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不强的八大表现

2024-04-25

执行力不强的八大表现(共6篇)

篇1:执行力不强的八大表现

企业执行力差是现代企业的一大顽疾,根据本人多年咨询经验,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下观点:

一、企业执行力差的八大表现:

1、企业办事与工作效率不高;

2、内部办事难;

3、内部协调难;

4、有的制度执行不严;

5、有责不负,互相推诿;

6、有责不负,该做的不做,该管的不管;

7、有分工,无合作,或合作意识不强;

8、怕负责任,或企业的文化导向不良,企业有些人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事一多一份责;多做与少做无区别;少做少犯错,少负责任”。

二、企业执行力差的十二大原因:

1、企业逐渐形成了一种“懒惰”与“不负责”文化(官僚式作风,务虚,应付);

2、从高层开始就执行力不强—上行下效(有的请示很长时间没有决定,甚至重复做出不同的决定);

3、制度制定可操作性不强,游戏规则不完善,贯彻实施游戏规则不彻底;

4、责权不清晰、不明确、不具体;

5、组织设计不完善(如沟通、协调、分工合作机制);

6、农民小农意识(只管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讲合作;

7、企业高层的管理风格;

8、授权不够;

9、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10、执行能力不够;

11、激励不够;

12、薪酬低,员工不珍惜工作。

三、企业执行力差带来的六大影响:

1、企业运转不良,员工精神状态不佳;

2、效率不高,效益低下;

3、许多事丧失机会;

4、矛盾上移上交;

5、企业不良之风盛行;

6、议而不决,决而不断,断而不行,行而不果

篇2:执行力不强的八大表现

一、当前决策执行力不强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加强决策执行力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执行力不强、执行力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效率,制约了全县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化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不执行。极个别单位对相关政策、制度、规范等执行不到位,存在对抗执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还有的逃避执行,单位部门之间、内设机构之间等对工作有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现象。

二是乱执行。表现为选择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歪曲执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附加执行,加塞搭车,地方保护;盲目执行,素质不强,能力平庸;机械执行,照抄照搬,唯上唯书。

三是慢执行。落实工作自觉性不强,工作拖拉,效率不高。执行者对工作缺乏计划性,缺乏细节管理,工作不细致,不认真,不到位;遇到困难不主动想办法。

四是虚假执行。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将决策部署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

五是被动执行。不推不动,消极怠工,管理者没有带头,没有常抓不懈;办事有头无尾,办成办不成无反馈,工作缺乏完整性;还有的等待观望,左顾右盼,推一下动一下,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得力。

六是难执行。极个别单位和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只考虑本部门(单位)利益,缺乏大局观念;工作强调客观,推卸责任;部门单位之间协作不够,甚至有贪权争利、胡乱插手设障的现象,造成决策的执行难。

二、当前决策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分析

“决策、执行、监督”是党委政府运行的三个重要环节。决策科学民主, 执行坚决有力, 监督透明公正, 才能全面提高党委政府的管理水平。决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从决策层面分析

一是决策缺乏科学性。有的工作部署在决策前缺乏对其科学性、合理性的周密考虑。如红宇大桥的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的建设、河道污水管的建设、沿河绿化美化工程的建而拆等,虽是利民工程,但结果老百姓却不太满意。存在决策缺乏科学、细致、周密的论证以及合理的统筹安排部署。

二是决策缺乏协调性。个别政策在出台前,显得仓促,前瞻性不够,有些政策相互衔接不够。如招商引资与园区的建设、土地的供给等方面都存在不协调的地方。再如,城区管网的规划建设等都缺乏统筹协作,反复挖填,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工程进展,百姓怨声载道。

三是决策缺乏稳定性。个别领导决策随意性大,朝令夕改, 缺乏稳定性。一个决策前后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决策执行主体及目标群体对决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决策的稳定可以使决策制定者、决策执行者与决策客体之间建立起持久的忠诚、信任和认同, 这有助于决策有效的执行。

(二)从执行层面分析

一是执行力氛围缺乏,执行意识淡薄。执行主体有些对工作态度不端正, 官僚主义严重, 对岗位认知有偏颇,作风浮躁, 逃避执行困难和责任, 布置多落实少, 导致任务久拖不决。部分领导素质和能力不高、悟性不够, 不能正确领会决策意图, 只会用会议落实会议, 文件落实文件。个别领导对待工作不能起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榜样作用,导致上行下效,整体执行力文化氛围不浓,大大地降低了执行效力。

篇3:执行力不强的八大表现

1 护士长的基本情况

医院现有正副护士长65名, 均为女性。年龄30~55岁, 平均年龄44.58岁。护龄8~40年, 平均护龄25.15年。文化程度:初始学历, 中专61名, 占93.84%;专科2名, 占3.08%;本科2名, 占3.08%。最终学历, 中专3名, 占4.62%, 专科20名, 占30.77%, 本科42名, 占64.61%。职称:护师3名, 占4.62%;主管护师51名, 占78.46%;副主任护师11名, 占16.92%。护士长任职方式:竞聘59名, 任命6名。

2 分析影响护士长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2.1 学历因素

绝大部分护士长的初始学历为中专毕业, 占93.84%, 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培训, 没有较多的管理理论来指导临床实际工作, 采取的管理方法常常为经验型管理, 缺乏前瞻性的管理, 工作条理性、重点性不突出, 与管理思想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如管理思想民主化、管理工作高效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等还有较大的距离[1]。

2.2 年龄因素

大多数护士长的年龄接近50岁, 常持“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思想的支配, 加之科室事务性工作繁忙, 在管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得过且过, 每次面对上级布置任务不管难易、繁简一概嫌麻烦, 或者认为不可能做到, 而且自己也拿不出好处理方法, 在工作中平平庸庸没有闪光点, 没有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精神。出现问题时也不能认真地分析原因, 不能给下属及时有效的指导, 导致问题反反复复出现, 影响护理质量。

2.3 不以身作则, 能力威信不够

护士长在工作中不严格要求自己, 如:上班迟到, 打电话聊天, 当工作量大时也不协助护士, 不参加基础护理工作等, 给护士造成不信任的感觉, 在群体中没有威信, 就容易对其下达的命令大打折扣。当护理部组织的质量控制人员检查出问题时, 护士长不能正确看待科室存在的问题, 不去认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 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而是当着护士的面说“某某某, 检查太严格了, 我不相信她们科室做得就比我们好”等不利于工作改进的话, 这样无形中削弱了护理团队的执行力。

2.4 理解不够, 传达出现偏颇

有些护士长在会上不认真听讲, 不能充分理解、掌握上级安排的任务的目的和意图, 向下级传达时只能传达个大概、模糊的原意, 甚至“歪曲”事实以致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 与护理部质控组检查要求的标准不一致, 护士很茫然不知应该执行哪一个标准, 出现执行不力的现象。

2.5 不能正确把握好授权的“度”

一种情况是不予授权。有的护士长喜欢单打独斗, 任何事情都得亲手操办, 担心下属做不好或下属做出成绩来, 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不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不授权给下属, 使下属没有主人翁意识, 失去主动管理和参与科内事务的积极性, 而是只知道一个人埋头苦干, 结果可能是事倍功半。另一种情况是过度授权有的护士长把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授权”给护士, 甚至连上级部门对科室进行的“护理质控检查反馈表” (PDCA循环检查) 的整改措施都授权给护士去做, 自己对科室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整改情况一无所知, 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6 护士长的护理管理能力不足

大部分护士长对护理管理理论与处理方法缺乏系统的管理培训, 对护理质量的控制不到位, 还停留在由护理部质量控制的层面, 欠缺对护理质量控制前移的意识。制度、流程制定后落实不到位, 监督力不强。工作条理性、重点性不突出, 导致有章不循, 缺乏前瞻性的管理[2]。

2.7 护士长与下属的沟通交流不到位, 不善于运用激励机制

护士长不深入的与下属交心谈心, 也就不了解她们的想法及个人特长, 不能将其恰当地安排在合适岗位上。当她们做出成绩时, 也不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 时间长了会让护士感觉到做好做坏一个样, 丧失工作积极性。

3 提高护士长执行力的对策

3.1 提高护士长的创新能力

加强对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在实际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或执行护理部的决策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能单纯地、机械地执行计划, 敷衍了事地完成任务。而是要应用丰富的管理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 勤动脑善思考,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充分调动护理骨干的积极性, 集思广益, 根据情况做具体的分析, 及时对计划作出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使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

3.2 提高护士长的凝聚力

3.2.1 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护士长的榜样作用是人格魅力的首要条件。一个受到护士信服、爱戴的护士长, 必须是一个作风正派、处事公正的人。要具有谦虚好学、平易近人的特质。还需业务精湛, 决策果断, 具有一种无形的号召力、影响力。以德服人, 以诚待人。在护理队伍中绝大多数人员均为女性, 往往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不清, 影响工作积极性, 护士长应善于观察,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科室上树立正气, 用制度管人, 以理服人,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2.2 树立科室的护理文化

护理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价值观、信念、仪式、处世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它是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也是刻意创造的阁。护士长应从护理服务意识、工作态度、操作技能、团队意识等方面构建科室护理文化。在科室掀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树立“科兴我荣, 科衰我耻”的思想, 促进护理工作的发展。

3.2.3 护士长要善于授权

任何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作为护士长由于科室的事务性工作繁多, 不能事事亲历亲为, 而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培养下属共同成长, 更要为下属的成长创造机会。要善于授权于下属, 鼓励下属出谋划策调动其积极性, 使其有被重用的感觉和存在的价值, 护士长就可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但要定期对她们的工作进行检查, 善意的指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的意见, 这样上下级、同事之间才会团结协作, 工作才能得到顺利开展。

3.3 提高护士长的知识和能力

护士长要成为科学的带头人, 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应具有本专业的护理特长, 能指导下级解决护理中的疑难问题。要有良好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外前瞻性的护理信息, 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也就是说:护士长应嘴有一张, 手有一双, 才能在护理人员心目中树立威信, 提高执行力。

3.4 提高护士长的领悟能力

提高护士长的领悟能力是提升护士长执行力的基础, 护士长承担着上传下达的任务, 当医院或护理部下达工作计划和任务时, 护士长首先要正确理解工作任务的目标, 明确了任务的目标后才能把握执行 (做事) 的方向, 保证一直在正确的做事, 才能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任务。

3.5 上级主管部门加大督查力度

护理部、科护士长定期、不定期到各病区进行巡查, 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检查、反馈和控制, 并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监管记录单》上做好记录。采取“走动式管理”来实现现场管理。护理管理者只有亲临工作现场, 才能发现护士长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将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 帮助其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 双方共同来分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难点及执行不力的原因, 并达成共识, 提出整改意见, 制定整改措施, 对护士长执行力的进行跟踪观察, 直至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为止。

护士长的执行力作用是桥梁, 是枢纽, 是调和剂[3]。组织的成功离不开好的执行力,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 5%在战略, 95%在执行。”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 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技术和创新能力, 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 充分调动护理骨干的工作积极性, 并通过落实和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执行力。

摘要:护理质量管理通过三级质量控制来完成, 即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 护士长是最基层的质控组成员, 是联系护士的纽带, 起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医院、护理部下达的各项决策, 必须通过护士长严格正确执行, 如果执行力不强, 再优化的决策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只有提高护士长的执行力, 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推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护士长,执行力,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小香, 梁艳娉, 江雅, 等.影响护士长执行力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当代医学, 2010, 16 (7) :198.

[2]林燕玲, 钟美香.浅谈如何提升护士长执行力[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 23 (1) :6.

篇4:大局意识不强的表现与危害

当前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大局意识总体上是好的,但在部分党员及干部中也确实存在不识大体、不讲大局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不强,发展下去会带来削弱中央权威、损害党群关系、不利于团队建设的后果,导致经济社会资源浪费和削弱国家对外整体竞争力等负面效应,因此必须关注和重视他们中间存在的大局意识不强的现象。

我们党历来重视大局意识。邓小平指出:“考虑任何问题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习近平强调:“顾全大局是成熟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志”,“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指出了大局意识的重要性和努力方向,同时也为各级领导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大局意识不强的几种表现

什么是大局意识?顾名思义就是顾全大局的思想意识。就领导干部而言,大局意识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内涵要求。例如:对上级,体现大局意识就要自觉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工作部署;对同级即单位的其他人或其他部门,体现大局意识就是强调协作和配合;对下属和广大群众,体现大局意识更多地是给予关怀和教育引导;对日常工作,大局意识则体现在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当前在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中,大局意识总体上是好的,但在部分党员及干部中也确实存在不识大体、不讲大局的现象,有的还比较严重。归纳起来,大局意识不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搞土政策。在贯彻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上,有的地区或部门的领导干部,往往片面强调本地区本部门情况的特殊性,推行“土围子”、“土政策”,还美其名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实是各自为政、分散主义。有的干部,在学习、领会中央新出台的政策文件过程中,竭力从本位主义的角度出发,进行有利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解读。还有的在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工作部署时,大凡于己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打太极”,偏离中央精神。

2、钻政策空子。对上级部门来说,制定政策时要尽可能周全一些,尽量考虑到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和各种情况在内,并兼顾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政策执行中的弹性解释、任意发挥等漏洞现象,但无论怎样完善,作为政策也只能是宏观层面的纲要,不可能是微观的实施细则,因此,任何政策难免会有其不完善之处。于是,一些大局意识不强甚或缺乏者,竭尽聪明才智,不是琢磨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而是从一己私利出发,想方设法钻政策的漏洞,搞什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3、政策执行不力。对推行已久的改革开放政策、免除农业税政策等,老百姓以“改革开放政策好”、“免除农业税政策好”这样朴素的语言给予点赞。可见,一项政策好不好,听一听老百姓的反映最重要。那么,如何保证一项政策发挥出好效应?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政策的制定出台要考量,即任何好政策效应离不开政策制定者的善意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政策的组织实施要精心,即任何好政策效应离不开广大政策执行者高效率的贯彻落实,否则,如果实施衔接中“掉链子”,就难免会发生“最后一公里”这样的梗阻现象,从而不能使好的政策落地生根、惠及民众。

4、不正当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竞争、提倡竞争是必须的。这就需要鼓励和开展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进行一定的理性竞争。通过竞争产生必要的压力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激发出推动前进的动力之源。但竞争应该是适度的、良性的,是运用正当形式和合法手段的。可现实中,有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为了争取到某个项目或资助,相互倾轧,无所不用其极,既没有一定的大局意识,也缺乏必要的胸怀风度。

5、短期化行为。公允而论,追求进步本身并没有错。作为一个地区、部门或者单位的领导,确实应该在任期内有所作为、积极作为,并通过自己的担当和努力为推进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的各项事业发展和人民福祉改善做出贡献,并由此赢得广大群众的广泛点赞。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肯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个俗语的积极意义。但有的领导“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大出政绩、快出政绩,动辄否决以往集体决策,甚至打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幌子,大兴土木,大搞面子工程,在所任职的地区、部门或单位大搞“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给继任者留了个“烂摊子”,也留了一屁股债务。

6、“拆东墙补西墙”。有的领导相当“敬业”,工作也很投入,许多事亲力亲为,整天忙忙碌碌,真可谓“拼命三郎”,但他们办事效率不高,工作成效不大,下属和群众也并不满意。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这种领导虽然勤奋努力、尽心尽责,但他们对工作安排没有大局意识,工作中随意性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想到哪干到哪,顾此失彼,根本没有系统性考虑。

二、大局意识不强的六大原因 当前,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不强或缺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基本的原因大致有下面这么几条:

1、党性原则不强。现实中,少数党员及干部党性原则不强,所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是停留在言论表态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甚至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在一些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说三道

四、我行我素,有的对中央的决策规定阳奉阴违、另搞一套等,这些都是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所不容许的。

2、政绩观有偏差。有的领导干部片面理解和追求政绩,好大喜功,常琢磨如何讨上级喜欢、被上级肯定,个别的甚至媚上欺下,他们无视百姓感受,也不考虑主客观条件,热衷于搞“形象工程”,结果把自己摆到了广大群众的对立面,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绝对对立起来。还有的在制定目标规划时,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更没有把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因而缺乏战略眼光,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生态环境,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这些思想和行为,与可持续发展观极不相符。

3、自我定位偏颇。在现实中,个别党员及干部之所以不愿意做配角,不屑于做协助性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全局中没有看清自己的位置,高估了自己,因而工作中处理不好自我与大局的关系。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就需要着眼全局来谋划,增强大局意识,大局赢,局部和个人才能赢。“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否则,全局不好,局部也好不到哪里去。

4、心胸不够宽广。在现实中,个别党员及干部,不愿与他人协作开展工作,这既有自我定位有偏颇方面的原因,也有团队意识不够强、着眼点不够高,胸怀气度不够大这方面的原因,他们自视甚高,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不健康心理,因而容不得其他人尤其是能力水平比自己强的人。可以说,缺乏“海纳百川”的包容意识是这部分同志大局观缺乏或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5、本位主义作祟。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为本地区、部门或单位争取必要的正当利益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但这是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绝不能只盯着小团体和个人利益,对全局利益漠不关心。事实上,如果本位观念当头,那么在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和落实上级工作部署上,就必然各自为政、分散主义。如果本位观念当头,那么在单位内部一个整体性工作的衔接上,与其他人、其他部门之间,就必然不是求同存异,也不是主动协调,而是要么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要么在涉及个人利益、部门发展等问题上钻牛角尖。

6、素质能力缺陷。在上述短期化行为和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干部能力水平欠缺,不善于全面分析情况,也缺乏换位思考,协调统筹的能力更是有待进一步提升。因而,他们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担当好治国理政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对此,1939年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应该说,这段话在今天仍具有极大的警示教育意义。

三、大局意识不强的五大危害

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其大局意识不强危害极大,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削弱中央权威。各级领导干部的大局意识不强,发展下去将导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乱象,这不利于中央的政令畅通,削弱了中央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使既有利于全局又有利于局部的中央政策效应被各地各部门的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做法所抵消,从而一定程度上妨碍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也会降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2、损害党群关系。少数干部,不能站在全局、大局的高度,而是过分强调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由此损害集体和国家利益,此其一。其二,为不正之风推波助澜,加剧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也对整个干部队伍的肌体造成伤害。其三,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效果被歪曲和抵消,侵害群众利益,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稳定。事实上,一些地区或部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这些地方或部门的少数干部念歪了“真经”,曲解乃至截留党和政府的政策,从而严重侵害群众权益所致。

3、不利于团队建设。在本位主义的影响下,各单位内部恶性竞争加剧、不配合不协调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其结果直接导致以邻为壑,各单位各自为政,各人画地为牢,员工之间相互猜忌、团队凝聚力下降,这不利于团队成员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因而严重阻碍团队建设。

4、导致经济社会资源浪费。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大局意识不强,跳不出“小我”的圈子,只要触及到削减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改革举措,他们就奉行“我的地盘我做主”,要么搞变通,要么另搞一套,甚至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的现象经常发生,以致空耗发展运营成本和改革整体效益,导致经济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大下降甚至浪费,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影响改革发展大局。

5、削弱国家对外的整体竞争力。在当前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中,如果一国内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局意识不强,目光短浅,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那么在对外开放中就难以凝聚力量而发挥国家整体优势。相反,还可能被外国企业、公司或机构所利用,压低产品价格,从而造成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吃大亏,损害国家的整体利益。可以说,这样的案例并不为少。

篇5:执行力不强的八大表现

核心提示:面对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保增长、促发展的新形势,作为县级基层工商部门,服务发展是工商工作的根本目的,目前,在我国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的增速缓慢下滑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把寻求经济发展的出路定格为经济转型,可以说,这是一个急速转型的社会,向高科技转型,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向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增长方式转型,这将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也是我们围绕发展所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09年开始工商部门先后经历着停征“两费”、机构新“三定”的重大改革转型,面对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保增长、促发展的新形势,作为县级基层工商部门,服务发展是工商工作的根本目的,我认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是其中之一,为此,我们应该立足实际,采取措施,实事求是地努力解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型步伐,主动将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打造服务型工商的新格局。

一、服务意识不强的表现及原因

一是主动服务意识不浓,宗旨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对基层和管理对象在思想上仍然存在本位主义,在处理“管理”和“服务”、“公仆”和“主人”的关系时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甚至还有个别单位和个别人员工作中存在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态度蛮横。二是行政效率不高,工作作风不实,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主要表现为:部分工作人员对工作拖拉、推诿、扯皮、得过且过、敷衍塞责,效率低下,作风不深入,工作不扎实,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推一推、动一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在个别机构和人员的身上仍有发生。三是执法行为不规范,存在随意性。主要表现为:个别机构和个别人员存在以罚代管,不能严格按照程序依法办事的现象。四是组织纪律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个别干部职工未严格遵守上下班纪律和挂牌上岗、着装纪律,不按规定程序请假。五是对党风廉政建设认识不够。个别干部职工认为党风廉政建设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对纪检监察工作认为是找碴子、多管闲事,影响业务工作,甚至还有的说怪话、发牢骚,言行上产生抵触情绪等。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与新时期转型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前进的步伐极不适应。一方面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少部分拜金主义、浮躁心态、职业道德意识淡漠等思潮的影响,理想信念被湮灭,使服务意识逐渐淡漠;另一方面,与单位的重视程度以及个人的学习教育有关,由于自我放松纪律约束或政治学习,使工作的热情或主动性大大降低,从而影响了部门的整体形象。

二、强化服务意识的方法和对策

对工商部门而言,监管是措施,是手段;服务是宗旨,是方法;发展是目的,是责任。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们要在改进监管中优化服务,在贴心服务中促进发展。为此,我们需要转变方式,强化职能促服务。主要抓四点:一是变惩罚性监管为指导性服务。在企业办理登记、发布广告、签订合同、注册商标等方面提供行政指导,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对企业的一般违章行为,重在教育规范,采用行政告诫、行政建议、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非处罚性的措施,能教育的不处罚,能少罚的不多罚,不得不罚的实行说理式文书制度。对违法行为未影响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先行书面警示,限期改正;逾期未改,再作处罚。二是变随意性执法为规范性执法。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切实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县局与股室和工商所、工商所与网格责任人,层层签订依法行政责任状,对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单位,根据后果或影响的程度,实行问责制,分别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等处理,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取消执法资格、待岗培训、引咎辞职、免职、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理。三是变开放性服务为规范性服务。在进一步提升服务举措方面,我认为在不超出工商职能的前提下,服务方式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经过几年来实践的探索,我觉得基础工作应该有标准、有规则、有规定动作。如:为了规范服务,可以尝试制定了“五个一”工作标准:“一块牌子”,即对每个联系企业都授予一块“服务工作联络企业”的牌子,起到挂牌服务的作用。“一个袋子”,对每个联系企业都建立一个档案袋,为企业做好成长记录。“一个公示栏”,在县局和工商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一个公示栏,将联系企业名单及对应的联络员、联系方式、联络员职责等内容进行公示,有利于公开接受监督。“一份工作进度表”,县局每个月对帮扶应完成的工作和进展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并且对基层工商人员反映的工作情况,采取回访的形式,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或在全局通报。“一本联系手册”,及时将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联系电话、工商联络员联系电话等内容,进行整理汇总后制作一本联系手册,工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人手一册,便于工商人员和企业相互联系、及时沟通。四是变自觉性操作为程序性操作。帮助企业搞好服务工作的开始,我认为,工商人员工作的内容,主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根据工商人员个人能力的大小来开展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觉得推进效果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为了促进工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我们对帮助企业搞好服务应该有重点、有效果,具体落实好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即时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和需求,以及对工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后,要及时向县局局长办公会议报告,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具体措施和方法后,要及时向企业进行反馈报告。在服务中切实做到“三禁”,即:严禁收受企业的红包礼金礼物,严禁从事与服务企业无关的工作,严禁以服务企业为名拉赞助、办私事、搞吃请等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同时,要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服务工作进行单项考核,对获优秀等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奖励,对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工商部门的服务作用。

强化服务意识,就要树立“多设路标、不设路障,不是主角、胜似主角”的工作理念,要在这种理念推动下,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服务方式,取消一切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前置审批手续;扶持高科技、新产业进入市场,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发挥个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完善项目对接服务,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在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上,要深入开展重点商品质量监管工作,加强对农资、家电、汽车、建材等商品市场的监管,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快打击传销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日常监管,严查大案要案,形成了预防、发现、查处有机结合的打击传销工作体系和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要加大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保护力度,严查工程建设、产权交易等领域商业贿赂案件,重点查处医疗行业商业贿赂案件,利用12315平台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功能,提高快速处置突发事件、举报投诉案件的能力。在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上,要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活动,实现一村(社区)一个食品安全示范店,大力推进12315进商场、进市场、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形成一个内部协作、横向联动、社会监督的消费维权联动机制。在优化服务经济发展环境上,要在增强干部服务意识上下功夫,提出“爱护工商形象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工商形象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的口号,要求日常工作做到“五明”,即领导要开明、工作要文明、办事要透明、管理要精明、执法要严明,逐步形成一系列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制度,如政务公开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篇6:党性不强的原因分析

党性分析,是指对照党章中关于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深刻进行自我剖析的党性教育活动。开展“学习贯彻党章、弘扬优良作风”教育活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搞好党性分析,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

然而,少数同志的党性分析像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理论文章,党味比较淡。突出表现在:只讲工作层面的问题,不讲思想层面的问题;只讲一般问题,不讲突出问题;只讲表面问题,不讲深层次问题;把主观的讲成是客观的,把个人的说成集体的;别人不知道的不说,领导不点的不说,群众不反映的不说。这种只求过关、不求过硬的做法,不利于达到教育活动应有的效果。

增强党性分析的党味,必须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党性分析的前提是党性,即党和组织在心中到底处于何种位置,自身跟党员的差距又在哪里,其本质是一种思想分析,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反思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弄清当初入党为什么,现在为党干什么,将来为党留什么。

增强党性分析的党味,必须深挖“病根”、查清“病因”。党性分析的要害在分析,即把存在问题的原因逐一分析透,而不能“甲乙丙丁”地简单罗列了事。这就要求剖析自己不怕严、吸纳意见不怕刺、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做到就事说理,使分析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防止“隔靴搔痒”。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还应着重从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以及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方面进行深度剖析。

上一篇:卡比兰诺大学世界排名下一篇:在全镇冬季人口和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