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作业

2024-05-08

旅游文化作业(通用6篇)

篇1:旅游文化作业

一、中国古代旅游形式与特点 形式: 形式:

1、先秦时期的旅行和旅游形式主要有:巡狩、游畋、观光、游娱、托志、泻忧等;

2、秦汉时期的旅游形式主要有:帝王外出巡游、学者墨士外出考察、.“丝绸之路” 的开辟、海上旅行;

3、中世纪时代的旅游形式主要有:士人漫游兴起、宗教旅游盛行、国际旅游的发展;

4、明清时期的旅游游形式主要有:航海旅行和旅游、活跃的国内旅游等。特点: 特点: 1.古代旅游多属少数人的个人活动。游者范围主要有帝王、贵族、官僚、地主等人及 其附庸士大夫阶层。平民百姓仅在佳庆节日到近地出游,如踏青、赶庙会等。2.国内旅行家多以学术考察旅行为主,是在古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影响 下进行的。3.古代旅游活动都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当社会处于安定、强盛的时候,旅游活动就特别活跃,反之,便一蹶不振。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旅游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特点。4.国际旅游以政治交往(如互派使者)、宗教求法和经商贸易等形式为主。游程比较艰 险,历时比较长。游历的成果多以“游记”“见闻”等题材出现。、5.旅游基本上停留在旅行的阶段,与以获得经济收入为目的的旅游业有本质的不同。但是某些私立旅馆业和观光业,已具有初级旅游业的雏形性质。

二、中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分类: 分类:(1)人物景观,包括古代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石刻、历史遗迹和遗址、现代知 名建筑物和纪念地等。(2)文化传统有民族思想文化、民族艺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传统手工艺、民 俗及风土民情等;(3)体育和娱乐文化。如旅游公园等。(4)饮食、旅游和购物。特点: 特点:(1)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用其智能资源,在劳动和改造中不断积累的结果和结晶;(2)人文旅游资源往往是同自然景观资源相互依存、相互衬托,共同形成较有吸引 力的旅游资源;(3)人文旅游资源具有难以再生的特点。

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种类及开发优势

1、历朝古都类:以古代都城历史遗存、古都风貌和人文名胜为特点的城市。这类城市作 为中国古代都城时间长,影响大,诸如宫殿、祭坛、寺庙、陵墓、园圃以及城墙等皇家 建构筑物都集中于此,规模较大,气势恢宏。南京就是此类典型。

2、传统园林风貌类:具有相对完整的保存了某段时期或几个时期沉淀下来的园林风貌 为特点的城市。这类城市园林众多、级别较高、保护极其完整,游客赴园林游览往往惊 叹其鬼斧神工之造诣,沉醉其天人合一之意境。苏州
、扬州就是此类典型。

3、风景名胜类:自然环境对城市特色起决定性作用,民居、街道、桥梁、码头等反映 古代建筑科技结晶的建构筑物应有尽有。这类城市风景秀丽,古代城市风貌保存相对完 好,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是重要特征。镇江、常熟、无锡就是此类典型。

4、一般古迹类:历史悠久、文化延续性强,但是由于不具备上述三类城市的明显特点 而受到忽视,城市内大量的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具有一定影响的历

史古迹分布较分散,难以统一整合资源。此类城市古迹种类众多,但中心不突出,保护 价值相对不够,散、乱、小、杂是这类城市的主要特点。南通、徐州、淮安就是此类典 型。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及特征 类型: 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 山水园两大类型。(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 类型。特征: 特征:(1)本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涵。

五、古典园林中造园要素所起的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山、水、动植物、建筑和匾额、楹联与刻石等五 个方面。山景是园林风景形成的骨架和支托;水景是园林景观的脉络;动植物(特别是 花木)为园林景观的肤貌,是影响和制约其他景观要素的链带;建筑则起着联系人文景 观和自然景观的媒介作用,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象征;匾额、楹联与刻石 则为园林风景的画龙点睛之处,为园中的景点增加诗情画意。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的堆 砌设置,而是各得其章法,通过园林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造园者的情怀。中国烹饪的特点及汉族 汉族地方风味菜

六、中国烹饪的特点及汉族地方风味菜 特点: 其主要特点就是表现为以 特点 中国烹饪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东方魅力,味的享受为核心、以饮食养生为目的的和谐与统一。汉族地方风味菜: 汉族地方风味菜(1)川菜:“水煮牛肉”、“碧绿虾仁”,“鲜花豆腐”,“干蒸黄鱼”,“鱼香 肉丝”,“开水白菜”,“鱼香茄子”等。(2)鲁菜:“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汤爆双脆”、“烧海螺”、“烧 蛎蝗”、“烤大虾”、“清汤燕窝”等。(3)粤菜:“椰盅海皇”、“三色龙虾”、“荔枝虾球”、“兰度鸭脯”、“金龙 烤乳猪”、“京华玉树鸡”和“糖醋咕噜肉”等。(4)淮扬菜: “爆目鱼花”、“翠珠鱼花”、“沙锅豆腐”、“三丝燕菜

篇2:旅游文化作业

我是跟着我们班一起去的黄埔军校,经过漫长的车程我们来到黄埔军校。有别与现代的建筑,黄埔军校充满古老的民国气息。

在门口正中央有一块匾,上书“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门的两旁则写着孙中山的两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对面就是珠江,水面宽阔,上面有轮船经过。我们先一起照相,然后才进入这所著名军事学校。

一楼现在已经被改变成军事纪念馆,进入馆中可以看到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周恩来、叶剑英、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黄埔军校承载着对革命未来的希望。有评论说:“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在如此短的时间中,却那么大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到解放战争,他们都是双方历史的主角。这群人就是黄埔军校师生。”对于北伐战争,馆中也展示了不少图片,主要分三个部分:挥师北伐,势在必发;北伐先锋,名扬天下;统一中国,彪炳史册。

如果说一楼的那些陈旧的物件,熟悉的画面和人物的面孔让人彷佛回到战火纷飞的当年,那么二楼的那些房舍、办公室、学员宿舍等就能让人真实的感受到当时的军队生活。你可以想象在一间教室大小的房子里要住60人?想象大多数的学生要住在草棚?就连校长的办公室也是非常简陋的?但是对于当时的学生,这已经是很好的条件了。

这次游览让我心情激昂,似乎我们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为了革命努力奋斗,那么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革命先辈前赴后继为革命事业而献身,让我们为之骄傲﹑敬仰。似乎还可以想象得出他们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面对革命从容﹑积极的态度,彼此依靠鼓励,共同前进,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情景。我觉得那个年代很多人因为共同的理想而成为知己,比我们现在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多一些什么,哪怕是毛泽东主席与蒋介石。

我深刻感受到黄埔军校对中国革命的巨大影响。她一经建立,就成为当时的革命摇篮。名将辈出,战功显赫,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军校以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黄埔精神。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那个年代英雄辈出,那我们又能做出怎样一份事业呢?就像毛主席说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也应该学习先辈革命精神,努力拼搏奋斗。

篇3:旅游酒店企业作业成本体系构建

一、酒店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流程不合理

当前,我国酒店企业还是按照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法进行成本核算,即将成本分配到核算期内的产品以及服务当中去;而将那些没有直接形成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发生的成本作为费用单独核算;同时,将直接人工与材料成本平均分配到各产品中,而制造费用则根据计算出的比值分配到所有产品中。当前酒店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见图1。

(二)制造费用分配不科学

当前的酒店成本核算体系认为制造费用和产品的数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将制造费用分配到了不同的制造环节中。但这些具体数据要等到生产结束才能统计出来,酒店只能在生产结束时进行准确的核算,因此,很多酒店都会设定一个预期的分配率,以此为基础先分配各项费用,等生产结束之后再以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调整。不难看出,在生产结束之前酒店只能以预估的数字作为各项决策的基础,如果预估存在很大偏差,就有可能导致酒店决策失误,从而失去有利的市场竞争位置。当前酒店企业的费用分配流程见图2。

二、旅游酒店企业作业成本体系构建

(一)科学选择成本对象

旅游酒店企业提供的主要是服务,因此,不能照搬制造企业的成本对象选择模式,必须根据自身的运营实际科学选择成本对象。旅游酒店企业选择的成本对象不但要符合自身业务的运作特点,还要能够提升成本管理质量。酒店运营过程中,唯一和制造企业有类似生产过程的就是餐饮中心,其主要向酒店客人提供餐饮服务,按照客户要求“生产”相应的菜品。所以,在使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的时候,酒店需要将厨房作为单独的成本中心划归到餐饮部中,这样能够显著提升对厨房成本的核算准确性与成本控制力度。

酒店除了会满足客人的餐饮与住宿需求之外,还会向客人提供多种其他服务,让客人体验到一站式的服务,从而提升其满意度。但除了厨房之外,酒店向客人提供的其它产品基本上都是服务,很少有纯物质产品。在选择成本对象时,酒店就需要明确究竟向客户提供了哪些服务以及涉及到哪些部门,只有这样才能以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全面核算运营过程中的服务成本,从而在满足客人需求的同时提升酒店的成本核算质量。

(二)合理确认作业

(1)客房部门。酒店的最重要业务就是向客人提供住宿,因此,客房部一直都是酒店的核心部门之一,其不但要负责所有客房的布置与协调,还要根据客人的实际需求调整服务类型。作为酒店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客房部的工作涉及到大量基础作业。

客人在酒店享受住宿服务的时候,客房部需要进行大量的作业,逐一核算各个作业的成本虽然能够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但是却大大提升了核算工作的难度以及工作量,从而提升了核算成本,进而影响成本核算的真实收益。所以,酒店在使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时候,应该将各个作业环节的资源消耗情况作为考察对象,从而提升核算工作的便捷性,同时保证核算结果的有效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作业库,将类似消耗以及内部动因的作业都归集进来,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的核算。结合旅游酒店的客房服务内容,建立如表1所示的作业库。

(2)餐饮部门。旅游酒店除了客房部之外,最重要的部门就是餐饮部。餐饮部通过向客人提供饮食服务获得收入。作为酒店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所有酒店都会设置餐饮部。将酒店厨房划归到餐饮部,为其建立了如表2所示的作业库。

(三)科学归集资源项目库

(1)直接材料。旅游酒店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其运营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并不多;消耗直接材料的部门基本上就是餐饮与客房部,包括各种食材、配料以及日用品等。由于这些材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到酒店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的质量,因此,酒店必须严格控制它们的质量。控制成本也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以免因小失大。

(2)人工成本。既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那么酒店的人工成本就是其运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人工成本可以分为:薪酬、福利、津贴、加班费等。

(3)折旧费。由于酒店提供服务的特殊性,其运营需要以大量的固定资产为基础,因此我国酒店的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上占到了总投资的7成以上。而如此高比例的固定资产折旧是酒店企业不能忽视的问题,酒店必须注重固定资产的保养,并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与年限,将这部分投资有序地转入成本费用之中,从而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4)资源使用。酒店所有客房以及餐厅都会提供照明、空调以及热水等服务,这些无疑要消耗大量能源。不同酒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运营规模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能源消耗量也存在不同。所有能源消耗中电能所占的费用最大,因为几乎所有的服务都需要电能的支持。行业内的调研结果表明:酒店的空调系统会消耗40%的电能;照明系统会消耗30%的电能,其它系统会消耗30%的电能。酒店的水资源消耗量也非常大,除了客人使用之外,酒店很多基本的服务都离不开水,比如厨房、景观花园、洗衣房等。行业内的调研结果表明:夏天酒店的厨房会消耗25%的水资源;洗衣房会消耗25%的水资源;工作人员会消耗10%的水资源;客房会消耗40%的水资源。酒店资源项目见表3。

(四)合理确认资源动因

下面重点介绍直接材料与资源使用的动因确认:

(1)直接材料。分为两种类型:其一,资源直接被成本对象消耗掉了,像是餐饮服务中的各种菜品,在烹调的过程中食材与配料都直接被消耗掉了,形成了最终的菜品,因此可以将食材与配料的成本直接归集到菜品中,不需要再划分各个作业来分配成本。其二,资源没有被成本对象直接消耗,这类间接费用不能归集到产品中去,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划分其归属,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就是将生产过程分为不同的环节,之后再将这部分费用分配到不同的环节之中,从而实现对成本的准确核算。不难看出,上文提到的日用品则需要按照成本作业的方式,将其分配到不同的作业环节之中。

(2)能源使用。能源使用基本上都是间接费用,可以将其分配到客房与餐饮服务之中。客房部主要消耗的是水能与电能,可以认为这部分是直接被客人消耗掉的,将其直接计入成本中。不过,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酒店并没有为每个客房加装电表与水表,因此无法准确记录各房间客人的水能与电能消耗情况。基于这种情况,建议酒店可以根据成本动因来分摊这些费用,也就是说酒店的入住率越高、餐厅客人越多,产生的这种费用也就越多,所以可以按照实际的消费人数作为水能以及电能的成本动因,之后再将其分配到不同的成本对象之中。当然,部分能源是酒店其它服务消耗掉的,应该将这些能源消耗分配到相应的服务作业中。资源动因确认情况见表4。

(五)将资源分配至作业

通过以上的分析,已经明确了酒店的资源动因,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成本分配工作。不少学者都觉得人工成本应计入间接费用,之后将其摊销至不同的资源动因之中。下面就基于这种思路分析酒店各部门的成本分配情况:

(1)客房部。每月底,客房部需要根据当月发生的资源消耗情况以及作业动因合理分配成本,具体见表5。

(2)餐饮部。每月底,餐饮部需要根据当月发生的资源消耗情况以及作业动因合理分配成本,具体见表6。

(六)合理选择作业动因

旅游酒店企业基本上都是使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进行作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几乎没有相关数据可以参考。结合上文分析中设计的作业库,可以其为立足点进行成本分配。

表7、表8的动因暂时还只能依靠经验来设定,酒店使用作业成本法一段时间之后能累积到多项成本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建立成本与作业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

(七)将作业成本分解到相应的对象中

在以上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可以把作业成本分解到相应的对象中,从而实现对各成本对象的核算。上面已经分析过了,直接材料中的食材与配料可以直接计入成本,日用品则需要分配至不同的作业中。

分配比率=成本总额/动因总数,至于具体的数据则需要根据上文中建立的作业归集获得。客房部和餐饮部的成本分配比率表见表9、表10。对于酒店来说,每个月都需要进行一次统计工作,并计算出成本分配比率;之后再把成本分解到相应的对象中。表11是以客房部为例进行简单的说明。

餐饮部的成本分配也可以按照表11的方式进行,只是具体项目替换为餐饮部的作业而已。综上,就完成了酒店企业的作业成本统计与核算,得出的结果能够为酒店决策层制定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窦薇:《从管理会计角度探析作业成本法》,《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12期。

[2]梁国锋:《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王素云:《物业管理服务企业成本管理控制新思路》,《现代商业》2013年第36期。

[4]苏守备:《加强对物业管理成本的控制措施》,《广东科技》2012年第14期。

[5]张慧君:《关于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的探讨》,《经济师》2012年第10期。

篇4:建设和谐高效的作业队文化

自2008年以来,为全面推进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原铁道部要求所有参建施工企业持续推进标准化管理,全面实施架子队建设。所谓架子队,就是工程项目基层施工作业队伍,是以施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为施工作业管理与监控层、以劳务企业的劳务人员与施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统称劳务作业人员)为主要作业人员的工程队。大力加强架子队建设,建设和谐高效的作业队文化是关键。中铁五局四公司着力打造标准化架子队,通过狠抓管理文化、构建和谐文化、推进专项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铁五局四公司架子队文化,全面提高了架子队的管理和施工水平,确保了承建的工程项目快速有序有效推进。

狠抓管理文化 打造坚强堡垒

四公司按照标准化管理、架子队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采取调整、整合、充实等措施,先后组建了包括隧道、桥梁、路基和综合工程等32支专业化架子队,从公司层面明确规定架子队是公司常设的二级单位,不再属于临时机构。为切实将架子队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公司党政和企业文化部门首先将重点放在架子队管理文化建设上。

健全组织机构,为文化建设铺路。各项目部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为主要负责人、项目综合部门直接管理、架子队专职书记、兼职信息员、宣传员为组员的项目文化建设机构,负责项目文化建设的策划、宣传与实施。项目文化建设纳入架子队党建工作,作为架子队效益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全员参与、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工作机制。项目开工之初,架子队领导组织职工进行有关项目文化的集中学习培训,并利用座谈会、宣传栏、宣传片、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项目文化,使大家在高度认同的基础上,自觉将公司的文化理念体系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健全的机构和有力的组织领导,为项目文化建设搭建好了舞台、铺好了道路。

完善规章制度,为文化建设护航。队伍进场后,架子队根据项目实际,相继出台了专业架子队《管理试行办法》《人员配置原则》《班组建设指导意见》《工资分配办法》等多个办法和制度,并汇编成册;在规章制度执行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沟通交流机制,搭建了以梦龙系统、飞信、意见箱、厂务公开等各种平台,实行项目工作的传达、监督、督办、信息反馈工作,对工作执行不力的采取批评教育、约谈、惩处,确保了管理机制在基层的高效运转。

倡导廉洁文化,实现双优目标。架子队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管理制度》等。架子队班子成员、重要岗位负责人分别与项目部党政领导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经常利用交班会、生产会对班子成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警示教育、约谈教育、专题学习教育;在物资采供、机电设备、财务资金等重要岗位开展“廉洁示范岗”和争创“廉洁示范岗”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

构建和谐文化 凝聚团队力量

架子队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创造活力,保证架子队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建设驻地文化。在驻地文化建设中,公司各项目部注重在架子队重点工程、难点工程打造亮点,建成景点。他们先后在杭甬、沪昆杭长、云南富源等制梁场,按照工厂化规格要求,高标准建设起了搅拌站、钢筋场、制梁场,并在道路建设上整齐划一,统一装上了城市照明路灯、灯箱,将企业文化、安全质量文化经典语句等装饰在灯箱上;在制梁区和存梁区分别设置文化长廊、七图一牌宣传栏,打造出市政亮化工程效果。

在架子队驻地“三工”建设中,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满足安全、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防汛、防洪等要求,搭建统一的活动板房,配置统一的床铺,购置必要的生活用品,修建了标准化工地食堂,配备了冰柜、消毒柜;建有图书阅览室和活动场地等文体设施,适时组织开展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劳务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实施关怀文化。公司各架子队把劳务队伍真正当成“自己人”,坚持做到以人为本,认真落实“五同管理”。每月在资金安排上,架子队优先考虑支付劳务工工资;在“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中,统一向劳务人员发放清凉饮料和清凉药品;在节假日,对协作队伍集中进行慰问;坚持开办职工业余夜校,定期对劳务工进行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架子队领导经常深入劳务人员驻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解疑释惑、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对困难员工,架子队建立档案、落实帮困措施,仅在沪昆云南项目部,就先后为患脑瘤的职工住院治疗捐款、为身患肌肉萎缩症的职工解决最低生活保障、为单身女职工小孩上大学申请办理困难助学补助金等,赢得了职工好评。

开展党建活动。公司各架子队党支部把开展党建活动与架子队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了双促进、共发展。架子队组织开展的“党员联系群众”“创岗建区”“党员突击队”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架子队积极落实劳务工党员“六纳入”,建立党群协理员联系制度,组织劳务工参加架子队管理、生产交班会等会议,为施工生产建言献策;将劳动竞赛向劳务工和劳务协作队伍延伸,组织他们开展了“中铁五局党旗红、安全质量当先锋”“大干120天”“决战四季度”等劳动竞赛活动,并将竞赛活动中的安全质量进度奖惩与劳务协作队伍收入挂钩,激发了劳务协作队伍比学赶帮。

推进专项文化 突破施工瓶颈

如何发挥架子队在各个重难点工程、关键工序施工中的攻坚克难、勇挑重担、勇争一流的作用,公司在架子队全面开展了施工技术文化、安全质量文化、成本管理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

推行施工技术文化,破解施工难题。公司贵开项目架子队针对承建的隧道围岩地质结构差、施工组织困难等情况,广泛开展了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等活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针对壁板坡隧道出现溶洞群异常情况,沪昆云南项目部架子队组织人员对隧道溶洞采取“超前预注浆、后注浆、局部注浆和补注浆”的施工方法,既稳定了围岩,又增加了效益。

推进安全质量文化,打造平安工地。各架子队广泛开展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安全生产宣誓、群众安全监督员监督、党员身边无事故等活动,制作安全生产警示标牌、标志,进行安全提示和避险教育,起到了较好的防范作用。架子队还根据安全风险源多变性的特点,实行动态风险源辨识,做到早发现、早告知、早预防。杭长项目部嚴格执行既有线施工“三有九不准”规定,坚持“培训教育在先,预防措施在前、过程监控在中、奖惩兑现在后”的工作机制,为工程建设营造一个平安的环境。他们还在施工中认真做到“不在操作中偷懒、不在工艺上从简、不在材料上扣减、不在数据上护短”的“四不”原则,坚持把好“原材料进场关、过程控制关、检查验收关”和施工过程中的自检、互检、专检制,控制好了每一道工序,项目施工至今工程质量一直处于可控状态。

推进成本管理文化,培育当家意识。架子队逐步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集约化管理转变。他们全面推行了四套机制:架子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经营,是专业施工的承包单位,对架子队实行获取任务实行内部竞标制、运行模式工料机总承包制、架子队党政技交纳履约保证金制。架子队与项目部之间互为经济合同关系,有自己管理、技术力量,具备较强的施工管理能力,拥有部分施工常规的机料具或机械设备。架子队的组建和运行模式,不仅打破了原来在工程项目上责权利不清的“大锅饭”现象,划小了核算单位,明确了责任主体,有效控制了施工成本。如:在壁板坡隧道施工中,架子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降低了喷射混凝土的回弹量,有效节约了材料。又如:他们严格执行二衬钢筋工艺标准,采用梅花形焊接接茬钢筋,增加了受力面积,保证了二衬钢筋焊接量搭接标准和质量,此工法得到普遍认同,已在五局沪昆云南段全面推广。

篇5:中国旅游文化作业

我的家乡是浙江温州,所以我介绍温州的小吃和景点 温州风味小吃很多,有矮人松糕、长人馄饨、八字桥松糕、米面、炒粉干、马蹄桦、陡门头灯盏糕、猪油糕、马蹄松、白蛇烧饼、五味香糕、山楂糕、芝脚糖、荷花酥、福寿糕、双炊糕、麻巧、温州松糖、象生雪梨、薄饼、胶冻、温州牛肉焙片、温州高粱肉、县前头汤圆、强能鱼丸、麻糍、楠溪江麦饼等,约有四五十个品种.但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薯粉。薯粉是温州洞头的特产,下次去温州可以去尝尝哦!直至今日,我还没有吃到过有比洞头的带鱼番薯粉这样把海鲜和山土货结合的如此美妙的小吃。山蛋蛋和带鱼是如此差异,却又如此美妙的融合在一起,山番薯的纯朴和海带鱼的生猛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就如同冰与火的奇异约会,使普通的东西具备了独特的魅力。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景点咯!温州虽然比较商业化,但是好玩的地方也不少呢!温州有雁荡山,江心屿公园,乌岩岭,渔寮、炎亭、玉苍山,燕窝洞,楠溪江,铜岭,洞头,大若岩,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完呢!

去年暑假我去过燕窝洞,挺不错的,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玩哦!燕窝洞处在温州苍南县望里镇大蜥山西南半坡。入口处为龙泉寺,即下洞。传说此山古时为岛屿,称荪湖山,曾有五只白燕在此筑窠而得名,窝穴在寺院大殿中的石壁上。有壁下进洞,曲折盘迴,要经七个石室,呈现洞中套洞、洞里有天,洞外有洞,参差错落的奇特景观。由石门出洞,即玉虚道观,殿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黄墙黛瓦,宏伟壮丽。

这里集山、水、树、石、洞、寺、观为一体,茂林修竹,山峦叠翠,洞穴幽深,奇岩耸立,唐塔宋桥,古迹颇多。境内水库碧水盈盈,适于泛舟垂钓、游泳。总之,该景区是人们理想的观光、度假胜地。

说到这里,让我这个呆在杭州下沙的温州人都忍不住想回家了呢,想去吃吃街边的小吃,去旅游胜地散散心。温州,真的是个好地方,在我看来,人这一辈子,没有去过温州,就是一个遗憾,我很高兴我是个温州人!

国内最想去的地方旅游计划

我国内最想去的地方是西藏。

一、首先要说,这个问题,缺乏两个重要前提,一个是进藏时间,二是准备在藏多久。

二、如果这两个问题均不明确,只是本着“最经济”这个原则的话,正如大家所说,一定要避开7-8月,进藏月份以4-5月为最佳,那个时候去林芝,根据海拔的不同,有的地方花开遍野,有的地方花刚吐苞,气候温润少雨,天蓝云白,吃、住、行的价格处于上调边缘,还很便宜,空气中的氧含量也较冬季明显增加了。其次就是9-10月,是最适合观赏大美西藏的月份,那个时候的西藏比较“原形毕露”,看到珠峰、南迦巴瓦峰等大雪山的机会明显增加,并且秋色迷人,但是和4-5月相反,是处于吃、住、行价格从旺季开始下调的边缘,旅行成本相对偏高,黄金周过后会好很多。

三、明确时间以后就是路线,西藏现在常规旅行路线就是拉萨、林芝、山南、珠峰、阿里、纳木措等,每条路线需时不同,最短的1天,最长的20天,要按照在藏时间和大概预算来决定,一般第一次进藏的人多会选择拉萨3天、林芝2-4天、日喀则加纳木措3天、山南2天这样一个路线。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说多也多,说少也少,完全还看进藏时间与路线,简单说就是做好防晒防高反准备,在高海拔区住宿最好带上睡袋,到边境地区(如珠峰)办好边防证。

五、关于省钱,大部分自助进藏者都是包车游,想省钱,又比较有穷游经验的话,可以选择合理的班车路线,半班车、半包车,甚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加一部分徒步,这样又有深度又省钱,但是如果经验不足,临时抱佛脚的话,恐怕不光不省钱还会浪费钱了,这个一定要量力而行。仅按常规算,一次在藏10天(一般我想就是至少也要10天)、旺季的西藏旅行,一个人最低也要准备6000元左右的预算。

注意事项

1、首先,与游客接触多的拉萨藏族都很随和,不必讲究过多,只要注意别摸他们的头顶,别与他们开不雅的玩笑,即可。

2、其次,比较边远的藏族,楼主基本无法接触,接触到也无法交流,注意基本的礼貌即可。

3、入寺庙,不要穿比较露的衣服,要脱帽,要摘掉太阳镜,以示敬仰。

4、尽量不要被布宫等景点门前乞讨的小孩儿缠住,不要施舍。

5、最好体检下,如果没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没有感冒,又比较年轻,就可以进藏旅游。

篇6:中国旅游文化与地理 作业

金融与统计学院 金融六班 李超 20091810608

摘要: 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它集各个国家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观念、科学技术等为一体。更确切地说,传统文化的理念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梁思成先生说“建筑之规模,形态,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古建筑以均衡对称的方式形成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具有天人合一的特征,西方古建筑以立体感官、单一布局为特征,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二者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西方古建筑差异文化特征

一、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一)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词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二)轴线的空间艺术

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这主要体现在受中国“周礼”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体系当中。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表现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尊卑 差别。

(三)“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

崇尚自然,喜爱 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持着与大自然对立的态度,用建 筑去控制自然环境;相反,乃是持着亲和的态度,从而形成了使建筑和谐于自然之中的环境态度。例如东晋大官僚石崇在洛阳近郊修建河阳别业(金谷园):“其制宅边,却阻长堤,前临清渠,柏木几于万株,流水周于舍下”(石崇《思归引·序》);佛教高僧慧远在庐山经营东林寺:“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沟。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墨禅林,森树烟凝,石迳苔生。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高僧传·慧远传》)。诸如此类的描述,文献记载中屡见不鲜。从此以后,那些建置在城市以外的山水风景地带的佛寺、道观、别业、山村聚落都十分重视相地选址,目的不仅为了满足各自功能的需要,还在于如何发挥建筑群体横向铺陈的灵活性而因山就势、臻合于局部的山水地貌、谐调于总体的自然环境。它们无异于点染大地风景使其凝炼生动、臻于画境的“风景建筑”,这正是中华民族在建筑与大自然关系的处理上所体现的独特的环境意识,虽非完全自觉,但却十分明显。历来的山水“画论”,对于这种环境意识都曾作过部分的美学和科学的阐述

二、西方古建筑的特点

(一)立体感官,单一布局

与中国的古建筑相比,西方古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建筑体系,它的建筑风格也是一脉相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式”便是“立体感官,单一布局”的突出表现。这些柱式结构的建筑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有些柱式的柱头是简单而钢挺的倒立圆锥台,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有的则是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带有婀娜潇洒的两个漩涡,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虽然以柱式为构图的原则所展示出的是单一布局,但其所蕴涵的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带给人们的却是立体感观的视觉冲击与震撼。

(二)神亿陛和宗教性

西方古建筑多具有神化性和宗教性的特点。这是受到了宗教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文化一支独秀,深深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而正是在这种影响之下,出现了西方古建筑中最具有宗教与神化气息的崭新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它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是基督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高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只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

作为富有浓厚神化性与宗教性代表的哥特式教堂,其内部结构全部裸露,近于框架式,垂直线条统帅着所有部分,使空间显得极为高耸,象征着对天国的憧憬;每当阳光从布满窗棂问的彩色玻璃照射进来时整个教堂的空间便弥漫着迷离与幽幻,教堂仿佛就是天堂。此种气氛已尽显了基督教的精神,其中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便是哥特式建筑典型代表,他们也因此把西方古建筑的神话性与宗教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 中西方古建筑差异

(一)、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不论中西,传统建筑不外乎三种基本的材料:土、木、石。中国人以木为主,西方人以石为主。当然,中西方都兼而使用这三种传统材料:土、木、石。中国人将土、石用在基座与墙体上,而西方人则将木用在部分建筑的屋顶上,中西方都将土用为砖、瓦。建筑材料选择上的习俗差别,是由文化差异决定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所以,西方建筑的“基本词汇”是柱子,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同西方建

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句式”,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二)、建筑结构布局上的差异

中国人忠实地使用了由木构梁架构造的坡屋顶,并把这样一种纯粹出于结构与功能特点的结构形式,发展为最具符号性的部分。虽然西方人也使用坡屋顶,但却高度发展了石结构的拱券与穹隆作为覆盖性结构。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拱券与穹隆技术,并将之应用于墓穴与桥梁中,但却没有将其选择为具有强烈符号表征性的屋顶结构。

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有如下三点: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独特的单体造型、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和谐”之美为基调。尽管我国先秦时期的建筑也曾有过高台榭、美宫室,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的阳刚之美,但随着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汉以后,中国传统建筑这种展现对抗力度的阳刚之美逐步走向“和谐”与含蓄之美。以内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纡余委曲的建筑序列层次,婉转、舒缓的建筑节奏韵律和凝重、自然的建筑装饰设计,给人以亲切、温馨、安闲、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

在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个体服从于整体,追求和谐。正如李泽后先生所言:“中国建筑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的,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它重视的是多个建筑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

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石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感生硬、冷峻,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在建筑的形体结构方面,西方古典建筑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的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那些精密的几何比例,那些充满张力的穹窿与尖拱,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处处皆显示出一种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从而引发人们惊异、亢奋、恐怖、等审美情绪。就连以山水自然之美为题材的园林建筑,亦一反中国式的“天人合一”,而表现天人对立,人定胜天为主题。在西方造园家眼里,自然景物不是模仿对象,而是改造的对象,因而西方古典园林的造景多以体现人工伟力的建筑为主,山水花木不过式建筑的陪衬。并且这里的山水花木亦并非保持自然的生长之态,而被修剪成各式规整的图案。园林的布局,亦按人的意志划分为规则的几何形,表现出古代西方人勇于征服自然的抗争精神。

西方古建筑的空间序列采用向高空垂直发展,挺拔向上的形式。同时,西方古典建筑突出建筑个体特性的张扬,横空出世的尖塔楼,孤傲独立的纪念柱处处可见。每一座单位建筑,都不遗余力的表现自己的风格魅力,绝少雷同。这反映了西方传统文化中重视主体意识,强调个体观念。

(三)、建筑色彩上的差异

中国古建筑的色彩

随着阶级的产生,色彩逐步成为政治、宗教的服务工具。《周礼》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性币,各放其玉之色。”色彩已用于政治礼仪之中。西周时色彩的正色(五色)、非正色已作为“明贵贱、辨等级”之用。春秋时不仅宫殿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墙上有彩绘,并已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秦代继承战国时礼仪,更重视黑

色。秦始皇统一后变服色与旗色为黑。“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黑色为主色从此开始。汉代,发展了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体。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黄象征龙,表示中央。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末。汉代除民间一般砖造泥木房的室内比较朴素外,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皇。天花一般为青绿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盛唐时,佛教影响巨大,竞相攀比华贵之风盛行。色彩比以前更豪华,不但用大红、绿青、黄褐及各层晕染的间色,金银玉器是必用材料。绿色、青色琉璃瓦流行,深青泛红的绀色琉璃瓦开始使用。从汉至唐代,建筑木结构外露部分一律用涂朱红,墙面用百粉,采取赤红与白色组合方式,红白衬托,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感是其特点。

宋代喜欢清淡高雅,重点表现品位,建筑彩作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稳而单纯,是受宋代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响。这时期,往往将构件进行雕饰,色彩是青绿彩画,朱金装修,白石台基,红墙黄瓦综合运用。元明清三代是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更迭时期,除吸收少数民族成就外,明代继承宋代清淡雅致传统,清代则走向华丽繁琐风格。元代室内色彩丰富,装修彩画红、黄、蓝、绿等色均有。明代色泽浓重明朗,用色于绚丽华贵中见清秀雅境。清代油漆彩画流行,民宅色彩多为材料本色,北方灰色调为主,南方多粉墙,青瓦,梁柱用深棕色,褐色油漆,与南方常绿自然环境协调。

西方古建筑的色彩

在古希腊的建筑群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艳丽的色彩。从现存遗留下来的大理石顶部残物色迹推测,那里有最早的红、黄、蓝、绿、紫、褐、黑和金等色彩,神庙檐口和山花及柱头上不但有精美的雕刻,也有艳丽的色彩。如陶立克式柱头上涂有蓝与红色。爱奥尼式建筑除蓝与红外,还用金色。科林新式则对金的使用较盛行。帕特农神庙(陶立克式)在纯白的柱石群雕上配有红、蓝原色的连续图案,还雕有金色银色花圈图样,色彩十分鲜艳。希腊色彩是他们宗教观的反映,使用色彩已具有象征意义。红色象征火,青象征大地,绿象征水,紫象征空气。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多运用红土为底色,黑色为图案或相反使用。这种对比产生一种华贵感。

古罗马继承希腊文化并没有创新,罗马贵族爱好奢华,为了装饰宏大的公共建筑和华丽的宅邸、别墅等,各种装饰手段都予以运用。室内喜用华丽耀眼的色彩,红、黑、绿、黄、金等,墙上有壁画,色彩运用十分亮丽,还通过色彩在墙面上模仿大理石效果,并在上面以细致的手法绘制窗口及户外风景,常常以假乱真。艳丽奢华的装饰风格影响整个欧洲。当时的建筑经典《建筑十书》所介绍那时建筑色彩非常丰富,有黄土色、灰黄、胭脂、淡红、红褐、鲜红、朱红、灰绿、蓝绿、深蓝、白、红白、黑、金等色彩。

三、古建筑所体现的东西方文化特征

(一)古建筑体现的中国文化特征

1、务实精神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的若干特征及其建筑概念都反映出中华传统文化实用理性的务实精神。中国古典建筑体系一直坚持着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始终以人体尺度为出发点,不求高大永恒,无论什么类型的建筑都很少像西方教堂那样超尺度的东西。中国建筑的庞大是通过,小尺度单位的院落,不断有规律地衍生而产生的。不论建筑群有多么庞大,人在其中活动,所感受到的永远是与人相亲和的尺度。这种设计取向,正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想性思想居于统治地位的特点,迥异 于西方在神学迷狂之下所追求的超尺度。

2、恒久变易观念 传统的中国式房屋设计原则采用通用式设计思想,房屋就是房屋,不管什么用途都希望合乎使用。因此,久而久之,使人们形成了恒久变易的观 念。中国建筑不注重外在直观的形象,而注重人在其中的序列安排。随着道路穿过一道道大门,便会有一

个院落,使人一次次豁然开朗。建筑序列犹如一轴长卷,且走且思,道不尽则思不尽,一直达到高潮有豁然醒悟之感,这一点在园林设计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古典建筑在重领悟、重层次、重气氛等方面极下功夫,反倒对单座建筑淡然处之。古人对感受 与领悟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于建筑本身的注视。建筑以恒久的构件和不变的院落,通过无限衍生,便能演绎出无穷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恒久 变易的内涵。

3、中庸思想 中国建筑往往把高潮和精华放在最里面、最后面,而前面则是质朴的墙,庭院深深深几许,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化解之中,农耕文化内向型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必然要选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

正因为如此,体现了中国人基本精神之一——中庸,“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中庸,即适用而经久不渝。中国建筑造就了人们在人格思想上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追求执两端而用中的温顺谦和的君子之风。

(二)古建筑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1、独立与自由

古代西方建筑往往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强调建筑艺术的永恒与崇高,他们常常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古代西方建筑在一套独立的建筑体系上,形成独特的方格,他们布局单一,似乎根本不需要多余的建筑来衬托。西方的建筑师们巧妙地把西方人的思想融于建筑,并形成迥异的风格。因此,正是由于那些极力表现人性的建筑使人们更加渴望去追求独立与自由。

2、思维的缜密与创造力

从古代起,当西方建筑师们设计建筑时,他们不仅关注建筑的构造与精度,通常还在策划时考虑到它的功能,功效及其防水、防火性,是否拥有便利的交通等。而随着西方文明的不断发展,西方古建筑的风格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拜占庭,从哥特式到巴洛克、洛可可式,建筑师们始终以高度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工作,而处于这些建筑之中的人们,就难免不受到建筑风格的感染,形成良好的创造氛围,这也是西方文明更加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原因。

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是具体的政治制度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抽象的哲学理论,其中儒家传统的礼治思想是指导古建筑创造的主要思想,中国的古建筑处处体现着秩序、实用、中庸。而在西方,无论是古希腊建筑中的宙斯庙,还是古罗马建筑中的斗兽场,无论是拜占庭风格中的万神庙,还是哥特风格中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建筑都独立的耸立于那里,直接,一目了然,没有旁物的修饰也自成一体。这是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的享受 的直接表现。古文化影响了建筑风格而古建筑又影 响着中西方文化的发展,文化和建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谱写着中西方辉煌灿烂的文化史诗。

参考文献:

[1]陆志宝.Touris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2]付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3]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1.

[4]冯骥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王毅冲国园林文化史[M]-.L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上一篇:总有一天你会明白那些都不重要情感美文下一篇:论高校保卫干部职业道德素质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