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2023-03-20

第一篇:新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新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上《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知识点

1、什么是“心理断乳期”?

答:“心理断乳期”主要是指青少年企图从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希望独立的心理状态。

2、为什么说中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期”?

答:(1)中学时期,人的生理开始出现显著变化,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发育日趋完善,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逐渐形成;(2)中学时期是个人自我定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时期。

3、为什么要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答:(1)科学合理的目标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确定积极的发展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学习和发展的方向,开发自身潜能,最终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

4、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设计自己的成长新方案?

答:(1)学会学习;(2)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关注自我身心健康;(4)勇于创新,勤于实践。

5、学会学习,我们可以怎样做?

答:(1)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不断总结学习经验;(2)采访其他同学,了解其成功的学习方法;(3)收集古今中外大学问家的学习故事;(4)阅读有关学习方法的书籍和报刊;等等。

6、对于“道德”,你是如何认识的?

1 答:道德是规范我们该怎么做和不该怎么做的基本行为准则。道德要求广泛地渗透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它依靠学校教育、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习惯发生作用。

7、“五爱”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答:“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怎样才能称得上“健康”?

答: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

9、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或途径实现客观、全面地自我评价? 答:(1)通过反思和自我检查来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不断调整自我,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2)通过回顾以前的经历,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来进行自我评价,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

(3)通过与同龄伙伴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特点,准确认识自己。

10、我们怎样才能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答:既要学会客观、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也要学会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有时他人评价比自我评价更客观、更全面。并且,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起来,可能会使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更客观、更全面。

11、为什么要积极接纳自我?自我接纳的意义有哪些?

答:原因:(1)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不必过分在意自己身上的不完美之处。

2 意义:(1)自我接纳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2)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3)接纳自己是一个人具备自信和追求成长的前提。

12、一个人怎样才能走出旧我,走向新我呢?

答:一方面,我们可以树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学无止境”的信念,以一种不满足的精神去追求自我完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更高的发展目标,来引导自我、激励自我。

13、情绪的最基本类型有哪些?这些最基本的情绪又可能会有哪些具体的情绪表现?

答:喜、怒、哀、惧是最基本的情绪类型。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还可以组合成很多不同的情绪,就像调色板一样,可调出如惊喜、悲愤、喜忧参半、悲喜交加、百感交集等复杂的情绪。

14、中学生的情绪有何特点?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中学生的情绪大都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也较大,很不稳定。 这是因为中学生的内心存在不少矛盾,比如,渴望独立又离不开对父母的依赖,渴望与人沟通又不愿敞开自我,渴望积极上进却又意志薄弱。此外,对考试的焦虑、同学间的攀比等,也可能会让人产生烦恼。

15、为什么说不同的情绪对人有不同的影响?

答: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开朗豁达,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当人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就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反之,长期处于愤怒、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状态的人,很容易患各种疾病,其判断和分析能力也会下降,容易失去理智,缺乏自制力。可见,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智力发展、学习效率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

3

16、我们调节和控制情绪的目标是什么?

答:及时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使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

17、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答: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理智控制、理性升华、改变认识以及具有幽默感等方法。

18、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上述调控情绪的方法?

答:(1)转移注意力:当产生不良情绪时,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的焦点,不去想引起自己烦恼的事,而去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或尝试改变生活环境,使情绪逐步好转。

(2)合理宣泄: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

(3)理智控制:主动地、正确地“管住自己”,利用理智这道“闸门”来控制不良情绪,努力使情绪愉快起来,可采用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的方法。

(4)理性升华:把受挫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引向崇高的境界。 (5)改变认识: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及时改变不合理想法。 (6)幽默:笑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阳光,对不良情绪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品德 道德与法治 教案 《安全记心上》 人教(新版)

《安全记心上》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和出行时要注意的事项;了解防溺水、防火灾的有关内容和自救方法,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2、情感与态度:通过观察录像,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达成情感认同,形成交通安全意识、防溺水意识和防火意识。

3、行为与习惯:通过了解交通出行的安全规则、游泳注意事项和火灾逃生办法,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知道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提高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通过掌握一些消防安全常识及灭火、防火自救的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基本的安全知识,初步树立校园安全和校外安全意识。 难点:明确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培养初步的自护自救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交通规则、防范溺水、预防火灾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平安出行

(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的图片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据统计,2016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约2800名15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由于缺乏交通安全知识,因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物遵守了什么交通规则或违反了什么交通规则。

生1:图一违反了交通规则,一辆车不能坐四个人,这辆车已经超载了。 生2:图二违反了交通规则,货车顶上不能坐人,非常不安全。 生3:图三遵守了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走斑马线过马路。 生4:图四遵守了交通规则,按规则走过街天桥,不横穿马路。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常上学和放学是一天中交通相对拥堵的时候,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的两幅图片内容)

师:同学们,图中的这些行为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又该如何避免呢? 生1: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会被车道上的车辆撞到,受到伤害,遗憾终生。我们应该在空旷安全的地方玩耍,不在车流量大的地方乱跑。

生2:横穿马路,翻越护栏,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我们应该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天桥,遵守交通规则。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造成儿童伤亡的交通事故总是不断发生,很多悲剧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的“对酒驾说‘不’”内容)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酒驾带来的危害吗?

生1:酒精可以麻痹我们的神经系统,使我们的行动笨拙,反应迟钝,操作能力降低,如果酒后开车的话,没办法和正常人一样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就容易出事故。

生2::喝酒之后,因为酒精的作用,整个人会变得比较疲劳,易犯困、疲劳和打盹,这时候开车很容易出事故。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如果你在场,会怎么劝说这位爸爸呢? 生1:我会跟这位爸爸讲酒驾的危害,极力劝阻他酒后开车。 生2:如果劝阻不听,我会打电话报警,让警察来处理。 (课件展示教材第55页“知识窗”内容)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相信大家都看过或听说过酒驾、醉驾酿成血案的事例。酒驾是违法行为,还会引发事故。如果遇到有人酒驾,可以劝阻或向有关部检举揭发,这是一种见义勇为行为,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一定要对酒驾说“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日常交通规则,遵守规则,安全上下学,从小学会对酒驾说“不”。】

二、不让溺水悲剧发生

(课件出示教材第56页“相关链接”的内容) 师:游泳是我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然而,溺水的悲剧常常在我们身边发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生1:私自游泳,无家长或老师带领。 生2:到陌生的水域游泳。 生3:擅自下水营救他人。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学习游泳应该由家长带领去规范的场所,要有专业的设备和人员保护,不去陌生的水域游泳,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该立即大声呼救,或者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小技巧,才能让你远离溺水的危险。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说说游泳时还要掌握哪些小技巧。

生1:游泳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

生2: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湿身体,适应水温。

师:同学们要记得,学习游泳应该由家长带领去规范的场所,要有专业的设备和人员保护,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小技巧,这样做能让你远离溺水的危险。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一些游泳的经验技巧,以便遇到溺水事件时可以自救或者营救他人。】

三、“119”的警示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的四幅图片内容)

师:同学们,火灾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灾难,学会火灾时的自我保护、求救和避难逃生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你知道哪些火灾逃生的方法呢?

生1:烟雾较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浸湿的衣物,弯腰向安全出口走。

生2:如果逃生路线被大火封锁,要退回室内,尽可能密闭户门。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或者打电话求救。

生3:从疏散楼梯转移,不要乘坐电梯。

生4:在户外遇到火灾时,选择逆风路线逃生,寻找开阔的平地或河流躲避。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水、土压灭火苗。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的三幅图片内容)

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全面!很多火灾是由于人的疏忽大意或侥幸心理引起的。那么,怎样防患于未然,避免火灾的发生呢? 生1:冬季取暖,易燃物应与火源保持距离。

生2:在房间内、阳台上、楼道中不能燃烧东西,更不能燃放烟花爆竹。 生3:在郊外,不要随意焚烧草垛、秸秆和落叶等。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学会应对”的内容)

师:同学们,假如身边发生了这些紧急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生1:炒菜时油锅起火了,可以及时盖上锅盖隔离火源。

生2:放鞭炮点燃了草丛,可以用水浇灭,如果火势较大要及时拨打“119”。 生3:家里电器插座老化、冒火花,需要及时断电,更换新的插座。 师: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学会这些应对的本领来面对紧急情况的发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有效防范火灾的发生。】

四、安金通行证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找一找”内容)

师:危险一旦发生,可能对我们造成身体伤害,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请同学们找找图中有哪些安全隐患。

生1:居家安全中,插座可能会漏电。

生2:校园安全中,楼梯里面嬉戏打闹非常危险。 生3:交通安全中,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生4:户外安全中,在高压线旁边放风筝容易触电。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每时每刻,我们要将“安全”二字牢记心中,还要注意一些生活中其他的安全隐患,如家庭煤气燃气泄漏、路过建筑工地应警惕高空落物、公交车到站时下车小心踏空、忘记关闭电器导致火灾等。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的“安全问答”内容)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就能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下面请同学们做一做教材第61页的“安全问答”吧!看谁能顺利过关,全部做对?

(学生做题,教师核对答案)

师:同学们真是太棒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果然没有被这些问题难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做问答题,巩固本课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安全出行知识、防溺水知识、防火灾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二字牢记在心中。

板书设计

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

不让溺水悲剧发生

“119”的警示 安全通行证

第三篇:2019新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

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请欣赏

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

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

(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

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1.政治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

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2)、杨依维权的途径:

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罚小饭店;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3)、王浩可以拨打110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

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把你知道的案例与

大家分享。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如:

1.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

2.被流氓或坏人殴打。

3.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

4.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

5.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

6.雇佣童工。7.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8.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

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板书设计

认识法律,懂法知法

2宪法是根本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幻灯片,情景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板书)

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

出示图片:打击犯罪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出示图片:宪法

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

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

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

活动一:知识抢答一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曾做过四次修订。它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板书设计

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法

3公民意味着什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教学难点】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

教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

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一: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

二: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3.三: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

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树立良好形象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教法

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

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1.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

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4.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

课件出示案例2。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5.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做国人骄傲

5国家机构有哪些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

(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

(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2.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

(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

(3)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

(1)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

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

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教学难点:

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

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五、教学过程:

1.用电脑把第一课的主要内容显示一遍,这样做既可以帮助学生回忆第一课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和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本课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是第一课有关国家基本理论知识的继续和拓展。

2.让学生准确回答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副板书位置上写出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以便学生加深印象。

3.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近一个月的政治课学习,知道了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担负着一系列对内对外职能,那么,国家要靠什么来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对内、对外职能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板书)

前边我们复习了关于国家职能,即国家在实现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担负的职责和功能,实现阶级统治,实施对社会的管理,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这个物质载体就是国家机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家机构问题。

1.国家机构的含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2页第一自然段,然后回答:什么是国家机构?它包括哪些国家机构。

在学生看完第42页第1段后,总结: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

结合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国家机构的含义。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建立国家机构?如果学生答出是为了行使国家权力,就一定要问:是所有的阶级都能行使国家权力吗?要让学生完整答出是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力。

(1)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和。(板书)

从纵向看它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从横向看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2页,第2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

(3)国家行政机关。(板书)

行政管理一词是指一切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为了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和活动,一般具有指挥与执行两层意思。而负责行政管理的机关就叫行政机关。如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物的机关,那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又称国家管理机关,通常也称为政府。

行政机关产生的方式:有的由立法机关产生,比如议会制国家,由议会中的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有的由选举产生,比如总统制国家,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现代各行政机关及其首脑的称谓不同,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七国首脑会议参加者,各国的行政机关与首脑的称谓都有哪些?

(学生议论,教师归纳。)

行政机关的名称有内阁(这词源于法国,是国王单独会见侍从的私人房间或开秘密会议的小房间)、政府。首脑的称谓有首相、总理、总统。像英国叫首相、日本叫总理、法与美国总统。内阁成员有的大臣,有的叫部长。世界上也有的国家的行政机关叫部长会议,行政首脑叫主席,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务院,行政首脑叫总理。

板书设计

司法机关,维护和平

6人大代表为人民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2.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公民“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那么,什么是主人?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么时间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对国家负责。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所有的公民,所有的公民都要管理国家,对国家负责。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一种,就是自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村委会,直接参与决策;又如,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再如,同学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班旗和班徽。不过,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发言,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

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23页的课文。

3.阅读讨论。教师提问:“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24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4.小组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板书设计

人民代表为人民,带领人民奔小康

7权利受到制约和和监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明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明确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2.能力:

○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监督政府权力的若干途径,分析政府依法行政和接受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分析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内涵等。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就有关政府依法行政和权力监督体系的内容,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会辩证地认识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权力。

○学会行使对政府的监督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认识人民监督政府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培养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政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了解相关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信息,体会我国政府推进依法行政、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和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意义。

○明确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作用,相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1.明确政府接受监督的重大意义。(重点)

2.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师:同学们,在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要依法行政,

但是滥用权力时有发生,怎样确保权力依法行使呢?今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板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课堂探究活动一:

教师提问:1.同学们,大家讨厌贪官吗?为什么?

2.你心目中的好官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学教材46页第一段和47页最后一段,了解权力的两面性及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和监督的意义。

结论一:为什么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并总结:权力是把双刃剑,为防止权力的滥用,就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政府行使权力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监督政府的意义,

课堂探究活动二:

教师提问:这些官怎么就成了贪官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展示贪官语录。

教师总结: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思想根源,二是制度根源。

教师提问:你认为思想根源和制度根源哪方面的完善能更直接有效的减少“贪官”?

学生自由回答。

结论二:怎样监督政府

教师点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展示相关图片。

课堂探究活动三:

讨论:公民的监督和政府自身的监督哪个更有效?

学生自由发言

播放视频:焦点访谈《督查到底,追责到人》了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结论三: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教师总结:两者相结合才最有效。

指导学生结合教材47页图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练习:几种监督方式的区分

教师:政府也自觉接受监督,建立公开办事制度,这就是阳光工程。就你最关心的问题,打市长热线询问

板书设计

权利的行使,大家共同监督

8我们受特殊保护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我们为什么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怎样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辨析。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平常乘车会给那些人让座?因为老弱病残孕是弱势群体,要受到全社会的特殊关爱。同样,我们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也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来保护我们。

2.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二、讲授新课

㈠、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我们受法律保护,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未成年人指那些人?

〖情境互动动一〗(见课件)情境再现:上述这些图片和和情境案例,给我们的感想是什么?结合以上图片和案例,你能说出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护吗?(P63+序言)

结论: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侵害。

原因:①、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②、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除了上述原因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吧。

〖情境互动二〗(见视频)想一想: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P46)

原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对“青少年为什么要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的总结,大家对照自己的理解,看一看你总结的对吗?

〖我的小结〗: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受到特殊保护?

1.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2.国家方面: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3.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㈡、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名言欣赏〗:马克思名言(见课件)。

过渡性交流:〖益智小测验〗为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边我们进行一个益智小测验,看谁能首先分辨出下面图片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吗?请举手回答。

〖调查报告〗(见课件):你还能列举身边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事例吗?

温馨小提示:父母对我们悉心照料;老师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进行危房改造;对未成年人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智慧展示台〗(见课件):结合上述情境材料,你能说说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吗?(P65正文,略)

过渡性交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自觉履行职责对我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生活环境是复杂的,也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面对下列情境,你会怎样做?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过渡性交流: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制定了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你知道这两部专门法律是什么法律吗?你知道还有那些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板书设计

司法保护,民族崛起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学习目标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及设计

教学过程: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小组讨论,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怕对方报复,干脆自认倒霉”的错误思想;二克服“管它三七二十一,我私下找人报复”的错误做法。总之,就是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我保护,而不能用个人感情代替政策、法律。

2.依靠组织,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

这里所说的组织,一般是指侵害发生地或自己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居委会、村委会、学校等部门。

3.依靠群众,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

包括中小学生家长在内的广大群众,对破坏社会治安,危及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盼望通过综合治理和“严打”使社会稳定,中小学生受到保护而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雪亮,智慧丰富,威力无穷,不断涌现出保护少年儿童,见义勇为的好市民,好青年,好干部。所以当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时,要千方百计地求助身边的群众,共同来对付坏人。当群众勇敢而义无反顾地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时,违法犯罪分子将成为过街老鼠,无藏身之地,遭灭顶之灾。

4.依靠智慧,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的侵害勇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不能怯弱,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坏人为所欲为,这是中小学生预防侵害的必要前提。但是,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违法犯罪分子时,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说:“要想抓住狐狸,就得比狐狸狡猾。”《鸡毛信》中的海娃就是把鸡毛信藏在羊群头羊的尾巴下,躲过日本鬼子的搜查,胜利地完成了送重要情报的任务;小兵张嘎也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招数中,战胜愚蠢的敌人。

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维护和平

第四篇: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案两篇 新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017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并探索大自然的生命,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之心。

2、在于动物亲近的情感的同时,还需要告知他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

3、懂得与动物相处时要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喜爱动物,能善待、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懂得如何正确与动物相处,在生活中自觉爱护动物。

授课过程:

一、新课引入

1、通过一些动物的谜语引入,让小朋友们一起来猜谜语。

2、播放一些图片。

师:你能说出它的名字吗?

二、趣味竞猜,我喜欢谁

师: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小动物,这就是动物生命的魅力—它们生生不息,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正是由于它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世界才因此而变得美丽。大家既然认识那么多的小动物,有没有小朋友上来表演一下呀,让大家猜一猜你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

1、演一演请同学上来模仿一种动物,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师:喔,大家既然认识这么多的小动物朋友,你能说一说你曾经最喜欢哪一种动物?你精心喂养过动物吗?和朋友说一说你和动物的故事,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小组内说一说。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你曾经精心喂养过动物吗?说一说你和动物的故事,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发言让老师明白了,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着宝贵的生命。它们和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世界也因为我们能和动物和谐相处而更温暖、更可爱、更美丽!动物不仅仅是我们的好朋友,更是我们的好老师。一直以来,人们从动物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书上的绘本故事《动物老师》。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说一说看了故事,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己表达自己的看法)

师:羚羊在跑步中战胜人类,鹰在飞翔中超越人类,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存优势。但是人类依靠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手。模拟某些动物的结构和特点,向动物学习。发明出许多能为人类服务的技术成果。

师:展示图片。(根据动物的一些特征创造出的一些发明。)

第二课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小动物的喜爱,但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爱的表达也是有方法的。请大家仔细观看书上的绘本故事《我和小蜻蜓》。

1、表演“我与蜻蜓”的故事。

(1)想一想,我那么喜欢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掉?我们该向小男孩学习什么?

(2)学生交流反馈,明白动物需要自由,“爱它就要保护它”。

师:那怎样才是真的喜欢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创设情境。 情景一:小明在家中养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花猫,小明非常喜欢它。每天回家,他都要和小猫玩一会,又是甚至是拿着棍子追赶小猫。这样合适吗?说说理由。

情景二:周末小明来到动物园观赏动物,看到猴山上可爱的猴子,他非常的喜欢,于是就把手中的香蕉扔向了猴群。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

情景三:说到喂食,小明最近十分苦恼,他每天都会给鱼缸里的小雨喂食,可今天一看,小鱼怎么又死了一条了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明吗?告诉他原因是什么。

情景四:假如你在你家门口,遇到一只无家可归的燕子,你会做怎么做呢?

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仅要喜欢它们,更要学会善待、保护它们,这样才是真正的喜欢,这样人类和动物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师:动物在给人类带来乐趣的同时,有时也会使人受到伤害。我们一起开看个视频。

1、播放视频资料《在野生动物园擅自下车,被老虎咬伤》。

2、分组交流自己遇到的或知道的因与动物接触而受伤的事。交流讨论怎样避免受到动物的伤害。

3、当我们被动物伤害以后该如何办?

4、请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与动物相处还需要注意的事项。

师:动物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是我们生命大家庭的一员。只要我们保护它、善待它,它就使我们的朋友。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动物朋友说吗?写在你的心愿卡上。

2017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7课《可爱的动物》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走进生活,了解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

(2)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2.情感与态度

(1)懂得爱护小动物。

(2)唤起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3.行为与习惯

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4.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歌唱等活动,熟悉小动物的特点。

(2)借助于讲故事活动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主动去保护小动物且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走进生活,了解熟悉的小动物的特点。

(2)懂得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2.难点:主动去保护小动物,树立安全意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小动物的叫声。2.课件。

学生准备1.提前画小动物的图片,了解小动物的叫声。2.跟家长交流我跟小动物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猜小动物的叫声

1.(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答:听到了小青蛙、小鸭子、小狗、老虎等的声音。

2.介绍游戏步骤:请同学们围坐一圈,由一位同学来学动物的叫声,其他同学来猜,猜到的同学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判断他猜得对不对,不对的我们继续技

人来猜,猜对的请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3.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猜到了好多种小动物,看来你们已经对小动物的叫声很熟悉了。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叫声入手,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并熟悉身边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深入了解我喜欢的小动物

(课件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教师指导孩子们认一认,并谈谈自己喜欢它们的原因。

学生按教材第26页“我喜欢„„小动物,因为„„”的形式回答。

教师对那些愿意跟大家交流的学生给予奖励,帮助学生认识更多小动物。

【设计意图:进一步帮助孩子们熟悉身边的小动物并说出喜欢的原因,从而了解小动物的特征。】

三、讲故事比赛

师:这节课我们要举行讲故事比赛,本次讲故事比赛的主题是“我和我的动物朋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学生抽签决定讲故事顺序。

2.主持人公布讲故事比赛顺序、内容。

3.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我宣布讲故事比赛现在开始l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学生倾听。

5.师:这些同学讲述的故事有没有打动你们呢?听完故事,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看法。

师小结:同学们讲的故事很精彩,参加比赛的同学在本次活动中得很好的锻炼,不仅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还对小动物的知识有了更多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举行讲故事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熟悉的小动物,获取更多关于小动物的知识。】

四、怎样才是真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有这么多喜欢的小动物,怎样做才是真喜欢呢? 学生对怎样照顾好小动物、帮助小动物表达自己的看法。

(当有学生说用棍子打小动物,往动物身上丢东西时,教师要指出这是不对的) 师:怎样做才是真喜欢?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更多照顾小动物的知识。

课件展示:金鱼很爱吃,容易消化不良.不要买劣质的金鱼饲料喂它们,因为这种饲料的淀粉太多,营养差,不易消化;还要注意把鱼缸放在有阳光的地方;要经常换水;看到小燕子没有家了,要主动给小燕搭个窝。 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喜欢的小动物太多了,多跟家长交流,多了解小动物的饲养方法,我们就能更好地照顾我们喜欢的小动物了。

【设计意图: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很多学生对小动物有喜爱之情,但是又不知道怎样饲养小动物。本环节通过介绍各种小动物的饲养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别让自己受伤害

课件展示:在跟小动物接触过程中,自己容易受伤害的情况。

图一:小猫小狗也有脾气,别去招惹它们! 图二:看到成群的马蜂,要绕行。

图三:流浪动物身上带病菌,别亲近。

学生看图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师给予肯定。

师小结:通过讲述这么多小动物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小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了解了怎样饲养我们喜欢的小动物。我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可是我们在接触小动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比如,不能用手直接给小动物喂食;不能在小动物睡觉的时候去打扰它,别去招惹它们;看到成群的马蜂一定要绕行;流浪的小动物身上是有病菌拘,我们不能亲近它们。总之,我们要保护好自己。

第五篇:新版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Fpg 2018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知識點總結

(全冊1-8課) 第一單元

富強與創新 第一課

踏上強國之路

1.黨の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の改革開放是怎樣促發展の? (1)逐步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の基本經濟制度,形成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の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の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3)改革開放使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の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

2.改革開放40 年來,中國騰飛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の偉大奇跡,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貧工作取得舉世矚目の成就。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

(3)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從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Fpg

Fpg の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已經成為影響世界の重要力量

3.中國の騰飛證明了什麼道理?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の關鍵抉擇。 4.為什麼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1)我國過去40年の快速發展靠の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地依靠改革開放。

(2)進入新時代,在黨の領導下,中國人民需要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新の偉大鬥爭,向頑瘴痼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の新征程。

(3)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4)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準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5)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の特色。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進、銳意進取、勤於探索、勇於實踐の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の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の最強音。

5.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什麼? 人民日益增長の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の發展之間の矛盾。

6.為什麼要堅持共用發展成果? Fpg

Fpg (1)衡量一個社會の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面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の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

(2)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の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用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3)人民對美好生活の嚮往,就是黨の奮鬥目標。 (4)發展の根本目の就是增進民生福祉。

第二課

創新驅動發展

1.怎樣正確認識創新? (1)生活處處有創新。生活中の點滴創新不僅讓我們眼前為之一亮,而且改變著我們對生活の慣常看法。

(2)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

(3)創新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獲得成就感。 (4)生活の各個領域都需要創新,也都可以創新。 (5)創新讓生活更美好。

2.為什麼要堅持創新發展?(為什麼說創新是引擎?) (1)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の重要力量。

(2)當前,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の重心,在激烈の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3)創新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の國運所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の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の第一軸力,Fpg

Fpg 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の現實需要。

(4)我國改革開放事業進入攻堅克難の關鍵時期,更加呼喚改革創新の時代精神。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

(5)國家用改革之手啟動創新引擎,釋放更多創新活力,讓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創新更好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3.我國目前の科技發展現狀是怎樣の? (1)成就:在尖端技術の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2)不足:從整體上看,仍然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總體水準不高、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低於發達國家水準等問題。中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道遠,需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4.怎樣建設創新型國家? (1)必須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の重要位置,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の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の繁榮昌盛。

(2)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の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3)必須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の治理格局和協同機制,搭建有利於創新の活動平臺和融資平臺,營造有利於創新の輿論氛圍和法治環境。

5.我國為什麼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教育の重要性) (1)一個民族創新能力の提高離不開創新人才の培養。百年大計,Fpg

Fpg 教育為本。

(2)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の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の全面發展の根本途徑。

(3)教育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の期盼。 6.我國為什麼要鼓勵萬眾創新? (1)每個人都是創新者,都嚮往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是創業者,都可以通過辛勤勞動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

(2)企業是社會創新の重要力量。 (3)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

(4)創新の目の是增進人類福社,讓生活更美好。創新讓我們獲得更多の尊重和認可,讓我們過上體面而有尊嚴の生活。

第二單元

民主與法治 第三課

追求民主價值

1.為什麼說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新型の民主? (1)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の民主,它從中國の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在實踐中不斷得到驗證,是有生命力の。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の本質特徵。

(2)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の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の民主。

(3)有事好商量,眾人の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の真諦。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の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

Fpg

Fpg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の意義是什麼?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助於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國家繁榮富強。

3.我國實行人民民主の重要形式:

(1)發展選舉民主,保障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

(2)發展協商民主,推動人民內部各方面在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取得一致意見。

4.在我國,保障人民當家作主の制度體系の內容主要有哪些?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の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國家政權、行使權力の根本途徑。

(2)中國共產黨領導の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の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這項制度強調通過充分協商,求同存異,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一項獨具中國特色の實現民族平等、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利の基本政治制度。

(4)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發展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の基礎。

5.公民行使民主權利の方式主要有哪些? (1)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の一種重要形式。 (2)民主決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の有效方式。 (3)民主監督是公民參與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監督權の具體體現。 6.為什麼要增強公民の民主意識? Fpg

Fpg (1)在現代社會,民主應該成為公民の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一個國家和社會民主生活の品質和水準,與公民の民主意識密切相關。

(2)在我國,塑造現代公民,需要增強民主意識,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為公民の自覺信仰,體現在日常言行中,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3)增強我國公民の民主意識,有利於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生命力の重要保證。

7.公民參與民主生活の基本要求有哪些? 我國公民參與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會貴任感和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分析判斷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觀の態度全面、深刻、辯證地看問題,立場正確、邏輯清晰地表達觀點和意見,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參與民主生活の能力。

8.公民應怎樣增強民主意識? (1)公民要自覺遵守憲法,始終按照憲法原則和精神參與民主生活。

(2)公民要不斷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の民主態度。

(3)公民要通過依法參與公共事務,在實踐中逐步增強民主意識。

第四課

建設法治中國

1.為什麼要選擇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の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の生活預期,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Fpg

Fpg 泛の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

(2)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の核心,是發展市場經濟、實現強國富民の基本保障,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の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の必然選擇。

2.法治の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

良法應當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の意志和利益,反映社會の發展規律,程式正當,符合公平正義要求,維護個人の基本權利,促進人與社會の共同發展,最大程度地維護社會秩序、增進人民福祉。

(2)法治還要求實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礎上,通過賦予公民更多の參與公共活動の機會和權利,實現公共利益の最大化。

3.怎樣建設法治中國? (1)建設法治中國,要努力使每一項立法都得到人民群眾の普遍擁護,使每一部法律法規都得到嚴格執行,使每一個司法案件都體現公平正義,使每一位公民都成為法治の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の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4.什麼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の核心是什麼? (1)含義: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の基本準則,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Fpg

Fpg 和法律授權,並且依據憲法和法律の規定正確行使權力。

(2)核心:依法行政の核心是規範政府の行政權。 5.為促進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個人分別應怎樣做? (1)政府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の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主動監督,促進政府依法行政。 6.怎樣建設法治政府? 必須依法行政,防範行政權力の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の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7.為什麼要厲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怎樣厲行法治?(厲行法治の要求) (1)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2)現代社會の公民,要學會在法治狀態下生活,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培育法治精神,培養正確の權利義務觀念、契約精神、規則意識。

(3)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率先做尊法守法の榜樣,帶動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の法治文化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遵紀守法光榮、違法亂紀可恥”の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の有序、公平、正義。

Fpg

Fpg 9.怎樣正確認識法治與德治の關係? (1)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の規範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の教化作用。

(2)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の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の支撐作用。

(3)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 第五課

守望精神家園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怎樣の價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の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の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の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の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2.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而能薪火相傳、一脈相承の重要原因是什麼? 它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の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の包容力。

3.新時代怎樣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Fpg

Fpg 新輝煌。

4.為什麼要堅定中華民族の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の靈魂。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の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の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の力量。

(2)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の傳承發展。

5.中國人民の文化自信來自哪里? (1)不僅來自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の積澱、傳承與創新、發展,更來自於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の蓬勃生機,來自於實現中國夢の光明前景。

(2)文化の優秀、國家の強大、人民の力量,是我們文化自信の強大底氣,是文化自信の水之源木之本。

6.怎樣增強中華民族の文化自信? (1)夯實優秀傳統文化根基,薪火相傳,代代守護。

(2)在日新月異の社會生活中與時俱進,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3)跨越時空展示中華文化の獨特魅力,在交流互鑒中豐富發展。 7.為什麼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の重要性) (1)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の精髓,蘊含著豐富の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の民族志向、高尚の民族品格和遠大の民族理想,是代代相傳、世世發展の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の社Fpg

Fpg 會主義現代化強國の精神力量。

(2)經過長期の歷史積澱,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の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道德文化の遺傳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の精華所在。

(3)美德走進生活、走向未來,我們の人生才會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應怎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1)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

(2)宣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於祖國、忠於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

9.為什麼要傳承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の“魂魄”。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の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の民族精神,沒有堅定の民族志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の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繫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鬥の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の不竭精神動力。

10.中華民族精神の內涵及特點是什麼? (1)內涵:在五千多年の發展歷程中,中國人民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の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の偉大民族精神。

Fpg

Fpg (2)特點: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の品格。它在不同の歷史時期有著不同の表現,並隨著時代進步不斷豐富和發展。

11.怎樣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 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自覺高揚民族精神,放飛夢想,創造精彩人生。

12.為什麼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中國獨特の文化傳統、獨特の歷史命運、獨特の基本國情,註定我們必然堅守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又具有當代中國特色の價值觀。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の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の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の集中體現。

(3)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宣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の價值標準。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の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の價值導向,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の價值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の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

1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の內涵是什麼?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の價值目標,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の價值取向,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の價值準則。 14.怎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Fpg

Fpg (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

(2)青少年處在價值觀形成の關鍵時期,我們應自覺做到勤於學習、敏於思考,注重修養、勇於實踐,明辨是非、善於選擇,認真做事、路實做人。

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

1.我們為什麼要重視發展中の人口問題? (1)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峻の全球性問題,成為人類社會面臨の重大挑戰之一。

(2)人口問題加重了資源和環境の壓力,也帶來了嚴重の社會問題。

(3)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の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2.我國人口現狀の特點有哪些? 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低 新の特點:

①增速趨緩, ②出生率低。 ③老齡化加劇, ④男女性別比失衡, ⑤城鄉分佈不均衡, ⑥“獨生子女”社會問題凸顯等

Fpg

Fpg 3.我國為什麼要長期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1)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の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在未來相當長の時期內,我國人口眾多の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の壓力不會根本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の緊張關係不會根本改變。

(2)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の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相適應,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の壓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4.我國為什麼實施“全面兩孩”政策? (1)生育要有計畫,但計畫並非一成不變,而要隨著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の變化不斷完善。

(2)我國實施“全面孩”政策,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の需要,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5.我國の資源現狀有哪些特點? (1)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

(2)長期以來,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依靠消耗大量資源換取經濟發展の現象突出,由此造成の浪費、損失、污染和破壞都很嚴重。

6.為什麼要關愛和保護環境? (1)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の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人民の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Fpg

Fpg (2)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

(3)人類關愛和保護環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視和破壞環境就是走向自我毀滅。

7.為什麼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の智慧選擇。

(2)自然為人類の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作為自然の一部分,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の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の補償和修復。

(3)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の平衡、發展中の協調、進取中の有度、多元中の致、“紛亂”中の有序。

(4)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淩駕於自然之上,必須符合自然規律。

8.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1)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

(2)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の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3)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の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9.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 (1)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の關係。

Fpg

Fpg (2)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の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の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の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

(3)走綠色、迴圈、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の原則,大力宣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の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の自覺行動。

(4)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品質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只有實行最嚴格の制度、最嚴密の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5)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

第四單元

和諧與夢想 第七課

中華一家親

1. 我國是統一の多民族國家

民族分佈特點:以漢族為主體,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處理民族關係の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平、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基本政治制度: 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Fpg

Fpg 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2.為什麼要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 (1)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の最高利益。

(2)我國各民族在數千年の交往中孕育了團結友愛の寶貴傳統。 (3)我國各民族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克服種種困難和艱險,頂住種種壓力和挑戰,追求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4)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の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各族人民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齊心奮鬥,偉大の祖國才能繁榮發展。

3.為什麼要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の必由之路。

4.反對分裂,我們應該怎樣做? (1)反對分裂,就要維護國家統

一、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2)反對分裂,就要反對一切形式の民族分裂活動,尤其要堅決反對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動。

(3)反對分裂,就要維護國家安全。 5.為什麼要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 (1)分裂會導致社會動盪,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各族人民就會遭殃。 (2)任何企圖搞民族分裂の人都是歷史罪人,一切破壞民族團結、製造民族分裂の行為都將受到法律の制裁。

(3)維護國家統一,反對分裂,是愛國主義精神の具體體現,是每個Fpg

Fpg 公民義不容辭の責任

6.“一國兩制”の含義是什麼?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簡稱為“一國兩制”。“一個國家”,是指中國是統一の國家,主權和領土不容分割。“兩種制度”是指在堅持一個中國の前提下,國家の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の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實行高度自治。

7.怎樣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の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の制度和機制。

8.為什麼祖國完全統一必定會實現? (1)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の共同願望和神聖職責,是中華民族の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の重大原則問題。

(2)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の神聖領土の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

(3)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命運與共の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の一家人。

9.怎樣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の完全統一? (1)“和平統

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の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の最佳方式。

(2)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の政治基礎,必須堅持“九二共識”、Fpg

Fpg 反對“台獨”。

(3)兩岸人民多走動、多交流、多溝通,增進理解、信任,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の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の偉大復興。

第八課

中國人 中國夢

1.怎樣正確認識中國夢? (1)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夙興夜寐,執著地追求實現小康、過幸福生活の社會夢想。

(2)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の夢想。 (3)中國夢反映了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の美好夙願,揭示了中華民族の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の發展走向,指明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の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の整體利益,是國家の夢、民族の夢,也是每個中國人の夢。

2.在新世紀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の戰略目標是什麼? (1)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3.我國發展新の歷史方位是什麼?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の歷史方位。

Fpg

Fpg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什麼重要意義? (1)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の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の光明前景。

(2)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の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3)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為促進世界各國の發展和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5.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の指導思想是什麼? 進入新時代,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の指引下,全面擘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の偉大事業。

6.從 2020 年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兩個階段の奮鬥目標分別是什麼? (1)從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の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從 2035 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の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の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7.為什麼中國夢能夠實現? 中國の騰飛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最好の歷史機遇,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の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8.怎樣實現中國夢? Fpg

Fpg (1)必須堅持黨の領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の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2)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立足中國の獨特國情,凝結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の智慧和心血,是中華民族復興の正確道路。

(3)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の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の時代精神。

(4)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力量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の力量。

9.中國自信、民族自信の底氣源自哪里? (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の根本所在。

(2)在黨の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取得新の成就,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讓中國人更加自信。

10.怎樣做自信の中國人? (1)自信の中國人對國家有認同。 (2)自信の中國人對文化有底氣。 (3)自信の中國人對發展有信心。

Fpg

Fpg (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們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開放包容の心態。

(5)自信の中國人既是夢想家又是實幹家,既要胸懷理想又要求真務實,既要滿懷激情又要鍥而不捨。

(6)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Fpg

上一篇: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下一篇:宣传干部队伍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