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2024-05-07

新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共8篇)

篇1:新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江安学校

初一(上)

张释介

第 一 单 元 第1课 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珍惜青春的情感。【情境导入】

同学们,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仿佛呈现出一派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象;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历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憧憬和欣喜,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吧!【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及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要注意语调,读出文中春的气息。2.思考: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的? 3.试着划分本文的层次,并归纳每部分大意。明确: 1.略。

2.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3.本文共10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2~7段):绘春(总体勾勒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第三部分(8~10段):赞春。

江安学校

初一(上)

张释介

(4)赏析第四幅图:春风图。

(5)赏析第五幅图:春雨图。

(6)赏析第六幅图:迎春图。

3.研读第三部分。

三、研讨释疑——重点探究

1.作者是如何调动五官,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绘的?

江安学校

初一(上)

张释介

山之秀;写水“涨”,我们似见水之媚……这些词句,或动或静,或单纯或连绵,都如跳动的音符,共同谱写了春的乐章。

3.文采斐然巧修辞。

作者能将春天描绘得如诗如画,巧妙的修辞立了大功。你看,树上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多么鲜艳娇美……这些比喻、排比手法的运用,不仅将春天的各种景物描绘得形神兼备,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获得美的体验。

4.淳厚温润巧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融情于景,有了情的滋润,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春天的清新气息,这是借景抒情。结尾的三段,则是对春天的直接赞美,是大手笔的激情涌动。

五、多元智能——拓展延伸 1.成语中的“春”

春光明媚——形容春天的风光景色艳丽多彩。

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暖和,百花盛开。形容春天天气宜人,景色秀丽。春寒料峭——早春的气候,使人感到乍暖还寒。春色撩人——春天的景色引起人的思绪和兴致。

春色满园——春天的景色充满整个花园。形容春天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春意盎然——形容春天的意味十分浓厚。

春山如笑——形容春天山色明媚像人满面含笑似的。2.古诗中的“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贺知章《咏柳》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朱熹《春日》

篇2:新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身边人物(同学之间)面部表情的某些典型特征。知道脸形和头发构成人物头部的大体轮廓。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画家自画像局部的表现技巧,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学习漫画“省略、夸张、比拟、象征”等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画家“自画像”的意境创作,体会尝试自画像要突出个性特征介绍自我的“名片”要求。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脸形、头发等局部造型体验。教学难点:意境创设。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

1、小组同学间相互观察对方的特征„„。

2、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型等)。

二、展示交流

1、对方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同学有哪些较为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3、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智慧引领

1、引导欣赏:戴逸如、詹同、潘丁丁的(局部自画像)

2、教师介绍“头部的形状”: 脸形:瓜子脸、国字脸 头发(发质特征):卷、柔、硬

3、意境分析:彭大立“自画像”,画家刘云泉、贾又福“自画像”作品的创作意境。

4、绘画工具“毛笔”的认识,并简单介绍几种画笔“HB”、“2B”铅笔等。

四、训练拓展

作业:模仿画家的创作,用制作“名片”的方式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画、素描、木刻”等几个画种。了解、学习人物五官的基本画法。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大胆的描绘你的同学头像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画、素描、木刻”等几个画种,了解、学习人物五官的基本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造型表现学习五官的画法。教学难点:人物肖像画面部表情的刻画。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导入:(1)以激励方式评价上节课作业„„。

(2)导语:教材p5上的文字„„。

2、学生仔细观察组内同伴,感受他(她)的可爱之处。(特别注意观察五官的形状特征)

二、展示交流

1、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的同学五官上有哪些比较明显的差异特征?

2、说说教材p5的三幅绘画作品中“五官”的典型特征。

三、智慧引领

1、学生认识、了解“中国画、木刻、素描”等几个画种。(结合教材p7的相关链接)

2、示意“五官”的基本画法。(重点分析眼睛、鼻子、嘴吧在正面、四分之三面、侧面的结构关系)

四、训练拓展

1、学体验“五官”、头部等的动态变化(模拟表演)。

2、作画步骤参考:教材p6的步骤。

3、作业:学习活动二,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课后反思:

1、拓展提高:增加服饰充实形象。

2、作业:以手绘方式,创作一个有趣的、个性化的卡通形象。通过五官和形体的夸张来设定个性特征或情绪状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卡通形象创作四格或多格漫画,编绘卡通小故事,表现生活中的开心瞬间,提高学生卡通形象造型表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团队合作和创意碰撞等方式,创作幽默小故事,设定卡通形象,合作编绘出卡通小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寻找生活的神奇与乐趣,体验生活的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协作能力以及创意思维能力。教学难点:趣味构思。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导语:

(1)以激励方式评价学生的上节课作业。

(2)复习引入:卡通形象的造型表现有什么特点?(简化、夸张、拟人的表现手法)

今天,我们学习运用卡通形象编绘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小故事。

2、自主学习:请欣赏教材p13卡通故事《进球》。

二、智慧引领

1、引导欣赏、分析教材p13卡通故事《进球》的创意设计:

立意„„鲜明 构思„„新奇 创作„„精妙

2、归纳:卡通故事结构板块一般为:

“开头——发展——突然变化和结尾”几个部分,最后那幅画往往是整个故事的高潮。

3、老师讲“熊笨笨和老鼠聪聪”的故事,引领学生构思。

三、展示交流

1、交流自己编绘的小故事(口头描述或即兴表演)。

2、教材p12上的“思考练习”漫画对白补充交流。

四、训练拓展

作业:结合各人的所见所闻,创作一个幽默小故事。(自行选择画幅数量,可联手绘制)

课后反思:

1、拓展提高:教材p17的色调及作品欣赏。(《初冬》、《秋深》、《暮春三月》、《冰荷》)

2、作业:教材p17的学习活动一:

尝试改变《向日葵》的色彩和笔触,并用改变色彩明度和纯度的办法使色彩层次丰富,体验画面色调改变后的新感受。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尝试分析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对比关系,体会色彩的对比要和谐统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幅绘画作品的赏析,了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并能够对艺术家的风格作简单概括、评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色彩作画,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表现能力,把所学的色彩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教学难点:突破学科本位,实行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

色相(六个基本色相)——红、黄、蓝、橙、绿、紫

2、自主学习:教材p18的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知识。

3、体验学习凡·高的《播种者》的色彩对比的和谐。

二、展示交流

1、自信展示:

(1)色彩对比知识交流(2)p18的思考·练习展示

2、交流:《播种者》的体验感受。

三、智慧引领

(1)引导对比欣赏:教材p14凡·高的《向日葵》和p18的《播种者》的色彩的和谐对比表现。

(2)作者知识简介:p19的相关链接中。(3)结论:色彩的对比要和谐统一。

四、训练拓展

1、拓展提高:学生自由欣赏教材p19的《池塘》、《世界高城帕里青稞丰收》两幅油画的色彩对比。

2、作业:教材p19的学习活动二:

尝试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景物。

课后反思:

学习活动一:尝试为自己的学校公共空间设计一个特定功能的个性化公共标志。

5、课堂总结:

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而且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功能。

(上我们欣赏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作品,对标志的作用和设计原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大家从这节课以后,就开始注意观察、收集素材,构思一个标志,表现方法不限,下一节课我们将运用形状和色彩将自己的构思表达出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标志的设计应用范围,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作用以及标志设计的创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结合校园生活,通过设计学校、班级、运动会标志,在了解设计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系列化的视觉设计。基本掌握标志设计的创意方法,并通过创作和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

1、标志设计的特点和方法。

2、在理解标志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校园、班级、运动会标志设计。

学习难点:

标志设计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复习标志设计的原则,指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教材P25的标志设计应用范围图片欣赏: 思考下列问题:

1、标志设计的应用范围怎样?

2、个性化系列标志设计有什么特点?(结合教材P25左上图说明)

二、自信展示

1、分小组交流以上思考问题。

2、师作出及时的鼓励与评价。

3、公共性标志的特点:

直观、简洁、标准化、通用性。

4、交流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内容和表达的信息。2.构思。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表现形式来表现。

3.构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4.定稿。确定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做到单纯、醒目。可以用调和色,也可以用对比色。

三、自我提高

1、总结

标志在生活中起到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标志应该具备的特征是:

1121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关编织知识,学会编织中国结。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创新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爱美情趣和爱国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善于克服困难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基本结的编法

学习难点:

编织技巧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创设情景,激起兴趣

教师:同学们,教室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地方,那么,大家看看今天的教室环境,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儿还看见过中国结?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中国结内涵丰富,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人把她当作吉祥、幸福和力量的象征。

老师这儿有编好的吉祥结,请各小组的小组长领取一个样品,同学们可以用大头针把它固定在泡沫板上,仔细观察,还可以把它慢慢地拆开,认真分析、讨论

二、自信展示

现场展示,学编中国结

第一步:把绳子对折后,将对折处固定在泡沫板上,在距对折处5、6厘米的地方,左右各摆一个大小相同的线环,并将其固定好。

第二步:将绳1上弯压在绳2上,依次按逆时针方向,将绳2压在绳3上,4穿过绳1下面的孔。

第三步:将四边的绳子均匀拉紧,看看绳子是否有弯曲,将其整平,编结的第一个基本要领:心要静,线要平,调平后再拉紧一次。这是因为吉祥结易松动。

第四步:再将以上图二至图四重复做一编,均匀拉紧后。

第五步:把绳结翻个儿,正面朝下反面朝上。然后逐个向外拉四个弧形线,使它们各成一个小圆孔,因为经的形状像耳朵,又在里面,所以叫内耳,大的叫外耳。

第六步:最后调整。编结的第二个基本要领:三分编七分调,因此,最后的调整也非常重要,依据自己的爱好,要将结调平整、匀称、美观。

三、自我提高

1、露一手,团结力量大

(1)同学们想办法,各抒已见,还可演示。

(2)下面,我们举行一个竞赛活动,小组同学合作,也可以走下座位,寻找自己的伙伴,大家开动脑筋,共同努力,编出更漂亮的中国结,把它设计在展板上,我们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手更巧!速度更快!作品更好!

2、展示劳动成果,享受劳动乐趣

(1)各小组长把本小组的作品放在展示墙上,请同学们集体评议,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同时对其他小组的创新给予鼓励。

(2)通过展示,同学们果然个个都心灵手巧,那么,这些美丽的中国结你想留给自己呢?还是送给亲友呢?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3、课堂延伸

让我们一起努力,编织一个美丽的中国结,把吉祥和祝福送给亲人和朋友,让中国结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之花越开越艳。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图表中传递的信息,并学习对图表进行变化处理。

2、过程与方法:了解图表设计原则,在调查、设计图表的学习活动中,能积极参与表意明确、有创意的图表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图表设计与装饰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学习重点:图表的变化处理与装饰。

学习难点:突出形象特征创意图表的设计。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自主预习:教材p35—36的内容。

(1)思考填表:将食物消费状况图中的数据信息填入表中(p35上)(2)“形象”激发灵感:

①菊花——花形图表、趣味图表

②运动员形象——服装折线图表(体重变化)③摄影图片统计图表(3)常见的统计图表: 折线图、柱形图、饼形图等。

二、自信展示

学习活动一:

用文字整理地球生物进化图中的部分信息。

课后反思:

第七课 书法的点画之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汉字书法点画的发展变化及个别字体点画的独特之处。

(2)感悟、体会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的联系。

(2)尝试不同形式、材质在书法点画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欣赏感受、寻找发现、临摹对比、分析表达、肢体语言表现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尊重汉字,体会汉字的生命感。

(2)传承汉字书法,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比较、分析,感受汉字书法的点画特点及美感。重点分析 感受“小篆”、“隶书”的点画特点及美感。

学习难点:

体会、感悟“小篆”、“隶书”两种字体点画的藏头、护尾、提按、转折、连断、粗细以及藏露锋变化。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学生观看:

视频剪辑《汉字五千年》。思考: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各种不同的汉字、文字。

2、自主预习:

(1)教材p38—40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①汉字的演变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②小篆典型的笔画特征是什么?(粗细均匀、藏头、护尾)③隶书笔画的突出特征是什么?(“蚕头雁尾” 是典型的隶书笔画)考考你:你知道天下三大行书吗? 思考:

(1)书法作品的产生与社会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2)汉字书法点画的形态、质感、节奏之美与自然生活艺术之间有什么联系?(3)名作欣赏: ①天下三大行书:

王羲之(晋)的《兰亭序》 颜真卿(唐)的《祭侄文稿》

篇3:新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下面就笔者与学生共同发现的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部分瑕疵一一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1.《散文诗两首》之《金色花》一文,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了“沭浴”一词。查《现代汉语词典》, “沭音shù, 沭河, 发源于山东省, 流入江苏省。”此处“沭浴” (shùyù) 不伦不类, 令人匪夷所思。查课文正文, “当你沐浴后……”可知“沭浴”实为“沐浴”之舛误, 洗澡义。真是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2. 同为《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篇, 对于课下“菡萏”一词注释, 尽管近年来学界质疑争论声不断, 但教参编者仍抱定宗旨, 任你“口诛笔伐”, 我自“岿然不动”, 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对于原文“那一朵红莲, 昨天还是菡萏的, 今晨却开满了, 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一句中“菡萏”一词, 课下注释为“荷花”, 此注释原也并无错误,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如是注释, 并标注系书面语用法。但在上句中, 此注解并不恰当, 结合语境, 联系上下文, 此处当指荷花含苞未放, 似开未开之态。给课文词语作注, 非单纯解释词语, 而是要结合语境, 随文释义。其实“菡萏”作荷花含苞未开之态讲, 虽无权威工具书作证, 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应该说, 冰心先生此用法是受了清人李渔的影响。李渔在《闲情偶寄》之《芙蕖》篇中云“迨至菡萏成花, 娇姿欲滴, 后先相继, 自夏徂秋, 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李渔以“芙蕖”总称莲的根、茎、叶、花、实, 明显“菡萏”与“花”是两个不同时期, 是“未开之荷花”。因此, 课本此处宜注为“菡萏, 本指荷花, 课文指荷花含苞欲放的情态”。

3.《虽有嘉肴》一课, 课下对“嘉肴”一词的注释亦令人费解, 该注为“[嘉肴 (yáo) ]美味的菜。佳, 好、美。”“嘉肴”一词注释并无不当, 关键是“佳, 好、美”是在注释哪个词呢?明显是说“佳”即“美、好”之意, 可原句中并无“佳”字。受此注影响, 学生在背诵默写中, 普遍将此句写作“虽有佳肴”了, 当然, 在现代汉语中也只有“佳肴”而无“嘉肴”一词也是学生普遍出错的一个原因。因此, 此注后半应改作“嘉, 好、美”。

4.《化石吟》一课也有瑕疵。该文系一首赞颂科学的现代抒情诗。诗歌分节, 节与节之间用空行隔开, 据此, 本诗共分六节, 即第一节共八句, 其余各节均为四句一节。现代诗虽格律较为自由, 但对于夲诗来说, 句式相对工整, 韵律和谐, 节奏感强仍是其鲜明特色, 节与节之间句数不统一已显得有些突兀。课后练习二为“……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怎样的关系”。配套的教学用书与各种教辅资料均认为是前后照应关系。可事实上, 原文第二节与第六节并非照应关系, 第二节系分说之一部分, 第六节系诗末总说, 之间应为总分关系, 况且分析第二节与第六节之关系原也无甚意义。实际上, 第六节与第一节后四句系前后照应关系, 据此, 疑为课文第一小节分节不当, 即前四句应为第一小节, 后四句应为第二小节, 全诗共分七小节。这样, 全诗均为每节四句, 节与节之间协调一致。笔者比对了前几版教材, 均为四句一节, 全诗共七节, 并无六节之说。因此, 实为新版教材编校之误, 需修正过来, 这样, 课后练习二也落到了实处。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 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社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编者虽做了较大修订, 后出转精, 但仍瑕疵多多, 现将部分瑕疵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篇4:高大上的新版语文教科书

[关键词]语文教材 高大上 部编 新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01

新编语文教材的使用,一次一次的听说,又一次一次的被取消。直到2015年11月,在安徽合肥参加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试教试用培训会议上,才真正拿到了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感觉是“高大上”。所谓高,是层次高。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主编。个人认为,各地现行语文教材有十几种之多,自有它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文史、思政教材历来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有很多争议和问题,估计需要由国家来控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偏差和纠缠。因此,这次就升格为由教育部组织人教社来编写这套新的语文教材。所谓大,是开本大。原人教版教科书是32开本,152页;新教材是16开本,122页。字体大,原教材课文标题二号,课文正文小二号,田字格的字在二号与小二号之间。新教材课文题目小初号(英文36号),课文正文二号,田字格的字在小初与二号之间,都分别加大了半号;《识字》第1课的“天 地 人 你 我 他”,字号竟然是72号(英文字号),课本显得大气。所谓上,是外观上精致,画面风格、字体选择、装帧设计、页面布白,都让人感到现代时尚、和谐养眼。比如,教材插画,原教材以写实居多,新教材则更多的是童话图;原教材的图画属单线平涂,新教材则大多采用无线平涂(没骨画法),明暗更清晰,色彩更和谐,立体感更强。这样的高大上的新书发到孩子手上,他们能不开心吗?

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一、关于结构体系——有增更有减

基本相同于原教材,也安排入学教育、识字、拼音、阅读四大板块,一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较松散的主题,不强化。每个单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

(一)拼音安排顺序有变动

原教材先拼音后识字,而新教材先用1个识字单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5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其中识字1个单元)。纵观网上提供的16套教材(有新编旧编的重合),拼音板块的安排有多种形式:①先拼音后识字(或诵读)有8种;②先识字后拼音的有2种;③拼音识字穿插的有4种;④识字中学拼音的有两种。第①种是多数,原人教版也是这样。新教材改变了原体系,先用一个单元学习40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先识字,可能想体现几个意图:一是强化母语文字的意识;二是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三是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

(二)识字写字的增减

《识字表》安排300个汉字,比原教材减少了100个,降低了难度。《写字表》安排100个汉字,字数与原教材相同。但由于新教材按字频选字,入选的字有所不同。比如,原教材“一 二 三……”十个数字都选,新教材“六 七 九”识字选了,写字就未入选。在每一课的“识字”栏新增了共50个偏旁部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书后还附了《常用笔画名称表》,提供了横竖撇捺点提及复合笔画名称22个,对规范笔画的称谓很有好处。

(三)文本篇数和篇幅有缩减

阅读课文14篇,比原教材减少6篇;识字文本10个,比原教材增加2个。文本字数减少,原教材120字以上课文有5篇,新教材只有1篇,《小蜗牛》208个字。

二、关于入学教育——视角不一样

原教材标题是《入学教育》,是以教育者的视角呈现;内容安排比较单一,分别是上学、上课、读写姿势。新教材的标题是《我上学了》。名称的改变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新教材是以受教育者的视角呈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定位准确。内容改变较大,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含《上学歌》)”“我爱学语文(分别是三幅图“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既暗示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朗读、写字、口语交际,也暗示着整个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阅读、写作、运用),语文任务明确。

三、关于文本选择——最远和最近

新教材安排识字10课,保留原人教版教材3课,新换5课,修改2课,更新率50%以上。阅读课文14篇,保留6,新换8(其中《乌鸦喝水》为一年级下册),更新率75%。换掉的课文主要原因:有的时代感不强;有的教育较生硬,成人味较重;有的太哲理,学生难理解;有的语言少童趣;有的篇幅太长。

个人认为,低段孩子喜欢两种文本。一种是最远的,天上地下的奥秘,鸟兽草虫的活动,非人物的情境世界,古时候的诗文故事。比如,童话、神话、童诗、童谣等。课文《小小的船》《江南》《青蛙写诗》《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比尾巴》《四季》《雨点儿》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小兔子乖乖》《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谁会飞》《猴子捞月亮》《春节童谣》等就是最远的。另一种是最近的,自己的活动、情感、成长、见闻,如《影子》《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剪窗花》等。不过,就教育而言,当然也需要不远不近的,以体现国家意志,明显的比如“我是中国人”“升国旗”。但从低段儿童的学情出发,在“最远的”“最近的”的选择中,隐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适宜。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直是人教版教材比较重视的选文。原教材和新教材都安排了6首古诗,其中的《画》《咏鹅》《悯农》是新老教材都有的,而《江南》《古朗月行》《风》,替换了原教材的《一去二三里》《静夜思》《《画鸡》(后两首移到一年级下册)。新教材把古诗分别安排在“课文”“识字”“日积月累”板块中。其中“日积月累”中就安排了四首。可见,对古诗文的学习,编者意图是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不需过度解释,不需欣赏分析。

四、关于口语交际——增强对话性

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4次,比原教材少了2次,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与原教材相比,难度要求降低,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对话。从这,我们可以体会到编者的用心:“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更加突出,“口头作文”的痕迹大为淡化。

五、关于课后练习——朗读最重要

课后练习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重点的标识。原人教版教材的课后题,除了识字写字外,一般还安排两道题,分别是朗读背诵课文、“我会说”(或读读说说、说说画画等)。新教材体例变化不大。24篇课文(包括识字的10课),除了“识字1”《天 地 人》没有安排课后练习,其他23课,基本都安排1~2题(只有两课安排了3道题)。其中21课安排了朗读课文,9课既要朗读又要背诵,可见朗读好课文是最重要的事,是第一位的;背诵应限于文质兼美的短课文,“见文必背”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新教材对朗读还有多个特定的明确要求,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读准字音”“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等。除了朗读背诵,课后还有“读一读”的练习,读词语、短语、语句等,属于积累性质,给学生一些“见面”的机会,不必去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还有其他一些练习,比如猜字、游戏、说话、问答等,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

六、关于语文园地——趣味与积累

语文园地的名称没有变,但更注重趣味性、生活性、应用性。全册8个单元有6个单元安排了“趣味识字”,通过数字诗、日课表、反义词、时间词、亲人称谓、行业称呼等生活化的通道来识字。姓名识字、牌匾识字也是这样的通道,则安排在“我的发现”中。

“日积月累”是保留的栏目,因为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两大支柱之一。教材安排了4首古诗和两次格言的学习。“和大人一起读”是语文园地新出现的栏目,每个园地都精选一篇童谣或童话,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

“字词句运用”是新栏目,每个单元都固定安排。本册从拼音、识字、扩词、写话等形式入手,体现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是新的,但语文的性质不变,还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理念不变,还是遵循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素养、读写积累、自主发展、活力开放等理念。

篇5:新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第一单元

1、散步

信服 xìn fú嫩芽nân yá分歧qí取决qǔ juã拆散chüi sàn委屈wþiqū一霎时shàshí水波粼粼 shuǐbōlínlín各 得 其所gâ dã qí suǒ

水波粼粼:形容水面明净。粼粼,水十分明净。

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每个人都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位置。

2、秋天的怀念

瘫痪tün huàn暴怒bào nù沉寂chãn jì捶打chuí dǎ憔悴qiáo cuì央求yüng qiú神色shãn sâ敏感mǐn gǎn诀别juã biã淡雅dàn yǎ深沉shýn chãn烂漫làn màn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絮絮叨叨xù xù düo düo: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3、羚羊木雕

抹mǒ眼泪攥zuàn着逮dǎi怦怦pýng pýng仗义zhàng yì 树杈shù chà

脸颊liǎn jiá寒战hán zhàn

自作主张zì zuî zhǔ zhüng :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不可抗拒bù kþ kàng jù:无法抵制,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

形影不离xíng yǐng bù lí: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4、散文诗两首

匿nì蒂dì梗gþng摇摆yáo bǎi沐浴mù yù祷告dǎo gào

阴影yÿn yǐng姊妹zǐ mâi繁杂fán zá烦闷fán mân徘徊pái huái遮蔽zhý bì覆盖fù gài心绪xÿn xù荫蔽yÿn bì

第二单元

6、我的老师

巍wýi芸yún痣zhì褪tuì焚fãn磕ký头啰luō榆钱yú qián 狡猾jiǎo huá存心cún xÿn背诵bâi sîng海鸥hǎiōu占据zhàn jù牵挂qiün guà援助 yuán zhù劝慰quàn wâi权威quán wýi纠纷jiū fýn慈爱cí ài依恋yÿ liàn珍宝zhýn bǎo纯真chún zhýn时辰shí chãn

迷迷糊糊mí mí hu hū: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使浑浊不清的意思。

模模糊糊mï mï hu hū:指思想上不清晰。

7、再塑生命的人

妮nÿ莎shü 捡jiǎn截然 jiã rán 感慨gǎn kǎi搓捻cuō niǎn抚弄fǔ nîng绽开 zhàn küi唯恐wãi kǒng争执zhýng zhí惭愧 cán kuì激荡jÿ dàng

疲倦不堪pí juàn bù kün :形容非常疲乏 ,身体由于过度劳累而无法支撑

小心翼翼xiǎo xÿn yì yì:恭敬谨慎样子。原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后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bùqiúshân jiþ: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混为一谈hùn wãi yÿ tán: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花团锦簇huü tuán jǐn 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1

美不胜收mþi bù shâng shōu: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8、我的早年生活

笨bân冷漠lþngmî偏爱piün ài惨境cǎn jìng仁慈 rãn cí遗憾yí hàn

尴尬gün gà辉煌huÿ huáng辛辣xÿn là讽刺fþng cì谋生mïu shýng

开拓küi tuî倾向qÿng xiàng荣耀rïng yào停滞tíng zhì生涯shýng yá威慑wýi

shâ聪慧cōng huì萤火虫yíng huǒ chïng

宽宏大量kuün hïng dà liàng: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独具慧眼dújùhuìyǎn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

蛛丝马迹zhū sÿ mǎ jì: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一字不漏yÿ zì bú lîu :一个字也不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

滚瓜烂熟gǔnguü làn shú: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整装待发zhþng zhuüng dài fü: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9、王几何

聋lïng翘qiào 琳lín须臾xū yú 徒手tú shǒu惊讶jÿng yà屏息bǐng xÿ

承蒙chãng mãng绰号 chuî hào优雅yōu yǎ幽默 yōu mî 呆板 düi bǎn 教条jiào ti

áo 离谱 lí pǔ 叛逆 pàn nì 丑陋chǒu lîu 嘈杂 cáo zá轮番lún fün喉咙hïu long

舒畅shū chàng铭记míng jì方头大耳füng tïu dà þr

得意洋洋 dã yì yáng yang: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洗耳恭听 xǐ þr gōng tÿng: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

心地听

持之以恒 chí zhÿ yǐ hãng:有恒心,长期坚持下去

鸦雀无声 yü quâ wú shýng: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第三单元

11、春

蓑(suō)笠(lì)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 nîng)

应和(yìng hâ)宛转(wǎn zhuǎn)嘹亮(liáo liàng)黄 晕(huáng yùn)烘托(hōng tuō)

风筝(fýngzhýng)静默(jìng mî)舒活(shū huï)抖擞(dǒu sǒu)欣欣然(xÿn xÿn rán)

繁花嫩叶(fán huü nân yâ):花朵繁茂叶子鲜嫩,形容美好的春色。

呼朋引伴(hū pãng yǐn bàn):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ü zhÿ zhüo zhǎn):比喻姿态优美。

12、济南的冬天

镶(xiüng)髻(jì)响晴(xiǎng qíng)温晴(wýn qíng)安适(ün shì)慈善(cí shàn)

肌肤(jÿ fū)秀气(xiù qi)宽敞(kuün chǎng)绿萍(lǜ píng)水藻(shuí zǎo)

贮蓄(zhù xù)澄清(chãng qÿng)空灵(kōng líng)地毯(dì tǎn)水墨画(shuǐ mî huà)

蓝汪汪(lán wüng wüng)

13、风雨

蔓(màn)撩(liáo)偌大(ruîdà)芦苇(lú wþi)栅栏(zhà lán)

槐树(huái shù)攀附(pünfù)蜷曲(quán qū)屋檐(wū yán)弧形(hú xíng)

倏忽(shū hū)锥形(zhuÿ xíng)蹦跳(bâng tiào)刹那(chà nà)

14、秋天

丁丁(zhýng zhýng)幽谷(yōu gǔ)镰刀(lián düo)背篓(býi lǒu)竹篱(zhú lí)肥硕(fãi shuî)栖息(qÿ xÿ)乌桕(wū jiù)蟋蟀(xÿ shuài)寥廓(liáo kuî)清洌(qÿng liâ)梦寐(mâng mâi)

第四单元

16、紫藤萝瀑布

迸bâng溅挑tiǎo逗dîu挑tiüo选沉淀diàn花苞büo瀑pù布伫zhù立

忍俊不禁jÿn禁jìn止仙露琼qiïng浆盘虬qiú卧龙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神仙所喝的美酒,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指极少,不多见。

17、走一步,再走一步

凸tū训诫jiâ峭qiào壁迂yū回嘲cháo笑暮mù色啜chuî泣屡lǚ次高不可攀pün 瘦骨嶙lín峋xún头晕yūn目眩xuàn灰心丧sàng气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非常瘦。

头晕目眩:头晕眼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有时也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

灰心丧气:(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沉。

18、短文两篇

蝉chün零lÿng落断续xù 收敛liǎn颤chàn动寒颤zhàn宽恕shū淘táo洗卑býi微把玩wàn固执zhì杜鹃juün花一丝不苟gǒu

一丝不苟:指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毫不马虎。

19、在山的那边

隐yǐn秘相望wàng铁青qÿng幻huàn想信xìn念niàn凝níng成诱yîu惑huî喧xuün腾枯kū干一瞬shùn间

第五单元生字词

21、化石吟

重现xiàn 苏醒sū xǐng 奇幻huàn 思绪xù骸hái骨乌wū有 潜qián行 葱cōng茏lïng逝去万载zǎi装载zài档dàng案卓zhuï越神往wǎng 海枯kū石烂làn

海枯石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22、看云识天气

鱼鳞lín峰峦luán点缀zhuì阴森yÿn sýn预兆zhào轻盈qÿng yíng绫líng纱朦mãng胧lïng凸tū起顷qǐng刻冰雹báo圆弧hú谚yàn语严严yün实实丝丝缕缕lǚ

严严实实:形容非常严密整齐。

丝丝缕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23、绿色蝈蝈

蹦býng啄zhuï蹬dýng吮shǔn吸中旬xún篝gōu火梧桐wú tïng狩shîu猎喧嚣xiüo窸xÿ窣sū喑yÿn哑yǎ静谧mì气氛fýn篡cuàn夺 吱吱zhÿ

劫jiã掠lûâ逃窜cuàn 悬殊xuün shū俘虏fú lǔ囚qiú犯果酱jiàng盔kuÿ甲

贪婪lán撇piý开和睦mù妒dù忌jì更胜一筹chïu惊慌失措jÿng huüng shÿ cuî开膛破肚küitángpîdù津津有味jÿnjÿnyǒuwâi

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开膛破肚:把一个事物剖开膛,刮开肚(多形容家禽)来看。形容看个究竟,弄个明白。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浓厚或很有滋味的样子。也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说得很

尽兴。

24、月亮上的足迹

征程zhýng chãng健jiàn步椭tuǒ圆铁锹tiþ qiüo测câ定溅jiàn落 畅谈chàngtán里程碑lǐ chãng býi昂首挺立áng shǒu tǐng lì一叶孤舟yÿ yâ gū zhōu

遥遥在望yáo yáo zài wàng

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立着。形容很有精神,很有气魄的样子。

一叶孤舟:形容漂泊在外面的人,孤寂的心情;形容势单力薄,很孤独。

遥遥在望:形容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

第六单元

26、小圣施威降大圣

拽yâ引擎qíng捣dǎo寻觅xún mì吆喝yüo hâ踪迹zōng jì铁钳tiã qián旗竿qÿ gün愕â然

27、皇帝的新装

赐cì 乖guüi聘pìng请炫耀xuànyào愚蠢yúchǔn滑稽huájÿ陛下bìxià头衔tïuxián爵士juãshì勋章xūnzhüng袍páo子不可救药bù kþ jiù yào骇人听闻hài rãn tÿng wãn随声附和suíshýng fù hâ

不可救药:原意是病重得无法医治。比喻人或事无法挽救。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28、女娲造人

女娲nǚwü莽mǎng撞寂寞jì mî蓬勃pãng bï掺和chün huo澄澈chãng châ揉团rïu tuán泥潭ní tán绵延mián yán神通广大 shãn tōng guǎng dà

眉开眼笑mei kai yan xiao莽莽榛榛mǎng mǎng zhýn zhýn

神通广大:比喻有强大的本领可以自由发挥。赞美很好很强大。

眉开眼笑: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烫tàng嬉xÿ戏哞mōu哞咩咩miý 潺chán潺蔷薇qiáng wýi霹雳pÿlì

孪luán生痒酥sū酥踉liàng踉跄qiàng跄

踉踉跄跄:指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的意思。

30、寓言四则

篇6:新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一、导入:

1、播放鸟鸣的录音。问:你听出了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台湾作家郭枫一起去体会在空山听鸟鸣的意境,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空山鸟语就是在空寂的山林中聆听鸟的鸣叫

二、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可以依据导读题的要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路。自读导读:1. 作者在空山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你能理解他的感受吗?

2.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3: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生字生词)

三、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问:作者在空山听鸟语是怎样一种心境呢?

四、理清课文脉络

文中哪些语段是写作者静心聆听鸟语的?

五、理解课文

(1)讨论:

1、山上的风景美在哪里?

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枫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

2、在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还是最喜欢听鸟叫呢?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2).既然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能听懂鸟的语言,那就让我们共同欣赏美妙的鸟鸣吧。全文描绘了俩种鸟在山林中鸣叫的情景,宛如俩幅优美的图画。1 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图画。

理解“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所表达的含义。3 给这幅图画起一个小标题。无名小鸟二重唱

我们看第二幅图画,并思考:山雀的鸣叫有什么特点?带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老师给大家朗读一下。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前后同学讨论一下,最后找同学回答这个问题。5 这幅图画起一个小标题。顽皮山雀大合唱

五、我们共同欣赏《空山鸟鸣》。

到山上来,作者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因为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次体会空山鸟语灵秀飘逸的境界。

六、作业:

篇7:新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教学目的:

1.积累与本课相关的基础知识。

2.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背景。2.整体理解课文。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传统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本文确切而真实地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生动地再现了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而又入睡和发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结合注释基本梳通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化简后移到课文相关文字处,划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善:擅长,善于。会:适逢,正赶上。施:设置,安放。

少(shǎo)顷(qǐng):不久,一会儿。但:只。

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惊觉(jué):惊醒。呓(yì)语:说梦话。乳:作动词用,喂奶。当是时:在这个时候。

叱(chì):大声呵斥,严厉批评。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全、都。备:具备。妙绝:奇妙极了,好极了。绝:到了极点。未几:不久。

少(shao):同“稍”,稍微。俄而:一会儿,不久。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中:其中间:夹杂。虽:即使。股:大腿。

几(jī):几乎,差点儿。先走:抢先逃跑。走:跑。

群响毕绝:各种声音全都消失了。毕绝:都消失了。而已:罢了。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演前准备与将开始的情况。

摹拟一家人深夜里被惊醒的情形。

第二部分(1~4):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

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二、探究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本文通过描写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总结固趣: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布置作业

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翻译理解课文。2.背诵课文。教学内容与步聚

情景激趣

口技是杂技节目的一种。且其中还有复语术。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称作“相声”,是取仿声之意,并不是现代以逗乐为目的的曲艺相声。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作者是一位博学善文的著名文学家,将一次听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表现得栩栩如生。在课文中生动地写出表演讲模拟声音之复杂。“遥闻”是声之远,“其夫呓语”是声之近;“大啼”是声之大,“妇拍而呜之”是声之小;“深巷中犬吠”是声在屋外,“一时齐发”是声在屋内;“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是声之一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是声之百千„„;

简练地写出了所用道具之简单。文章开头部分写“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文章结尾部分写“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反复强调道具的简单。听众从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和简单道具的对比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高超。

传神地写出了听众反应之强烈。文中有三处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表演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者营造的情境之中但尚能自持。二是表演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听众“意少舒,稍稍正坐”,说明他们的心态随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已融入表演的情境之中而难以自持。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听众完全进入表演者营造的生活情境之中而不能自持。

今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要通过翻译、理解、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高超地技巧。

探究固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一、翻译课文

请同学们就课文字词准备翻译课文。老师归纳总结: 译文:

京城里有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正逢有人摆酒席大请宾客,就在厅堂的东北角设置了八尺宽的屏风,让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而已。许多宾客围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中醒木响了两下,全体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

远远地听到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声,接着就有妇女惊醒后打呵欠和伸懒腰的声音,她摇着丈夫说起夫妻之间的事。丈夫说着梦话,开头不怎么答应她,妇女把他摇个不停,于是两人的说话声逐渐间隔混杂,床又从中发出“戛戛”的响声。不久小孩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女人抚摸着 小孩喂奶,小孩含着乳头啼哭,女人一面拍着小孩一面哼唱着哄他。丈夫起来小便,妇女也抱着孩子起来小便。床上另一个大孩子醒了,大声唠叨个没完。在这时候,妇女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里哼着哄孩子的声音,孩子含着奶头的哭声,大孩子刚醒过来的声音,床发出的声音,丈夫责骂大孩子的声音,小便解入瓶中的声音,解入桶中的声音,同时响起,各种绝妙的效果都有了。满座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微微笑着,默默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过了一会儿,丈夫上床睡了。妇女又叫大孩子起来小便,完了,都上床睡。小孩子也逐渐要睡了。丈夫打呼噜声响起来了,妇女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停下。隐隐听到有老鼠“作作索索”在爬,盆子、器皿歪倒了,妇女在梦中发出了咳嗽声。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忽然听到一人高声呼喊“起火了!”丈夫起来高叫,妇女也起来高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高声喊叫,成百上千个小孩哭喊,成百上千只狗狂叫,当中还夹着劈里拍啦的声音和房屋倒塌的声音,着火爆炸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起;又夹着成百上千个呼救的声音,拉坍起火房屋时合力发出的喊声,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不具备的。即使一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种;一人有一百张嘴,每张嘴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时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差点儿都要争先跑开。

忽然醒木一声,所有的声音都没有了。撤掉屏风再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而已。

二、理解课文

1.课文在写口技的精彩表演的同时,哪些地方写了观众的反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板书] 口技表演(1)抚尺一下(2)深夜惊醒(3)醒而复睡(4)火警、救火

宾客反应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意少舒,稍稍正坐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分析](1)“抚尺一下”说明演出即将开始,宾客就鸦雀无声,说明宾客对口技人的尊重和喜好。(2)“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D4‘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说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已融人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

(4)“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人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场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这四处侧面烘托,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2.口技人表演这么精彩,他用了什么道具?

讨论并归纳,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3.文中开头和结尾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除了使结构完整外,也具有侧面烘托的作用。如此简单的道具能表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复杂的声音,更表现了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4.文中两处写动物的声音“遥闻深巷中犬吠”“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这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人特定的生活情境中,也为下文情节一户人家由人初醒到全家喧闹作了铺垫。

“微闻有鼠”这是以老鼠跑动偷食声,“盆器倾侧”声,妇人蒙咙中的咳嗽声为反衬,加重深夜的静谊气氛,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后的沉寂状态,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场面蓄势。

以动写静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山中春夜的静谧和迷人的山色。其中就是以动写静,用不时的鸟鸣来衬托春日山中的夜静。“鸟鸣山更幽”与此同理,从动衬静而更显其静。

三、背诵课文

指导学生根据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为线索,背诵全文。(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开场白)(2)既而——儿醒,大啼„„(一家四口睡醒)(3)当是时——妇手拍儿声„„(一家四口睡醒)(4)一时——一时齐发„„(一家四口睡醒)(5)未几——夫躺声起„„(一家人又睡着)(6)忽——一人大呼“火起”„„(发生火警)(7)俄而——百千人大呼„„(救火场面)(8)忽然——抚尺一下„„(结束语)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

一、你对课文有怎样新的见解?

二、学了本课有怎样的收获?

总结固趣

口技是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本文根据口技的特点,生动逼真地描摹了口技艺人所表演的音响,把读者带人这些音响所表现的特定生活情景之中。文中描写这场口技表演,不仅有条不紊,而且奇妙纷杂,波澜起伏,把一位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善”,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除此,文章还运用侧面描写,通过观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表现口技人表演技艺的高超。布置作业:

预习《伟大的悲剧》,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林嗣环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号起八。清代顺治年间的福建安溪人,当时的进士。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从小聪颖过人,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功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进士第。授太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口技》被收集在《虞初新志》中。《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林嗣环不仅是一个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的官员,还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他一生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文章,如《湖舫集》《过霞诗》《海鱼篇》《岭南纪略》等。他的文章光怪陆离,不同凡响,礌砢郁积不平之气,直欲排山裂石,作霹雳声。他和民众打成一片,因此文章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逼真感人。语言朴素,描写生动,构思巧妙,充满了艺术情趣。

林嗣环轶事

“站起来!”随着塾师不怒自威的喊声,从窗外慢慢探出一个六岁光景孩子的脑袋。他身上穿着不合身的旧衣,手中拿着放牛的鞭子。

塾师和学子们纷纷走出私塾。“你叫什么名字?”塾师俯下身子关切地问。“我叫林嗣环,家住赤岭后畲。”孩子用鞭子指了指不远处的村落,又不问自答地作介绍:“父林之粟,兄嗣祯。我很喜欢听先生讲课,已来偷听半年有余了!”“那你就来读书吧!”“我家穷,供不起我读书!”塾师颔首捋须良久,忽灵机一动:“嗣环,请你进学堂坐一会儿好吗?”

塾师安排嗣环和众学子坐好,摊开纸笔,宣布考试开始。结果让塾师始料莫及、心花怒放,林嗣环这个从未上过学堂的放牛娃,妙语连珠、辞清意畅的作文,令那班乡绅富贾的纨绔子弟,瞠目结舌,难望项背。

塾师磨破嘴皮磨穿鞋底,用免收束修、资助笔墨、接济家用等条件,博得林之粟的首肯,让嗣环进私塾跟班旁读。

嗣环边帮父亲劳作,边努力攻读。公元1615年,嗣环7岁那年,大学士黄景坊不信他能“励志自研”、“日记万言”,特地对他进行面试,也被他的聪慧天资所折服,便破例收他为“伴读”。嗣环自此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学业更是突飞猛进。

第一次参加乡试,主考官认定字字珠玑之文,绝不可能出自乳臭未干的穷孩子之手,武断地判定为“抄袭”。落榜蒙冤的嗣环受尽白眼。有天早上,他像往常那样到黄井打水,可邻居们已暗相串通,故意于前夜将水桶全收进屋内。打不到水的嗣环默立井旁,对天发誓:“士可辱,志不可夺!我定愈加发奋„„”忽然,井底訇然有声,井水漫上井盘。至今,嗣环故居门前这眼黄井的水位,仍远高于旁侧的池塘水面,成为福建安溪县赤岭后畲一大景观。

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嗣环落第不落志,“黄井祝天”后的日子,更付诸“虎崆耕读”。公元1642年,34岁的林嗣环中举人。继之又蟾宫折桂,顺利通过会试,高中进士。嗣环的轶事,在其故乡代代相传。

他七岁即能属文。及长赴试,因文章峭奇卓绝,考官疑为他人代笔,故不得售。嗣环遇挫折不气馁,倍加发愤攻读。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中举人,继而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进士第。授大中大夫,持简随征,便宜行事。后调任广东琼州府先宪兼提督学政。

林嗣环走马上任之际,正处于清朝初期,国家已经统一,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因此,有不少外国商人到中国来进行贸易。可是,有些地方官员却为了个人利益胡作非为,有个外国商人运货到朱崖这个地方,当地军官因贪图船上的货物,要杀人劫货。林嗣环知道后,坚决予以制止,他说:“我虽然是一个书生,但至少也是朝廷派来的,我有权管这件事,你们为了个人利益而杀人,会引起国家和外国的不和,我就是死了也不让你们这么干!”当地军官没有办法,只好放外国商人回国。

当时,“三藩”中的两股地方势力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都在广东,他们放纵部下,欺压老百姓,林嗣环最看不惯这种事。一次他把欺压百姓的士兵抓来鞭打,放走了无辜的老百姓,巡抚李端吾带兵冲进官署,要抓林嗣环。林嗣环把脖子一伸,说:“要杀就杀吧!不必多言了!我如果怕死,就不会鞭打犯罪的士兵了!”李端吾自知理亏,只好悻悻地走了。

林嗣环为官时,采取了一系列有益于人民的措施,例如禁止雇用奴婢,禁止捉人充军,禁止一人犯罪株连全族等。他还建议军队要自己开荒种地,减少人民的负担。林嗣环提出的这些措施,深得民众的拥护,也触犯了一些官员,他们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戴在林嗣环的头上,林嗣环被捉到朝廷问罪。在上司面前,林嗣环愤怒地控诉了耿尚两个地方势力的罪行。于是,耿精忠被调到福建,而林嗣环也被革职为民,充军边疆,后遇大赦放归。

从此,林嗣环流落在杭州湖畔。他整天仰天长歌,痛抒自己对时政的不满。当时一些出名的文人如钱牧斋、吴梅村、朱竹宅等,非常敬重林嗣环的为人,慕名和他结交。由于心情忧郁,饥寒交迫,林嗣环病死在西湖边。他没有儿子,死后,他的尸骨几经辗转,最后由他的侄儿带回,葬在故乡安溪。

对林嗣环的评价

篇8:新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命题)

试题难易分布情况:容易题88分,占73.3%;中档题21分,占17.5%;难题11分,占9.2%。比例约为7∶2∶1。参照哈尔滨市考试试题难易程度比例的要求,本试卷设置非常合理。

二、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由此表可看出此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占80%以上,题型全面,覆盖面较广。其中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作文各部分分值比为25∶8∶37∶50,比例合理。

三、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及最高的4道题分析

1. 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

(1)第14小题丢分原因是学生还没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知识不熟悉,平时的训练少。特别是这种说明文语言分析类型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不易答准。

(2)第15题仍然是考核课外的说明文知识,原因大体同14题。

(3)第17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掌握程度,这方面并没有超出范围,可是本题属于贬义词褒用的灵活题型。

(4)第21题是一道课内阅读题,本题答案是文本中表明主旨的句子,学生似乎能理解,可是找出的句子不够精练。

(5)第22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法。但出题者用逆向思维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平时训练少,学生遇到这种题有些措手不及。

2. 通过率最高的4道题。

(1)第2题考查字形,题比较简单,都是课内的。但本题本来有两个错别字,结果试卷只显示来一个,这就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

(2)第8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默写,也是课内的,因为平时训练多,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3) 第12题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是此题简单, 二是练过多遍, 所以学生掌握得非常扎实。

(4) 第20题是课内阅读, 比较浅显。这类问题比较贴近生活, 学生感兴趣。

四、各层次成绩统计

分析:本次考试及格率较高,但高分段的学生太少,特别是四班的高分率较低。

五、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型

第6题:听着你的嘱咐,我体会到了温暖;,;想着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下辈子希望你还做我的父亲。(要求:仿写句子,要求与前后两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此题是从歌词中节选出的,既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组织语言时更强调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本题的亮点就是渗透了情感教育。

第22题:(《散步》)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和借鉴,请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此题颇具创意,如果学生读不懂文本就说不出来,如果学生理解了课文但不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也说不出来。所以此题不单单考查一个知识点,还是一个综合型题。此题先说出写作手法再让学生举例子进行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提醒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这一要求。

六、学年前10名、后10名学生成绩状况分析(略)及提高对策

前10名提高对策:要求他们夯实基本功,提高字词方面答题的准确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扩大他们课外阅读量,积累美文。提高答题能力和速度。

后10名提高对策:强化基础训练,把重点放在记忆的扎实性和书写的工整性及准确性上,在教学中体现一定的梯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其学习能力。

七、今后的教学措施及对策

1. 注重基础字词的积累。

利用课内外,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古诗词背诵训练,使学生克服笔误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课内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并组织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多做阅读训练,尽量每天做一个课外阅读,并养成认真阅读、反思错误的好习惯。

4. 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

保证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赏读佳作, 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并积累好的写作素材。

5. 对学年前50名学生给予关注。

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使他们稳扎稳打,逐渐缩小与学科最高分的距离。

6.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关于试卷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卷设计的指导思想

1.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督促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2.充分体现高中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

3.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际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所编的语文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学会动口又学会动笔,既要分析又要表达,既要重视课内知识,又要注重课外阅读。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积累运用、阅读分析、作文三大块共28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题58℅;中等题26℅;难题16℅。

知识覆盖率:初中语文知识点约40个左右,编题的知识点为30多个,占80℅。重要的知识点基本覆盖,这些重点知识是:字的音、形、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应用,名著的基本知识,仿写,语言的综合运用,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思考,文言文字词积累,翻译句子,内容的理解,现代文的阅读,作文。

2.各板块知识所占比例。

四、试卷蓝图

1.突出基本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中学生学习语文不但要积累词汇,运用词语和句子,更要提高写作等综合能力。不但要会写会说,还要具备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生兼具课外阅读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试题时充分把握了这一点。

2.注重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分析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以课内为主,强调理解和词汇积累;选取的文言文材料,难度适当,有积累价值。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外,要求文质兼美,篇幅在500字左右。选材于课外的,考点在课内。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课内文言文考查如下所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亡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不筑,必将有盗; (2)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文中的父亲每次的想法都与他人不同,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注:(1)、(2)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3)、(4)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

现代文阅读考查如下所示: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2)第 (7) 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4分)

注: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不但易于理解,可读性强,又是一篇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1)、(2)题考查的知识点不但突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突出教材的知识点。

3.作文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1999年开始,各地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语文改革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题的命制采取了不设审题障碍、不限制文体的做法。几年来,作文题的命题更为科学,越来越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命题形式更加强调表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如,以下作文题目: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注:两个文题任选其一,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两个文体都都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选取材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文题的宽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来了。作为探究性试题是对原有的考试形式的一种挑战,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这对考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语文的“探究”题如何编制呢?“课程标准”中“探究”一词是这样出现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考虑让学生探索什么,怎样探寻,最后可获得什么结果。可见,编制这种试题应遵循三大原则:有问题可发现,有问题可探究,有问题可得结论。

有问题可发现。即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必须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应当是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同步的,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材料或背景中有所发现。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注:本题的解题思路是读表格,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把发现的问题作为结论总结出来填在横线上,即是本题的答案。此题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探究的空间。

编制此问题遵循三大原则。首先给学生创设了解题的背景,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

例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注:此题源于课内阅读例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父亲指导主人公爬下悬崖,使主人公脱险的经过。父亲没有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而是指导孩子怎样往下爬。不但教会孩子的方法,也交给了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这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探讨。

探究题不同于以往一般试题,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放飞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同时也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馈信息,教师可矫正教学。对于此题的回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检测了学生的认知情况;既是对知识的探寻,又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2.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方面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3:下面是一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其中有200名学生参与调查。请根据调查情况,回答问题。(3分)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注:本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查。第(1)小题考查学生,根据调查统计就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写出结论。即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第(2)小题考查了学生说话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却使试题考查的指向性更明确。同时,这道题还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4:你还能举出类似“狼与鹿生死相依”现象的例子吗?请用文字叙述下来。

注:本课选自课外文章《狼与鹿的传奇故事》。原文是这样的:

世上真有狼与鹿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经过32年的科学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现象。

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耳岛以驼鹿众多而闻名,但是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驼鹿生长繁殖需要吃掉大量的绿色植物,仅仅10年功夫,驼鹿由1 500只左右猛增到3 000多只,洛耶耳岛灌木稀疏,一片凄凉了。为了拯救洛耶耳岛上的植被,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一个大胆的实验———依靠四只幼狼来改变这种状况。起初,这四只幼狼遇到的是一个强壮而庞大的驼鹿“兵团”。面对强大的对手,狼队并不惧怕,而且还想出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击弱者。它们先在驼鹿群旁窥视,并不贸然出击,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变得孱弱的驼鹿出现时,它们便一哄而上。奇怪的是,周围强健的驼鹿并不惊慌,也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肆意地攻击可怜的驼鹿。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猛然朝一只饿狼冲去,最终被扑倒、撕裂、啃啮起来……此时,那些自私、无义的驼鹿群已逃得无影无踪了。当洛耶耳岛上的狼群达到65只时,驼鹿数量下降到650只,于是生物界平衡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这时的洛耶耳岛又被绿色笼罩,草叶肥荚,得到充足食源的鹿群又开始强大。虽然狼的数量增加了16倍,驼鹿数量只有从前的两倍,但狼群的攻击力却大打折扣,它们贪婪地望鹿兴叹,几乎无从下口。

注:本题是在阅读中设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题目的设计有新意,对于教学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3.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开放性试题就是指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的试题。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例5: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前后语意连贯。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夏日炎炎,昼短夜长;,;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在结构上进行限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不但考查其积累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彰显个性。

例6:第 (3) 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出男孩的“一番思考”的内容来。不超过100字。(3分)

注:此题为课外阅读,内容是写一个小男孩为妹妹勇敢献血的故事,表现男孩的无私无畏。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

总之,这种开放性题目不仅能考查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多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试题中,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以写作为例。写作题将会更贴近当代生活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写作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在写作题的设计中不主张设置审题障碍,不会限制体裁(诗歌、戏剧除外,体裁不限),在写作内容上和写作体裁上给考生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选择。考查的重点是,根据写作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立意新颖,感情真挚,构思巧妙,语言要富有个性,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鼓励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选题写作的可能性较大,题型上命题、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皆有可能,后三种的可能性较大。

例7: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本次作文不但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关注学生平时对语文的积累和运用,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拓创新的空间。

注:两个题目,任选其一的出题方式,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此命题将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继续增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遵循“课程标准”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加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体现基础性、应用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总之,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学科的命题思路应顺应时代,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真正使考试成为评价语言学习的客观工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动力,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

上一篇: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下一篇: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年”活动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