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学生打造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

2024-04-16

为农村学生打造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共10篇)

篇1:为农村学生打造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困境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 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 . 儿童读的书可 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 ”新课 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高段的阅读量不少于 100万 字,也就是说每期不少于 25 万字,而每册课本课 文不过3万字左右,在量上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我 们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进行课 外阅读.那么,现今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如 何?怎样完成新课标提出的阅读目标呢?这是我 们每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面临的困境

1.缺少亲子伴读的氛围,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在 我 们农 村,留守老 人接 送 留 守儿童 上 学 己成为 普遍现象。守在孩子身边的爷爷奶奶本身就不爱读书,他 们还 要 忙于 农 事、料理 孩 子家 务,根本 无 暇顾 及孩 子 的课 外阅读。有 的父母虽然在孩子身边,但他们真正关心的是 语 数 英 的作业 完 成情 况、考 试分 数。对课 外 阅读,有 些家 长 觉得 “看 不 出有 什 么成 效 ”,当作 是 一种 消磨 时 间 的无 用 行为,他 们 认 为读语 文 课本、英语 书才 是 “正 事 ”。还 有 不少 家 长在 课 外给孩 子 找 了各种 辅 导班,“挤 掉 ” 了本 就不太宽裕 的课外阅读时间。他们不理会读书就是最好的 营养。这是看不见的,正如盐在汤中的养分,是长期的内 养,不是维生素加钙片。学生没有养成 自觉阅读的 良好习惯,没有 掌握 科 学 的阅读 方 法。2.农 家书 源 不足 且不 懂 甄别,造 成 阅读 内容 单 一,营 养不良。

. 读物是需要选择的,尤其是孩子的阅读,需要经典的 滋养。有的家长任由孩子随意阅读那些 比较直观、浅显的 书 目。欣赏不了陶冶性情 的名著名作,看不懂深奥的 自然 科 学 书籍,喜欢 浏览 浅 显 易懂 的卡 通小 说类 书 籍,与所 在 年级认知层次不成正比。家长不会选书的原因,一是知识

(一)结构 达 不到 较高 的 阅读 层次,二是 他们 需 求 的东 西是 形象 的东西,是直接能拿到的东西,需要的效果是 “短、频、快”。有些家长倒是挺重视孩子 的课外阅读,但在选择书 籍时往往是一厢情愿。他们认为小孩子应该看的,但结果 是小孩并不爱看,如 《小学生满分作文选》 《习作素材荟

萃 》 《阅读 与习作 》等 等。老 师建 议他 们 为孩 子 买些 故事 情节强,适合儿童 口味的书籍,家长疑惑地说 : “这能行

吗 ? 会 不会 影 响他 正常 学习呀 ? ”可 见帮 孩子 选什 么 样 的 书,不少家长还是存在误区的。

我认为主要有 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了农村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完成:

1.阅读兴趣不高。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 读书的家庭氛围,好多学生读书积极性欠高。虽然老师也强 调

,但他们缺乏 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因而 感受不纠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阅读环境欠佳。大多数农村学生家庭条件差,买书

少 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像样 的图书室,仅有班级图书角,缺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 致学生的课外 阅读受到限制。

(二)来自于教育工作者的原因

教师来源多,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农村学校的 教师队伍大都由民办教师及一部分代课教师构成。而这些教师普遍没有或较少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 学理论、学习理论教育,只固守其老模式和套路。现代教育理论匮乏。很多教师缺乏现代教育

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法规政策等知识储备,但 因经济条件限制,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对学习障碍的错误认识。有些教师片面地理

解学习障碍,甚至认为这些孩子天资愚笨、智力低 下,不可教也,对其或不闻不问,或讽刺挖苦,给这 些孩子身心造成了很大伤害。据调查,由于大多数 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得不到特殊帮助,学习成绩跟 不上,学习兴趣逐渐低落。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 应从 以下三方面入手 :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榜样激励。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的

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 宁的一 生都在书中度过 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 中,也是 天天在监狱 图书馆里看书。(二)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家长要配合。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 阅读对 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 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三)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

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 良好 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 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 读书,增加课外阅读积累。教师应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写

进教材,丰富他们的阅读题材,开阔他们的胸襟,就 会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呼吁家庭社会的重视。我们不能忽视家庭和 社会对阅读障碍儿童的重要性,仅靠教师、学校是 难以给这些孩子全方位的关怀的,因此要争取全社 会的合力,从而有效促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

篇2:为农村学生打造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谈起自己的经历,总是无一例外地会提到一点:自己比同龄人多读了几本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总量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且新教材还增编了与之相配套的课外《读本》。由此可见,新课标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是前所未,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开放课堂,培养兴趣,转变观念。

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学生心理上引起重视,再采取一些措施,如开放课堂的办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当学生兴趣很浓时,观念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变过来的。

所谓开放课堂,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时,做到知识的迁移,把课外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也可以把教师上的每一节课,作为自由时间向学生开放,教师在上面讲课本知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或没有意义的内容可以不听,在下面自己阅读课外书籍,这样,促进学生对了解课外知识的渴望。开放课堂还可以在学生阅读过一些书籍、文章之后,把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甚至一堂课时间交给学生,请他们向别的同学讲授自己最喜爱、理解最深的文章或其他知识。这对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转变观念是有很大作用的。

当然,开放课堂也不是无限制的,而是要把握好尺度、分寸,要有正确的指点、引导方法,才不会出现不良影响。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由于我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我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可能有的同学有这样的课外书,那个同学又有别的课外书,如果放在家里,自己永远也只能读那一本书。而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教室,设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互相交换阅读,那样课外书的数量就会增加很多。学生也能读到许多别的课外书,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外书的来源问题。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另一部分是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

另外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再者就是勤工俭学,订阅报纸、杂志。课外书本里有些知识可能有许多都是旧的,不够新颖,而报纸、杂志里面的知识、信息则大多是新颖的,学生应该多接触一些新知识、新信息。而报纸、杂志的来源又是一个问题,当然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进行解决。如不行,也可带领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积累一定资金,为学生订阅一定数量的报纸、杂志。我就让学生捡拾饮料瓶,一学期竟能筹集150多元资金,够订两、三种杂志的。学生也很乐意做。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加强指导,保持阅读兴趣。

有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消遣,还有些是为了猎奇,“猎奇心理”在中学生当中更为突出,一部分学生总是“唯奇是取”余者不顾。比如读长篇小说,一些学生一般只追求离奇的情节;读报纸杂志,总是对林林总总的奇谈怪论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使他们转向为求知、思考、剖析、欣赏、运用、创新而进行课外阅读。

1、多阅读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文学大师们留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思想深刻,文字严谨,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阅读文学名著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提高一个人的品位和素质。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2、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泛读比较“粗”,只是对一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基本情节、人物关系有个粗略的了解。精读则比较“细”,需要对作品进行仔细、反复阅读,对作品的写作特点、人物塑造深入研究。要钻进去、勤于思考,对文章开头、结尾等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3、积累与运用相结合。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运用是积累的升华。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也就是要我们努力积累知识,认真研究事理以发展自己的才能。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任何资料只要积累十年,就可以成为学者。

因此,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积累,不积累则等于白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在作文中就可以得到运用,这样,也能促进学生的积累。

四、开展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中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

1、开展竞赛活动。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话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

(4)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5)其它读书成果展:如手抄报展示、读书卡展示、报刊剪辑展示、书签制作展示等等。

由于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

2、开展评选活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每学期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超

级阅读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读书之星”,将这十位“读书之星”的照片张贴在班刊上,并在照片下面附上他们各自的读书感言„„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篇3:为农村学生打造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

根据农村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唱好三部曲,步步为“赢”,为农村学生打造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

一、立足课堂,让课文成为课外阅读的绿灯

教科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精心编写的,而语文教学就应充满诗意和智慧。语文教师对于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积累和语言,学会“讲得精彩”、“读得巧妙”,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1. 讲得精彩。

文字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往往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前或课中预设一小段精彩的散文语言,或是课堂上适时地运用一两个成语、一两句名言,让所上的课更具有吸引力,也让学生切身感受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文学的魅力。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可以为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奠定一定的基础。如:教学北师大版二年级课文《我们知道》,在导入时,我说:“你们听,风姐姐迈着轻盈的步子来了,她拉响了窗口的风铃,叮当叮当,她在唱一首什么歌呢?让我们去听听吧。”再如,学完四年级课文《月迹》时,我说:“月亮,古往今来都是诗人作家吟咏的对象。苏东坡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在月下吟诵‘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关于月亮的诗歌还有很多,请大家课后去找找,看谁找得多。”

2. 读得巧妙。

引导学生朗读课外诗文固然重要,但如果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朗读一些美文,就能收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染效果。如教完冰心《一只小鸟》后,出于自己对冰心的喜爱,我充满感情地向学生朗读了冰心的《纸船》一诗,教室里静得出奇,可能学生的心和我一起随那小白船行了很远很远。当读完诗后,有的学生说:“我都快哭了。”说明学生已感受到冰心的诗情了。

二、推荐好书,丰富课外阅读内容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大多还靠广大教师的激发引导。而推荐课外读物则是一条较有效的途径。对于课外读物的推荐,教师要注意科学、合理。我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1. 讲故事推荐。

讲故事,我喜欢采用“引读法”,即尽量地挑选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有声有色地进行讲述,当故事讲到精彩之处,我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欲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的悬念,并有意无意地将故事的出处透露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便自觉不自觉地养成爱读课外书的习惯。学生的能力不同,阅读面也就不同。教师可以让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讲故事,以此带动其他同学。有一次,讲解成语“囫囵吞枣”时,本想给学生讲讲这个故事,但一抬眼,看见小伟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就改变了主意,让他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他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绘声绘色地讲了这个故事,我及时表扬了他,并问他从哪知道的,他兴奋地告诉我,他家中有一本成语故事,他读过这个故事。听他这样一说, 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要找成语故事书来看。

2. 利用课文同步推荐。

教学三年级课文《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时,我随口说道:“同学们知道这么精彩的课文选自哪本书吗?告诉大家,这本书叫做《爱的教育》。如果可能的话,同学们可以找来看看。”没想到,第二天竟有好几个学生带来了这本书并在传阅。于是,教到《丑小鸭》时,我就推荐《安徒生童话》;教到《惊弓之鸟》时,我就叫学生借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或寓言故事来看,等等。当看到学生捧着那些书读得津津有味时,我很欣慰。

三、多彩延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推荐好书,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或多或少地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并进行一定的检查,而检查以多激励少批评形式为主,使检查成为检验和发现学生的劳动成果的过程,而不让它成为学生的负担。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长久地保持,学生也才能将阅读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并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

1.“比比谁采的蜜甜”。

我让学生准备了一本《采蜜本》,把平时看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到这个本子里,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写。我定期检查,比一比谁摘的好词好句多,谁又能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我的目标是:使学习材料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学生摘抄的内容中,我选取精彩的段落进行朗读或集体评议朗读。如我常用“你真了不起,瞧,你摘抄的这句话多美,老师很想把它读给大家听听,行吗?”“这句话实在太好了,让我也摘抄一下,可以吗?”等话语来激起学生的兴致,让摘抄者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教师的赞许和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动力,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吸引老师、打动同学,于是在摘抄的时候也就会花一番心思,其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2.“我们来编美文选”。

我还让学生自己动手编《美文选》,即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文章认真誊抄在漂亮的纸上,再加以修饰———画上花边、插图等,自己设计版面。然后把所有人的作品订在一起,成为一本《美文选》。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都非常乐意去完成。编好的美文选放在图书角,大家又可以当成课外书来阅读,一举两得,成效显著。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有心,就能为学生打造一条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农村小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立足课堂, 让课文成为课外阅读的绿灯;推荐好书, 丰富课外阅读内容;多彩延伸,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篇4: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在农村中学任教高中语文,我一直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尤其对农村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情有独钟。我利用寒暑假、“五一”、“十一”黄金周走访珠三角一些城市乡镇中学,发现城乡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爱好差异悬殊。

来自东莞市某重点中学(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学生课外阅读统计,读古今中外名著的达到60%,而我所任教的中学学生读中外名著的却不到5%。我每接手一届高一新生(一般是120名学生)均设计几道固定的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题。如“列举中外名作家三位及其代表作各一部”,全做对的只有两三名学生,一般学生只写出三位作家,但代表作不一定写对,且很多学生也是现炒现卖教材上的文学常识,至于是否认真地去读过这些作品,我们无法核实查证。又如让学生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全写对的不到30%,一部也写不出来的也大有人在。看到这样一些数据,作为语文老师我很痛心。珠三角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很多农村家庭早已步入小康甚至走向富裕。可这一区域的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如此之境况,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很值得探究个中原因。这群孩子课余究竟在读什么?在做什么?

带着疑惑,我走进许多孩子中间,走访了不少学生家庭,电话访问了一些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学生回答:我们一般只读《老夫子》《蜡笔小新》,卡通书,小人书,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老师的回答是:我们任其自然。家长的回答是:我们很少过问。

(二)农村中学学生课外阅读出现严重偏向探因

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中学生课外阅读出现严重偏离,仔细想来是有原因可找的。现就我近几年的明查暗访所掌握的资料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下面几点导致了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偏离了方向:⑴兴趣爱好的偏离。⑵文学细胞的贫乏。⑶审美理念欣赏水平的肤浅。⑷快餐文化的干扰。⑸电脑网络的冲击。⑹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作业的过多负担。⑺语文老师缺乏有的放矢的阅读指导。⑻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父母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孩,有些家长打麻将,买马,买六合彩搞得天昏地暗。⑼学生之间相互负面影响,形成厌读课外书的小气候。⑽学校借阅图书渠道不畅,图书馆存书不够。⑾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买不起课外书来读。⑿整个社会大气候人心浮躁,静不下心来读书的影响。

(三)怎样指导农村中学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先要解决三个问题,即老师要告知学生该读什么书;其次告诉学生怎样去读这些书;最后就是寻求获得课外书报的途径。

先说学生课外阅读书的范围界定。古今中外只要是思想进步,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有助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及写作水平的书均可以读。我把这些课外阅读书进行归类,分为名著类、科普类、综合杂志类、语文报刊类、老师选文类。古今中外名著固然值得推荐给学生一读,一些适宜中学生阅读的杂志、报刊也可推荐,如:《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读者》;报纸如:“语文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作文周报”,“中学生学习报”等;老师自己选编的时文美文选集均可以推荐给学生去读。我建议老师开出两个大书单:初中必看哪些书目及报刊(写出具体的作品名称和报刊名称),高中必看哪些书目及报刊(写出具体的作品名称和报刊名称)这样学生读课外书心中有数,不致于大海捞针,失去方向。

再说怎样去读这些课外书报的问题。明白怎样去读课外书很重要。我建议老师们这样去告诉学生,围绕以下几条去读:⑴读有轻重主次快慢,采用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办法。哪类书精读,哪类书略读,老师要有个说明交代。⑵读有时间安排。每周一节阅读课,课余抽一部分时间去读,星期六、星期日、五一、十一黄金周、寒假暑假可硬性规定每天安排一到两小时来读课外书。⑶做好文章摘抄或剪贴,“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每个学生要配备一本笔记本,学生读的目的就是积累知识,摘抄下来的内容便于学生去朗读去记忆。⑷读有笔记交流,心得体会交流。开展读课外书办读书小报活动,让他人分享课外阅读的快乐与成功。⑸读有摘抄检查登记,语文科代表或语文老师定期检查学生摘抄剪贴内容,对做得好的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好的鼓励他们迎头赶上。这样在学校有可能形成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氛围。

最后说让学生明白获得课外书报的途径。不妨采用下列方法获取:⑴发动学生去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或镇上图书馆阅览室去借阅图书。⑵新华书店薄利多销送中外名著进校园,指导学生挑选一些好书购买。⑶建立班级图书馆,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书送进课堂,资源共享,每个学期或每个学年更换一次。如果每个学生提供三到五本书,那数目也是相当可观的。⑷组织学生开展征订书报活动,每个学生集资十元左右,可以几个人合订一份,一个六十人的班级如果班上拥有20多份杂志报纸,开展交换阅读,收效也不会太差。⑸老师可以提供自己的藏书,供学生去读,老师把自己的书作为引路书,让学生吮吸书中营养,学生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⑹语文老师自己动手定期编印好文段好文章印发给学生去读。实践证明,这一招虽然老师辛苦些,但学生竞相阅读这些好文段好文章,他们的写作水平有明显长进。

按照以上方法去指导农村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语文单科不论上重点线比率还是平均分均位居东莞市农村中学前列,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多次肯定我的成绩和做法。

篇5:为农村学生打造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

小学生课外阅读关系到孩子们文化积累与心灵成长,对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过的字词和读写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了解我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并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科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对高桥乡中心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12月3日——2011年1月3日

调查地点:高桥乡中心小学

调查对象:高桥乡中心小学的四、五、六年级的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查人:李艳艳

调查分工:先找学生填问卷,然后统计分析,作总结。

一、调查数据

我编写了一个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环境三个方面的问卷,请高桥乡中心小学的四、五、六年级共128名同学填写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问卷及统计结果如下:

阅读兴趣

1.你喜欢课外阅读吗?

A非常喜欢(10%)B比较喜欢(15%)C一般(55%)D不喜欢(20%)

2.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读课外书?

A主动阅读(10%)B老师要求(85%)C父母监督(5%)

2.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得课外知识?

A读书籍(30%)B读报刊(5%)C看电视(60%)

D其他(5%)

3.你喜欢观察、阅读见到的各种文字(如:广告、通知、标牌、海报、电视字幕等)吗?

A喜欢(20%)B有时喜欢(70%)C不喜欢(10%)

4.你所读的课外书是否很复杂?小说、故事、报道、传记等什么都读?

A是(40%)B不是(60%)

6.读书是不是你度过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之一?

A是(10%)B不是(90%)

7.读书时是否跟着故事情节开心或难过?

A是(60%)B不是(40%)

8.你是否乐意通过阅读了解更多有趣的人和事,开拓自己的视野? A是(75%)B不是(25%)

9.你经常读哪一类的书?

A科普类(5%)B动画卡通类(10%)C学习辅导类(35%)D故事类(25%)E语文课本(20%)F其他(5%)

10你喜欢什么样式的书?

A全是文字的(20%)B文字为主,配一些图画的(55%)

C图画为主,只有和少文字的(15%)D全是图画的(10%)11.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A.扩大知识面(35%)B.提高学习成绩(40%)

C.能积累好多优美词句(15%)D.好玩(10%)

读书习惯

1你每周都会有相对固定的时间读书、读报、读杂志?

A有(10%)B没有(90%)

2.节假日,你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A看电视(57%)B找伙伴玩(23%)

C帮父母干活(15%)D读书(5%)

3.读书时,你能否根据文章的内容调节阅读速度?

A能(15%)B有时能(53%)C不能(32%)

4.你读书时是否会用手指或笔指着读?

A是(33%)B不是(27%)C有时(40%)

5.阅读时,你会不会读出声?

A出声(48%)B不出声(27%)C有时出声(25%)

6.你阅读时是否一字一字的读?

A是(66%)B不是(13%)C有时(21%)

7.阅读时,你能否对文章中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A能(38%)B不能(23%)C有时能(39%)

8.你读课外书时最喜欢

A.摘抄好词佳句(8%)B.写读后感(3%)

C.圈圈点点,写(10%)批注D知道大概意思就行(79%)

9.你读课外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怎么办?

A.跳过去不读(58%)B.查工具书(4%)

C.随便认读(32%)D.问爸爸妈妈或老师(6%)

读书环境

1.你的课外书主要来自哪里?

A.自己买的(3%)B.从班上图书角或学校图书馆借的(0%)C哥哥或姐姐的书(46%)D和别人借的的(51%)2.你的父母会经常给你买课外书吗?

A经常(2%)B有时(26%)C从不(72%)

3.你的父母会在什么情况下给你买课外书?

A老师要求(76%)B 你要求(19%)

C自己决定带你去买你想看的或买他认为你应该看的(5%)4.你的父母会要求你看课外书吗?

A会(18%)B有时会(33%)C不会(49%)

5.你们的老师会要求你们看一些课外书吗?

A会,经常(28%)B会,但很少(67%)C不会(5%)6.你们的老师会组织你们看课外书吗?

A会,经常(13%)B会,但很少(72%)C不会(15%)7.你们的老是会给你们开读书交流会吗?

A会,经常(9%)B会,但很少(39%)C不会(52%)8.你们有阅读课吗?

A有(16%)B没有(84%)

9.你们学校有图书馆或图书阅读室是吗?

A有(0)B没有(100%)

10.你有几本课外阅读书?

A1-5本(71%)B5-10本(18%)

C10-15本(7%)D15本以上(4%)

11.你们同学之间会互相借阅彼此的课外书吗?

A会(27%)B很少(68%)C不会(5%)

二、调查结果 1.有关阅读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

文学习有一定帮助。但学生主动的、自发的课外阅读行为不多。学生喜欢读故事类和功课有关的以文字为主,配有插图的课外书。学生的阅读的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来自电视、书籍。

2.有关阅读习惯: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他们阅读方

法掌握的较少,多数学生停留在浏览、粗读、满足于故事情节的欣赏,没有养成摘抄优美句子、写读后感、作注解、主动弄懂生词等的习惯。阅读量少,也没有固定得阅读时间

3.有关阅读环境:在这方,学生的家长、老师、学校都不够重视,学生的课外读物过少,获得课外读物的来源缺少,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

三、关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几点建议:

(1)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

(2)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3)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篇6:浅谈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辅导

【内容摘要】阅读能使学生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激发农村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其挖掘书源,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成了农村教师的又一重任。

【关键词】兴趣环境 书源 引导

农村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不能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虽然老师也强调他们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榜样激励。

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古今往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好书引读法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收获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

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

1、做好读物推荐

①、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

②、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

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等书籍。

③、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④、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今年神州五号飞上太空,振奋人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

2、争取家长的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3、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

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集资逐步完善教学设施。每个农村小学应着力建起图书馆或图书室。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三、加强引导,使学生善读书。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

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要培养恰当的阅读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 80

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①读一读,圈一圈。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②划一划,想一想。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③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册读书笔记本,摘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课外书,还可以练练笔,写下心得体会,或者模仿文章的精彩片断进行句子仿写,语段仿写。

四、做好检查,深化课外阅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

1、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2、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篇7:为农村学生打造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

近几年来,语文教师深感语文学科真是越来越难教了,原因是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提高,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质量不高。这些现象,农村小学尤其突出。虽然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农村学校以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各校也都在纷纷开展读书系列活动,掀起读书的热潮。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部分学生读书的热情,但成效并不乐观。各项读书活动,表面上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但参与面窄,有的甚至流于形式,为了完成任务而活动。语文老师常常抱怨,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没见到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这个问题受到了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带领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对此现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申报了市级课题《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作为课题组成员,笔者对所任教的年级进行了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1、了解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水平,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调查,针对学生读书情况,应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让课外阅读开展落到实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调查的对象:

本校全体六年级学生及学生家长,各275人。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

五、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农村学生阅读量偏少。调查发现,一学期,读课外书1至2本占62.1%,3至4本占15.6%,5本及5本以上占12.3%;每天读书时间在10分钟左右占58.5%,20分钟左右占34.5%,40分钟左右占7%。其主要原因,大量作业占满了课余时间,语文老师以及任科均不够重视,占用了大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生阅读兴趣不浓。调查发现,喜欢阅读的占10%,一般的占38%,不喜欢的占52%。;在读书内容方面,随意读的占69%,读老师推荐的书籍占12.4%,根据自己爱好选择读物的占18.6%。农村父母在家读书情况,经常读的占4.7%,偶尔读的占18.5%,从不读的占76.5%。由此看出,学生读书的目的不够明确,随意性较大,教师、家庭在读书氛围方面营造的不够浓,大部分学生读书的欲望没有被调动起来。

3、学生阅读资源贫乏。调查发现,家里藏书仅有1至2本的占35.6%,3至5本的占38.9%,6至10本的占25.5%:家长给子女购书情况,经常买的占11.6,偶尔买的占70.5%,不买的占17.9%;学生读书主要来源,自己购买的占3%,从学校图书室借的占60.7%,向同学借的占36.3%。从此看出,由于农村学生受经济的影响,农村家庭普遍不够重视读课外书,图书室的书数量虽然多,但适合学生读的书并不多,学生相互借阅数量有限,种类有限,因此,农村学生阅读资源相对贫乏。

4、学生阅读质量不高。调查发现,能坚持做读书笔记的占1.8%,应付老师任务的占28.4%,很少做或不做的占69.8%:教师检查的情况,定期检查的占2.1%,有时检查的占10.2%,很少检查的占87.7%;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参与情况,1至2项的占64.7%,3至4项的占29.8%,5至6项的占5.5%;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坚持上的为0%,有时上的占15.3%,很少上的占84.7%。由此看出,学生阅读质量提不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指导不够,不能及时的评价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也少。

六、教学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1、转变观念,更新思想。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教师、家长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准,仍是试卷分数。虽然教育界呼吁建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但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难以一时转变。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尤其是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按时按质的上好每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并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及时的给予评价。每天中午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不允许任何教师和学生占用,倡导教师陪读。

在校园、班级营造一定的读书氛围,让书香飘进每个角落。其次转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教师要利用开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读课外书的重要性,让家长根据子女的需要,经常为孩子多买一些课外书籍,并督促子女在家多读一些课外书,少看一点电视,必要时,家长可以陪读,营造一定的家庭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再次,转变学生的观念,通过多种手段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语文成绩的评定,不再局限于语文试卷上的分数。仅靠一本语文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远远不够的。

2、激发兴趣,呼唤热情。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教师可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书的内容,也可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其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在班级和学校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例如,笔者在班级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同学们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而且了激发了同学们阅读的兴趣。除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多积淀文化底蕴。

3、指导方法,提高质量。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也是如此。然而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不利于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1)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

(2)上好读书指导课。从阅读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把精读和泛读有机的结合,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读书笔记,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平常的课堂阅读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4)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积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规律。

4、展示成果,重视评价。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展示个人的阅读成果。教师为学生创造机会,提供展示的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中队角、班级文化墙等,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获得成就感。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对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篇8:为农村学生打造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

阅读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一名一线农村教师,却深深感受到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阅读时间少,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学生不会阅读;阅读的资源匮乏,内容单一等。

造成农村小学生阅读情况总体不佳的原因林林总总,如作为农村小学生阅读主渠道的学校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小学生家中缺少藏书。另外农村学校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力度不够, 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阅读方向有些盲目,当然也缺少阅读的兴趣。

那么,如何去培养农村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为农村孩子语文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小学 生爱上阅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要让他们静下心来读书,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1)教师示范。一位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老师定会让小学生崇拜得五体投地,因此,教师自己要热爱阅读,成为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并且要经常向小学生介绍读书的好处和体会,使小学生的心里从崇拜老师向崇拜好书迁移。

(2)课内激趣。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小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以及相关的奇闻逸事等,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授《空城计》 这课时,可讲述一下《三国演义》里的几个精彩故事,去激发小学生读完小说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就可以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以此来逐步培养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3)课外引趣。抓住小学生兴趣点, 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小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小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 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如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等。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小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方法指导,让小学 生学会阅读

会不会读书,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 农村小学生在如何“读”的问题上,一般都比较盲目。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由爱“读”到会“读”。

(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小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小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指导小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小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在课外阅读中,小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小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小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3)辅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小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 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 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小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开发阅读资源,让小学 生有书可读

有没有书可读,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的多少,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去开发阅读资源呢?

(1)发挥学校图书室阅读主渠道的作用。随着国家对农村学校教育投入的加大,很多学校的图书室都有了比较丰富的藏书。那么怎样利用好学校图书馆这个主阵地呢?首先做好图书室的管理。让小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到图书室阅读、借书。 其次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藏书内容,为小学生推荐不同的读物。

(2)利用好班级图书角,开展“漂书活动”。很多农村学校都比较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在班上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可发动小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 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 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

(3)让家庭成为农村小学生阅读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并列出一些经典书目名称供家长参考,特别是提倡在外打工的家长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既鼓励了学习,又融洽了感情。

篇9:如何强化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农村   课外阅读    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通过阅读和欣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加大学生的阅读面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书能使人思路开阔、写文章得心应手。一本课本、一篇课文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架起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使学生在阅读中与高尚交流、与情感共鸣。

一、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通过多年的农村从教工作,我深知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中学生看的课外书太少,课堂上有些问题学生因为知识面窄小而无法讨论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教师的大讲特讲,使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和锻炼。

第一,素质教育的现状是“风声大,雨点小”。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运用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学生的大部分空余时间。虽然教材经过多次的改革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升学考试仍然以分数定乾坤。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得不违背教育规律,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挤占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第二,学生家长普遍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很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一味反对学生看课外书籍,认为学生有课外书会影响学习,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教师比学生更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行动上却没有给予重视。学校只注重升学率,而教师为了完成升学指标不留空余时间让学生看课外书,更不可能去指导学生看课外书。

第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手机阅读来代替名著阅读。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学生随处也可以用手机上网。这样一来,不少学生用课余时间看电视、玩游戏、看通俗读物。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看武侠、言情书,把“休闲娱乐”作为阅读目的,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这是让教师十分痛心的。

二、如何强化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

面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语文教师该作何反思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又该承担起哪些责任呢?

第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校领导要转变教学观念。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近几年的中考中,语文试卷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必须认真贯彻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在“普九”的进程中,农村学校基本都有了图书馆、阅览室。特别是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可以在班级开设阅览日、读书角,并订购一些适合初中生的课外书籍,也要提倡资源“共享”,让学生捐赠课外书籍,以求资源共享,要在保证“资源”充足的前提下,再不断补充新“货源”。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教室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名句,在教室里开设“阅读墙”,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讀书心得展现在墙报上,互相交流,要努力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将学生置身于浓浓的读书环境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三,课外阅读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教师要允许学生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要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推荐适宜的课外读物,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投其所好,循循善诱,因人而异,让学生实现个性阅读,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让学生从“被动阅读”变成“主动求知”。

第四,学生家中或多或少有些藏书,教师要鼓励家长多支持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农村家长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多给学生买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从百忙中抽时间尽可能多陪孩子一起学习,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不但能使学生丰富知识、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学到课堂教学中无法学到的知识,而且还能修身养性、熏陶气质。阅读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缺失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基本途径。今天我们惊喜于电视和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和信息传播的种种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一些有责任心的专家们却对此表示深深的忧虑:成长在这样一个电子传媒时代中的青少年,对书籍阅读的乐趣好像正在渐渐远离。为此,面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如何强化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大事。学校、家庭、社会都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应共同承担责任,使他们自觉阅读、乐于阅读。

参考文献:

[1]朱华贤.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堪忧[J].北京教育,2001(3).

[2]蒋蓉;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3(12).

篇10:为农村学生打造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中学生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尚不容乐观。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认识阅读的意义,加强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真正认识阅读、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有效阅读。

一、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播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而是在长年累月的语文实践中慢慢地领悟、一点点地积累而习得的。而大量的有效的阅读正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基本条件。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农村学生因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通,见识少,视野一般都很狭窄,如果仅仅阅读几本教科书,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外优秀作品往往蕴蓄着极其丰富的世间万象、人情事理、思想精神,学生通过阅读,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明道知理,获得知识。据专家研究测定,一个人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只有20%的知识是靠亲身实践得来的。我国有不少先贤勤奋读书,成了博学之士,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如孔子、孟子、司马迁等。可见,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2.阅读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他可以使一个人行为得体,谈吐文雅。同时阅读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3.提高说与写的能力。阅读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与说、写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读的升华,并又反过来影响读。好多学生说的、写的干巴巴,毫无文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读量太小,肚子里没货。要想作文写得好,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做到厚积才能得心应手地薄发。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扩大学生阅读面,积累学生语言,为写作打好基础。

4.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形成运用

语文的自学能力,但是学什么,怎么学往往是老师预设好的,答案总以教参为准,学生往往由老师牵着鼻子走,一般很少有真正的独立和自由。这就像游泳教练光讲游泳理论和只做游泳示范一样,不能代替运动员训练。课外阅读就不同,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读什么,怎样读,接受哪一种观点,学生均可自主的选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一种独立、自学能力,正像人们早晨起来刷牙洗脸一样,成为一种自然。而这一点,正是语文教学所期盼的。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在农村,要开展课外阅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课外阅读,顾名思义为“课外”,它没个准数,很随意、无序。正因为如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认真指导。

1.指导书籍的选择。阅读存在一个“最大效能”问题,就阅读内容而言,我们应该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首先,选择教育性、知识性强的读物。(1)选择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古典名著;《雷雨》、《茶馆》等戏剧;鲁迅、郁达夫等现代作家的优秀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悲惨世界》外国名著等。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籍,它们具有塑造人品的巨大力量,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阅读这些课外读物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教育,从而陶冶情操。(2)优秀的古典文化读物。如《唐宋诗词》、《唐诗三百首》、《古诗文诵读》等。优秀古典文化读物,为学生提供一份经典文化大餐,让他们从中汲取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从而得到提高阅读水平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双份收获。其次,选择文质兼美的美文、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再次,还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看的优秀报刊。如《读者》、《青年博览》、《报刊文摘》等,让他们多读时文,紧跟时代,关注社会民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激发阅读兴趣。

2.指导阅读方法。曾国藩曾说过:“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所以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和个人习惯等选取恰当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长篇小说宜用跳读法、提纲挈领法;阅读短篇小说宜用精读法、圈点批注法;阅读美文、诗歌宜用有声朗读法;阅读知识性强的文章宜用摘录法;阅读报刊宜用速读法、略读法等。

3.指导做读书笔记。读书过程不动笔的“懒读”是造成阅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

上一篇:中考语文满分作文临场应试技巧18法下一篇:《钝感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