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2024-04-14

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精选10篇)

篇1: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是英语学习中两个重要的方面.本文从情感因素方面入手分析其对于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并结合所在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在英语教学中如正确运用这些情感因素.

作 者:张鹏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00 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学   英语教学何  

篇2: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广西博白亚山一中冯正兰

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情感的因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积极的情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反之,消极的情感则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挫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严重阻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词:情感协调教学质量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旺盛,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协调师生情 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情感协调是指师生之间在英语教与学的活动中,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努力创造一种保持一致的情感双向交流的意向。情感协调是师生的心理协调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和润滑剂。情感虽然摸不着,看不清,但它却弥漫在整个教学空间,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对教学过程发生着强化和弱化作用。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是因为“恐惧心会麻痹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一个学生在正常的状态下能够完全正确地回答问题,而在恐惧下就会惊慌失措,变得愚笨。即使脑子里有这些知识,他也可能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或者说得颠三倒四。”美国学者帕特里的实验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在实验中,一组学生在和平静谧的情况下进行,另一组在外界刺激干挠的情况下进行,这两组比较的结果,常态组(在和平的情况下)表现出运用理智解决问题的百分数,远高于实验组(在外界压力下)。实验组因受客观环境刺激的干挠,以至学生激动不安,有的忧郁、有的惶恐、有的怨恨。在解决问题时,都丧失了理智,只表现出机械的、重复的,尤其是混乱的动作,而对问题很少能作出合理的解决。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英语词汇量增多,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随之而来的便是英语教师对那些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抱有好感和亲近感,而对那些学习英语成绩差的学生越来越疏远。久而久之,教师的脑子就形成这样一来的一种定势:英语成绩差的学生是由于笨,不勤奋以及没有学习语言的才能,一切都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在这种心理状态的支配下,越是想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越觉得教学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会产生一种无法弥补的位差。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局面。

中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如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有时自觉与不自觉地流露出凭直觉和印象去教学,没有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以至使部分学生的情感处于饥饿状态。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的情感又对英语学习产生反作用。由于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而产生对英语课学习的成见,致使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那教师的确是在一种麻木与不自觉的状态中伤害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注意英语教学中的情感调节,目的是促进学生语言实践的提高。如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调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从事英语学习。这样,就可以大面积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仍然存在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师生情感协调的现象。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充分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面积的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充分协调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积极情感。这是教好与学好英语的切实可靠保证。要做到师生之间情感的协调,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热爱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情感的产生是由于周围环境刺激对人们发生信号作用而引起的,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情感协调的基础。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而每一位学生如果经常感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个性的尊重,便会常常激发出健康的情感,更容易使他们变得生气勃勃地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

更自信。在教学实践中证明,在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基本相等的前提下,学生总是喜欢“态度和蔼可亲,充满爱”的教师上课。优秀的教师尤其注意尊重、热爱学生。如有的英语教师从不吝惜使用那些“Good, Very good, Wonderful, excullent”之类的赞美之词,从人格上鼓励学生,使他们从情感上获取力量,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向着成功的道路不断迈步。正是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创造一种英语教学良好的情感氛围,使他们在一种和谐的情感气氛中发展了个性,发展了英语学习的能力。

2、科学、正确的评价学生,捕捉学生学习英语的闪光点。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结束时,利用多种方法,按照教学目的,对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对所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定。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传导功能,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知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得到正确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承认,学业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就会感到一种自我表现实践的快慰,从而就会使学习情绪稳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学习英语的干劲会随之提升,同时唤起更高层次的需要。反之,如果学生只得到负面评价,那么就会产生一种失意心理,自尊感低落,学习英语的信心下降,自信不足,甚至出现自卑、叛逆等行为。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进行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时恰当地进行情感的调节,特别是对那些在考试中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更是苦费心机。对他们任

何一点成绩的取得,都要进行肯定,鼓励。任何一种鼓励,对学生都是一种鞭策,一种兴奋剂。正是由于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英语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上与教师协调合作,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英语能力。

3、情感调节,巩固现有的智商水平,挖掘非智力潜能。

在英语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英语学习中健康和谐的情感,如情绪、意志、动机、兴趣以及行为习惯等因素。这些因素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可以对其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例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虽然英语学习成绩较差,但这些学生在许多班集体活动中普遍表现为热情、主动、积极,他们能为班集体争光,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特别是在大扫除和学习雷锋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劳动方面积极肯干、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老师在场与不在场都善始善终。老师发现学生这样的优点,就要引导他们把吃苦耐劳、不怕艰苦的毅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在课堂上给这些学生确定的学习目标,提供一些攻坚课题,并引导他们找出突破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完成课题。这样一来,学生每一步的学习,每一分付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就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大有盼头,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成绩也随之而提高。

实践证明,英语教师在研究教法、学法的同时,坚持从情感教育出发,运用情感艺术和心理教育,把情感与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也只有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情感调节,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大面积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大纲》2000版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

《2006年教育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

篇3: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外语学习必需的要素。许多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一直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必须让兴趣在教学中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心理学研究表明,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 思考并获得知识。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学习的兴趣, 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一般说来, 学生对某位教师产生了恐惧, 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 甚至会讨厌这门课。反之, 学生所喜欢的教师, 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 学习也会积极主动起来。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虽然外在动机也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 但更重要的是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长, 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前提。它是潜意识里学习的主要动机。内在动机与学习的目的和兴趣密切相关。一般来说, 学生的成绩与学习动机呈正比。所以, 当学生一旦取得好的成绩, 即使是一点点进步, 我们也应该肯定和表扬。教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才能越发积极地学习英语。也应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如:“Good, ”“well done, ”“never mind, ”等。

三、激法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教师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 注意课堂气氛的和谐, 营造一种平等、活跃、放松的课堂气氛, 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学习。对待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不要急于当面纠正, 而应在课后或答疑时间提出错误的存在, 让学生自己探索正确的答案。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感到很放松, 也就大大增加了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了解了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还要知道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正在发育成长的中学生, 心理还不成熟, 感情脆弱。学习好的同学有成就感, 因此自信心强, 而跟不上队的学生, 消极情感多, 自信心下降, 对学习产生抵触。所以减轻基础较差学生们的紧张和焦虑、学习压力尤为重要。我们教师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相互谅解, 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 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 才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减少受挫感, 让学生经常有成功的体验

通过成功增强自信心, 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 大大增强求知欲望。相反, 焦虑、忧愁、挫折感、失败感等消极感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这样会导致其越学越差, 以至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学生一般都非常重视教师对他们的态度, 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忌用训斥、惩罚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法和手段。教学中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尤其对后进生不仅不能歧视, 反而要加倍小心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学生所犯错误, 教师不能见错就纠, 不能讽刺挖苦, 尽量避免因纠错而产生的受挫、失败等消极情感。教师还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努力培养融洽、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

培养融洽、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真诚的爱生态度和行为是极为重要的。无论课上还是课下, 学生面前的教师都应是良好的形象。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 一旦学生遇到挫折或面对困境, 教师首先要鼓舞其克服困难, 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 千万不可吓唬、埋怨、泼冷水, 让学生失去信心或造成紧张的心理。教师不仅要靠知识的内在力量影响学生, 还要靠自己高尚的人格、品质力量去感染学生。

四、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搞活课堂气氛

信息时代的今天, 单靠粉笔、黑板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搞活课堂气氛, 永远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随着难度的增加及对教师上课思路的了解与熟悉, 学生没有了初学时的新鲜感, 上课不再专心投入了, 渐渐地一些同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 如在教学中, 可用幻灯和投影来放映词语, 帮助学生正音, 辨音。除了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之外, 时不时地增加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 如电影、电视和录像以及多媒体电脑进行教学, 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五、善于与学生交流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教师热爱关心学生, 也往往受到学生的热爱, 从而喜欢其所教的这门功课。对于掉队的学生, 要及时了解其困难, 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对于考试考得不好的学生, 教师更应该多关心他们, 及时找他们谈心, 帮助其分析原因。对于差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都要及时肯定, 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勇气, 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 体验成功的快乐。

篇4: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 英语教学 情感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81-01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态度,实现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情感教育的运用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现代教学论将情感教学纳入它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英语教学也应该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小学阶段的情感目标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以及逐步增强的兴趣,要求着重培养小学生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有着深刻的意义:

1.激发学习动机,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有为获得表扬、奖励、使家长高兴、取悦于老师等原因而努力学习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要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积极与他们沟通,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适当多一些口头和书面的表扬(Good!/Wonderful!/Great!)、鼓励和奖励,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调动起小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兴趣和渴望,积极营造自然、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无疑是培养和激发小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学习动力,它能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变“厌学”为“愿学”。

2.培养学习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它能使小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促进小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如果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也会活跃开阔,知识也就容易记。

3.培养合作情感,锻炼处事能力

合作意识是现代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英语教学过程是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群体精神的重要方式。学生往往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感情和感受当作评估自己的标准,当感觉自己是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时,他们自身的价值感油然而生。

4.克服消极情感,提高学习效率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小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焦虑或考试焦虑。当遇到来自外来的批评和嘲讽时,学生要学会如何保护还不完全成熟的自我,方式之一就是回避那些可能给自我带来威胁的言行,而所采取的回避和退缩行为就是抑制。教师适时的情感疏导,会给学生带来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的信心,并且热爱语言学习。那么,如何成功地进行情感教育,使之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呢?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1.创建愉快的课堂气氛

外语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情绪紧张因素,会使学生注意力涣散,对错误的控制能力减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使用英语,创设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有意无意地接受英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足够量的语言输入,还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自然。在教学方法上应大量使用游戏教学,开展情趣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节奏有张有弛。

2.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鼓励和赞扬会使儿童充满自信,并抱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积极投入语言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小学生,教师应注意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与热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要指责学生,也不要刻意地纠正其错误。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应进行正面的纠正,而是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地重复正确的话语,使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自行纠正错误。当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纠正,这时教师应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等中介产生的一种共同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调节和释放学习的紧张和压力,重新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希望。小学生喜欢亲切、诚恳、关注自己的教师。因此,教师应注意言语、教态、动作和精神面貌。一旦教师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听课时注意力也相对会保持得长一些,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也随之会得到提高。

4.把文化融入教学之中

“学习外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小学英语教学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还要结合儿童学习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注重情感的培养,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耳濡目染,循序渐进。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文化最能吸引孩子们,也最容易被孩子们理解。例如,对节假日的介绍,中英用语方面的差异等均会激起小学生非同寻常的好奇心,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它需要全体教师全身心的真情投入,更需要教师们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等方面的全程努力。教师只“走近”学生还不够,更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2]《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3]《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篇5: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张玉荣 010051

摘要: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耐心、细致地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其感情体验的间接投入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领会音乐作品的意境和情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感受每一部音乐作品的情感意蕴,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开始,逐步深入到创作者对作品付诸情感实践体验的全部过程。这不仅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投入的基本要求,也是情感体验投入在音乐教学中实现艺术超越的重要价值体现。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价值分析

一、强化情感体验是点燃音乐欣赏火把的开端。

音乐是一种很善于抒发内心情感和激发郁结情绪的综合艺术,可以这样理解,音乐欣赏的循序渐进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逐步回归过程,它首先是学习者对音乐的情感本源进行模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感情相互融合沟通、产生共鸣的过程。我认为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和形象理解,其次要从艺术创作的各个方面去研究和分析乐曲内在感情的基本蕴义。从另一层面理解,高校学生要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从内心深处细致地感悟和体会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内涵,这也是学习者在音乐鉴赏学习中感情体验投入的最基本要求。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学生、还是对于音乐教学工作者来说,调动内心情感积沉进行新的感情体验都是在鉴赏学习音乐时很必要的心理需求。对于音乐教学工作者和大学生来说,假如在教学音乐课时只注意强调学术方面的探讨,仅限于技巧方面的模仿和研究,而在感情体验上却没有任何反响,这样对音乐作品的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很难做到深层次全方位的把握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更无法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作品的艺术美。音乐是一种有利于表达内心情感呼唤的综合艺术,音乐中有着激情澎湃而意蕴深远的思想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学习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接近的时候,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实施。因此,正确理解和细致感悟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是音乐教学中感情体验的最基本要求。

二、重视作品内涵的分析是促进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动力。

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准确把握,不仅表现为感性上的初步体验,更主要的是对音乐作品从情感角度作深层次的理解和进一步剖析。当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首先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各种思想感情作出最直接的、表象的理解,然后才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性经验,理性地产生出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碰撞和深刻感悟。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情感体验,是来自于感性方面的直接体验。当我们对一部欢快的音乐作品仔细品味时,学习者自然会从音乐主题和旋律中,获得一种喜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而当我们接触到一个缓慢的音乐旋律或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凉、凄苦的情感会在内心深处由然而生。有时音乐作品中所抒发的壮烈、激昂的感情浪潮会深深打动并激励着人们奋发前进。学习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种情感体验,并非由音乐本身的标题或文字补充引发的肤浅而直观的认识,而是通过认真分析细心感悟,来自于内心情感积累的一种感性的深刻体验。当然,学习者若能够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把从表象上感受到的音乐节奏转化为理性的情感体验,这也是长期学习、感受和积累的结果,这种境界必然有正确的音乐感知本能作为前提条件。而当学习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理解,还没有达到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直接获得准确而深刻的感情体验,必须进行深刻的分析并且要调动和投入自己的情感积累和生活体验才能达到目的。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从情感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加强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内涵分析,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领悟乐曲表现的深层次情感内涵是音乐教学的关键。

我们上面所讲的学习者对音乐的感性的表象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的最原始的潜意识接受方式。但是,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学习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思想情感,但却往往只会停留在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表象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思想感情的深层次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学习者要从各个方面去感悟和剖析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或者感悟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精准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情感本源。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学习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任何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空中楼阁般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思想内涵是对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深层次理解和多元化情感积累所引起的,并且是和创作者特定的思想情感密切联系的情感抒发过程。但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同时要有意识地调动理性思维,深入体验乐曲表现的思想内涵。

四、启发学生把对音乐的本质认识融入到感情体验中。

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我们在对音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给予充分注意是非常需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思想感情内涵,尤其是它的思想价值。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激情的饱含着深厚情感的艺术,在其抒发感情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乐器和音响材料的客观限制和局限配合,有时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建构方式早在音乐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尝试并实现。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在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学习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感悟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探究,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层次把握。当然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贯穿于感性化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推进音乐教学工作的理想化进程。

结束语: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力求培养学生全方位、深层次的音乐鉴赏能力,就需要从情感体验入手,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体验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极其重要的艺术传播主体活动,其存在于学习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这种意念刚开始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致,而音乐教学对于师生而言恰恰是为了追寻并试图缩小这种差距,最终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实现音乐欣赏能力与教学效果同步发展的理想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篇6: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作者: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三小 陈海燕

摘 要:本文在阐明儿童诗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运用的重要意义上,结合儿童诗课堂教学实践,从“以深情的叩问唤醒童心” “在切己中放飞想象” “在情景课堂中诗性大发”“在主题诗会中洋溢自豪”等方面来探讨了儿童诗教学中情感教育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 儿童诗教学 情感教育 意义 策略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儿童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总会有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儿童诗,生活气息浓郁,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琅琅上口,是儿童喜欢的文学体裁,也是表达儿童这种思维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儿童诗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的运用,可以激发孩子对儿童诗的热爱,促使孩子能主动去搜集、诵读更多课外的儿童诗,去想象画面、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并能从这些诗歌中找到一种“切己”感,进而想用诗歌的笔触去书写自己的童年生活。

一、儿童诗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策略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策略的运用有利于主动学习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儿童诗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的运用,可以激发孩子对儿童诗的热爱,促使孩子能主动去搜集、诵读更多课外的儿童诗,去想象画面、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并能从这些诗歌中找到一种“切己”感,进而想用诗歌的笔触去书写自己的童年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在心理学中通常被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唐白居易也认为:“感人心者莫乎情。”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些论述都指出了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有着密切联系。

(二)情感教育策略运用有利于智力开发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心情平静、活泼愉快地学习时效率最高。因为这样的情绪有利于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使学生思想活跃、联想丰富、注意力集中,易于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有可能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智力开发。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级,他们的情感容易被表象和情境感染。学生通过情感表达,体悟出作品更深的思想感情,使情感与思想认识结合起来,达到情操上的升华;同时又把学习、思考、表述和愉悦的情感建立了连接,使学习和思考是令人愉快的。让学生体验到求知过程中的乐趣和审美感、情操感,并获得信心、爱心和其他一些积极情感体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智慧活动,两者的关系是内在的、渗透的、互补的。情感是非智力因素活动过程中积极而活跃的因素。日常教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突然出现的紧张等不良情绪,则思路闭塞,操作缓慢。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智力开发。

(三)情感教育策略运用有利于人格发展

小学生有各种需要,有些需要跟小学生的情感有密切关系。这些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那么小学生有哪些需要?人的各种需要是由原始、简单、低层的生物性需要发展起来的。初生儿生物性需要占主导地位,3-6岁的幼儿游戏是最主要的需要。6-12 岁的小学生有哪些需要呢?有研究表明,小学生的需要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低年级 6-9 岁的小学生生物性需要具有相当大的力量,但是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是被别人所爱的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受人赞许的需要,归属于集体的需要等。到了高年级 10-12 岁的时候,社会性需要进一步发展,交往、受人尊重、公正、友谊以及爱和美的需要比低年级更强烈,自我完善的需要己有一定发展。小学生的这些需要中有很多跟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如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满足对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十分重要。培养小学生高层次需要,满足现阶段合理的需要,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喜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着深重的感情,用眼神、言语和学生交流,表达老师对学生的接纳和喜爱。

二、儿童诗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的运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儿童文学作品普遍进入了中小学语文教材,从目前通行的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儿童文学作品已占课文的80%以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后的初步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

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在诗意语言的熏陶下,孩子们将得到更丰厚的人文积淀,传统的的语文课堂因为诗的介入变得情趣盎然,孩子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中充分享受了语文的乐趣。

童诗教学也是学校进行德育美育的需要。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童诗的学习也是抵制灰色童谣的最有效的方式。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策略让孩子爱上读诗、写诗,谱写他们的诗意童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以深情的叩问唤醒童心

儿童诗她以饱满的儿童情感、儿童式的丰富想象、新颖巧妙的构思、天真而精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吸引并感染着一批批孩子。在九月第一周的“和一年级说再见”的主题诗会中有一首诗《我比去年更快乐》,就以她独特的意境把孩子带回了他们那酸甜苦辣的一年级„„

可能有人会说“每个孩子都有童心!”可是,我们能大声地说每个孩子都保有一颗完整的童心吗?不,我们不能。在这个网络盛行、缺少真心交流,孩子们不停奔波在各种兴趣班的时代,他们很迷惘,他们甚至不知道“我这样是否算幸福,我的爸爸妈妈爱我吗?”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付出爱。

【片段回放】

师:“快乐”,什么时候你觉得快乐? 生1:收到礼物、得到表扬我最快乐了。

生2:我帮助了别人,别人对我说谢谢,我最快乐了。

……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里面的朋友说“我比去年更快乐”,是什么让她比去年更快乐呢?让我们一起在诗歌中寻找答案吧!

师:(配乐范读。)

生:(自由读诗歌1-2遍)

师:读了诗歌,你发现了是什么让她比去年更快乐吗? 生:我知道,我知道,他长大了。生:她比一年级有进步。

师:哦,去年她一年级,那今年呢?

生:二年级,二年级,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二年级!

谈心式对话唤起了孩子们对生活中所有美好的回忆,让孩子们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儿童诗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段优美的语言,而是在对孩子生命中所有美好的呼唤。

(二)在诗情画意中放飞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他们同情整天呆在天上的太阳,羡慕可以随意变化的白云,担心夜晚小鱼睡在哪里„„儿童诗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这就要求在儿童诗教学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让孩子在“切己”中大胆想象。如刘伟铭的《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诗歌起语就把孩子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并在想象中完成“绿树”、“花儿”、“小鸟”等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在于此,而是重点要引发孩子的“切己”感——“我到底做了什么?”,并把诗歌中的形象自我化,进而想象——“我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全世界也对我微笑?于是便有了孩子们的诗《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今天,我偷偷做了一件事

于是,全世界突然对我微笑起来 白云对我招手 太阳对我挤眼 知了在枝头知知叫 向日葵弯腰齐声问我好

而我只不过暗暗下了决心 从今要做个好孩子 就这样,突然间 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用故事、用对话激趣,用音乐和画面渲染,用表演重塑形象等策略唤醒孩子的想象,让孩子产生“切己”,童诗产生的“切己”,让每个孩子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小诗人,于是,一句句稚嫩而朴素的语言演化成了一首首小诗,谱上了音乐的旋律,也让孩子的童年充满了诗意。儿童诗中那天真独特的语言,会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这诗写的就是我。于是,从一首诗中就幻化出了无数个小小的“我”。最起码,写的也肯定是我们中的谁,于是又睁大了眼睛开始寻找“谁谁谁”了。

(三)在情景课堂中回归生活

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打造各种情景课堂,让孩子在各种情景活动中享受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和体会儿童诗天籁般美妙的文字语言。诗是生活的诗;生活是诗意的生活!

1.运用自然情景法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大自然之于人类心灵的影响,具有首位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不应固守课堂、固守课本,把自己封起来,而应有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向课堂之外的万水千山,课本之外的万紫千红。我们应该常引导学生去看看月出日落、花草树木,从一朵野花里发现一个天堂。在教室里也可以营造一个“自然”,例如养一盆,养一群小金鱼,课间看看花草、金鱼,让孩子的心灵和花草、小鱼一起成长。如果生活是一条河流,那“自然”就是这条河流上最隆重的画展。如教学“春”之主题儿童诗:《春天在哪里》、《初春》、《花籽》、《春天被卖光了》、《蝌蚪》是一组描写春天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可以选择在初春的校园,寻找春天的足迹,坐在那嫩芽下,打着瞌睡,感受着春天的诗意,并赞美春天。

2.运用生活情境法

还有一些具有很强生活情趣的儿童诗,如《春天的早晨》、《全都喜欢上》、《早安小松鼠》,这些作品描绘了一些很有趣的生活场景,如“春困”、“不挑食”、“问好”等,旨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运用情景表演法或故事法让生活情景再现,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逐步养成不挑食、不赖床、有礼貌等好习惯。

3.课件辅助法

有些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充满了幻想和童话色彩,那这些诗歌的教学,就需要运用到多媒体的辅助。如诗歌《太阳的旅行》、《最亮的星星》、《爱读书的树叶》等这些诗歌充满了绮丽的想象,富有语言美,在多媒体手段运用下很容易激发孩子的诗情,让孩子想读、想写。

(四)在主题诗会中洋溢自豪

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主题诗会,是自信的展示;主题诗会,是童心的飞扬!主题诗会,学生从接触单元主题开始就积极准备,表演前,饱含期待;表演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表演后,还在回味、留恋。活动中诗意盎然,书声朗朗,情意浓浓。

自从开展晨诵以来,孩子们在每天课前“经典诗文3分钟”积累背诵,在每周“麦田诗会”中和诗人对话,在每月诗歌主题实践活动中成就自我,诗情飞扬。在二年级的9月“同一年级说再见” 中追寻一年级的成长足迹,发现“我比去年更快乐”;在“我和落叶有个约会”中去留住秋天,和落叶一起旅行;在“自然界里的奥秘”中认识大自然无比奇妙;在“我爱小雪花”中“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在“快乐六一童诗会”中感受童年的美好。

在这些童诗活动中,孩子的童心得到飞扬;在活动中,童年变得精彩;在活动中,生命被赋予真诚!

儿童诗教学是情感的教学,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从中获得关心和愉悦,也能把孩子们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旧梦。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燎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由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各有是非观,有真情实感的好人。”世界本质是诗的,诗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充实,让我们的情感生活丰富,让我们的想象天地广阔。“少年若天成。”儿童诗它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参考文献:

[1]陆志平等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电子邮箱:chenhaiyan1981c@163.com

篇7: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摘要: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究竟怎样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情感体验则各有所创。本文作者从自己学生和自己教学环境的实际出发,论述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意义与构建情感体验教学几种模式。

关键词:情感体验;实践;音乐教学;构建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对象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音乐能通过音响结构及其运动节律形成的音乐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因此,要学会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蕴涵,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通过音乐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化的生活进行沟通,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但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却失落了“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的特质,常常以单一的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了固定的区域内,这种封闭、狭隘的音乐教学格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削弱了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的热情,表现呆滞、僵化、千篇一律,抹杀了学生的心灵和创作激情。

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伴随学生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激动,是对艺术的一种共鸣和愉悦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便能强化他们的学习。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在音乐活动中,音乐情绪的体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人格的完善,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音乐家舒曼说:“音乐是情感的表现,音乐是从情感入手,触及人内心深处,从情感上引起共鸣,受到感染。”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通过作品感受作者曾经感受过的情感,体会到作者要展现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达到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的目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完善学生的人格。音乐的教学不是一种纯艺术的东西,它有着其他基础教育学科所共有育人的功能,可以说音乐教学的情感体验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往往是在一种寓教于乐的音乐体验中完成。学生在体验贝多芬音乐的同时,无不为其伟大的人格所震撼,而这种潜移默化的情感体验,全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中的抽象贯彻。

2、积极的情绪与情感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情感对人的影响是具有双重性的,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有的情况下又有可能起消极的破坏作用。情感又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及内化,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若对学生多给予鼓励,一定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美的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这是现代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

音乐中的情感体验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感情的速记”。在教学中,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来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达到审美体验的功效。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归纳出在音乐课堂上构建情感体验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主要环节:情感呼唤、情感深入、情感外化。

一、情感呼唤,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节音乐课教师都不能忽视情感效应,能否产生情感效应及其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来激发。教师在课堂上自身要赋予激情,这是呼唤学生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大自然的美景,动物悠闲自在地生活,配以优美的旋律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解说,给学生带来美的陶冶。然后画面转换成展现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动植物死亡的内容,此时教师以低沉、惋惜的声音解说这些现象的成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对比,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由此感受到环保对人类、对大自然的重大意义。

二、情感深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音乐是音响的艺术,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精彩的形式。获得情感深入体验,首先要聆听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例如:随歌曲有节奏地击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较胆怯,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更要自己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会唱歌。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美。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由此,情感深入可分为三步进行:引导聆听歌曲→引领体态律动→引发情感歌唱。

三、情感外化,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创造美,创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热热闹闹的流于形式的课堂,看似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实则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情感升华。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使命,从创造人才素质的全面性看,它需要较强的审美素质,而大学音乐教育所具有的具体可感的、非智力情感因素体验的、充满独特个性的创造性特质,使其成为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而情感的介入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及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情感体验的教授与培养,使学生能融入音乐的欣赏与表现之中,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节奏感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与表现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史爱荣等,山东教育出版

2、《跳跃的音符――唱游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篇8:情感介入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情感介入,重要意义

1 更新观念导入创新服务理念

面对新的形势, 全院自上而下达成共识, 要求医务工作者除技术之外, 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要以病人为中心, 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化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一切从病人的需要出发, 想病人所想, 急病人所急, 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 变“病人等我”为“我迎病人”。护士长的观念影响着整个护理单元, 首先选派护士长外出学习、进修, 将自己的体验传达到科室护士群体中, 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及时更新观念, 以新的护理观念投入到护理工作中[1]。

2 深化整体护理

(1) 每位患者住院全过程由专人负责, 每项操作都融入解释宣教的内容, 缩短了护患距离, 消除了患者陌生感、紧张感; (2) 评估每一位住院病人, 熟悉了患者家庭基本信息, 同情和理解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等; (3)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手册, 分发到每一个病房, 对每一位患者开展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 并检查评价掌握情况, 通过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给患者亲切感、信任感; (4) 加强饮食管理, 依照医嘱合理饮食, 使患者感受到关怀; (5) 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及时了解掌握患者需求, 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开展星级护理服务:星级护士考核内容包括出勤、规范服务、医德医风、优质服务零投诉、科室活动及成绩、院及护理部活动及成绩、规范操作及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在职学习、科研。创建三化-温馨护理:即医院护理服务人性化, 礼仪管理宾馆化, 温馨服务家庭化。其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 营造温馨、舒适、安全、舒心的就医环境, 提供超越消费者所期望的护理服务。

3 针对不同病情, 采取相应心理护理

3.1 意外事件

如恶性事故突然发生或亲人猝死的噩耗, 均可使遭遇者在瞬间完全丧失心理应付机制, 个体表现出对意外事件极度恐惧或极度否认, 强烈的求生欲、突然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可使其情绪处于高度兴奋或抑制状态, 导致行为异常, 如捶胸顿足、喜怒失常、甚至自伤, 对于这种患者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同情心, 能理解和体恤患者, 不计较其情绪冲动, 能耐心地诱导和抚慰患者, 直到面对现实。外伤患者多数有伤口及出血。使患者恐惧和焦虑不安, 加重病情。遇有外伤性出血性休克患者, 护士应镇静, 同时嘱咐患者不要直视伤口, 以免增加恐惧心理, 对较重患者不要当面谈论病情, 使患者进入急救室后有一种安全感。若病情允许可主动与患者交谈,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痛苦, 使其更好地配合, 这对进一步处理更为有利。服毒自杀的患者都有一定的社会和家庭因素, 如与家人吵架、失恋、高考落榜等。这类患者服毒时多处于忧郁心理状态, 毒性发作时既害怕又后悔, 心理上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普通表现为悲观、忧郁、羞辱、有难言的痛苦, 渴望理解、尊重、同情。因此须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实施心理护理。患者会表现出不合作、哭闹不停, 此时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开导、关心、体贴患者。用同情的语言去感化患者, 使其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感受到医护人员为抢救他而尽职尽责、忘我工作, 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是, 这类患者很大程度上更需要家属的安慰, 因此需要同时做好家属的说服工作。

3.2 慢性病加重

长期病痛的折磨, 可使患者的情绪持续在消极状态, 发生心理变态, 如敏感、多疑、爱挑剔等, 因慢性病加重常使患者产生悲观心理、绝望心理, 且患者家属的态度可左右患者的心理活动, 急诊护士应安抚患者的家属, 稳定其情绪, 从而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 另外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换位, 及时发现、积极预防治疗患者的心理创伤, 想方设法使其在心理上尽快适应急诊情境, 积极配合医疗救护[2]。

3.3 不同年龄的护理

老年患者突然患病以恐惧、自卑心理多见, 且老年急诊患者的心理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 对他们要注意安抚和细心观察, 尊重、理解和体谅他们, 如轻抚患者, 分散患者注意力, 使其感到似亲人在身旁, 得到心理安慰,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 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中年患者往往具备一知半解的医疗知识, 既是家庭的栋梁又是工作的骨干, 一有重病, 其责任心和事业心常使其牵挂和顾虑特别多, 心理负担重, 因此对于中年患者提出的问题要善于倾听和分析, 并做出科学的解释。年轻患者, 活泼好动、情感脆弱且经历单纯, 对挫折反应强烈, 突发的疾病或伤残会使他们产生一种坠入深渊的痛楚, 或自暴自弃, 甚至导致轻生。年轻人最关注疾病是否会影响日后的工作、生活、不堪忍受终身伤残或严重后遗症, 此时护士最重要的是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勇敢地面对现实。

参考文献

[1]杨银英, 李梅.在创建“百姓放心医院”活动中提高护理质量[J].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6 (9) :70.

篇9: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英语教学 情感体验 意义

在大学英语课堂渗透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潜能、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目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是情感体验在大学英语课堂渗透的主要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高校英语教学渗透情感体验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情感体验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情感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可分为学生情感、教师情感和教学过程的情感渗透。学生情感指的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学习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求知若渴,那么在课堂学习中效果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教师情感的好坏是左右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教师情感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要求教师有极其高超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对教学效果的正面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学方法一般包括情景设置、师生互动、课堂活动组织等。

二、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欲望。情感态度的培养是和人的需求离不开的,学生学习态度的情感培养亦如此。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带着某种情感因素在里面的,完全没有情感的教学过程是不可能存在的。求知的欲望、对英美文化的热爱、英语语言美感的感知、对异国风土人情的了解欲都会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端正英语学习的态度带来无限的正能量。这种对英语学习的渴望会驱使学生不断去学习新的知识,完成新的学习目标。强烈的学习意图和学习需求会促使学习者潜意识的引导下抓住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且不断在大脑中浮现、记忆。一旦这种潜在意识的需求得到局部的实现,学习就会在情感上获得某种成就感,因而更加有动力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传统的“一言堂”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师,一般是教师负责讲解、分析、归纳各个知识点和语法,学生负责抄写笔记,很少开口对话。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激发。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会写不会说,听不懂不能交流。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从情感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培养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以往的模式,摒弃“教师中心”确定学生的课堂主题地位。抛弃枯燥的分析、讲解、总结,尽可能的插入英语国家的文化、民俗风情的讲解,播放学生喜欢的英语歌曲以及好的英语电影,藉此引起学生了解英语国家风俗文化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互相补充、共同总结,进而共同提高,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3.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人是感情动物,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受情感的支配。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Rogers在他的教学理论著作中强调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相互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及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老师要跳出传道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要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情感上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朋友关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彼此的情感交流与相互感染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情绪或多或少的受到教师上课情绪的感染,教师上课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校效果。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神采奕奕、落落大方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必定能振奋学生的精神,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情感因素对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充分发挥英语情感教学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带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情感,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是学生更主动更有效的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杨渝旸.网络平台下大学英语情感体验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6:86-88+91.

[2]陈文芳,牟凌娟.英语和汉语情感范畴认知体验性的对比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04:61-65.

篇10: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湖南省会同县第一中学 石谋惠 *** 418300 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语文真正学得好的 学生,都喜欢并坚持泛读这种阅读形式。老师的精讲、学生的精读固然重要,但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泛读。但是目前中学语文 的教学现状是,大多数人更喜欢花很长的时间进行繁琐的讲解,在课本、作文本划出很多的条条杠杠,仿佛不如此就不能体现知识点的重要性。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学时间的限制,导致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泛读的缺失,这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最大问题,也是制约大部分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

泛读作为大家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阅读方式,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泛读可以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

美国语言学家语言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脑中的习得机制,而激活的条件就是恰当的可理解的语言输人。Krashe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如口语,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语料之后自然获得的,并且同样也能获得必要的语法。因此,可理解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关键,教师的最大职责就是让学生接受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料,而泛读恰好是为学生提供可理解语言输人的最好方式。

2.泛读可以大大提高语言项目的复现率,使学生拥有对语言全局的把握能力

目前的语文教学很“科学”地把语文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教材按知识点 来编,课按知识点来讲,考试按知识点来考。一个博大精深的语文体系,一个完整有机的语文教学过程全部被“点”化。光变成知识点还不算,这些知识点被“精心”安排在各年级、各章节中去。这样,每节课、每学期,学生都掌握了活生生的语文的某些“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学过之后再复现的机会很少。学生被迫去死记这些孤零零的学习要点以应付考试,头悬梁锥刺股地刻苦学习,却只能掌握支离破碎的知识,残缺不全的语文能力。而泛读恰好可以对这种教学模式予以矫正。泛读材料或长或短,都是整体。学生阅读之时可以只考虑材料的内容,不必过分重视知识点,而课本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点在这种阅读之中恰好得到巩同和联系。因此泛读和精读是相辅相成的,既要重视精读精讲,也要重视泛读,而且学生在泛读上所占的时间应该至少不少于精读所用时间。

3.泛读提供的语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语法等知识,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精读精讲过程中学习到的词汇等知识,一般也是结合一定的语境进行讲解的。但是语文知识是非常灵活的,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也许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有不同的用法。通过泛读,可以把以前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前没有学过的语文知识,在语境中也比较容易被接受、理解和掌握,而且整个过程是非常自然和愉悦的。泛读还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所感觉,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因此,泛读提供的语境,是深层次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

4.泛读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见多识广

泛读的范围可以很广,不限于文学作品。现在的青少年很多时候缺乏常识,这与读书太少有直接关系。只要学生感兴趣,内容健康,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哪方面的书都可以读。读书多了,知识面自然就广,这对开阔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等语文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5.泛读可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终身受益 课外泛读主要以兴趣为主导,学生所选择的阅读材料,都是他们感兴趣的,阅读量大,有节奏感,无需苛求精确。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他们获取感兴趣的信息,享受求知过程于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对学生来说,整个过程是主动的、有趣的,自然也就精力集中、效率高,相应地收获也大。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6.泛读是提高写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唐朝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充分表明了大量阅读对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读书达到一定的量之后,宽广的知识面可以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素材,也可以借鉴别人文章中好的遣词造句方法并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因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常大量阅读积累的语文知识,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做值日叙事作文下一篇:李白诗词鉴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