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二: 文化与政治、经济

2024-04-22

作业二: 文化与政治、经济(共6篇)

篇1:作业二: 文化与政治、经济

作业二: 文化与政治、经济

【作业导航】

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流传开来.这只“羊”的市场价值已超过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通过今天的作业,我们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3.结合综合国力,理解并增强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竞争力的必要性与对策 4.重难点:(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2)我国如何迎接经济与文化的挑战? 【选择题】 目前,美国科技研究与开发支出为排名紧随其后的七个国家的总和,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所赚利润不计其数;日本的图书和音乐产品销售量、高科技产品出口数量都居世界第二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题。1.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有重要地位 ③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③④不为材料所说明。答案: A 2.上述材料启示我们()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 ③必须重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④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②说法错误。答案: D

3.目前,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水平。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文盲是无法做到这些的。这表明()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素养越高政治素养就高 D.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关系。B、D与材料主旨不符。C观点片面。答案: A

4.张家界将自己最著名的景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慌忙把祖宗留下的真山名改为电影里虚幻的山名。在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下,这个闹剧才算收场。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思考是()

A.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湮灭不可避免

解析: B、C、D观点均错误。答案: A

2.(顺义区2012届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合作共赢”的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贵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C.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D.文化决定人们的世界观 答案:B 3.2012年4月15日是泰坦尼克号沉船100周年纪念日。这艘豪华远洋班轮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敦起航驶往美国纽约,开始了它横跨大西洋的处女航。珍贵老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泰坦尼克号救援全程,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4.(江苏省泰兴市2012届检测)某校开展以“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

①文化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有文化修养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5.(云南省部分名校高2012届第二次统一考试)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6.“中国新闻网”载文指出,“文化软实力”制约中国走向文化影响大国。中国已经是文化供给的大国,但为什么还不是世界上有重大文化影响的大国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提出,必须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表明()A.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文化的竞争 B.只要增强文化的力量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我国在发展文化方面有优势 答案:C 7.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世界。在齐鲁文化思想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贵 君轻,厚德仁民”的民本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道精神等,至今仍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同步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解析:齐鲁文化思想,至今仍影响着社会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故A正确。B错误,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这是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C、D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 8.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生产力在我国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主要体现了()A.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文化在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答案:C 9.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

观,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3)认为“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没有认识到不同文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用不同,因而是错误的。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答案:B 〖加油站〗 总结: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非选择题】 10.辨析: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促进发展。答案:(1)认为“经济决定文化”是正确的。因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2)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落后的、1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把文化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并与领导干部工作业绩挂钩,这说明我们对文化的重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化的战略布局,不仅有方针引领,政策导向,还有指标要求:《决定》要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个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最低标准是其产业要占 GDP 总量的5%。温家宝总理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十二五”期间 GDP 年增长率为7%,到2015年 GDP 将超过55万亿元,这意味,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在2015年达到2.75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年增率将达约20%。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党重视文化建设的依据。解析:本题特别点出要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因此应调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与人生的关系,结合材料文化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④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油站〗

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将亮相白马湖 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2012年4月28日至5月3日在杭州举行。为进一步巩固中国国际动漫节的节展品牌,将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主会场移至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国家动画产业基地附近的白马湖生态创意城。

今年动漫节的展位招商继续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截至目前,招商工作基本完成,300多家企业机构、20个城市代表团已确定参展。日本集英社、台湾漫画协会、香港贸发局等境内外行业龙头,中央电视台、上海美影厂、广东奥飞动漫、深圳环球数码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江苏、广东、郑州等省市代表团都已签订展位合同。风靡全球的游戏“愤怒的小鸟”将首次亮相动漫节。此外,今年动漫节主办方还设置了中外动漫教育展、欧洲出版展等专项展区,近30家境外院校、4家欧洲出版社确定参展。其中,由英国大使馆教育处牵头组织的20余家英国院校,成为动漫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境外展团。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动漫节的举办必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生产力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走向重点】

12.(广东六校联考)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增长了44倍,城乡居民在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逐步享有了广阔的公共文化空间。这说明()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C.文化软实力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D.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 解析:材料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为文化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A选项符合题意。答案:A 13.(浙江五校联考)“我们应从更广泛的经济繁荣的决定因素来理解文化的作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B.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C.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从更广泛的经济繁荣的决定因素来理解文化的作用,其实是在强调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应选C。A项观点错误;B项中派生物和附属品的说法是错误的;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

14.(临沂质检)临沂市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室外版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于“五一”与广大市民和游客见面。《蒙山沂水》室外版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了精美绝伦的沂蒙印象,也为全市人民奉献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对展示临沂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临沂文旅结合、把临沂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城市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B.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C.优秀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解析:材料体现了临沂把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促进了临沂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选A、B不正确,C说法也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的说法是错误的,经济决定文化而不是文化决定经济。答案:A 15.(淄博一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中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体现了()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A说法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不同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D说法定。错误,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答案:B 【探究与发现】

中国好声音的经济之思

2012,欧洲很乱,股市很烦,全球弱经济不咸不淡;2012,椅子很忙,32很灿,中国好声音火到发烫。

改变,让精彩发生。若干年前,快乐女生唱响中国,若干年后,好声音响彻神州。中国音乐综艺从一个传奇到另一个传奇的涅槃重生,伴随着对情感附件的删除和音乐原旨的发送,当闪烁的视觉、廉价的眼泪、虚伪的拥抱、老旧的桥段、无聊的八卦再不能支撑起收视率的神话,中国好声音用穿过骨头抚摸你的简单感受,唤醒了电视观众的耳朵,重塑了音乐综艺的繁荣。

“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介绍,每集不到90分钟的节目,节目组27台摄像机同时摄录,调用素材量达到10000多分钟,片比高达130-140:1,是国内同类节目的至少40倍。为学到“The voice”版权方的精髓,节目组认真比照学习海外节目的流程、布景、灯光、台词脚本,甚至摄像机光圈调校的标准。

一档有持久生命力的节目要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坚持通过歌声赢得自信和尊重的“哈尼王子”李维真,台湾盲女歌手张玉霞,这些有血有肉有故事流淌着平凡人丰富的情感和对梦想的执著追求。

据《新京报》“好声音”成为商家的宠儿,一条15秒的插播广告售价高达50万元,创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广告新高。而在中秋之夜的好声音终极PK战上,19:40开始至次日零时,4个多小时的直播中,粗略统计有14轮广告播出。这也是节目播出以来,广告插播次数最多、总时长最长的一次。虽然现场观众有足够时间解觉内急,但仍对过多的广告提出异议,甚至在第10轮插播广告后,每次播出广告之际全场都会嘘声一片,连主持人华少也不得不几次安抚观众“我很抱歉,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结果在我手里,但广告过后我们才会回来”。据浙江卫视陈伟介绍,“好声音”插播广告创下15秒116万的天价; 广告创收已超过1亿元,而这个数字待最终结算完还将上涨。对于“商业气息太浓”的质疑,陆伟坦言已经尽力把广告安排在恰到好处的位置上,很多广告的插播都是在悬念点。

“中国好声音巅峰之夜”的直播,抢了一年一度央视“秋晚”的风头。记者在微博、论坛看到,大多数网友都在关注“中国好声音”,包括许多名人和明星,而央视“秋晚”显然被遗忘了。不少网友在微博直呼“央视好凄凉”,好事者更表示希望第二天能看到“央视秋晚和中国好声音各自的收视率”。然而伴随节目的热播,网友的微博吐槽声不绝如缕。

思考;谈谈你对中国好声音的巨额广告收入收入的感想。

提示:(1)中国好声音的热明显体现了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金融的关系。(2)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新动力何尝不是在民间、在市场、在微观?而唤醒并激活中国经济的微观力量,不仅需要机会公平的舞台,制度创新的保障,更需要有如刘欢、哈林、那英、杨三十二郎那样放下身段、沉下眼光、融入草根的经济导师。

篇2:作业二: 文化与政治、经济

第 1 大题

多项选择题 1.(3分)

恐怖主义具有如下特征:()。.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发生,伤亡数量增加 3.恐怖袭击方式日益多样化

正确答案:1,2,3,4.(3分)从国内原因来看,东欧剧变的主要原因有()。.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经济建设没有搞好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恐怖主义的活动范围呈现全球性趋势 4.恐怖分子职业化.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没有搞好是东欧剧变的关键原因.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没有搞好是导致东欧剧变的重要原因 正确答案:2,3,4.(3分)主权,即国家主权,是国家固有的本质属性。主权原则包括()。.国家安全权正确答案:1,2,3,4.(3分)民族自决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具体权利()。.政治独立和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3.自由选择社会制度的权利

正确答案:1,3,4.(3分)德国统一的影响()。.德国统一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彻底崩溃.德国统一打破了欧洲的均势与平衡,改变了欧洲的力量对比 3.德国统一对欧洲一体化具有双重作用 4.德国统一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 正确答案:1,2,3,4.(3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战争的拉动作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充足的战略资源.独立建立政党和人民选择政党执政的权利 2.国家政治权.国家经济发展权.国家平等权.反对兼并和侵略干涉的权利 3.不断创新和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5.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 正确答案:1,2,3,4,5.新科技革命的推动.(3分)西欧国家政治体制主要有()等几种形式。.邦联制正确答案:3,4.(3分)战后西欧共有24个国家,其中实力较强、影响较大的有()。.英国2.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 2.联邦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正确答案:1,2,3,4.(3分)1993年1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把振兴()作为维护美国“世界领导地位”的三大支柱。.经济正确答案:1,3,4.(3分)联合国设立了()国际法院、秘书处等主要机构。.大会2.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 2.科技3.军事安全.促进民主

正确答案:1,2,3,4.(3分)以下那些组织是属于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秘鲁的“光辉道路”正确答案:1,2,4.(3分)国际竞争的特点有()。.参与国际竞争的积极主动性3.国际竞争的复杂性正确答案:1,2,3,4.(3分)依据在国际关系总体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组织大致可划分为()。.全球性协调发展组织.主导力量制衡的国际组织.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2.国际竞争结果的双赢性.美国“三K党”.孔塔多拉集团.红色旅.国际竞争的超意识形态性.主导国际经济运转的组织正确答案:1,2,3.(3分)战后国际组织发展的特点()。1.国际组织的数量爆炸性地增长.国际组织成员的普遍性、组织的严密性和权威性大大加强 3.国际组织的活动范围普及国际社会各个领域 4.国际组织向多层次发展 正确答案:1,2,3,4,5.(3分)国际政治旧秩序的表现:()。.争夺世界霸权,划分势力范围,建立军事集团,严重危害世界和平与安全 2.少数几个打过长期控制联合国,垄断国际事务 3.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侵犯别国主权 4.局部战争不断,共计社会动荡不安 正确答案:1,2,3,4

第 2 大题

判断题.(2分)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是促使东欧剧变的首要内部原因。正确答案:否.(2分)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建设没有搞好。正确答案:否.(2分)西欧国家的政体大体有两种类型,即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正确答案:是.(2分)国际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际行为主体,其中主要是主权国家,基于利益和目标的接近或一致,在对外政策与行为上相互支持,进行不同程度的协调、联合的一种相互作用状态。正确答案:是.(2分)杜鲁门时期,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和日本全面控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冷战,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渗透、控制和干涉,从而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正确答案:是.(2分)里根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全球战略由攻转守的标志,其实质是适当收缩海外力量。正确答案:否.(2分)人口爆炸酿成的严重人口问题构成当今世界最大的全球问题。正确答案:是.国际组织间的相互协调日益加强 8.(2分)发展中国家粮食问题日渐严重的主要原因是:(1)粮食需求增长迅速。(2)人均需粮增长旺盛。(3)粮食产量增长缓慢。正确答案:是.(2分)1974年4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正确答案:是.(2分)发达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决定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不可能一帆风顺。

正确答案:是.(2分)根据国际组织的主体构成情况,国际组织可以划分为政府间国家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正确答案:是.(2分)根据活动的目的、任务和职能不同,国际组织又可分为一般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和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正确答案:是.(2分)联合国是建立在集体安全原则基础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广泛职能的一般政治性区域组织。

正确答案:否.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一个组织实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受某个国家权力的管辖,拥有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和直接承受国际法权利义务的能力,享受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和外交场合所拥有的相同特权。正确答案:是.(2分)《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一切活动的法律依据,被视为联合国组织的根本法。正确答案:是.(2分)“大国一致”原则是安理会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原则。正确答案:是.(2分)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关,全体会员有义务接受并执行安理会的决定。正确答案:否.(2分)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联邦)和各个组成部分(州)都享有宪法上的独立地位,其权力直接来自人民。正确答案:是.(2分)美国政治制度是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中确立起来的,因而具有鲜明的专制意义。正确答案:否.(2分)战后初期的1947—1953年和整个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经济增长特别快的时期。正确答案:是 第 3 大题

论述题.(15分)论述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并分析其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张的国际新秩序的区别。参考答案或提示:

答案要点: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第二,国际新秩序中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参与协商解决世界事务,而摒弃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和由一两个大国或几个大国垄断国际事务。第三,各国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任何国家不得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得把某种特定模式强加给别的国家。第四,国际新秩序应包括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两个方面。必须改变不公正和不平等的国际旧秩序,代之以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五,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使联合国成为未来国际新秩序有效的控制机制。要切实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避免个别超级大国操纵联合国。

中国的主张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尤其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核心要求和主张,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赞同和理解。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在维护和扩展旧秩序,顽固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理所当然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主张,尤其是中国的主张,代表了人类社会的正义和进步,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人民的认可和支持,为建立崭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作业三

第 1 大题

多项选择题.(3分)发展中日关系的原则是()。.和平友好正确答案:1,2,3,4.(3分)确立中美两国正常外交关系的三个联合公报是()。.《北京宣言》

3.《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正确答案:2,3,4.(3分)邓小平国家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构想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美联合公报》 4.《八一七公报》 2.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 正确答案:1,2,3,4,5,6.(3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在世界上起到领导作用.中国在世界战略平衡中居于特殊地位,并将促进世界多极格局均衡化发展 3.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4.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正确答案:2,3,4.(3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比较复杂,从政体上有()。.议会共和制 2.总统制.君主立宪制.政教合一及军人政权

正确答案:1,2,3,4.(3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民族或种族矛盾 2.宗教矛盾.经济分化.政治状态复杂、分歧严重.冲突、战争不断 正确答案:1,2,3,4,5.(3分)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的问题有()。.债务问题 2.粮食问题.人口问题.土地问题

正确答案:1,2,3.(3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原则是以()为基本的对外政策。.和平 2.中立.不结盟.民主

正确答案:1,2,3.(3分)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宣告并确定了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是(1.独立自主 2.不结盟.非集团.自力更生

正确答案:1,2,3.(3分)2000年以后,俄罗斯加强了与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合作,共同打击()三股“恶势力”。.国际恐怖主义 2.霸权主 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

正确答案:1,3,4.(3分)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外交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谋求军事优势,与美国展开核竞赛.主动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3.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

正确答案:1,2,3,4.开始在第三世界渗透和扩张.(3分)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主要内容有()。.放弃了苏联长期坚持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 2.反对核战争,不以武力或使用武力相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3.认为世界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并非根本对立 4.主张“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 正确答案:1,2,3,4.(3分)战后日本的对外政策大致经过了()不同阶段的演变。.“追随外交” 正确答案:1,2,3,4.(3分)战后初期日本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解散军队,惩办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 3.实行农地改革 正确答案:1,2,3,4.(3分)日本的政治制度包括:()。.天皇制度 正确答案:1,2,3,4,5

第 2 大题

判断题.(2分)1959年9月,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了“戴维营会谈”。通过会谈,两国签订了文化交流协定,建立了“热线”联系。

正确答案:是.(2分)日本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终身雇佣制度、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制,它们被称之为日本式经营的“三大法宝”。正确答案:是.(2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美苏两国在长期的争霸斗争中开始衰落,而西欧、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力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改变了对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采取了“多边自主外交”政策。正确答案:是 2.议会制度.内阁制度.司法制度.政党制度 4.解散财阀.制定新宪法 2.“经济外交”.“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 4.(2分)战后日本一直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通过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特别是西欧的尖端技术来开发本国的民用产业,推进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正确答案:否.(2分)实行土地改革是日本政府根据美军占领当局的指令实行的一项以铲除封建经济基础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土地改革措施。正确答案:是.(2分)日本从1995年11月自民党成立到1993年8月,是长达38年的“五五年体制”时期。正确答案:是.(2分)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确立了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上的基本原则,即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正确答案:是.(2分)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的问题有:债务问题、粮食危机、人口问题和土地问题。

正确答案:否.(2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平衡和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的差异,再加上不同宗主国的影响,致使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出现多种类型。正确答案:是.(2分)第三世界从形成之日起就作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对立面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成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正确答案:是.(2分)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表明第三世界作为国际关系中一支独立的力量已经形成。正确答案:是.(2分)巩固独立,发展经济,联合反帝、反殖、反霸,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正确答案:否.(2分)在外交政策上,普京在叶利钦“双头鹰”外交的基础上制定了所谓的“双翼外交”,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为俄罗斯国家复兴服务。

正确答案:是.(2分)1990年7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八大通过了《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性声明和新的苏共章程,正式把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苏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正确答案:是.(2分)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正确答案:是.(2分)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正确答案:是 17.(2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正确答案:是.(2分)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正确答案:是.(2分)建立初期,新中国制定并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巩固了国家的独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争取到一个较为有利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正确答案:是.(2分)阿以冲突是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的对立,阿以冲突的实质是巴以冲突。正确答案:是

第 3 大题

论述题.(15分)理解并分析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或提示:

答案要点:所谓国际战略是指主权国家在对外关系中较长时期和全局的谋划。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比较全面系统的外交理论和思想。它由时代观、外交定位、外交目标、外交政策和策略等组成。

第一,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第四,提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的构想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第五,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六,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

篇3:浅谈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政治文化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指的是中国所特有的, 在继承过去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经历了当代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在政治生活中有影响的东西, 是存在于中国民众心理上的政治价值与习惯取向, 是中国政治体制和政治动作的观念依据。我国当代政治文化又分为主流政治文化和非主流政治文化。我国的主流政治文化是涵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观, 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邓小平理论, 坚持社会主义政治观和价值观的核心地位, 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基本要素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和权威主义。

受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影响, 中国当代政治文化伴随并适应整个社会转型而发生着一系列的深刻变化政治价值观实现着由“政治挂帅”向“政治为经济服务”的历史性转变, 公民的民主、参与、平等、权利、竞争等现代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 政治敏感性高, 这是长期的国家政治熏陶培养的结果, 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活动影响到各个阶层民众的切实利益的结果。

中国当代政治文化存在的一个缺点是民众的政治知识差。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政治文化本身始终处在转变之中, 严格的、科学的政治知识正在培育。另一方面在于中国政治社会化程度低。表现为民众对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政治规范, 政治功能等的认知水平低。

二、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一) 市场经济对主体意识、生活满意度、人际信任感和参与意识等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提高了人们违约的成本和代价, 如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等的实施保障了人们对他人的信任, 使得人们对人际间信任感的期望值得到了提高。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市场主体通过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形成一种有效的双方都自愿遵守的原则和规范, 这是形成人类社会共同感的根本前提, 这有利于统一的法律体系的形成和有效执行法律的实现, 有利于建立人际信任感。同时政府自身的透明度提高, 允许公民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他们的政策偏好和不满, 并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向公民负责。这种对政治制度本身的信心也可以增强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信息流动的增强提高了失信的成本, 如银行通过建立诚信帐户, 共享恶意欠债客户的黑名单等信息, 减少了恶意欠债现象的发生。

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流动、改变了社会结构, 它通过发展城市化, 大众教育, 专业化来提高人们的收入和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动能力, 但人们的生活满意感, 并没有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尤其是在全球化过程中, 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 特别是贫富差距的扩大, 引起了中国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有所下降。

政治合法性对任何政治制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对民主制度更是至关重要, 因为权威性政治制度可以通过高压政治来维持它的政治统治, 但民主制度必须是公民心目中的合法的政治制度。根据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已经形成。中国社会由两个阶级, 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转变为十个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 在这些阶层中, 社会中间层已经出现, 并且不断扩大, 其中掌握或运作经济资源的私营企业与经理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对于这个阶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充分承认, 对于他们在政治和法律方面的正当的利益要求应给与关注, 应该适度扩大他们参与政治的机会和渠道。

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和自由原则所提倡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弱肉强食的竞争主义对我国民众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 特别是青少年的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它使人的生存意义在“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条件下出现异化, 将追逐金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 因而摒弃人的价值理性而专注于目的理性。中国是一个文化取向的社会, 儒家文化的许多东西都积淀成了中华民族的潜意识、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儒家的价值观具有二重性, 其重义轻利, 包含有不利于发展商品经济和偏重道德作用, 轻视物质利益的弊病。

(二) 跨国公司对个体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影响

跨国公司不仅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性的配置, 其跨越国界的经济活动还削弱了民族国家管理经济的功能, 在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单位是同时兼负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全职能型的社会组织。国家将强制性的行政权力和交换性的财产权力集于一身, 通过对单位组织的资源分配和权利授予, 拥有了直接控制单位主旨的权力。在单位组织的内部, 上下级关系深深地打上了角色规范的儒家文化的烙印, 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本人的级别、政治面貌、工龄和教育水平, 形成了僵硬的保守的身份体制。这种社会资源的集权型分配形式, 源于中国政治文化中对人性和人权的忽视, 导致人们没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

在全球化时期, 跨国公司一方面促进了中国民众个体自我意识发展,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首先, 跨国公司是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管理的经济组织。这突出表现在:跨国公司采用风格管理体制。网络管理允许人力资源、信息等在跨国公司母公司及其在全球的子公司网络内跨国界、跨行业自由流动。它没有中心, 处在网络中的每一管理层甚至每一个管理者都可说是中心, 彼此之间进行辐射, 形成一种交叉复合的关系网络, 形成信息的开发和共享;跨国公司的新型水平式的组织结构, 与传统的垂直式功能化管理组织模式不同, 跨国公司以项目为核心组织人员, 并以项目为目标, 让团体充分自我管理, 减少监督, 发扬合作精神;跨国公司提倡新观念, 如环保, 柔性管理, 订单驱动, 以销定产等等。

其次, 与传统的单位组织不同, 跨国公司不再是个体和政府发生关系的桥梁, 在政治文化认同上, 跨国公司使得政治文化取向变为拒不效忠于任何民族国家, 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利润, 它们即不代表其母国也不代表其东道国, 而是仅仅代表公司自身的利益。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中, 传统的价值取向是劳模, 讲的是为人民服务。而在跨国公司这样超国家的经济组织中, 人们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 产生了政治上的认同问题。

再次,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取海外利润, 利用其在科技、管理和资金方面的优势,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一种经济掠夺。跨国公司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先头兵”, 并不只是民族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从一个国家流到另一个国家, 而是一种有机的超国家的社会生产关系, 必然带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特征。西方文化是一种以科学技术见长的工具性文化, 他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率的提高, 创造了历史上无可比拟的巨大的物质文明。

(三) 网络对民众政治信息的获得和政治参与能力的影响

传播技术的发展是全球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因特网经历了可能是全球范围最高速度的增长, 一直保持年均以上的扩展速度, 数字化技术的普及, 为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风格和通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风格没有地理位置的距离远近之分, 也擦不掉国家主权的边界线的限制。人们阅读到一份外国报纸的速度和阅读到一份当地报纸的速度一样快, 这将大大增加人们获得的信息的种类和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份报告发现网络使用者把网络看作是发表政治言论的场所以及获取政治信息的来源。

网络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开放性。用户只要付了费, 就可以在相应的使用权限内到不同的服务器去索取信息。

在网络社会中, 公民通过网络可以访问议员或官员, 甚至可以登录国家和地方政府领导人的个人主页, 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支持, 或批评与揭露。选举和投票是当今各国最重要、也是规模最广泛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的发展将提高公民对选举和投票的兴趣, 不受时空阻碍和政治控制的网络信息传递, 使人们在感知与介入世界方面获得前所未有的痛快淋漓的感觉, 因而它将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的兴趣。

如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由于经济文化落后, 公民政治素质偏低, 公民政治参与采取有节制的政策制度在政治体系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他们大多对本国把公民的政治参与与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民主化和制度化进程, 对自发的政治参与行为进行严格的控制。然而网络扩张有可能打乱这种进程的步骤, 从而动摇政治体系的稳定。网络天然具有自由的特性, 容易助长公民的绝对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极端民主化倾向。有些人可能为了某种政治目的, 采用非正当的手段, 利用网络空间的自由言论权制造假信息, 随意在互联网上传播, 从而使网上信息真假难辨。更有一些政客和特殊利益集团有可能利用网络作为影响政府、控制政治的便利工具。

在网络扩大人们的政治视野的同时, 还引起了群体极化的问题, 导致了社会的分裂和国家凝聚力的降低。利用网络查询资料是非常方便的, 但由于网络的理性选择具有非人性的特点, 网络的一个特点就是“协同过滤”。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政治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如主流政治文化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 人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在另一方面, 一部分人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理想缺失, 一部分人政治热情高涨, 但理性参与的成分不足, 如80年代的学潮和罢工, 中美的网上黑客大战。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变和发展对中国政治发展和现代化既提供了机遇, 同时又也提出了挑战。

摘要: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 中国深受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阶层化, 社会流动性增强, 人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 人们的独立意识、市场意识提高, 人们对政治、对国家、对政府、对政治事件的认知和态度也今非昔比。人们政治心理的变化, 最终会影响到中国的政治文化, 影响到中国的改革开放, 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政治文化

参考文献

[1]高峰.社会发展导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周海林.可持续发展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丁志刚.全球化研究综述.理论月刊2002 (4)

[4]鲍宗豪.全球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社会科学.200111)

篇4:作业二: 文化与政治、经济

关键词:农村政治文化;小农经济政治文化;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政治发展

收稿日期:2010-10-18

作者简介:刘延飞(1982-),男,河南汝州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9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一、农村政治文化

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一书中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国家或不同政治制度下的政治文化的各自特点和特征,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地域型、顺从型和参与型。同时指出,任何社会都应该是一种“混合型”政治文化。即使是在参与型政治文化占主导的政治系统里,也包括顺从型文化和地域型文化的成分。即便是作为特定个体的公民,其态度和价值取向也不是单一倾向,而是这三种政治文化的混合物。可以说,任何一个社会或个人都是政治文化的“混合物”。

农村政治文化是一定的时期内、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们,对各级政权组织及这个政权组织的体系、制度、运作方式、运作效率等所形成的特定的态度、信仰和感情。农村政治文化同政治文化一样,也是一种混合型的文化。相对于这个地区的每一位村民来说,都是混合型文化的最好证明。具体来说应该是处在社会急速转型期的大部分中国村民身上体现的是初级参与型政治文化,同时大量充斥着地域型和顺从型。这种中国特有的现象,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封建制度下,中国农民做了几十代的超级顺民,即使偶尔有农民起义,那也是实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无可奈何作出的,农民们向往的就是小桥流水人家,不愿看到的就是流血、迁徙。由于文化固有的惯性,外界因素对其影响在短时间内还不十分明显,因此,相对于旧社会,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农民阶级更是在法律上上升为领导阶级,就连国徽上也是镰刀和斧头,即使这样,丝毫不影响他们做顺民。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的政治热情被全方位的调动起来了,在那种政治挂帅的年代,每个人都和政治挂上了钩,做任何事情都要和政治联系起来,农民即使不参加生产活动,也要参加政治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能说那个时代的农村政治文化就是参与型的政治文化,为什么?因为参与从本意上应该是主动的,如果参与是被动的,那么体现在每个农民身上的就不是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或者应该说是低级的参与型政治文化。总之,农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是自己想去做,主动去做,如果是外界因素作用下做出的,不应该完全算作是“参与”。我们可以说是“顺从型的参与”。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急速转型期,农村政治文化也在这一大潮中加快了社会化进程。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思想的洗礼更是必不可少。中国农民之间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正在承受着业缘关系的冲击,这一冲击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农民工潮流的强有力的洗刷之下完成的。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经济规则的约束下,正在一步步走向新式的农民,这种新式农民是商品经济下的农民。外出务工不但给其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还是其成为有组织、有纪律、有技术、有现代化工厂工作经验的新式农民,正是这一步使“农民”转变成了合格的“农民工”。鉴于此,由血缘、地缘关系而在农民身上体现出的地域型、顺从型政治文化正在慢慢向参与型政治文化转变。这一点应该是前进的方向。意味着中国农民正在向中国公民转变。

二、小农经济政治文化

当前一段时期的农村政治文化,可以被认为是小农经济的政治文化,归根结底在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促使广大农村地区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大调整,从根本上动摇了当时传统的文化意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与之相对的政治文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在全国农村破除了僵化的人民公社体制,普遍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这个基础上,农民才有机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从事非农产业,才有可能外出务工经商,而一部分农民才有机会率先走上致富之路。中国成功解决温饱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功不可没,正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变成了一家一户的独立经营者。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在农村地区,一家一户的独立经营土地的实体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照此理解,各个村庄只是空间上的概念,并无利益上的纠结。当前农村的政治文化也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应该叫做小农经济的政治文化。与小农经济的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后,在解决农民如何走向富裕的道路上。如何进一步引导农民走向富裕?如何引导农民在走向富裕的道路上创造更为先进的政治文化?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重提出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且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农村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小农经济的政治文化最终将被更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所代替。

考察南街村、华西村等先富村的事实,有一个共同点:和改革开放后的广大农村一样,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又靠着集体主义走上了富裕之路。说明了“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想真正走上富裕之路,靠单打独斗不行,靠单个人的力量,只能实现小富,要想大富,还得扛集体主义的大旗,走合作的道路,才是中国农民的出路,农业工业化才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而广大农村,小农经济的政治文化还在一统天下,如何让农民从小农经济的政治文化中走出来,并且很好的融合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是摆在广大理论工作者及党和政府面前的一条现实的路。

三、农村政治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

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文化正日益世俗化。国家主流政治文化最终也要向世俗化发展,主导型的政治文化要被广大普通人民群众接受,并被内化为自身的具体行动,而且能够用自身具备所具备的政治文化知识来指导从事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在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政治关系,而且是经济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先行,政治紧随其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改变最终会动摇文化的基础,而文化改变过程中政治文化是先导。亨廷顿认为:“经济发展使民主成为可能,政治发展使民主成为现实”。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发展是基础,政治发展是关键。根据现阶段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本部分主要从家族主义政治文化、平均主义政治文化和从众主义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家族主义政治文化在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是根深蒂固,对广大村民的影响至今还不同程度的存在。转型期中国农民在总体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农村政治文化的经济土壤依然是分散的小农经济。分散的个体经济在抵御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侵害问题上仍然软弱乏力,总希望有一种强大的外在于乡村的社会力量来帮助自己克服自然风险和社会环境的侵害。改革开放之后,农民的流动改变了传统政治文化的乡土基础。然而,农民进城后,却又无法融入其中,个中原因在于城市社会的歧视导致挣钱的艰难,使之挫折感倍增,表现在政治文化上就是认同危机和合法性危机。在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农民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面对陌生和充满风险的市场竞争及来自体制的不公正的待遇而需要关系网来进行自我保护时,其第一本能是退回到他们熟悉的家族共同体中,依托乡村社会原有的血缘、地缘关系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原来在公社体制掩盖下的失业、半失业问题浮出水面,这些“多余的人”有机会另谋职业,使得农民在原有的血缘、地缘两种关系之外,产生了第三种关系,即业缘关系。由于传统的村落共同体和户籍制度下公社体制的封闭性造成的农民关系的贫乏及社会关系资源的短缺,迫使他们反求诸己,通过血缘关系,找亲属,或者是通过地缘关系,即找老乡,来获得就业机会。这样,业缘和血缘、地缘交织在一起,最终强化了血缘和地缘关系,农民续家谱和编撰乡志等就是很好的证明。在血缘和地缘强化基础上相应得到强化的人情关系网,已然成为建立独立个体之间平等、普遍的契约社会关系的大敌,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绊脚石。

平均主义政治文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它本身内涵于传统政治文化中,它是以“均平”为最高政治理想而形成的人们对政治体系的政治心理取向。但是,传统政治文化所内涵的平均主义是基于私有制基础上的平均主义,在经济上要求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平均占有,生活消费水平的基本一致;而在政治上则表现为特权主义。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对平均主义的政治文化都做了最好的说明。”等贵贱、均贫富”是农民起义最响的口号。中国人历来信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古训,富了都富,穷了都穷,一般情况下不会出问题,但凡个别人多了,另一部分少了,问题就出现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用勤劳奋斗的手段解决的,有用违法犯罪的手段解决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不同的解决方式则是文化在不同的人身上的不同表现。

从众主义的政治文化严重束缚了一个人的思维,在考虑问题时总想着别人的立场、观点,没有自己的主见。按照俗语说,就是“随大流”,“墙头草,随风倒”。政府一直在倡导调整种植结构,可大部分农民仍然热衷于小麦、玉米。种果树或其它经济作物的农户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传统的农作物。种上果树后劳作的时间多了,别人都休息,你在忙,会心里不舒服,还是传统的好,绝大部分农民干事情,都是别人干过的,所以没有个性,没有标新立异,总是人云亦云,造成的后果是仍很贫穷。贾平凹的《秦腔》中描写的那个村子就是很好的证明,要想改变现状,要想发家致富,必须突破常规,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农村政治文化需要慢慢的培育,需要各方面来慢慢营造,当前,充斥农村的家族主义、平均主义、从众主义会对经济起到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如果引导的得当,还会起到好作用。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家族主义虽然在建国后遭受了重大打击,在一些地方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在农村事务中还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例如村委会选举,需要谨慎的加以限制引导。平均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可以说平均到了极点,最终造成了积极性的丧失,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于从众主义,要教育广大村民分清是非,好的方面可以从众,坏的方面要坚决自省,自觉抵制。政府各部门要正确引导农村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很好的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服务。

四、农村政治文化与农村政治发展关系

文化不是孤立的,它自身不会发展,必须借助于一定的传播媒介才能够传承下去,政治文化也一样。农村政治文化更是如此。近现代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动之前,必是一场政治思想的大洗礼。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在辛亥革命失败后,无疑是中国广大农民的一剂思想洗礼的良药。正是这个响亮的口号,唤起了中国人原始的朴素的民主观念。后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重重洗礼,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劳苦大众第一次彻底翻身做了主人,民主才在中国农民的词典里第一次出现。中国人这才有了一个稳定的家。直到此时,中国人方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思想上更是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彻底调动了起来。建国后,农民更是铁了心要跟党走,不管对的还是错的,来不及分辨,“大跃进”也罢,“人民公社”也好,还是后来的“文革”,哪一次运功农民都是激情满怀,从来没有怀疑他们走的路是对是错,为什么如此相信党和政府?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民主权利,“民主”这个词在旧社会是农民想都不敢想的。在旧社会,农民哪有一丁点权利。并且,在历史上,只有中国共产党为普通的劳苦大众描绘了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光辉前途,并找到了社会主义这个现实道路。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深入人心,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家族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平均主义被发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当时大气候的影响下,农民心中只有毛主席,只有共产党,只有干革命一个信念,别无他念,不足之处是毛主席语录人人会背,毛泽东思想却非人人会用。这段时间农村政治发展也是在曲折中前进,农民信奉的就是“抓革命、促生产。”革命在前,生产在后。每一次运动中,广大农村都是主要的阵地,农民都是“中坚力量”。革命主义的政治文化表现的是淋漓尽致,带来的是国家上上下下政治生活的极度破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才又重新呈现出活力,几乎同时,“村民自治”又给农村的政治生活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转眼间,“村民自治”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的实践证明:村民自治是成功的,村民自治制度是正确的。随着改革开放,好的东西被引进来,坏的东西也不可避免的带进来,加上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给农村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些村子在村委会选举前,不忙别的,就忙着请客送礼,研究一票多少钱,有买方就有卖方,花十块钱就可以从愚昧的村民手中买到一张选票,有时候可能是一包廉价烟。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无知的村民把自己的神圣的权利就给出卖了,为什么?因为他们认为选谁都无所为,一张选票还不如一包烟实惠。在一些村民看来,“关心政治”不能当饭吃,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只有生活好了,经济水平提高了,才会说话嗓门高,走路腰板直,才会拥有相关的权利。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大部分村民的政治心理影响还很深,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要求人们只能做顺民、臣民,不问政治已成了有史以来绝大部分人的生存准则。家族主义在村委会选举中,大有复燃之势,《秦腔》中的夏家就是很好的证明,虽然是文学作品,可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在现阶段,一些村子也是实际情况:家族势力小的人当选就干不成,毕竟我们的村民的素质还没有达到某种程度。从以上可以看出:农村政治文化建设任重道远,,必须靠加强制度建设来促进政治发展,必须靠各种力量的有效监督。一项制度在建立前后都要营造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否则,制度即使建立起来了,仍然很难实行。

五、农村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发展关系梳理

农村政治文化在当前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在大部分村民身上,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轻易可以找到传统与现代、落后与进步,有其精华,有其糟柏,这是必然的。

农村政治文化应该当作一项系统的工程来做,必须使其为政治经济发展打好前站;必须发挥党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来促进其健康发展;必须想方设法加强落后地区的科学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必须对其积极的方面加以肯定,坏的方面及时制止。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来促进政治文化的发展。

农村政治文化随着社会的转型也正处于转型期,多变的社会现象肯定会对其产生影响,农民的视野也正在逐步开阔,对传统的、制约经济政治发展的落后文化定会有所冲击。我们不光要建设政治经济的现代化,还要建设政治文化的现代化,使之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亨廷顿著,刘军宁译.第三波——二十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阿尔蒙德,鲍威尔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3]程贵铭,朱启臻.当代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俞可平等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篇5:作业二: 文化与政治、经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第Ⅰ卷(选择题)5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一起出门打工的老乡病死了,为了实现他叶落归根的遗愿,湖南老汉李绍为背着尸体,上火车、赶公交,辗转千里返乡,直到在广州火车站被警察发现,这惊世骇俗的一幕,才得以终止。故事告诉我们: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具有差异性的特点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纯粹的自然物不能称之为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④艺术作品是人对自然的审美意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下列诗句属于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有

①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③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等节目,因其较高的收视率,不仅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更成为商家必 争的广告宣传载体。这主要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南京!南京!》这部电影不是简单重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而是力图通过这段历史让人思

考不同人对待战争、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这样的场景让人震撼!这部电影起到了唤醒国人,激发民族责任感的作用。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优秀的文化作品是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6、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过“全盘抛弃,彻底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7、2012年是中国农历龙年。舞龙灯、祭龙王、赛龙舟等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中的中国结。这表明

A.传统习俗具有时代性、在创新中发展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的稳定性 C.中华文化既博大精深,且又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既兼收并蓄,并且求同存异

8、第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与以促进海峡两岸图书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第七届海 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国际会展中心同期举行。本届博览会参展规模与成交额均创历 史新高。材料体现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有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文化传播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9、假设某年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为__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纸币160亿元,这时的一元钱相当于__元,这会引起__。()

A800.5纸币贬值B802购买力降低

C1602通货膨胀D1600.5购买力提高

10、近几年来,在央视刮起一股乡土风,农村题材电视剧“土”并时尚着,从《刘老根》、《乡村爱情》到《青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绝地逢生》,无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占领荧屏阵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电视剧

①符合了时代的主旋律②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诉求④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

11、提起节目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而大多数西方人首先想到的是圣诞节,这主要表明()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B.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C.文化发展具有继承性

D.民族节日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

12、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的央视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走过了十二个年头,110多位让观众心灵震憾的人物事迹,传递着巨大的道德正能量。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榜样作用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④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多读一些向你传递真善美、高尚道德和科学素养的书,你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告诉我们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B.读书就能致富,“书中自有黄金屋”

C.加强自身修养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D.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14、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必“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是()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中国多个省份从今年再次清理户外广告,整治享乐主义、封建帝王、崇洋媚外等类型的广告词语,重点落在房地产领域炫耀财富的广告。出现上述广告的原因有

①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②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 ③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④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6、甲商品的价格每下降5个单位,需求增加10个单位;乙商品的价格每下降5个单位,需 求增加5个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②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③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④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7、2012年8月28日,福建省省委副书记陈文清强调,要牢牢把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两大主题,推动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福建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因为()

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 ②非公有制经济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A.①③B.①②C.①④D.②③

18、去年,我国城市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已分别下降到36.3%和43.1%。这说明()①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②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③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合理④居民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已占主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2011年9月29日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3665元,而两日前的9

月27日则为1美元兑人民币6.3760元。人民币外汇率的这种变化意味着 A.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下降 B.外汇汇率降低、外币币值上升、人民币币值上升

C.美元升值,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到美国,但不利于进口美国产品 D.人民币升值,会带来我国产品出口美国的竞争力下降,但有利于对美投资20、2011年6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数据显示,与4月相 比,北京新建住宅环比同比均出现上涨。从《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角度看,影响房价持续上涨 的因素是()。

①城区建设用地成本增加 ②商品房供不应求 ③开发商之间的商业化竞争 ④消费 者“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假设2011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2元。如果2012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2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22、在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对日本的援助可谓史无前例,本着以日方提需求我方满足的原则,2000条毛巾被、900顶帐篷、200台应急灯等救援物资分成3批运往日本,又无偿援助了价值1亿8000万元人民币的燃油。这里的“燃油”()A.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B.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 C.既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D.既无使用价值也无价值

23、之所以加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因为()①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劳动者的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③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保护劳动者权益,有利于规范协调劳动关系,扩大社会就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4、2010年8月,美国《福布斯》撰文,对美国9大亿万富豪的第一份工作进行了点评。卖核桃、卖爆米花、送报纸、专给汽车加油是一些亿万富翁的第一份工作,他们成功路上的第一步原来如此不起眼。这给就业者的启示是()

A.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B.要扩大就业规模 C.树立职业平等观

D.树立竞争就业观

25、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是()

①促进就业②提高恩格尔系数③健全社会信用体系④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A.④—③—①B.①—③—④C.①—④—③D.②—④—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5个小题,共50分)

26、今年,武汉市在文化建设方面有许多大动作:将加快普及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新、改、扩建5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1万名适龄幼儿入园学位,对公益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补助;新增25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施市、区公共图书馆扩建工程;重点打造金鸡百花电影节和第二届琴台音乐节等重大文化活动、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将达到420余场,新改扩建30个室外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20个室内社区健身俱乐部„„2013,武汉要文化。

请你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武汉市在文化建设方面这些大动作的理由。(9分)

27、每年日本太地町渔民要捕杀数千头海豚。“蔚蓝色纯净的海水,瞬间漫出大片鲜红的血色,整个海湾都被红色所浸染,海豚们此起彼伏地跳跃、挣扎,发出惨烈的哀号声„„”这是美国纪录片《海豚湾》里的一幕,因为赤裸裸的真实影像,本片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也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但凡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为这些动物遭受的灾难而流下同情的眼泪,同时也在深深反省人类自身的行为。《海豚湾》获奖后,太地町政府发布声明:“在日本国内和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不同的饮食传统,这些传统有着漫长的历史。尊重和理解地方饮食文化非常重要。”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中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9分

28、材料:某电子商务公司只用了6年时间,就以每年300%的速度超越行业的所有对手。该公司在不断壮大成长的道路上有如下一些成功的秘诀:公司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坚持“先人后企”的发展理念,并与众多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诚信联盟;建立自有快递公司,提高库存周转率,节约了成本,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推出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最大限度地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现在,公司获得总额达1.5亿美元的融资,已收购某国外服饰网上购物商城,获得了更优质且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和供应渠道,正逐步从3C产品扩张到传统百货。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公司成功的秘诀。(12分)

29. 信息产业部公布了截止到10月份的一组官方数据,其中显示我国目前的电话用户总数已经突破了9亿大关,达到90213.0万户, 固定电话用户为37068.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则为53144.7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用户规模均保持世界首位.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达超过2亿人,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宽带上网人数7 700万人。2010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额1.88万亿元人民币。各项数据集中说明了我国的信息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请你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简要分析我国信息产业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原因。(14分)

30、材料:创办于2002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节目,是一个彰显国家荣誉的人文活动。它以评选出当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以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重塑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为目标,该节目被称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从2002年到2013年,12场精神盛宴让人们为之悲喜动容。“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节目向观众推出的100多位人物,有来自民间的人士,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睿智学者,他们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都以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敬佩。问:“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对我们青年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何启示?6分

高二政治第三次月考答案

1-5 BCACB6-10 DBDAD11-15ACDBD16-20 AAADD21-25BADCC26、①加强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需要。②新增自助图书馆、实施图书馆通借通还工程等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③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建设各类体育设施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发展大众文化。(每个点3分)

28【答案】(1)(8分)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该公司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先人后企”的发展理念,与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体现了这一点。(3分)②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该公司建立自有快递公司,提高库存周转率,节约了成本,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3分)③注重诚信经营,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该公司成立诚信联盟,推出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体现了这一点(3分)④注重规模效益,开拓新市场。材料中该公司获得融资,收购国外服饰网上购物商城,取得其国际品牌和供应渠道,从3G产品扩张到传统百货体现了这一点。(3分)

29、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并为消费创造动力。(4分)我国的信息产业取得飞速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因为近年来,我国信息产品的生产能力大大增强、生产水平大大提高,能够生产出充分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信息产品,并带动和促进了人们的信息消费(2分)。

②消费对生产有巨大的反作用,合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分)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2分)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2分)信息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迅速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紧密相关。信息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刺激和推动了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2分)。

篇6:作业二: 文化与政治、经济

1.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对P13 2.“马歇尔计划”奠定了战后美国处理同民族独立国家关系的基调。错P13 3.国际政治旧秩序是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大国无视中小国家要求,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进行大国势力范围划分而建立起来的。对P78

4.当代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对P72

5.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运转,实现了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对P118 6.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后开始全面实施与苏联、东欧国家缓和关系的“新东方政策”。对P131 7.叶利钦执政后,提出了“强国富民”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战略思想。错P176

8.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要从经济上彻底变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错P165

9.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对P227

10.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错P219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9月)。P39

2.1946年3月,在美国富尔敦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和平砥柱”,即“铁幕”演说的是(丘吉尔)。P37 3.美国政党制度是(两党制)。P96 4.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是(“参与和扩展战略”)。P105 5.从1955年开始在日本长期执政的政党是(自民党)。P140

6.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以同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的是(美国)。P139 7.南北关系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P195 8.南北关系的核心是(经济问题)。P198 9.欧洲地区最大的地区性安全组织是(欧安组织)。P255

10.联合国体系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安全理事会)。P244 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包括(A未来世界必须由美国来领导、B继续保持它在欧洲和东亚地区的主导权、C使联合国成为实现美国利益的工具、E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P80 2.“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包括(A改变了对威胁来源的看法;B打击“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必须“先发制人”;C高度重视本土安全;D改变了核战略思想;E确定美国“最迫切的任务”是打击“恐怖主义”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P108

3.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A政局不稳、B民族问题、D宗教冲突)。P190

4.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内容包括:A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亚非拉各国)、C争取第二中间地带(西欧国家和日本等 E.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P217

5.独联体(A包括前苏联地区12个国家、B不是国家、D不是超国家实体、E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国家间联合形式)。P256 简答题。(共2道试题,每题10分)

1、北约东扩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P128

答:北约执意东扩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1)加入北约是中东欧国家的迫切愿望。这些处于欧洲中部的中小国家,面对冷战后欧洲不稳定因素的威胁、无力自保,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也极力避免再把自己的命运与俄罗斯捆在一起或投入德国的怀抱,而欧安会又难以起到有力的安全保障作用,因此加入北约便成为这些已经选择了西方化道路的国家谋求自身安全并借以成为西方世界正式成员的一种必然选择。

(2)美国和西欧将填补中东欧的安全真空、把中东欧纳入西方的政治版图、遏制俄罗斯重建势力范围的扩张势头作为冷战后的重要战略目标。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可以促进该地区的稳定,避免该地区形势恶化或发生逆转,有助于巩固冷战的胜利成果,这无疑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冷战后,尽管西方已不必把俄罗斯当作假想敌,防止其军事侵略,但俄罗斯国内民族主义的发展,对西方不满情绪的增强和俄国内共产党力量的壮大,使西方对俄十分担忧,仍以俄为主要防范对象,力图尽量削弱俄罗斯。因此美欧对中东欧国家希望加入北约的要求予以鼓励,特别是在遭到俄罗斯激烈反对的情况下,愈发支持。虽然美欧双方对北约东扩的最终目标,东扩的进度、方式和对俄的具体态度有所不同,但是关于东扩的基本观点和利益是一致的。(3)北约东扩计划主要是由美国主持制定的,美国的意图在于借北约东扩加强美欧之间的联系纽带,并将美国的影响扩展至全欧洲,取得对全欧的政治领导权,这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4)对西欧国家来说,虽然北约东扩无疑将助长美国在欧洲的影响,但目前欧洲的稳定尚需仰赖美国;西欧国家不仅对俄罗斯心存疑虑,对最早提出北约东扩的德国也不甚放心,而北约东扩可以对这两个国家形成制约,进一步确保自身的安全,同时也为欧盟东扩提供便利。

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引起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46 答:日本经济之所以进入衰退期,主要是由下述原因引起的:

第一,泡沫经济的破灭。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后,由于资金投放过多和政府鼓励房地产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大量游资注射土地、投票市场,致使土地、股票的价格大大脱离实际,出现了泡沫经济。

第二,通过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失效。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主要采取了以赤字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为扩大内需,日本政府追加补充预算。但这并没有明显启动经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资金多为不良债权所吸收和消化,反而累积了巨大的财政金融风险。

第三,没有进行及时的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后,日本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不但引发了泡沫经济,而且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的产业结构至今仍是以汽车和家用电器等传统工业为主的,它没能借助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在科技立国方面落后于美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注重引进技术,1980年确立了“技术立国”方针。这一成功的政策也产生了不良后果,即创新能力不足,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日本长期强调技术,忽视科学,强调应用研究,忽视基础研究。因此,日本缺乏重大前沿科学研究的能力,在新一轮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中落在了美国甚至欧洲的后面。

第五,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局限。日本的经济模式和企业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1)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特点是:一方面维护和鼓励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一方面采取行政手段对企业进行保护和扶植。

(2)实行“主银行”制度,即企业总是与特定的银行保持长期、密切的交易关系。

(3)大企业以法人持股为主,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互相控股。

(4)积极促进出口,扩大对外投资,但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

第六,日本下去派系纷争,政坛动荡,日本领导层缺乏推动改革的统一意志、统一力量和统一行动。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日本竟有8任首相执政,政府内阁的频繁更迭,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论述题。(共1道试题,每题25分)

1、试述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P169

答: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育是深刻的和值得引以为鉴的:

第一,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适合落后国家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苏东剧变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存在已经失去其历史必然性,它只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析得出了关于新社会的原则设想——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商品和货币、计划原则等。苏联模式简单地将这些原则套用到了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因而当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遇到了新情况,出现了新矛盾、新问题,而依靠马、恩的这些原则设想无法做出具体的说明时,苏东国家要么是走向僵化,成为教条主义,要么是理想破灭,信念动摇,甚至于背离、背叛马克思主义。这样,苏东国家社会主义改革走向失败的历史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革命都是是为了革除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革命也不例外。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的,而不是像马克思恩格斯当初预计的那样,是在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革命并取得胜利后建立的,因此,发展生产力对于现实的社会主义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尽快缩小社会主义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发展的差距,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始终不放松。苏联成立后长期面临着战争环境,国内阶级斗争扩大化和过度的对外扩张,阻碍了苏联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来抓。

第三,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在改革中一定要坚

持社会主义方向。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国家和弋尔巴乔夫的改革,就是因为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而搞垮了社会主义的。它们主动放弃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把改革引致了“改向”和“改制”的错误道路上。

第四,发扬民主,加强法制,搞好执政党自身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又是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保障,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共产党还要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只有搞好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五,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是长期的,但西方国家始终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对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苏东剧变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问题。社会主义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而是这些国家执行错误改革路线的结果,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事业,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又增添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因此,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发展中曲折和困难,不能因此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失去信心。

上一篇:教师社团调查问卷下一篇:论档案馆文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