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2024-04-13

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篇1: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能力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启发、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开展小组协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基本绘图工具的操作;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图画作品。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制作热情;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交流,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技巧; 通过以“画图”软件自带的“帮助”为学生解决学习的问题,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中遇到难题时,能通过“帮助”解决问题;能根据电脑绘图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二、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幅作品,这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参加电脑绘画比赛的作品,你觉得怎样呢?你能说出他都使用了哪些画图工具呢?(展示作品)

其实这些画图工具我们都已经学习过了,你们都来复习一下我们都学过了哪些画图工具,你们还记得他们的使用方法吗? 今天我们利用电脑画图工具创作吧!(板书课题:画图工具的使用)(播放音乐)

(板书课题: 画图比创意)

1、布置任务

1)我们需要绘画哪几个部分

2)需要使用哪些画图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3)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绘画是最简便的

4)怎样能使我们画的更漂亮、更活泼、更有个性

2、成果交流

师:你能将自己想到的方法与大家一起交流吗?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好!其实,我们还可以使用大小不

一、形状不同的图形能组合出丰富的花纹和图案,这也是最简便的绘画方法。

1、归纳画步骤,并找出可使用的画图工具有哪些。1)画身体 2)加颜色

2、利用图形的组合创作花纹

3、夸张、添加、变形、添加表情„„

三、教师评价作品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能用鼠标把把画板打扮得这么漂亮。其实,我们还能使用电脑画图软件画出内容更丰富的图画(展示学生作品),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也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电脑画图的创作,好吗?

篇2: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授课周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利用直线、刷子、椭圆等工具完成简图的绘制。

2、能力目标:熟练使用几何工具绘制图形;将绘制的内容抽象成为简单的几何形状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雨后彩虹”的丰富内涵;美不仅指自然景观,还有和谐之美,人类必须和世界万物和平共处,从而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综合地、创造性的使用各种工具绘制图形。

难点:将绘制的内容抽象成为简单的几何形状。

教学过程:

一、绘制图片

1、用绘图工具绘图

(1)选择“直线”工具绘制地平线。(2)选择“刷子”工具画出山的轮廓。

(3)用“椭圆”工具绘制彩虹轮廓,多余部分用“橡皮/彩色橡皮擦”工具擦去。(4)使用“椭圆”工具绘制树叶,用“直线”工具绘制树干。

(5)使用“椭圆”工具+Shift键绘制太阳,用“铅笔”工具绘制太阳的光辉。

2、为图片上色

使用“用颜色填充”工具在图上添加色彩。

3、添加文字

使用“文字”工具,采用“背景透明”效果,为图片添加文字:“雨后彩虹”。

二、图片选区的选取与复制

1、打开素材文件。

2、单击“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选中一只“小鸟”。

3、单击“编辑”菜单的“复制”命令,将选中区域复制到剪贴板中。

4、打开“雨后彩虹”图,单击“编辑”菜单的“粘贴”,将“小鸟”粘贴到图片中。然后将“小鸟”用鼠标拖到合适位置。

三、选区图像的修改设置

1、改变选区图像的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拖动鼠标来改变选中区域的大小。

2、选区的拉伸和扭曲

作业: 绘制你家乡某景点的图片,并标明是什么景点.教学反思:

篇3: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一学习概念引导学生画图表征理解概念

认知心理学认为, 概念形成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即从完整表象上升为抽象概念、实现抽象概念在思维过程中的具体再现, 在这两次转换过程中形成完整表象是最重要的一个纽带。有些概念, 即使学生构成了完整表象, 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与交流。这时, 教师应重视利用画图表征策略, 让学生有效表达出自己构建的概念表象, 与同伴交流, 促进概念的初步形成。

如“倍的认识”教学片断

1.电脑课件出示花坛场景图:红花2朵, 黄花6朵。

师:会用数学知识把它们比一比吗?

生回答后小结:我们可以比较他们的多和少。

师:还能换一种新的说法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电脑演示:把黄花平均分成3份.

生:红花有1份黄花有3份

生:红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

师揭示:像这样, 把2朵红花看成1份, 黄花有3个2朵, 就是有这样的3份, 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

然后, 电脑出示:白兔2只、黑兔6只。男生2人、女生6人……等大量存在3倍关系的实物素材, 通过让学生圈一圈, 在学生心里建立对“1份”和“几份”的认识。凸显倍的概念本质, 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概念。最后从众多素材中抽空圈内具体实物, 留下两组集合圈表示“3倍”关系。再指导学生用更简便线段图表示出来。

把文本概念上升为结构关系。这种图示越丰富就越能处理相关的变式情境。

2.改变几倍数, 及时类比、形成概念。

师:如果红花朵数不变, 增加一个2朵黄花, 两个2朵黄花, 想象一下黄花分别是红花的几倍, 为什么?

小结:怎样知道黄花是红花的几倍?

3.改变一倍数 , 凸显本、, 强化概念。

师:现在红花又开一朵了, 黄花还是6朵, 现在黄花是红花的几倍, 黄花还是2朵2朵圈一起吗?为什么?

在这个概念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让学生在概念表象建构的不同阶段, 运用不同的图式进行表征, 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度理解。

二数形结合数形结合, 引导学生画图表征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 计算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既要在教学中注重算法多样化, 更要重视对算理的理解。我们应该意识到, 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 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么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呢?在教学时, 应该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我认为数形结合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事实上, 许多计算内容的教学, 由于计算过程中的算理是极其抽象的, 所以学生上计算问题的课注意力不能集中, 容易开小差, 而且很多教师在上这样的课时也觉得很枯燥, 课上得很吃力。有些计算方法非常简单, 但是算理理解起来着实不轻松。倘若我们教师能够自觉地在课堂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就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 学生对于计算的过程记忆深刻, 对计算的算理理解透彻, 让学生从一节课中不仅学会计算方法, 更养成了一种自主学习, 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也使思维的深刻性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提升。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 学生如何理解为什么要先通分?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分数直观图, 将数形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体会只有平均分得的份数相同, 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分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直观的理解通分的必要性及异分母加减法的算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学生表象清晰, 记忆深刻。

三、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画图表征理清数量关系

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面对一个具有现实情景的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要提取信息、建构意义, 有的应用题, 数量关系比较复杂, 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提取信息不全、思考焦点偏离、基本数量关系理不清等不利于问题解决的情况, 这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图表征, 把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观图, 理清数量关系。

例如, 有这样一道练习:一个修路队修一条公路, 第一天修了这条路的1/2多50米, 第二天修了余下的1/2多200米, 第三天修了800米, 全部修完, 这条路有多长?

如果没有好的策略就难以形成清晰的表象和解题思路, 此时借助画线段图是最直观的策略之一。我们引导学生顺应修路的过程, 画出线段图, 再根据线段图中的关系逆推。

这样, 在线段图的帮助下, 把隐性的关系凸显出来, 清晰展现出问题情境中各种信息的结构关系, 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强有力的直观支撑,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构几何表象, 引导学生画图表征理解空间知识

几何表象的深度构建, 需要积累大量的实物感知经验和图式表象, 以及在此基础上表象的再现, 表象与图形的交互作用。因此, 合理引入画图表征策略可以弥补思维上的不足, 因为画图过程是动态的, 结果是静态的。鼓励学生画规范的示意图、个性的草图, 能帮助学生建立几何表象, 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江滨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 长10米, 修建时花圃的长增加了2米, 这时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2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指名读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师问:谁已经找到了解题方法?没有几个学生举手。这时教师适时提示:仅凭这些文字的叙述解决问题, 感觉有点难, 最好把这些条件和问题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

本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 光靠“读”对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内化。教师的提示让学生在面对文字叙述一筹莫展时, 产生了画图的需要。

学生画图解答:

18÷3=6米。

师:6米表示什么?

生:增加的长方形的长, 也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师:谁帮你看出来的?

生:图帮我看出来的。

篇4:关于数学画图工具多样性的思考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中,有三位老师同课异构,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平行》。其中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画平行线的方法,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针对这一环节,三位老师在课堂上分别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1.环节处理片段一:

师:你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一组平行线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学生观看演示)

师:谁能说一说画平行线的顺序和方法?

生:先画一条直线。

师:用什么画?

生:三角尺。

师:用三角尺的哪一边画?

生:一条边。

师:哪条边?

生:直角边。再用直尺靠住三角尺。

师:靠到哪里?

生:靠到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上。再把三角尺往上移,画出另一条直线。

2.环节处理片段二:

师:请用自己的方法画一组平行线。

教师提供的材料有:方格纸、彩纸。学生自主思考、操作。

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我是在方格纸上画的。

师:怎么画?

生:沿着黑线画。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没有反应,看来大家都是用描格子图的方法画的,因而老师介绍:

师:请大家一起跟老师折彩纸,先上下对折,再对折,展开,看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生:折痕是平行的。

师: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师:我们还能用尺来画一组平行线。

生:可以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尺沿着直线向上移,再画条直线。

师:移三角尺的时候,手不能抖。

教师介绍窗的平移要依靠轨道。

师:画平行线时,要找一个轨道。用直尺代替。

师:先把三角尺贴到这条直线上,拿一把直尺靠上去,移动这把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

教师出示板书:贴→靠→移→画。

3.环节处理片段三:

师:画平行线难还是画相交线难?

生:平行线,它们要很平,有点难。

师:在方格纸和白纸上画平行线,哪个简单?

生:方格纸上简单,它上面的线已经是平行的。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组平行线。

教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教师提供的材料有:白纸。学生操作后交流:

生1:我用折纸的方法,沿折痕画平行线。

生2:我沿直尺的上下两条边画平行线。

师: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好不好?

生:可能画歪。

师:那怎么办呢?

师:在画的时候,要先用三角尺画一条直线,把直尺靠到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上,移动三角尺,再画出一条直线。

教师出示板书:一画→二靠→三移→四画。

他们都很好地把握住了教材,掌握了画出一组平行线的标准方法。

在教师进行讲解、示范的时候,学生们不仅要理解画图的原理、步骤,还要时刻去注意什么时候该用到直尺,什么时候该换三角尺。这无疑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当我听到老师在课堂上强调使用直尺、三角尺,强调沿着直角边画、靠着直尺移的时候,我不禁疑惑:真的需要这样硬性规定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吗?难道没有别的画图工具可以代替了吗?这样真的能让学生积累画图经验吗?

二、对画图工具选择多样性的几点思考

1.学会选择画图工具,是学生利用画图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在小学阶段,我认为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容易被接受和使用的是画图的策略。画图是指用形象的图、实物或表格对问题进行具体化的策略。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审题、分析、检验。

然而,利用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前提,就是学生会选择、运用合适的画图工具。如果学生连工具的选择也存在困难,不会灵活运用身边的画图工具,那之后的一切都是空谈。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使用工具进行画图解题的操作空间,让学生逐步把握画图工具的选择方法,使学生能选择最合适的工具进行画图操作。

2.抓住所画图形的特性,是学生学会选择画图工具的秘诀。

在画图时抓住所画图形的特性,有助于学生正确选择画图的工具。

以画一组平行线为例,若要求画出一组平行线,那我们必须了解平行线是由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组成的,这里有三个关键之处:第一,在同一个平面内,我们画图时都在同一张纸上,因而在画图时这点并不是问题;第二,两条直线,这里我们能发现要画出的线有两条,并且都是直的,那我们就能联想到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的一条直边等画图工具,因为利用它们都能画出直线;第三,不相交,需要借助某种平直的“轨道”将一条直线平移,得到与之平行的另一条直线,而对“轨道”的选择又是多样的,第一个想到的工具是直尺,但也可以选择三角尺、量角器的一条直边等等。

可见,我们在画一组平行线的时候,只要掌握平行线的特点,也不是一定要使用直尺和三角尺,我们同样可以选择两把直尺,或者两把三角尺,或者一把量角器和一把直尺,或者一把量角器和一把三角尺等等。只要拥有两个工具,一个能画直线,另一个存在直角,使得平移后的直线与之前的直线不相交即互相平行就可以了。

3.留给学生足够的开发画图工具的空间,是促进学生学会选择画图工具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什么都没有,当我们对他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就是在这张白纸上涂涂画画,你画上去的是什么,它就会呈现出什么。同样的,在我们帮助学生掌握某种画图方法时,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把握、理解画图时使用的工具应包含哪些特性,另一方面要开放性地给学生自己摸索画图工具的空间,不要过于强调某类工具的固定使用,防止学生执着于某一种工具的单项使用而忽略此类工具其他功能的开发。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是否会出现更多的画平行线的方法呢?而其中是否又会出现更为简便、实用的画图方法呢?学生是否会进一步地发现,在画同一种图形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呢?

篇5:《画图的综合运用》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我对教材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挖掘,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开发,设计了《我为学校设计明信片》的主题活动,将各种目标融入到具体任务中,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画图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本节课开始,我创设情境:当我们学校的同学知道老师要来,他们特地制作了一份东西,让我带给你们看,想看吗?这是我们学生为学校制作的明信片,如果也让我们设计一张明信片。你们愿意吗?(学生回答),那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家设计明信片。

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学习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我们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更适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二、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本节课开始,在教学中我预设了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明信片的各部分组成所需要的画图工具和命令,原意是梳理学生画图所学的知识,然而学生只回答出部分所需画图工具的作用,这与我预设是有出入的,但是,我顺势告诉学生:明信片怎样在画图中制作,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小帮手,他可以帮助你们,接着自然引出导学单并指导学生使用导学单自主学习。

三、以生为本,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本课我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摈弃了传统讲练结合的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大胆设计了导学单,把明信片制作的过程及资源通过导学单和文件夹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并鼓励学生创新。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阶段来完成:

1、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学习。

①教师提出任务,给出明信片范例。

②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新问题。

③学生通过学案,自主探究学习。

④学生完成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协作,教师提供支援)

2、第二阶段:电子作品设计创作。

①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电子作品。

②创作作品。(学案提供相关资源,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③学生完成电子作品,互评电子作品。

④再现修改后的电子作品。

通过教师开发的学案,学生可以可根据自己知识掌握情况,选择相应内容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评价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体现了针对全体同学的开放性和对不同学生的层次性,最终达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同行给予我很多正面的评价,同时也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一是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导学单内容安排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更多的选择,在创作作品阶段可以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明信片,拓展学生的思路,以期待学生创作出有更个性的作品。二是要更关注学生的学情,如在明信片的设置上首先应让学生对画图软件画布进行大小的设置,为下面学习制作明信片做好铺垫。三是提高小组合作的效能,虽然小组合作氛围不错,但要在效能上做文章,特别是要采取更好的激励方法。

篇6: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际,我特意安排了本堂课的教学,其目的就是要掌握和巩固前面学习过的铅笔、刷子、橡皮擦、直线、矩形、圆、喷枪、颜色填充工具、放大镜等画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引入新知识点“文字工具”的使用,想通过本堂课让学生掌握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于是我自己示范画了一幅“有山、有水、有草、有树、有房子、有文字的山水画,意在向学生表明堂握了这些画图工具,我们也能画出漂亮的山水画。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我则“沉”入学生中间,互相讨论,平等对话,一起探究。我一方面勉励学生面对失败不气馁,冷静地理清思路后再尝试,培养、优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维品质,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学生学习兴致盎然,涌现出不少很有创意的作品,我并把这些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兴趣。附图:

美中不足的是,我的示范时间用时过长,导致少数学生无法按时完成作品。结果留下遗憾。

我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自学→掌握知识;动手→培养技能;应用→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毕竟,未经“必然王国的跋涉与历练”,哪有“自由王国的驰骋与翱翔”?

2.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不能局限于一节课,局限于一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

金丹实验学校 贵大立

篇7: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如何科学、有效地指导学生使用电脑,使他们兴趣盎然、轻松自如地走进电脑世界,让孩子们通过课程的学习,真正有所启迪,这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始终探究的问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赛课后的几点反思:

一、根据学生熟悉的校园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荷塘小学的校园进行导入,并由实际生活中的校园引出画图中美丽的校园,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教学设计依据“美丽的校园”展开,从教学楼到环境的美化,到天空的太阳,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展开。并事先将这节课的任务交代清楚,从而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认知基础。

二、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教学过程流畅。

这节课的重点是四个工具的使用,但是如何把这四个工具串接到一起,体现工具的灵活性,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从备课开始就一直困扰着我,于是我根据美丽的校园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以此环环相扣,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第一环节,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先尝试再由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的方法,教师进行小结,并在小结的过程中引出难点,从而由学生的观察来发现,类型框的三种不同方式的灵活运用。

第二环节设置了一个练习进行巩固,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遇到问题主动问同桌或者老师,任务的设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三环节将美丽的校园进一步美化,在这一活动中,我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学生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及不同知识水平的同学都有进步,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及感受动手实践获得的成功感。

三、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更加恰当。

由最初的“你的作品真有特色!”到现在“你的作品特别注重了构图,主题很明确,颜色搭配合适!”、“啊,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同学们在美丽的校园里一起庆祝节日,还画出了节日绚丽的烟花。”等等,评价语言更加丰富,不但有赞扬和鼓励,而且有适当的建议,让学生知道自己还要努力的方向。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好,进一步感受到运用计算机的方便、快捷带来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使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感受动手实践获得的成功感。但同时在授课中我在如下几方面还要加强:如对外校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语言要更加生动,语速还要慢一点,在言语激励上还要再加强。

篇8: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驱动, 围绕任务而展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使学生在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和已掌握知识的积极主动运用, 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

[案例描述]

在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课中有一课是教学生如何使用“画图”软件的。在给四 (2) 班上这节课的时候, 笔者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笔者依次讲解并演示直线工具、曲线工具、矩形工具、椭圆形工具、方圆形工具以及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并且, 还非常细致地对各个工具在使用上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了讲述, 尤其是曲线工具和多边形工具, 这两种工具的用法比较特殊, 需要教师着重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跟着笔者的思路走, 学生跟着操作的时候很少发现问题, 自然也就不会试图去解决什么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需要不断地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效果评价的时候, 笔者展示了一辆用几何图形工具画成的小汽车, 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绘制小汽车。但是在学生设计绘制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绘制笔者向他们展示的小汽车, 没有任何创新, 而且, 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 没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师必须下去给每个同学解释。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理想, 到最后只有二十几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但是他们设计的小汽车基本上和笔者展示的小汽车是一样的。

接下去的四 (1) 班和四 (3) 班是隔天上午的课, 因为四 (2) 班的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于是笔者重新整理思路, 在接下去的课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开始上课笔者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有没有坐过公交车呢? (学生回答:有。) 在上下班高峰期坐公交车可是很不容易的, 好不容易等到车, 车上却挤满了人。为了改善这一情况, 公交公司打算增加一些公交车, 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坐车上学, 我们来为公交公司设计一系列活泼可爱的公交车, 看谁设计的公交车既漂亮又实用。在这一情境的引导下, 笔者演示了用“画图”软件设计公交车:用方圆形工具画车身, 用圆形工具画车轮, 用矩形工具画车门和车窗, 用直线工具、曲线工具和多边形工具装饰车身, 最后用合适的颜色着色。在演示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设计和装饰方案, 这一现象是笔者乐于见到的, 这说明学生在进行积极的思考。更可喜的是, 在整个过程中, 不需要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 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很专心听讲, 认真思考。接着, 笔者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想法付诸实践, 自主创作、设计一辆公交车。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探究, 例如, 有一位同学在装饰车身的时候首先用多边形工具, 后来他发现视觉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撤消了多边形工具, 重新用曲线工具画。这样不断地尝试、返工, 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各种几何工具的使用方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 除了个别同学, 大多数同学都完成了公交车的设计。在观看交上来的作品时, 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是不容忽视的, 他们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精彩纷呈!

[反思]

以上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第一个案例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和演示法, 而第二个案例则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无论是从过程还是结果来看, 两者的效果都截然不同。在教学过程中, 前者需要教师不断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 因此而浪费了不少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后者不需要教师的强调, 学生就能专心听讲。从教学效果来看, 差别更加明显, 这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魅力所在, 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带着任务和疑惑进行学习,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刚刚进入这所学校担任信息技术教师的时候, 这里的教师告诉笔者, 学生对信息技术很有兴趣的。然而, 我发现学生并不是对“信息技术”感兴趣, 而是对“玩电脑”感兴趣。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 正确地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乐趣, 模糊信息技术课堂中“学”和“玩”的界限, 让他们边“玩”边“学”, 使其对玩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在这方面, 合理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会发挥作用。比如上述案例中的第二个案例, 笔者把学习使用几何图形工具的教学任务隐含在设计公交车的任务中, 学生在“玩”设计公交车的过程中, 不断练习掌握各种几何图形工具的使用, 既有趣又有效。

篇9: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一、让“画”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而小学数学大都是由数学和运算符号组成的,我们通过画图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让“画”突破教学难点

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基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主导期,这时期的一些应用题,关系比较复杂,内容比较抽象。例如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难点,由于抽象度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学生找不准题中的数量关系,如果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明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借助线段图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使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从而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能力、获得数学思想。

三、让“画”发展学生思维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学生解题还不如教他们解题的方法。希望学生能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来画图,并选择合理的画图方式来解题。例如,在学习“转化”的策略时,有这样一题,“1/2+1/4+1/8+1/16+

1/32=”当学生看到题目时,大部分同学生的思路是先通分再计算,我就问学生:“为什么这道题要安排在“转化”的策略这一内容里面,如果用通分的方法来计算,我们没有应用到这个策略,然后引导学生先说这5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要求学生用一个正方形来表示单位“1”,试着表示这些分数。从这幅直观的图中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出这五个分数相加的和,就是用“1”减去阴影的1/32就可以了,学生看着图都会心笑了,原来这道很简单。重视以画图为载体,着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让抽象的题目有了直观的“图”,以这个桥梁作为依托,思考起来省时省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解题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四、让“画”成为解题的法宝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这种抽象思维在一定的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关联的,他们容易构建直观的,具体的感性的知识。对于较复杂的或者较抽象的问题,不论用多么生动的描述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通过画图来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时,“有一个长方体,如果把高增加2分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增加56平方分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大部分看到题中后觉得无从下手,就两个条件,如何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我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长方体高增加2分米后,可以成为一个正方体,说明这个长方体本来就具备了什么特征?学生通过思考后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一定是两个相等的正方形,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画出草图。根据草图学生知道侧面阴影的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和是56平方分米,并且是相等的,因为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是正方形,由此就可以先求出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14平方分米,这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也是现在正方体的棱长,也就是原来长方体的长和宽,高只需用现在的棱长减少2分米,这样原来长方体的体积自然很容易算出来。一道抽象复杂的思考题,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分析,就把一幅直观图呈现出来,从而找到解题的有效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审题的第一反应就应该是画图,心中有数不如心中有图,有了画图的习惯,解题就会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总之,画图是一种重要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具有半抽象半具体的特点,它既能舍弃题目的具体情节,又能形象地揭示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把数转化为形,明确显示出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数学”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让他们越学越会学,越学越聪明,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能终身受益。

篇10: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认识新朋友—画图工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启动并退出画图软件;

2、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并了解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

3、认识调色板并了解用计算机画图的三个步骤

4、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和颜料盒颜色的选取 难点: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三、教学准备 制作PPT FLASH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那么你们平时是用什么画的呢?

如果你们不用这些工具,还能画出漂亮的吗?(学生:用水彩笔)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

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画的几幅优秀的作品。Flash课件播放图画作品

画得好吗?同学们猜猜看他们是用什么画的呢? 学生:水彩笔、电脑、不知道

同学们想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怎样用电脑画画吧!

2、启动“画图”软件

师:课件演示“画图”软件启动过程以及介绍“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学生练习操作)

(请一名学生演示:开始──程序──附件──画图)3.认识工具箱

(1)师问:工具箱中有多少按钮?(2)课件出示: 合作探究: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有哪些作用?怎样使用?(3)指名读题

(4)师说明活动要求:两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解决上述问题。(5)学生操作:师生单独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问题。

(6)师问:谁愿意说说你对那个工具最了解?它的名称是什么?怎样使用?请生边说边演示,鼓励台下学生向台上演示的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4.认识调色板

(1)师述:刚才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各种绘画工具的用途。现在请大家看一幅画,(出示风景画)问:这幅画美不美?有没有办法可以让他变漂亮?(1)谁愿意给图片填上颜色(生上台演示)

(2)总结学生填色步骤:选择工具→设定颜色→鼠标画图(板书)

(3)课件出示选色框图:上面框中的颜色成为前景色,下面框中的颜色成为背景色、观察:在刚才的上色过程中为什么只有前景色会变化?背景色怎样改变?指名将背景色改为蓝色。(4)总结:单击左键拾取前景色,单击右键拾取背景色。(5)出示儿歌:

调色板儿真方便,多种颜色我来选。单击左键前景色,单击右键背景色。前景背景不一样,两键单机记心间。5.退出“画图”软件

师:当画图软件用完之后,怎样退出呢?

(1)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退出(X)”命令,可以退出“画图”程序。

(2)如果还没有保存画好或修改过的图形,则在退出“画图”程序时,屏幕上会出现“画图”对话框。这时,如果单击“是(Y)”按钮,则保存图形后再退出;如果单击“否(N)”按钮,则不保存图形就退出;如果单击“取消”按钮,则不退出“画图”程序。

6、学习检测

1、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依次指向______、、________,再单击,打开“画图”窗口。

2、观察“画图”窗口,窗口除了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大显身手 展示几种水果的图片

(请同学们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小动物或者其它熟悉的物品)

8、学生自主作画,师巡视指导

9、学生作品欣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知道了哪些作画的工具,它们有什么功能?

六、板书设计

篇11:认识画图工具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等画图工具

教学难点 : “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等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提问:工具箱中的工具名称

2、教师指工具,学生口答

二、新课导入

1、出示图例: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有些什么简单的图形?如果老师将这些图形移动一下,就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出示:其实许多规则的图形都是由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图形构成的。同学想和老师一起用这些简单的图形去画出漂亮的图形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画规则图形”(投影出示课题)

三、教学新课

1、教学“矩形” 画图工具

(1)教学画长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先按下左键,再沿对角线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矩形;

③当矩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矩形。

(2)教学画正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按下Shift键后,再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正方形。

③当正方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正方形。

2、教学“圆角矩形” 画图工具

圆角矩形的画法同画直角矩形的画法方法一样,只是“圆角矩形”画出的长方形的四个角是圆角的。

3、教学“椭圆” 画图工具

(1)教学画椭圆

引导:画椭圆和画矩形方法是相同的。请学生讲一下操作步骤

(2)教学画圆

说明:画圆方法和画正方形的方法是一致的。可以怎么画?

4、教学“多边形” 画图工具

操作步骤:(师生讨论得出)

教学画45度和90度角的拐角。

5、教学画一幢房子。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布局,提问:图形的组成以及每一部分是什么图形,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实现?

(1)画房子的主体,用矩形工具

(2)画房子的门,用矩形工具

(3)画房子的窗户,用圆角矩形工具

(4)画房顶,用多边形工具

(5)画烟囱,用椭圆工具

6、练一练 画出下面的图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画图工具?

篇12:画图软件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株洲市十三中 412008 江治英

内容提要 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windows系统软件画图程序进行画图、修改图片、截取图片的图像处理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画图软件 地理教学 画图 修改图片 截图

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画地理简图、或对一些地图、图片等进行修改、加工,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工具”处理图片可以快速简单的解决问题。经过本人多次尝试,归纳起来,画图软件至少可以帮我们解决以下问题。

一、画图

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最难画的就数光照图了。下面,我们用画图来绘制光照图(以6.22光照图为例)。

1、打开程序 点击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2、画直线 点击左侧工具栏直线工具,选择好直线磅值程度,按住shift键,画水平直线,并在水平线上画出一条垂线,如图1。

3、画圆和椭圆 在工作区其他空白区用椭圆工具和shift键画适当大小的圆。并用矩形选框选定以画好的圆,点击工作区域上方工具栏中的“图像”,把不透明浅的钩去掉,然后点右键,复制。把已选的圆点左键拖到图一上,并把圆心调到与图一中两线的交点上,如图2。在图中其他空白区点右键粘贴,出现与步骤2画的同样大小的圆,点击图像、拉伸/扭曲,把拉伸100%改成60%,同样方法,再粘贴一个圆,修改成30%,并把这两椭圆中心拖至与图二中圆心重合的位置,如图3。

4、画晨昏线 按住shift键,点击直线工具,在工作区空白处画一条直线表示晨昏线,并用选择工具选定,点击图像、拉伸/扭曲,把扭曲垂直100%改成66度,并拖至图三处,使其通过圆心,如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5、填色 选择“颜色填充”,并选择颜色,在图中要填色处填色,如图5。

6、修改 点击工具栏中的“橡皮”去掉不用的部分,如图6。用“刷子”工具,把晨线右侧涂成白色,表示白昼。为了涂得精细,先点击刷子工具,选择白色,然后用放大镜放大6倍,把要涂白的阴影部分涂成白色。涂色时,可以先用小刷把边缘部分描绘出来,再用大刷子把中间填满如图7,图8。

图5 图6 图7 图8

二、修改图片 在教学中,制作课件或命题时,我们经常还要用到一些地理图片,而有些图片中的有些要素又不想要,或者要添加一些要素,画图软件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如要对图9作以下修改

1、去掉不要的要素

(1)简单擦除 把该图复制,并粘贴在工作区域。直接点击橡皮擦,对文字进行擦除,如图10。但这样擦除后,擦除部分为白色,与未擦除部分颜色有明显差异,图形并不美观。

(2)擦除后仍要保持底色 先把图复制粘贴在工作区域,用选定工具选择与要擦除部位底色相同或近似区域,并复制,粘贴在工作区域其他空白处,如图11。然后点击“取色”工具并在复制出来的色块上点击取色,之后点击“刷子”,选择适当的尺寸,在要擦除的部位涂色,如图12。同样方法,擦除其它要擦除的要素。

图9 图10

图11 图12

2、添加需要的要素(1)在图中添加文字 在工具中选择“文字”直接在要添加文字处添加文字。

(2)在图中添加图例或注记 如在空白中国政区图上填画主要的山脉:先复制中国空白政区图在工作区域,并调节大小。然后点击“曲线”工具,选择好曲线磅值,在旁边空白区画一条曲线,并调节线条的弧形。点击工作区上方的“图形”选项,将“不透明处理”前的钩去掉,如图13。把画好的曲线选定,拖到要放置的位置,如图14。画图软件画曲线时,只能在所画曲线上修改三次,因此要选择好调整弧度。

图13 图14

三、截图

篇13:浅谈画图法在小学应用题中的运用

一、画图法在解应用题中的作用

1. 画图能使题目更加直观

运用图画能把各种数据信息的关系表示得十分清晰, 是降低解题难度的一种好方法。在解决“和倍”“差倍”应用题时, 我一般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画线段图, 这样就能一目了然, 形象直观地了解题意。譬如在解“小明有10个苹果, 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 小芳的苹果是小红的2倍, 请问小芳有多少个苹果”时, 这道题以小红的苹果数为中介, 要求小芳的苹果数。这时我要求学生依照题目画线解题, 先画小明的苹果数10个, 再画一条和小明一样的线段, 并在后面加一段, 表示是多出的2个, 此线段表示小红的苹果数10+2=12个, 最后再画2条和小红一样长的线段, 连在一起排列即12×2=24个, 从三段并列的线段图中, 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出小芳的苹果数。

2.画图能帮助学生理清题意

在小学低段的数学学习中, 图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 就很难对题目进行逻辑分析与推理, 从而得出答案, 而画图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譬如在解“小明从底楼走到6楼, 每向上一层, 要走10个台阶, 一共要走多少个台阶”这道题时, 很多同学一口气就答出来了60, 即10乘以6。对此我并没有立即去否定其答案, 而是问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答案”, 有十来个同学表示答案是50, 这时, 我再引导“从第一层到第二层有10个台阶, 第2层到第3层有2个台阶, 以此类推……大家用图表示出来, 然后计算其台阶”。在我的启发下, 有些学生开始画图, 在图画的帮助下, 他们很快明白原来从底层走到6层只要走5个10的台阶。

3.画图能较快地解决行程问题

人们走路, 汽车、飞机、轮船运动, 都离不开计算时间、速度和路程, 通常, 我们称这类问题为行程问题, 其包括基本行程、反向行程、同向行程。在解此类应用题时, 要边读题边画图, 理清相应的数量关系。例如在解“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80km的A、B两地相向而行, 3小时后, 两车在距离终点30km的地方相遇。已知甲比乙的速度要快, 求甲、乙的速度各是多少”这道题时, 学生看到题目后很迷茫, 不知道如何下手, 这时, 我引导学生画图, 根据题意, 标出相应的关系。根据图, 学生很快找准其关系, 迅速作出解答。

二、运用画图法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在画图时, 要认真读题, 全面理解题意, 所画的图要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合, 不能随意乱画, 要按照题目的叙述顺序, 找准数量间的对应关系, 明确所求的问题。

1. 熟读应用题

读题是画图解应用题的第一步, 只有熟读题目, 才能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有些同学连题目的意思都没读懂, 就拿起笔“唰唰唰”地往下写, 自然容易出错。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数学题目同样需要多阅读, 只有熟读题目, 才能明确其条件与问题, 弄清题意。

2. 按题意画图

根据题意画图是解应用题的重要一步, 画图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审题, 理解题意, 从而正确解题, 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根据题目的意思, 确定画什么样的图, 从而展示题目的条件、问题。

3. 找准数量关系

每道应用题都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画图能明确其数量关系, 这是画图解题的关键。当几个含有相同量的等量关系结合在一起后就会形成另一个等量关系, 多个等量关系就构成了应用题, 找准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就能根据其关系解决其问题, 从而得出应用题的最终答案。

三、结束语

篇14: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关键词]自主 画图策略 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40

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多种多样,其中画图是较为贴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策略之一。借助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使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具体化。

一、动笔前“自醒”——激发学生画图需求

“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在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进行思考前,教师要激发他们画图的内心需求,完成从“要我画”到“我要画”的心理转变。

如在教学“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实际问题”时,教师出示习题:“鸭妈妈和小鸭子排队过河,从前往后数,鸭妈妈排在第12位;从后往前数,鸭妈妈排在第14位,一共有多少只鸭子要过河?”

生1:12+14=26(只),一共有26只鸭子。

生2:不对!从前往后数时,包括了鸭妈妈;从后往前数时,也包括了鸭妈妈。因此要减去2,应该是24只鸭子。

生3:我觉得应该是25只鸭子。

师:你能用一种让大家都容易理解的方法说一说吗?

生3:我觉得画图是一种好方法。用⊙表示小鸭子,用◎表示鸭妈妈,就可以画出图来——(前)⊙⊙⊙⊙⊙⊙⊙⊙⊙⊙⊙◎⊙⊙⊙⊙⊙⊙⊙⊙⊙⊙⊙⊙⊙(后),现在我们来数一数,答案是25只。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鸭妈妈”的位置序数处理上产生了分歧。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自发地借助画图策略来帮助理解,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图形,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对画图策略产生亲近感。

二、执笔中“自立”——活跃学生画图思维

通过画图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展示思维的过程。以图形的形式“翻译”数学信息,将数学问题化繁为简,问题变得简单、有序且明晰,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画图策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如在教学“米和厘米”时,教师出示习题:“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绳子一共长4米,其中红绳比黄绳长50厘米,蓝绳比黄绳短70厘米,那么红绳比蓝绳长多少?”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打算怎么用图形表示它们?

生1:一共有三种颜色的绳子。可以用三种不同形状的线段来表示这三种绳子,比如用“-·-”代表红绳,用“……”表示黄绳,用“——”表示蓝绳。

师:画图时要注意什么?

生2:三条线段最左端要对齐,方便比较。把题目中的数字标注到图中,再把要求的问题用“?”标注在图中。

师:观察线段图,你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生3:其实,我们不用分别算出三根绳子的长度,因为题目中要求的是“红绳比蓝绳长多少”,所以只要从图中找出红绳比蓝绳长的部分就可以了。

当学生的思维在画图过程中充分活跃起来时,教师既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又在解决问题的难点之处进行了耐心的点拨,帮助学生发现题中数量间的关系,提升了他们借助画图这一辅助方法展开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落笔后“自省”——深化学生画图体验

“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在学生经历了画图策略的探究实践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画图的实践过程,品味通过画图策略成功解决难题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在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中,教师适当地渗透一些画图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步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实际问题”时,教师出示习题:“海岭小学在新校区的实验楼前设计了一块长为8米的长方形花圃。在实际修建中,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面积就比原计划增加了18平方米,花圃现在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通过画图,你对这道题目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生1:我发现花圃的长增加了,面积也随着增加了,但是它的宽不变。

生2:原来我只想到了一种解法,就是先求原来的面积再求现在的面积。通过画图,我又想到了另外一种解法,直接求现在的面积,计算起来简单多了。

生3:增加部分的面积用阴影来表示,很直观。

师: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画图的策略多种多样,都是我们思考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

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自醒、自立和自省中将数学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信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翱翔之翅!

篇15: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章画图软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是图形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会绘图工具和图形制作后,通过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文字工具,在图片中添加文字,并能对所添加的文字进行修饰,是使图画做到图文并茂,图片内容更趋丰富多彩的重要环节。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堂还没有学习汉字输入,虽然多数学生都会输入汉字,但在文字输入上以简单文字的输入和复制为主,在学习上,需要加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生活化,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把文字加到图画中,增强图画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提升学生对电脑画画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文字工具。

2.掌握文字的变化技巧,创作出图文并茂的图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以任务为驱动,小组协作学用文字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创作图画中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输入文字,为字母选择字体、字号颜色和不同的效果;

2.透明选项的使用;

3.虚线框的使用;

教学难点:

1.文字工具栏的显现;

2.文字的变化。

【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情境、范例学习和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在展示评价中获得发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网络教室、、优秀作品等素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教学大楼上的题字呢?能够为学校题字,是一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学生回想学校教学大楼的题字。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学校全貌。

学生观察校园全貌图片的题字地方。

„„

[师]同学们,我们新的校园正在建设之中,大家想不想为母校题词?

[师]好,今天,我们就在画图上,先进行一个设计。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准备为学校题什么词?

学生讨论为学校题词,并进行汇报。

(设计目的:以为学校题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情感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学习新知

1.初识文字工具

[师]在图画中加上文字,能使我们的图画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学校新貌的图片素材。

学生打开学校新貌图画,讨论加入文字能使图画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目的:在交流中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文字工具的作用。)

提出任务

◆任务一:选择文字工具

请同学们在工具箱中找出文字工具。

学生自主学习,寻找文字工具。

汇报:知道文字工具的方法,交流与汇报:

◆鼠标的指针提示,鼠标指针停留在工具图标上1~2秒钟,就会出现相应的工具名称;

◆书本了解;

◆同伴告知;

◆画图帮助等。

(设计目的: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善于通过相应的帮忙,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使用文字工具

学生自主尝试使用文字工具,并上台演示。

教师小结使用步骤:单击工具箱上的“文字”工具图标,在画纸上单击鼠标左键或者按住左键不放拖动鼠标,画出文字框,框内闪烁的是光标,等待输入文字,当输入文字后,点击虚线框外侧,完成输入文字。

◆任务二:练习使用文字工具输入文字

学生在画图区中练习输入字母和汉字。

字母:Lvseeibanhengzhang

汉字:绿色科技,伴我成长!

(可以自由输入字母或文字。)

[师]设问1:在输入文字时,发现虚线框不够大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应该怎么解决?

[师]设问2:在输入文字时,不小心点击虚线框的外侧,将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在练习中了解虚线框的作用。

师生小结:虚线框上有八个控制点,可以调节框的大小。点击虚线框外侧后,输入的文字不能再编辑!

3.设置文字工具栏

◆任务三:在使用文字工具时,会出现“文字工具栏”,工具栏上的选项都是一些什么命令,如果工具栏不小心关闭了,怎么找回来?

学生尝试使用文字工具栏。

(1)认识各个按钮的格式:字体、字号、粗体、斜体、下画线、竖排等。

(2)显示或隐藏文字工具栏。

4.文字透明的设置

任务四:打开“学校新貌”图片,输入文字

学生打开“学校新貌”图片,在原有的作品上加入题词。

[师]设疑:文字输入后,发现文字遮挡了后面的图画,这该怎么办呢?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生小结:利用文字工具的“透明”和“不透明”两种样式,设置输入的文字是否带背景色。

三、巩固提高

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对所添加的文字进行修饰,让他们进行特色效果字的练习,比如“阴影字”、“斜影字”等,制作有阴影效果的立体字。

(设计目的:分层学习,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拓展空间。)

四、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欣赏并相互评价。

(设计目的:欣赏、交流,在评价中共同提高。)

五、总结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使用文字工具,为学校题词。很多同学还通过颜色、形状和叠加等变化,美化了文字。相信同学们只要经常练习,多动脑筋,作品将会更有创意。

(设计目的:通过总结,激发学生在画图中不断提升创新的思维。)

【教学反思】

本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画图软在图片中添加文字,并能对所添加的文字进行修饰。我以为学校题词,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操作,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互助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色彩协调、想象能力。并让学生互相评价,使学生会学、乐学,充分体现学校主人翁的意识。

上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歌下一篇:银团贷款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