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画图工具

2024-04-11

认识画图工具(通用9篇)

篇1:认识画图工具

认识画图工具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等画图工具

教学难点 : “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等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提问:工具箱中的工具名称

2、教师指工具,学生口答

二、新课导入

1、出示图例: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有些什么简单的图形?如果老师将这些图形移动一下,就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出示:其实许多规则的图形都是由正方形、长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图形构成的。同学想和老师一起用这些简单的图形去画出漂亮的图形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画规则图形”(投影出示课题)

三、教学新课

1、教学“矩形” 画图工具

(1)教学画长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先按下左键,再沿对角线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矩形;

③当矩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矩形。

(2)教学画正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按下Shift键后,再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正方形。

③当正方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正方形。

2、教学“圆角矩形” 画图工具

圆角矩形的画法同画直角矩形的画法方法一样,只是“圆角矩形”画出的长方形的四个角是圆角的。

3、教学“椭圆” 画图工具

(1)教学画椭圆

引导:画椭圆和画矩形方法是相同的。请学生讲一下操作步骤

(2)教学画圆

说明:画圆方法和画正方形的方法是一致的。可以怎么画?

4、教学“多边形” 画图工具

操作步骤:(师生讨论得出)

教学画45度和90度角的拐角。

5、教学画一幢房子。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布局,提问:图形的组成以及每一部分是什么图形,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实现?

(1)画房子的主体,用矩形工具

(2)画房子的门,用矩形工具

(3)画房子的窗户,用圆角矩形工具

(4)画房顶,用多边形工具

(5)画烟囱,用椭圆工具

6、练一练 画出下面的图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画图工具?

四、全课总结

篇2:认识画图工具

《认识新朋友—画图工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启动并退出画图软件;

2、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并了解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

3、认识调色板并了解用计算机画图的三个步骤

4、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和颜料盒颜色的选取 难点: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三、教学准备 制作PPT FLASH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那么你们平时是用什么画的呢?

如果你们不用这些工具,还能画出漂亮的吗?(学生:用水彩笔)

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

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画的几幅优秀的作品。Flash课件播放图画作品

画得好吗?同学们猜猜看他们是用什么画的呢? 学生:水彩笔、电脑、不知道

同学们想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怎样用电脑画画吧!

2、启动“画图”软件

师:课件演示“画图”软件启动过程以及介绍“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学生练习操作)

(请一名学生演示:开始──程序──附件──画图)3.认识工具箱

(1)师问:工具箱中有多少按钮?(2)课件出示: 合作探究: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有哪些作用?怎样使用?(3)指名读题

(4)师说明活动要求:两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解决上述问题。(5)学生操作:师生单独交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问题。

(6)师问:谁愿意说说你对那个工具最了解?它的名称是什么?怎样使用?请生边说边演示,鼓励台下学生向台上演示的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4.认识调色板

(1)师述:刚才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各种绘画工具的用途。现在请大家看一幅画,(出示风景画)问:这幅画美不美?有没有办法可以让他变漂亮?(1)谁愿意给图片填上颜色(生上台演示)

(2)总结学生填色步骤:选择工具→设定颜色→鼠标画图(板书)

(3)课件出示选色框图:上面框中的颜色成为前景色,下面框中的颜色成为背景色、观察:在刚才的上色过程中为什么只有前景色会变化?背景色怎样改变?指名将背景色改为蓝色。(4)总结:单击左键拾取前景色,单击右键拾取背景色。(5)出示儿歌:

调色板儿真方便,多种颜色我来选。单击左键前景色,单击右键背景色。前景背景不一样,两键单机记心间。5.退出“画图”软件

师:当画图软件用完之后,怎样退出呢?

(1)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退出(X)”命令,可以退出“画图”程序。

(2)如果还没有保存画好或修改过的图形,则在退出“画图”程序时,屏幕上会出现“画图”对话框。这时,如果单击“是(Y)”按钮,则保存图形后再退出;如果单击“否(N)”按钮,则不保存图形就退出;如果单击“取消”按钮,则不退出“画图”程序。

6、学习检测

1、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依次指向______、、________,再单击,打开“画图”窗口。

2、观察“画图”窗口,窗口除了有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大显身手 展示几种水果的图片

(请同学们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小动物或者其它熟悉的物品)

8、学生自主作画,师巡视指导

9、学生作品欣赏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知道了哪些作画的工具,它们有什么功能?

六、板书设计

篇3:认识画图工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算盘和计算器) 。

2.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 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通过计算探索, 发现一些简单的计算规律,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自主探索, 培养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出发, 我认为,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分准备, 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 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 认真准备, 把自己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教材介绍的内容以外, 学生查到的资料经过教师整理可能有:

1.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

2.最早的数字计算机———中国人发明的算盘。

(1) 大约六七百年前, 中国人发明了算盘, 它结合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开展四则计算, 一直沿用至今, 被许多人看做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2) 教材呈现两个不同的算盘。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 上面有两颗珠子, 每颗代表5;下面有5颗珠子, 每颗代表1。后来算盘传到日本, 逐渐演变成右边的样子, 上面只有一颗珠子, 仍代表5 (下面的珠数及代表值同上。)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算盘传入日本后, 采用的是十进制, 所以算盘的上面只有1颗珠子 (每档表示的数是十) 。

(3)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 不仅要用手指不断地拨动算珠, 还要用眼睛看数, 同时要不停地动脑筋, 手脑并用, 能有效提高智力。

3.开创模拟计算的先河———计算尺。

4.开创人类计算发展新纪元———计算机。

1946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 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 (ENIAC)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 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 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当代知识更新的标志是具备信息素养, 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获取信息并进行汇报交流,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转变;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认识功能、适当拓展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 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因此, 本节课教学要用好学生已有资源, 使学生能在计算中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的实际意义, 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 用实物 (计算器) 做教具, 介绍电子计算器。提出问题:“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有哪些?你会使用计算器吗?”学生一听, 就立刻兴趣盎然地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接着让学生说说各不相同的计算器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功能, 同时教师概要说明:不同的计算器都有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 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是计算。需要向学生重点介绍的清除键有两个:“CE”、“AC” (AC有时和ON在一起, 有的计算器只用C表示) 。清除一个数字可以按“del”、“→”或三角形。认识“存储运算键”是掌握计算器计算的一个重要内容。“存储运算键”有:MR表示提取记忆储存, 清除记忆储存用MC, 记忆储存 (增加) M+键, 记忆储存 (减少) M-键, 总记忆储存GT键 (显示几次运算结果之和) , 记住这几个键的功能对于使用普通型计算器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同桌相互说说, 在此基础上试着用一用, 在说、用的过程中记忆。

第二, 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教师可以设计两组分别使用口算与计算器计算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比赛体会如何选择用计算器计算的时机。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 如果用计算器计算反而会比较慢, 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或需要探索某些计算规律时, 用计算器比较方便。因此, 并不是所有计算都需要用计算器, 要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 不可过分依赖计算器来计算, 因为具有一定的计算 (口算或笔算) 能力是必要的。

第三, 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的例题只有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 而在实际应用中, 常常会遇到四则混合运算。这就需要根据学情酌情补充, 如计算6789-45×32、434970÷ (27×45) , 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掌握“M+”与“MR”的功能。以第一题为例说明:先按“45×32”, 然后按下“M+”, 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1440”, 按“M+”的目的是将“1440”储存下来, 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然后, 再输入“6789-”, 再按“MR”就把1440调出来参与计算, 这时按下等号键就得到最后结果5349。

三、探索规律, 感受魅力

“数学是美的王国。”要使学生感悟丰富的数学美, 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如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计算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 从中发现数学规律, 感悟数学之美妙。

例如,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在“用计算器计算”一课中, 独具匠心地安排了“猜数字”游戏。让学生从“1~9”这9个数字中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字, 不说出来, “藏”在心里。例如, 最喜欢数字“2”, 就输入9个“2”, 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 除完以后只要把结果告诉老师, 老师就能很快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在这个游戏中, 华老师把大家熟知的:

12345679×2×9=222222222

12345679×3×9=333333333

12345679×4×9=444444444

……

加工成了妙趣横生的“猜数字游戏”,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由乘变除, 更加巧妙地彰显了计算器的计算优势。

又如, 在同一节课中, 华老师根据“宝塔数”: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加工成了颇具挑战性的“22222222×55555555=?”

篇4:关于数学画图工具多样性的思考

在一次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中,有三位老师同课异构,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平行》。其中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画平行线的方法,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针对这一环节,三位老师在课堂上分别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1.环节处理片段一:

师:你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一组平行线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吧。(学生观看演示)

师:谁能说一说画平行线的顺序和方法?

生:先画一条直线。

师:用什么画?

生:三角尺。

师:用三角尺的哪一边画?

生:一条边。

师:哪条边?

生:直角边。再用直尺靠住三角尺。

师:靠到哪里?

生:靠到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上。再把三角尺往上移,画出另一条直线。

2.环节处理片段二:

师:请用自己的方法画一组平行线。

教师提供的材料有:方格纸、彩纸。学生自主思考、操作。

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

生:我是在方格纸上画的。

师:怎么画?

生:沿着黑线画。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没有反应,看来大家都是用描格子图的方法画的,因而老师介绍:

师:请大家一起跟老师折彩纸,先上下对折,再对折,展开,看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生:折痕是平行的。

师: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师:我们还能用尺来画一组平行线。

生:可以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尺沿着直线向上移,再画条直线。

师:移三角尺的时候,手不能抖。

教师介绍窗的平移要依靠轨道。

师:画平行线时,要找一个轨道。用直尺代替。

师:先把三角尺贴到这条直线上,拿一把直尺靠上去,移动这把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

教师出示板书:贴→靠→移→画。

3.环节处理片段三:

师:画平行线难还是画相交线难?

生:平行线,它们要很平,有点难。

师:在方格纸和白纸上画平行线,哪个简单?

生:方格纸上简单,它上面的线已经是平行的。

师:我们一起来画一组平行线。

教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教师提供的材料有:白纸。学生操作后交流:

生1:我用折纸的方法,沿折痕画平行线。

生2:我沿直尺的上下两条边画平行线。

师: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好不好?

生:可能画歪。

师:那怎么办呢?

师:在画的时候,要先用三角尺画一条直线,把直尺靠到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上,移动三角尺,再画出一条直线。

教师出示板书:一画→二靠→三移→四画。

他们都很好地把握住了教材,掌握了画出一组平行线的标准方法。

在教师进行讲解、示范的时候,学生们不仅要理解画图的原理、步骤,还要时刻去注意什么时候该用到直尺,什么时候该换三角尺。这无疑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当我听到老师在课堂上强调使用直尺、三角尺,强调沿着直角边画、靠着直尺移的时候,我不禁疑惑:真的需要这样硬性规定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吗?难道没有别的画图工具可以代替了吗?这样真的能让学生积累画图经验吗?

二、对画图工具选择多样性的几点思考

1.学会选择画图工具,是学生利用画图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在小学阶段,我认为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容易被接受和使用的是画图的策略。画图是指用形象的图、实物或表格对问题进行具体化的策略。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审题、分析、检验。

然而,利用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前提,就是学生会选择、运用合适的画图工具。如果学生连工具的选择也存在困难,不会灵活运用身边的画图工具,那之后的一切都是空谈。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使用工具进行画图解题的操作空间,让学生逐步把握画图工具的选择方法,使学生能选择最合适的工具进行画图操作。

2.抓住所画图形的特性,是学生学会选择画图工具的秘诀。

在画图时抓住所画图形的特性,有助于学生正确选择画图的工具。

以画一组平行线为例,若要求画出一组平行线,那我们必须了解平行线是由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组成的,这里有三个关键之处:第一,在同一个平面内,我们画图时都在同一张纸上,因而在画图时这点并不是问题;第二,两条直线,这里我们能发现要画出的线有两条,并且都是直的,那我们就能联想到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的一条直边等画图工具,因为利用它们都能画出直线;第三,不相交,需要借助某种平直的“轨道”将一条直线平移,得到与之平行的另一条直线,而对“轨道”的选择又是多样的,第一个想到的工具是直尺,但也可以选择三角尺、量角器的一条直边等等。

可见,我们在画一组平行线的时候,只要掌握平行线的特点,也不是一定要使用直尺和三角尺,我们同样可以选择两把直尺,或者两把三角尺,或者一把量角器和一把直尺,或者一把量角器和一把三角尺等等。只要拥有两个工具,一个能画直线,另一个存在直角,使得平移后的直线与之前的直线不相交即互相平行就可以了。

3.留给学生足够的开发画图工具的空间,是促进学生学会选择画图工具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什么都没有,当我们对他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就是在这张白纸上涂涂画画,你画上去的是什么,它就会呈现出什么。同样的,在我们帮助学生掌握某种画图方法时,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把握、理解画图时使用的工具应包含哪些特性,另一方面要开放性地给学生自己摸索画图工具的空间,不要过于强调某类工具的固定使用,防止学生执着于某一种工具的单项使用而忽略此类工具其他功能的开发。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是否会出现更多的画平行线的方法呢?而其中是否又会出现更为简便、实用的画图方法呢?学生是否会进一步地发现,在画同一种图形时,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呢?

篇5:《运用画图工具绘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小组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学生学好本软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绘图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绘图技巧进行创作画画;

2、能围绕主题进行合理的构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作画画提高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绘图工具的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提

高画图技巧。

2、通过创作画画,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围绕梅花进行创作画画,让学生获得创作的成功喜悦,产生成功的自豪感。

2、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评价,提高学生对电脑绘画作品的欣赏、评价和审美能

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信息技术基础。用电脑绘图的方式将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运用实践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画图”是小学信息技术必修的软之一,由于它功能多、简单易学,因此受到学生的喜爱。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即玩到也学到将是现在信息教学的首要问题。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梅花入手,通过“画图”软的教学,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自主的创新意识。在学生学完画图软的工具箱后,老师还可以自己编写一些游戏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堂上即学了也玩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图形的复制剪切、图形的翻转。旋转和拉伸与扭曲;自定义颜色的编辑。

难点: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画面的整体构思。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展示实物:白色的梅花

2、揭示今天绘画的主题——梅花。:

观察梅花实物

设置情境导入,任务驱动。

二、明确主题,尝试创作

1、展示一朵梅花作品,提出创作任务,邀请学生挑战,学生自学并尝试绘画。(随机板书:画一朵梅花)

2、指出梅花的花瓣除了用圆形工具外,还可以用曲线工具来画,并简单示范。

(随机板书:画各种梅花)

、用画图软画出一朵梅花

2、让学生利用画图软画出一朵梅花,针对学习快的学生,请他们尝试对梅花进行复制、变形等操作。小组内合作,学得快的学生帮助学习慢的学生。

揭示画画的主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画图工具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利用各种工具组合、创作梅花树。

1、指出梅树的枝干除了使用刷子工具画以外,还可以用曲线工具和颜料桶工具

来画

(随机板书:画一棵梅花树)、用画图软画出梅树的枝干

2、结合梅花的画法画出梅花树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四、交流汇报,拓展延伸

1、作品评价,学生通过评价指标小组互评,教师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2、总结升华,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了解或学习些什么?、我学会用画图软画出一棵梅花树。

2、我对复制、粘贴有了更新的认识,能够使用快捷键了。

3、我知道了变形工具使用要特别注意数值的大小。

4、我还想学习更多种花朵的画法。

通过作品自评及小组互评,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统领本节的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灵活运用绘图工具进行画画,通过自我构思进行图画的创作,并通过小组和全班交流学习进行作品的修改和加深对作品创作的认识。它是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

八、板书设计

梅花

画各种梅花

篇6: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徐慧 《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学习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本课学习之前~学生熟悉了windows中的“画图”软件的界面~已学习了设置画纸大小、选择前景色、背景色、选线条宽度~掌握了橡皮铅笔、直线、用颜色填充等一系列工具~他们非常喜欢用画图来画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学习内容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信息技术》小学第一册第二节“学用基本绘图工具”第二部分:“几何”工具的使用中的曲线工具。将曲线分解为三种模式:弯曲一次的曲线、弯曲两次的曲线、闭合曲线~用简洁、易懂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这三种曲线的画法~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直线、填充等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的深化~在画图这一章节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的学习将会使学生创作出更加美观、更有特色的个人作品。

由于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将这一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来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学习弯曲一次曲线、弯曲两次曲线的画法。

教学重点:掌握用曲线工具画弯曲两次、弯曲一次曲线的方法。教学难点: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拖、单击操作要领。课型特征:应用软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弯曲两次、弯曲一次曲线的画法,2、领会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拖、单击操作要领,3、能运用“曲线”工具进行图画创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上机探讨~结合老师的演示、讲解以及合作学习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掌握用曲线工具画曲线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画图表达思想~感受线条信息的简洁和美妙。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习惯。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做中学的思想~以任务驱动范例指引~在教法上采用了“范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欣赏范例作品“海上日出”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以“任务驱动”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活动过程从完成“任务”着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用中提高~在完成具体的任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获取新知、实践掌握的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和小组内同学一起探讨~鼓励小组内同学互帮互学~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教学过程 1 《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徐慧 教学环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节 , 播放背景音乐~巡视指导。, 鼠标游戏 寓教于乐~ 巩固鼠标操课前 作。, 展示范例作品1~ , 欣赏作品 ~观察画 创设情, 引入:国庆节我带我的小孩去海边玩~面中大海波浪的线景~激发学

她画了一幅画“海上日出”„„ 条有什么特点, 生的学习兴 , 师生交流 趣~引入今 天的学习内 容。引 ,3’, , 设问:如何给大海画上美丽的波浪, , 出示任务一,作业盘中的“海上日, 明确任务一~要求: 出.bmp,:给图中的大海画上高低起伏以小组合作学习形 的波浪。式上机进行探讨。任务一:打开“海上日 出.bmp”,运用曲线工 , 具结合自己的想象给图, 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中的大海画上高低起伏, 收集学生作品~反馈学生在上机过程的波浪。从完成

中出现的问题。, 保存作品 “任务”着, 教师针对学生作品演示讲解:画弯曲 手~让学生

两次的曲线 , 聆听老师讲解。在“做中学、第一步:单击工具箱中的“曲线”工具~ 学中做”~在做中学 并从“样式”中选择合适曲线的粗细, 用中提高~(21’)第二步:把前景色设为适当的颜色, 在完成具体第三步:在画图区拖动鼠标画出一条直线, 的任务中发第四步:将鼠标指针移到直线上要弯曲的 现问题、解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当弯曲 决问题。程度满足需要时~松开鼠标左键, 第五步:将鼠标指针移到直线上要弯曲的

另一个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 当弯曲程度满足需要时~松开鼠标左键。, 巡视~作个别化指导。, 继续修改完善作 品。2 《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徐慧 , 播放范例作品2~引出任务二。, 明确任务二~上机

操作

任务二:运用曲线工具 结合自己的想象给图中 的太阳画上眉毛、嘴巴~ 并使画上的眉毛、嘴巴 与要表达的表情相匹 配。, 保存作品 , 聆听老师讲解。, 播放背景音乐~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 况, , 收集学生作品~反馈学生在上机过程 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作品演示讲解:画弯曲 一次的曲线

第一步:单击工具箱中的“曲线”工具~, 继续修改完善作 并从“样式”中选择合适曲线的粗细, 品。第二步:把前景色设为适当的颜色, 第三步:在画图区拖动鼠标画出一条直线, 第四步:将鼠标指针移到直线上要弯曲的 部位~按住鼠标的左键拖动鼠标~当弯曲 程度满足需要时~松开鼠标左键, 第五步:在当前位置单击鼠标左键。, 巡视~作个别化指导。, 播放范例作品3、4、5~引出任务三 , 明确任务~上机创任务三的设范例: 作。置为学有余

任务三:发挥自己的想力的同学留 象~任用所学的知识美下更多自由 化画面。发挥的空 间。用(10’), 展示、点评部分学生的作品, , 欣赏作品~并作简学会欣赏和 单点评 评价他人的评 , 对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学习情况,回, 课堂学习情况小结 作品~回顾(5’)应小组学习情况评比,进行小结。整节课的学 3 《画图——曲线工具》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徐慧习~为下节 课学习作好 铺垫。本课教学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是否能合理使用工具、创作是否合理~进行简单口头评价。本课教学资源、范例作品、学生上机练习、背景音乐 多媒体教学系统、“画图”软件、PPT 板书设计: 曲线工具

一、画两个弯的曲线

篇7:第1课 画图工具真齐全-教案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2)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并初步认识工具箱中各种工具。(3)掌握“铅笔”“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4)掌握保存文件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画图作品和学习“铅笔”“刷子”等工具的过程中,感受“画图”程序的强大功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画图作品的欣赏和对“画图”程序的操作,进一步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4.行为与创新。

学习保存作品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件保存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铅笔”“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保存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铅笔”“刷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

提出问题或设计项目,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

教学手段:利用教学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对比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1.激励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平时同学们都在什么地方画画?(纸上)同学想不

想知道在计算机中画出来的画是什么样子的呢?(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出示优秀的绘画作品。(作品是多样性的,并且是有层次性的)

刚才这些作品都是同学们用Windows XP中自带的“画图”程序画出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图”程序。

引入课题:

第1课 图画工具真齐全 2.新授

(1)启动“画图”程序。

同学们,还记得以以前学习过的“记事本”程序吗?谁记得是如何打开“记事本”程序 的?(学习演示)。

“画图”程序和“记事本”程序是邻居,也在“附件”里,同学们在自己的电脑上试一试,看看谁能第一个启动“画图”程序。(学生操作)

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并演示给其他同学看。(2)认识“画图”窗口。

老师发现“画图”程序的窗口和前面学过的“我的电脑”窗口似乎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学生找“标题栏”、“菜单栏”等)

“画图”程序还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组成部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多媒体展示)

工具箱:好比我们的文具盒,里面有铅笔、橡皮等画画的工具。

颜料盒:好比我们自己的颜料,可以在里面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颜色。

画图区:就好比我们的绘画纸。我们可在上面画出非常精美的图画。

工具箱中的工具真多啊,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可以把鼠标移动到工具中的工具上,查看工具的名称)(3)调整画布的大小。

平时我们在纸上画图的时候,画纸有大有小,那么我们在“画图”程序里怎么改变画纸的大小呢?请同学们完成书本上的“实践园”,把我们的画布设置成800*600的大小。(学生操作)。

其实在“画图”程序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属性”命令来改变画布的大小,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改变画布的大小,请同学们仔细找一找,仔细观察画布边缘有什么,(边讲边演示,提示学生找到画布边缘的“小方块”)你们试着拖动小方块看看画布有什么变化。(学生拖动“小方块”改变画布的大小)谁能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区别?(生回答,师总结)(4)写数字。

画布的大小确定后,我们就可以在上面进行绘画了。谁告诉老师哪一个是“铅笔”工具,又怎么样利用“铅笔”工具进行绘画呢?我们要使用这种工具,首先要选中这种工具,只要在这中工具上单击一下,就可以选中这种工具,例如我们在“铅笔”工具中单击一下,“铅笔”工具图标就凹下去了,表示我们已经选中了“铅笔”工具,当选中某种工具后,鼠标的指针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我们选中“铅笔”工具后,把鼠标移动到画图区,指针就会变成铅笔的形状,这时我们就可以按下左键不放,在画图区拖动,绘制图形了。例如我们可以按下鼠标的左键,在画图区“写”出我们需要的数字。(师演示操作)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试一试。(学生练习)如果发现自己“写”出的数字不满意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使用“橡皮”工具来进行擦除,哪个同学愿意来演示给大家看一看的。(生演示)除了使用“橡皮”工具进行擦除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来清除自己不满意的图形呢?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命令来清除自己不满意的图形,它就是“编辑”菜单中的“撤销”命令,大家请看(师演示操作),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大家想不想自己试一试?(生练习)“撤销“命令就好比是“后悔药”一样,那么这个“后悔药”是万能的吗?它可以一直无限次地“撤销”吗?请大家试一试(生尝试),最终教师帮学生总结出,只能撤销三次,从而进一步总结与“橡皮”工具的区别。(5)保存作品。

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用铅笔工具进行绘制图形,绘制好的图形,我们应该如何保存呢?我们只要通过“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就可以了。(师演示利用“保存”命令保存图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保存自己的图形。(6)继续练习。

其实在画图中,我们不但可以利用“铅笔”工具进行“写”字,也可以使用“刷子”工具来“写”字呢,请大家看看选中“刷子”工具后与“铅笔”工具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找到“刷子”工具有多种状态选择器)这么多的状态,我们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呢?其实我们只要分别试一试就知道了,如果不满意,我们还可以使用“撤销”命令立即清除。(生尝试状态选择器中的各种状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状态继续“写”出数字六到十。(生练习)写好数字后,我们一定要及时地保存。谁来说说看,这一次保存和刚才一样吗?(生回答,引导 学生比较续存和第一次保存的区别)。(7)退出“画图”程序。

画好图形后,我们要及时的关闭,谁知道如何才能关闭“画图”程序?“画图”程序的关闭和关闭其他程序一样,单击“关闭”按钮就可以了。(学生尝试练习)下面教师也把“画图”程序关闭了,怎么会出现这个对话框呢(师演示还没有保存而直接退出的情况),对,如果我们的文件还没有保存,我们必须先保存作品,然后再退出“画图”程序。3.课堂总结

篇8:认识画图工具

为自己制订了不适合的目标

小梅是理工科的大四学生, 在四年的学习中成绩一直很好, 但是她是一个比较内向的, 不愿意和人打交道的女孩, 逻辑思维很强。找工作时小梅一直很想找一家外企人力资源的工作, 但是简历投出去后如石沉大海, 渺无音讯, 好不容易有一个面试的机会, 也只是面试后就没有下文了。小梅觉得很不能理解, 明明自己学习成绩很好, 为什么总是被拒呢?在和小梅咨询的过程中, 发现小梅其实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清楚, 她一直在寻找一分自己想当然觉得合适的工作。咨询师建议小梅做职业性格、兴趣以及价值观方面的测验, 同时也利用了自画像这样的非正式评估手段帮助她深入地认识自己, 最后小梅感到自己设立的求职目标确实不是依据自己而设立的, 也许更适合一些像研究开发类的岗位而不是人力资源、销售这类的工作。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 她强烈地感觉到对自己的就业和择业更有把握感。

从小梅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认识自己是职业规划的开始。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可以有多种评估的方式, 大致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两类。正式评估即我们常说的标准化测验, 是一种定量的评估;而非正式评估是指一些定性的、非标准化的评估, 比如投射测验等, 这些评估工具需要谨慎使用, 更多地是引发人的一种思考。在认识自我中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都是非常有用的, 在实际咨询中咨询师都会灵活运用两种评估手段来帮助来询者认识自己的各种特征。在我们的实际学习中我们会时常接触到一些测评工具, 在网络上也经常会有一些心理测验。这些心理测验大多数都是非标准化的测验, 并不能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下面是网络上流行的心理小测验之一。

网络上的心理小测验准不准?

你觉得这个测验能不能准确测出你的性格特征?

题目:

明早要早起, 担心自己不能按时起床, 只好调好闹钟提醒自己。此时, 你会把闹钟放在什么地方?

A.一伸手就可以摸得到的地方

B.放在耳边, 方便闹醒自己

C.在听力范围内, 越远越好

解释:

选择A:你虽然很想拥有独立自主的坚强个性, 而且凡事也表现出一副“我自己来”的潇洒模样, 但你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

选择B:你总是那么人见人爱!你具有十分依赖他人的特质, 当然也由于此特质, 使你拥有平易近人的性格, 具有协调能力的你很容易融入团体中。

选择C:你在一个团体中都能够自然发挥你过人的领导能力, 但是要绝对小心, 别太张扬, 这容易让你成为众矢之的。你做事干脆, 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网友反映:怎么能够仅仅凭这么一个动作来推测人的心理状态呢?一语道出了标准化测验的强大优势。这是一个非标准化的测验, 这个测验的结果需要我们谨慎地分析。而标准化的测验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和研究基础上的。对理论和相关研究的分析可以帮助测验开发者清晰地界定各种相关的概念, 有助于保证测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标准化测试的编制建立在对目标人群的典型性进行取样的基础上, 在编制过程中依据严谨的程序进行, 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大量的行为样本和项目进行筛选, 从而抽取出最具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和最有区分度的项目来构成测验内容, 从而保证其测验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稳定性等多方面的特点。

标准化的测验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标准化的测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 是一个很好的评估工具。标准化测验标志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可以提高我们认识自我的准确性, 提供给我们更有意义的结果和结果解释, 从而为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参考意见。像北森公司研发的职业天空 (大学生) 职业天空系统中就包含了各种自行研发的本土化职业测评工具。这些测评工具是北森研发人员在调研各种理论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对数万中国大学生进行常模抽样的基础上编制的, 各类参数指标都非常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是标准化的测验, 也不可能完全准确地测出个体的相应的心理特质。影响测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有多种。测验的使用人群以及测验时被试的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

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由于测试状态不好而影响测试结果的例子。丛辉是一名大四的学生, 邻近毕业时一直在找工作, 但是似乎找工作的结果不是很好, 非常郁闷, 找到了老师进行咨询。咨询老师首先建议他做职业测评。在第二次咨询时他带来了他的职业测评结果报告。他的兴趣测试报告中显示他各种兴趣得分都比较低。实际上丛辉是一个兴趣很广泛的学生, 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各种社团的活动。经过老师的询问才知道丛辉在做测试时是比较累的状态, 白天刚刚参加完一轮紧张的面试, 但自己感觉并无多大的把握。在身体很累、精神疲惫的时候他做了兴趣测试, 其结果自然会有所偏差。

篇9:认识画图工具

一、让“画”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而小学数学大都是由数学和运算符号组成的,我们通过画图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让“画”突破教学难点

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基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主导期,这时期的一些应用题,关系比较复杂,内容比较抽象。例如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难点,由于抽象度比较高,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学生找不准题中的数量关系,如果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明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在教学中,借助线段图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原问题的本来面目,使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从而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画图的需要,在自己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感悟策略、发展能力、获得数学思想。

三、让“画”发展学生思维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学生解题还不如教他们解题的方法。希望学生能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来画图,并选择合理的画图方式来解题。例如,在学习“转化”的策略时,有这样一题,“1/2+1/4+1/8+1/16+

1/32=”当学生看到题目时,大部分同学生的思路是先通分再计算,我就问学生:“为什么这道题要安排在“转化”的策略这一内容里面,如果用通分的方法来计算,我们没有应用到这个策略,然后引导学生先说这5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要求学生用一个正方形来表示单位“1”,试着表示这些分数。从这幅直观的图中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出这五个分数相加的和,就是用“1”减去阴影的1/32就可以了,学生看着图都会心笑了,原来这道很简单。重视以画图为载体,着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让抽象的题目有了直观的“图”,以这个桥梁作为依托,思考起来省时省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解题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四、让“画”成为解题的法宝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这种抽象思维在一定的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关联的,他们容易构建直观的,具体的感性的知识。对于较复杂的或者较抽象的问题,不论用多么生动的描述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通过画图来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时,“有一个长方体,如果把高增加2分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表面积增加56平方分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大部分看到题中后觉得无从下手,就两个条件,如何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我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长方体高增加2分米后,可以成为一个正方体,说明这个长方体本来就具备了什么特征?学生通过思考后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一定是两个相等的正方形,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画出草图。根据草图学生知道侧面阴影的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和是56平方分米,并且是相等的,因为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是正方形,由此就可以先求出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14平方分米,这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也是现在正方体的棱长,也就是原来长方体的长和宽,高只需用现在的棱长减少2分米,这样原来长方体的体积自然很容易算出来。一道抽象复杂的思考题,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分析,就把一幅直观图呈现出来,从而找到解题的有效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审题的第一反应就应该是画图,心中有数不如心中有图,有了画图的习惯,解题就会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

总之,画图是一种重要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具有半抽象半具体的特点,它既能舍弃题目的具体情节,又能形象地揭示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把数转化为形,明确显示出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数学”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让他们越学越会学,越学越聪明,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能终身受益。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少先队代表的发言稿下一篇: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高考录取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