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画图教学反思

2022-06-25

第一篇:创作画图教学反思

我是电脑绘画小高手《创作画图》教学设计

□ 文/包士娟1 冯伯虎2 (作者单位:1.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214432;2.连云港师专计算机系 222006)

教材分析:

本节为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8课“创作画图”,为学完画图后综合应用的教学设计。创作画图与彩色世界、修改图形、添加文字、存取图形、剪贴图形共同组成了画图单元。该课不仅是对前面所学操作的检验,及对所学操作能灵活运用的再学习,同时还涉及到美术方面的知识,如构图、色彩运用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保障,留给学生足够的上机时间,引导学生从易到繁,逐步深入,最后完成一幅完整的画图作品。 教学对象分析:

该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复制、粘贴、翻转、旋转等基本技巧的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练习画图的基本操作,并能灵活运用。

2.会灵活运用复制、移动、合并等技巧,把多幅画面中的内容进行综合。 3.了解构图及色彩搭配的一般知识。 方法与过程目标:

根据电脑画图的特点,绘画时,能充分利用尝试操作。小组内、小组间,及时进行交流和互评,以便集思广益。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感觉画面的美感,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喜好、对事物的理解等感受,融入到作品中。 2.在小组互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合作与批判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创作画图的基本步骤,独立完成简单的作品创作。 教学难点:图画的构图、色彩的运用,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师:今天电脑王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电脑绘画比赛,他们想请同学们来当评委,评选出优秀奖。(学生跃跃欲试)请同学们说说优秀作品应有什么共同点?(师生交流)

生一:绘画作品构图要清晰;生二:色彩搭配要合理;生三:疏密要有度,重点要突出„„ 师:这些都是我们在创作画图时所要注意的,相信这些注意点一定能帮大家的忙,因为这也是我们评判一幅优秀作品的基本标准。

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掌握的画图的基本操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创作画图,用你手中的鼠标,画出你心中美丽的世界。

二、自由选题,自主发挥

师:今天我们也来开个画展,同学们创作的主题是“我喜欢的节日”。大家知道节日有很多,有春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等,选择你喜欢的节日进行创作。

具体要求:(1)可以参考书本上的图,将你喜欢的图用在你的画中,可以模仿着画,也可以参考它们再创造;(2)发挥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画面中自由添加,体现“节日”快乐的主题。 1.构思分析

要求学生联系美术老师所教的画图步骤,围绕画好这幅图所需的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学生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1)从哪些方面体现快乐这一主题?(2)在这幅画中准备画哪些景物?(3)画这些景物需要哪些画图工具?(4)画图的步骤是怎样的?(5)如何让画面形象逼真? 2.讨论画图的步骤

(1)创意新颖;(2)分清主次;(3)选择工具;(4)画图;(5)涂色。 师:这些步骤中,哪几步最重要? 生一:画图; 生二:创意新颖。

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两点都很重要,大家在绘画时要注意这些。 3.大胆创作,合作完成

同桌两人合作,通过构思设计,完成作品。 4.展示学生作品

请同学们把完成的作品上传到教师的服务器上进行自我展示。

三、评价激励,体验成功 1.自由点评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都画得不错,各有特色。下面让我们对大家的作品作出评价,然后每一大组评出一个绘画小高手。 生一:我觉得黄明的作品《春节》不错,因为他用鞭炮、礼花点缀了欢乐的春节,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体现了童真童趣。(全班同学给了热烈的掌声。)

生二:刘红的作品《六一儿童节》只单单画了几个小朋友拿了几个气球,首先创意不够新颖,而且画面有点单调。(其他同学也投去了赞同的目光。) 师:那我们如何帮刘红同学改进呢?

生:我们可以多画几个小朋友,让画面饱满起来,其次选用的颜色可以鲜艳些。

生:我们可以在创意上有所突破,可以选择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儿童公园玩,体现一家人的欢乐。„„

师:同学们的创意真好!看来,刘红在大家的帮助下,顶能画出一幅更好的作品。„„ 2.评选绘画小高手

四、归纳总结,升华延伸

师:今天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都过得非常愉快,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创作画图的基本要领,充分发挥了各自丰富的想象力,当了一回电脑小画家。谁能再说说创作画图的基本步骤?哪些步骤最主要?(生回答,教师小结,以此来强化本节内容。)

师:其实创作画图不仅要考我们的画图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考我们的创意。 教学反思:

从《信息技术》课程小学学段的特点出发,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到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并在生活中寻找题材,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因此,在该课我们设计了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任务,并将新的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事和物融入了其中,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分析并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不仅变被动为主动了,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而且,他们情绪饱满,将学到的知识用于了实际操作。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将美术课有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想象等,促进其素养的提高。评价激励,体验成功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反映了同学们的欣赏作品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做评委,这是本课的一个高潮。

第二篇:画图教学反思

《画图》的教学反思

“画图”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必修的软件之一,由于它功能多、简单易学,因此,受到学生的喜爱。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即玩到也学到将是现在信息教学的首要问题。通过“画图”软件的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自主的创新意识是我们信息老师应该考虑到的。

在电脑绘画课上,我发现学生对于“画图”各种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较易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如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用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一幅月亮的范图,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 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完成了。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欣赏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创造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学生兴趣倍增,纷纷跃跃欲试。看到这里我便趁热打铁,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画一颗红心),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在这近乎不可能的目标驱使下,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并相互交*,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

又比如在使用“颜色填充”工具时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一张没有颜色的背景图片,让学生用用调色板设置出不同的前景色,并用油漆桶将不同的颜色填充图片中,使用比赛的形式,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又非常的漂亮。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调色板设置出不同的颜色,并区分前景色和背景色的不同性质。

在以上的练习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我主要通过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了电脑的主人。这些游戏式练习题还有很多,我们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摸索。不论采用何种活泼的学习方式,分析学生心理特点、以软件的基本功能为立足点,才是我们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关键点。

《画图》的教学反思

吴善刚

第三篇:《画图的综合运用》教学反思

画图的综合运用是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的一节综合运用课,也是这个单元中的重点内容,是对画图软件的巩固运用,是画图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延伸,通过绘图工具的灵活应用及综合加工,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和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作为太仓市第二届百节好课,我在城四小为太仓市小学的同行进行了展示,主要有如下几点体会:一、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出发,我对教材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挖掘,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开发,设计了《我为学校设计明信片》的主题活动,将各种目标融入到具体任务中,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画图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本节课开始,我创设情境:当我们学校的同学知道老师要来,他们特地制作了一份东西,让我带给你们看,想看吗?这是我们学生为学校制作的明信片,如果也让我们设计一张明信片。你们愿意吗?(学生回答),那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家设计明信片。

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通过问题解决学习信息技术的本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我们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设计,开发出适合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更适合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的发展。

二、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本节课开始,在教学中我预设了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明信片的各部分组成所需要的画图工具和命令,原意是梳理学生画图所学的知识,然而学生只回答出部分所需画图工具的作用,这与我预设是有出入的,但是,我顺势告诉学生:明信片怎样在画图中制作,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小帮手,他可以帮助你们,接着自然引出导学单并指导学生使用导学单自主学习。

三、以生为本,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本课我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摈弃了传统讲练结合的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大胆设计了导学单,把明信片制作的过程及资源通过导学单和文件夹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并鼓励学生创新。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阶段来完成:

1、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学习。

①教师提出任务,给出明信片范例。

②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新问题。

③学生通过学案,自主探究学习。

④学生完成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协作,教师提供支援)

2、第二阶段:电子作品设计创作。

①学生构思设计自己的电子作品。

②创作作品。(学案提供相关资源,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③学生完成电子作品,互评电子作品。

④再现修改后的电子作品。

通过教师开发的学案,学生可以可根据自己知识掌握情况,选择相应内容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评价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体现了针对全体同学的开放性和对不同学生的层次性,最终达了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同行给予我很多正面的评价,同时也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一是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导学单内容安排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更多的选择,在创作作品阶段可以展示更多不同风格的明信片,拓展学生的思路,以期待学生创作出有更个性的作品。二是要更关注学生的学情,如在明信片的设置上首先应让学生对画图软件画布进行大小的设置,为下面学习制作明信片做好铺垫。三是提高小组合作的效能,虽然小组合作氛围不错,但要在效能上做文章,特别是要采取更好的激励方法。

总之,通过这次百节好课的评比展示活动,让我对教材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对新课程的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水平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指向于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我想这也是太仓市教育局组织“百节好课”评比的初衷和目的。

第四篇:《画图工具的使用》一课的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际,我特意安排了本堂课的教学,其目的就是要掌握和巩固前面学习过的铅笔、刷子、橡皮擦、直线、矩形、圆、喷枪、颜色填充工具、放大镜等画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引入新知识点“文字工具”的使用,想通过本堂课让学生掌握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于是我自己示范画了一幅“有山、有水、有草、有树、有房子、有文字的山水画,意在向学生表明堂握了这些画图工具,我们也能画出漂亮的山水画。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我则“沉”入学生中间,互相讨论,平等对话,一起探究。我一方面勉励学生面对失败不气馁,冷静地理清思路后再尝试,培养、优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维品质,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学生学习兴致盎然,涌现出不少很有创意的作品,我并把这些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兴趣。附图:

美中不足的是,我的示范时间用时过长,导致少数学生无法按时完成作品。结果留下遗憾。

我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自学→掌握知识;动手→培养技能;应用→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毕竟,未经“必然王国的跋涉与历练”,哪有“自由王国的驰骋与翱翔”?

2.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不能局限于一节课,局限于一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

金丹实验学校 贵大立

2005年12月

第五篇:教学反思即兴创作四则

教学就是“即兴创作”。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这样有效生成的境界,必须调控教学机智,正确对待一些意外情境并加以创造性地塑造,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即兴创作”的几点收获。一、“美丽”的错误:无法预约的精彩

错误是极具课程意义的课堂动态资源。因此,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追问暗示,及时纠正。也可以因势利导,生成新的教学资源,那么,错误也可变得美丽。

在教学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临近结束时,我让学生默写此诗,有几个学生将最后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辨”字写成“辩”。我引导学生辨别,究竟用哪一个字好。有学生说联系下文“忘言”应该用“辩论”的“辩”;我立即引申,原诗却用“辨别”的“辨”,用意何在?学生联系上文明白了要“辨别”的是“此中”的“真意”,这“真意”包含了陶渊明远离官场的纷扰繁杂、追求安逸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志趣,自然得用“心”来“辨”。这里利用了学生的一个别字,深化了诗歌主题的理解,触及到诗人的灵魂深处,显然,这样“美丽”的错误忽视不得。

二、意外的“杂音”:多元解读的另类风景

在预设教案时,往往根据文本及教学参考书等文本资料进行研读设计,而学情可以预估但不可定估,特别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经常出现多元化的解读观点,我们应该善于聆听“杂音”,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同时及时纠正解读中的偏差。

如在教学童话《皇帝的新装》时,要求学生思考这篇童话围绕哪一个字展开情节的,我预先设置的是“骗”字(大臣、骗子、皇帝之间互相欺骗,小孩揭开骗局),而课堂上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用一个“装”字(做新装、穿新装、揭新装);有的说用一个“欺”字(大人们互相欺骗,小孩结束欺骗);有的说用“虚”字(大臣、皇帝、骗子、成年人都是心虚的)……显然学生的发言全面而深刻,不仅巧妙地归纳了童话的情节,也触及到童话的主题思想。

三、学生的差异:课程资源的生长点

受性别、个性、认知方式、生活背景、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必然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差异,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承认个体差异,并帮助个体形成适合各自学力的“差异目标”。课堂上需要运用教学机智,将个体差异视为一种交往资源去开发、利用,使得每个个体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最优的发展。

一次教学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时,我充分利用学生朗读效果的差异,先请粗犷个性的男生朗读,再请感情细腻的女生朗读。通过对比,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词中表达的思乡的愁苦之情和亡国的切身之痛。

四、静默的空白:学生思维的灵性空间

对话教学中的“留白”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召唤性,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像空间或意义领域,让学生的思维在多向发展,在自由思考的灵性空间生发智慧。

学习当代作家沈从文的《端午日》,在完成文本阅读,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后,学生初步了解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为了进一步领悟课文的文化内涵,增加言语实践的机会,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借短信息表达情感,于是将手机里的两则短信读给学生听,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短信创作,学生后来在随笔中写道:

听了老师所朗读的两则短信,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来,我们亲自动手创作了,看着窗外高大葱郁的朴树,灵感油然而生:“坐在树下,我想为你送去葱绿;立在风中,我想为你送去清凉;沉浸在端午的喜悦里,我想为你送去艾叶包起的希望……”小组最后评出最优秀的,竟然是我的作品,我自信地站起来……

这是一个充满“空白”之美的教学片段,提供的两则短信,精彩而幽默,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参与和感悟的契机。有了这样的契机,学生会在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所留下的“空白”中,进行言语实践,从而迸发灵性,妙语连珠,惊叹四座。

编者语:对教师来说,感受机智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谓之“入乎其内”;反思实践,不断审视、修正、提升教育行为就是“出乎其外”。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陈道佩老师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和教研经验,他认为,如果教师们课堂上都能保持理性的审视,课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鲜活的教学艺术,则必将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和反思能力的建构者。他说:“如果把课堂教学的过程看着是游览风景,那么机智的小学语文也应该有三重境界的山水。第一重境界:山是山,水是水,简单朴实才是真;第二重境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多元观赏最有味;第三重境界:山还是是山,水还是水,万水千山总关情。”这样的认知,不仅是陈老师多年教学实践的收获,也是启迪更多教师智慧的一道精神大餐。

上一篇:初中青春主题班会下一篇:从严治党党课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