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选修教案

2024-04-24

中学政治课选修教案(精选6篇)

篇1:中学政治课选修教案

第二框题中国与联合国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2、1949—1971年中国因美国的无理阻挠而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苏联、印度等国也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但是,在美国的无理阻挠下,这一正义要求遭到拒绝。美国采用“延期审议”等手段,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导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长期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专家点评:

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这是中国与广大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的国家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相关链接:

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1)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相关链接:

2、作用:

(1)为维护和平做贡献

①坚持多边主义②推动政治解决③参与维和行动④支持军控防扩

知识拓展: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

单边主义,是指美国保守主义奉行的一种对外政策。所谓单边主义,并不是“单干”,而是指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仅仅从自己的判断和自身国家利益出发,独断专行,不考虑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不同其他国家进行磋商。这是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一种表现。

多边主义,是指解决国际问题和纠纷,应通过国际合作,进行协商,充分发挥多边机制的作用以取得共识,达成协议。多边主义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普遍的行为原则”,比如联合国宪章,国际法准则;二是能够协调三个以上国家关系的“制度形式”,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一起采取行动就是多边主义。所以美国打伊拉克虽然拉了30几个国家,但它仍然是一种单边主义的行为。

(2)为促进发展做贡献

①坚持互利合作②参与经社活动③推动南北对话④加强人权合作

3、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主张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应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

◇本框题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主要要掌握如下知识:

◇2个作用:即中国在联合国中作用的两个方面

◇1个地位:即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

篇2:中学政治课选修教案

高一政治(选修)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

第Ⅰ卷(客观题8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

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党和政府一直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在我国

A.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人民是国家的主人D.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2.广场舞这种健身与社交二合一的活动,给一群人带来欢乐,却给另一群人带来烦恼。近来,广场舞成为引发纠纷的导火索。从公民的角度看,破解这一难题需要

A.行使基本政治权利,寻求政府帮助B.居委会发挥行政管理职能 C.政府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D.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3.2013年12月28日中午,有网友“四海微传播”发布微博称,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一家包子铺排队买包子,还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微博发出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媒体微博纷纷转载,网友踊跃点“赞”,跟帖不断。网友行为 A.表明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B.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体现,有利于推进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 C.是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的体现 D.是公民政治自由的体现,有利于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4.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师昌绪,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科研工作中,“只问耕耘,不问名利”,把全部时间都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下列活动与师昌绪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一致的是 ①北京大学高明同学主动报名参军,成为该校在校生服兵役第一人②中国海外青年志愿者用无私奉献精神树立起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③2014年1月25日,李娜获得澳网公开赛女单冠军,为国争光④央视记者通过《新闻联播》揭露某地政府违规用地的事实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5.为使我国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全国假日办于2013年11月27日公布了3个法定节假日调休备选方案,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上百万网友参与投票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做法

①保障了公民的决策权②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③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④有利于拓宽公民的监督渠道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

6.2013年9月27日,江苏省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正式启动,近1.6万个村委会将换届

选举“村官”,2900万农村选民将参与选举。下列关于“村委会换届选举”说法正确的是 ①村民依据选举法参加选举②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③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④村主任可由村民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产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近年来,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广大村民创造出很多监督村干部和村民委员会工作的新形式,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下列形式中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①民主评议村干部②民主选出自己的当家人

③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④参加村民会议讨论村务的管理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8.2013年7月1日,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全面放开网上投诉事项。只要“在合法范围内,只要

你能够想到的,都可以投诉”。全面放开网上投诉受理,有利于

A.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决策B.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C.公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D.公民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进行民主监督

9.某社区举行了居民政治参与的交流活动:甲作为选民参加了一次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活动;

乙找过区人大代表反映菜市场环境问题;丙对居委会工作提出过批评建议;丁参加了市政府改造“人民公园”听证会。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甲选举的是省人大代表B.乙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C.丙直接行使了民主权利D.丁参与对政府的民主监督

10.2014年3月20日,如皋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试运行,16个自行车存取点600辆自行车投入

使用,方便了群众的短途交通,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打下了基础。这体现了政府 A.坚持对每个公民负责原则,切实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C.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D.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1.政府转变职能,要确保其在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上不“越位”,在保障民生等基本公共

服务、监督违法行为等方面不“缺位”。政府的“越位”和“缺位”的共同危害在于 A.政府职能过度行使,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B.政府职能得不到履行,损害群众利益

C.没有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不利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服务的水平D.不利于群众监督政府,损害政府公信力 12.漫画《报喜不报忧》启示我们,政府必须①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②坚持依法执政,提高政府的执政效率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④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3.2013年12月27日,南京市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开通集电话、信件、电邮、短信、微博“五位一体”的综合201305阶段练习高一政治(选修)第1页

服务平台,市民有事可以随时找政府。上述举措

A.明确了公民的政治义务B.为公民求助提供法律途径 C.健全了科学的决策机制D.践行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所谓权力清单,是指对政府及政府部门行使的职能、权限,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不属于清单列举范围内的职能和权限,行政机关不得为之。这表明政府致力于

A.强化管理B.依法行政C.科学执政D.民主决策

15.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在依法决策方面,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政府应当

A.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B.加强廉政建设,防止权力腐败C.提高人员素质,推动文明执法D.严格依法执政,接受群众监督

16.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是

① 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② 发改委对企业合谋操纵产品价格的垄断行为做出处罚③ 人大常委会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流程与劳动保护规章制度

④ 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取缔被国家列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生产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201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正式实施。行政强制法确定了设定和实施

行政强制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了行政强制的种类、设定权限、实施主体和相关程序。实施行政强制法

A.是有效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的关键B.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C.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D.有利于严格规范行政司法行为 18.2013年10月,“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今后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

和政策文件将通过“双微”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开,这为推动从“网络问政”到“网络施政”的转变畅通了新的渠道。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②进一步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③健全完善了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体系④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19.对国务院具有监督功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是

①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④国家监察部和国家审计署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

20. 2013年10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表决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立法权D.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21.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 “一府两院”工作报告。这表明

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人大代表享有选举权、审议权和决定权

③全国人大决定国家的一切事务④其他国家机关必须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在我国,之所以要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B.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C.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国家的直接管理D.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23.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多年来,党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转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依法行政②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4.2013年12月25日,党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

划》。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

A.赋予党的执政资格,提升党的执政能力B.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领导权力 C.保持党先进性,增强党的纯洁性D.改进党的执政方式,转变党的执政理念 25.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民主党派人士而言,要

敢于讲真话,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反映出

①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②中国共产党保持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③各民主党派要依法履行行政监督职能④我国各党派是亲密合作、共同执政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2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遵守宪法和法律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27.2013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2013年经济形势和2014年经济工

作听取意见和建议。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C.各民主党派是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8.2014年3月3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向大会

提交提案5875件,提案重点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紧密关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这一事实说明,人民政协 A.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B.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C.参加国家政权D.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友党

2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继续推进协商民主的实践。协商民主是指在党的指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

201305阶段练习高一政治(选修)第2页

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可见,协商民主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③有助于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④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30.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江苏安排产业援疆专项资金以及市场化运作,实现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对口援疆工作

A.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B.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C.体现了我国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D.是提高新疆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措施 31.2013年7月19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2周年。60多年来,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列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为前提和基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消除了民族差别,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 D.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32.西藏自治区自1965年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西藏各族人民除了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普遍性的权利,还享有一些特殊性的权利。这表明我国

A.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B.民族自治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 C.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D.消除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 33.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60周年来,始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

信仰自由政策,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从我国宗教政策角度看,其原因在于

A.我国宗教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 B.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C.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宗教是社会政治发展的促进力量

34.建国60多年来,我国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些政治制度有

①社会保障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基层群众自治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5.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把我国的国家主权列为我国六大国家核

心利益之一。这是因为

A.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B.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C.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的主权D.维护主权是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36.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加上极端气候及病虫害所带来的粮食减产,目前全球有约10亿人

在挨饿,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更深的贫困,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 A.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B.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C.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37.2013年9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这项决议授权联合国

派遣一个先遣小组,协助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在叙利亚的活动。中国对此决议投赞成票说明

①中国一贯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②中国是业已形成的世界多极化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③该决议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④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8.由于英国首相卡梅伦执意会见**,中英关系遭遇“寒流”。2013年12月2日,卡梅伦

主动打破僵局率团访华,并称英国将做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支持者。这体现了①中英两国存在共同国家利益②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③中英两国根本利益渐趋一致④竞争、冲突是国际关系基本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9.5月4日,李克强总理出访非洲四国和非盟总部。此次出访,中非将签署近60份合作文件。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大了对非洲援助和投资的力度。由于中国需求的拉动,非洲经济在国际经济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同时非洲也已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包工程的第二大市场。上述事实说明

A.中非之间已经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

B.我国坚持在互利共赢基础上走和平发展道路

C.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D.维护我国的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40.中国自主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减排40%到45%,但中国政府表示坚决拒绝海外监督机构检查其减排进展。由此可见

①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平等权②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④我国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努力构建和谐世界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01305阶段练习高一政治(选修)第3页

第Ⅱ卷(主观题40分)

三、简析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纸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小题,22分)

41.材料一:2014年1月23日,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抓住反对“四风”这个重点不放,集中解决市、县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把改进作风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

材料二:新疆自治区党委结合区情特点,把教育实践活动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结合起来。把对待民族分裂主义及其活动的态度和实际行动作为检验所有党员、干部是否树立了宗旨意识、群众观点的第一标准。

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6分)

(2)运用民族的有关知识,分析新疆自治区党委把教育实践活动与促进民族团结结合起来的意义。(6分)

42. 材料一:2013年11月23日上午10点,中国国防部网站刊登声明:从即刻起,东海将被纳入防空识别区。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设是基于国家安全形势和完善我国海洋方向的防御体系发展的要求、借鉴国际通行做法而提出的,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材料二: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后,美日等国进行无理指责,野蛮干涉。中国政府强调,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是完全正当和无可非议的,其他国家无权说三道四。

阅读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在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中国与美日产生冲突的原因。(4分)

(2)说明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正当性。(6分)

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卡

上。(本部分1题,18分)

4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某校高一年级同学认真学习文件,并围绕“我国的改革”展开探究,获取了以下信息。

信息一:《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同学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全面退出市场。

(1)请你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评析题中观点。(6分)

信息二:《决定》指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同学们了解到,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教育部高考改革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设施意见将于2014年上半年出台,同时要求各省份2014年年底出台当地具体实施办法。今年“两会”期间,代表们也纷纷围绕高考改革建言献策。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谈谈在推进高考改革方面应如何履职?(6分)

信息三: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任何成功的改革,最不可缺的是积极参与的负责任的公民。

(3)运用公民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参与改革过程中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6分)

201305阶段练习高一政治(选修)第4页

高一政治阶段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C2.D3.D4.A5.A6.C7.A8.D9.C10.D11.C12.A13.D14.B15.A16.C17.C18.B19.A20.C21.B22.D23.D24.C25.A26.A27.D28.A29.A30.B31.D32.B33.C34.B35.B36.C37.C38.A39.B40.C

二、简析题(本部分共2小题,22分)

41.(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分)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或回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1分)党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能密切党群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分)

(2)①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4分)②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2分)

42.(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在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中日两国间产生了利益的对立,因而出现了冲突。(3分)

(2)①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因而是正当的。(3分)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捍卫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的需要,因而是正当的。(3分)③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我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1分)

三、探究题(本部分1题,18分)

43.(1)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的职能,可以弥补市场不足,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分)②政府还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2分)③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图中认为政府应全面退出市场的观点是错误的。(2分)(2)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2分)②通过行使提案权,将收集的群众意见形成议案,并提交给权力机关。③审议相关议案、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推进高考改革工作。④就高考改革情况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4分)

(3)①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改革建言献策;(1分)②正确行使监督权,通过合法渠道,监督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分)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分)④遵守法律法规,有序参与改革。(2分)

高一政治阶段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C2.D3.D4.A5.A6.C7.A8.D9.C10.D11.C12.A13.D14.B15.A16.C17.C18.B19.A20.C21.B22.D23.D24.C25.A26.A27.D28.A29.A30.B31.D32.B33.C34.B35.B36.C37.C38.A39.B40.C

二、简析题(本部分共2小题,22分)

41.(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分)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或回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1分)党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能密切党群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分)

(2)①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4分)②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2分)

42.(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在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中日两国间产生了利益的对立,因而出现了冲突。(3分)

(2)①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因而是正当的。(3分)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捍卫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的需要,因而是正当的。(3分)③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我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1分)

三、探究题(本部分1题,18分)

43.(1)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的职能,可以弥补市场不足,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分)②政府还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2分)③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图中认为政府应全面退出市场的观点是错误的。(2分)(2)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2分)②通过行使提案权,将收集的群众意见形成议案,并提交给权力机关。③审议相关议案、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推进高考改革工作。④就高考改革情况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4分)

(3)①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改革建言献策;(1分)②正确行使监督权,通过合法渠道,监督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分)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分)④遵守法律法规,有序参与改革。(2分)

201305阶段练习高一政治(选修)第5页

高一政治阶段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C2.D3.D4.A5.A6.C7.A8.D9.C10.D11.C12.A13.D14.B15.A16.C17.C18.B19.A20.C21.B22.D23.D24.C25.A26.A27.D28.A29.A30.B31.D32.B33.C34.B35.B36.C37.C38.A39.B40.C

二、简析题(本部分共2小题,22分)

41.(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分)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或回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1分)党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能密切党群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分)

(2)①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4分)②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2分)

42.(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在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中日两国间产生了利益的对立,因而出现了冲突。(3分)

(2)①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因而是正当的。(3分)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捍卫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的需要,因而是正当的。(3分)③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我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1分)

三、探究题(本部分1题,18分)

43.(1)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的职能,可以弥补市场不足,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分)②政府还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2分)③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图中认为政府应全面退出市场的观点是错误的。(2分)(2)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2分)②通过行使提案权,将收集的群众意见形成议案,并提交给权力机关。③审议相关议案、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推进高考改革工作。④就高考改革情况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4分)

(3)①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改革建言献策;(1分)②正确行使监督权,通过合法渠道,监督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分)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分)④遵守法律法规,有序参与改革。(2分)

高一政治阶段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C2.D3.D4.A5.A6.C7.A8.D9.C10.D11.C12.A13.D14.B15.A16.C17.C18.B19.A20.C21.B22.D23.D24.C25.A26.A27.D28.A29.A30.B31.D32.B33.C34.B35.B36.C37.C38.A39.B40.C

二、简析题(本部分共2小题,22分)

41.(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1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分)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或回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1分)党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能密切党群关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分)

(2)①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4分)②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2分)

42.(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在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中日两国间产生了利益的对立,因而出现了冲突。(3分)

(2)①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因而是正当的。(3分)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捍卫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的需要,因而是正当的。(3分)③划设东海防控识别区是我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1分)

三、探究题(本部分1题,18分)

43.(1)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的职能,可以弥补市场不足,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2分)②政府还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2分)③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图中认为政府应全面退出市场的观点是错误的。(2分)(2)①积极进行社会调研,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2分)②通过行使提案权,将收集的群众意见形成议案,并提交给权力机关。③审议相关议案、表决相关决定,支持、推进高考改革工作。④就高考改革情况对相关部门进行质询、监督。(4分)

(3)①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改革建言献策;(1分)②正确行使监督权,通过合法渠道,监督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分)③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分)④遵守法律法规,有序参与改革。(2分)

篇3:中学政治课选修教案

巫山中学把三峡红叶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发展的载体, 以此作为切入口探讨特色学校发展的途径与规律。“三峡红叶”校园文化特色学校, 就是要弘扬红叶精神品质, 培养“片片红叶展风采, 千姿百态成人才”的具有个性的学生, 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1 巫山中学高中思想政治选修II课程设置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巫山中学高中政治选修II课程设置 (主要指高中思想政治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就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思想政治选修II是基于巫山地域特色, 立足于巫山中学学校资源的课程, 是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红叶精神”内涵特色文化学校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选修II教学是根据办学特色, 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 通过对巫山中学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查评估, 充分利用巫山地处三峡腹心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 关注学生的个性, 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教师特色课堂入手, 紧紧抓住学生个性发展这一主题实现“片片红叶展风采, 千姿百态成人才”特色理念。

2 巫山中学高中思想政治选修II课程开发途径与呈现方法

2.1 县情乡土资源整合

通过专题讲座形式深掘渝东地区、巫山县、巫山中学历史, 完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内容, 使学生学习活动更具体, 更有生活气息, 通过开设文化专题形式呈现校园文化资源整合

专题一:巫山文化是中国版土上最古老的文化——探寻古人遗踪。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教授首次发现距今204万年的巫山龙骨坡古人类遗址, 揭开了长江流域这一人类演化摇篮的神秘面纱。此专题可利用政治选修II, 安排2学时让学生去一次巫山县博物馆, 让学生参与探寻查找资料, 直面那些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物, 使学生感受作为巫山人的骄傲。

专题二:巫山文化是长江三峡文化的核心。

巫山历史悠久, 作为三峡腹心地带的一座文化名城, 具有峡谷山城的典型特征。其境内包含着巫峡的全部和大半瞿塘峡, 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曾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 或泼墨挥毫或吟诗作赋, 留下许多文坛佳作。置身其中的巫山人, 爱自己的家乡文化, 就是爱自己的家。

专题三:巫山文化推动了巫山社会的发展。

文化, 是伴随着人们不同的活动而繁衍发展的, 它既受到地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同时又影响着社会与人的发展。

巫山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地域性文化, 博大精深, 它对于推动巫山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巫山厚重的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 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神秘的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臷文化、神女文化吸引着世人探寻追梦的目光, 伴随着巫山国际红叶节一届一届的成功举办, 巫山旅游日益繁荣。“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巫山神女”选拔大赛、第四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空中婚礼红叶情、鸟瞰红叶赏三峡等活动, 对巫山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2 教材资源的整合

关键是教学内容自身整合, 主要是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拓展方式、变化方式, 对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继承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降低难度、简化规则等手段进行整合。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可以围绕一个问题设立一个主题, 开展形式多样的模拟探究, 将课程模拟为各种不同环境, 学生模拟不同身份的任务体验社会角色。在高一必修1讲授“企业”时让学生扮演经理, 让其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感受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区别以及如何办好一个企业。在讲授《投资理财的选择》时, 让学生扮演理财小专家。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让学生模拟, 假如允许学生在校内自由经销文具与食品, 请做出你的经销计划, 列出经销商品品种和高效推销的措施并将计划制成幻灯片, 展示自己的经销计划, 汇总经销信息, 分析经销策略的可行性, 探讨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途径。进行这样的整合, 改变了学习课程内容的环境, 提高学生的兴趣, 这种整合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从而实现高中政治必修1教学的目的, 使国家课程更丰满。

2.3 人力资源的整合

一是政治教师资源的整合。“教师资源”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学科素养, 体现在对教材的使用和优化上。虽然“新课标”已经高度重视了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 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可读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等方面较之过去已有很大改观, 但教师必须围绕着新课标目标的达成, 对教材作不同程度的大胆处理, 改变单纯依赖教材的毛病, 发挥政治学科教师的综合力量完善思想政治选修II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其中借鉴与交流是有效的方法。教师的专长和经验是不一样的, 可以通过教师特长的互助, 通过相互交流、学习, 弥补自身的不足, 使教学融入每一个教师的思想和理论, 从而完成资源整合。目前, “微博、微信”这一新生事物进一步构架起老师们的联系, 每位老师都可以建一个自己的博客, 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成果传到上面, 可以相互交流, 互相切磋。高中思想政治选修II每期安排2课时进行教师互换课堂, 可以改变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

二是学生资源的整合。整合学生资源, 一方面, 是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 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入教学过程, 使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 是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 从而激发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知道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 学生想到的是我们无法想到的,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为课程资源, 还可以少掉教师这个中间环节。学生可以为我们提供思想政治信息、管理教学过程、给其他学生传授知识, 教师要好好向学生学习, 把学生这一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起来, 每期可以安排2课时由学生自己来上课, 用学生自己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 构建知识体系, 完成教育目标。

2.4 校园文化资源整合

文化影响人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弥散在学校每个角落的课程资源, 对课程和学生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影响。学校思想政治课程选修II课程校园文化资源是非常深厚的, 要积极建构优秀的学校文化, 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 让课程在丰富的精神家园中展开。这样我们的课程才不单薄, 才更有一种内涵与精神在里面。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 要注意立足长远, 因地制宜。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的长期规划之众, 结合校园自身的特点, 循序渐进。

巫山中学组织策划实施的“三峡红叶”校园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完整系列, 由红叶艺术节、红叶之星评比, 红叶杯篮球邀请赛、红叶名师评选、红叶十佳学生评选等构成。通过整合这样的课程资源, 促进了学校自身品质的发展, 使学生在精神层面获得了升华, 最终实现“片片红叶展风采、千姿百态出人才”。

2.5 课外思想政治资源整合

学校举行的各种与其相关的活动如运动会、课外兴趣小组、知识讲座、思想政治知识竞赛、黑板报宣传等, 都是可整合的思想政治课程选修II课程设置的活动资源。在政治课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穿插知识竞赛类的活动, 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如在讲“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这一内容时, 一改过去低效且枯燥的讲授, 转化为“你对邓小平理论知多少”这一竞赛形式。首先, 把课本中涉及到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精髓、作用等知识转化为必答题、抢答题等竞赛类题型, 并且在内容上适当扩展。其次, 把全班学生分组, 每一组为一个竞赛单位, 给一定时间准备, 然后合上书本进行竞赛。知识竞赛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 使学生几乎忘了学习理论的枯燥和乏味, 在既有竞争又有娱乐的气氛下学习知识, 久违了的学习热情被重新点燃了, 有助于形成“紧张而活跃”的高潮,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6 关联学科资源整合

关联学科资源指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内其他学科中与思想政治有关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中有不少知识、技能可以用于思想政治课程, 音乐、美术、物理等学科中很多原理、法则、知识等是思想政治课程选修II课程内容可以选用的资源, 可以用来解释思想政治概念、现象等。如思想政治课程和艺术学科的结合 (特别是音乐的巧妙应用) , 可以创设学生学习、锻炼的良好心理环境;语文学科的素材的应用是学生意、知、行统一的过程, 并体现思想政治学科的文化性。如在讲授必修4《哲学与生活》时, 很多的哲学原理非常的抽象, 此时就需要大量的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的相关内容, 比如讲授“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是变化发展的”都需要整合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相关学科的资源。

3 学校高中思想政治选修II课程体系

巫山中学高中思想政治选修II设置通过深掘本地区、本学校历史, 丰富三峡红叶精神的文化内涵与特征, 形成了三峡红叶精神特色文化学校政治课体系。

3.1 校史教育

校史资源是学校传统文化的发展足迹, 表现为学校既往的实物存在、办学思想、人文精神, 以及直接反应某种思想和精神的师生风采等。巫山中学始建于民国三十年 (1941年11月12日) , 建校七十载, 五迁校址, 数易其名, 薪火相传, 培养出了联合国官员、商界精英、著名学者、政坛显要等杰出人才, 还有数以万计服务地方建设的中坚力量。2001年迁至新县城杨家坪, 面临长江巫峡, 背靠渝宜高速公路, 2003年再次迁往构家坪。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占地近300亩、100个教学班、6000余名学生、434名教职工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发展的历史集中表现在“立德立业、惟精惟一”的校训精神中。在校史教育中, 巫山中学高一政治选修II课程安排一个专题用2课时时间请老校友进课堂宣讲校史, 让学生继承和发扬学校优良传统,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理想教育和创新教育, 以校友的成长奋斗经历激发学生成才的激情。每年11月12日是学校建校纪念日, 利用政治选修II课程安排1学时进行唱校歌、讲校史活动, 观看70年校庆系列活动片。

3.2 巫山文化教育

巫山文化即本土文化, 它发源于、形成于、发展于巫山本地。其属性反映在本地居民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巫山文化有着与其他文化共通的一面, 但也有着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一面, 这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II分别设置三个专题进行巫山文化教育。完善了必修Ⅲ文化与生活的内容, 使学生学习活动更具体, 更有生活气息。

专题一:巫山文化是中国版土上最古老的文化----探寻古人—龙骨坡人遗踪。

专题二:巫山文化是长江三峡文化的核心——神秘高塘文化、地堂戏、巫臷文化探秘。

专题三:巫山文化推动了巫山社会的发展——小三峡5A风景区文化游畅想。

3.3 红叶文化教育

一是认识红叶, 二是红叶精神教育。巫山红叶有山的雄壮。重峦叠嶂, 莽莽苍苍, 如长城连绵, 逶迤千里;虽身在荒野, 却心雄万众, 如斜阳西沉, 铁血雄浑。巫山红叶有水的柔美。红, 是她的本色。卓尔不群, 俏不争秋, 寒冬绽放, 为肃杀的冬日挽住秋天的斑斓, 为不舍的峡江拥留温暖的光芒, 翘首迎望新春的曙光。巫山红叶有傲岸的气质。伫立悬崖, 傲视大江;云山烟雨, 相拥夔门, 有染尽“天下雄关”的气势, 世人不能轻慢。巫山红叶有执著的精神。壁立于神女峰下, 执著地守望, 看江流千古, 演绎吟哦。不弃不离, 不急不躁, 不卑不亢, 一份信念存于心中:任世事沧桑, 终是英雄的寰宇。

3.4 教材与生活的融合

将更加生活化的素材融入必修课教学, 整合必修课知识。

巫山中学特色的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体系, 传承校友精神、开发学生内在潜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巫山中学高中思想政治选修II内容的呈现与学习, 践行了学校“立德立业、惟精惟一”的校训。让巫山中学政治教师的特色课堂彰显教师的专业发展, 让政治选修II内容的区域特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了解家乡的文化、了解家乡的历史与变化, 最终成为热爱家乡并愿意为家乡建设倾注自己才干的人才, 最终实现“片片红叶展风采、千姿百态成人才”的红叶精神内涵, 促进特色文化学校的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

摘要:思想政治新课程选修II课程 (即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以专题形式呈现, 通过地域文化和学校文化的挖掘, 辅助国家课程完成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目标。而县情乡土资源整合、教材资源的整合、关联学科资源整合以及政治教师资源的整合是有效的呈现方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选修II课程,开发与呈现,“三峡红叶”校园文化,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2]国务院.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4]任桂园.巫山文化简论.

篇4:泰州中学校本选修课题文本

1从宇宙学讲起

1.1爱因斯坦的静止宇宙模型

爱因斯坦1917年提出一个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宇宙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的三维空间是有限无边的,而且不随时间变化.以往人们认为有限就是有边,无限就是无边,这是局限在欧氏空间.球面就是一个二维的有限无边空间.而我们居住的宇宙是三维超球面空间.

爱因斯坦写出了在空间各向同性、且不随时间变化假定下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2脉动宇宙模型

1922年,苏联数学家弗里德曼应用不加宇宙项的场方程,得到了脉动宇宙模型,这个宇宙模型随时间变化,分为三种情况:负曲率、零曲率、正曲率的三维空间.其中前两种情况,宇宙不停膨胀.后一种情况,宇宙先膨胀,后收缩,再膨胀,循环往复.

1.3宇宙:正曲率,零曲率,还是负曲率?

我们的宇宙到底属于以上情况的哪一种呢?广义相对论研究表明:宇宙中的物质存在一个临界密度ρ,如果宇宙中物质密度ρ>ρC,则三维空间曲率为正.此外,还有另一个判据,那就是减速因子.河外星系的红移,表示它们远离我们.观测表明它们的远离速度是减慢的.如果减速因子g大于12,三维空间曲率将是正.

看起来我们能知道宇宙究竟是正曲率还是负曲率的了.很不幸的是:前一个证据表明宇宙的空间曲率为正,后者表明宇宙的空间曲率为负.有人认为减速因子的观测更为可靠,为了消除两种判据之间的矛盾,他们作了如下假设:宇宙中有我们看不见的暗物质,这样ρ值就不准了.

2暗物质

2.1什么是暗物质

近年来通过对Ia型超新星的观测,人们发现从60亿年前宇宙开始加速膨胀.这很匪夷所思.加速膨胀的动力来自哪?排斥效应来自暗能量,它约占宇宙质量的65%.发光恒星的质量只占全宇宙质量的0.5%左右,那些由普通重子形成的气体、尘埃甚至黑洞,总质量也不过占全宇宙的4%.如果中微子有质量,会成为所谓“热暗物质”,也只占宇宙总质量的约0.3%.而研究表明,宇宙中还应该存在占宇宙总质量29%左右的、透明的、产生引力效应的未知物质.

“冷暗物质”冷暗物质不与光发生相互作用.即光通过暗物质时,如入无人之境,直接穿过去,不会发生散射、折射等现象.

如第一部分所述,暗物质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因为在天文观测中发现一系列和引力相关的物理效应,只能用引入存在着绝对透明的物质的观念才能加以解释.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证明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2006年,美国天文学家通过美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遥远星系的碰撞,发现了宇宙暗物质存在的最直接证据.美国天文学家小组在长达几个月对距太阳系1亿光年处“子弹星系团”的观测后宣布“看”到了暗物质.“子弹星系团”实际上是两个星系团的碰撞、融合形成的.两个星系团以每小时近两亿千米的高速撞到一起,他们内部包含的发光物质由于相互之间存在除引力之外的其他作用力,在相互挤压过程中速度减慢了.但是两星系团中的暗物质之间没有这种作用力,它们并不减速,而是畅行无阻的直接穿过对方.结果暗物质跑到了发光物质的前面,于是每个星系团就分成了两部分:暗物质在前,发光物质在后.

2.2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最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存在的科学家是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

2006年,美国天文学家利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对星系团1E 0657-56进行观测,无意间观测到星系碰撞的过程,星系团碰撞威力之猛,使得黑暗物质与正常物质分开,因此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最新发现:美国科学家在地下废弃铁矿中捕获暗物质粒子.

2009年12月21日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最新实验发现0.75公里深的铁矿中存在着暗物质,强有力地证实了暗物质的存在.物理学家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一个废弃铁矿中发现暗物质,这是迄今为止最有力的发现暗物质证据.暗物质被认为占据宇宙90%的质量.

2.2引力透镜效应

我们很想知道,天文学家究竟是怎样探测暗物质是否存在的.大体上有:(1)星团、X射线方法;(2)大尺度结构观测;(3)直接观测;(4)引力透镜效应方法.我想简单介绍下引力透镜效应.

广义相对论预言,一束光通过均匀和不均匀介质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处于一个大质量天体后方的光源,其亮度和形态都会受到放大和变形.这种“引力透镜效应”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它的放大作用,使得宇宙深处较暗天体得以增亮进入我们的观测,起到“望远镜”的作用;二是它的变形作用,使得原来背景光源发生强烈的扭曲,若不进行“复原”,则会带给我们错误的信息.

而引起引力透镜效应的是透镜天体的引力质量作用,它在概念上不同于动力学质量,它既包括发光物质的贡献,也包括不可视物质的贡献.通过引力透镜质量与发光物质的质量的比较,可以直接给出暗物质的分布特性及质量.简单来说,引力透镜效应就是宇宙中的“海市蜃楼”.

2.3解释暗物质的新理论

篇5:中学政治课选修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改革前的社会状况 即改革的大背景:贵族制下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

1、什么是贵族政治

公元前7世纪希腊君主制被贵族集体当政取代,确立起雅典的贵族政治。贵族制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必须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2、如何认识贵族政治?

贵族政治的积极意义:

1)彻底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生制,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治原则。

2)在民众中树立了一种新的观念,对于谋求王权者,人人得而诛之,从而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实现民主政治提供了可能。

贵族制存在的问题:

1)政治上:贵族政治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普通民众没有权力参与政府运作。(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战神山议事会,公民大会虽然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力。)

2)经济上:由于缺少监督和有效的制约,雅典的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为贵族债主耕种土地要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所有的借债或者租地都要以人身为抵押,如果还不起债务或者交不起租,他本人及家属就会沦为债主的奴隶)

3、雅典政治危机: 由于贵族大肆侵吞平民的土地财产,激化了社会矛盾,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导致了雅典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在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时,雅典政治向何处去?在危机的面前,贵族政治要不回复到君主制,要不进一步的发展民主政治。哪一种可能性大?如果选择民主制的进一步发展,又应该如何去改革?面对这个问题当时的雅典各个政治派别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二、梭伦改革(重点)

1、改革的背景(1)由于雅典贵族的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2)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动荡,这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3)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雅典的动荡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4)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2、过程:开始于前594年,先在经济领域开始,在进一步深入到政治领域

3、改革的措施 经济领域:

1)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田间的记债碑全部拔掉,土地回到平民手里)

2)废除债务奴隶制,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保障平民人身自由。3)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政治领域:

1)改变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享受不同等级的权力分配。

2)政治机构民主化。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两个新的机构: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取代战神山议事会的部分职能)

4、意义:政治领域的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综合探究:如何去评价梭伦以及他的改革? 积极:

(1)经济方面:部分地减轻了平民负担,有利于平民阶级的稳定,为雅典民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阶级基础。鼓励发展工商业有利于提高雅典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2)政治方面: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局限:

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不能完全满足平民阶级的政治经济需求 梭伦改革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政治的道路,但是其中庸政治指导思想导致了改革的不能满足社会各个阶层的愿望。改革需要进一步的延续。梭伦中庸思想在改革中的体现: 梭伦使工商业奴隶主以第一和第二等级而获得掌握政权的机会,把他们上升为统治阶级。对贵族也并非彻底的打击,因为贵族以其财产仍可列第一和第二等级,只是他们的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

他给与平民的政治权利却是有限的,反映了他的改革始终保持着他自以为荣的“中间路线”。他自称既遏制富人的贪婪,又要抵制穷人过分的欲望。“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这句话就贴切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当时出现的政治派别:

1、平原派——要求恢复贵族制

2、海岸派——维护梭伦创立的民主制度

3、山地派——更激进的民主改革

三、克里斯提尼改革 ——雅典民主体制的确立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公元前508年)

1、(出发点)以地域组织取代氏族组织,设立了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的意义

克里斯提尼时的地域部落并不是一片毗连的地区,而是不同地区的公民集团的结合,这些集团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得以集合起来。

克里斯提尼的这项改革的目的在于:打乱户籍,分裂氏族。其结果是沉重打击了氏族贵族,瓦解了他们依赖旧的血缘关系影响选举的基础,从而削弱了氏族中所谓贵族后裔的权势,也进而促进了不同部落之间的公民融合,雅典的国家组织也由于摆脱了氏族关系的残余而完全形成了。

2、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治机构:500人议事会议代替原来的400人议事会议。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

3、陶片放逐法:最能体现了机会均等、任期制的民主原则,确保民主制度长期存在的法令,可以有效地防止政治野心家颠覆民主政权。克里斯提尼在为期间,极力发展梭伦的改革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陶片放逐法”。(雅典公民可以把他们认为对城邦不利的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若刻上同一名字的陶片累积到六 这个数,被举发的人就要接受放逐十年的处分。这是雅典民主政制下和平解决政治冲突的方法)。

思考: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陶片放逐法的认识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人在民主探索中的成功创举。它对于捍卫民主政体和平民利益、反对民 主之敌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但是它毕竟是一种原始、粗糙的民主制度,其投票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投票公民群体素质、个人好恶的影响,有时的判决结果也不公正、不理智的。与现代民主、法治理念仍有着很大不同。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重大意义:

在雅典牢固地确立了民主体制,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写下了最后的一个休止符。

四、伯里克利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

1、伯里克利简介

伯里克利(约前495—前429年),是希腊著名的民主派政治家,出身贵族,是奴隶主阶级中一个较有见识和才干的人。公元前444年以后历任首席将军,成为雅典的实际统治者。由于他在雅典

建立了开明的民主政治制度,为古希腊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曾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所以倍受后人赞颂。这座头雕像表现这位古代开明政治家的非凡风度和精神气质。

2、伯里克利改革内容

A高级官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保障中下层平民参政资格。B官员的选举采用抽签或举手表决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平民的参与和选举结果的公证性。

选举的不科学性

(1)选举表决方式的原始性。抽签选举和举手表决在雅典民主只中占有绝对的地位,许多政府官员都是由此产生。如十个陪审法庭的5000人的民主中的实际作用。其随意性与幸运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盖过民主的实际意义。我们不能抹去举手法在直接民主中的实际作用,但选举人的正当权益,尤其是不受干扰的表达自己意愿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

(2)选举不能尽才为用。在抽签选举中公民不能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来选择自己胜任的职业,忽视了不同公职之间的特殊要求,也不利于公民特长的发挥,这不仅不能有益工作效力,甚至适得其反。苏格拉底就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因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作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C公民大会及500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成为了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和执政机构。雅典民主制的内容

(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的根本在于它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普遍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

(2)、公职人员产生的途径。公民从全体公民中选举官职,这种选举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没有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职期间比较短。

(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最严重的手段。

3、伯里克利改革的意义 进一步完善了雅典民主政治

使雅典的文化事业高度发达,国力鼎盛,赢得邻邦的仰慕。

对于希腊的强盛与繁荣,伯里克利功不可没,但他晚年却屡经坎坷、挫折,接连遭受严重的打击。由于他人的诽谤,他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撤职。复职当大将军后,他的两个儿子先后死于鼠疫,不久,他也难逃厄运,死于这种可怕的病魔。临死前,他的遗言是:“我对雅典是问心无愧的。”确实,伯里克利的英名将和希腊“黄金时代”的美名永存后世。

五、小结: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

梭伦改革 —— 克里斯提尼改革 —— 伯里克利改革

划分四大财产等级 地域代替血缘氏族 政府津贴 公民大会 比例代表制选举法 职官选举民主表决 四百人会议 陶片放逐法 公民法庭

2、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积极: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机构体现: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 公民法庭

制度体现: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 比例代表制、陶片放逐法

消极:(历史局限)民主范围狭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奴隶、女性和大量外邦人被排斥于民主政治之外)

篇6:中学政治课选修教案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萨拉米岛丢失后,在几次收复无果后,雅典统治者下令不准人们提收回萨拉米岛,否则格杀勿论。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梭伦曾装扮成疯癫诗人,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疯诗人事件”最能表明()A.梭伦具有振兴城邦的爱国热情 B.梭伦是雅典改革的最佳人选 C.雅典的阶级矛盾已激化到极点 D.雅典的改革已成为历史潮流

【解析】 题干关键信息: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这说明“疯诗人事件”最能表明梭伦具有振兴城邦的爱国热情。

【答案】 A 2.梭伦改革前,希腊社会中“六一汉”占很大比重;梭伦改革后,“六一汉”在社会上彻底消失了。雅典“六一汉”的消失得益于()A.颁布《解负令》

C.平民政治地位的提高

B.发展工商业 D.政治多元化

【解析】 梭伦采取的第一项改革措施就是颁布《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并永远禁止以债务人的人身和土地作为抵押,“六一汉”就此彻底消失了。

【答案】 A 3.梭伦在改革中提倡公民后代学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邦技术人员迁居雅典,其主要目的是()A.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B.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C.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D.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问题

【解析】 为了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梭伦提倡学习手工业技艺,并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迁入者被赐予公民权。

【答案】 A 4.梭伦改革措施中,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的是()①颁布《解负令》 ②发展工商业 ③按土地收入多寡划分等级 ④组建民众法庭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①②分别保证和壮大了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③④是两者权利的制度保障,排除。

【答案】 C 5.梭伦有诗云:“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使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梭伦改革在当时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缓和了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 B.维护了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 C.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D.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解析】 雅典民主政治是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的结果,所以梭伦改革缓和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排斥外邦人与奴隶,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梭伦不偏不倚折中的改革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故C项正确;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D项错误。

【答案】 C 6.“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梭伦改革的内容及特点。材料没有体现废除平民债务,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梭伦改革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故B项错误;C项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排除;题干材料的第一句话体现了梭伦改革“中庸”的特点,第二句话说明梭伦改革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因此选择D项。

【答案】 D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 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 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

(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和所学知识逐个小问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状况: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措施:颁布《解负令》。影响:解除了雅典公民中平民最沉重的负担,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限制土地兼并;巩固了城邦体制,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2)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特权。

(3)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制度保障;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社会基础;为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梭伦的立法,年收入超过500麦斗及以上为第一等级,年收入在300-500麦斗之间为第二等级,年收入达200-300麦斗之间则为第三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的一律归为第四等级。当时,前两个等级约1 000人,后两个等级约为30 000人。

材料二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遭到了新的失败。”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恩格斯所说的“政治革命”是指什么?恩格斯得出这一结论的论据是什么?

(2)梭伦改革使“氏族制遭到了新的失败”的政治举措还有哪些具体表现?

【解析】 第(1)问“政治革命”可根据材料作答,“论据”即实行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1)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划分等级的措施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利者的范围,使工商业奴隶主和富有阶层享有了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2)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创设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这些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制度保证。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在诗中这样写道:“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

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材料二 我们这个政体叫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高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的什么措施?有何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在梭伦时代真正实现了吗?为什么? 【解析】 第(1)问,措施可根据材料一进行概括归纳;积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措施:梭伦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意义: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上一篇:九曲街道出重拳集中开展城区人口拉网式清理清查工作下一篇:中春林下偶作,中春林下偶作齐己,中春林下偶作的意思,中春林下偶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