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前调查的内容和过程

2024-04-15

审前调查的内容和过程(共9篇)

篇1:审前调查的内容和过程

关于审前调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讲求质量的目的在于“求真”,提升质量的过程则必须“务实”。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就必须搞好审前调查,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审计署第6号令)第二章审计方案质量控制,从第六条到第十一条对审前调查(试审)作出了详细的要求,是审计项目事前控制的重要方法,是确定审计重点,提出审计观点的基础环节,审前调查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审计结果。

从审前调查实际执行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

一、对审前调查认识模糊,准备不充分。部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审前调查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审计实施,轻审前调查的现象。一些审计人员对近年来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须调查,孤立地把审前调查工作作为应付程序,敷衍了事。在审前调查开始之前,没有制定详细的调查提纲,对项目的了解仅限于审计工作方案的计划内容,不能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收集审计项目的相关信息,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简单粗放、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

二、审前调查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审前调查没有明确的调

查实施方案,调查重点、审计的资金量、审计延伸的范围、审计力量的安排不尽合理。对常规审计、专项调查、效益审计等不同审计项目所要达到的审计目标、采取的审计方法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审计收集的资料、采集的财务和业务电子数据未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至于审计实施阶段目标不明确,审前调查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

三、忽视计算机审计在审前调查的应用。有些审计人员只采集、转换数据,而不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还有的则是到审计正式进点后才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是对相关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审计人员应把实际业务情况与计算机系统管理的数据对应起来,正确的采集、转换和分析数据,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在审前调查阶段没做好充分准备,势必增加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量,加大审计成本,也不利于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确定审计工作重点。

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换的过程中,要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保证审前调查的质量,节约审计时间和成本,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在审前调查阶段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心制定审前调查提纲。认真学习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工作思路和方向,制定详细的调查提纲。做到“全面掌握基本情

况,突出审计项目重点”,注重审前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审计目标能够较好地结合具体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现性。

二是强化审前培训。组织审计人员学习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财经制度和政策法规,掌握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行业规范和会计制度。必要时,还可邀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讲解该行业的规定、规范或行业特点;也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走访与被审计单位有密切关系的单位或个人,进一步深化调查内容;还可到有关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力求通过培训学习,使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业务流程、管理状况有全面清晰的了解。

三是全面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在审前调查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采集、整理、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等相关数据,初步评价其财务管理状况和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审计线索,确定实施审计的重点,为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保障。

四是充分利用以往审计资料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结果。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以往的审计档案,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作出的检查结论、处理决定和执行情况,掌握以前被审计单位所存在的问题,了解其执行财经纪律情况及单位的经济状况,从中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进而准确地确定审计重点,以节省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正确评估判断审计项目风险水平、快速抓住审计工作重

点、发现案件线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是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人员不仅要细致、深入、扎实地开展审前调查工作,更要投入人力和时间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和提炼,并结合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确定重点和内容,形成审前调查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重点突出,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保证集中力量突破重点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充分发挥审计实施方案作为审计工作指南的作用,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篇2:审前调查的内容和过程

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审前调查的函

***(被审单位名称):

受***(单位人事部门)的委托,***审计部门派出审计组到你单位,进行***同志任期(离任)内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本次审计调查的时间范围为***年*月至***年*月,需你单位提供***同志任职期间以下资料,请予以配合。,一、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

二、被审单位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同志任职文件及分管工作范围;

三、开展的经济业务,资产负债情况、净资产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四、截止到***年*月*日单位资产盘点表,国有资产的管理、处置和保值增值涉及的审批文件、会议记录及账外资产统计;

五、银行账户、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会计资料;

六、与对外投资和重大经济决策相关的合同、协议、会计记录等;

七、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八、以往接受外部(内部)审计情况及审计决定执行情况;

篇3:审前调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审前调查存在的问题

从审前调查实际执行情况来看,目前还存在以下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问题:

(一)对审前调查重要性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

部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审前调查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重审计实施,轻审前调查的现象。一些审计人员对近年来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情况熟悉无须调查,把审前调查工作作为应付程序,敷衍了事。在审前调查开始之前,没有制定详细的调查提纲,对项目的了解仅限于审计工作方案的计划内容,不能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收集审计项目的相关信息,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简单粗放、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

(二)审前调查过程蜻蜓点水、流于形式

审前调查没有明确的调查实施方案,调查重点、审计延伸的范围、审计力量的安排不够合理;对常规审计、专项调查、效益审计等不同审计项目所要达到的审计目标、采取的审计方法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审计收集的资料、采集的财务和业务电子数据未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致审计实施阶段目标不明确、审前调查结果未得到充分利用。

(三)对数据重采集轻分析

有些审计人员只采集、转换数据,而不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有的则是到审计正式进点后才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是对相关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审计人员应把实际业务情况与计算机系统管理的数据对应起来,正确地采集、转换和分析数据,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在审前调查阶段没做好充分准备,势必增加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量,加大审计成本,也不利于发现大案要案线索,确定审计工作重点。

二、完善审前调查工作的对策

现代审计过程中,要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保证审前调查的质量,节约审计时间和成本,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在审前调查阶段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制定审前调查提纲

认真学习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工作思路和方向,制定详细的调查提纲,做到“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突出审计项目重点”,注重审前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审计目标能够较好地结合具体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现性。

(二)强化审前培训

组织审计人员学习与审计项目有关的财经制度和政策法规,掌握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行业规范和会计制度。必要时,还可邀请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讲解该行业的行业特点、规定、规范;也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走访与被审计单位有密切关系的单位或个人,进一步深化调查内容;还可到有关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力求通过培训学习,使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业务流程、管理状况有全面清晰的了解。

(三)全面收集和分析信息资料

审前调查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采集、整理、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和业务等相关数据,初步评价其财务管理状况和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审计线索,确定实施审计的重点,为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保障。

(四)充分利用以往审计资料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结果

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以往的审计档案,了解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作出的检查结论、处理决定和执行情况,掌握以前年度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了解其执行财经纪律情况及单位的经济状况,从中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为正确评估判断审计项目风险水平、快速抓住审计工作重点、发现案件线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而准确地确定审计重点,以节省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五)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篇4:看得见的正义-审前社会调查

---关于审前社会调查的调查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刑罚的功能越来越凸显社会压力,伴随人权保障的重视程度,我国刑法对缓刑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不仅减轻监狱等刑罚执行机关的压力,又节省司法资源,体现刑法对弱者的人道主义关怀,使其不脱离社会,在亲人、基层组织的帮助与监督下,进行教育和改造,可以取得好的效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在缓刑的刑法规定出台之后,新修订的刑诉法第258条明确规定,对判处的非监禁刑罚和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执行。由此,开始了我国缓刑执行的司法新纪元。同时,也是司法公开的新项目。但是,由于相关配套规定和细则不明确,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操作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程序方案。

一、基本情况

荆门地区各法院近三年来缓刑适用的绝对数、比例,调查情况如下:某区法院2013年62人,占32%;2011年以来,审结486件511人,判处缓刑154件193人,人数占37.8%。某县法院2012年收案147件/250人,缓刑63件/98人,占比件数43%/人数40%;2013年收案158件/238人,缓刑72件/95人,占比件数45%/人数39%;2014年至今 收案56件/79人,缓刑26件/41人,占比件数46%/人数52% ;三年总收案361件/567人,缓刑161件/234人,占比件数44.6%/人数41.3%。某市法院2013年129人,占35%;2012年至2014年5月,359人,占35.62%。某某县法院2012年至2014年结案566件,适用缓刑214件,占37.81%。某院2011年结案214件、310人,适用缓刑96件、125人,占比件数44.86%、人数40.3% ;2012年结案271件、396人,适用缓刑113件、153人,占比件数41.7%、人数38.64% ;2013年结案227件、323人,适用缓刑116件、153人,占比件数51%、人数47.37%。

二、问题及成因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对全市范围内法院对缓刑的适用情况,程序性问题等进行了粗略调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审前社会调查适用的度及发出时机,引发权限和时间冲突,标准缺失,审前社会调查的采纳与程序规范;审前社会调查管片民警不签字,或者不同意,评估通不过;在校学生,怎么调查?执行怎么办?户籍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怎么调查,执行?目前出现的缓刑执行监管死角,怎么办?无法进行执行,出了问题谁负责?总体上说,审前社会调查的发出与进行,回复与处理,目前存在程序不规范、地方协调性不够、地方保护主义、形式主义、法院内职权主义、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刑法关于缓刑的原则规定,引发了审前社会调查的新课题。

刑法

(八)对第72条修订后的规定,对于感化、挽救和改造罪犯,化解社会矛盾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总体制度设计上,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将“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作为缓刑条件之一。系立足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有利于犯罪分子的监管和改造,有利于社区广大居民能够安居乐业的角度出发。因此,加强审前社会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现实,依法裁判。但是,如何把握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评估?如何进行执行?当时的刑诉法尚无具体明确的规定。2012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施行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了缓刑执行机构的变化,明确了实施方案。在此之前,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湖北省公安厅、湖北省司法厅于2007年7月13日联合制定并施行了《湖北省适用非监禁刑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试行)》。这两个规范性文件的施行,填补了法律的空缺,并实际执行至今。随后,新刑诉法的修订出台,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的司法解释出台,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缓刑及其适用前后的程序原则。

2、审前社会调查适用的度及发出时机,引发权限和时间冲突。

审前社会调查的制度确立之后,哪些案件能够开展,由谁来决定,各地法院做法不一样。有的法院审前社会调查由承办人自己决定发出,在收案后七日审查期内即立案前发出,节省审判时间;有的法院由承办人审查提出,庭长签发;有的法院由内勤审查决定发出审前社会调查函;有的法院审前社会调查基本上要分管领导决定才能发出,一般要初步选择可能判处非监禁刑的,因此,在决定适用非监禁刑后再进行审前调查的情况较多。也有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部分,经调解达成协议后,再发出审前社会调查的。由于案件这时基本上已经立案或者已经开庭,调查占用审限,会出现催促司法局比较紧的现象,造成的后果是司法局提意见认为催促太急,也有的认为是不是有其他人为因素。两种不同的方式,效果不一样,时间效率也不同。有的催促下回复时间仍较长,少则五日,多则十日以上。而对于哪些案件发出调查函?各法院做法不一。有的限定在可能判处的刑期三年以内,有的限定在可能判处的刑期五年以内,主要突出:过失犯罪、纠纷引起、轻微危害社会类、悔罪明显、未成年、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哺乳妇女、积极退赔、取得谅解等类型的案件。

3、审前社会调查的标准缺失,引发形色各异的调查报告。首先,对于是否有必要开展审前社会调查,争论不休。除刑诉法第268条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上,规定进行社会调查,对一般人群的犯罪,法律并没有规定,制度缺失。导致审判人员思想上认为,会不会导致独立审判权的干扰和影响。其实,除去省院和最高法协同其他司法机关的施行的实施办法,从正确理解并适用法律来讲,审前社会调查是必要的。不仅通过控辩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的实地调查,客观上提供了被告人的现实表现依据,而且避免了公众的合理怀疑。

其次,调查报告结论不统一,不规范。由于审前社会调查的标准缺失,全国各地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等因素,当地社区矫正机构接到调查函之后,开展调查的模式不同,有的交由当地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去做,有点由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开展,有的两家联合;还有的直接让被告人或者家属找当地的社区出具几份证明;被调查的对象也不一样,范围不同。尤其是回到法院的报告各不相同,有的调查报告,从社区矫正机构寄来两份,前后建议意见相反。从户籍地离开到外地务工,长期不在户籍地,审前社会调查应该在什么地方开展?从调查的意见来看,几乎都是不清楚、不了解,被告人的经历表明其本人缺乏诚信。河南某地寄来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仅一页纸,无表、未附调查材料;本地掇刀区司法局社区矫正机构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几乎都是一页报告,一页 表格。另外,关于审前社会调查结论的规范问题,掇刀司法局的结论最不规范,提交的文书不全,派出所只有警察签字,未盖公章。东宝和沙洋比较规范,提交的是整个调查卷宗。外地有的司法局比较规范,有的如河南省少数地方就非常不规范。

4、审前社会调查的采纳与程序规范。

开展审前调查的案件,除非审前调查结论不建议适用非监禁刑罚,一般情况下最后都适用了非监禁刑。偶有未适用的情形,大多是未满足交纳罚金金额的条件,或未退清全部赃款,未取得谅解等情节,极少数个别是审委会未通过。开展审前社会调查的前几年,有些案件没有进行调查,法院直接判决适用缓刑。后来,实施办法出台并严格执行期间,适用非监禁刑的案件,基本上都进行了审前社会调查。

从案件审理程序上看,审前社会调查材料系法院依职权调取,作为裁判的适用证据,依法应当进行质证。有个别意见认为,可以不质证,仅作为审判人员裁判的参考,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如果不质证就适用,不仅实体上有违法律规定精神,而且程序上有违司法公开的原则。在具体适用上,基本上所有法院和审判法官都会对审前社会调查加以考量,不会单凭一纸报告就无原则适用,依旧会严格审理,符合条件就适用,不符合条件就坚决不用。总体上把握比较好,而且,整体效果也不错。关于缓刑执行的操作,一种是填写好执行文书,交由被告人自行带到社区矫正机构报道;一种是邮寄到社区矫正机构。我们认为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对于被告人的缓刑执行应当进行交接手续,而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审判人员把被告人送到执行机构,还是通知执行机构来领人,都不合时宜。而交由被告人持相关文书报道,不仅有送达回证和文书回执的签收、办理,还可以就被告人按时办理执行交接手续,实行警示教育,及时交付执行,都十分必要。实际操作中,有少数办案人员偷工减料,在对外地被告人的执行问题上,为了减少被告人跑路的时间,在送达判决书时,就讲执行通知书一并填写,把时间推迟到十天以后,让被告人到时间就送到当地社区矫正机构接受矫正。不仅程序违法,而且易损害法律的严肃性,应绝对禁止。少数地方,因政府职责不明确,导致出现缓刑执行的真空地带,如荆门某总厂辖区范围,地方没有建立社区矫正机构,又不愿意接受全市统一调配的交由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局执行,导致个别案件的被告人脱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纠正。

5、非监禁刑的执行及其对应处理

缓刑执行的职责在社区矫正机构,但是,判后的回访和及时沟通,能够有效地防止被执行人服从监管,避免出现脱管、不服管的现象;而暂予监外执行的后期程序,社区矫正机构必须每年提出建议,并附执行期间的现实表现材料,人 民法院应当及时审查处理。有人说要到罪犯居住地核实或者通知罪犯到刑事判决法院所在地进行鉴定,纵观法律规定,我们认为社区矫正机构也是法律赋予履行职责的机构,其递交的材料,法院只需从形式上或者真伪、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审查,无须再启动全面的审查程序,不仅于法无据,而且不符合当代的司法理念,即浪费司法资源。

对于判处非监禁刑罚的被告人因身体原因,不来领取执行通知书,寄给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的执行文书,也没有回音。应当设法与当代司法机关取得联系,或者与其上级司法机关联系,做好衔接工作。

而对于不服管教的罪犯,社区矫正机构进行依法处理无效后,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建议的情况。旧的模式,一般采取审查材料,合议庭评议并报审委会决定后,径直裁定并交公安机关收监执行。但是,随着刑事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认为应采取听证的形式,通过接触犯罪人员进行初步判断,决定合议庭评议意见,最后报审委会讨论决定,再行裁定。不仅符合以人为本的保障人权的司法理念,更因听取了罪犯的辩解,展示了证据,让罪犯充分认识到其不接受缓刑执行监管的后果,可以极大地减少对立情绪。对一起撤销缓刑的建议,通过与社区矫正机构、检察院监督部门、公安局法制大队座谈,交流意见、制定方案、迅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举行听证时,首先听取了社区矫正机 构的陈述,对矫正对象不接受矫正的具体表现,受到处罚措施后的表现,并通过举证充分展示其建议撤销缓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后,让接受社区矫正执行的罪犯,进行陈述、质证、辩解。最后,充分协调司法局、检察院、公安局的不同职能,确定方案,各司其职,防止打乱仗,或者出现意外的罪犯逃逸、决定后不能执行等情形,将罪犯某丽迅速收监执行,程序把握和操作规范均得力,效果良好。

三、对策与建议

审前社会调查适用的犯罪类型和被告人肯定是有限制的,若凡是适合的案件都发出审前社会调查,一方面增加了社区矫正机构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法院的工作量,耽误了审限。只有在综合全部案情,可能判处非监禁刑的案件才有必要做审前社会调查。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审前社会调查联动机制,让审前社会调查走入程序规范,高效运行,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成本,强化委托、调查、评估、适用、执行功能,更好地发挥审判功能和社会功能。

1、审前社会调查的必要性、时机性、规范性。审前社会调查的必要性,在实际运用中已经说了。至于审前社会调查的发出时间。因为个案情况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可以在七日审查期间内,即立案前发出,个别情况可以例外。而不能把审查期间的事务,拖延到审理期间,不仅影响 案件审限,更违背了审前社会调查之“审前”的意义。

是否应告知公诉机关?目前,实施办法有规定,要做到。但是,实际意义在哪里?尚需探讨与研究。因为当调查报告回来进行质证时,公诉机关自然会发表意见,发出调查函时就告知,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但确实增加了司法成本。

至于规范性的问题。建议以中级法院的辖区为限,对哪些类型、哪些情节、哪些条件的案件适用审前社会调查,并对发出调查的时间,一并作出原则性指导意见。防止权力受制的种种原因,减少人为因素。寄递文书时的规范,虽然是邮寄到社区矫正机构或直接送达委托表较好,但这样必然耗时较长,还存在遗失的可能性。实践中变通的处理方法,是将起诉书副本复印件和委托调查函、表,用法院信封封口后,在两端开口、中缝、落款处均盖上刑庭印章,由当事人送到社区矫正机构。社区矫正机构收到后,可以向我们核实,若有开封的可以不接受。掇刀法院曾遇到有一个人拿去时将信封开封,并且将起诉书副本复印件取走的情况,司法局核实情况,说信封已开,不见起诉书,最后经过调查,发现此人曾有9次盗窃违法记录,因此,认为不应适用非监禁刑。

2、审前社会调查内容的把握与协调

审前社会调查的内容应加以规范并具体化,如家庭环境、受教育的经历、犯罪成因的调查。有人说为了防止司法腐败,不能对调查机构提供被告人的联系方式。社区矫正工 作局的人员则提出,需要提供,以方便接触被告人加以询问,并观察其客观表现。有人说调查报告仅帮助法官内心确认,可不予质证,甚至不进行调查也可以判处缓刑。我们觉得有点主观主义色彩,恐不可取。

应当迅速推动建立审前社会调查和缓刑执行的程序立法机制,细化规则,便以操作,统一规范。并在全社会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机构及其体系,不留死角。同时,建立网络化的管理机制,对于外地的审前社会调查报告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节省时间,防止审限的拖延。

3、对于采取听证的形式,对不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应完善程序规定,并通过举证充分展示社区矫正机构建议撤销缓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让接受社区矫正执行的罪犯有陈述、辩解的机会,充分协调司法局、检察院、公安局的不同职能,操作规范。

4、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的后期程序,社区矫正机构每年提出建议,并附执行期间的罪犯表现材料,是否需要核实?建议从区分职责权限的角度出发,对于社区矫正机构提出了建议及鉴定材料的情形,人民法院直接作文证审查即可。

篇5:审前社会调查经验材料

构建审前社会调查工作格局

邵阳县司法局

(2012年4月17日)

我县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工作从去年9月份开展以来,始终坚持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系统化运行,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切实加强审前社会调查、审判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的密切衔接,有效地提高了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质量,目前我县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审前社会调查评估工作体系。截止目前,我县已对121例拟判处非监禁刑案件的被告人进行了审前社会调查评估,其中建议适用非监禁刑110例,建议不适用非监禁刑11例,调查建议均被法院采信,采信度达100%。通过审前社会调查的矫正人员在矫正期间,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衔接配合,有效构建工作格局

为加强审前社会调查、审判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衔接,我县于去年9月上旬,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召开了法院、检察、公安、司法分管领导和相关庭、科、所、队、股室负责人参加的审前社会调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定了《邵阳县适用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实施办法》,明确了公、检、法、司四家的职责和任务。要求县人民法院对拟判处非监禁

1刑的案件必须进行审前社会调查,并在开庭前10日,将起诉书副本、委托审前社会调查函和送达回证送达县司法局,同时抄送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在收到委托调查函后,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前社会调查评估工作,出具审前社会调查评估报告,送达县人民法院,同时抄送县检察院,县检察院对审前社会调查工作进行监督。真正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司法行政牵头、政法部门协动”的工作格局,确保审前社会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机制保障,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1、强化组织保障。目前,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矫正股人员为成员的审前社会调查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和任务。

2、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了审前社会调查登记制度、审核制度、监督回访制度、会议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10项制度,全面完善了审前社会调查的各项制度。统一制作了审前社会调查评估报告表,规范了调查报告、调查笔录、座谈会笔录等格式。

3、强化业务培训。审前社会调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和掌握审前社会调查相关业务,我局加大培训力度,去年9月份组织了一次全县137名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对审前社会调查工作程序、调查内容等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审前社会调查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强化宣传引导。在去年11月份开展了一次以社区矫正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宣传活动,通过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引导社会各方面了解和支持社区矫正和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工作,积极打消被调查对象的顾虑,让他们知道依法作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自觉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客观全面反映被调查人的真实情况。

三、规范调查流程,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审前社会调查作为一项程序复杂、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只有通过规范流程,强化举措,才能真正实现审判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无缝对接,从源头上杜绝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

1、调查程序规范科学。接到各级人民法院委托调查函后,对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在册,及时将法院发来的委托调查函和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传真给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司法所,司法所接到传真后,先到派出所查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避免存在假姓名、假地址、假身份现象,然后会同一名县司法局机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一起深入相关村(社区)委会、家庭、工作单位、学校开展调查工作。调查结束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前社会调查并形成调查评估报告,交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

2、调查内容全面翔实。调查时,主要调查拟适用非监

禁刑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居住情况、家庭情况、个性情况、犯罪原因、有无恶习等);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和社会上的表现情况;所在村(社区)群众和单位职工对被告人的评价和反映;受害人的意见;再犯罪风险等。调查时,主要采取个别谈话、查阅相关资料、召开小范围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广泛调查,详细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注重听取涉案受害人的意见,确保不偏听偏信,全面掌握被告人信息。调查时,要做好调查笔录,调查笔录和座谈会记录须经被调查人签字,并随《审前社会调查报告》和评估意见一起提交委托的人民法院。如我县塘渡口镇社区矫正人员唐某,被县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判决前,我们接到县法院委托,对唐某进行审前社会调查。调查过程中当时村、组干部和部分村民反映唐某有吸毒史,村委会不愿意监管。调查小组知道此情况后,找到被告人和被告人亲属,他们明确表示,唐某已彻底戒毒了。我们及时与公安局禁毒大队取得联系,带唐某去进行尿检,结果显示唐某已经彻底戒毒了。之后,我们深入村、组,给村民解释唐某的情况,最后,村委会同意监管。该对象宣告缓刑后,在亲属陪同下,到司法局报到时,对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负责、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表示由衷的敬佩,并决心积极改造,争取早日解矫。

3、评估意见客观公正。司法所对调查收集的信息,统一进行整理,综合评断,签署意见后,将审前社会调查报告

和评估意见上报县司法局审核。县审前社会调查领导小组对司法所上报的审前社会调查进行认真分析,对有关疑点问题进一步调查核实,在对多种因素和各方意见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后,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具备社区矫正的条件。审定后,提交委托审前社会调查的人民法院,全面确保评估意见客观公正。如县人民法院委托调查长阳铺镇被告人曾某,长阳铺司法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曾某已于1990年全家搬走,村民都不知道曾某的情况,长阳铺司法所出具了不适合判处非监禁刑的建议。我们在审核时对曾某的去向不明有异议,然后主动与县公安局联系,查找曾某的下落,发现曾某现住在塘渡口镇建筑公司,其父亲在县建筑公司上班。我们指派塘渡口司法所对被告人曾某进行社会调查,出具适用非监禁刑意见。2011年12月5日,县人民法院委托我局对黄塘乡被告人邓某(该县公安局已经取保候审)进行审前社会调查。我局受理后指派黄塘司法所展开调查,经调查,发现邓某是多年前犯的案(敲诈勒索),在公安部的组织清网行动中被县公安局抓获,后经县公安局取保候审在外打工。此前,邓某长期不在邵阳县居住,又欠下数万元高利贷不敢归家,且监管人员均不在家,即使法院对邓某判处非监禁刑,邓某也不会回家接受社区矫正,此时,邓某通过公、检、法等多部门领导向我们求情。为此,我局召开班子成员会议,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基础上,决定出具建议判处监禁刑的意见。县

人民法院在收到我们的反馈函后,及时召开院审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采信了我们的意见,将邓某判处监禁刑,硬是将邓某从广东省押回,收监执行。此类案件在我县开创先河、反响强烈,得到被害人、当地群众和党委政府及县政法委的高度赞扬,提高了我们在政法系统中的地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4、调查档案完整规范。坚持一人一档,对法院委托调查函、审前社会调查意见反馈函、调查笔录、调查报告等材料及时整理归档。

四、建立教育制度,确保调查落到实处

我们在开展审前社会调查时,坚持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被告人见面谈话制度。在调查过程中,由调查小组当面进行法制教育,指出其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积极引导他们遵纪守法,增强法制观念。据我们了解,凡通过审前社会调查,当面进行法制教育被判处非监禁刑的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后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和公益劳动,主动汇报思想情况,认罪服法,表现较好。

篇6:审前调查的内容和过程

前社会调查报告

2014年月日XX县司法局收到诏安县人民法院《适用非监禁刑罚审前社会调查委托书》,指派XX司法所专职工作人员全面深入地对XX所在的村委会、家庭等进行了调查,初步对XX的个人情况、一贯表现和社会背景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现将委托调查获取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的基本情况:

XX,男,汉族,年月日生,住XX县XX镇村 号,身份证号,职业:。

二、XX的家庭情况

父亲 xx,汉族,岁,住XX县XX镇村号,农民。母亲 xx,汉族,岁,住址及职业同上。

配偶xx,汉族,岁,住址及职业同上。

儿子/女儿,三、调查情况

20年月日,XX司法所干警对 XX被取保候审前所在村委会、家庭、学校、邻居等开展调查,大家一致认为XX在本村的表现非常好,根本想不到他会犯罪,肯定是受了他人影响或迫于生计,希望人民法院从轻处罚,给予非监禁刑罚,也相信他现在非常后悔,相信他会痛改前非,会认真悔罪,同时不会再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情,重新做人。

四、对罪犯XX适用非监禁刑罚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进行的初步分析评估,XX司法所认为:罪犯XX系因家境困难、经济压力极大而犯罪。其妻子没有职业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体弱多病的父母全靠罪犯XX一人赡养医治,家庭负担很重。且犯罪后,其能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并立功赎罪,自身更是万般后悔。因此对罪犯XX适用非监禁刑罚,应不致于会再危害社会,建议可以对其适用非监禁刑罚。

XX县司法局XX司法所

篇7:审前调查的内容和过程

“望”就是搜集查看有关审计资料,掌握总体情况。重点收集查看的审计资料包括: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行业制度和规定、财税政策法规、预算或计划、被审计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或决算报表、上报的文件及其批复、银行账户、会计账表凭证及电子数据,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重要的会议记录等文件资料。

“闻”就是审计组进点到被审计单位,要集中一定的时间听取被审计单位及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可以采取召开审计进点会,集中听取汇报的形式,由被审计单位负责人介绍本单位的职能职责情况、机构设置情况、任务完成情况、执行政策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根据需要采取召开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听取有关职能部门或业务处室的同志就本单位或本部门主要业务的操作流程、执行的政策依据、涉及的具体环节进行介绍。以及了解外界对该单位平常的反映。

“问”就是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搜集到的资料,对涉及到的下级单位或有关部门进行延伸走访。一是走访下级单位。调查组不能就调查的内容局限于本级,而是要在掌握本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调查本级与调查下级结合起来,因为很多行业部门都设有二、三级单位甚至经济实体,上下间存在资金划拨、资产交割等业务,往往采取上下联手,虚列支出或转移截留收入将违纪违规问题“下沉”,因此要带着在本级掌握的下级单位的资料数据,到下级单位去核实,进一步深化调查内容,寻找上下级之间在管理、交易、往来方面出现的漏洞,从中发现问题或线索。二是走访相关部门或单位。如有针对性地走访政府职能部门,了解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情况和行业特点;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往来单位,了解业务交易和工作往来情况。

“切”就是审计组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情况和资料,结合项目审计的总体目标,及时进行讨论审议。一是要在掌握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对深入到有关处室或下属单位了解的政策执行情况、经营业务情况和实际操作情况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总结出审计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确定重点和内容,经议定后形成审前调查材料。二是对汇总上来的资料要进行分析梳理,进一步寻找重点问题的线索,归纳重点问题,研讨审计方法,明确正式进点审计的内容和范围。

篇8:司法所审前社会调查报告

人民法院:

根据调查函,我所对 社会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走访了相关基础组织和群众情况如下:

一、家庭情况:

父亲:,汉族,现年 岁,农民,住 ;

母亲:,汉族,现年 岁,农民,住址同上,家庭结构健全,关系融洽。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983年2月出生,1990年9月至1995年6月在 小学读书。小学文化。没有什么特别爱好,性格比较开朗。

三、调查对象没有受过行政,刑事处罚,调查对象主要家庭成员对犯罪人的犯罪危害性认识较好,对调查对象的犯罪深感遗憾,相信他是一时糊涂,表示接受假释,愿意为其提供假释担保,帮助、督促其遵纪守法,接受管理监督。希望他能早日回归社会继续接受政府改造,相信他一定会痛改前非,不会再做危害国家和社会的事,自觉接受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和管理,重新做人,自愿配合政府做好监管工作。

四、社区管理条件

篇9:审前调查的内容和过程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内容和含义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1927-1987)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20世纪70年代,为了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留级、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

巴班斯基将最优化分为“总体最优化”和“局部最优化”。学校实践中,领导和教师往往注意到的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更多地是集中精力解决薄弱环节,而有时甚至以损害其他方面为代价。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抓住了教学论中的关键问题,即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得到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

上一篇:小货车买卖合同书下一篇:常规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