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文化经济介绍

2024-05-02

台湾政治文化经济介绍(通用6篇)

篇1:台湾政治文化经济介绍

割不断的精神纽带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纪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9211402 汤美 39211301 杨娜 2011.11.12 tt [选取日期]

割不断的精神纽带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纪实

汤美,杨娜

摘要: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哺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奋斗不息。本文主要讲述2008年之后两岸文化交流成果。将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应有的使命感,应尽的历史责任,台湾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现实基因。

关键字: 中华文化 海峡两岸 交流成果 妈祖文化

台湾文化,如同祖国其它地区文化一样,是中华大文化的一朵小花,它的根在祖国大陆深处。在台湾近代史上,台湾文化承受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但它仍然吸吮着中华文化的乳汁,保持着中华文化的特性。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中华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华夏儿女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中。尽管历史的阴霾曾使海峡之水长时间的寒冰冻结,但却冻结不了根深蒂固的文化根系,两岸同胞发自内心的文化交流,始终成为难割难舍的精神纽带。

一.《告台湾同胞书》揭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篇章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进行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由此揭开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篇章。1992年,两岸实现双向交流,允许中国大陆人员赴台交流。这年初,中国科技协会在台湾高雄、台北举办了“敦煌古代科技展”,这是大陆首次在台举办展览。神奇辉煌的莫高窟千佛洞,沙漠腹中的月牙泉、七星草,戈壁滩上的丝绸之路、玉门关„„一幅幅雄伟壮观的画卷使参观者留连忘返。5月,中央民族歌舞团舞蹈家杨丽萍等3人应邀赴台,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3人以上的文艺团组赴台演出。一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孔雀舞蹈,倾倒了台湾广大观众。此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越加频繁。

自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担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之后,两岸关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的签订是一个里程碑,这是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然而,我们看到两岸仅仅经济的交流还远远不够,一是经济的交流并没有将两岸人民的心灵拉近,二是两岸的和平发展局面并不牢固,因此,两岸人心的交流提上了重要的课题。

二.人心的交流如何实现?马英九做出了最准确的解答。

在《2008赢回执政权》的演说中,马英九特别指出,“文化上,我们不应自外于中国。无论语言文字、历史情感,海峡两岸人民应该共用先人留下的伟大遗产。台湾不应‘去中国化’,而应勇敢地承认我们的文化与历史根源。同时,我们应有开阔的心胸,吸纳中国大陆在内所有的思想文化,以涵养这块土地,成长茁壮”

马英九2008年当选台湾最高领导人后,就曾亲临孔庙参与祭孔祀典;2009年还亲自主祭“遥祭黄帝陵”典礼,成为国民党到台迄今首位亲自赴祭的台湾最高领导人。

马英九在2008年“就职演说”、纪念“823炮战”50周年时的讲话中都明确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并指出“两岸的和解双赢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2009年10月,马英九在“双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与台湾本土文化结合”,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模式”,发展出了“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

2010年7月8日下午,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台北接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将于9日率团出席在广东举行的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的代表团成员。马英九说,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是在5年前国共两党设立的意见沟通平台,参与的人士不限政党,讨论的议题触及经贸、农业、文化、教育、交通及旅游等各层面,对两岸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相信在中华文化的指引下,应有智慧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

三.具有共同深厚传统中华文化的海峡两岸,没有理由不密切携手合作——妈祖文化

2008年4月,春暖花开之际,闽台文化交流活动此起彼伏 “2008妈祖之光”大型电视综艺晚会4日和6日分别在台湾台中县和台南市成功举行,共吸引了15万名台胞现场观看;

妈祖文化在中国大陆沿海、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中广为传播和传承,影响广泛深远。妈祖文化交流不仅发挥着海峡两岸链结作用,而且再度促进两岸和平与发展。”台湾澎湖科技大学副教授杨崇正前不久访莆如是说。

杨崇正表示:“我来自台湾澎湖,祖籍重庆。祖国大陆与港澳台是大的两岸三地,另一种说法为小的两岸三地是祖国大陆与台澎金马。”他说,发源自莆田湄洲岛之妈祖文化迄今已逾千年,大约在十四世纪初随闽、粤移民传入澎湖,十七世纪初再随移民传入台湾本岛。身处海岛的台湾地区包括澎湖、金门、马祖四面环海,台湾民众对妈祖这位发展海洋经济守护神更是信仰虔诚,普遍尊崇。仅台湾本岛之妈祖宫庙较有规模者即多达五百余处;中小规模者更深入城乡居民小区,可能近万处。而许多地名亦与妈祖有关,例如,马祖即为“妈祖”转音;澎湖县的马公市,“马公”即为“妈宫”(妈祖宫庙)转音。公元1335年元朝惠宗时,澎湖正式设立巡检司管理民政,隶属当时福建省同安县。澎湖历史上是闽、粤汉族移民渡海赴台湾开垦拓殖中继站,也是东南沿海重要渔场。妈祖文化不仅连系祖国传统文化与乡情,也保佑移民等在异乡开垦创业,而且在两岸历史和现实中起着重要链结作用。

杨崇正认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日趋活络,对促进两岸和平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他说,澎湖气候条件、海港及机场等硬件条件远比金门佳,能通过的客流、物流能量更大更快,也能扮演两岸中继站和客货中转中心角色,澎湖各界人士对此盼望良久。自去年4月以来,福建砂石得以海运直航澎湖,降低砂石运输成本,连带降低土木工程建设成本,有助澎湖本地各项公共建设及民间观光旅游设施推展。实现两岸周末包机直航常态化,未来如能争取大陆观光客源来澎湖、扩大开放货物等项目,都有助澎湖经济发展。祖国大陆方面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金马澎及台湾本岛正呈西东走向一线排开之势,加上传统上闽、台、澎民间共同的妈祖信仰和独有的“五缘”(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关系,以及未来将扩大开放的全面“三通”政策,必将更好地为促进两岸经济繁荣发展作贡献。

杨崇正说:“21世纪初起,和平与发展在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架构下已成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潮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契合‘发展’主轴,而‘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正契合‘和平’主轴。”他表示,不仅在全球如此,在海峡两岸之间亦是如此。有和平才能带动发展,有发展才能维护和平。妈祖文化就是一种保障“和平与发展”的文化,代表和平乐观、积极向外发展精神的海洋文明文化。因此,弘扬妈祖文化,加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进而加强经贸文教等方面交流,必将推动和深化两岸和平与发展。

四:两岸文化交流要“开大门、走大路”

两岸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阻隔,在既有平台之外,需要进一步加深理解。过去两岸文化交流基本上还是自下而上的草根交流,规模小,尚未得到全面的发展。未来有必要掀起盖头来,开大门、走大路,让潜水艇式的文化交流浮出水面来,朝着更健康、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实际上大陆对两岸文化交流一直持积极的态度。2010年9月5日蔡武在台湾访问的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蔡武在基金会举行的欢迎午宴上表示,我们愿意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我们将虚心汲取此次论坛达成的共识和提出的建议,努力转化为两岸文化交流政策,为两岸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9月6日蔡武在“两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指出,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不能仅仅依赖物质方面的互利,经济合作与贸易往来不能够替代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沟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文化交流还存在一些壁垒和障碍,需要两岸同胞共同作出不懈努力,营造鼓励和支持两岸文化交流的良好氛围,共创互利共赢新局面。将秉持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品格,愿以更加开放、务实的态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全方位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哺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奋斗不息。它激发全国人民的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成为焕发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鞠躬尽瘁的精神源泉。为此,我们必须将中华传统文化加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应有的使命感,应尽的历史责任,台湾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现实基因。通过教育、科技、艺术、传媒等各项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繁荣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认同的目的。参考文献:

[1].江岷钦: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新愿景:没有理由不携手合作 http://news.sohu.com/20080429/n256580832.shtml.[2].姜琨:《妈祖文化的现实意义》,2011年第11期.

篇2:台湾政治文化经济介绍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搜索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2.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3.二二八事件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4.太阳花学运

太阳花学运即3·18台湾部分团体和学生“反服贸抗争”事件,”2014年3月17日,台湾地区“立法院”内政委员会等8个委员会联席初审《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国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张庆忠在混乱中宣布服贸审查超过3个月,依法视为已审查,送立法院院会存查,引发部分人士不满。3月18日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民间团体和学生晚间突破立法院警力,占领立法院议场。19日晚间,针对台湾部分团体和学生聚集台“立法院”抗议《两岸服贸协议》。5.海基会

海峡交流基金会是台湾的民间组织,简称“海基会”,成立于1990年11月21日,1991年3月9日举行开幕式,正式挂牌运行。主要功能是接受“陆委会”委托,办理两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项事务

二、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90年代国民党的三次分裂。1.1993年:新党独立

打破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分庭抗礼局面

1988年,蒋经国逝世,蒋介石家族淡出台湾政坛,李登辉主政,在党内排斥异己,推行“本土化”路线,引起党内激烈斗争。1989年,立法院内的国民党少壮派立委以“新国民党”为名成立问政团体“新国民党连线”,诉求党务改革,挑战李登辉等“主流派”,却连遭打击。

1993年2月,郝伯村“内阁”下台,标志着“非主流派”已排除出国民党权力核心,“主流派”更放话:“以后没有新连线的位置,对党不满意就离开”,“新国民党连线”遂决定另组新党,与国民党分道扬镳,打破了台湾岛内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分庭抗礼的局面,形成“鼎足三分”之势。

2.1996年:

台湾第一次“总统”公投

国民党多名大佬出走 实力大减

1996年3月,台湾举行第一次“总统”公民直接选举,国民党内的亲蒋派欲借公投机会,对抗逐渐暴露出“台独”野心的李登辉,共分出“李(登辉)连(战)配”、“ 林(洋港)郝(柏村)配”、“陈(履安)王(清峰)配”三组人马参选,选举结果为“李连配”胜出。

国民党虽然在选举后继续掌握政权,李登辉也借此彻底击败党内其它派别,但林洋港、郝柏村、陈履安等重量级人物的“出走”加速了国民党的分裂,大大削弱了国民党的实力,为2000年“大选”败选埋下了伏笔。

3.2000年:

台湾第二次“总统”公投

宋楚瑜受压脱党 国民党一分为四沦为在野党

2000年“总统”选举,李登辉支持连战参选,刻意打压国民党内的政治明星宋楚瑜,甚至利用“兴票案”打击宋楚瑜的清廉形象,并动用行政资源针对宋进行个人调查,结果让民进党坐收渔利。陈水

扁最终以39.3%的得票率获胜,以无党籍身份参选的宋楚瑜得票率为36.8%,而国民党的连战得票率则为23.1%。

败选后,宋楚瑜成立亲民党,一些本土派出走则成立台联党,加上之前分裂出走的新党,国民党自此一分为四,势力衰微。以至于在2004年“大选”中,虽然连战、宋楚瑜一弃前嫌合作参选,仍旧不敌民进党陈水扁与吕秀莲的组合。

2.简述国民党对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

在台湾经济恢复与发展初期,土地改革与“美援”发挥了重要作用。台湾土地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土地改革第一步是进行“三七五减租”,即将原地主收取超过收获量50%以上的地租一律降至37.5%以下,其他附带租金一律取消。接着全面推行于1948年开始试行的“公地放领”政策,即将从日本人手里接收的公有耕地承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承租地价分十年还清。•(1)以和平的方式改变了封建土地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地主改造积极性。•(2)土改后,农民的增产意愿提高,农业生产逐渐增加,充分供应岛内需求而有余,米价、一般物价及工资水准趋于稳定,缓和了通货膨胀。•(3)为工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50年代末期开始,台湾进行了一次较为广泛的财政、外贸、金融体制的改革,台湾从此走上了一条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道路。1958年4月,台湾“行政院”公布了“改进外汇贸易方案”和“外汇贸易管理办法”等法规,对外贸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与调整。一是台湾将复式汇率改为单一汇率,废除了不同进出口货物适用不同汇率的制度。二是放宽进口限制,降低进口原料的各种税收。三是鼓励出口,实行外销退税制度,设立外销推广基金,实施保税工厂与保税仓库制度,实行外销低利贷款与外汇提留制度等。这些政策措施极大的促进了台湾产品的外销与经济发展。曾参与早期台湾经济决策的台湾知名经济学家王作荣对这一改革予以高度评价。他在《壮志未酬》一书中写道:“不要小看这项改革,这是一次改变台湾经济前途、脱出困境、使台湾经济起飞、创造台湾经济奇迹的起跑点”。

为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以弥补即将停止的“美援”,台湾当局于1960年颁布了“奖励投资条例”,对外商投资提供优惠,凡产品50%以上出口的企业,可享受免五年营业税或加速折旧等优惠;将利润用于增资扩充设备的企业可享受免4年营业税或加速折旧。同时设立专门的投资审批委员会,提高办事效率。这是台湾财经政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台湾的租税政策从过去的追求“预算收支平衡”转变为谋求“经济发展”。于是从这时起,台湾逐渐形成一套较开放的经济体制,为台湾经济的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外资开始加快在台湾的投资,台湾经济发展步入快速道。

蒋经国的经济政策

对内蒋经国推行民主共和制,并且废除封建继承制,解除“戒严令”,同时开放党禁和报禁,为台湾后来实行“政治民主”铺平了一条宽敞的道路。

蒋经国还放宽两岸政策,并且开放大陆探亲,允许大陆老兵返乡,这也打破两岸近40年的隔阂,同时促进了两岸关系的缓和与改善。

蒋经国推行人事革新,并且打破省籍界限,向本省人开放政权,同时大量启用本省籍官员例如林洋港、谢东闵、邱创焕、徐庆钟等。

在其执政期间,蒋经国重用经济技术专业人才,并且全力推动岛内经济建设,例如“十大建设”、“十二大建设”等,这也让台湾“赢得亚洲四小龙之首”的美誉。

蒋经国倡导廉洁奉公,并且还制定了“贪污治罪条例”,坚决反对贪污。同时自己以身作则,勤政爱民,勤走基层,每年下乡多达200次。

蒋经国在其执政期间,一改以往的政策,也正因为他推行的这一些政策,让整个台湾地区逐渐走向繁荣富强起来。可以说,蒋经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经济大师,可以将一个原本落后的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得可贵。

马英九时期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致力开启两岸和平发展新局,推动海空运直航、开放陆客、陆资、陆生来台,进而签署ECFA,启动两岸制度化经济合作引擎;在2012年成功连任后,更加快步伐,开放美牛、推动两岸服贸货贸协议及自由经济示范区等政策,希望藉此排除台湾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协议”(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及洽签双边FTA之阻力。

台湾是海岛经济,以贸易为本,马当局大力推动经济开放政策,和全球接轨,协助企业海外布局,可说是正确方向,其中两岸经贸大幅开放,更为台湾经济引进可观活水,尤其是陆客来台观光,八年累计逾1,400万人次,带来数千亿元的外汇收入,创造了很多新的投资和就业机会。

3.简述民进党的组建及其基本主张。

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1986年9月28日在台北宣布成立。系由原“编联会”、“公政会”等党外组织为基础而建立的以国民党为对手的在野“反对党”。政治体制主张

1、主张实行美国式的三权鼎立政治体制,保障人权;

2、主张制定“新宪法”,反对“修宪”;

3、主张废除“国民大会”和“监察院”,采“单一国会制”,反对设置大陆代表;

4、主张“总统制”、“总统直选”、“多省制”,反对“总统内阁混合制”、“总统间接选举”、“一省多市制”。

两岸关系主张

1、所谓的“全民公决”

主张台湾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以自由、民主、普遍、公正而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任何政府或政府的联合,都没有决定台湾政治归属的权利”,“反对由国共双方基于违背‘人民自决原则’的谈判解决方式”;

2、“台独”

“台湾主权独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台湾应建立“台湾共和国”;台湾与大陆地位平等,两岸“应以平等地位进行和平竞争”;“反对中共以武力威胁台湾”;主张缓和两岸关系,反对国民党的“三不”政策。

“外交”政策主张

主张台湾“应采取弹性作法,重新加入联合国,重返国际社会”,“以更弹性、更积极的作法,处理目前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问题”。经济政策主张

主张台湾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反对政党介入经济事务。

该党党章规定,其组织原则采用“民主运动”方式,实行“合议制”。组织决议以多数同意决定;各级组织的“委员”均由“各级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

4.简述2008年两岸实现大三通的历史意义。指台湾和大陆两岸实现 通邮,通商和通航

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力地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将使两岸同胞的往来更加便捷,了解更加深入,感情更加融洽。

二、将使两岸彼此的交流更加扩大,联系更加密切,互动更加频繁。

三、将使两岸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紧密,降低两岸营运成本、增加两岸货物流量、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进而促使两岸经济合作提高层次、拓展领域,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

四、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拓展两岸民众共同利益,强化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两岸之间全方位、多领域的大交流、大合作与大发展。

“三通”的实现,大大减少了飞行航行两岸的时间,缩短了路程,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极大的促进了两岸民众的相互往来,促进了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密切了两岸的经贸关系,增进了两岸同胞的福祉,推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

5.简评蔡英文执政一周年的执政效果。

蔡英文上台执政一年时间的实践检验表明,蔡英文及执政团队是无能的,施政是混乱的,改革是没有建树的,结果是民众失望的。特别是蔡英文当政后,民众抗议、抗争事件之频繁、抗议涉及行业与领域之广泛,前所未有,远远超过陈水扁与马英九。多个民调均显示,民众对蔡英文执政表现的满意度显著下滑,目前普遍降至30%以下,不满意度快速上升,基本在60%上下,从而宣示了台湾又一个政治神话“蔡氏政治旋风”的破灭,再次宣告了台湾民主政治的失灵。

蔡英文执政一年有这样的失败结局并不意外,甚至在预料之中。一个强烈主张“台独”与大搞“去中国化”的蔡英文,一个以“远中”、“脱中”与极力企图摆脱对中国大陆经济依赖的蔡英文,一个强烈排斥大陆、推行与最大贸易伙伴大陆对抗的蔡英文,一个处处以政治权谋考虑的蔡英文,一个以高举“转型正义”大旗大搞政治清算的蔡英文,要成功执政是困难的,要实现政治和解是不现实的,要扭转台湾经济困局是不可能的。未来蔡英文尽管依然大权在握,仍会努力施政,但政治思维与指导思想错了,施政与改革方向偏了,未来执政同样难有起色,蔡英文执政败局已定。

由于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民进党执政后,台湾参与国际事务更加困难,对此,蔡英文借由媒体专访,要大陆正确解读台湾去年选举的意义﹔“八百壮士”则指出,“我们也请蔡英文正确解读民调不满意度过半的民意。” “八百壮士”通过脸书表示,一年来经济持续衰退、街头抗争不断、尊严渐次流失,在“外交”与“国际空间”上,陆续面临“断交”、“撤馆”,尝尽闭门羹﹔在两岸关系上,制度化协商机制与联系管道中断,直接影响两岸交流、民生经济﹔在“内政”上,只看到以违法手段清算国民党﹔以对付敌人的行径推动年金改革,用铁丝网阻绝军公教警﹔独裁鸭霸(指蛮不讲理),“一例一休”知错不改。“八百壮士”提醒蔡当局,文青话术不能治理台湾,做些实事让民众有感比较重要。这一年来,两岸互信瓦解,对撞升温﹔官方时见隔空交火,敌对情绪日益显现,两岸关系从冷和走向冷对抗,风险还会不断升高,蔡当局依然束手无策。台湾民众的未来在哪里?“八百壮士”指出,权衡两岸实力对比、区域情势转变,国际政治现实,“难道人民只能呼喊天佑台湾吗?

6.简述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保存的比较好,比大陆更中国

台湾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到过台湾之后,我们分明感觉到,台湾的“重视”和我们的理解必不完全相同,我们一般想当然地认为,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从小设置专门的课程,配备专职的教师,列为考试的内容。其实,真正的重视并非如此。

台湾当然重视传统文化经典的传承。两岸分治以来,台湾一直延续“国文”的称谓,使用沿用几千年的繁体字。在小学阶段,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以国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课程为主。在高中阶段,文科的必修课程有三种:《高中国文》、《国学概要》、《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前两种是语文基础知识,以及经史子集的基本介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则完全是“四书”内容。2010年9月7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又通过了新的“国文科新课程”纲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文化经典内容所占的比重:高中三年文言文所占比重由原来的40%、45%、50%提升至45%-65%,篇数酌定30篇,文章皆出自《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老子》、《诗经》、《春秋左氏传》、《礼记》等经典,另外增补“国学常识”为选修课。

其实,如果仅做到这些,还算不得真正的重视。因为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即使我们再怎么强调,其价值恐怕都要大打折扣的。何况,台湾的学校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由选择,单纯靠着学校教育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当局者和学校的提倡、重视固然重要,而社会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在台湾社会,到处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氛围,从杜维明、余英时、成中英、刘述先等人是公认的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的极力鼓吹,到《东风破》、《菊花台》、《青花瓷》此类流行音乐中绽放的传统元素的,人们都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台北市区从北往南排列着几条主干道,路名依次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此外还有“四维”、“八德”之类出自“四书五经”的路名。在台湾,我们随处都能体会到中华民族提倡的“温良恭俭让”。在商店里买东西,服务人员为你提供了服务,不待你说声感谢,人家会主动说声谢谢。“礼仪廉耻、温良恭俭让”已经成为台湾人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东西。有一位台湾作家曾讲到台湾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情节:电视机前,一对父子面对两位总统候选人为谁应当选争论得面红耳赤,可是一到饭桌前,就“有酒食,先生馔”,立即恢复了传统的礼让孝悌。这就是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生活、渗入骨髓的教育,这是真正的教育。

台湾的国学教育有一个统一的哲学基础,那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这个哲学基础,也可以说是信仰,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证明是适合中国人生活的。有了统一的哲学基础,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道德、伦理与人格的教育也才有落脚点。

台湾国学教育强调的就是躬身实践,就是知行合一,要求把所学的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非常注意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大陆语文教育在生活实践上,可以说极为欠缺。

当然,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也受到诸多挑战。就在我们到访台北建国中学的前一天,一名学生跳楼自杀。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校教育包括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诸多棘手问题。在交谈中,大家普遍认为有这样几个问题是两岸的教育者应共同思考的。

一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定位问题。如果单纯为传承传统文化而强调传统文化教育,是偏离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主流的,两岸在以往都有过类似的失误。人才是目的,而不是发展;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而不是相反。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为教育而教育。

二是在民主化、多元化中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脉搏。政治的民主化和价值的多元化是不可抵御的时代潮流,传统文化教育既不可逆潮流而动,也不可因媚俗而迷失自我。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和台湾民进党主政时的“去中国化”都对传统文化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样的教训是深刻的。

三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实质问题。现在,在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中,“读经班”、“私塾化”格外引人瞩目。其实,这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实质才是关键的问题。传统文化教育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是传统文化精髓在当代社会的活力绽放。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把握精髓,与时代同行。

四是传统文化教育要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学生个性的问题。人文素养、人文关怀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传统文化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但是,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又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主发展的权利,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三、论述题

1.九二共识是两岸交往的政治基础,自民进党2016年执政以来,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不进反退,两岸业已形成的经贸文化旅游交流遭遇寒流,也严重影响到台湾经济的发展。2016年520就职典礼后,国台办认为蔡英文交出一份未完成的答卷,一年后这份答卷你认为是否合格,两岸现状目

前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结合一年来两岸关系变化,评析蔡英文执政后给台湾和两岸关系带来的影响。

我认为不合格。目前,两岸关系正呈现一个冷对抗的局面。而这蔡英文上台以来,不断搞“小动作”,对两岸关系施加坏影响,才走到今天“冷对抗”的地步。蔡英文上台以来,给台湾的经济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由于蔡英文政府对大陆的敌视心理,使得蔡政府硬推“新南向政策”,试图摆脱大陆的影响。然而在经济上,大陆上是无法避开的。如今两岸协商面临中断,两岸将无法签署货贸协议,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建甫就评论说,这关系到台湾产业发展。台湾经济不景,近期出口“15黑”、订单“13黑”(黑,即同比下降),而台湾货品出口到大陆还要缴付较高的关税,例如面板关税5%-8%,但中韩未来十年已面板关税将降至零;石化关税6.5%;汽车零件高达25%。这对台湾经济很不利。

台湾是浅碟型的开放经济体,外贸相当于台湾经济的命脉,而大陆与台湾经贸关系向来密切。因此即便新当局高喊“新南向”,蔡英文高调承诺“维持两岸现状”,“但如果在九二共识响应上,无法取得陆方的满意,台湾对外关系、经贸布局,不可能摆脱大陆的脸色”。

对于两岸关系,虽然蔡英文口头宣称“维持两岸现状”,实则是打算台湾独立,这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因而在两岸关系上,影响也很坏。据台湾《旺报》5月20日报道,首先就是两岸官方接触联系管道,在去年5·20之后全面中断。陆委会主委与大陆国台办主任之间的热线电话不通,双方交流层级降到科员之间的联系。海基会与海协会的沟通也中断,对于这一年来发生的几次紧急事件的联系出现障碍,影响台湾民众的权益甚大。

这些坏影响,都是由于蔡英文坚持“台独”思想,不肯也不愿与大陆进行和平友好沟通的结果。这些坏影响也恰恰证明了,只有两岸之间保持合作交流,大陆、台湾才都能获得利益,否则只能两败俱伤。

2.台湾有人说“马英九的对要由蔡英文来证明”。自国民党在2008年再度执政后,两岸关系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也给台湾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结合国民党八年执政情况,分析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并结合当前两岸关系现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马英九上任之前,两岸关系经历了多年的动荡。马英九上台后经过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拨乱反正,与大陆一道,共同营造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大大推进了两岸在经济、政治、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八年来,两岸关系是马英九重点关心和推动的领域,其主要作为和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新找回两岸互信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经过数次谈判和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实质就是在政治上要把两岸关系置于“一个中国”的框架之下。这是处理两岸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和原则。“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总抓手,有了这一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方向就明确了。在李登辉、陈水扁时代,“九二共识”遭到了“两国论”和“一边一国论”的破坏,导致两岸关系动荡不安。马英九上台后重新找回“九二共识”,使得两岸关系走出困境。有了“九二共识”,两岸关系的大门便豁然敞开,一个新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从此开启。

其次,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开放“三通”。由于政治原因的阻隔,两岸之间长期不能实现直接“三通”。马英九上台后不久,两岸两会便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迅速恢复了协商谈判。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达成了海运、空运、邮政等重要协议。这意味着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通航、通邮、通商由此变成现实,过去两岸之间“咫尺天涯,重重阻隔”变成“天涯咫尺,处处通途”。

两岸三通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台湾那扇久久对大陆封闭的大门终于打开,两岸双向交流成为现实。八年来,大批大陆游客能够赴台旅游观光、参访交流,两岸融合急剧加速。由此,更多的人了解了宝岛台湾,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说,两岸三通是联系两岸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正能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实现了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自2008年以来,海峡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达成了20多项协议,其中,“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标志着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开始。通过ECFA,台湾企业紧紧地与大陆市场联系在一起,避免了世界经济低迷给台湾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维持了台湾经济的平稳发展。最重要的是,两岸经济关系通过ECFA已经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形成高度相互依存的状态,特别是台湾经济对大陆市场的依赖。这一形势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与成长,更有利于两岸携手应对外部经济危机的冲击。

第四,两岸政治关系获得重大突破。自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最大的僵局就是政治军事敌对状态。60多年来,两岸也曾通过密使往来沟通,20世纪90年代后通过海协会、海基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也就是俗称的“白手套”进行协商谈判,但是两岸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没有取得任何显著的突破。马英九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坚持“九二共识”,为两岸之间实现政治关系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10月,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参加APEC领导人会议期间,会晤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指出,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愿意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就两岸政治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对两岸关系中需要处理的事务,双方主管部门负责人也可以见面交换意见。

在两岸共同努力下,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南京举行正式会面。这是数十年来,两岸事务负责人第一次正式会谈,也为两岸政治对话打通平台、增进互信基础写下新的一页。此次会面可以说是两岸关系在政治领域取得的一次突破性进展。自此开始,两岸事务负责人定期举行会谈逐渐制度化,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机制。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实现了两岸领导人60多年来第一次直接会面。这意味着两岸政治关系的历史性突破。从一定意义上讲,此次会面为两岸未来商谈实现和平统一开拓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渠道,足以载入史册。

反观蔡英文上台以来,对“九二共识”避而不谈,抛弃马英九政府所推动的和平和解政策,并且暗地里大作“台独”小手脚,给两岸关系造成巨大冲击。使得台湾民众彼此之间的族群分裂感更加严重,社会更加动荡。

且由于蔡英文政府对大陆的敌视心理,使得台湾经济民生无法依靠大陆而获得回升的机会,而依旧处于困局之中。2016年台湾年经济增长率勉强“保1”,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由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台湾与作为台湾最大对外贸易出口市场的大陆关系变差,导致经济发展动能严重不足。旅游业更是损失惨重。

本来近年来,在台湾经济持续不景气中,诸多产业表现相对欠佳,唯有旅游业一枝独秀。马英九任内,大力发展观光产业,尤其是开放与鼓励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台湾观光产业的发展。赴台观光旅游人数一年一个台阶,并于2015年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2016下半年开始,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加上受大陆旅客重大伤亡事件影响,大陆赴台旅游人数显著减少,以全岛观光旅游为主的大陆游客显著减少,对台湾旅游交通运输、餐饮、酒店与医疗等相关行业产生很大冲击,让这一“黄金产业”顿时变为“惨业”。据统计,2016年5月以来,已有20多家游览车公司倒闭,旅馆住房率显著下降。同时,由于大陆旅客减少,两岸航班相应减少,从7月7166架次降到9月的5818架次,航空运输业也受到影响,尤其是以经营二线城市的复兴航空公司因旅客减少、亏损增加,不得不于11月22日宣布停飞解散。台湾医疗界预计,陆客减少,影响到台湾美容医疗的大陆客户减少,台湾医疗美容业至少损失2.5亿元新台币。

经济问题的困顿,也影响了民生问题。台湾中信文教基金会与《联合报》公布的2016年度代表字是“苦”字当头,随后的“变”、“闷”、“弯”、“狂”、“滞”等年度代表性的汉字,均充分体现了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冻、经济闷、人民苦”的台湾社会真实状况,也是民生问题的集中反映。依据台湾地区统计主管部门2016年11月底发布的“2016年人力运用调查报告”,非典型就业人口(临时性工作、派遣人力及部分工时等工作者)持续上升到79.2万人,再创新高,较2008年的65万人增加了近15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首次超过7%。这类就业者工资普偏低,不及正常就业者工资的一半,不仅生活相对艰苦,而且也拉低了台湾就业者的工资水平。另外,青年人失业率持续偏高,加上学贷压力,“青贫族”问题非常突出。据调查,目前台湾有近30万青年人有学贷,青年人毕业薪水普遍不足3万元新台币,月还贷款平均需3000元,青年人生活压力大。特别是由于岛内政治纷争、两岸僵局与经济改革争议,导致蔡英文上任后与旅游相关行业企业倒闭现象显著增多,不仅有大量旅行社、运输公司、酒店与餐馆等企业关门倒闭,尤其以复兴航空公司无预警倒闭影响更为显著。企业倒闭,直接造成大量员工失业,许多家庭生活受到影响。另外,调查显示,想另找工作者人数持续下降,只有52.2万人,占就业者的比例降至4.65%。这与经济动能不足、好工作难找与高龄化社会密切相关。

民进党执政后,推出首个重大经济改革方案就是劳工休假制度改革,企图在劳工与资方之间取得利益平衡,休假制度改革方案多次反复,结果引起很大争议。尤其是民进党当局坚持取消传统7天法定假日与实施“一例一休”制度,在尚未达成社会普遍共识情况下,于12月初依靠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的多数优势强行完成立法,引起劳工强烈不满与社会广泛非议。同时企业也批评此举是“民粹治国”,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不利经济发展。蔡英文上台后,改善民生与照顾劳工的承诺没有兑现,交出了一份不能令民众满意的答卷。

民进党执政后,台湾长期存在的薪资停滞问题并没有改变。2016年1月至9月,台湾名义平均薪资为50097元新台币(基本工资与奖金等总收入),其中经常性薪资平均为39144元,均较上年同期只有微小增长,若扣除消费者物价指数,实质薪资还减少了1.01%。

蔡英文竞选时许诺的福利迟迟不能兑现,民生问题未有明显改善,民众更感“苦闷”。

如果我们将马英九执政期间的台湾状况与如今的台湾现状做一对比就能很轻松地理解,蔡英文政府拒绝“九二共识”、拒绝两岸沟通的错误,将会愈发反衬马英九政府坚持两岸在经济、政治、文化、人员往来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正确性。

3.结合20世纪60-90年代台湾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分析台湾民主化道路发展历程,从目前岛内的蓝绿恶斗,你认为台湾的民主化是否取得成功。

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台湾固然完成了民主化,但还有许多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台湾的民主转型是一个奇迹。其理由是,在转型过程中没有发生流血和暴力事件。确实纵观古今中外,哪个国家民主转型没有经历过长期的内战、政变、复辟和血流成河?甚至国家分裂?

台湾民主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要归功于蒋经国时期成功的开明威权体制。一是经济发展,形成中产阶级,营造了一个均富的社会。二是教育普及。三是社会相对廉洁,民怨较少。四是由政治强人蒋经国本人自上而下的推动。五是美国的因素。特别是2000年第一次政党轮替、2004年两颗子弹引发的选举争议,都是在美国的影响下才平稳渡过。六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对台湾政策发生变化,由敌

对走向缓和。改变了台湾的外部生态。这使得蒋经国不仅可以开放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也为其终止实行了三十多年的戒严创造了条件。

蒋经国推动民主化还有两个历史偶然因素。一是他访美期间遇刺。虽然脱险,但也令他思索何以在蒋家做出如此之多的贡献之后,仍有台湾民众对之如此仇恨。二是他内定的家族接班人蒋孝武因受江南案拖累,被迫外放新加坡。此后,他才公开宣布蒋家不再继任“总统”之位。最后还是要指出的是,台湾做为一个人口仅有两千多万的小岛,也是其民主可以创造奇迹的先天条件。古希腊时代,公认的就是民主只能在小国寡民之地取得成功。

但是所谓奇迹,正是非同一般之事,台湾奇迹地完成了民主化,却没有使民主一般化,有效化。所以留下了很多问题。

首先,台湾在两蒋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总体廉洁,而且没有族群对立和分裂。但进入李登辉时代,腐败和黑金政治盛行。到陈水扁时代更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仅陈水扁本人,他的家族、亲信,更是遍及所有的执政团队。除“教育部”没有卷入外,其他各部无一幸免。而且陈水扁贪污真相是在其下台之后才曝光的,而且是被瑞士发现和揭发。台湾的政党监督、新闻监督和司法独立都没有发挥作用。无 独有偶,亚洲四小龙的韩国自民主化后,也是腐败丛生,所有民选总统前腐后继,无一例外。四小龙中的新加坡和香港在经济起飞之后并没有走向民主,但廉洁程度远高于韩国和台湾。台湾民主化后,经济发展迅速放缓。从四小龙之首降为四小龙之末。虽然也有人认为台湾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但事实上,台湾经济下滑则和内部党争、弥漫全岛的政治内耗、各政党选举时竞相不负责任的许诺有关直接相关。其根源在于民进党执政八年,出于意识形态和选票的需要,刻意制造族群对立和冲突。不仅如此,就在全球都在搭大陆经济起飞的快车时,同文同种、近在咫尺的台湾却选择自我封闭、肆无忌惮挑衅大陆的政策。结果强行推行的南进政策失败,损失惨重。挑衅大陆的结果导致大量的外资撤离台湾。在今日的台北,极少能看到外国人,也极少遇到堵车。一份报纸的价格可以十年不变。足见其经济现状。如果不是两蒋时代打下的厚实家底,台湾恐怕早就退回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了。可是尽管整个台湾除台北和台中市外,都负债累累,但不管哪一方选举时根本不顾财政能力,极度慷慨,对社会福利竞相加价、加码。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有资金发展经济?最可笑的是国民党执政后,开放大陆游客赴台和两岸直航。深绿的台南竟要求建立直航航班。高雄的陈菊为了吸引大陆游客甚至要求开放三军官校让陆客入内参观。曾任民进党代主席的“深绿”人士陈菊如此行径,让人瞠目。不过只要想想高雄市上千亿台币的债务,也不难理解。

其次,台湾的民主另一个致命伤是未能阻止台独势力的坐大。这也是大陆民众无法认同台湾民主的重要原因,也是台湾民主劣质化的根源之一。民主化可以给任何政治思潮和力量提供发展空间。但是否有效遏制极端思潮则成为检验民主成效的一个标准。比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期间,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但最终仅仅在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西班牙等国取得成功。在英、法、美均是昙花一现。台湾民主化之前,主张国家分裂的台独思潮是非法的,这也确保了台湾内部的和谐,也为经济起飞创造了必要的稳定条件。但民主化之后,台独思潮合法性,并借助民进党的执政,成为今日台湾重要的政治势力。台独的坐大,不仅 令台湾整体撕裂、引发内部冲突,更导致两岸关系严重动荡,也威胁到亚太和世界的和平。如果不是大陆和美国的制衡,台湾早已借助民主化达到分裂国家的目的。

第三,借助民主这个形式,台湾的官二代、富二代愈演愈烈。台湾的民主化虽然只有二十多年,已经形成多个政治家族。如连战家族,其子连胜文为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家族,其子吴志扬为桃园县县长。现在的台北市市长郝龙斌其父则是国民党大老郝伯村。新北市市长朱立伦,其岳父高育仁也为政坛大老,曾任台湾省议会议长、立法委员及台南县县长。现在的陈水扁虽然关于监狱,但其子仍可凭他的荫持,最高票当选高雄市议员。至于台湾基层,更是父传子、子传媳。2009年县市长选举过后,花莲县县长傅崐萁竟然任命自己的前妻为副县长。台湾的选举,已经把官二代漂白了。2010年 在台湾观选的最后一天与当地学者交流,他们也承认官二代现象造成的不平等已经打击了青年才俊进入政坛的热情。台湾之所以出现大量的官二代现象,原因在于它 的官僚体系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事务官相当于大陆的公务员,需要严格的考试。但不允许参与政党政治,也不与政党共进退。政务官则由选举产生或者选举获胜的 政治人物任命。现实政治中,官二代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如知名度、党

内的支持率。在台湾分为蓝绿的现实格局下,在各自选民占优的选区内,无论是谁出来选举 都会获胜。这也是为什么陈水扁之子陈致中既送卷入其父的贪污弊案,又在选前发生嫖妓丑闻和谎言被戳穿,但依然可以最高票当选。

第五,就是台湾的媒体。今日台湾媒体已被整个社会视为乱源。媒体已无中立,非蓝即绿。丧失了做为第三权的中立、客观、监督的作用和功能。几乎每个政党都在指责媒体。这就是新闻自由后的现状。正如台湾媒体人南方朔所评论的:“媒体不但没有促进民主发展,反而是扮演倒退、激化的角色,不断的煽风点火”。就是蓝营媒体批评蓝营,绿营媒体批评绿营,也都是如此:“把情绪推向极端,媒体对社会是破坏角色。” 媒体的失格,在2010年五都选举前连胜文枪击案一事中表现的最为令人触目惊心。偏绿的“三民自”三大电视台,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对此视而无睹,仿佛没有发生过一样。

篇3:台湾政治文化经济介绍

一、权威主义的含义

“权威主义”这一概念, 中外学者有过不少论述。美国学者珀尔马特将其称之为“现代权威主义” (Modern Authoritarianism) , 阿根廷学者奥唐纳称之为“官僚权威主义” (Bureaucratic-authoritarianism) 。中国学者有的称是“精英威权主义”, 有的称为“过渡性权威主义”, 还有的称之为“新权威主义”。奥唐奈尔在探究拉美威权主义国家政治结构时, 对“官僚威极主义”的特征概括为:主要社会基础是上层市民阶级;在取消大众部门政治活动的同时实行经济的规范化, 以维持社会秩序;对活跃于政治舞台的大众部门进行排斥;压制公民权利, 取缔政治民主机构;排斥大众经济部门活动, 以利于大垄断寡头的资本积累;与跨国生产组织联姻并推动其增长;通过制度作用, 用中立和客观的技术理性尽量使社会问题非政治化;关闭大众与政府间的民主通道, 只保留军队和大垄断企业的参与[2]。中国著名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 所谓威权主义政权是指二次大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军人政权或由非军人统治 (一般是一党执政) 的具有高度压制性的政权[3]。

在这种权威政体下, 政府只是在政治领域行使不受限制的权力。但是在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内, 社会成员则享有一定的自由和民主性。这种在政治实行专制而在经济文化领域实行自由开放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体制就是这种狭义的权威主义的特点。

二、台湾的威权政治运作构架

二战之后, 政权巩固是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在进入民主“奠基期”后所需面临的第一要务。但由于各国所采取政治、经济发展途径可能互不相同, 因此所导致的结果也许并不相同:如有的派系林立、内战不断 (如非洲地区) , 有的陷入军人轮流主政的局面 (如拉美地区) , 有的建立起个人独裁模式 (如部分东南亚国家) , 当然也有国家或者地区顺利进入社会发展的转化。而战后台湾地区则在受单一政党控制后迈向了所谓的威权体系。

(一) 独裁控制的形成

台湾地区的政党互动与政治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特殊的停滞时期。从日本殖民时期的二十世纪20年代起, 台湾逐渐产生、兴起了部分结社团体, 如台湾文化协会、新台湾联盟、台湾民党、台湾民众党等等, 但是在日本殖民者的镇压严令与内部的分裂矛盾之下, 再加上半开放式选举所设下的限制, 于三十年代后逐渐趋于缓进。至国民党撤退至台湾后尽管也引入了所谓“普选权”等相关规定, 但是因白色恐怖事件造成了民间普遍的参与冷漠感, 加之政治气氛因两岸对峙而愈趋于保守, 使得在战后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台湾地区, 政治体系也只是由大陆地区简单直接移植过去。主要政党除掌权的国民党之外, 只有零星如“中国青年党”和“中国民主社会党”。更重要的是, 根据一九四九年台湾当局颁布的戒严令规定, 即使人民有成立正当的意图或计划也一律在禁止之内, 即所谓的“禁党”措施。由此, 台湾的政党发展进入了长期相对停滞的阶段, 其结果主要在于阻断了“自下而上”的意见表达通道, 同时也是台湾这一时期的政治不民主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 党政合一的运作形态

一般而言, 威权性政党经常以所谓的“有限多元主义”来巩固体系;同时允许私人部门、小型反对势力、独立的劳工组织, 甚至党内派系的存在。不过同时也将权威集中于执政党手中, 形成稳定的统治形态。从台湾的情况看, 国民党撤退至台后, 台湾最高领导阶层趋向由“家族政治”集团加以操控。至于高度一致的统治联盟、严密的社会控制、意识形态的灌输、对本土精英的笼络和分化, 以及具高渗透力的特务组织则共同奠定了政治威权统治的权力基础。以近乎完全专断性的“强人政治”为核心, 国民党垄断了当局的所有高级职位。此外, 透过政军系统牢固地监视军权, 使得所谓的“党政体制”充分展现对台湾的整体操控能力。在法律方面, 国民党当局也将原先的所谓“内阁制”转为经由紧急处分权的赋予而强化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实权。在此种情势下, 国民党即可藉由党政合一的方式控制社会的政策动向。

(三) 威权政治的结果和困境

从整体上说, 战后台湾当局尽管个人控制是其特色所在, 但是以政策产出作为政党组织基本功能的现象还是使其较之我们常规而言的如拉美威权政治模式下的政党政治 (如墨西哥政党体系) 而言, 不可否认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发展与稳定成效。社会经济方面, 通过进一步的从威权到动员的发展策略, 使台湾地区得以在威权掌控之下长期维持了政治社会安定, 并创造了有力的经济成长条件, 同时, 进一步带动了整体工业化与都市繁荣。政治方面, 由于台湾的所得分配较为平均 (与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地区相比) [4], 决定了其社会阶级分歧并未如拉美地区那么沉重, 而经济的持续成长表现较为稳定。

但是, 尽管台湾地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成功奠定下了威权统治的政治架构, 但是这种父权式的政治形态并不可能长期存在, 特别是在社会转型 (如都市化或教育提升) 或经济变动 (如农业产业化) 等原因对“强人政治”的侵蚀破坏作用, 以及民众对于民主的期待水平逐步升高之后, 产生了对该政治形态的许多挑战和动摇因素。

三、威权政治时期的经济发展

可以说, 不管是外部条件, 还是台湾权威体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都为台湾地区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许多结构性和政治性条件。从经济角度看, 台湾地区的发展与亚洲其它采用此政治模式的国家和地区相类似, 权威体制促进了主要企业的政府“公有化”和经济政策变迁, 有效推动了台湾的现代化。台湾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接本部分以时间和发展阶段为序, 针对威权政治控制下的台湾经济发展状况展开浅探。

(一) 从主要企业的政府公有化出发

自从“凯恩斯主义”盛行以来, 国家干预被认为是有助于经济成长的途径。战后台湾地区在此之下, 透过中央集权式的威权体系, 运用“凯恩斯主义”的主要途径, 获得显著的经济增长, 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主要企业的公有化进程是其中的最大出发点。这主要包括美国战后对台援助及接收日本在台殖民资产两方面。

一是美国战后的对台援助对台湾经济的促进。对台经援作为美国“马歇尔计划”的重要衍生物, 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大量援助所带来的稳定局面与及时提供的发展资本, 加之美国政治战略意图以及对台湾不公平贸易保护措施的容忍等等原因, 为台湾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行空间。

对于威权模式下的台湾当局而言, 美国援助实际上提升了其控制预算与制定计划的能力, 同时协助台湾在进口替代阶段初期得以巩固政府的力量。

二是台湾政府对于日本殖民资产的接收。日本投降后, 政府先后在1945与1946年分别成立接收日据时期公共、私人产业的委员会, 成功将日据期间数量庞大的产业 (含占台湾耕地面积超过20%的“公有地”) 转换成整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的动力所在。其种类包括银行、电力、交通、冶金、造船、机械、石油等等独占经营的企业, 并以法令加以保障。值得一提的是, 上述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工矿部门都转交给政府专门成立的公共调度部门。此外, 在战后普遍萧条的环境中, 想利用薄弱的私有资本家作为整个台湾地区发展的前驱来推动现代化显然缺乏可能。因此台湾当局于1949年设置了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区内所有的公营事业。

后来的事实证明, 公营事业的确在推动台湾地区早期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并在私人资本匮乏下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巩固。

(二) 经济策略的制定与转换

台湾地区经济的起步一开始以对农业产品的出口依赖作为最初资本积累的来源。由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加上缺乏能源与外汇储备, 机械与资本主要依赖美国对台援助的台湾一开始难以找到可供出口的产品。对此, 当局在1953年实施了“第一个经济四年计划”, 政策重点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并利用农业资源支持工业化的长期发展。在1956年起实施的“第二个经济四年计划”中, 台湾地区建立了进口替代经济。五十年代的政策取得了成功, 实现了平均8.2%的经济增长率。

从六十年代起, 台湾地区经济转向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扩张”政策与市场经济模式。这一阶段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保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相对充沛的劳动力市场、在继续保护岛内制成品市场的前提下开放自由贸易等等政策。

从结果上看, 台湾经济政策导致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保守的财政政策大体上抑制了通货膨胀。产业发展在出口导向的国际竞争作用下不断求新。

(三) 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飞跃

进入六、七十年代, 全球化浪潮席卷而至。全球经贸的快速成长、科学技术的长足革新, 加之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直接推动, 全球贸易开放程度大幅提高。

对于台湾地区而言, 自1961年至1972年的出口扩张时期乃是台湾经济的转折点。在整个六十年代期间, 台湾以三次“四年经济建设计划”为基础, 在出口扩张政策的主导下全力扩展对外贸易市场。另外, 当局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间也进行了几项重要“改革”, 如在1958年废除了不利于出口扩张政策的汇率制度, 在1960年颁布鼓励投资的政策和条例借此吸引海外华侨和外国资本以及在1964年进行了货币贬值政策。随着国际经济流动的良好发展局势, 上述措施的确在较大程度上有助于解决之前的汇率政策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如过度消费等) , 促成了台湾地区第一次出口导向目标;此外, 由于亚洲部分战争爆发带来了相应的战争刺激, 台湾借此机会扭转了其出口结构。此阶段台湾发展的资本除了依赖美日的大量资本注入之外, 存在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 即, 基于民族感与血缘纽带的关系, 海外华侨的投资也在外资中占有相当比例。

从这一阶段的发展看, 在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与影响之下,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完全独立于国际浪潮之外。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系列的经济冲击促进本地经济的真正腾飞, 是对决策者执政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

四、小结

基于上述内容, 对于台湾地区威权政治时期一党体制的形成以及该政治模式下的经济发展特点, 尝试小结如下:

(一) 威权体制下的一党政治:

一党体制在政治方面具有控制与统一思想、从而巩固所谓“政权”的功能。从台湾的威权模式看, 当时的领导人不仅掌握了军事控制权力, 且在建立执政权力的初期扮演了较为重要的角色。作为军事掌权者的角色可以较为顺利地压制异己, 而将军队系统内化进政党架构的手段也构成了政治稳定的安全保障。此外, 一党体制使得单一政党成为政府利益的唯一代表。

(二) 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形态:

台湾人民在付出自由的代价而接受威权统治的同时, 必然隐含了一定的经济生活要求。相对地, 当时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将经济改革列入了执政的优先次序。威权体制的运作为台湾提供了贯彻政策过程中必要的权威。当然, 政府主导经济的情况也暗含了某种危险, 即经济增长尽管增加了政府的威望, 但是随之而来的社会变迁可能重组最初支持改革的群众结构。事实上, 台湾地区在七十至八十年代也确实遭遇了因经济危机导致的政府信任危机。

(三) 全球化浪潮下的外部发展环境:

由资本主义力量扩张引发的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 企图通过外贸来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的台湾不可避免地采取了增加对外贸易的政策导向。这使得包括跨国公司和外国政府在内的全球势力可以透过各种途径增加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力, 这反过来也进一步对威权政治时期政府的贸易政策导向产生作用。除此之外, 国际政治环境中对于台湾威权模式下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即是冷战环境以及美国对台关系战略。

摘要:威权政治模式作为东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台湾的现代化发挥了相应的影响。本文从威权模式下台湾经济发展角度出发, 通过对威权主义的简要介绍、对台湾威权政治模式的形成以及该模式下的台湾经济发展情况的探讨, 尝试总结威权模式时期的台湾经济现代化发展特点。

关键词:台湾,现代化,威权政治,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颂文:《台湾的权威主义与现代化》[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5) .

[2]奥唐奈尔:《官僚威权主义国家的张力和民主之问题》.载戴维·科利尔编:《拉丁美美洲的新威权主义》[M].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1980 (英文版) , 286-302.

[3]陈峰君:《威权主义概念与成因》[J].东南亚研究, 2000 (4) .

[4]罗荣渠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274-175.

篇4:一言难尽的台湾文化与政治

无所不在

记得第一次到台湾的时候,当时还是民进党执政,两岸关系比较紧张,我们心中也充满了疑虑与不安。不知道民进党治下的台湾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会不会对我们充满敌意?应当怎么与台湾人民接触?在慢慢接触后,我们的疑虑渐渐消失了。台北这座城市是很容易得到陆客认同的,它的建筑、街景和大陆繁华的大都市没有两样。它的街道名更是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台北主城区以南北向的中山路和东西向的忠孝路为中心形成一个大的十字座标,确定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然后以方位对应的中国各省市的地名来命名街道。比如西北城区的街道就以“甘州街”、“凉州路”、“哈密街”、“兰州路”、“迪化街”等命名,西南城区的街道则以“成都路”、“贵阳路”、“柳州街”等命名。相应的,在东北城区你可以找到“吉林路”、“辽宁路”、“长春路”、“四平路”等,在东南城区则能找到“宁波街”、“绍兴路”等。所以有人说“小台北藏着大中华”,中国各个省市的重要地名在台北基本上都能找到。想象一下,在台北的城区穿行,陡然发现一条以自己家乡命名的街道,那一定会感到很亲切。

不仅台北城,在高雄、台中、台南、嘉义等城市也有以大陆各省市地名命名的街道。有人说,台湾城市街道的命名是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为了宣示“勿忘在莒”的政治幻象而刻意设计的。其实,早在台湾光复初期,也就是1945年11月,当时的国民政府就颁布了《台湾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正办法》,表示为了宣扬“中华民族精神”,要把台湾各县市宣扬日本国威、纪念日本人物的街道改名。1947年,有一个叫郑定邦的建筑师,奉命为台北市街道命名,于是他就以台北东西南北的方位,对应中国各省市的地名,依次命名台北各街区,于是形成了今天台北街道名称的大致格局。后来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只是延续和推广了这一做法。

台湾街道的命名为台湾打下了难以抹去的大中华印记,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当局曾经大力推行各种“去中国化”运动和“正名运动”,但除了把桃园的原中正机场改为桃园机场,把台北的“中正纪念堂”改为“自由广场”算比较成功外,要把台湾各城市的街道也重新命名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台北故宫是陆客必到的地方,那里面珍贵而丰富的藏品常常令陆客感叹不已。但这本应属于北京故宫的文物却流落至此,也会让人心中生出一些沉重和失落。特别是台北故宫也被“去中国化”政治所污染了。在那些展品中,无法看出一个完整的中国各朝代的历史谱系,因此文物所承载的中国历史被刻意忽略了,好像这些文物都只是一件件纯粹的艺术品。这是十分遗憾的。

台湾的高等教育十分发达。著名大学很多,基本上是大陆知名高校的异地复制,连校名都没有变。像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东吴大学等等。台湾大学则基本是传承了北京大学的学术传统。研究机构则以“中央研究院”执牛耳。一大批大陆籍知识精英在1949年后迁往台湾,为开辟台湾高等教育和研究体系筚路蓝缕,使台湾在短时期内就发展成为研究中国学术的重镇。由于台湾没有经历大陆那样的政治运动的冲击,它基本上很好地延续了自晚清到五四以来的中国传统学术体系。这点是十分值得珍惜的。可惜的是,台湾知识界这些年也受到“台独”政治的严重干扰。我们在台湾曾拜访过一些知名的老辈学者,像法学家胡佛,历史学家张玉法等,他们都对此十分忧虑。2006年,我们还拜访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黄彰健院士,当时老先生已经88岁高龄,但他对于一些人士过分解读甚至刻意歪曲2.28事件真相十分不满,于是亲自查阅资料,发掘出许多珍贵的历史档案,著成了《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证稿》一部巨著。黄院士已于2009年12月去世。斯人已逝,但老人生前为何要发奋考证2.28事件真相,这不值得台湾知识界深思吗?

台湾的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甚至饮食起居,也是以中华文化传统为主流。台湾民众主要信奉佛教、道教等,基督教的信众也不少。台湾各处遍布庙堂会所,像佛光山、中台禅寺、慈济功德会等,在世界华人圈中都有广泛影响。民间信仰方面则以妈祖信仰为主。此外还普遍信奉城隍爷、关公等神灵。台湾的时令节庆、礼仪风俗等也保持了浓厚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方面,台湾的小吃十分有名,但台湾的小吃实是汇聚了中华南北的小吃大全,同时又富有台湾特色。如牛肉面这种大陆常见的小吃,在台湾得以推陈出新,广受陆客欢迎。蚵仔煎、花枝羹等则是典型的台湾地方特色小吃。

总之,你对台湾了解越深,越发现这是一块深深含蕴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华文化深入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化育着宝岛上的人民。明白了这些,你会发现“台独”势力要在台湾“去中国化”是多么荒谬可笑,就如同一个人抓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日本人50年的殖民统治没有做到,“台独”分子同样也做不到。

小心政治的暗礁

初来乍到的大陆人看到台湾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往往十分亲切。但如果再深入了解,特别是碰触到敏感的政治问题,两岸人民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迫使你从浪漫的文化遐想中回到冷峻的政治现实。

在台湾,最糟糕的就是当听到对方以“中国”“台湾”来定义彼此的身份时。经过“台独”政治长期的操弄,今天在台湾以“中国——台湾”的二分法定义两岸关系已经很普遍了。仅有少数的统派人士,还会以“大陆——台湾”的地区概念来定义两岸关系。这最初让我们很难适应。一开始我们会善意地提醒对方,提到两岸的称谓时应当以“大陆地区”、“台湾地区”称呼比较合适。但后来发现即使是蓝营朋友,很多也习惯了用“中国——台湾”的观点来谈论两岸关系。他们也许没有恶意,但这种潜意识的表露也充分说明“台独”政治对台湾社会的渗透是十分深入的。有一次我们在台北乘出租车,司机听到我们的口音,就问:“你们是从中国来的吧?”我回答说:“我们是从大陆来的。”没想到这位司机生气地说:“中国就是中国,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以我们的经验,显然,这位司机朋友是属于深绿人士。台湾的出租车司机,支持绿营的多。自然,这次乘车经历不太愉快。可能有许多大陆朋友来到台湾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因此,当陆客沉醉于台湾美好的自然景致和浓浓的中华文化氛围时,一定要小心政治的暗礁。但遇到这种问题你也不必气馁,总体而言,台湾朋友对大陆人民还是很热情的,因此你一定会遇到更多令你感动的事。

谈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联系到上面分析的两岸文化上的同一性问题。可以看出,两岸在文化上的同一性和政治上的对立性是同时存在的。其实世界上的很多分裂国家都存在这种现象,比如朝鲜和韩国,过去的西德和东德、越南和南越等都是如此。这也说明,文化上的同源并不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同一。因此,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两岸文化上的同一就一定能走向政治上的统一。

台湾的政治市场确实很自由,但更多的是在一种“秀”(show),谁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秀一把。普通百姓固然可以以“秀”自得其乐,政治人物更要懂得秀,以搏版面,抢镜头,扩大知名度。台湾的政治具有很大的表演和娱乐性质,因此不能太过于认真。台湾最大的“秀”场无疑是各级民意机构,蓝绿阵营的民意代表常常上演全武行,场面十分火爆。但你不要以为他们是在动真格的,那只不过是一场秀。如果表演的够好,还能登上国际媒体的版面。据说这也能增加台湾的国际透明度。

台湾社会最大的隐忧是族群和省籍矛盾。台湾省籍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2.28事件后省籍矛盾激化,但在国民党当局的威权统治下,这一矛盾被暂时压制。随着台湾本土化、民主化运动的推动,本土意识开始抬头,省籍和族群问题成为党外运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工具。李登辉当权后,也有意借用省籍矛盾来在国民党内进行权力斗争。于是省籍和族群矛盾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台湾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民进党与国民党夺权斗争的激化,整个台湾社会被划分成两大阵营。民进党以本土政党自居,把国民党打成外来政权的代表。台湾社会就这样被严重撕裂,成为一个致命的伤口。马英九当选后,族群矛盾有所缓解,但仍然有很大的市场,在短期之内不会完全消退,甚至不排除重新恶化的可能。其实台湾人绝大部分都是从大陆迁移过去的,只是有早来与晚来的区别,又何必强分什么本省人、外省人呢?政治人物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随意操弄族群矛盾,撕裂台湾社会,这确实是不道德的。

如今,所谓“台湾本土意识”已经成为台湾的主流意识,民进党、国民党都必须争夺台湾本土的代表权。民进党一向以本土政党自居,“爱台湾”成为民进党的专利。相反却动不动就以“卖台”、“倾中”等红帽子扣人。这有点类似于大陆文革时期的“打棍子、扣帽子”,所以有人说,“不到台湾不知道‘文革’还在搞”。

台湾政治,真是一言难尽!

篇5:台湾经典介绍

西子湾

西子湾为位于台湾高雄的一个风景区。西子湾的位置在高雄市的西隅,位于高雄市西侧,高雄港旁、万寿山西南端的山麓下,距市中心车程约二十分钟。西子湾南面隔著海峡与旗津岛相望,是一个风景天成的湾澳。而最北端则傍著万寿山,是一处由平滩和浅沙所构成的海水浴场,以及以夕阳美景及天然礁石闻名的海湾。西子湾畔有国立中山大学、蒋公纪念馆、高雄史

迹文物陈列馆。

西子湾简介

西子湾位于高雄市西侧,在清朝初年期间,名为“洋路湾”、“洋子湾”,又名为“斜湾”,在闽南语的谐音引申下变成了“斜仔湾”,后来就变成了“西子湾”。

西子湾北靠万寿山,南临高雄港与旗津半岛相望,距市中心车程约20分钟,原本是一处以黄澄沙滩、碧蓝海水浴场、迷人的夕阳美景及天然珊瑚礁闻名的湾澳,浑然山海衬着繁忙进出高雄港的各国船只,后经高雄市政府陆续开发,规化成一个完善的风景区,西子夕照为台湾八大胜景之一。

民国69年更在此地建立了全国仅有的一所海滨大学——中山大学,使西子湾更添加了几许的文化气息。

长长的防波堤是西子湾的标志,徜徉堤上,海风吹拂令人心旷神怡,眺望海洋,堤外就是高雄港第一港口船只进出的水道,大小船只棋布在海面上,大船入港衬着呜呜船笛的景角在眼前历历上演。

防波堤北侧是西子湾海水浴场及中山大学校园。西子湾共有三处海滩,第一海滩在防波堤内,第二海滩在堤北侧,西子湾海水浴场就位在这里。西子湾海水浴场的沙滩平缓,是夏日玩水的好去处,而沙滩内侧也设置了露天游泳池,衬上海滩的椰子树,极具热带夏日风情。

游客可从临海路驰车前往西子湾,或从鼓山哨船头旁一条深邃的山洞步行进入。黄昏是游西子湾的最美时刻,海潮覆岸,前来欣赏夕阳红霞及看船的人影在堤防上成双成群,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西子湾风景区

西子湾风景区内除中山大学外,尚包括西子湾海水浴场、海滨公园和蒋公纪念馆。

自西子湾入口的停车场,可远眺高雄港,由此可到中山大学的入校车辆管理站,站旁有一条蜿蜒的囝山道,通往半山腰的十八王公庙及史迹文物陈列馆。

西子湾海水浴场极富热带气息,高耸苍翠的椰树和洁白的沙滩,日落西沉,躺在树林下享受凉风徐徐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是高雄市民弄潮的天堂。西子湾是一处以夕阳美景及天然礁石闻名的湾澳。这里的夕阳是高雄八景之一,每当夜幕低垂时,渔船灯火闪烁其间及晚霞的照耀下,将大海点缀成海天一色的美景,常可见一对对情侣在此互道情愫,是约会的好地方。

西子湾的蒋公纪念馆

蒋公纪念馆位于西子湾北侧国立中山大学校园内,是一栋二层楼的西式建筑,日据时代由高雄名医彭清约先生于1937年斥资所建;蒋公纪念馆共有二楼,“西湾艺廊”是由一楼原文物展览室,连同厨房、随从住处及浴室,总整个空间可作为静态展品展出,壁面可供展出画作,一楼尚有一间五十坪左右的大厅,摆设原有家具,还设有两间展览室,供民众参观。西子湾的史迹文物陈列馆

史迹文物陈列馆原为前清打狗英国领事馆遗址,号称是全台湾第一栋洋楼。西元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了台湾包括打狗、安平、淡水、鸡笼四个港口,英国率先在台设立领事馆,至1864年英领事馆自淡水迁至打狗。该建筑完工于1879年,由当时的大英帝国陆军皇家工程部设计监造。

领事馆位于高雄港口北岸的鼓山上,东侧、西侧及南侧都紧临陡峭的悬崖,北侧连接鼓山,形成背面靠山、三面环水的形势,是当时英国领事馆官邸,是领事居住及接待使节宾客的重要场所。

该建筑在太平洋战争中曾遭美国飞机轰炸受损,后来又屡遭风灾,使得建筑处处断垣残壁,形同荒废,直至1985年后方开始进行修复。1987年台湾公告打狗领事馆为二级古迹,之后并辟为高雄史迹文物陈列馆,陈列有关打狗开拓及近代史之文献、凤山县旧城模型、及其他台湾文物史料、古今景观照片、建筑模型、打狗抗日的炮战图等重要文物资料。

打狗英国领事馆 打狗英国领事馆建在西子湾的小山岗上,建立于1866年(同治五年),是清朝外国人在台湾正式建造的第一座领事馆。领事馆内部目前陈列珍贵的高雄历史资料、图片、实物及模型,所以领事馆又名高雄史迹文物馆。

打狗英国领事馆是台湾第一栋建造完整坚固的洋房,洋楼建在一个小山丘上,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临台湾海峡,是货轮出入高雄港的必经之路,东面对着高雄市,可以俯瞰高雄市区和港口。现在,这里已成了露天咖啡馆,极富浪漫情调,是高雄人下午和夜晚休闲的绝佳之地。

一百四十多年来,旧英国领事馆历经战火和台风的洗礼,曾一度变成断垣残壁,1987年被修复一新并列为二级古董。

英国领事馆内的陈列室展示了台湾近百年来的文献资料,有台湾近代涉外关系史料,打狗地区开发的人文、历史、地理资料背景,英领事馆的建造沿革文物,还有专业的解说员服务,是台湾现存的西洋式建筑中最为古典的英国式建筑。台湾夜市 最特色:六合夜市 地点:高雄市前金区六合二路

交通:六合夜市距高雄火车站约十几分钟路程,沿中山路直行右转至六合路即可到达。

“不到六合夜市,就不算真正到过高雄。”想要了解高雄市普通市民的休闲生活,六合夜市是最好的去处。

六合夜市是高雄市最负盛名的夜市,夜市海鲜类尤其突出贝类,是台湾最著名的美食,如西施舌、炒九孔等,味鲜美,令人垂涎欲滴。还有各式各样的乡土小吃,如用陶土制的蒸米糕,用浓油赤酱的卤猪脚,用炭火现烤的牛排、鸡杂、蔬菜,台湾南部著名小吃“度小月担仔面”,历史悠久的老牌花生粽等。

六合夜市的格局有点像香港庙街,两旁是摊档,每到傍晚,六合夜市成列的小吃摊云集,两排近两百个摊位,小吃种类之多,令人目不暇接。高雄特色木瓜牛奶及盐蒸虾更是不可错过的美味。盐蒸虾、木瓜牛奶、筒仔米糕、臭豆腐、海鲜粥、十全药炖排骨、担仔面等算是高雄市的招牌特色。

六合夜市诸如衣服摊、杂货摊等并不多见,除了小吃,最多的是牛排店,大大小小有十多家,主要卖点是平价、家庭式的牛排套餐。此外,六合夜市还有许多风格独特的摊位,如土耳其人卖着土耳其冰激凌、墨西哥人卖着墨西哥脆饼,还有日本人、印尼人也来此地摆摊卖饰品,十分特别!

推荐美食:

海鲜粥:汤清料实在,最重要的是海产新鲜,以大骨、柴鱼熬成高汤,再搭配花枝、鲜蚵、鲜虾、文蛤等材料,已经出名20多年,平常1天就能卖2000多碗。

筒仔米糕:常见于台湾各地的糯米类小吃,与油饭类似,却是在瓷瓶、竹筒或铁罐中炊煮而成,香喷喷的糯米上,淋有肉香四溢的特制作料,口味浓郁,是许多老饕的最爱。

TIPS:

价格:大排档夜市食物多在30~50元新台币左右(相当于人民币7~12元左右)。

提醒:夜市卫生状况良好,但餐巾纸最好自带,且夜市通常没有桌子,都是打包带走的。夜市的小吃好吃,分量也很足,如果一个人吃,吃一两样就够了。所以,逛夜市一定得约上几个人,每样小吃都分着尝点才更有味。(图片、部分文字来源:食尚玩家晴儿的新浪博客)小吃介绍:

乌鱼子:顧名思義就是烏魚的卵,是將生卵用抹上鹽巴之後壓實曬乾而成。食用時可用烤或者米酒水煮的方式。

<無骨雞腳凍> 把雞腳用醬汁滷透之後再去骨的一道小吃點心。饭后甜点: <圓仔湯>這家的熱甜湯超好吃的。

<水果攤>:在水果摊上吃吃武汉没有见过的水果。比如:香水椰子

<<蜜汁燒烤花枝丸>將花枝丸串起後炭烤,在刷上蜜汁醬並灑上芝麻。蚵仔包>是一道滿能飽足的小吃,建議不要當第一道吃ㄚ!<現烤泰國蝦> 开胃饮品:來到夜市總是不能免俗來杯楊桃汁或檸檬汁解膩又開胃。<酥炸雞腿排>

<土魠魚羹>將土魠魚醃漬並穌炸成小塊,再放入調味好的羹,是一道著名的台南小吃 <蚵仔煎>台灣特有小吃之一。

阿里山深林氧吧 阿里山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的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大山组成。相传以前,有一位邹族酋长阿巴里曾只身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常带族人来此,为感念他便以其名为此地命名。园区内除了有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之外,亦保留了邹族200多年原住民的人文资源,如今更因新中横公路而与玉山国家公园串连起来,是一段兼具知性与感性的森林之旅。

从嘉义乘登山火车4小时可达阿进而山风景区。区内群峰参峙,溪壑纵横,既有悬崖峭壁之奇险,又有幽谷飞瀑之秀丽。最高处海拔2663米,山虽不算高,但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驰誉全球,故有“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的美丽”之说。

通阿里山的铁路可与“阿里四景”(日出、云海、晚霞、森林)合称“五奇”。铁路全长72公里,却由海拔30米上升到2450米,坡度之大举世罕见。火车从山脚登峰,似沿“螺旋梯”盘旋而上,绕山跨谷钻隧洞,鸟雀在火车轮下飞翔。登山途中,从高大挺拔的桉树、椰子树、槟榔树等热带古木,到四季常绿的樟、楠、槠、榉等亚热带阔叶树,再到茂密的红桧、扁柏、亚极和姬松等温带针叶树,到了3000米以上,则是以冷极为主的寒带林了。这些奇木异树,在阿里山上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风劲吹时,山林如惊涛骇浪,发出轰天雷鸣,形成阿里山著名的万顷林涛。

凡是到阿里山的游客,都要亲眼看看“阿里山神木”的雄姿。在阿里山主峰的神木车站东侧,耸立着一棵高凌云霄的大树,树身略倾侧,主干已折断,但树梢的分枝却苍翠碧绿,树高52米左右,树围约23米,需十几人才能合抱。据推算它已有3000多年高龄,约生于周公摄政时代,故被称为“周公桧”,是亚洲树王,仅次于美洲的巨极“世界爷”。在周公桧的东南方有一棵奇异有趣的“三代木”。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后荣,重复长出祖孙三代的树木,是造化的神奇安排。如今第一、二代的前身均已枯老横颓,第三代却仍然欣欣向荣。

漫山遍野的樱花是阿里山又一奇观。樱花最盛处在阿里山“游客中心”一带,阳春时节,漫山遍野开满了殷红、洁白的樱花,一堆堆,一丛丛,艳丽多姿,与森林的黛绿嫩翠交织成一片锦绣,阿里山群峰像穿上了绿底红花的盛装,令人如痴如醉。

日出或薄暮天气晴朗而有浮云时,阿里山经常出现景色壮丽的云海。登上山顶平台,放眼远眺,白云从山谷涌起,迎风飘荡,时而如汪洋一片,淹没千山万岭,露在云海上的峰类、树木好象一座座浮屿;时而如浪花翻飞,高潮迭起;时而如大地铺絮,足下一片白茫茫;时而如山谷堆雪,林海中山头若隐若现,颇似海市蜃楼。若是晴天,落日的万道金光照射在云海上,闪耀出千万种色彩,茶色、杏黄、宝蓝、艳红、碧绿、变化无穷,更显神秘迷人。游阿里山,不能不看日出。在阿里山名峰祝山之巅的平台上,有一座漂亮的观日楼。凌晨登临楼台,山中空气清新洁净,头上晨星点点,四周群山起伏,林涛声声。东方微露一抹红晕,淡若无有,却又似弥漫天空。刹那间红光蓦地增强,远方玉山苍色的轮廓突然镶上耀眼的金边,一瞬间,太阳似跳跃般地腾空出现在玉山上,万丈光芒四射,道道彩霞纷呈,青山翠谷,气象万千。好一个“日出奇观”!要到祝山可坐火车或从电信局旁的石板路循阶而去,穿过森林,大约四十分可抵。

阿里山附近,还有姐妹潭和孔雀溪,也是游人访幽探胜之地。姐妹潭是两个相距百来步彼此相依相偎的小湖,犹如阿里山的两只水汪汪的眼睛。相传有二位山地女孩在此双双殉情,故后人附会而称姐妹潭。姐潭为长形,积水深黛,一往情深;妹潭呈圆形,积水清浅,明净似镜。环潭树木倒影如画,并有凉亭、小桥点缀其间。

在阿里山林区,还有慈云寺、树灵塔、受镇官及高山博物馆、高山植物园等名胜。阿里山的风光,名不虚传,游人无不醉然。

中台禅寺 中台禅寺简介

中台禅寺位于台湾省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由惟觉老和尚住持,于1994年(“民国”83年)创建,目前在全省有80多家分院,并且定期举办神修活动;中台禅寺规模庞大外观融中西工法,寺顶高耸壮观,更是让信众们赞叹,中台禅寺整个新建筑乍看下彷佛金字塔形态,实为佛教建筑另一钜作。中台禅寺的建筑风格

中台禅寺自“民国”83年创建后,又于西元1994年至2000年开始重新规划改建,今日的中台禅寺建筑外观庄严宏伟,惟觉老和尚与名建筑师李祖原居士对于中台禅寺的建筑内涵融合了中西工法,并且运用『直了成佛』的顿悟法门『因次第尽』的渐修精神,还有古代丛林的风格,将艺术、学术、宗教和文化融为一体,却不失禅宗的风格,令人为之赞叹;中台禅寺除了建筑令人赞赏,硬体设备也相当完善,有禅堂、四天王殿、菩萨殿、三世佛殿、讲堂、知客室、大寮、斋堂让信众参拜、使用。

中台禅寺的四天王殿

四天王为守护佛法的神明,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及『北方多闻天王』,神像手中分别拿著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法器;四天王殿为中台禅寺主体的殿堂,『弥勒菩萨』供奉于殿堂中央,弥勒菩萨的背後有身著甲胄、合掌擎剑的『韦驮菩萨』,而四大天王像则分镇在殿堂四周,神像皆以山西黑花岗雕制;四天王像高度约12公尺,重达100多吨,四天王的金刚严肃的眼神令人为之震慑。

中台禅寺的大雄宝殿

中台禅寺的大雄宝殿位于主体建筑的二楼,从四天王殿直上阶梯即可到达,大雄宝殿即是佛教丛林道场中供奉佛像的正殿,一尊由印度红花岗岩雕琢而成的释迦牟尼佛镇坐于殿堂中央,中台禅寺大雄宝殿整体的空间设计以红、灰为主色,侍立两旁的多闻阿难尊者与苦行迦叶尊者代表著修行的精神。

中台禅寺的地藏殿

中台禅寺的地藏殿供奉著大愿地藏王菩萨,神像以巴西白玉雕刻成,坐于刻著六道图相的莲台,这六道图腾以浮雕呈现,整座背墙恭刻着以喷砂电脑科技所浮雕完成的『地藏王菩萨本愿功德经』全文共计10000多字,规模堪称台湾最大,实为令人惊叹。

中台禅寺的万佛殿

进入中台禅寺十六楼的万佛殿,挑高三十九公尺的空间,让人一进入殿堂顿觉豁然开朗。万尊铜铸药师佛及八十八佛,罗列于周围墙面成就金碧辉煌的万佛墙,万佛殿因此得名。大帷幕玻璃与药师七佛塔,更是万佛殿中增益庄严而巍然的精心建构,使得整座殿堂宛如十方诸佛护佑之佛国净土。

中台禅寺的药师七佛塔

药师七佛塔是一项传统大木作,以精致工法不含铁钉接榫而成,表现出传统飞檐、斗拱的建筑特色,安立于万佛殿中央的药师七佛塔,在缅甸柚木古铜色泽及淡淡的柚木清香中,更加显得沉稳且庄严。七佛塔所在位置,为中台禅寺中轴线的中心。透过莲花瓣外型的大帷幕玻璃向内看,整座塔古典庄严清晰可见。中台禅寺整体建筑外观以佛塔(梵语 stupa)的外型,七佛塔建构于禅寺中心,佛塔中有佛塔,形成“ 塔中塔 ”的建筑特色。

日月潭风景区 台湾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十分美丽,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环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清人曾作霖说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陈书游湖,也说是“但觉水环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00年来,台湾日月潭就凭着这“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旅游胜地、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洲四海。

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自然会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关于台湾日月潭就有很多传说,相传台湾日月潭之发现归功于一只神鹿,300年前当地有40个山胞集体出猎,发现一只体型巨大的白鹿窜向西北,于是尾随追踪。他们追了三天三夜,白鹿在高山富林中失去踪影。山胞们又在山中搜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他们越过山林,只见千峰万岭、翠绿森林的重重围拥之中,一派澄碧湖水正在晴日下静静地闪耀着宝蓝色的光芒,就像纯洁的婴儿甜蜜地偎依在母亲怀中酣睡。山胞们又发现,碧水中有个树林茂密的圆形小岛,把大湖分为两半,一半圆如太阳,其水赤色;一半曲如新月,其水澄碧。于是他们把大湖称为“台湾日月潭”,那小岛叫做“珠仔岛”。他们发现这里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狩,于是决定全社迁居此地,带头的部落首领就是今日邵族酋长“毛王爷”毛信学的祖先。环潭一带地方古称水沙连,分属南投县鱼池乡,是高山族邵族人的聚居地。

台湾日月潭是台湾岛最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西部的南投县,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湖岸周长35千米,面积7.7平方千米,水深二三十米。水面比中国另一个著名湖泊——杭州西湖略大,水深却超过西湖10多倍。

台湾省天然湖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台湾日月潭,水域面积9平方公里,平时水深30多米。台湾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所以这个小岛被叫做“珠子屿”,现在也叫拉鲁岛。以这个岛为界,湖的北半部分圆圆的像太阳,湖的南半部分弯弯的像月牙,这就是台湾日月潭名字的来源。

台湾日月潭本来是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在下游筑坝,水位上升,两湖就连为一体了。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故名珠仔岛,现在叫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如日轮,南半状似上弦之月,因名台湾日月潭。旧台湾八景之一的「双潭秋月」就是由此而来。

台湾日月潭四周青山环抱,山峦层叠,水映着山,湖面宛似一个巨大的碧玉盘。远远望去,潭中的美丽小岛——珠仔岛,却像玉盘托着的一颗珠子。珠仔岛把湖面分为南北两半:东北面的形状好像圆日,故叫日潭;西南边的如同一弯新月,故称月潭。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庆祝台湾光复,珠仔岛已改名为光复岛。

台湾日月潭美景如画,春夏秋冬,晨昏晴雨,景色变幻无穷。尤其是秋天夜晚,湖面轻笼着薄雾,明月倒映湖中,景色更为佳丽动人。每年中秋圆月当空时,高山族的青年男女扛着又长又粗的竹竿,带着彩球,来到潭边跳起古老的民间舞蹈。他们重演着征服恶龙的民间故事,把太阳和月亮顶上天,让台湾日月潭永远享有日月的光辉。

台湾日月潭四周,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古塔。山腰的玄奘寺内存放着唐僧玄奘的部分遗骨。当地气候四季宜人,冬天平均气温在15℃以上,夏季7月份只有22℃左右,是避暑胜地。

潭东的水社大山高逾二千公尺,朝霞暮霭,山峰倒影,风光旖旎。潭北山腰有一座文武庙,自庙前远眺,潭内景色,尽收眼底。南面青龙山,地势险峻,山麓中有几座寺庙,其中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唐玄奘的灵骨。西畔有一座孔雀园,养有数十对孔雀,能表演开屏、跳舞,使人倍添游兴。东南的邵族居民聚落,有专供旅客观赏的民族歌舞表演。泛舟游湖,在轻纱般的薄雾中飘来荡去,优雅宁静,别具一番情趣。

台湾日月潭四周的群山还有几处名胜古迹。其中潭北山腰有文武庙,庙中有孔子像,左右有文昌君与关羽像,从庙里看出去,台湾日月潭左右两个湖,都看得清清楚楚。

台湾日月潭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的四周是一座座长满绿树的山,而湖水又静静的,蓝蓝的,像一面镜子,反周围的山色倒映在湖里。另外,一年四季,早晨晚上,映在湖里的景色也不一样,变来变去,就像传说中的仙境。

台湾故宫博物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北平故宫等地存藏的珍宝南迁。在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主持下,经过挑选、造册、编号、装箱,迁走故宫博物院古物约20万件,《溪山行旅图》亦包括在内。

南迁古物暂存上海,抗战前夕运到四川,抗战胜利后又迁回南京,1948年又从南京迁往台湾。幸运的是当时虽然兵荒马乱,烽火连天,文物的迁运过程时日绵长、道路艰险,却无损毁丢失,确实是奇迹。

故宫博物院,位于外双溪,占地20甲,启建于1962年,于1965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落成;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形式,采中国宫廷式设计,外观雄伟壮丽,背负青山,是中国收藏文物艺术菁华所在。进入故宫广场前,即见六根石柱所组成的牌坊,坊上题有孙中山手迹“天下为公”,拾级而上,可见刻有“博爱”二字的铜鼎。

博物院建筑分为四层,正院的平面图采梅花形,分成五个大厅。第一层分别是讲演厅、办公室、图书馆;第二层是展览室、大厅及画廊,用来展示书画,四周共有八间展览室,陈列铜器、瓷器、侯家庄基园模型及墓中出土物;第三层则陈列书画及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及织绣等;第四层则为各种专题研究室。故宫博物院收藏之富举世公认,典藏品数量近70万件,且由于不断接受捐赠与购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断增多,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此外,尚有玉器、漆器、多宝格珐琅器、文具、雕刻、织绣、缮本图书及满蒙档案文献,品类众多又精致;万以三楼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二楼的瓷器最受游客瞩目。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出内容,选定一个主题慢慢玩味远比走马看花收获更丰,若想要仔细欣赏每一个展览室,最好是分天分室,逐一参观;特别节日故宫还会特别推出一些平时难得展示的历代名画等特定题展。

除一~三楼陈列馆之外,故宫博物院的图书文献馆、中庭点景、三希堂古典茶座等,凭添多元的参观游憩品质。图书文献馆位于右侧,面积2000多坪,除学术研究外,馆内的中国艺术资料也开放一般民众阅览。正院右侧天井的中庭点景小园,占地40余坪,意在发挥“可以游,可以观”的艺术,让参观动线有一纾缓的空间。三希堂,位于正院四楼,提供参观者坐下来品茗谈心,小憩片刻;内部仿清乾隆皇帝的养心殿格局而设,除了展示王羲之的名迹,四支梁柱上还挂着唐朝陆羽《茶经》的放大局部照片。欣赏了古字画器玩之后,最后还可到复制品供应中心选购纪念品,带回家赏玩。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位于台北市士林区福林路,早期为先总统蒋公中正住处,目前为台北市第一座生态公园。

士林官邸内现只保留私人别墅一栋,其余皆开放民众参观,景观自然,提供市民亲近绿地和休闲的去处,花园内现有丰富的动植资源,于民国89年9月又添了两处景点;「生态园区」「木栈道音乐台」,让您观赏各式草生昆虫,和享受席地而坐聆听不拘形式的音乐飨宴。

包括:士林园艺所、园艺展览馆、欧式花园、中式庭园、兰亭与喷泉,及作礼拜的凯歌堂,外花园有温室盆栽和玫瑰园内花园为中西合称庭园,有假山奇石造景,花木扶疏丝荫遮天,在艳阳高照下,可让你清凉一下!又可享受席地而坐聆听演奏,一种不拘形式的音乐盛宴。到处可见婚纱摄影,留下人生珍贵的彩页!最核心建筑为蒋公公馆(居住26年),陈设典雅简朴,台北市府有意规划为史迹博物馆。紧邻的园艺所则致力于兰花培植,富风雅或喜爱养花莳草者不可错失。士林官邸就像你的秘密心园,四季交替的花卉,感觉如沐于皇宫的後花园。

孙中山纪念馆 台湾孙中山纪念馆

在台北市市政府西面,有一座公园,名叫中山公园,公园内矗立着一座巍巍的纪念馆,这就是纪念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国父纪念馆。国父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东面信义区仁爱路四段505号,介于忠孝东路、仁爱路、光复南路与逸仙路之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仙,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据了解,国父纪念馆于民国53(1964年)年筹建,落成于民国61年5月,全部面积共35000坪,为仿中国宫殿式建筑,原隶属于台北市政府,民国七十五年七月改隶台湾当局教育部,并合并阳明山中山楼,机关名称从国父纪念馆管理处易为国立国父纪念馆。外观景致

纪念馆高30.4公尺,每边长100公尺,由每边14支灰色大柱,顶起翘角像大鹏展翼的黄色大屋顶,安静地坐落在十万公尺见方的平地中央,四周丛林、花草、广场围绕,突显建筑物和环境的对比,引人注目,给人第一个感觉是宏伟,很有气势。巍峨庄严的建筑本体,粗犷刚强,朴素中又不失应有的细致,所以国父纪念馆外观宏伟、高雄、简洁、明爽、有力,不但使人产生景仰,也令人感到力与美的结合。内部结构

走进念馆一楼大厅,迎面就是孙中山先生铜像,中山先生端坐沙发之上,左右有持枪卫兵护卫。铜像高5.8米,重达17吨。台座上镌刻着孙文先生题写的《礼记·礼运》上孔子论述“大同”社会的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里每隔一定时间,也会像中正纪念堂一样举行三军仪队交接仪式。大厅左右两边,是宽敞、明亮又气派的国父史迹展东室、西室,东室是以中山先生与中华民国为主题的展览室,西室则是以中山先生与台湾为主题,并有有关台湾历史的介绍。里面收藏有孙中山于民国13年(1924年)4月12日手书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简称为《建国大纲》,全文仅二十五条。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孙文针对国家建设所提出的规划方案。还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玺。

国父纪念馆一楼北面,是可容纳2500多人的大会堂,总面积2844平方公尺,为岛内最大型的国家级表演场地。这里还设有演讲厅、中山讲堂、逸仙书坊,演讲厅常有学术性、生活性的讲座。

纪念馆二楼有中山国家画廊和孙逸仙博士图书馆,中山国家画廊是国家级艺廊,据说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在此展出;孙逸仙博士图书馆藏书三十余万册,全年供民众阅览。

此外,三楼还有逸仙艺廊、德明艺廊和逸仙放映室,在地下一楼还有翠亨艺廊、载之轩、翠溪艺廊、书报阅览室、视听中心,是台北市民室内艺文、知性活动的多元化地点。中山公园

国父 纪念馆被面积共计11公顷的中山公园环绕,中山公园的造形,是以公园正中央升旗台、喷水池与馆建筑物为轴线,两边采用对称方式设计,其主要植物的配置也采用对称方式种植。北面是健康步道区,建有长120公尺、宽1.2公尺,采用花莲特产——墨绿色小卵石所铺设的健康步道;西面是中山碑林展示区;南面是喷泉池、花坛区、草坪区;西南面是绿意盎然、垂柳摇曳的翠湖区。

翠湖湖面积约有8000平方公尺,是台北市最大的人工湖,湖上建有香山桥与翠亨亭。香山桥原名山而桥,后为配合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改名为香山桥。

翠湖北面,有台湾北部低海拔原生植物展示区和于右任铜像。于右任,国民党的元老,书法大师、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与好友刘觉民等人先后创办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和中国公学,筹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交通次长,主持部务。后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以反对袁世凯。1922年创办上海大学。1926年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后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晚年在台湾仍渴望祖国统一。善长诗词书法,所创“标准草书”深受海内外学人欢迎.在中山公园,可以看到台北地标建筑——台北101大楼。101大楼位于中山公园东南面,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大楼地上有101层、地下5层,高509米,曾是世界第一高楼,目前为世界第二高楼。

台湾101 台北101(Taipei 101),又称台北101大楼,在规划阶段初期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是目前世界第二高楼(2010年)。其英文名称Taipei 101除代表台北,还有“Technology、Art、Innovation、People、Environment、Identity”(技术、艺术、创新、人民、环境、个性)的意义。台北101大楼位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KTRT团队建造,保持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台北101曾是世界第一高楼,以实际建筑物高度来计算已在2007年7月21日被当时兴建到141楼的迪拜塔(阿联酋迪拜)所超越,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的建成(828米)使得台北101退居世界第二高楼。

许多资料记录台北101大楼的高度为508.0米,包含大楼的持有者在内,这个数据是由1.2米高的地基之上开始测量,然而,根据高楼与都市住宅委员会(CTBUH)的标准,地基的高度也应该算入建筑的总高,而成为509.2米。

观景台

台北101的89楼为室内观景台、91楼为室外观景台。观景台售票处、电梯入口设在5楼。共有2部电梯可直达观景台,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快速的电梯,其上行最高速率可达每分钟1010米,相当于时速60公里,从1楼到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9秒;从5楼到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7秒。下行最高速率可达每分钟600米,由89楼下行至5楼仅需46秒,至1楼仅需48秒。另外,它也是世界最长行程的室内电梯。此电梯由美国电梯顾问公司 Lerch, Bates and Associates 规划,日本东芝与台湾崇友公司合作制造。此台电梯的模型在89楼的室内观景台有展示。

旅客需至大楼购票后再乘电梯至89楼室内观景台。若需至91楼室外观景台,则需抵达89楼后,再另行购票方能进入。观景台则提供高倍数的望远镜,可远眺台北地区的景色。此外也有多国语言的语音导览。

野柳 野柳位于台北县万里乡野柳村,是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个岬角,故有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岛之称,又因其形状像一只海龟,故又被称为野柳龟。这一带地层由砂岩堆积而成,因受海浪长期的侵蚀和风化,在海边形成陡直的海蚀崖及宽平的岩床。海滩上奇岩怪石密布,种类繁多,各尽其妙。人物、巨兽、器物无一不是维妙维肖,最为人们称道和熟悉的是突起于斜缓石坡上高达2米的“女王头”,她髻发高耸、微微仰首、美目远盼,不论从什幺角度看,面目轮廓均端庄优雅,令人赞叹造化神工之美妙。此外还有仙女鞋、梅花石、海龟石、卧牛石等等,这里的海蚀石乳,风化窗、豆腐岩诸景都是引人入胜的美景。

每当退潮后,岸边会留下五颜六色的贝壳、海胆,再加上美人蕉、龙舌兰、海鞭蓉、南国蓟等海岸植物,使野柳蔚成一天然的海岸公园,是当今台湾著名的十二名胜之一。

在野柳岬末端现建有一座“野柳海洋世界”,为全台最大的海洋动物表演场所,其海豚表演,海底隧道等吸引了大量的游人,为野柳生色不少。

太鲁阁 太鲁阁TAROKO位于立雾溪的下游,太鲁阁靠近中横公路的入口处。太鲁阁是台湾东部山区最著名的风景胜地。太鲁阁也是原住民的语言,意思是“伟大的山脉”。太鲁阁由于地壳的隆起作用几立雾溪河水不断的侵蚀切割,使得大理石岩层外露,因而形成陡峭的太鲁阁景观,主要分布在长春祠、燕子口几九曲洞一带.如果说台湾是美丽的宝岛,那么太鲁阁峡谷则是美上加美的奇景。太鲁阁公园

太鲁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中东部,太鲁阁公园横跨花莲、台中、南投三县,太鲁阁公园包括太鲁阁峡谷、立雾溪流域、中横公路沿线风景、和部分临海的苏花公路景观。太鲁阁公园的全部面积为9.3万多公顷,太鲁阁公园在台湾的五个国家公园中,仅次于玉山,名列第二。太鲁阁形成

伟大山脉太鲁阁650万年前,地壳动荡不宁。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不断挤压,能量聚集,寻找着释放的出口。于是火山频频爆发,海啸大浪滔天滚滚。蓬莱造山运动后,横空出世,一座台湾宝岛。海岛上有山,有水,有生灵,有神木。立雾溪发源于台湾中央的奇莱山主峰,从海拔3449米的源头一股蛮劲直冲大海。

台东燕子洞 云南省著名双层石灰岩溶洞。位于建水县以东20余公里的泸江河谷中。洞分两层:上洞巨大,开口处为一已崩塌的落水洞,内部为厅状溶洞,洞内簇立石笋、石柱、钟乳石等。洞内原有一座三层楼阁,楼间一树穿堂而过,称为一箭穿三楼,后遭破坏;下洞高十余丈,洞顶密集钟乳石,沪江流入洞内的暗河段长七八公里。洞内光线阴暗,有众多燕子栖息,故名燕子洞。洞外多桃李树,春季群花竞开,为岩洞增色。夏季入洞清凉爽适;隆冬则暖气充溢,亦为燕子洞一大特色。沪江流出建水坝后,进入石灰岩山地中,河水时隐时现,形成众多的地下溶洞、暗河与地表河相互交替的现象。经修缮整理,即可形成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旅游区。

水往上流 奇观水往上流

花莲县位于东部海岸的狭长地带,东边濒临浩瀚的太平洋,西部是耸列的中央山脉.花莲夹在高山与大海之间,县境东西宽仅27~43公里,南北却长达142公里,为台湾仅次于台东的第二“长”县.花莲县面积4628平方公里,人口36万.p1天气很好,到东海岸后,气温已相当我们北京的盛夏,早上起来,气温就是二十八度.好在处在大洋边,时时海风吹拂,没有内陆那种闷热.当然旅游车内,一直开着空调,比较室外就舒服多了.可能跑了不到一小时吧,便向一条上山的岔路拐去,导游说:这就是位于台东都兰湾的“水往上流”奇观,下去看看吧!比较令人费脑子的地方是水往上流,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我看了仿佛水真的往上流,究竟如何您自己去了判断吧.不过周围的景观还是不错的.果然在路靠山旁边,竖立着一块刻有“奇观”字样的大石头,相当惹眼.立在一条约三十公分宽的小水沟沿,有人说是灌溉渠.顺着山坡,清水缓缓的顺渠蜿蜒向上流去.p2.位于台东县东河乡都兰村“水往上流”近拍.有人摘下一片树叶,放入渠里,树叶就会像一叶轻舟向上游漂去,于是有人大喊:水真的是往上流耶!事实上,那只是视觉上的错觉,是因为旁边的景物倾斜度大于路面,而造成彷佛流水由低处往高处流的错觉.它是东海岸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p3.细看水往高处流.从来只有水往低处流,怎么可能呢?我很好奇.导游说,有建筑学家实地勘测后确认,水确实往高处流!导游让我们放片叶子在水中,真的就看到叶片缓缓往上流去,确实令人称奇.我仔细观察后发现,虽然,感觉水在往上流,但不排除周围的建筑和路面都是倾斜的,因为建筑物的倾斜不易察觉,这条渠道就给人错觉,让人觉得水往高处流.北回归线标志碑 北回归线标志碑位于嘉义市西南3.3公里,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高约20米,为一塔型石碑建筑。碑顶有3个东西、南北和水平相交叉的圆球,石碑四面浮雕“北回归线标志”6个大金字,标志碑石台上刻有北纬23°27′4.51″,东经120°24′46.50″等字样。热、温两带以北回归线为界,由此以南为热带。北回归线横过台湾的澎湖、嘉义、南投、花莲四县,台湾岛上东、西各立碑志,东标志碑建在花莲县的瑞穗车站,此为西标志碑。

垦丁公园 垦丁公园位于台湾南端恒春半岛之南侧,三面环海,是岛内唯一涵盖陆地与海域的森林公园,也是台湾本岛唯一的热带区域。特殊的地形、丰饶的动植物及独特的民情风俗,不仅是保育、研究、环境教育的自然博物馆,更是游人休闲旅游的怡情胜地。

“垦丁”名称的由来是清光绪三年(1877年),清廷招抚局自广东潮州一带募集大批壮丁到此垦荒,为纪念这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垦”壮“丁”,而将此地名为“垦丁”。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温暖,景致怡人,且交通便利,公园内精致而多变的美景,如南仁湖、龙銮潭、大尖石山、及船帆石,以及多样化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台湾猕猴、灰面鹫等,使垦丁成为台湾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大型森林公园。

垦丁公园面积广达33268.65公顷,陆地范围包括龟山至红柴台地崖与海滨地带,龙銮潭、猫鼻头、南湾、垦丁森林游乐区、鹅銮鼻,东沿太平洋岸经佳乐水,北至南仁山区等区域;垦丁公园海域范围包括南湾海域及龟山经猫鼻头、鹅銮鼻,北至南仁湾间,距海岸一公里内海域等区域。

垦丁公园拥有热带树种一千多种,为台湾第一座热带植物林,也是世界八大实验林场之一;最特别的是垦丁公园境内每年还有大批候鸟自北方飞来过冬,数量之多蔚为奇观;公园海底的珊瑚景观更是缤纷绚丽,是垦丁公园中的胜景之一;公园还有许多特殊景观例如茄冬巨木、人工湖、石笋宝穴、银叶板根、观海楼、仙洞、一线天、垂榕谷、栖猿崖等旅游景点非常值得游客一游。

注意:公园内禁止烤肉露营及摘采花木,违者依法究办。

猫鼻头 猫鼻头是台湾尾两隻脚的左脚(右脚是鹅銮鼻),岬角西侧是台湾海峡,南侧是巴士海峡,因珊瑚礁岩受浪潮冲刷侵蚀,状似一隻猫蹲伏于海上而得名;由于位在海峡交会之处,风浪海流变化大,常可见浪涛冲击海岸,浪花飞扬,蔚为奇观。

猫鼻头风景区目前由垦管处规划完善的停车场、商店街及游客中心,步上岬角沿路还有木栈阶梯及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您可以远眺海天一色美景,近看游艇、快艇交错,游客于香蕉船上欢叫的有趣景观,也可以俯视珊瑚礁岩岸浪花起伏,猫型巨岩神似姿态,感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

猫鼻头位于恒春半岛的东南岬,介于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的交界处,左侧为巴士海峡,右侧为台湾海峡。全长5公里,宽3.5公里,为恒春半岛向巴士海峡延伸而出的突兀点,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蚀地形,鸟瞰似女孩的百折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称,并与鹅銮鼻形成台湾最南之两端。其实恒春旧名“琅峤”,而“琅峤”在原住民排湾族语中就是“台湾尾端”的意思,所以,恒春是台湾最南端的乡镇。

猫鼻头名称的由来,乃因岩岸旁一块突出的珊瑚礁岩,其外型像蹲坐的猫而得名。其实,跟鹅銮鼻一样,猫鼻头也是一块从附近海崖崩落后滚到海边的珊瑚礁岩。

猫鼻头位于低纬度,具有独特的热带风貌。这里的眺望台是一块突出于海边的高高悬崖,视野辽阔,登上眺望台,既可俯瞰崖下海岸边的海蚀景致,更可远眺茫茫蔚蓝大海,湛蓝的大海更让人心旷神怡,是看海观石的好去处。傍晚时刻,夕阳染红了整个海面,景致十分状丽,早为“恒春八景”之一。

鹅銮鼻灯塔 鹅銮鼻半岛位于台湾的最南端,地势东陡西缓,沿岸布满珊瑚礁。“鹅銮”一词为排湾族语,有“帆船”之意;鹅銮鼻的地标为鹅銮鼻灯塔,也是台湾尾的代表。灯塔塔身全白,呈圆柱形,高18公尺,周长110公尺,分4层,光力可达20海里之远,强度几为亚洲灯塔之冠,有“东亚之光”的美誉。公园位在灯塔右后方的海岸边,占地59公顷,是以珊瑚礁石灰岩地形为主的风景区,有一条赏景路线贯穿好汉石、妙妙洞、沧海亭、迎宾亭、猎猪石、相逢谷、古洞、虬榕、非非洞等18处胜景。而白色的“台湾最南点”意象标志,侧看象拇指,清楚的标示出地球上台湾最南点的所在位置。巴士海峡和太平洋的滔滔白浪 经年在此澎湃交锋,而鹅銮鼻灯塔耸立海岸边,始终静默护卫着台湾的最南线。

莲池潭风景区

莲池潭风景区牌楼早期的莲池潭,是由文庙、龟山、半屏山、菱荷与垂柳所组成,之后陆续兴建春秋阁、五里亭、龙虎塔、北极玄天上帝耸立于潭中;潭面北侧尚有宏伟的高雄孔庙与万年公园,南侧有凤山县旧城残垣点缀着。这些景观,与环潭十二座香烟缭绕的庙宇相互辉映,潭面东侧是莲池潭入口的巨大牌楼,与中西合璧的高雄市风景区管理所。

日治时期的莲池潭老照片仍可以看出当时优异的自然景观,民国60年代(1970年代)时先后盖了春秋阁及龙虎塔,增加了人工景点,成为高雄市最着名的景点之一。

民国93年(2004年)起,高雄市政府建设局开始在环潭路设置光之潭及亲水设施,使莲池潭的夜色更加光彩。近年来左营地区庙宇的庆典活动-万年祭便在此地举办,使得每年的十月分莲池潭充满了民俗节日、宗教文化的欢乐气息,更因此带动了地方观光的人潮。

潭畔庙宇高雄孔庙大成殿孔庙:高雄市孔子庙位于高雄市左营莲池潭北岸,毗邻半屏山,占地六千余平方米,建地为一千八百余平方米,是一栋仿北方宫殿式的建筑,建筑宏伟堂皇,面积之大为全台湾孔庙之冠。自民国六十三年(1974年)六月动工,至六十五年八月落成,包括大成殿、大成门、东西庑、崇圣祠、棂星门、礼门与义路坊、明伦堂与泮宫坊、万仞宫墙、泮池与拱桥等,建置完备。

旧孔庙崇圣祠原建于西元1684年,清朝时曾经大兴整建,整个学宫的周长达122丈,规模完整,但由于日治时期缺乏维护,目前只保存了崇圣祠,位于莲池潭西侧旧城国小内。

新的孔庙位于莲池潭西北隅,为1977年重修迁建完成,位于莲池潭北岸,半屏山之阳。格式仿照宋代孔庙样式及山东曲阜孔庙配置图,其大成殿则仿故宫太和殿规制,崇基重檐,黄瓦覆顶,墨础立地,朱柱门窗,白石栏杆,具夏商周三代色尚与文化,面积之大为全台第一。其祭孔典礼仍遵循古八佾舞的传统。

春秋阁春秋阁:建于民国42年(1953年),为两座中国宫殿式楼阁,春秋阁名称取自春阁及秋阁之合称,各为四层八角,绿瓦黄墙,宛如宝塔,古色古香的塔影倒映水中。各有九曲桥相通,又称“春秋御阁”,系为纪念武圣关公而建。

春秋阁的前端有一尊骑龙观音,地方相传观音菩萨曾骑龙在云端现身,指示信徒要依其现身之形态建造圣像在春阁与秋阁之间,故有现在的骑龙观音圣像。

春秋阁,全名“东南帝阙乐善社启明堂春秋阁”,又称“春秋御阁”,是为纪念武圣关公而建的庙宇,位于台湾高雄市左营区的莲池潭畔。

春秋阁建于民国42年(1953年),为两座中国宫殿式楼阁,一称春阁,另一称秋阁,春秋阁之名取其合称。两楼阁各为四层八角,绿瓦黄墙,宛如宝塔,古色古香的塔影倒映水中。其间有九曲桥相通。

春秋阁的前端有一尊骑龙观音,地方相传观音菩萨曾骑龙在云端现身,指示信徒要依其现身之形态建造圣像在春阁与秋阁之间,故有现在的骑龙观音圣像。

龙虎塔:塔高七层,潭水上立有龙虎两孪生阁楼,楼前各有龙虎塑像,游客可以身为道,由龙口进,虎口出,取其吉祥之意。塔身与岸边有九曲桥衔接,与潭面相互对应。龙塔内画有中国的二十四孝子插图,虎塔则画有十二贤士及玉皇大帝三十六宫将图。

北极玄天上帝:或称北极亭,立在莲池潭岸边,为左营元帝庙与丰榖宫所有,号称是东南亚最高水上神像,相传乃是奉玉皇大帝降旨乩童所建。庙宇高72米,为水泥灌浆塑制,手执的七星宝剑长38.5米,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剑。入口处以峰壑及喷泉造景衬托,以拱桥连接神像,而祭祀道场及寺庙办公室就在神像座下。

启明堂:又称东南帝厥大殿,为莲池潭畔最雄伟的寺庙。

五里亭:春秋两阁曲桥的正中央,另建有一座长桥往潭中延伸,尽头处的三层式亭阁即为五里亭。

半屏山半屏山自然公园入口半屏山以造型特殊闻名,其奇特的半壁造型,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不同的神话故事。其中最有名的一则是昔日有位仙人下凡到左营,想找个“知足不贪”的徒弟,于是仙人便劈下半屏山半壁土石和着莲池潭的水制成汤圆,并挂上“一枚一文钱,二文任意拿”的招牌。结果所有经过的人,都付两文钱,争先恐后的把汤圆成袋装走。最后有一位年轻人,先用一文钱买了一颗汤圆,吃完后再用拿一文钱买另一颗汤圆,之后仙人便领着这位年轻人,缓缓升天离开。

半屏山在1960及1970年代时水泥工业在此大肆开采水泥,供应台湾多数水泥原料的需求,以致铁公路旁烟尘弥漫而名噪一时。但近年来已规划成自然公园,其中更因为化石的大量出土,更成为高雄市小学校外教学的重要场所。出土的化石包括有台湾古象、中国剑齿象、副猛玛亚洲象、诺曼象和中国早阪犀牛、牛科、龟类、台湾古鳄、鹿科、鲸鱼、鲨鱼、猫科、及鱼类等,种类繁多,文化界现正商议在此建立化石馆。

洲仔湿地公园洲仔湿地公园一景除庙宇之外,莲池潭在生态保育上另有洲仔湿地公园。洲仔湿地公园位于莲池潭畔,原为编号左公一的公园用地,面积10公顷,2002年底经中华民国湿地保护联盟向高市府工务局争取认养经营,在此进行五年的“水雉返乡计划”,希望将此地恢复成有菱角、芡实、莲花等水生浮叶植物的淡水埤塘,成为左营地区的生态种源库,让消失多年的水雉重返高雄,园区内均以自然生态方式营造。2003年5月起进行水雉返家行动,为未来成立水生植物公园及解说教育设施进行可行性规划。2004年底,水雉重新返回高雄左营洲仔湿地。

目前在洲仔湿地已发现有65种以上的鸟类及各种不同的水生植物及蛙类,鸟类:白鹭、红冠水鸡、彩鹬、池鹭、水雉

水生植物:香水莲、菱角、印度荇菜、槐叶苹、金鱼藻、大安水蓑衣、拂尾藻、芡实

蛙类:黑眶蟾蜍、贡德氏赤蛙、泽蛙、虎皮蛙

自行车道高雄市在2006年7月底完成爱河中都段到莲池潭段自行车道系统,其中在左营区利用木栈桥横跨菱角田,由中都湿地串联爱河东岸景观设施,三民1号公园、河堤公园、微笑公园连接至莲池潭,路线总长度约20.5公里,沿途有丰富林相生态与观光景点。

左营万年季左营源自明郑时期所设立的万年县,清道光五年复建现今的左营旧城。万年季的活动原本只是左营当地庙宇的庆典活动,但近年来经地方人士、文史工作者以及宗教界及高雄市政府大力推动之下,目前成为与高雄灯会并列最能代表高雄市的活动之一。

万年季通常于秋季在左营莲池潭举行,2006年活动主题是“花火万年?光雕莲潭”,万年季中的重头戏为“迓火狮”,内容包括“火狮点睛(开光)”、“火狮净潭(祈福)”、“火狮平安(坐镇)”、“火狮绕境(出巡)”、“火狮迓迎”、“火狮烧化(升天)”等。

其它高雄市风景区管理所凤山县志载:“莲池潭,在县城兴隆里北门外,潭修日广,荷花满沼,香闻数里,今为文庙泮池。”

凤山县采访册则记载:“莲花潭,旧志作莲池潭,俗称莲陂潭,在兴隆里,县西北十五里,周十里许,中有活泉,为圣庙泮池;每逢荷花盛开,香闻数里,昔人目为八景之一。”

莲花潭西岸庙宇林立,500米内拥有20余座寺庙,由北而南的景点分别有孔庙、北极玄天上帝、启明堂、春秋阁、五里亭、龙虎塔等。

篇6:台湾旅游介绍作文

台湾旅游介绍作文

盼望以久的台湾行终于来到了,我们匆匆忙忙吃完早餐,就出发了。先是乘半个小时的轮船到香港机场,然后经过1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到了台北桃园机场。

我们先参观了野柳自然公园。这个公园在海边,里面的石头经过风吹浪打,形成了各种形状:有的像女王的头、有的像鞋子、还有的像小鱼呢!……

然后我们参观了台湾有名的日月潭。首先,我们坐快艇到了日月潭的小岛上,名叫光华岛。那里有卖好吃的阿姆茶叶蛋,咬下一口,啊!简直是人间美味啊!在岛上,有热情的台湾人为我们唱歌、跳舞,可好玩了。

除了这些,我们还去了台北的101大楼,它足足有一百零几层那麽高。工作人员只能让我们上到第89层,哇!从第89层看下去,人、房屋、汽车都小小的。101大楼的那个电梯,5-89层只要37秒就能到,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快的电梯。

我们还去了阿里山的后花园,在那里,有一条山路,山路旁边,鲜花盛开、树木茂盛。沿着这条路直走,我还看见了小松鼠呢!它的尾巴大大的、毛茸茸的。它的头和身子我们都看不见,小松鼠的尾巴垂下来,很可爱。我们走啊走,走到了一座桥上,这座桥叫“大桥小桥”。我和妈妈走上桥,妈妈说:“真让人害怕”。当我们走到桥中间时,妈妈后面的那个老师开始摇晃桥。吓得妈妈赶紧说:“别摇了、别摇了”。那个老师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加快脚步,终于到了对岸。我们走啊走,终于走到了山脚下。品尝了高山乌龙茶。

晚上,我们去了夜市,吃了章鱼小丸子、芒果、牛肉……果然名不虚传啊,台湾真是小吃的天堂。

宝岛台湾,我爱你。

快乐的台湾之旅

我们今年寒假去了美丽的台湾,那里既美丽,又舒适。

我们的行程一共六天,主要有四天,第一天早上八点,我们出发到台北,又坐了一小时的汽车,来到繁华的台北,去了国父纪念馆,里面有一座孙中山的雕像和许多孙中山生前的东西。走进国父纪念馆,第一眼看见两个卫兵和大大的孙中山的雕像,往里走只见关于孙中山生前的一些照片,书法等等。接着我们又去了号称世界第二高的101大楼并乘坐世界第一快的电梯。从三楼到八十九楼仅用37秒,下楼也只用45秒,真不愧是著名的101大楼啊!下午我又去了珊瑚博物馆,故宫和土特产店,最后住在台中。

第二天,八点我们准时出发去南投,我们来到日月潭,我看见,湖面很宽,水特别清,我们坐上游艇,从湖面划过,溅起雪白的浪花。我们的船,渐渐逼近小岛,我走在小岛上,感觉一沉一浮,有趣极了。接下来又去看了少族的舞蹈。下午去了中台禅寺,那里风景优美,里面有四大天王和一些别的菩萨。然后住在南投。

第三天,我们八点半我们出发去溪头森林游乐园观看神木,走空中走廊。到了那,我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终于看见了千年历史的神木,并且走了空中走廊,感受大自然的乐趣,最后我们下了山。下午我们来到一位伟大的人,他为了人们栖身,人们为他盖得寺庙。最后住在台南。

第四天,我们来到高雄。去参观钻石店,那里的珠宝琳琅满目。晚上我们逛了六合夜市。

我觉得这次的旅游既让我看了风景,还让我知道钻石的真假,等许多知识。

我游宝岛台湾

寒假中,我妈妈学校的老师到台湾旅游。我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与妈妈单位的叔叔、阿姨一起坐飞机来到了祖国的宝岛台湾。

我们在台北下了飞机。在一位导游阿姨带领下,我们去了101大楼。101大楼好高啊,我站在它的下面,看到它的上部插到灰蒙蒙的云里去了。我们乘坐电梯嗖嗖地直升到大楼的最上层,透过大楼窗户的玻璃,看到整个台北市的全貌,感觉其他的楼都好矮啊!我不由得在想,建筑师叔叔真厉害,能建造这么高的大楼,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我也要设计一座很高、很高的大楼。

第二天上午,天空晴朗,我们乘早大巴去了日月潭。在家中时,妈妈告诉我,日月潭可漂亮了。但是,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我问导游阿姨,她告诉我,日月潭是一个湖,湖中一座圆形的岛将湖分成两半,一半是圆形的,形状像太阳,另一半像弯弯的月亮,所以人们就叫它日月潭了。我与叔叔、阿姨们一起乘坐游艇在日月潭的水上航行,日月潭的水可清了,能看到水中的小鱼游来游去。我问妈妈,为什么日月潭的水这么清呢?妈妈告诉我,只要我们游玩时不要向水中扔垃圾,水就会一直这么清!我记下了,一定不能向潭中丢垃圾。

第三天,我们去了阿里山。妈妈带我坐上了一辆小火车,没想到在山上还可以坐火车,我高兴极了!小火车慢悠悠载着我们,穿过隧道,跨过桥梁,像一条蛇一样慢慢爬上了阿里山的山顶。在山顶上,我向下一看,山中间飘着很多云,就像进入了电视里神仙住的地方一样。

上一篇:散文:那些人那些事下一篇:嘎达梅林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