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2024-04-19

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精选6篇)

篇1: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第1章

服务水平质量承诺及服务管理

1.1

服务水平体系

我司的服务水平体系分四大类:报告服务、管理类服务、主动式服务及响应式服务。

1.1.1

报告服务

主要内容如下:

服务

交付内容

服务级别

日常运维服务报告

运维月/季/年报告

月度/季度/

重大事件服务报告

重大事件服务报告

按事件发生情况

巡检报告

巡检工作记录

月度

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单

5X8驻场/其余时间电话

服务质量自检

服务质量自检报告

每月

系统安全分析

安全分析报告

每月

系统/网络优化分析

系统/网络优化建议

按客户计划

1.1.2

管理类服务

主要内容如下:

服务

交付内容

服务级别

现状评估

评估报告

1次

标准化

标准与流程定制

1次

基线建立

基线建立报告

1次

标准镜像文件预装

按客户使用的基准镜像

随建设更新

资产标签

资产标签

1次

文档、知识管理

文档管理库/知识库

每周更新

1.1.3

主动式服务

主要内容如下:

服务

交付内容

服务级别

终端服务

服务所需备配件购买、设置

配置库/配置清单

每月补充

资产标签张贴

资产库/资产清单

1次

日常巡检、维护保养消毒除尘

巡检记录

每季度

设备采购性能质量评测

测试报告

按客户计划

运维服务流程规范编撰

管理规范建议书

按客户计划

1.1.4

响应式服务

主要内容如下:

服务

交付内容

服务级别

客户服务申请受理

日常维护单

5X8驻场/其余时间电话

现场维护

日常维护单

5X8驻场/其余时间电话

备件紧急服务

日常维护单/备件领用单

5X8驻场/其余时间电话

设备维修

设备维修单

5X8驻场/其余时间电话

第三方维修管理

设备送修单

5X8驻场/其余时间电话

其他支持服务

支持服务记录

5X8驻场/其余时间电话

1.2

服务承诺

1.2.1

服务级别承诺

1.2.2

服务质量承诺

a、工作时间承诺:每周一至周五(不含节假日),按照采购人工作时间提供服务,投标人在接到采购人服务申请后

1小时

内响应采购人。如采购人需要投标人在节假日期间提供服务,投标人会全力支持,如需要,可到现场支持。

b、响应方式承诺:热线电话、远程桌面支持,驻场解决。

c、服务类型承诺:送修、现场、特殊服务要求(如购件、升级等)。

d、人员保障承诺:提供2名驻场服务工程师,1名机动服务工程师。

e、保密要求承诺:详见保密协议。

1.3

服务管理

1.3.1

服务管理总则

服务工程师将认真学习和遵守采购人所有有关外来人员管理的规章制度,且有义务不对外透露在采购人获得的一切信息。

项目组成员在采购人的一切工作都在得到信息中心管理人员的授权之后进行。

项目组成员一旦发生政治事件、泄密、盗用用户资料、擅自更资料、故意隐瞒、超越授权操作导致恶性事件或给采购人带来影响重大的事件等事件,即视为安全事故。

全面配合采购人积极参与对其派驻工程师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遵守采购人的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奖励机制,同时参考采购人的建议,为优秀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或参加各种认证考试,以激励员工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坚决杜绝因项目组成员发生的安全问题。

保证其项目组成员符合一定的技术水平,采购人有权对不满足工作要求的越维科技项目组成员向越维科技提出更换的要求;工作中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出现。

未经采购人同意,不将所接触到的采购人技术或业务资料、数据用作其他用途或以任何形式泄露归第三方。

1.3.2

服务流程管理

1.3.3

服务台支持管理

IT服务外包项目中的服务台,即通常所指的帮助台和呼叫中心,这是一种服务职能而不是管理流程。在IT服务管理中,服务台起着纽带的作用。对服务提供方而言,服务台是“过滤器”和“扩音器”,可以处理很多客户的询问和请求,从而节约了资源,并及时向客户传递有关服务的各种情况;对客户而言,服务台是“导航器”,在碰到任何问题时,只需要联系服务台,然后由服务台进一步协调跟踪,避免了多点联络的问题。

服务台的职责包括:

1、单一的联络点

在信息化系统越发灵活、复杂的今天,客户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应用、不同的资产,但是建立了服务台之后,客户可以将任何IT应用相关的问题都可以直接反映到服务台。

2、一线技术支持

即使最高级别的现场技术支持,也不会比使用者现场自己解决问题更加快速,服务台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根据知识库的记录,帮助用户现场恢复使用,一般来说,30%-50%的故障支持请求,都应该在服务台得到解决。

3、协调、跟踪和反馈

一旦服务台无法帮助用户直接解决问题,就必须根据服务协议所规定的时效要求分派二线技术支持,并且在服务完成之前持续的跟踪。如果服务进程出现任何异常,必须立即向客户进行反馈,并启动升级机制。

4、记录、分析和总结

服务的价值来自于长期的积累,如果不对过往的技术问题、服务记录进行总结归档,就使得服务失去了参考的依据,从而无法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服务台作为所有服务请求的接口,必须保持准确的记录和科学的分析。

为了在服务期间,帮助采购人建立服务的监控管理粒度、沉淀一套较为全面的知识库系统,持续提高服务质量。

5、服务台受理服务请求的渠道包括:

报障电话:

报障邮箱:

6、服务台关于故障受理的主要工作包括:

Ø

受理故障时,准确记录故障现象,并结合知识库进行初步诊断,协助最终用户远程解决故障(但指导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

Ø

在受理完成后,准确在系统中填写故障状况并于10分钟内完成分派;并确定是否需要车辆协同;

Ø

单据分排,30分钟内落实任务执行情况;

Ø

接到延迟到场或无法到场的反馈时,10分钟内与用户沟通并重新分排任务;

Ø

接到现场工程师的帮助请求时,利用知识库或其他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

Ø

接到现场工程师的异常事件升级通知时,在20分钟内上报项目经理;

Ø

服务结束后对工程师上交的服务单据进行审核;

Ø

服务台关于信息整理发布的主要工作包括:

Ø

维护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平台,及时做好资产更新工作;

Ø

每月审核项目组的技术月报,整理后录入知识库;

Ø

每月5日前完成上月《月度服务总结》并上交采购人主管部门及后台运营本部;

Ø

及时整理并发布采购人专用系统《维护手册》;

Ø

每季度为项目组现场服务工程师准备服务光碟;

Ø

服务台关于设备维修的主要工作包括:

Ø

在确认硬件故障后合理安排人力和交通工具将设备安全送抵维修点;

Ø

必要时安排备机送达现场顶用;

Ø

如属于厂商保内维修,跟进并每3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向最终用户和信息主管部门反馈进度;

Ø

跟踪并确保送修后第二个周末前设备修复并送抵最终用户现场;

Ø

每月10日前完成《月度维修总结》并上交采购人主管部门和后台运营本部。

1.3.4

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是指导服务人员面对新增的服务请求时,如何通过最合理的处理方式保证应用的持续性以及各项质量指标的达成,由于在IT运行服务项目中每天项目组都将接受数十个服务请求,所以事件管理流程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服务的效率和客户的满意度。

越维科技根据采购人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确保能够根本解决采购人突发事件,直至问题解决。

当服务工程师在现场发现异常事故或者无法在要求时限内解决的问题时,必须立即上报项目经理,如果属于纯技术问题,也应同时上报给高级系统工程师。

1.3.5

问题管理

1、常见问题管理服务

根据多年的服务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日常运行服务项目中,70%的问题,都是曾经出现过的,如果能够对服务进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及解决办法都作好详尽的记录,并将此作为服务项目组培训的素材,讲大大的缩短故障处理时间,降低服务成本。

针对采购人IT设备经常出现的故障,或采购人在计算机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进行该类问题的技术研究并提供解决办法和防范建议的服务。

2、提升问题管理服务

对采购人IT设备出现的未知解决方案的故障,或采购人用户在计算机应用中遇到的未知解决办法的问题,越维科技提供相关资深工程师和项目主管一起进行该类问题的技术研究并提供应急性质的解决办法和相应的防范建议。

1.3.6

知识库管理

维护工程师每周提交技术文档,并由服务台将技术资料整理后输入到知识库系统中,项目服务人员可从系统中找到相应的技术资料,提高日常维护的工作效率,一般用户可以通过查询IT知识库,提高用户的操作水平及技能.配置管理(IT资产管理的升级)

配置管理的概念,源于传统的IT资产管理。在现实的IT环境中,各项资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当我们考虑变更设备的硬件配置时,必须考虑到其软件配置以及驱动程序的兼容性,而当我们考虑更改设备所使用的软件系统时,更要考虑硬件的承载能力。从纯粹的资产管理到配置管理,实现了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将在本项目中提供IT配置管理协助服务。除了跟踪管理采购人各类IT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更力求准确的体现各类应用系统与IT资产硬件之间的关联性,为采购人信息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决策的有效信息。

为了保证IT配置管理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越维科技在每年2次的巡检过程中,对IT资产登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确保采购人可以及时把握IT资产的部署和使用状态。

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篇2: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为确保公司提供的运维服务满足客户所需的服务质量,寻找公司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服务改进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目标和方向,保证组织的服务质量稳定可控并持续提升,特制订本制度。适用范围

本过程适用于运维服务实施全过程的检查与审计。职责 3.1 公司高层

(1)负责审批年度服务管理计划。

(2)定期对服务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对服务实施过程的改进进行审批。

(3)负责公司运维服务体系的管理评审,以确保运维服务能力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2 质量管理部

(1)负责公司运维服务体系的定期内部评审,对内审中不达标项的处理进行跟踪记录。

(2)负责运维服务的组织级质量保证。(3)对公司运维服务业务的质量进行监控。(4)负责组织级客户满意度的调查。(5)负责改进措施的监督及检查。

3.3 技术服务中心

(1)全面管理公司运维服务业务,负责制定总体的服务质量管理计划。(2)监控运维服务质量, 定期组织质量分析会议,对运维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评估。

(3)对重大投诉进行原因分析、处理和回访。(4)对每年运维服务报告进行审查。

3.4 运维服务部

(1)负责对所管辖的业务质量计划的制定。

(2)负责对所管辖的业务进行质量控制,对质量管理部和服务台提供的客户服务质量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3)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4)跟踪客户投诉的处理过程。

(5)定期编写总结报告,持续改进完善维护服务能力和质量。

3.5 服务台

(1)负责监控服务的处理过程。(2)对每个处理事件进行客户回访。

(3)接收和处理客户投诉,重要的客户投诉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处理。

(4)负责保证备品备件供应的及时性和完好性。(5)负责服务数据的统计,并报送给相关部门。

3.6 运维服务人员

包括项目经理、技术支持工程师、现场工程师等相关人员,按照运维岗位职责的要求、工作流程及质量要求,实施具体运维服务任务,并将过程形成记录。质量管理内容 4.1 高层的质量管理活动

(1)制定管控指标:根据市场情况、技术发展和公司自身变化,制定并周期性的评审公司运维业务的方针策略和目标,评审服务目录、管控目标,评审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2)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目的是通过对公司服务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确定公司服务体系的改进方向。

(3)服务改进规划:根据市场情况、技术发展和公司自身变化,周期性 的评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评估批准整改措施;评审现有流程执行的差距和改进措施,更好地适应服务需求;通过服务改进管理,提高运维服务工作的适应性和管理水平。

4.2 质量管理部的质量管理活动

(1)组织级质量月报:通过定期或事件触发地收集组织内所有服务项目的质量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质量月报,并送达到组织内所有相关人员(包括高层管理人员)。

(2)服务质量管控指标的分析:通过阶段性(月度、季度)的服务工作总结,对公司服务业务发展过程的问题和偏差做出有效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内审和管理评审: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每年一到两次的内审和每年一次的管理评审,来评价公司的运维服务能力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4)客户满意度调查:公司质量管理部负责每年一次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相关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对重大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和督促。

4.3 运维部门的质量管理活动

(1)签订服务协议:运维服务部门经理协助销售部门与客户签订服务级别协议SLA(或包SLA服务合同)。

(2)质量计划:运维服务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制定服务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以确保服务目标的实现,服务风险的降低。

(3)服务执行:从项目开始实施至结束,项目经理监督、控制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事件、配置、变更、发布、信息安全,按合同要求形成服务报告,在报告中详细列明SLA达成情况。服务台管理员及时回访客户,调查服务满意度。

(4)质量分析:运维服务部门经理对本部门的各项目质量进行管理,包括数据统计、分析、预警、跟踪。检查各项运维服务指标达成情况,并与SLA的要求进行对比,对未达标项提出改进措施,形成项目质量分析报告。

(5)质量改进:由技术服务中心总经理组织相关人员,通过阶段性(月度、季度)的服务工作总结,对公司服务业务发展过程的问题和偏差做出有效评估,并进行调整和优化,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客户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改进,保证年度运维服务目标的实现。运维服务质量管理要求 5.1 客户满意度调查要求

(1)客户满意度调查工作由服务台和公司质量管理部完成,其中,服务台负责项目级客户满意度调查,质量管理部负责公司级客户满意度调查。

(2)项目级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是对每个已解决的事件在24小时内进行电话回访,确认工程师是否成功解决问题,了解客户对处理结果的满意度。

(3)公司级客户满意度调查应每年最少进行一次,采用问卷填写,客户满意度调查内容必须与SLA(或服务合同)内容相一致,应注意调查样本的比例及覆盖范围,以降低抽样的风险。5.2 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

(1)项目经理必须严格按照SLA(或服务合同)的要求,为客户提供运维服务。同时及时监控服务过程,以确保达到SLA的要求。并定期向客户和部门总经理提交服务报告。

(2)服务台管理人员及时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客户回访,以获取客户的满意度评价,同时形成满意度报告提交给部门总经理。

(3)服务台经理根据SLA(或服务合同)制定指标体系,按月进行指标统计,形成质量报告,报送给相关部门及项目经理。

(4)运维部门经理每月须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回顾和总结月度质量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阶段的改进措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指标考核。

5.3 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

5.3.1内审要求

(1)内审要求每年度执行一到两次,安排在每年年中、年底进行,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策划审核频次。由IT运维质量部来负责组织内审计划、实施和报告,但必须得到管理者代表的批准。

(2)内审的范围是运维服务涉及的所有部门,包括运维服务的主要实施部门和支持部门。内审要对GB/T 28827.1-2012中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都进行审核。

(3)内审需要制订内审计划、检查表,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审核内容;审核完成后需要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编写内审报告。5.3.2管理评审要求

(1)管理评审要求每年必须执行一次,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2)管理评审的参加人员要包括:公司领导、管理者代表、各运维服务部门的负责人、质量部负责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运维管理体系负责人、技术研发负责人、行政负责人等。

(3)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为:年度能力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汇报、各项KPI的完成情况、客户满意度调查汇报、各运维服务部门的工作汇报、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内审报告、客户投诉报告、持续改进情况等。

3.2.4 管理评审需要先制定管理评审计划,收集相关材料,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制定管理评审报告,如果在管理评审上发现问题,需要对问题进行跟踪、相关文件

《月度总结报告》 《内部审核报告》 《管理评审报告》 《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支持规程

篇3: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1 策划

1.1 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根据企业的运维业务情况, 建立自上而下、全员参与、适宜的质量管理组织, 涉及管理层、质量管理小组、执行层三个层面。管理层是质量管理战略的策划者, 质量管理小组是执行质量管理事务的实体组织, 执行层是在项目层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执行人, 其各自职责如下:

(1) 管理层:制定质量方针与目标, 把握质量管理的方向, 关注质量管理运行的结果与绩效。

(2) 质量管理小组:具体的质量标准、程序文件等的制定者, 质量文化的倡导及推行人员, 质量管理活动的执行人员、监控人员和改进人员。

(3) 执行层:以项目经理、团队负责人及项目成员为主, 接受质量管理相关的培训, 实施公司的质量管理计划、标准, 完成质量目标等, 是质量管理的相关政策在项目层面的执行者。

1.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指导书等。

(1) 质量手册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明确了企业质量方针、目标、质量职能分配及组织架构、管理体系要求等。

(2) 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 对影响质量的各项活动作出了规定。在ITSS中提出了影响运行维护活动的四个要素——人员、资源、技术和过程, 借鉴ITSS对运维活动的要求, 设计了一套覆盖IT服务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的体系文件, 包括:

人员——储备制度、培训机制及绩效考核制度;

资源——服务台、备件库、知识库管理制度;

技术——年度研发规划;

过程——服务级别管理过程、服务报告管理过程、事件管理过程、问题管理过程、配置管理过程、变更管理过程、发布管理过程、信息安全管理过程等。

(3) 操作指导书是一种程序, 但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 可分为各个岗位的操作指导书、日常活动的操作指导书 (如巡检活动操作指导书) 以及问题解决的操作指导书等。

1.3 质量管理的四要素

(1) 质量管理人员

a.人员角色:以下角色可以一人专职, 也可一人承担多重角色或者兼职。

质量策划人员:设计质量管理的体系, 对质量管理计划以及实施策略进行统一筹划。

流程优化人员:梳理运维服务的过程, 建立和优化管理流程, 并在组织内实施。

质量保证人员:在组织内落实流程的执行及检查活动, 发现问题。

质量评价人员:建立质量评价的方法及指标, 并实施具体的评价活动, 发现所提供服务与用户期望之间的差距。

b.人员培训

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培训计划, 着重于质量管理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例如ITSS相关标准以及数据统计分析技能等的培训。

c.人员考核

为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对质量管理人员的绩效可从四方面进行考核:任务完成情况、知识库贡献、培训与指导、专业能力。

(2) 质量管理工具

a.IT服务管理 (ITSM) 工具

运维管理、质量监控和数据收集的工具, 记录了流程执行的全过程, 例如事件流程, 从事件的分类、分级、流转到关闭在ITSM工具都可体现。

b.质量评价平台

将收集到的指标数据, 按设定的方法进行计算, 以数据、图表等方式展现质量评价结果。

c.知识库

将质量管理的优秀案例纳入知识库中进行共享, 提高整个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

(3) 质量管理技术

为提升质量管理的专业技术。例如六西格玛理论的学习, 可加强统计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技术储备, 为质量测评、控制和改进工作作准备。

(4) 质量管理过程

建立从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检查到质量改进的工作流程, 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1.4 质量评价指标

参照《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使企业能从用户感知的角度出发, 来评价服务的质量。见表1。

2 实施

质量意识的提高是质量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质量文化及知识的宣贯是自上而下的行为, 管理层应确定质量管理基调, 而质量管理小组则在具体的操作层面策划质量月等活动, 面向全公司进行了质量管理知识和相关制度的宣贯。

此外, 质量管理人员进驻项目, 在项目中执行质量保证, 能够进一步的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质量保证活动包括了制定项目质量计划、裁剪适应的过程、培训与指导、监督检查、收集质量数据、提出改进建议等。质量保证活动贯穿了IT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服务改进和监督管理, 能够有效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

3 检查

3.1 体系整体检查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 采用管理评审与内部审计两种方式。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实现情况进行的正式评价;管理评审一年执行一次。

内审是由内审团队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标准, 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 评价企业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质量方针、程序和管理体系及相应法规的要求;在执行内审时应制定专门的内审检查表;内审半年执行一次。

3.2 项目质量检查

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 对执行情况符合度进行检查, 是典型的过程检查, 而非事后检验。

检查表是进行质量检查的有效手段。将应遵循的标准或规范分解成一个个的检查点, 在检查过程中逐一进行核对。

4 改进

4.1 测量

测量是基于策划阶段定义的质量评价指标, 进行数据的收集与计算。进行计算时应注意定义每个指标的计算方法, 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置相应的权重值, 最终以加权平均的方式得到整体评价结果。用于测量计算的手段包括Excel、软件评价平台等。

4.2 原因分析

得到评价结果后, 深度分析分值较低的指标, 通常采用帕累托分析法和鱼骨图分析法。

帕累托分析法是将导致某种结果的各种可能原因按照其数量之大小倒序排列, 找到主要原因供决策者参考, 用于从众多任务中选择有限数量的任务以取得显著的整体效果。由于质量评价指标众多, 对每一个指标进行分析是费事费力的事情, 因此应用帕累托分析法来找到影响80%效果的那20%的指标, 从而明确工作的重点。

鱼骨图分析法是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将影响问题特性的因素找出来, 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 按相互关联性整理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 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鱼骨图分析法用于帕累托分析之后, 对发现的影响重大的指标进行深层次的原因挖掘。针对IT运维服务我们可从人员、资源、技术、过程这四个要素来进行分析。

4.3 制定改进措施

通过原因分析找到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这些因素应被确定为改进的关键点, 并针对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列入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

摘要:论述ITSS中策划、执行、检查与改进的能力管理, 以及人员、资源、技术、过程四要素管理的方法和理论, 为IT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提高了质量管理工作的质量。

篇4:运维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大型企业;IT运维服务;管理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55-01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现代企业也紧跟时代脉搏,一方面维护和深化运用各类已有的业务系统,另一方面通过更新已有系统和设立新的系统等方法不断提升信息化程度。其中,如何合理地分配和运用信息资源以有效地实现IT服务管理,以及如何维护和更新现有信息系统以实现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日渐成为企业决策者和领导者关注的重点。譬如,很多企业已普遍引入了各类业务系统,包括办公系统、营销系统、财务系统和人事系统等,甚至有的大型企业已经营建了上千个IT系统,它们构成了企业内部支持组织业务运作的IT基础架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些系统日趋多元化,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地运作IT基础架构,如何对这些软硬件设施进行规范地的维护,使其支持的企业实现业务目标是IT运维管理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大型企业在传统的IT运维服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很多大型企业在传统的IT运维服务管理中面临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本文指出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①缺乏一套完整的IT服务及监控平台。在进行系统监控和服务管理方面,这类企业还在依赖落后的手工方式,不但会导致IT运维效率低下,而且客观上限制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有违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势必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②很多企业内部IT服务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报修平台,这从某种程度上会桎梏IT服务的提升。③很多企业内部IT服务中还没有完整的服务流程。比如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没有规范的硬件、软件上线流程,系统建设后进入运维时也没有规范的变更管理和事件流程。

2 IT运维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ITIL

ITI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 是IT服务管理最成功的实践结果,并业已成为IT界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服务方式。被奉为实际应用的指南和典范,ITIL不仅涵盖了如何进行IT管理及相关的设置流程的描述,而且具有诸多优势。它不仅能有效且全面地对IT技术的运用进行指导,而且有助于使IT资源在发挥自己的效用和功能方面实现最优化。

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可避免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主观化,为其可量化、细致化和有针对性提供条件。正如周涛所指出的,“用户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自己所需的各种服务水平进行定义,根据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对IT 基础架构与服务管理作出相应的规划并执行,以保证企业的业务可获得IT服务管理的更多支持。”(周涛,2014)对航空运营管理而言,实施ITIL能将IT和业务完美地整合在一起,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 东方航空公司内部IT服务管理战略目标探讨

笔者接下来对东方航空公司内部IT服务管理战略目标进行分析,以指出大型企业未来实施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以及意识到这一点的企业领导者的前瞻性。

由于落后的运维模式以及运维中层出不穷的一系列问题,东航高层提出了IT建设新思路,据此, IT运营中心成立,作为公司IT组织架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成立意味着一个稳定、高效和灵活的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体系即将形成。这无疑会为公司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但是IT运营中心高效、稳定、灵活的运行离不开ITSM系统、网络主机监控系统、桌面管理系统等基础架构建设的支持,因此,东航信息部决定考虑在IT运营中心建设初期投资建设相关基础架构平台,为IT运营中心的顺利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IT运营中心基础架构平台的建设在ITIL最佳实践的指导下,结合东航实际IT运维情况,通过持续优化的IT治理,逐步提高信息技术管理的成熟度,按照IT总控中心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以单个统一CMDB为核心IT管理数据源、以业务为目标、以服务为导向、以流程为纽带、以集中化监控为手段的一套完整、安全、高效、先进的IT运维管理体系。

基于ITIL最佳实践经验,打造符合自身特点的IT服务管理管理中心,以帮助规范IT员工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优势,避免人员不规范带来的影响,并为IT团队建设提供必要的管理和评估数据,形成以下ITIL系统建设目标与框架:

整个项目初期总体规划是:“三个流程一个职能一个平台”,其中三个流程就是ITIL中服务支持中的三个最实用也最见效的流程,分别是事件管理,配置管理与变更管理。一个职能,就是整合外包公司与上航IT运维服务的东航服务台管理。一个平台,就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及网络监控平台。

初期考虑在建立东航自主的统一的服务台,在此基础上监控外包公司的IT事件,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识别对公司业务最核心最关键的7*24的IT服务,并针对这些服务建立起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建立起配置管理流程,对运行这些关键服务的相关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相关网络设备以及机房相关设备等进行重点监控。

另外,东航也设立了各个流程的具体目标,包括服务台、事件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知识库管理。具体如下:①服务台。将建立整合东航,外包公司以及原上航IT服务的整合的服务台职能,最终达成统一界面,统一受理,统一解决,统一反馈的东航IT服务台。服务台是所有服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点。所有客户服务请求(无论是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还是自助式服务界面发出的)都能通过服务管理渠道实现,服务管理模块可协助IT人员高效地集中、分配任务,管理和解决问题。②事件管理。事件管理流程是减少或消除存在或可能存在IT服务中的干扰因素给IT服务带来的影响,以确保用户可以尽快恢复自己正常工作。因此,服务台要将事件记录下来并分类,再分配给适当的专业人员去处理;东航服务台也要监控重要事件的发展;并在事件得到解决之后将其终止。③配置管理。管理是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的核心组件,可以建立支持复杂技术和业务视图配置的资产库。配置管理使处理任何类型的服务请求或问题的技术人员都能够确定受到配置条目影响的业务功能。④变更管理。变更管理旨在管理变更的过程,以及相应地减少错误和与变更有关的事件。变更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标准方法和工序被使用,以便尽可能地降低与变更相关的事故对于服务质量的影响。⑤知识库管理。知识库可提供强大的“学习”搜索引擎,用于现有案例解决方法的搜索。技术人员按下按钮便可对现有解决方案库进行搜索。借助类别、子类和问题描述文本等案例输入,启发式搜索引擎将提供解决方案。

从这些目标也可以看出,实施ITIL可避免前文所述的传统的IT运维服务管理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譬如,服务台和知识库管理能避免传统IT运维管理中缺失一套完整的报修平台的尴尬,不但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报修,而且能有效地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从而使整个企业和谐安全地运转。

4 结 语

总之,随着信息大爆炸和企业全球化竞争的加速,IT 正逐步朝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IT 服务管理的方向发展,IT服务管理成为企业业务运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ITIL 对企业的IT系统及架构进行规划、建立和整合,对现有IT 资源进行重组,全面而集中的管理,使IT系统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可确保生产业务能够平稳、高效地运营,从而促使企业更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晨,干红华,蔡晓平,等.IT服务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 周涛.基于ITIL理念的运维体系的探析[J].中国新通信,2014,(6)

[3] 王毅.基于ITIL的IT服务运维管理体系研究[J]. 硅谷,2014,(3).

篇5:运维服务体系

整理编辑:

一、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原则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完善的运维服务制度、流程为基础。为保障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制定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规范,确定各项运维活动的标准流程和相关岗位设置等,使运维人员在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和约束下协同操作。

二是以先进、成熟的运维管理平台为手段。通过建立统一、集成、开放并可扩展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运维事件的全面采集、及时处理与合理分析,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

三是以高素质的运维服务队伍为保障。运维服务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运维服务人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运维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和工具,做好各项运维工作

二、运维服务体系的总体架构

运维服务体系由运维服务制度、运维服务流程、运维服务组织、运维服务队伍、运维技术服务平台以及运行维护对象六部分组成,涉及制度、人、技术、对象四类因素。制度是规范运维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流程建立的基础。运维服务组织中的相关人员遵照制度要求和标准化的流程,采用先进的运维管理平台对各类运维对象进行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操作。

三、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1.运维管理制度建设

总结现有的运维管理经验,相关运维标准,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统一制定运维管理制度和规范。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促进各项制度规范在数据中心的贯彻落实,从而建立起全辖统一、规范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方式。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也要确保各项制度的及时更新。制度体系内容要涵盖机房管理、网络管理、资产管理、主机和应用管理、存储和备份管理、技术服务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类别。各类制度具体内容因需要而定,如网络管理制度需覆盖网络的接入管理、用户管理、配置管理及网络日常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理等。安全管理制度需覆盖包括机房设施、网络、主机、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数据信息的安全管理、其他机密资源和人员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等。2.运维技术服务平台

运维技术服务平台由运维事件响应中心、运维管理系统、运维知识库和运维辅助分析系统构成。3.运行维护管理流程

为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确保运行维护体系高效、协调运行,应依据运维管理环节、管理内容、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通过建立运维管理流程,可以使日常的运维工作流程化,职责角色更加清晰,从而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实现知识积累和知识管理,并可以帮助运维部门进行持续的服务改进,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运行维护流程包含的环节有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及配置管理。(1)事件管理

所谓事件,是指发生的对IT体系某一环节运行造成影响的事件,包括系统崩溃、软件故障、任何影响用户业务操作和系统正常运作的故障、以及影响业务流程的情况,事件也包括一个用户的请求。

对日常性运维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即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平台自动发现并产生的告警事件)和由用户/维护人员报告的事件会转入事件管理流程。(2)问题管理

问题是指导致事件产生的原因,许多事件往往是由同一个问题引起的。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已经处理的事件,经过回顾分析后,可能形成一个问题;②重大事件,虽然经过紧急处理恢复服务,但未找到根本原因,也形成一个问题;③对于趋势性事件的分析,并形成问题。

问题管理流程可以按照不同领域的问题(如网络、主机、中间件、数据库、应用等)由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持专家来处理。原则上这些专家可以是二线支持专家,他们在负责接受来自一线支持人员的支持请求的同时,也负责对以往事件进行分析,找出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确定解决方案,消除这些根本原因,最终使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另一方面,也要从发生的事件中找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或潜在可能发生的问题,主动提供预防性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问题管理流程着重于消除事件或减少事件发生,确定事件的根本原因,其流程如下:首先,定期分析事件,找出潜在问题,调查问题以找出其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变通方法或提出预防性措施,以消除产生原因,或在重发时使其影响力最小化。其次,记录解决方案、变通方法、预防性措施,根据需要添加到知识库中。再次,提出变更请求,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通过提出变更请求以对该方案进行测试和实施。最后,问题必须进行事后回顾以找出改进机会或总结预防性措施,包括改进事件监测、找出技能差距和文档资料改进等。(3)变更管理

变更请求通常由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中需要对生产环境进行某些改变而产生,变更请求来源于问题管理环节或由用户提交。变更管理通过一个单一的职能流程来控制和管理整个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的一切变更,范围可包括软件,硬件,网络设备和文档等的变更,其流程如下。

①由用户或问题管理环节的维护人员提出变更申请,由运维负责人检查和完善其内容,并进行风险等级、优先级的初步评估。

②通过分类,确定是否为重大变更、紧急变更,如果是常规变更请求,则由运维负责人安排实施;如果是风险等级为“重大”的变更请求,则应上报变更管理小组。

③根据特定的变更请求成立特定的变更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对该变更申请有批准权的人员、对该变更的评估和批准提供参考意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评估内容包括变更的技术可行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对现有服务的影响、对资源的需求等。

④变更管理小组评估后决定是否批准变更申请。变更请求得到批准后,运维负责人安排相应资源进行变更的计划、测试,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施时间表,分配相应资源,通知请求人。

⑤相应岗位实施变更,运维负责人监视实施过程,并在必要时进行协调。

⑥定期回顾变更管理流程以提高效率和效能,在实施变更流程不久之后,可以进行第一次回顾,以确保流程得到正确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对发现的问题必须追根溯源并尽快解决,之后可以定期举行回顾。(4)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是服务管理的一个核心流程,能确保应用系统及其运行环境中所有IT设备/系统及其配置信息得到有效完整的记录和维护,包括各IT设备/系统之间的物理和逻辑关系,从而为实现有效服务管理奠定基础。配置管理流程着重于管理生产环境中所有必须控制的组成元素,并为其他相关流程(如事件管理等)提供信息,使这些流程更有效地运行,从而确保应用系统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其主要流程内容如下。

①识别和维护配置元素:确定需要进行配置管理的元素及所有必需的配置属性,并指明与生产环境中其他配置元素之间的关系。对配置管理数据库提供日常维护。

②配置状态汇总:根据需要定期产生配置管理报表,并能使相关人员进行相关配置的提取、查询,定期产生配置项的状态报告,并能反映配置项的版本和变动历史。

③审计和确认:定期审核全部或部分配置数据库中的配置项,确认其和物理环境的一致性,从而确保配置信息的完整性。

④计划、回顾和改进:定期制定计划(如半年),以明确下阶段配置管理工作;定期回顾流程和审核结果,找出需要改进的配置项。

⑤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由配置识别活动来定义,配置识别活动不但要定义配置项,还需定义配置结构及配置项的相互关系。4.运维项目管理流程

项目管理模块主要管理IT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从立项准备、立项、采购、实施、验收、收尾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参与人。从功能上理解项目管理类似于发布管理流程

(1)系统开发。

开发管理流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化,特别是文档管理、测试和版本管理方面需加强。同时,加强开发计划管理,根据立项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需求调研,提出短期和长期的开发计划,并编写需求分析报告。根据需求分析报告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包括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操作可行性分析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可行性报告。根据需求分析报告进行系统设计,同时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系统实施。

(2)系统测试。首先,应制定出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方案及测试数据和测试案例,并形成测试大纲。其次,根据测试大纲对系统反复进行测试并做详细的测试记录。为确保系统的正确无误,应对系统进行实地试运行,试运行应选择多个环境且需求比较复杂的机构进行。

应比照设计方案对新应用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彻底测试和考核,并形成量化的运行报告。(3)外部资源管理。外部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推动分行信息技术的发展重要因素,分行的外部资源主要包括设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等。5.运维知识库系统

运维知识经验的总结、维护和共享是提高员工运维技能水平、增强单位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把宝贵的经验教训从支持人员头脑逐步沉淀、固化的重要方式。知识维护既要鼓励员工积极提交知识,防止知识库变成“空库”;同时又要及时进行审核和维护,防止知识库变为“垃圾库”。

(1)知识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运维支持人员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二是知识管理员总结、导入的经验。知识管理员研究、获取外部的知识和经验后,定期或随时整理这些知识,导入到知识库中,供所有用户共享。知识的获取、维护是信息网络管理员的重要职责之一。

(2)知识提交审核。各个系统管理员提交知识到知识库之后,需要经过知识管理员的审查、修正,才变为正式发布状态,以减少知识中的谬误和差错。知识管理员定期(每季度一次)检查所有的正式知识,逐条进行核实、修正和优化。修正和维护操作与审核新提交知识草案过程相同。

(3)知识检索和使用。在知识变为正式的发布状态之后,可以供各类用户随时检索引用。用户可以研究学习这些知识,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检索。知识记录维护用户阅读次数和用户引用解决问题次数的计数器,引用和阅读次数越多,该知识的价值越大。6.运行维护队伍建设

(1)队伍组建。针对目前信息系统IT资源现状以及对技术支持的需求,组成各类别维护人员的专家队伍,集中的开展运行维护工作。

篇6:运维服务体系建立实施方案

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 运维服务体系建立、实施方案

根据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和涟水县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乙方”)签订的《关于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甲乙双方共同努力,围绕“市场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区化管理、全面化服务”的用户服务工作思路,建立以客户服务经理制为核心的运维服务体系,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客户服务经理制的内容(一)客户服务经理制的内涵

在运行维护服务工作中实行“区域划片,人员包干”的责任管理制度。要求全体运维人员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以管辖区域为单位主动贴近用户,为用户提供快捷有效的有线数字电视、有线宽带等日常维护安装服务,接受用户的咨询和建议,指导用户使用各类数字电视业务,并向用户推广公司各类业务。

(二)客户服务经理制的作用

总的来说,客户服务经理制既有利于完善数字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又有利于加快建立数字电视市场服务体系,贴近市场、贴近用户、贴近生活,提高广电服务质量,提升市场运营能力,让数字化成果惠及更多的数字电视用户,是适应时代要求、建立广电现代化新型运维服务体系和数字电视市场营销体系不可或缺的重点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有下列十大作用:

1、缩短维修半径

2、提高响应速度

3、提升服务水平

4、维系客户关系

5、促进业务宣传

6、挖掘潜在市场 / 4

“关于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附件二

7、加快市场营销

8、打造服务品牌

9、美化公司形象

10、提高管理水平(三)工作模式

客户服务经理制采用“社区经理-维护组-服务站”的三级管理体制,具体如下:

1、社区经理:对管辖区域内的用户数进行分析统计,划分服务片区、配备社区经理。社区经理负责完成该片区内的电缆网络优化和维护、个人用户的安装及维护服务、宽带个人用户的安装及维护服务、数字电视业务推广及营销、网络安全传输等工作。

2、维护组:在片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维护区域及用户特点,以每3~5片区建立一个维护工作小组,设组长一名。维护组组长负责维护片区内部的工作协调与管理,组织大型网络优化、抢修工作。

3、服务站:维护工作小组统一由属地运维服务站管理,统筹管理属地各维护组和社区经理的运维服务工作。各服务站在运维服务部门指导下工作,运维服务部门负责运维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四)工作规范

乙方根据甲方的统一要求,并在甲方的指导下,结合乙方当地实际,建立符合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客户服务体系,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包括管理、技术和营销等三类,应包含的工作规范如下:

1、管理类

(1)《用户服务承诺书》(2)《客户满意度评价体系》(3)《运维服务考核实施方案》

2、技术类

(1)《有线数字电视安装管理程序》(2)《网络安全作业管理制度》(3)《宽带网维护抢修规范》 / 4

“关于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附件二

(4)《网络应急维修管理程序》(5)《用户报修处理程序》(6)《网络维护维修管理程序》(7)《机顶盒售后服务管理规定》(8)《服务信息传递处理程序》

3、营销类

(1)《机顶盒销售流程》

(2)《数字电视业务销售操作流程》(3)《数字电视节目授权管理规定》(4)《VIP用户服务管理规定》(五)服务形象

统一对外服务形象,包括统一工作服、统一工作牌、统一工作名片、统一对外宣传品、统一《客户服务手册》、统一服务工具配备、固定社区经理电话号码等。

(六)机顶盒售后维护服务

乙方与机顶盒厂家共同承担机顶盒售后服务工作。其中乙方做好机顶盒售后服务的管理工作,按照售后服务管理规定,履行相应的维护和监督管理责任;机顶盒厂家承担具体的机顶盒售后服务工作,包括售后服务维修网点建立、为用户提供机顶盒售后维护服务、接受乙方的监督和管理。

甲方可对机顶盒售后服务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抽检,对于服务不到位及用户投诉的情况,可参照售后服务管理规定中的要求对乙方进行相应的处罚。

二、客户服务经理制的建立和实施

乙方根据甲方统一的要求,在甲方的指导下,结合乙方当地实际,建立和实施客户服务经理制。

1、工作准备阶段

确立由相关人员组成的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实施过程中的项目落实及阶段考核;结合实际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计划。

阶段目标:撰写调查报告,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计划。

2、制度学习阶段 / 4

“关于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附件二

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学习客户服务经理制相关资料,包括相关运维业务流程及管理规定,选派管理人员到甲方培训。

阶段目标:了解客户服务经理制业务流程,运维组织结构,各项管理考核制度。

3、试运行阶段

确定客户服务经理制的试点地区,对社区经理进行上岗培训,按客户服务经理制模式进行试运行。

阶段目标:选择试点地区试运行,总结试运行阶段工作。

4、全面实施阶段

在充分总结试运行阶段的基础上,划分服务片区、确定社区经理、统一服务形象、公开服务承诺,全面实施客户服务经理制。

阶段目标:全面实施客户服务经理制。

5、总结改进阶段

跟踪客户服务经理制运行状况,调查用户满意度状况,针对客户服务经理制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逐一解决。

阶段目标:实现管理体系的PDCA循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三、其他事项

1、运维服务工作是客户服务体系的一部分,还需要建立健全呼叫中心服务体系、运营支撑系统,为优质服务提供保障。

2、本方案为《关于涟水县有线电视数字化项目合作协议》附件。

3、本方案根据乙方运维服务体系建立的实际情况,经双方协商同意后,可作适当调整。

甲方: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盖章)

签约人(签字):

签订日期: 2011年6月15日

签约人(签字):

签订日期: 2011年6月15日

乙方:涟水县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上市公司的第三轮面试下一篇:宁都县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