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工具的使用说课稿

2022-12-16

第一篇:画图工具的使用说课稿

《画图工具的使用》一课的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实际,我特意安排了本堂课的教学,其目的就是要掌握和巩固前面学习过的铅笔、刷子、橡皮擦、直线、矩形、圆、喷枪、颜色填充工具、放大镜等画图工具的使用。同时引入新知识点“文字工具”的使用,想通过本堂课让学生掌握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于是我自己示范画了一幅“有山、有水、有草、有树、有房子、有文字的山水画,意在向学生表明堂握了这些画图工具,我们也能画出漂亮的山水画。课堂上,学生唱主角,我则“沉”入学生中间,互相讨论,平等对话,一起探究。我一方面勉励学生面对失败不气馁,冷静地理清思路后再尝试,培养、优化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思维品质,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学生学习兴致盎然,涌现出不少很有创意的作品,我并把这些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兴趣。附图:

美中不足的是,我的示范时间用时过长,导致少数学生无法按时完成作品。结果留下遗憾。

我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的角色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这在给教师提出全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紧紧抓住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的,不应为创造而创造、刻意更改教材内容,要做到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遵循“从知识到技能、从技能到知识”的认知规律:自学→掌握知识;动手→培养技能;应用→将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并互相转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发现知识,形成技能。毕竟,未经“必然王国的跋涉与历练”,哪有“自由王国的驰骋与翱翔”?

2.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不能局限于一节课,局限于一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更高、更长远的眼光来处理教材,实现课程的拓展延伸。

金丹实验学校 贵大立

2005年12月

第二篇:《在画图软中使用文字工具》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章画图软中文字工具的使用。本是图形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会绘图工具和图形制作后,通过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文字工具,在图片中添加文字,并能对所添加的文字进行修饰,是使图画做到图文并茂,图片内容更趋丰富多彩的重要环节。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堂还没有学习汉字输入,虽然多数学生都会输入汉字,但在文字输入上以简单文字的输入和复制为主,在学习上,需要加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和生活化,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把文字加到图画中,增强图画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提升学生对电脑画画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文字工具。

2.掌握文字的变化技巧,创作出图文并茂的图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以任务为驱动,小组协作学用文字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创作图画中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输入文字,为字母选择字体、字号颜色和不同的效果;

2.透明选项的使用;

3.虚线框的使用;

教学难点:

1.文字工具栏的显现;

2.文字的变化。

【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情境、范例学习和任务驱动,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并在展示评价中获得发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网络教室、、优秀作品等素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教学大楼上的题字呢?能够为学校题字,是一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学生回想学校教学大楼的题字。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学校全貌。

学生观察校园全貌图片的题字地方。

„„

[师]同学们,我们新的校园正在建设之中,大家想不想为母校题词?

[师]好,今天,我们就在画图上,先进行一个设计。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准备为学校题什么词?

学生讨论为学校题词,并进行汇报。

(设计目的:以为学校题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情感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二、学习新知

1.初识文字工具

[师]在图画中加上文字,能使我们的图画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出示学校新貌的图片素材。

学生打开学校新貌图画,讨论加入文字能使图画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目的:在交流中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文字工具的作用。)

提出任务

◆任务一:选择文字工具

请同学们在工具箱中找出文字工具。

学生自主学习,寻找文字工具。

汇报:知道文字工具的方法,交流与汇报:

◆鼠标的指针提示,鼠标指针停留在工具图标上1~2秒钟,就会出现相应的工具名称;

◆书本了解;

◆同伴告知;

◆画图帮助等。

(设计目的: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善于通过相应的帮忙,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使用文字工具

学生自主尝试使用文字工具,并上台演示。

教师小结使用步骤:单击工具箱上的“文字”工具图标,在画纸上单击鼠标左键或者按住左键不放拖动鼠标,画出文字框,框内闪烁的是光标,等待输入文字,当输入文字后,点击虚线框外侧,完成输入文字。

◆任务二:练习使用文字工具输入文字

学生在画图区中练习输入字母和汉字。

字母:Lvseeibanhengzhang

汉字:绿色科技,伴我成长!

(可以自由输入字母或文字。)

[师]设问1:在输入文字时,发现虚线框不够大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应该怎么解决?

[师]设问2:在输入文字时,不小心点击虚线框的外侧,将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在练习中了解虚线框的作用。

师生小结:虚线框上有八个控制点,可以调节框的大小。点击虚线框外侧后,输入的文字不能再编辑!

3.设置文字工具栏

◆任务三:在使用文字工具时,会出现“文字工具栏”,工具栏上的选项都是一些什么命令,如果工具栏不小心关闭了,怎么找回来?

学生尝试使用文字工具栏。

(1)认识各个按钮的格式:字体、字号、粗体、斜体、下画线、竖排等。

(2)显示或隐藏文字工具栏。

4.文字透明的设置

任务四:打开“学校新貌”图片,输入文字

学生打开“学校新貌”图片,在原有的作品上加入题词。

[师]设疑:文字输入后,发现文字遮挡了后面的图画,这该怎么办呢?有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生小结:利用文字工具的“透明”和“不透明”两种样式,设置输入的文字是否带背景色。

三、巩固提高

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对所添加的文字进行修饰,让他们进行特色效果字的练习,比如“阴影字”、“斜影字”等,制作有阴影效果的立体字。

(设计目的:分层学习,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拓展空间。)

四、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欣赏并相互评价。

(设计目的:欣赏、交流,在评价中共同提高。)

五、总结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使用文字工具,为学校题词。很多同学还通过颜色、形状和叠加等变化,美化了文字。相信同学们只要经常练习,多动脑筋,作品将会更有创意。

(设计目的:通过总结,激发学生在画图中不断提升创新的思维。)

【教学反思】

本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画图软在图片中添加文字,并能对所添加的文字进行修饰。我以为学校题词,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学”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操作,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互助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色彩协调、想象能力。并让学生互相评价,使学生会学、乐学,充分体现学校主人翁的意识。

在本,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要培养学生背景颜色与文字颜色和谐搭配的能力,如果文字的颜色与背景颜色不协调,或者是色彩变化不大,色调反差太大等等,都要进行引导。二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字工具的使用比较简单,如何在简单中表现新颖,是我们在学习和应用中需要注重的地方。在使用中,学生能够从格式、颜色、立体和艺术化等文字处理,让图画中的文字变得更美。文字还有没有其他的艺术处理呢?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会探索变化。

第三篇:认识“画图”软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小画家——画图篇》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材中第2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认识画图软件》是这单元的开篇,主要介绍打开“画图”程序的方法及画图窗口的组成,教学时需要补充工具箱的作用和功能,让学生学会工具的取用(单击——选定;拖动——画画)。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初步了解工具箱内常用工具的名称,尝试用几种工具画简单的图画。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的课,前节课学生初步认识了纸牌游戏软件,对在Windows中打开软件、认识窗口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初学画图,鼠标拖动操作还不熟练,在技巧上还有待于逐步尝试掌握。

三、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我提出了一个设计思路,即“作品欣赏,激发兴趣 ,互相讨论,任务驱动,指导点评”。 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其有意注意,使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单就课文内容而言,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使用最直观的方法表达对画图的兴趣。

在本课教学中,将美术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四、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启动画图软件,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部分;

2、了解常用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

3、学会用椭圆、直线、铅笔或刷子工具画简单的图画; 过程方法目标:

1 通过自主尝试,掌握软件的启动和各类画图工具的名称和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作品欣赏、体验各种工具、尝试画图等环节,感受电脑画图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画图”软件的启动,“画图”窗口的组成;难点是用几种工具尝试画简单图形。在软件的启动上,我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掌握思路,然后尝试操作,大多数同学都能顺利启动,然后让学生示范;认识窗口组成部分我以微课介绍形式展开能够吸引学生认真听,并在很短时间就能记住;对于难点部分认识工具并画简单图形部分,我出示一幅《海上日出》的图画,让学生模仿练习,并示范,使得部分同学能够成功画出来。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5分钟):

我以谈话的形式问学生是否喜欢画画开始,让学生欣赏事先收藏的几个同学的图画作品,并评价给予掌声鼓励;再让学生欣赏往届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体会电脑绘画的神奇。总结传统画画和电脑画画的不同,指出电脑画图的优点,进而引出课题——认识“画图”软件。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跃跃欲试想好好学习。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15分钟):

课堂中重难点的处理我主要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以不同形式完成。对于第一个任务:启动“画图”软件,让学生自学教材P31,完成“画图”软件的启动。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启动后,找两个同学示范启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个任务: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组成我主要是用事先录制好的微课展示让学生记住。学生对这种形式感到很新奇,自然很快就记住了。

三、任务驱动,大显身手(15分钟):

第三个任务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尝试用画图工具简单作画。我首先带领学生简单认识16中画图工具,并出示一幅《海上日出》作品,让学生用三到四种工具模仿教师作画,但可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合理去

2 画,所以大多数同学没有很好完成,看到这种情况我赶紧简单示范一下,才使得有几个学生完成了作品。当时觉得让学生猜想去画的时候好像是浪费了时间,走了弯路,但是那是现在想想让学生自主尝试发现过后的引领示范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尝试过后我再示范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四、展示交流,共享成果,总结评价(5分钟)

展示评价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去评价作品,有的学生说的很好。后来我让画的非常好的那个学生到台前讲解示范,但是看得出来他是个非常内心的男孩,到讲台前只是微笑但是不说话,后来我只要鼓励了两句让他回去了,希望以后能多给这样同学机会,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最后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板书:

1、 启动画图

2、 认识了窗口各部分

3、 选择工具用“单击”,画用“拖动”

七、教学反思

整堂课下来,给我的总体感觉还可以,多数学生都在参与学习,完成了任务,达成了目标。但是课堂纪律不是特别好,今后应要注意课堂上的管理,需要加强他们上课常规的教育,想策略维持纪律,不至于每节课都等到发脾气才会让学生安静下来。教学时,在课堂中重点环节要讲得慢、讲得细,确保每位小朋友都能熟练操作。小组合作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今后我还得加强他们小组合作的思想灌输,我想这样既能让他们表现团队精神,又能让他们互帮互助,使得整体效果有所提高。

第四篇:信息技术《有趣的绘画工具》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2002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2002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新的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理想与实际技能的不平衡。因此,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快乐。 从内容层面出发,对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 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希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接着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天探索的内容。 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选择画板下面,多种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起讨论,或问老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小心刷得太多了,怎么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特别强调,用油漆桶也可以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内容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特别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 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第五篇:大班科学活动《劳动者的工具》说课稿

分析与思考:

所谓工具,指的是人类在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针对性使用对象或范围的特点,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工具广泛存在于生活及各行各业中。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工具的使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的生活周围也充满各种各样的工具。他见过也已经使用过不同的工具并成功地完成各种任务。但是,所有这一切经验都含糊地存在他的头脑中。正因为工具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了。如何把这些经验从他的脑海中唤醒,进行概念上的明晰并激起他再一次的兴趣和好奇就是成功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

再者,《劳动者的工具》这个内容非常广泛,大到人类发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针。工具不仅代表着一件具体的器具物品,更凸显住深层的精神内涵。如何从这个浩瀚的工具海洋里汲取适合大班幼儿认知和探索的学习内容并产生情感上的触动和共鸣是本次活动的根本。

大班幼儿所拥有的经验和技能使他乐于自我发现和探索,他们不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同时,他也能够通过同伴间的合作完成更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享受成功的满足。《劳动者的工具》所显现的内容是完全静态的成品。大班幼儿会满足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吗?怎样让静态的东西动起来,成为孩子乐于探索,能够发现的新材料呢?正确选择跟学习材料适合和匹配的教学方法,让枯燥的认知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是成功开展本次活动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选择幼儿熟知的、同时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为本次科学活动的探索和认知对象。引导幼儿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熟悉的材料,激发好奇心和活动的兴趣,

2.让静态的材料“动”起来。将认知的重点从被动接受转移到主动发现探索上。通过幼儿的亲历亲为去发现工具的特点,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探讨建构成新的内需的知识。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常识使用工具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操作和实践来验证自身的发现,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教案与环节分析: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积极探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2.尝试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尝试的成功。

3.初步了解工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安全工具:小刀、小铲、螺丝刀、剪刀、夹子、小推车等若干。

2.辅助材料:水果、大积木块、黄豆、布袋、布、玩具点心、大嘴娃娃

活动流程:

引题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拓展经验→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活动环节:

(一)引题,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发幼儿思考。

辅助问题:“有了木头、钉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吗?”

“它还需要什么可以帮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谈话理解工具的概念

讲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更顺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简单的提问,有悬念的小故事,将枯燥的内容巧妙地隐身其中。通过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讨,将日常的常见工具呼唤出来,在唤起生活经验的同时,言简意赅的讲解帮助幼儿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审视目光激发了内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自由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秘密

1.明确探索目的

辅助语:“工具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里?”

2.自由挑选工具,探索和发现工具的用途及秘密

3.集体交流探讨

围绕中心话题:“我发现xx是用来干xx的。”

“它的秘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处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发现工具的秘密”这一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强烈地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简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来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变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正好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他们会想尽办法运用各种可以运用调动的器官,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每一个细小的成功和发现可以激励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认知在过程中慢慢得以积累和形成。充分的尝试达到经验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让孩子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工具就是人自己发明创造的。通过幼儿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关特性和事物间的关系,正是我们所期望幼儿获得的,也为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知识积累。

让孩子自由选择工具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决定的。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选择探索的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获得有益的经验,还有利于他们产生一种想法进行发现的要求,一种前进的动力,这种热情会让他们专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体的探讨交流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幼儿在与同伴的观点交融、碰撞中丰富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体验。)

(三)拓展经验

1.引导思考:工具从哪里来?

了解工具是人类的智慧结晶。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还见过或用过什么工具?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的启蒙教具,他的知识主要是经验性的知识。通过自身的探索,幼儿获得了大量的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在这里,通过老师巧妙的铺路搭桥,用几个小小的问题就帮他们归纳、概括最终理解、内化对工具的认知。引导幼儿从眼前的几件具体工具拓展到整个工具海洋,逐步将经验迁移和拓展,通过回忆、思考在脱离实物的状况下验证自己的知识使经验真正得以内化。)

(四)小组合作尝试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确任务目标

工具任务:

小刀水果拼盘

小推车运送大积木块(上下坡)

小铲将黄豆装袋

螺丝刀组装小木盒

剪刀剪布片

夹子喂娃娃吃点心

2.小组成员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3.集体探讨,说说自己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工具帮了什么忙?

总结:工具的用处真大呀!工具是在劳动时发明的,我们只要会动脑筋,也可以发明有用的工具!

(通过刚才的探索、讨论,幼儿发现了许多工具的优点。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发现,要验证工具的真正本领,让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认识工具为劳动带来的便利,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使经验真正的内化。

孩子是主动学习者。他们要主动读探索、研究和发现才能主动建构知识经验。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实际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在多的过程中真实感受,才能真正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活动内容的生活化,让孩子体验和感受到这就是我想要知道、想要解决的问题,更能激发起自豪感和成功感。

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题和内容,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合作能力发展,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机会。在这过程中,他们会在过程中不断思考,会控制自身,会主动协商,会发现和认识别人的长处和价值,获得更多的新信息、新经验。每一个孩子都会通过集体的、成功的探索获得新的经验,都在自身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教材分析:

劳动者的工具在小朋友的周围无处不在,有食堂工作人员的饭勺,保育员阿姨的拖把,花园里花匠的修花剪刀,有农民的锄头,还有工人的榔头等等,多得不能再多,而大班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此内容完全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通过此课时的学习,定会让孩子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

说目标:

根据纲要的目标、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大班孩子的特点,我将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初步感知不同的劳动者都有一套自己特有的工具,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2.技能目标:学习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幼儿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培养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根据孩子已有的经验水平,我将目标1设定为重点,目标2设定为难点。

说准备:

(一)知识准备:

1.事先丰富概念:劳动者(知道劳动者不单单是农民,工人、医生、科学家等都是劳动者)

2.幼儿事先进行一些观察部分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二)物质准备:

1.实物工具人手一份以上,部分大件的工具用图片代替。

2.录像带一份,摄像机等多媒体的工具。

3.幼儿自带一些常用的小工具。

说教学法:

《纲要》里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究活动,感受尝试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我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我始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结合自主探索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克服传统的说教形式,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法、讨论法、观察法等等进行学习。

说活动过程:

(一)带孩子到食堂、花园里、教室里、附近的模具厂观察。(教师将过程摄下来)

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食堂的工作人员,花匠,保育员阿姨、模具厂的叔叔他们都是用哪些工具进行劳动的?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由于受思维的限制,幼儿是通过自身的感知、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才能进行科学活动,因此我选择的内容都是围绕在幼儿周围,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所以幼儿很快就进入了课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以下的重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谈话、观看录像,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

(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落实重点,为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

1.你刚才看见谁在使用什么工具?(提问具有针对性,目的非常明确)

2.幼儿每说出一种工具,就出示相应的镜头,学习相关的词语,认识相关的工具。

3.我们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些工具,请你说说,你带来的工具叫什么,干什么用的?是谁用的?

(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资源,让幼儿从家中携带各类工具,一方面是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另一方面涉及的面会更广)

4.这些工具是谁用的?给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幼儿用完整的句子大胆讲述,大胆地与同伴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说中学,听中学,以幼儿为主体,幼儿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落实了目标1即活动的重点。)

(三)学习使用常用工具的一些简单方法。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工具,那这些工具是怎么使用的呢?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是通过自身与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建构知识,学习科学的,我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体现了《纲要》中的精神: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一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的机会,感受参与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2.探索以后进行交流,对于较难的、不常见的工具,教师在集体面前示范、讲解。

3.播放录像,播放其他劳工者使用工具的情况,如:科学家、医生、清洁工人等等。

(一方面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另一方面能给孩子更直观更真实的体验,使孩子潜在地知道每个劳动者都有自己特有的劳动工具,知道他们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从而升华了重点和难点。)

(四)感受劳动者的不容易,知道珍惜劳动成果。

刚才我们在参观、和看录像的时候,那些工作的人都是怎么样的?那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具体联系到了幼儿的实际生活,如要爱护桌椅,珍惜饭粒等等,通过层层的提问,让幼儿知道劳动者的不易,应该珍惜劳动成果,从而达到了目标3。最后的提问,幼儿又回归到了生活,所谓科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也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延伸活动: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 1.这些工具是谁发明的呢?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怎么样的工具呢?

2.农民为什么要用到这些工具,而厨师为什么要用这些工具,他们能交换吗?为什么?

(如此开放性的提问,促进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引发了幼儿的创造的欲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以上的活动设计环环想扣,循序渐进,即关注了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又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新经验的获得,整个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色:

1.幼儿园的课程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孩子的心里是没有学科的界限,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融入了语言,如让孩子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在讲述的过程中提高了倾听能力等,又融入了分类等内容,全面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2.利用了现代化的工具及媒体的介入,给予孩子更直观、更科学的经验,即验证了幼儿操作的结果,又能给孩子科学的知识。

3.教师引导的关键是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所有问题的提出,我都是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重难点的突破而展开。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孩子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上一篇:护校安园工作开展情况下一篇: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