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研究及教育对策

2022-09-10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呈现递增趋势, 同时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民工是中国社会流动的主流, 也是农村农民实现家庭创收的主力军, 不仅为城市建设贡献了力量, 而且为家乡的发展也起到了示范和带动效应, 但是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却日益突出。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在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大量存在, 加之这些地区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教育条件的落后性, 使得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显得尤为严重。可以从影响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1、社会环境。社会中人口的流动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农民

工的流动也不例外。全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程度与农民工流动所产生社会问题的解决呈高度的正相关, 并且留守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与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态度呈较强的正相关。一般来讲, 一个社会对农民工评价较高的话, 那么他们子女就会有一种较强烈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相反, 留守子女的态度则较为消极, 对待教育也是如此。

2、家庭状况。留守儿童之所以留守最根本的原因与家庭的

经济收入有关, 父母外出务工所获得的收入相当有限, 导致了他们不能像其他同龄孩子在父母务工所在地读书。

(1) 家庭收入。家庭收入对留守儿童教育学习生活的影响最为突出, 外出务工父母所取得的收入难以支付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的高昂学费, 从而选择子女在户籍所在地就读。但是, 有限的收入面对日益高涨的各种消费支出也显得有限, 他们给子女寄存生活学习费用的多少直接影响子女的生活状况, 进而也影响到子女的学习教育状况。

(2)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是指留守儿童所在家庭的人员构成, 一般在农村地区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的居多, 并且这样的父母一个子女的较多, 因此, 留守的儿童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成为普遍现象。但也有一个家庭两个子女的情况, 这样教育支出就相对较多, 并且还要养老支出, 所以家庭结构可以直接影响家庭的支出开销, 对子女教育支出也是间接的制约。可以想象, 如果老人生病, 父母又外出务工, 那么在这样的家庭里, 照顾老人的重任就会落到小孩的身上, 从而使得留守子女的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以致于出现辍学退学现象。

(3) 临时监护人的责任感。有的临时监护人本身有自己的孩子要养, 由于血缘关系, 代养人往往偏爱自己的孩子, 在物质和精神上对自己的孩子会更多些, 这就使留守子女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 长期下去, 会使孩子养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变得沉默寡言, 而感觉生活没有乐趣, 监护人也往往对他们管教比较松散, 从而使他们因缺乏约束而变的放纵, 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注过少也导致其学习成绩差等问题。

二、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迅速展开, 但是新农村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也应该把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作为重点, 留守儿童的规模呈现增长态势, 这些儿童是农村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 因此, 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长效机制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所在, 既包括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集约利用又包括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资金投入、制度创新、立法规范等。

1、为了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留守儿童教育的突破发展,

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立法, 完善相关制度, 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村问题的突出矛盾不仅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上, 还表现在不公平的教育投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的法律制度, 进而对教育投入的不公平现象进行制约, 有利于长效机制的形成。

2、建立留守儿童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机制, 从而减少子女与

父母的亲情缺失感, 也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一般从事的工作收入低。并且工作大多是从事小商品买卖、小吃店店主等。他们的收入仅能够养家糊口, 因此留守儿童对家长的理解以及对父母外出务工所持的态度积极与否也是影响其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效的沟通显得极为重要, 有的父母在子女寒暑假期间, 将子女接入所在地, 让子女亲眼目睹父母工作的艰辛, 从而有利于对子女进行生活价值取向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这对实现父母子女之间的有效沟通具有重要作用, 加深了子女对父母的更进一步理解, 也有利于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留守生活态度和激发努力学习的决心。有的地方政府针对留守子女较多的这一状况, 实行每周通电话制度, 也即让留守儿童每个星期与父母通一次电话, 加强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沟通, 这些通话由相关部门或组织免费提供。

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农村的新人, 这就

需要花大力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虽然不能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但确实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儿童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留守儿童也不例外。新农村建设的人力资本培育, 重点应该放在留守儿童身上。一般来说, 留守儿童的家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他们可以将外地比较先进的积极的观念、较为具有价值的信息等带到家中, 这对留守儿童未来的成长尤其重要。

4、对留守儿童给予适当的保护, 更多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创

造一种关爱他们的良好氛围, 为他们创造一种与其他儿童一样的生活学习环境。不需要把农民工子女特定地称为“打工子弟”或是“问题儿童”, 他们是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 更多的是给予保护, 这样才不会出现象四川留守儿童被强奸怀孕生子的悲惨局面。因此, 强调立法还远远不够, 在立法之后最为关键的是引起全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深刻认识, 对这一群体的深情关爱。

5、适当放宽农村儿童在父母所在地求学的条件, 降低入学

门槛, 是对教育资源的集约化应用,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城市对农村的支持也在于此。笔者认为, 在教育资源闲置的城市地区, 可以放宽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条件, 流入地政府要对流入儿童进行适当的引导。

摘要:农民工及其子女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人力资源, 但是问题是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去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进而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尽早实现。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如何使中小学体育课上出成效来下一篇:试论化工生产企业节水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