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描写爱情的句子

2024-05-05

古代描写爱情的句子(精选14篇)

篇1:古代描写爱情的句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窃究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雌雄二鸟互相应和的鸣声。雎鸠:鱼鹰,雌雄有其固定的配偶,古人称贞鸟。洲:水中的陆地。窈窕:容貌美好的样子。淑:温和善良。逑:配偶。

——《诗经·周南·关雎》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匪:非,不是。席:草席。

——《诗经·邶风·柏舟》

之死矢靡它

之:到。矢:誓。靡它:没有别的心思

——《诗经·风·柏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旦旦:诚恳的`样子。反:违反,变心;一说通“返”,指返回从前相爱的情景。

——《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诗经·小雅·桑》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其室:指所爱慕者的家。迩:近。其人:指所爱慕的人。

——《诗经·郑风·东门之》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 汉·乐府古辞《白头吟》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陵:高峰。竭:尽。绝:断绝交往。

——汉·无名氏《上邪》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结发:本指初成年之时,后作结婚解,

黄泉:地下的深处,指阴间。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磐石:厚重的石头,比喻坚贞不移。蒲苇:蒲草和芦苇。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劳劳:惆怅忧伤貌。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清澈貌。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谐音“怜子”,“怜”,爱。两句写采莲女见莲子而想到自己心爱的人,“莲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

——晋·乐府古辞《西洲曲》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莲:与“怜”谐音双关。

——晋·清商曲辞《子夜歌四十二首》

篇2:古代描写爱情的句子

1.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汉乐府)

2.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卓文君)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4.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

5.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

6.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

7.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8.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

9.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

10.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1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

1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1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1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

15.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 )

1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1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1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

19.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

20.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

21.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2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2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

24.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

25.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

26.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

27.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

28.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史清)

29.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

30.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

3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32.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

3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3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3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

3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37.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

3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

39.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

40.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

41.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

42.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聂胜琼)

43.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

44.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

45.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

46.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

47.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

48.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秦观)

49.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50.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

51.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林逋)

5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

53.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

54.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5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

56.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57.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篇3:古代文学中爱情悲剧的解析

关键词:古代文学,爱情悲剧,表现形式

爱情并非可望而不可即, 其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相处时的温暖、离别后的相思, 相互扶持与关爱。但是爱情也需要持续的浇灌, 否则就会枯萎。在中国古代文学中, 美丽的情感故事多有凄美之意, 给人们留下了“山无棱, 江水为竭。雷阵阵, 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的绝美而伟大的爱情。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中“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让人们想到多少震撼心灵的爱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 与爱情相关的作品很多, 不过能堪称经典之作的屈指可数。古代文学中的爱情悲剧中有多种形式, 本文从覆水难收、劳燕分飞、香消玉殒及同生共死四个方面来进行解析。

一、覆水难收

在这类表现形式中, 较为有名的著作有《诗经》中的《卫风 • 氓》和《邶风 • 谷风》, 还有汉乐府民歌中的《上山采蘼芜》等等。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结婚后由于某种原因而离异。这一类作品中女主人公大多都是在婚后几年而被丈夫休弃。这些女性都善良而且不畏辛苦, 她们为整个家族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不过她们美好的品德却将她们送到了被休弃的群落。而被休弃后的女主人公并不表现一致, 她们有的成功救赎自己, 重新开始生活, 如《卫风 • 氓》中的女主人公;有的却无法走出困顿, 如同行尸走肉般地沉浸在过去的生活中, 如《邶风 • 谷风》中的女主人公;而在《上山采蘼芜》, 女主人公也是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地生活, 和颜悦色地与前夫谈论“新人复如何”, 之后, 男子得出“新人不如故”的结论, 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男子普遍休妻行为, 更深刻地讽刺了男子的喜新厌旧。

二、劳燕分飞

这个爱情悲剧与之前的形式不同, 虽然男女主人公最终都没有走到一起, 但是前者女性是被遗弃者, 而这一类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由于外部原因, 无法继续共度此生。较为著名的作品有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

在《桃花扇》中, 主人公李香君和侯朝宗饱经风霜才得以相聚, 两人本想举案齐眉、白头相守, 不过却在张道士的游说下放下了儿女的花月情感, 各自入道。两个人虽没有团圆, 但是心却是在一起的。《雷峰塔》中, 主人公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两位主人公无法打破命运的牢笼, 被残忍的分开, 白素贞最后被压在雷峰塔下, 许仙则出家为僧, 虽然作品的最后部分有一线光明, 但是故事依然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性。此类爱情悲剧, 男女主人公的分离并非是双方心甘情愿的, 而是由外部力量的干预, 而成为爱情的受害者。这种外部力量来自社会, 揭示了封建社会爱情与婚姻无法得到保障。

三、香消玉殒

在爱情悲剧中, 还有一种形式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 那就是女主人公还年轻时便含恨离世。死亡是爱情悲剧是最为主要的特征, 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描写爱情悲剧的主要途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碾玉观音》、《红楼梦》等等。《红楼梦》将焦点放于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 两个人之间超越现实世俗的爱情必定会受到社会的桎梏和家长的扼杀, 这也就注定两人的爱情以悲剧收场。《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因与崔宁私逃到外地结为夫妻, 郡王发现后被郡王打死。在爱情悲剧中, 这类表现形式的女主人公, 大多是因为爱而不得, 抑郁而亡。同时, 这一类作品也是爱情悲剧中的多数, 是爱情悲剧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她们为了追求爱情而死, 揭示了女性对爱情追求的痛苦过程, 也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无助与脆弱。

四、同生共死

为了爱而殉情的作品也有很多, 这一形式的爱情悲剧最令人心疼, 同时也最感人。如《孔雀东南飞》、《娇红记》、《搜神记》等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祝化蝶、《娇红记》中的娇娘化鸳鸯, 这些人物赋予中国古代文学的爱情悲剧深厚的浪漫情怀。其实, 死亡并非是爱情的结束, 也可能是爱情的开始。

《娇红记》中, 女主人公娇娘与申纯的爱情受家人阻挠, 父母欲将娇娘嫁给府尹之子, 娇娘得知后郁郁寡欢, 病情日重, 最后离开了亲人, 申纯闻讯也一病而亡。两家将两人合葬于江边, 因坟前有一对鸳鸯在湖中嬉戏, 坟墓被称为是鸳鸯冢。王娇娘以死亡来控诉封建礼教的罪恶, 这是对自由婚姻追求的血的祭奠, 消极而又充满了悲痛。

五、结语

在古代文学中, 爱情在面对世俗的胁迫时, 往往都以悲剧收场。中国古代爱情悲剧体现了一种悲伤的情怀, 让人们在哀叹、伤感的同时, 对爱情的价值予以深刻的深思, 并在其中获得审美, 震撼人们的心灵。从悲剧的视角来看, 爱情是个体生命的基本需求, 不过在古代封建社会中, 爱情无法摆脱封建制度的瓶颈, 与现实形成鲜明的矛盾与冲突, 因此, 大多走向灭亡, 但也为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们在爱情面前不屈的品格与坚贞的生命之美。

参考文献

[1]罗嘉慧.宗法伦理与女性悲剧──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爱情作品的影响[J].广东社会科学, 1994, 02:104-107.

篇4:古代的爱情信物

簪,古人用来绾住发髻的条状物,以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又称“搔头”。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头,搔头之名由此而来。

唐传奇《李章武传》中,李章武取白玉宝簪一枝回赠子妇魂灵。

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中多处写到簪子。第四回中,西门庆与潘金莲第一次幽会时:“(西门庆)便向头上拔下一根金头银簪,又来插在妇人云髻上。”

第八回通过潘金莲吃醋,带出孟玉楼送给西门庆的簪子:

妇人(潘金莲)又向他头上拔下一根簪儿,拿在手里观看,却是一点油金簪儿,上面钅及 着两溜字儿:“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却是孟玉楼带来的。妇人猜做那个唱的送他的,夺了放在袖子里,说道:“你还不变心哩!奴与你的簪儿那里去了?”西门庆道:“你那根簪子,前日因酒醉跌下马来,把帽子落了,头发散开,寻时就不见了。”妇人将手在向西门庆脸边弹个响榧子,道:“哥哥儿,你醉的眼恁花了,哄三岁孩儿也不信!”

潘金莲随即拿出自己着意准备给西门庆上寿的四样礼物,其中就有一根并头莲瓣簪子。簪子上还钅及 着五言四句诗一首:

奴有并头莲,赠与君关髻。

凡事同头上,切勿轻相弃。

第十二回中,潘金莲与琴童私通,将自己的金裹头簪子两三根送给琴童戴在头上。

第十三回,西门庆与李瓶儿第一次幽会时:“妇人(李瓶儿)便向头上关顶的金簪儿拔下两根来,递与西门庆。”

簪子是古时男女用来绾发的饰物,《金瓶梅》中不仅多处写到簪子,而且第一次写到簪子上的刻字,从而可以看出簪子在明代特有的传情达意功能。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情人或夫妇别离时,往往分钗各执一股,以为别离之后相思寄情之物,待到他日重逢再合在一起。“钗分”即比喻夫妻或恋人分离。宋代吴潜《蝶恋花·吴中赵园》:“镜断钗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绿。”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表述这种离情。

唐传奇《长恨传》:“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太真)指碧衣(侍女)取钿合金钗,各折其半,授使者。”白居易《长恨歌》亦云:“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钿合,即钿盒,镶嵌金、银、玉、贝的首饰盒子。杨贵妃与唐明皇之间正是以分钗分钿合表达情愫。

系在衣物上的佩和香囊

佩,《释名》曰:“佩,倍也。言其非一物,有倍贰也。有珠、有玉、有容刀、有帨巾、有觽之属也。”

西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中,郑交甫对二女说:“愿请子之佩”……(二女)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

南朝刘义庆《幽明录·黄原》中,黄原与仙女妙音分手时,妙音“解佩分袂”。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琏“情遗九龙佩”给尤二姐。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一回中,荷生将九龙佩交还红卿,道:

十五年前,你与我灞桥分手,解佩赠我,我后来就给了秋痕。不想秋痕却倾身事了痴珠,将这佩赠给他,如今又还在我两人手里。可见天下事一动不如一静。

一块九龙佩在红卿、韩荷生、秋痕、韦痴珠之间的传递皆出于“情”字,在这篇小说中,这块九龙佩不仅揭示人物之间关系,无疑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妙用。

香囊,盛香料的小囊,佩于身或悬于帐以为饰物。古时又称容臭、香包、香缨、香袋、香球、荷包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纵,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郑玄注:“容臭,香物也。”就是说,青年人早晨向长辈请安时要佩戴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作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三国时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女子表示要将香囊送给情人系在肘上。

东晋干宝《搜神记·河伯婿》:“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

北齐颜之推《冤魂志·孙元弼》:“元弼又见华期带佩桃英麝香。”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黛玉送给宝玉的香囊被宝玉藏在里面贴身戴着,眼下黛玉又在为宝玉做着另一个精致的小香囊。

戴在手上的指环(戒指)

指环,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小环,戴在指上。关于它的来历,《事物纪原》说:“《五经要义》曰:古者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当御者以银环进之,娠则以金环退之。进者着右手,退者着左手。今有指环,此之遗事也。本三代之制。”指环后来泛作饰物,今称戒指。

魏晋时戴祚《甄异传·秦树》中,女鬼“以指环一双赠之(秦树),结置衣带,相送出门”。

《穷怪录·萧總》:“神女手执一玉指环,谓曰:‘此妾常服玩,未曾离手,今永别,宁不相遗!愿郎穿指,慎勿忘心。’總曰:“幸见顾録,感恨徒深。执此怀中,终身是宝。’”

唐代李景亮《李章武传》中,李章武与王氏子妇分别时,章武留交颈鸳鸯绮一端,子妇回赠白玉指环一个,又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环在手腕或手臂上的腕囊和钏

腕囊,环在手腕上的小香囊一类。

东晋陶潜《搜神后记·袁相根硕》载,二女“乃以一腕囊与根等”。

南朝齐梁时吴均《续齐谐记·王敬伯》篇:“天明将别,各深怨慕。女(鬼)留锦四端、卧具、绣枕、腕囊并佩一双,赠敬伯。敬伯报以牙火笼、玉琴轸。”

钏,在古代有很多的称谓:腕钏、臂釧、跳脱、条脱等。《山堂肆考》载:“唐文宗一日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也。’《真诰》言:‘安妃有斫粟金跳脱。’是臂饰。”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记述了仙女萼绿华曾赠羊权金和玉的跳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中,书生吴生偶入仙境与一个紫衣仙女欢好,临别时,仙女把自己所戴的金腕钏送给吴生留念。

穿在脚上的绣鞋

女子的绣花鞋作为信物出现,当在女子裹小脚成为社会风气之后,因此,在明清小说特别是明代小说中常常见到。

明代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中,宋蕙莲送给西门庆一只红绣鞋,被西门庆放在“暖房书箧内”,“和些拜帖子纸、排草、安息香,包在一处”。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六卷《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中,潘寿儿送给张荩一只合色鞋。

篇5:古代描写爱情的诗句

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寒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光阴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

2、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3、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4、四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五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六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端了。——郑愁予《赋别》

7、七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一一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9、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永劫,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篇6:描写爱情的古代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寥寂梧桐深院锁清秋。

问君能有多少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情可待成追想,只是其时已惘然。

十年存亡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寥寂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

此情可待成追想,只是其时已惘然。

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急忙,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整天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玉楼春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无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顾,那人却在,灯火衰退处。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如果恒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多情自古空余恨,美梦由来最易醒。

篇7:古代的唯美爱情句子

1. 灯花伤,落地成灰一行行,归处,青山莽莽云雾徜徉。影成双,可惜两地各尽觞,独将此身此心俱埋葬。

2. 爱过、痛过、哭过,才知道,不是我的,我就不该要。

3. 爱就是,无论你怎么抵挡,它还是要来的东西。爱就是,无论你怎么诋毁,它还是高尚的东西。

4. 一个木偶有了灵魂,说自己不喜欢主人,二是喜欢上了其他人。因为这个灵魂认为这个主人爱的人是木偶,不是他。实际木偶只是害怕承认。

5. 乱世在我们手中结束,我与你共享这个天下!

6. 原以为只要他有情,她有意,他就能握着她的手,看天上云卷云舒,观庭前花开花落,直到白发苍苍。可原来,他拼尽全力,能阻止生离,却无法推开死别。

7. 我欲渡你成仙,却被你渡成了人。

8. 于普通人而言,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9. 那些龌龊的、肮脏的、你不愿意面对的事情,我都替你做了。

10. 无论我如何努力的用别人三倍的速度在成长,但是,这八年,我却怎么也跨不过去。

11. 一个男人,即使再无能,起码要会保护两样东西,脚下的土地,怀里的女人。

12. 这一世,你为我流过两次眼泪,我不舍,却也自私的满足,长歌,今生今生但望你不要再为谁流泪。

13. 陵哥哥,不要再深夜临栏独站,不要再看星星,不要再记得我。

14. 妆花缎,软烟罗,湘色弹墨,几消伶仃春色,奈何侬本多情。

15. 雨打芭蕉晚,清吹那堪听,灯花瘦烬春宵冷,箜声依旧,心字全非。

16. 月低霜重胭脂冷,疏花不禁风,菱花镜里照伶仃,香魂犹忆骊山语,一叶相思,休唱前生。

17. 十一年客舟独行,孤灯残影浦溆,布袜青衫湿,雨歇微凉。

18. 梨花瘦尽雨阑珊,叹春去人休,只影落青灯,旧日风流消。

19. 飞花飘絮,霓裳翩翩舞,几多情愫心飞扬。广袖流云,琴曲指尖凝,清水芙蕖脱尘嚣。

20. 我瞎了双眼,失了神殿,逐了童子,待了千年,你竟只回了一句好久不见。

21. 你是我此生不会再遇的海,丢失在如许的经年里独自盛开。

22. 谢谢你的隔岸观火,谢谢你的不曾救我,谢谢你的令我错过。

23. 我隔了千山万水思你一万又一万年,到头来不过自作多情被你弃了一万又一万遍。

24. 你助我羽化登仙,你助我一梦千年,你助我不复相见,你助我生无可恋。

25. 曾是你扰我清梦一场,曾是你予我半世凄凉,曾是你令我相思成伤,曾是你害我再无良方。

表达爱情的唯美古风句子集锦

1. 你的三生颠沛弃了我的不再流离,你的白头共老笑了我的戏子入戏,你的覆手天下别了我的止戈藏戟。

2. 你欠我九十九世的爱恨情仇,一辈子又怎么还得清。

3. 这一场你我之间的豪赌,谁也未曾想过两人都会输的体无完肤。

4. 我诅咒你们生生世世的相遇,却生生世世的别离,且生生世世的不可忘记。

5. 负了整个天下,只为走入你的年华。

6. 幸我有生之年能够遇你在豆蔻年华,笑我及第之日却要失你于青丝华发。

7. 我踏过了几生几世来寻你,你却连看也不愿再看一眼便离我而去。

8. 我为你败了一世繁华,你却拱手将自己送与他人作嫁。

9. 若非为等一人,何苦守此空城。

10. 你早已释然了无我的流年,我却还在失你的时光里怀念。

11. 只怪我自作多情,为你反了天庭,抽了龙筋,染了云鬓,动了凡心。

12. 我留这青丝千丈,只为记录与你一起的岁月绵长。

13. 如若可以,望你自此众叛亲离,全天下只剩我一人愿意要你。

14. 你不过惊艳了我的半载浮生,便自此以后让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15. 你弃我万年孤苦,定是我罪无可恕。

表达爱情的唯美古风句子精选

1. 何其有幸为你所依,何其不幸被你所弃。

2. 若你此生能将我铭心相记,我愿今世颠沛四海流离。

3. 用我一生浪迹天涯,换你此刻笑若桃花。

4. 你若不告而别,必是九州毁灭。

5. 为你玉树临风满目柔情倾国一曲,我便是死又何惧。

6. 你未曾说出口的别离,那便是流言蜚语。

7. 该是怎样的物是人非,才令我这般伤痕累累。

8. 若是结局注定两败俱伤,那便允我此伤一人抵挡。

9. 良人怎奈变凉人,旧城之下念旧人。

篇8:中国与希腊古代爱情神话文学分析

关键词:中国,希腊,古代爱情神话,分析

一、中国与希腊爱情神话概述

在希腊的发展历史上大致经过了氏族部落、社会君主制、贵族专制及民主政治几个具体的社会形态,而与之相对应的文学形态是 :神话、史诗、抒情诗以及戏剧。对于希腊的文化整体发展来讲,神话是其最为核心的部分。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希腊的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等形式都是从古希腊的神话演变而来的。神话不仅仅是希腊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最为本质的人文主义精神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历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我国的神话发展于上古时期,并以口头的形式相流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演变,我国的神话文学形式也得到了内容的补充,并经过一定的手法和表达形式的加重,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神话归根结底是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其本质的价值也在于它所讲述的故事。人们通过语言这一媒介了解神话。神话虽然是对过去时间的陈述,但是却是以现实的事实为陈述的根本。也就是说,神话实际上就是想人们讲述了在过去某一个时刻发生的事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流传盛行。而与神话这种意识形态最为契合的形式就是政治意识。当然, 也有一些人则是利用神话来表达一切难易解释的现象以及人类的基本情感,例如,死亡、爱情以及一些陈述的永恒的秘密。

二、审美与叙事的分析

作为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发源地的中国和古希腊,其爱情神话成为人类文学发展史上的灿烂瑰宝。对于中国的神话来讲,其本身具有明显的简单、肃穆和灵毓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中国劳动群众的勤劳、善良的优良品格相对应。当然, 中国的神话文学水平与我国当时实际的生活水平是不相对称的。

首先,对于中国古代爱情神话文学来讲,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一方面,中国神话具有精妙的构思,情节之间的配合也非常严谨。这种配合不仅体现在文章的整体联合, 同时还涉及到主体、山川、建筑等方面的整合,为人们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情绪,这也是文学审美的最高层次。另一方面,中国神话中的女主人公的身份部分高低,却都具备善良、 貌美等特点。例如,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太元玉女以及孟姜女等等。而男主人公不一定有才或者有财,但是一定是具有优良的美德。例如,书生梁山伯和孤儿牛郎。随着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变迁,中国的神话传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但是其爱情神话中所蕴含的社会思想却依然有迹可循。

首先,变形意识与生命延续。在上古时期,受自然条件限制以及人类生存能力的影响,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因而在中国古代爱情神话文学中,常常会出现生命变化,而延续美好愿望的现象。例如,在大禹治水当中,途中遇到九尾白狐,并将其娶为妻子,而最终大禹也演变为黄熊,窜入深山。这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寄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教意识。其次,反抗意识与暴力倾向。纵观中国古代的爱情神话文学,大都具有一定的反抗情绪和暴力倾向。例如,嬛娥与弈的神话爱情故事中记载,嬛娥偷到药材,抛弃后羿而飞向月宫,最终变成蟾蜍而且还被惩罚捣药。虽然,嬛娥的举动并不足以称为背叛行为,却也蕴含着在男权至上社会之下的女性反抗意识。这种意识对于当时的封建社会来讲,是非常宝贵的。最后,崇德意识转变为重情意识,同时女性的形象也逐渐清晰。这种意识的转变表现了人们开始关注女性形象,神话中的情感因素也得到突出和强调。

而古希腊的爱情神话文学却以古典西方中的理想艺术形象为根据,对女性的形象进行改造。爱情神话的文学创作艺术大家,除了是外形改造上的外壳一生之外,还兼职心理医生。从而向古希腊人们展现出一个具有饱满时空感的立体形象。并且,古希腊爱情神话文学的主人公形象的生活结构和价值观念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客观性,这种描述和刻画实际上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从更多的角度进行自我的评价和认知。 另外,与社会形态的变迁紧密相连的文学形态,决定了古希腊爱情神话中的主人公具有明显的时代连续特征。这也是中国古代爱情神话文学所不具备的一个特征。除此之外,在古希腊的爱情神话文学中,为了保全美好的爱情或者婚姻,主人公会通过各种方式,甚至包括诉诸武力、击杀战败者等等。 例如,古希腊爱情神话文学中的比武求婚、神谕相爱以及爱神厄洛斯之箭等等。而中国的古代神话爱情去大都是自然发生,而且主人公的生活也将通过战胜恶势力而得到巩固,并最终回归平静。

三、结论

篇9:古代描写爱情的句子

关键词:爱情悲剧;《韩凭夫妇》;“化物”现象;“团圆”情结

一、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的“化物”现象

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以“化物”结局出现的数不胜数,《山海经》、干宝的《搜神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周密的《癸卯辛史》等都有不同的记载。人们耳熟能详的“化物”故事有《孔雀东南飞》、《韩凭夫妇》、《梁山伯与祝英台》、《娇红记》等等,故事结局以男女主人公化树、化鸳鸯、化蝶等非现实的结合,成为中国文学中典型的爱情悲剧。如《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本是苦命鸳鸯,活着不能成就自己的真挚爱情,在一系列阻挠形成的悲剧性基调之后,作者最后以化树情节出现来实现了故事的团圆结局。同样的“化物”结局还出现在了干宝《搜神记》的《韩凭夫妇》中,同样是不可挽救的爱情悲剧,面对强大荒淫的统治阶级,以异物的结合促成了大团圆的“喜剧式”结尾。

干宝的《韩凭夫妇》出现在晋朝,当时的神鬼学说颇为流行,而《韩凭夫妇》在当时的流传中很受人喜爱,《韩凭夫妇》既承接了晋朝以前“化物”故事的精髓,又将这样的精髓延续下去,《韩凭夫妇》在类似的爱情故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韩凭夫妇》故事产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当时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与昏庸君王的独断专横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是造成“化物”结局故事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 “化物”结局的流变

《韩凭夫妇》的故事最早见于曹丕的《列异传》中,只是在《列异传》中故事情节比较简单,相较于干宝的《搜神记》则少了“密遗凭书”,“阴腐其衣”,死后化为相思树的细节,韩凭妻也从无名氏变成了何氏。

最早开始有化物记载的是《搜神记》中描写的化为两棵相思树,叶叶相交,又有一对鸳鸯鸟在树上盘旋,人们认为这两只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的精魂所化。而《韩凭夫妇》单纯的化树结局可以以唐代段公路的《北户录》为代表,《北户录》卷三《相思子蔓》中,作者介绍到相思树的由来正是韩凭夫妇死后所化。其后又将化树的结局转变为了化鸳鸯的结局,如《韩朋赋》中提到:“宋王伐之,又变成鸳鸯比翼飞去”,将原来韩凭故事中的化树结局直接变成了“化鸳鸯飞去”的情节。而现在人们一提到化蝶的结局,必然想到“梁祝”,实际上化蝶的结局最早是来源于《韩凭夫妇》。将《韩凭夫妇》的结局以化蝶的面貌出现源于李商隐的《青陵台》诗:“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莫讶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李商隐将韩凭夫妇的精魂由鸳鸯转变为双宿双飞的蝴蝶。宋代《太平寰宇记》卷十四记载:“(韩凭妻)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著手化为蝶”。

显然“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结局受《韩凭夫妇》的影响颇深,人们以一种超脱的化蝶的姿态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美好的结局。后来的《娇红记》等也深受《韩凭夫妇》的影响,《娇红记》中的申纯、王娇娘二人同样是受封建家长以及封建伦理道德“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束缚相爱而不能厮守,最终双双为情而死,死后以鸳鸯显灵,让悲剧得以团圆收尾。《韩凭夫妇》由化树、化鸳鸯到唐代及以后化蝶的转变,以及“梁祝”的“化蝶”式结局,也更符合中国人喜爱团圆的心理,韩凭夫妇也好,梁山伯与祝英台也罢,都是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外在条件的制约与束缚,因而无法实现爱情的圆满,而“化物”结局恰恰是对重重障碍冲破后获得自由的最好展现。

三、“化物”现象中所蕴含的“团圆”情结

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大多是以团圆结局收场,这不仅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亦是百姓将生活中不能实现的美好愿望寄托于神鬼之说,以此来对封建制度进行抗议。“化物”结局在文学作品中的出现顺应了中国人的心理。《韩凭夫妇》故事本身应是韩凭夫妇以死来了结自己的生命,但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一方面出于同情这一对苦命鸳鸯的遭遇,一方面出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故事的演变过程中就加上了“化物”来满足人们内心的需求。为了表达对美好爱情的祝愿,在中国人“尚圆”心理的影响之下,人们以“化物”的浪漫主义手法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实现爱情的圆满,从而使“悲剧不悲”,正符合中国人那种“喜合不喜离”、“大团圆”的心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爱情故事中常常都以先悲后喜的形式出现。

“化物”结局象征着团圆之美,正是人们对自由、光明、平等的追求和向往,是中国人团圆情结的体现,也是其以文学审美的形式对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抗争。

参考文献:

[1](晋)干宝(撰),汪邵楹(校注).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宋)周密(撰),吴启明(校注).癸辛杂识[M].上海:中华书局,1988.

[3] 鲁迅.古小说钩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篇10:古代爱情的经典句子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

念碎劈芳心,萦思千缕,赠将幽素,偷翦重云。——吴文英《风流子·黄钟商芍药》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孙光宪《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小松岗,月如霜,人如飘絮花亦伤。十数载,三千年,但愿相别不相忘。——《诛仙》

篇11:古代描写爱情诗句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篇12:古代诗句爱情句子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多情人更惜。——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文天祥《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篇13:古代描写爱情的句子

悲剧之一:男性的薄情寡辛

《莺莺传》[1]是一出弃女的悲剧故事。莺莺有才有貌又有情, 倘若再有《西厢记》内累世高族做家庭背景, 那么, 无显赫家世的张生, 应是喜出望外, 怎可能抛弃她?实际莺莺原型不过是出身寒微的女子双文, 而张生原型的元稹在长安结识了京兆尹韦夏卿, 后取其女韦丛为妻。元稹做过短期宰相, 跟韦家裙带关系分不开。《霍小玉传》亦为一则弃女的悲剧, 小玉相思成疾, 见到薄情李生, “长恸号哭数声而绝”[2]。

悲剧之二:舅姑的挑剔不容

即使明媒正娶从而得到婚姻的保证, 也未必会得到幸福的保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不容于高堂而被迫分开, 最终双双殉情以终, 现实生活中陆游妻唐婉同样不见容于舅姑而不得已挥泪离散, 空余下“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千古遗恨。同样《阅微草堂笔记》记载:“燕齐间有富室失偶, 见里人新妇而艳之”, “厚赂其舅姑, 使以不孝出其妇”[3]。舅姑贪财, 遂谴妇归。中国传统社会中, 父母高堂拥有至高无上的威严权利, 稍加不满就能轻而易举的拆散恩爱夫妻。在面对不孝的沉重社会谴责的危险下, 男人们委曲求全, 无论多么痛苦都遵父命而停休旧人再觅新人。

悲剧之三:封建的道德伦理

《太平广记》载:

“卫敬瑜妻, 年十六而夫亡。父母舅姑欲嫁之, 乃截耳为誓, 不许。……曰:‘昔年无偶去, 今春又独归。故人恩义重, 不忍更双飞。’”[4]诗歌固然感人, 因为女子有着对故夫不变的真挚爱情。然而之所以被记载, 乃是因为她符合了封建道德观念, 作为宣传而存在是为了让更多的女子效仿———守寡, 保贞节。

《阅微草堂笔记》载:“有游士纳一妾, 甚爱之。无何病革, ……妾泣受教, 后纳之者又甚爱之。然妾恒郁郁忆旧恩……临殁, 曰:故人情重, 实不能忘……还妾尸于彼墓……语讫奄然。”[3]用今人的观点来看, 此女与故夫之情, 令人不得不同鞠同情之泪。然纪昀评语“谓再嫁, 负故夫也;嫁而有二心, 负后夫也, 此妇进退无据焉”道出了正统士大夫对女子再嫁的坚决不能容忍的鄙视。何子山先生评语“忆而死, 何如殉而死乎?”则更直接冷酷的道出对女性生命的轻视和无谓。

封建道德的“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的价值观念盛行, 贞节成为衡量女性美德的重要标准, 也成为绞杀女性生命权利的利刃。但是男子再娶却天经地义, 元缜一面悼念妻子韦丛“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面再续名媛裴柔之;李煜一面挚爱大周后娥皇, 一面忙不迭的和小姨子女英偷情, 并堂而皇之的续娶女英为小周后。

悲剧之四:社会的动荡不安

世事难料, 社会的动荡, 阶层地位的悬殊, 特权阶层拥有生杀大权, 女子的前程命运更加的不能把持。唐孟棨《本事诗》载:

“宁王宪, 宅左有卖饼者妻美, 王见属目, 取之, 厚遗其夫。环岁, 问之: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 双泪垂颊, 若不胜情。……王乃归饼师, 使终其志。”因貌美而遭祸, 息夫人为此亡国, 此女被迫纳入王宅, 完全不得任何自由, 女性内心可谓悲惨至极。宁王宪在此是以通人情达至理而被歌颂, 如乐昌公主破镜重圆, 韩翊章台柳丝再逢, 以中国人民喜爱的大团圆结果成就一段佳话, 并传承千载。

但更多的则是悲剧的结局。如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

“宋康王舍人韩凭, 妻美, 康王夺之。囚凭, 凭怨自杀, 妻亦投台自尽……宿昔间, 木生于二冢, 屈体相就, 根交于下, 枝错于上, 鸳鸯雌雄, 恒栖树上, 交颈悲鸣。”[2]生同室死同穴, 即使被拆开, 也要墓树化连理再宿双鸳鸯, 表达了致死不渝的真诚爱情。故事本身固然感人至深, 毕竟真挚的爱情始终具有这种魔力, 然而生为女子为了维护自我感情, 只有选择死亡这唯一的途径, 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不止。

女性悲剧地位之探究

男人可以放荡于四海, 追求金钱、权利、地位、女人。而女子又能追求什么呢?《阅微草堂笔记》载其侍姬沈氏出身卑微, 自愿嫁入高门纪昀为妾。其生平一愿即为“女子当以四十以前死”, 不愿“青裙白发作孤雏腐鼠”[3], 后果然三十而卒。美貌是女人生存的重要资本, 却不是绝对资本。“昔日芙蓉花, 今成断肠草。以色事他人, 能有几时好?”此女若为男儿之身, 必然不择手段攀上高位。历史上女性也有攫取高位者, 如则天女皇, 如吕后, 再如慈僖太后, 然而对于普通妇女, 地位完全没有提高。

特定的社会条件下, 决定女人命运的因素很多。男性的薄情寡辛, 舅姑的挑剔不容, 封建的道德伦理, 社会的动荡不安, 每一条都能治人于死地。要想独立, 先决条件则是经济独立。没有经济上的独立, 就没有人格上的独立。然而更为必要的是, 是思想、意识、感情, 从“人”的角度上的独立性。封建社会的女子, 失去了独立的地位, 沦为依属品, 为玩物。不仅出身低下的女子如是, 纵使贵为仅次皇后的后宫第二品阶的班婕妤也悲叹团扇诗曰:“常恐秋节至, 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 恩情中道绝。”她们用自己惨淡的一生书就一个事实:无力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

摘要:决定女人命运的因素很多, 男性的薄情寡辛, 舅姑的挑剔不容, 封建的道德伦理, 社会的动荡不安等等。要想独立, 先决条件则是经济独立。然而更为必要的是, 是思想、意识、感情, 从“人”的角度上的独立性。

关键词:女性地位,人格独立

参考文献

[1]孙安邦.蓓蕾.元稹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6

[2] (晋) 干宝.鲁迅编录.搜神记.唐宋传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3]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

篇14:浅析《红与黑》的爱情描写

【关键词】爱情;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政治风云;社会风貌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小说通过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于连的一生,以及他与贵族妇女瑞那夫人、玛特儿的爱情纠葛,揭露了法国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贵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社会矛盾,抨击了宗教的虚伪、黑暗,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较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政治风云和生活面貌。

司汤达曾多次阐述《红与黑》的立意。他说:“政治“是套在文学颈项上的一块石头”,文学作品应该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如果说,这个说明还只是作者整个创作思想的自我概述,那么,在《论《红与黑》一文中,作者则论述了他对爱情描写的立足点。他说:“认真地描写十九世纪最初三十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这种客观描写势必要涉及社会政治和制度的弊端,“得罪这些丑脸人物。”司汤达认为,“这样来描写巴黎人的爱情,可以说完全是一种创举”。作者对小说立意的自述,为我们探讨《红与黑》的爱情描写提供了一把入门的钥匙。

具体地说,小说的爱情找写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红与黑》对于连与瑞那夫人的爱情描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资产阶级和贵族逆子对封建宗教的叛逆和反抗。

瑞那夫人是封建宗教的叛逆者。她出身于贵族,从小受天主教修道院“殉道精神”的毒害,形成了懦弱、顺从的性格。在封建宗教的“贞洁”、“道德观念”的束缚下,瑞那夫人过着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当于连来到市长府充当家庭教师时,瑞那夫人那种被封建礼教僵化了的生活泛起了波澜。她在于连身上看到一种“新奇的迷人心魂的光辉”,开始为“恋爱”的“痛苦的观念震荡着”。这种不甘屈服所造成的精神苦闷,是瑞那夫人迈出怀疑封建宗教的第一步。

然而,瑞那夫人真正从思想上背叛宗教,还是她在“恋爱”上冲破了封建阶级的“贫富悬殊”和“年龄的差别”。当瑞那夫人发现自已不能克制对于连的爱情时,才感到爱情是不能由“阶级所决定”的。在瑞那夫人看来,一个显露英勇毅力的拉车子的人,比一个有须和潇洒的可怕的骠骑兵,更有英雄气概。这种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精神力量鼓舞和支持着瑞那夫人在精神上背叛垂死的贵族阶级。她不仅战胜了爱子患病期间宗教对她的精神压迫,而且对告发私隐的匿名信采取了先发制人的反击,保卫了自已的爱情。如果说,瑞那夫人为于连筹备服装、骏马、挤进迎皇帝的“仪杖队”,是向贵族、宗教伦理道德的尊严进行挑战的话,那么,最后,瑞那夫人为搀救于连的死刑,不惜写“求救信”“探监”,以公开的行为,越过了严格的廉耻的界限,作为一个贵族的思想叛逆者向封建宗教宣战了。可见,瑞那夫人与于连的爱情中,交织着她对宗教的憎恨和对自由的渴望。

其二,《红与黑》对于连与玛特儿的爱情描写,撕开了资产阶级与贵族之间另一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帷幕。这就是贵族阶级寻找代理人,为搀救将崩溃的王权统治而激起的一场特殊斗争。

玛特儿生活在腐朽、专制的贵族社会。她虽“被社会的敬重所包围”,但她敏锐地察觉到贵族阶级已处于一种垂死、没落、气奄息息的境地。这个时代的命运,给贵族生活罩着一层“空虚、苦闷”的惨淡景色。玛特儿不满现实,向往中世纪娜嘉优特皇后抱着被杀的情人的头颅的时代。

于连的出现,激起了玛特儿为搀救贵族统治的疯狂热情。她凭着那种敏锐的政治嗅觉,在于连身上看到了“小资产阶级的人的能干”和向上爬的“野心”。她还窥视到于连的阶级软弱性,他不同于无产者,只要给他以地位、财产,满足其利已的虚荣心,就能促使他向贵族投降,为王朝“做出伟大的事业”,使法国再不会有宪章。

玛特儿用“爱情”为诱饵来寻找贵族的代理人,因此不惜“把自已整个生命当作孤注一掷”,以杜绝一切即将到来的革命。

同样,作为于连而言,他也是把与玛特儿的恋爱作为向上爬的阶梯,作为挤进上流社会的手段。确切地说,于连把恋爱看成一声撰取权力、地位和财产的政治角逐。

玛特儿的爱情火花则自然而然点燃了他撰取地位和金钱的欲望。如果说,于连与瑞那夫人的恋爱,多少还有绵绵情意,那么,在与玛特儿的爱情生活中却充满着狡诈的心机。当玛特儿情窦初开,主动求情于他时,于连却表示了冷漠。在获得玛特儿的情书后,他立即将它寄给朋友福特,留作证据,日后可作为要挟候爵,换取社会地位的筹码。当玛特儿出于贵族偏见对于连较为冷淡时,于连又假意追求菲花格元帅夫人,用欲擒故纵的手段来煸起玛特儿的嫉妒和疯狂的情爱。在这场恋爱中,于连过去那种反抗性已经泯灭了,取而代之的是,屈从权势,追逐名利、地位的贪婪性。

上一篇:立志成才小学生演讲稿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doc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