孩子责任帮扶制度。签订承包责任书,建立教师关爱学生校务日记,让有条件的教师成为“

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孩子,教师要与留守孩子经常交流,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孩子,学校教师要定期家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3、实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班主任、老师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

4、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学生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5、尽快建立关爱留守孩子的应急机制。各中小学校要建立“留守孩子→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孩子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要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明确包保责任制,对重点留守孩子实行师生“一带一”包教帮扶,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二)、加强协作与沟通,形成关爱留守孩子的合力

对于留守孩子的教育,必须构建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覆盖到留守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1、加强与留守孩子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孩子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条件较差的也要借助其它形式的亲情联络方式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家长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让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要通过书信与家长定期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要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2、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上有用人才,不仅是父母应尽的义务,也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要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条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利用务工淡季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3、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监护人的相关培训。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团委、妇联、居委会、村委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乡镇成校、村小学、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孩子家长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4、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为了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由各级宣传部、教育局、团委、妇联组织牵头,整合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力量,启动“留守孩关爱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孩子托管中心。各级学校要积极同社区、村组和家庭联系,通过印发关爱农村孩子倡议书等形式,使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教育,关心留守孩子,形成政府、社区(村)、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营造良好氛围。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农村青少年集中的地方有计划地筹建幼儿园和寄宿制中小学,让农村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要结合农村留守孩子日益增多的现状,将学校如何转变办学理念,教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当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长期抓下去。

2、各级政府、教育、编制部门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严格按照省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抓紧落实编制核定工作。在核定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保证这些地区教师编制的基本需求;建立教师补充制度,逐步解决农村村小教师队伍老化问题,为寄宿制学校配备保育人员。要为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把留守孩子中的贫困生纳入重点资助对象。

3、各级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积极帮助扶持农村文化中心户、乡村书社、乡村报吧、乡村书吧的建立,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中科软件园欢迎您投稿)

4、加强农村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在重视全体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关注农村留守孩子,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活动场所缺乏等一些紧迫问题。充分利用闲置的村级小学,通过“民办公助”等方式,筹建“农村少儿活动中心”,为农民子女,特别是留守孩子提供看护、兴趣学习等服务,引导这些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杜绝留守孩子进入网吧及参与赌博、迷信等有害活动。总之,农村“留守孩”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定会为农村“留守孩”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http://fanwen.glzy8.com 范文大全网 2012-06-06 01:11 [阅读:184次]

一、调研目的:

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汝城的领导者们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帮助。

二、调研形式: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家访、一对一交流

三、调研参与组织、人员: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

何新舜、欧雅文、朱勤飞、何宁、朱志浩、朱莹、朱欣欣、欧头红、朱静敏、朱忠波、邓子文、朱鲜锋、朱丽娟、何荣、朱晨星、朱佳楠、胡运科、胡志刚、袁啊苏

四、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2011年7月28日—2011年8月2日

湖南省汝城县马桥乡石泉村苗圃希望小学

石泉苗圃希望小学250名学生中的85名留守儿童

五、调研内容: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组织的这次支教活动共招生250名,其中有85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34%。

1、首先,我们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的成员对马桥乡石泉苗圃小学的8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85份,回收85份,回收率100%。

下面是调查所得的数据资料:

调查问题调查结果调查百分率%

通常多久与父母联系一次很少联系39.9

你多长时间没见过父母了近半年49.7

你希望父母多久与你联系一次每天65.5

你是否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经常想念76.7

你有心里话最想对谁说父母77.4

你希望和谁住在一起父母70.0

父母打工期间,你有没有受到过欺负没有或很少53.6

如果被别人欺负,原因是什么别人故意挑衅45.5

你喜欢集体活动吗喜欢80.0

喜欢交朋友吗喜欢93.4

喜欢和哪种人交朋友同学77.8

喜欢上学吗喜欢90.7

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满意吗满意61.8

家里有人辅导你的学习吗有,辅导一部分58.1

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希望父母赚很多钱,尽快回家46.2

对于学习的态度希望父母在身边辅导,为父母争光44.4

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类似“爸爸妈妈快点回来”的99.0

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最想找谁帮助父母90.0

将来想干什么赚钱49.5

2、其次,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成员对留守儿童进行了家访。留守儿童人数85,家访户数61,家访率71.8%。

留守儿童当中“单亲”监护型的占绝大部分,还有爷爷奶奶或亲朋监护的。

主要特点是: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的缺失。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联系,半年没见过父母的有49.7%,一年没见过父母的有22.2%,两年以上的10%,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监护人多数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进行沟通。据监护人反映,孩子一般不与其敞开心扉,进行内心交流。有的监护人还要干农活,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的正确引导。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据部分家长反映,有的小学教师素质不够高,一部分老师经常在父母面前贬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是很严重的。一者,孩子的信心受到打击;二者,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由此产生的偏激心理,以不恰当的行为方式施压于孩子身上。从而,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3、再者,我们与留守儿童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

孩子经常想念父母的占77.4%,最想对父母说的话,99.0%是类似“爸爸妈妈快点回来”。留守儿童希望自己的父母留在自己的身边,尽快回家。留守儿童极度想念父母,有时候感到孤独无助。有少部分留守儿童形成了“自闭”性格,不愿与别人交流。大部分留守儿童喜欢学习,有上进心,希望父母在身边辅导自己的学习。我们还以小纸条的形式与留守儿童进行了交流。从他们写的小纸条的内容来看,他们看似天真不懂事,但内心情感世界却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明白父母外出赚钱的艰辛,他们感激父母为自己的付出。“我要考上大学,给爸爸妈妈买房子,买冰箱,给他们很多钱”一位留守儿童这样写到。

六、留守儿童问题:

在这次支教活动中,招生250名,留守儿童人数高达85名,占学生总数的34.0%。留守儿童群体很庞大,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也很严重,据调查显示,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寓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汝城的明天,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

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拼命打工赚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但是,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子女帯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抚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汝城人民更应该关注他们的成长。留守儿童问题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的进步,鲁迅先生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与解决同等重要,也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在外务工的爱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层面上,应该从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与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来解决。为了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社会、学校、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下面我们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应该优化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整合社会资源,从宏观调控方面使留守儿童这一庞大群体真正受益。

2、应该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农民富裕了也就不必被迫外出打工了,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

3、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呼吁社会,积极支持利于留守儿童成长成才的公益性组织。

篇2: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社会上掀起一股“打工热”的狂潮,农村的经济发展确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外出打工赚的钱也确实比种地养猪要多,但是在这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引人深思和值得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

父母背井离乡,外出工作,不得不将自己的子女寄存在老一辈的身边,而这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些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于是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研究。

二.调查目标

细致了解留守儿童的主要情况,以及他们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活现状,教育情况等等,通过调查更多的了解和关注留守儿童。

三.调查主要内容

1.调查时间

2012年7月29日至2012年8月13日

2.调查地点

湖南省韶山市大坪乡林家湾村

3.调查对象

湖南省韶山市大坪乡林家湾村的留守儿童

4.调查方式

发放问卷调查方式、走访村民形式

5.调查步骤

我这次调查以进行走访调查,以问卷采访形式为主,通过收集一系列资料,数据,进行整合,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总结得出结论。、6.调查基本情况

我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家庭式父母双亲均外出打工,其中,父亲外出打工所占比例比母亲外出打工打,单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灵与性格上得一部分缺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较为持久,我所了解的家庭中83%在5年以上,由此可知,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独自成长的时间较久。

且一般父母亲回家探望孩子的频率较低,大多数父母一年仅在过年时回家一趟,这样使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可能造成亲情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的孩子不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且老人们对于自己的孙子孙女普遍比较溺爱,容易养成孩子骄纵蛮横的性格,且留守儿童中形成内向性格的占绝大多数,具体表现为胆小,孤僻,易害羞,敏感等,由此看出儿童性格培养与父母有着莫大的关系,有相当大一部分的留守儿童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有效的进行自我控制,并且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他们学习压力很大,在学习上没有双亲的辅导与督促,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且爷爷奶奶文化水平不高,不能为他们辅导学习,使得孩子想学习也没有好的条件。且将孩子寄养在老人那里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老人平常田地里的活儿比较多,于是照料孩子的时间便会相对减少,有时甚至可能引发悲剧,不确定因素非常之多,可能造成家庭矛盾与摩擦,不利于家庭的稳定与团结。

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我多方面打听,集思广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关爱,平等的学习

和生活环境,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

打电话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随时掌握他们的动向与变化,发现问题并及时

纠正。

2.政府及社会方面

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一些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族子女的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使其享受与城市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

且与此同时加大家乡建设,多发展家乡工业与企业,多为年轻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这样既可以带动家乡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可以让他们兼顾自己的家庭,有有效减少家庭的矛盾与摩擦。

3.学校教育方面

对于留守儿童,学校应予以重视,老师同学应多关心和帮助他们,留心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情况,让他们多多体会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多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以及大家对他们的关心。

4.留守儿童自我心态的调整

留守儿童应正视自身多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处环境,热真刻苦努力学习,不放弃自身,加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个道理。

调查人:会计1024班赵雅婷2012年8月15日

附件: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了更方便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一下信息,请在符合条件的选项后的括号内打勾,谢谢你的合作,谢谢!

1.你是否是留守儿童()

是()否()

2.你父母双方外出情况()

双方均外出()父亲外出()母亲外出()均在家()

3.父母外出务工念书情况

2年以下()2-5年()5-10年()10年以上(4.他们隔多久回来一次

1年()1-5年()5年以上()

5.你对外出父母的想念情况

非常想念()偶尔想念()很少想念()

6.你与外出父母的联系情况

经常联系()偶尔联系()很少联系()

7.你认为你的性格状况

外向型()内向型()中性()

8.你的学习成绩

优秀()良好()中等()有待提高()

9.你的行为习惯

优秀()一般()有待加强()

10,。你觉得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好不好

篇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

1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 走入城市, 一方面为城市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另一方面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着原来落后的经济状况, 但同时也导致许多农村儿童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 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如方家坪村, 留守儿童已达70%。他们一年中能见父母一、两次, 一起生活十来天。由于父母长期在外, 使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呵护严重缺失, 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突出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 交流渠道不畅, 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 他们大都心胸狭隘, 性格孤僻, 感情冷漠, 缺乏信心, 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偏激。在张棚村一陈姓人家走访时得知, 由于他长期在外务工, 很少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沟通, 导致两个儿子的性格从小就存在很大问题。如今, 老陈的两个儿子都已30多岁, 都在广东打工, 可都没有结婚成家, 并且都很少给家里寄钱, 一年到头, 也很少给家里联系。目前, 老陈家住的还是几十年前土夯的坡房。为了儿子们的事, 已过花甲之年的老陈老俩口很是纠心。

1.2 行为习惯较差, 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父母长期远离, 留守儿童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 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 不服管教, 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 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 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 有的甚至走上罪恶的道路。调查发现, 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还有一些孩子由于上学路途较远, 往往是起早摸黑独自行走, 也存在安全隐患。2007年夏季, 方家坪村王英福家两个小孩在上学的路上同时被山洪卷走。此事, 在整个谷城县引起很大轰动。调查中, 王英福说, 自从两个儿子去世后, 他和妻子就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 也不想外出打工挣钱, 感觉没有什么希望了, 只靠家里的两三亩山地勉强度日。

1.3 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进取心, 学习习惯不好。从四个村的调查显示, 有10%的留守儿童成绩还可以, 后来考上高中, 但其中只有3%的能考上好一点大学;有50%的在中职学校读书, 其中又有20%的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中途辍学;剩余40%的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就跟随父母或同乡外出务工, 有的甚至初中还没有读完就走上外出打工之路。

1.4 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在外, 监护人对他们一般疏于管教, 而在外的父母尽可能在物质上给予满足, 多给一些零花钱, 这导致留守儿童购买零食和沉溺网络现象比较严重, 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据市区一中职学校班主任反映, 沉迷于网吧的学生有70%以上是留守儿童, 由于他们的父母在外务工, 节假日就成为学校和家长管理的一个盲点。于是, 他们就在节假日日以继夜地上网。回到学校也无心上课, 有的在晚自习后翻墙到校外网吧包夜上网, 第二天早上六点钟赶回学校上早操、上课。可想而知, 长期这样, 他们的学习和身心会是一个什么状况。

2 形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但由于农民工居住地不稳定, 经济收入的不确定, 还有区域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 学籍管理, 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尤其是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等问题, 直接导致父母与孩子的分离, 促使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2 家庭教育缺位

许多外出务工农民将子女留给父母照顾, 大部分祖辈对孙子、孙女过分溺爱, 不加管束, 有的甚至偏袒孩子的不良行为, 在监护和施教时, 注重物质生活上的满足, 常常缺乏道德和精神上的管束和引导;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 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 不能辅导他们的功课, 也不能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有效的监督。

2.3 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在地方, 考核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标准还是升学率一类的硬指标。于是, 一些升学无望的孩子就在有意无意中被抛弃了, 留守学生占了其中的绝大比例。许多农村学校虽然也认为家长外出打工会对学生的学习及品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从未想到这是一个“问题”, 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解决问题。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 教师的关心对儿童的影响是极大的, 然而在笔者的调查中, 发现教师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并没有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

2.4 农村人文环境的恶化

农村地域广、管理难度大, 出现了很多治安盲点, 赌场、黑网吧以及其它非法娱乐场所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村缺少面向孩子的规范、健康的公共活动场所及设施, 既没有少年宫又没有儿童活动中心, 只有电子游戏房、网吧向孩子们开放。这就为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提供了方便。久而久之, 一些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 有的沉迷于网上游戏或赌博而无法自拔, 有的受暴力、色情等游戏或录像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受社会上不法之徒的引诱、强迫等加入流氓团伙或黑社会团体, 实施违法犯罪活动。

3 对策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 解决好这一问题, 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而且关系到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和谐, 但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

3.1 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妥善安排好子女, 肩负起管理教育子女的责任

父母迫于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但不能以耽误孩子的教育为代价, 富裕了经济, 影响了孩子, 是得不偿失的。一个家庭中夫妻最好不要同时外出, 一方外出打工, 一方就近打工兼照料孩子。有条件的父母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把孩子留在家的父母, 要经常探视孩子, 多与孩子联系、沟通, 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随时解决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问题, 让孩子心情舒畅, 快乐成长。

3.2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 建立专门的机构, 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学校应建立健全寄宿制度, 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和心理辅导老师。以班级为单位,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将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等进行登记。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 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 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 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3.3 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门槛。改革户籍制度, 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 破除政策壁垒,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3.4 加快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

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经济收入, 改善生活条件。因此, 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 提高城镇化水平, 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鼓励务工返乡农民工在本乡本土创业, 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让农民就近务工, 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监管不到位是问题的主要成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强化社会关爱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

参考文献

[1]高培文, 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 (12) .

[2]方铭琳, 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 2007 (10) .

[3]徐群, 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1) .

篇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 要: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大批农民进入城市打工。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儿女留在农村,产生了一些列的“留守儿童”问题。本文针对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该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调查以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对解决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92-01

本文以临清市农村部分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和学校老师为研究对象,在临清市的五个乡镇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对代理监护人问卷200份,对30位学校老师做了访谈,然后从填写的调查问卷中获得所需相关数据,运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研究。

一、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与父母联系情况

笔者在调查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多久联系一次时得知,一月一次的比例最高,占26.4%,其次是三个月联系一次,占24%,一周联系一次的只有12%,一年联系一次竟有17.6%,很少联系的还有6%,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这样很不利于亲子之间进行感情交流,慢慢的彼此之间的感情就会疏远了。

由调查可以看出,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产生的最大影响中有38%的儿童认为是学习没人给予监督指导,有44%的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感到孤独没人聊天。可见父母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日常学习与生活

笔者在调查留守儿童希望可以给他们提供什么帮助时得知,希望开通一部电话,可以经常和父母联系的比例占了31.2%,希望定期能前往务工地与父母生活的占39.7%,可见留守儿童非常希望和父母在一起,和他们多交流,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都很难办到。

从调查可知,有51%的留守儿童经常逃课去学校附近的网吧、游戏厅等。只有19%的留守儿童没逃过课,笔者访谈了解到,这些没逃过课的留守儿童希望通过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有60%的留守儿童认为社会很少关心他们,更有30%的留守儿童认为社会根本不关心他们,可见社会在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上存在很大缺陷,让他们感受不到来自社会的关怀,更别说特殊照顾了。

(三)代理监护人基本情况

笔者通过对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调查得知,其代理监护人主要是祖父母,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比例达52.2%,因为和留守儿童存在很大的年龄差距,在思考問题、做事方法上都存在很大分歧,感觉交流不到一起,所以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有心事时,都不怎么跟他们交流。

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的只有5%,高达40%的监护人只有小学文化,竟然有30%的监护人没上过学,这样的情况下即便监护人想辅导留守儿童学习也无能为力,并且现在的学习课程越来越深,即使监护人有初中文化也很难进行辅导。

二、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调查得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较高、性格内向、心理脆弱、思想道德行为存在偏差等问题。如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81%的留守儿童逃过课,在问卷中问他们放学回家后最先做什么时,有将近60%的留守儿童选择玩或看电视,只有10%的儿童选择做作业,在和老师交谈时,得知很多留守儿童上课精力不集中,成绩不太好。

(二)家庭较教育及关爱缺失

对诸多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外出务工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父母教育、情感关怀等,这就造成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情感和思想道德方面的真空。另外,在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过程中,无论监护内容还是责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盲区。根据调查,在留守儿童中,单独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达34.3%。 隔代监护中的祖辈由于年龄较大、精力有限、受教育程度偏低、观念和意识与留守儿童的需求有很大差距,对孩子的监护只注重对他们生活的照顾上,对其思想、心理、品德上的教育意识淡薄。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重视度偏低

笔者在与老师访谈中得知学校已经意识“留守学生”问题严重性和重要性,但至于如何操作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以及在当前以升学率来判断学校好坏标准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并且访谈中发现学校根本没有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对留守儿童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也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没有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开导,调查中有60%的留守儿童认为学校很少关心他们,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他们也体会不到温暖和关怀,在学习上也不会更不会充满积极性。

三、解决临清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父母及监管人应加强对孩子的交流与教育

留守儿童的父母岁在外务工,但也应该在工作之余与子女、监护人及学校加强沟通,可借助电话、互联网等方式尽可能多的了解孩子的情况,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另外, 在监护人的选择上,尽可能考虑到其能力及精力,并强调对孩子的课业及生活管理,作为监护人也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及教育。

(二)学校要在各方面给予更多关心

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由专门人员负责健全及随时更新档案资料,包括家庭基本情况,父母联系电话及单位,监护人联系方式等内容,以便随时与家长和监护人沟通联系。同时利用节假日父母返乡的机会可召开座谈会,家访等形式与父母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使学校与家庭之间形成一股合力。另外,学校应多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及情感,通过专门的情感辅导老师来帮助孩子排除心理及情感问题的困扰。

(三)政府与社会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

篇5: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我们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2年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活动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保定市顺平县神南乡北神南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们的队员深入当地小学和村民家中,与他们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一、实践背景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2012年7月8日—10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活动保定市顺平县神南乡北神南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调查。

据了解,神南乡位于保定市顺平县县城西北35千米。面积94.5平方千米,人口1.14万。辖1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北神南村。由于此地多山地,少耕地,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边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二、实践成果和收获

篇6: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全国妇联2013年5月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且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已达109.28万人,已占全省儿童总数的6.4%,总体数量比较大。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2010年10月,中央综治办、团中央共同启动了全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将农村留守儿童纳入了服务管理对象。随后山东启动了省级试点工作,将济宁邹城、菏泽单县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试点县(市、区),开展了关爱帮扶和权益维护工作。省第十三次团代会,团省委提出了实施“五项行动”的战略部署,其中,在青春同行行动实施过程中,各级团组织充分整合党政和社会资源,不断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等弱势青少年群体的成长发展环境,畅通维权渠道,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维护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13年8月,全省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全面启动,力争通过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实现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在内的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在全省县级以上地区工作的全覆盖。这一系列措施,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维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学习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农村留守儿童产生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带动了人口由农村到城市的空前移转,但由于二元对立的城乡户籍与经济、教育福利政策以及自身的经济条件,许多年轻的父母们不能带孩子在身边生活学习,只能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或父母一方在老家抚养照顾,造成孩子与双亲长期不能共同生活的局面,从而出现了大批的农村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行为、安全等各种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1、心理问题。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亲情缺失。留守儿童所处的小学、初中年龄段是其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可塑性强,自制力差,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心理问题。在鱼台县,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孩子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关爱很少,因而缺乏自信和安全感,进而导致心理上的敌对和焦虑情绪。据古亭街道缪集村负责人介绍,该村有1/3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抑郁、不愿吐露心声,有的孩子还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还有少数儿童因缺乏父母的监护、缺少与同伴和监护人的交流而有被遗弃的感觉,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等。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性格孤僻、偏执、自私、冷淡等,对儿童成年后的行为方式和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

2、品行问题。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的缺位,易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言传身教,缺乏学习基本生活知识、技能以及基本社会行为规范最直接的教育途径,此时如果缺乏正确引导,很可能引发行为失范。很多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由于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学校管理学习,有老人照顾生活,自己在经济上提供支持即可弥补情感上对孩子的亏欠,因而无节制、无计划的给孩子零用钱。部分孩子由于缺少正确引导,养成不肯吃苦,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的不良行为习惯。另外,调查发现,监护人与学校信息沟通不畅,也会出现监管失控局面,比如一些留守儿童自由散漫、聚众玩耍,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染上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如果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他们的行为习惯很容易发生消极变化。

3、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自身年幼、思想单纯,辨别是非以及自我防护的能力弱,容易受到人身侵害或者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据统计,农村留守儿童发生摔伤、烧伤、烫伤、被拐骗、交通意外、女孩受到性侵犯等事故率及违法犯罪率比一般儿童高。在中小学生安全隐患事件排查中,留守儿童占据了安全事故的大部分。学生不在校期间,是留守儿童最易发生安全隐患的时段。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入夏以来,山东省共有37个花样少年不幸溺水身亡,其中暑期的短短两个多月期间发生了16起儿童溺水事件,34个孩子溺亡,逝去的多是留守儿童。这种现象说明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其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4、学习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在祖辈或其他亲属的监护下成长,他们往往面临在幼儿期间缺乏启蒙教育,学龄期间缺少监督辅导的现状。他们的学习热情不如其他同学,学习成绩明显不如其他同学。长期下去便会失去自信心,导致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动力,并逐渐产生厌学情绪。缪集村负责人告诉我们,有些留守儿童受父母“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在心理上抵触学习,缺乏学习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过早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对儿童自身及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随父母进城生活的留守儿童,由于公立学校的门槛高,他们只能进入一些不规范的私立学校或农民工子弟学校,而这些学校教学质量相对较差。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长期在外地上学,由于中高考对生源地的严格要求,他们不得不在初中就返回农村上学,做留守儿童。由于各地教材不统一,从外地返回的留守儿童很难适应当地的教材和农村老师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就不好的学习成绩再度下滑。

5、生活问题。对于由祖父母照看的留守儿童来讲,祖父母年纪较大,留守儿童有时不仅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顾,反而还需照顾年迈的祖父母,承担很多农活和家务,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医疗保障方面,许多留守儿童生病后无人照顾,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传统的方法治疗。另外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内心孤独,留守儿童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见不到父母,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但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面对现状。年纪稍小一点的留守儿童可能会因为注意力的转移慢慢减轻一些孤独感,随着他们成长,留守儿童会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对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将会大大降低。

三、对策和建议

鉴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都值关注。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做到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一)家庭层面

1、转变教育观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会对子女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产生直接影响,要保证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抛弃狭隘的“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想,将下一代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要使孩子成为一个正直、诚实、善良的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时刻观察、引导和教育。因此,外出务工的父母应与监护人经常联系及时交流,要求监护人对留守子女在学习、思想和生活上进行认真教育、监督和管理,及时反馈子女的情况,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转变外出务工方式。相当多的留守儿童往往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这样的儿童较之父母双方有一方在家的更为不幸。因此,夫妻二人尽量不要一同外出务工,家长也可适当调整外出务工方式,投入更多的时间同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比如每天或隔天在固定的时间打电话,定期回家看望孩子等方式,尽量消除孩子内心的孤独感和不平衡感,使他们在父母外出打工的同时还能体味到亲情的温暖。家长们还应该经常以写信、打电话等方式,向老师和监护人多询问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学校层面

1、加强师资建设。针对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弱化的现象,学校应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处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不仅在学习上给予鼓励与监督,还要在生活上多关照他们,鼓励班级同学用班集体的温暖去感染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孤单与无助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最终形成自尊、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的沟通,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及时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帮扶措施。可以通过建立家庭联系卡、电话沟通等形式,及时向家长、监护人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密切家校联系。

2、建立监护系统。学校是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加强学校综合环境的优化,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校园氛围。第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建议在全学校范围内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登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有条件的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和教育工作小组,以定期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第二,建立“代管家长”制度。学校教师和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象,老师充当父母的角色,及时解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让孩子们感觉到父母就在他们身边。第三,关爱留守儿童。学校可以对住校的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并安排专人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经常深入宿舍指导学生妥善安排一周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他们的可塑性大、明辨是非的能力差、自制力差,如果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及科学的引导,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可通过开设心理课程,由专门的心理教师讲授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测验、心理辅导、心理锻炼等多种形式系统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政府层面

1、制定相关政策。一是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适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以促进农村本土特色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产业化及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增加对农业的补贴,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进一步引导农民开展多种经营,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的目标。同时为回乡创业人员争取资金、税费及手续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他们回乡创业,并加大对农民创办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农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减少跨地域劳工的输出,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二是加快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建立以常住人口为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和新型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制度的完善和创新,逐步缩小城乡差别,降低农民工及其家属进城居住的经济成本,促进农民工向城市居民转变。三是改革教育体制。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受教育经费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上学难问题。因此,政府要坚持“两为主”原则,逐步开放包括重点中小学在内的所有城市公办学校。同时,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应免收其借读费、避免歧视现象,让这些孩子能够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大力扶持民办教育,改革中考和高考制度等,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遏制留守儿童数量迅速增加的趋势。

2、增加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财政支持。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变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城市的不合理现状,大力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鼓励大学生与年轻教师扎根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当中。另外,政府要改革教育体制,建立以常住人口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把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纳入教育经费预算之内。

3、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不具备寄宿条件,部分实施寄宿制的学校的条件也非常艰苦,大多数中小学并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据了解,寄宿制学校深受师生们欢迎,主要原因是可以经常接触老师及同龄人,这样可以减少因思念亲人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对于儿童的成长是有益的。在这种寄宿制的学校里,留守儿童可以更多地享受集体生活的氛围,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可以获得来自教师的对自己的热情期待,即“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对改变儿童的行为有很大作用。实践证明建立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能够解决留守儿童安全、心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能够有效的缓解家庭教育的不足。因此,在当前留守儿童数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政府要下大力度增加寄宿制学校的数量。

(四)社会层面

1、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及监护体系。在无法解决留守儿童与父母在一起时间过短这一问题的情况下,建立完善社会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建立由社会为主体的代理机构。如建立“代理家长”制度,由各级团组织、团干部、村社干部、有能力的党员及社会有识之士,按照“自愿、平等”的原则,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针对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细心照顾其生活,悉心指导其学习,耐心引导其心理,做孩子学习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及成长的保护人。按时组织一些活动,架起一座留守孩子与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二是充分发挥村委会作用。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按时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排查,并开展一系列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正面的引导。利用现有条件加强对监护人的教育并制定监护人职责条例,宣传新的教育观念来提高监护人的素质,使他们真正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

2、加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一是,加强相关社会组织的建设,调动一切可调动的社会力量帮助留守儿童。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进行积极的宣传,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二是发挥社区的综合教育功能,形成以社区、学校和家庭三者为主的立体式教育管理网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三是加强媒体宣传,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权利的关注力度。四是净化学校及社区的育人环境。学校周边的网吧、录像厅、游戏厅等场所都应禁止开办;社区中可以开办图书室、活动室等,方便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学习、娱乐。

篇7: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问卷

1、您知道什么是农村留守儿童吗?()

A、知道

B、不知道

C、有点印象,但具体不清楚 A、14.28%

B、42.86%

C、42.86%

2、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 生活 在一起?

()

A(外)祖父母

B 亲戚

C 其他 人

D 自己住

A、67.65%

B、17.65%

C、2.94%

D、11.76%

3、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几乎没有

D 没有

A、5.71 %

B、51.43%

C、28.57%

D、14.29%

4、平时和他们有矛盾时,你怎样处理?

()

A 吵架

B 闷不吭声

C 向父母诉苦

D 采取某种行为发泄 A、2.85%

B、54.29%

C、14.29%

D、28.57%

5、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会出事?()A很担心

B有时担心

C不担心

A、37.14%

B、48.57%

C、14.29%

6、你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D不表态

A、57.14%

B、17.14%

C、5.72%

D、20.00%

7、你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A孤单没人聊天

B生活没人照顾

C学习没人知道监督

D其他___________ A、14.29%

B、28.58%

C、51.43%

D、20.00%

8、平时你是否有零花钱?

()A 有

B 没有

A、80.00%

B、20.00%

9、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A 明白

B 不明白

A、88.57%

B、11.43%

10、父母外出打工,你想不想和他们住在一起?()A 想

B 不想

A、88.57%

B、11.43%

11、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

A平均一周一次

B平均每月一次

C 不定时的经常联系

D 很少联系 A、34.29%

B、5.71%

C、45.71%

D、14.29%

12、你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

A 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A、2.78%

B、33.33%

C、38.89%

D、25.00%

13、平时学习上是否有困难?

()A 有

B 没有

A、88.57%

B、11.43%

14、如果遇到困难,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A 求助老师

B 求助同学

C 求助亲戚

D 自己解决

A、25.72%

B、28.57%

C、5.71%

D、40.00%

15、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A自己平时不够努力

B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 C客观原因

D自己本来就不行

A、91.66%

B、2.78%

C、2.78%

D、2.78%

16、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你会怎么做?()A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

B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 C无所谓,听完就算

D当面

顶撞,对着干

A、77.78%

B、13.89%

C、5.56%

D、2.77%

7、你平常如果生病了,会怎么办?()A忽略

B自己配药

C看医生,抓药

D打电话给父母

E其他_____________ A、8.33%

B、0%

C、86.11%

D、2.78%

E、2.78%

8、平常的周末,放假时间都做些什么?()A做家务

B做农活

C学习

D玩

A、21.05%

B、7.89%

C、34.22%

D、36.84%

9、你最感谢的人是谁()

A父母

B在家照顾自己的人

C老师

D其他______________ A、47.37%

B、31.57%

C、13.17%

D、7.89%

20、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吗?()A喜欢,害怕

B喜欢,不害怕

C不喜欢,害怕

D不喜欢,不害怕

A、5.56%

B、19.44%

C、38.89%

D、36.11%

21、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A我很棒,我做的很好

B我做的很一般

C我做的比很多人差

D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A、11.43%

B、71.43%

C、14.29%

22、你在学校里,和你玩得好的同学多不多?(A 很多 B 一般

C 很少

D 没有

A、45.71%

B、42.86%

C、11.43%

23、你平时做家务吗?()A 经常做

B 偶尔做 C 不做

A、52.78%

B、41.67%

C、5.55%

24、你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应该?()

D、2.85%)

A、和父母在一起

B、要什么有什么

C、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A、91.18%

B、0%

C、8.82%

D、0%

25、你觉得身边的人关心你吗?()A 很关心

B 很少关心

C 不关心

A、71.43%

B、25.71%

C、2.86%

26、你对父母亲的满意度?()

A、很满意

B、有感情不很满意 C、相处很少很想念一起不太想念

A、62.86%

B、20.00%

C、17.14%

27、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A很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

A、62.86%

B、37.14%

C、0%

28、你经常在课后复习功课吗?()

D、不常在A经常

B偶尔

C从不

A、31.43%

B、68.57%

C、0%

29、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本问卷由留守儿童填写

篇8: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

1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1.1 留守儿童对亲情的需求强烈, 甚至对有些儿童来说, 存在

严重的“亲情饥渴”缺失父母, 情感孤寂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

调查显示, 有55﹪的留守儿童很少和父母联系, 常和父母电话联系的仅占30%, 父母亲外出打工年限在两年以上的为62%, 交流中还知道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10年!65.3%的孩子没去过父母亲工作的地方, 在他们眼中一个幸福的家就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75%。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 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 希望“一个出去, 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渴望亲情, 渴望父母的呵护。尽管如此, 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 沟通困难, 据调查, 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 “憋在心里不说, 写日记”的占55.2%, “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 打电话跟父母说的仅占10.3%, 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 很多的孩子易产生自卑心理, 对生活缺乏积极乐观的态度, 滋生不良倾向。调查还发现, 有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1.2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堪忧

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 在农村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 素质不高, 很难辅导督促子女功课。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 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 15.5%由亲戚代管, 在交流中也了解到大多数的监护人表示“只照看生活, 别的不管”, 这说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 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 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 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父母在电话中最关心你的哪些方面”, “思想道德”排在最后, 仅占4.5%。在留守儿童中, 缺乏基本的礼貌常识, 甚至对他们而言, 理想、目标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他们自制力较弱, 逃学玩等现象十分普遍。留守儿童是时代的孤儿, 属于他们的爱的天空亟需撑起。

2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自身方面

一是身心发展不够健全, 行为习惯差。通过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放任的状态下, 道德缺失, 表现为没有礼貌, 缺乏教养, 有些孩子自私任性、逆反心理重, 在行为上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留守儿童大多内心封闭, 孤独, 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 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 易出现过激行为等。二是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在外, 给他们尽可能的是物质上的满足, 零花钱较多, 而监护人对他们一般疏于管教, 在消费理念上缺乏必要的引导, 使其在消费习惯上不够合理甚至过于随意, 这对他们的成长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留守儿童对零食有很大的偏好, 这给成长中的他们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孩子的营养缺乏科学的安排, 获取营养不够全面。总之, 没有父母悉心照顾, 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和完整的家庭教育, 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 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2.2 监护人方面

一是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 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起到应有的辅导监督作用。二是监护人几乎让孩子生活在放任的状态下, 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孩子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对自身变化和社会交往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认知, 与此相关也带来一些烦恼和矛盾, 这时, 他们渴望倾诉, 渴望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 但是父母在外, 加上监护人对孩子的关注不够, 缺乏起码的交流机会, 使得留守儿童没有得到应有的正确的引导。

3 对于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是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 可以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一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 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的。

3.1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农

民工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推进, 农民工流入城市的数量不断扩大, 全国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 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存在使得农民工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二元的城乡户籍制度, 形成了一种“现实中的农民进了城, 制度中的农民没有进城”的无奈局面, 以及这种户籍制度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制度的不公平的结合。例如, 有的地方限制农民工子女上学, 有些地方虽然允许农民工子女上学, 但额外要加收一定费用, 且费用很高, 使得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即使入了学, 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或高考, 而各地教材的选用又大不相同, 这就使得农民工子女面临转学后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另外, 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原因, 农民工不得不将子女留守在原籍地农村。由此, 农民工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3.2 从家庭角度来说, 父母在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

一方面, 为了改善生活,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 到城市里务工, 他们希望给子女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物质的满足, 而这时往往忽略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心里问题, 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 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另一方面, 外出务工的父母忙于打工, 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使得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孩子的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 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 导致的结果是相同的, 就是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 他们身心受到难以抚平的伤害。

3.3 从监护角度来说, 监护人管理不力

由于父母外出, 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就落在了监护人的身上。一方面由于血缘、亲缘关系, 监护者多采用放任溺爱的方式, 倾向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纵, 而较少有精神上的塑造、道德上的约束和引导;另一方面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由于大多数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 仅仅是能让孩子吃饱穿暖而已, 对孩子思想学习培养不大关注, 对儿童的心理需求了解不够, 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和帮助, 难以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

4 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

4.1 从父母角度出发

外出打工的父母要权衡好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 迫于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一方面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 另一方面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一个大前提是不能以耽误孩子的教育为代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 如果富裕了经济, 腐朽了孩子, 是得不偿失的。教育是发展的关键, 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妥善安排好子女, 肩负起管理教育子女的责任。具体来说有以下的建议:一是一个家庭中夫妻最好不要同时外出, 一方外出打工, 一方照料孩子, 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二是把孩子留在家的外出父母, 要经常与孩子联系, 勤于与孩子沟通, 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随时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思想情感的变化, 尽力帮孩子解决问题, 多鼓励他们。让孩子心情舒畅, 快乐成长。三是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取得联系和沟通, 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 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发展变化, 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 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即使在外地务工, 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

4.2 从学校角度出发

学校要加强管理, 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内容, 常抓不懈。学校各班级应以走访了解情况, 事实求是的态度, 关爱留守儿童为目的的基础上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并进行统一部署管理。爱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多交流, 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生活上, 要无微不至, 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学习上, 要多给予督促指导;在心理上, 要细心观察, 耐心沟通, 诚心引导;在安全上, 学校要开设安全教育课, 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在交往上,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 融入班集体中, 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再次, 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出现的不良倾向和自身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要及时处理, 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并定期进行家访, 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 相互沟通交流, 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4.3 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4.3.1 加强舆论宣传, 强化社会关爱。

加大有关法律的宣传力度, 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也让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同时,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 有效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 帮助留守儿童, 引导他们成长。共青团、少先队也要积极组织起来, 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主题活动, 给他们以关爱, 让他们的心理不再孤寂, 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4.3.2 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子女进城读书门槛, 改革户籍制度, 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 破除政策壁垒,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只有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才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3.3 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 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农民工大多是从中西部前往东南, 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不足, 而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经济收入, 改善生活条件。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农民工问题是前提, 而经济问题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 所以应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因此, 需要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鼓励务工返乡农民工在本乡本土创业, 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让农民就近务工, 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摘要:基于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利用暑期实践的机会, 在当地干部的积极配合下, 对家乡米粮镇留守儿童进行了实地调查, 并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对他们成长状况的了解,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试探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上一篇:开运动会啦小学生作文150字下一篇:郡内书怀寄刘连州窦夔州,郡内书怀寄刘连州窦夔州吕温,郡内书怀寄刘连州窦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