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23-02-2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 我深刻体会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 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参与度

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 而当情绪亢奋时则能递发出少有的智慧火花。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 就会从精神上亢奋起来, 在课堂上就能够全神贯注, 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就能积极思考, 勇于回答。基于以上原因, 老师应该利用电教媒体创造生动有趣的情景, 从文字、声音、动画等方面地展现教学内容, 吸引学生,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情绪,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如:时、分, 24时记时等教学内容,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 但往往是“知其然”, 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 我运用电教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 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们先摄取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 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 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 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 使学生赏心悦目, 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 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 兴趣浓厚, 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二、运用电教媒体, 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引、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 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 主动建构的过程, 也就是说, 只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不断发现, 数学教学结构才能真正被学生接纳为认知结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 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形声结合, 声画并茂, 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因此,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时, 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践材料,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探索过程。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

去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实施实践性原则要注意:在教学中要把所讲授的数学概念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去理解和掌握概念,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质疑、想象、动手;特别要注意, 凡是学生能自己想出来的、能讲出来的、能做出来的, 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

四、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成功, 让学生在学和做中能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愉悦, 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以此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增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 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 没有感性认识, 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 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

三、运用电教媒体, 为重难点创设巧妙的突破

数学教材中, 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 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 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 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我在教学“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 通过电教媒体动画演示, 让学生目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一条棱通过移动和相对的棱可以完全重合, 从而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这一结论。这既强化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将抽象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 学习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四、运用电教媒体, 营造氛围, 激活创造思维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 小学生成长尤为突出, 当表示成功时, 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教学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 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 打破常规思维束缚, 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 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主动搜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精神。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的认识”时, 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圆柱是由长方形围成或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形成的, 然后, 通过多媒体模拟演示图形的旋转形成过程, 学生很快在大脑中形成图形在空间变化的印象;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 让学生展开思维去想象一下, 圆锥是怎样形成的?然后, 通过多媒体演示图形形成过程, 圆锥是由一个扇形围成或直角三角形以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形成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图形想象能力, 而且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强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热情, 使学生能不断地追求新知, 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讲, 成功对他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经常激励学生并帮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 能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 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坚定他们的创新意志, 进而形成稳定的创造动机。这也是在进行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遵循激励性原则的原因。实施激励性原则要注意:教师要积极寻找学生的成功和进步, 发现其闪光点, 并及时给予鼓励;对学生的不足之处, 要采取宽容态度, 不要过多指责;要容忍学生幼稚的或不成熟想法, 尊重并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造机会使学生能经常体验成功,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创造潜能。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赵家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下一篇:基于审计视域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