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新常规

2022-09-01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新常规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一)制订教学计划

1、制订教学计划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各项要求,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

2、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本册教材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各单元内容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

3、关注学科信息,了解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及相关资源,为制订教学计划作参考。

4、教学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进度、教学措施、科学探究实验以及学期教改研究专题等内容。

5.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实验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平时必须切实抓好实验教学。

(二)备课

1、备课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明确 “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活动要求。

2、分析学情,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3、按照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确本节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家庭、社区等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科学加工。

4、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借鉴《小学科学同步探究》设计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科学学习及科学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活动赋予科学的内涵与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对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预见,有相应的对策。

5、写好教案。教案要详略得当,过程清楚。教案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以及教学反思与后记。。

6、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教学仪器、材料(如:实物、模型、标本、图片、仪器、实验报告表、多媒体课件等)的准备。上课前要熟悉教具、学具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操作程序等。有些器材可能存在某些问题,上课前一定要事先进行演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倡教师自己开发教具和学具,鼓励学生自己带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和材料。

(三)上课

1、严守上课时间,上课带齐、带足实验材料和必要的教学资料。

2、课堂上教师的着装要得体整洁,精神要饱满。教态要自然、亲切。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生动,简练、流利,富有感染力。

3、上课期间禁止携带通信工具,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4、课堂上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板书及时、规范。

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教学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开展小组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时间、空间。

6、结合教材内容,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正确。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及时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材料和记录。

7、指导学生做好科学探究的观察、实验的记录,合理使用好《科学同步探究 》中的探究记录表。

8、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注意课堂信息的反馈,调控教学进度和方法,写好教学后记。

10、在户外(如生物园等)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本校情况提出各项活动要求,特别要强调安全问题。

(四)、作业

必要的、适量的作业对巩固学习、检查教学效果、对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作业,形式包括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制作或知识延伸等。布置课内、课外的探究活动作业前,要强调注意安全,强调准备的材料要无毒、无害、干净卫生、符合实验要求。

2、做好《小学科学同步探究》中每课及每单元的练习,对学生的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及时检查,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3、对学生课外短期或长期的探究活动过程要跟踪,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定,必要时要求家长配合检查、指导。

4、为了树立榜样,交流学习探究的经验和成果,鼓励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优秀而典型的作业在班内、校内或网上进行适当的展示、交流。

5、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要进行必要的记录,并作为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

(五)、辅导

1、辅导包括堂上辅导和课外辅导。课内外要注意信息的收集,及时掌握学习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辅导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水平。

2、面向全体学生要渗透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指导能力强的学生辅导小组内学习能力欠佳的同学。对缺课的学生做好补缺辅导工作。

3、开放实验室期间,教师要做好管理和指导工作。

4、对辅导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或竞赛活动的学生,要有计划,有内容,有目的,讲求实效,在辅导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为开展质量高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和参加各类比赛储备优秀的人才。

(六)、评价

1、要明确科学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注重发挥评价的应有作用。

2、关注过程性评价,提倡评价全程化。《小学科学同步探究》中的记录、作业和单元测试的情况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在实施过程评价时,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带有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学习,使评价成为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对学生的突出表现与反应作好记录,供各个阶段评价参考。

3、注重发展性评价。重视个人和集体的发展,让学生在积极的评价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在评价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4、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平时或期未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的评价,采用教师观察、问卷、实验操作、作业、杰出表现记录、测试与考查、作品分析、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等方式方法,并根据教师评、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等情况,按等级进行记录,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与发展状况。

(七)教学研究常规

1.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市学科教研工作要点和教学常规要求,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由组长拟订科组工作计划,经科组集体讨论通过后,在开学初交送学校教导处。

2. 组长要做好活动安排,并落实各项工作。

3、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学科常规和相关理论,加强学科整合,研究教材,提高业务素质。

4、坚持集体备课(每月一次或一次以上),资源共享。积极参加听课活动,认真写好听课记录、体会。

5、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根据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有方案、有组织的课题研究。并根据教研计划,上好带研究主题的研究课、汇报课、展示课、评优课。

6、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参加学科教学资源建设。教研组成员每学期至少上传2篇(个)优秀教研作品(成果)上传到苏州科学教师联盟网站。这些优秀作品可以是公开课的教案、教学实录(或片断实录)、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也可以是教学的心得体会、杂谈、小记、课件等等。学生活动和科组活动中有价值的报道、教研活动的优质资源也要及时上传苏州科学教师联盟网站。

7、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有记录。有关材料(如记录本、相片、教案、报道等)要存档。反映过程的必要材料及重要的资料要有电子文档。活动的开展情况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第二篇:小学部科学教学常规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

小 学 部 科 学 教 学 常 规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 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改重视科学课的常规建设,并努力实现课程的六个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备课

1、备课内容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2)课时安排:参考教师用书,根据科学课时恰当安排,对教师用书中不合理的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3)材料和工具:材料和工具是上好科学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教材配套的材料实用性较差,不便操作,所以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事先进行演示,并根据分组情况为学生准备充足的、结构性强的、便于操作的材料,以保证科学活动的效果。

(4)研究报告单:一个好的研究报告单可以比较清晰的展示教师组织活动的思路,也为学生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报告单的形式可参考教材中报告单的形式,根据教师个人的教学安排进行设计。

(5)活动设计、活动步骤:

(6)教学评价:可以以教学后记的形式在教后补充。

(7)作业:内容可以是教材内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形式可以分为短期与长期两种。教师对活动的过程要定期进行指导、检查,指导学生完成观察纪录、调查报告等,并将活动记录存入成长档案袋。

(8)板书设计:课题、主要内容以及相关的副板书,板书要突出重点,有艺术性。

(9)反思小结:每次课后要撰写教学反思或者课后小结,以提升课堂的质量。

二、上课

1、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一定要明确设计的目的,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科学思想

“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的定位于传授知识;“用教材教”则是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科学课的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

3、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自然的知识。不要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4、用丰富多采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学活动应当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学生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全过程。

5、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部分进行,如某些课侧重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在制定计划和搜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科学探究一般应有以下步骤:

(1)探究活动的开始应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2)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鼓励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让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作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汇报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6、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方面。

(1)不要把教室作为学习科学的唯一空间,大自然才是孩子们学习科学更广阔的天地。

(2)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时间。能与其他课合并的课可以合并上课,不要把上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有些问题可在以后的时间完成,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活动。

(3)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包括工具、材料等)

(4)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7、充分并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学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对教学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是为用而用,首先必须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能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恰当的形式进行,千万不可滥用。此外,尤其对小学生科学学习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极为重要,不能用高新技术代替一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在备课中有体现。

8、科技竞赛活动、选修特长活动、探究性活动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要借助一些科学载体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教育。例如:车模、海模、科学小实验、电脑机器人、头脑奥林匹克、纸火箭等等。

三、教学评价

1、科学课程的评价要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方法。学生自评可依据教材中的评价表,根据教学进度分阶段进行。教师评价可以根据平日教学中的观察、谈话、考试、产品分析、成长纪录、作业情况等进行。

2、每次期末要根据海珠区教研室的统一要求,对学生进行测试,试卷以海珠区教研室提供的为主作为书面考查内容,以开卷作为主要形式。其次,可以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以2-3个实验为主进行实验的操作,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以个人形式进行。第三,每个学生每学期要完成一次调查活动的任务,要做详细的科学的记录,并做出科学的分析,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四、科学成长档案袋

科学成长档案袋是由教师或学生收集学生的学习结果,如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研究报告单等,反映学生科学学习与发展轨迹的材料。

档案袋的建立可根据学校、班级情况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建立档案,档案袋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制作完成。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新探索

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践课

贵州省长顺县第一小学 陈兴珍

【摘要】上好科学实践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无论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探索各种科学规律,还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

【关键词】科学实践 目的 任务 过程 结果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中学地理、化学、生物的基础,因而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本人认为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

例如,本人在教学《美丽的晶体》时,教师提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我们比较一下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这几种 1 物质的颗粒形状与大小是什么样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这些物质的颗粒特点:虽然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颗粒都是由有规则的几何形体组成。人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晶体。

其次,要明确观察任务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学生年龄小,经验少,无意性、情绪性明显,感知的选择性较差,观察时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观察前提出观察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范围和观察重点。

以三年级《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带到学校来。上课时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先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看看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并要求学生会用一些形容词进行描述,如圆形、椭圆形、月牙形等;再通过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法观察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又有什么不同,也要求学生用一些形容词进行描述。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最后再进一步观察:种子里面有什么?这样一步一步的观察,学生对植物的种子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又如在学习《各种各样的岩石》时,我提出的观察任务是:要求学生用眼睛看一看岩石的形状、大小、颜色、是否透明、是分层结构还是颗粒结构;用手摸一摸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用手掂一掂,感受它的轻重;把两块岩石相互撞击一下,用耳听一听它们发出的声音;用鼻闻一闻岩石发出的气味; 用小刀划一划,观察岩石的软硬程度;用滴管滴一滴稀盐酸,观察岩石遇酸的反应等等。让学生充分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 2 官去仔细地、有序地、全面地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时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第三,要明确实验过程

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他们往往是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一步一步明确操作过程。

如教学六年级《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师在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出示两个马铃薯,把两个马铃薯都放入其中一个盆中, 马铃薯都浮起来了; 再把两个马铃薯都放入另外一个盆中,马铃薯都沉下去了;把两个马铃薯分别放到两个盆子里,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在另一盆液体里浮;交换马铃薯,再分别放入两个盆中,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沉,在刚才沉的盆子里,马铃薯还是浮。这时候有学生发出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呀?接着有个学生说:“哦,浮的一盆水可能是盐水!”听一个学生这样说,好多学生都跟着认为是盐水。这时,老师需要反问:“你能确定浮的一盆水肯定是盐水吗?”这个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有一些学生就说不敢确定。老师又说,如果不能确定这盆水是不是盐水,那么我们怎么办?有的学生说:我们取些水烧干,烧一烧就烧出盐来了。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教材的方法烧盐水,结果真的烧出了白色的粉末,这就是盐! 3 从而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最后让学生回忆整个操作过程,写出实验报告。

第四,要明确实验结果

实验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透过现象找出事物本质特性和规律。现象往往是表面的、零散的,如何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找出事物规律,要靠教师的指导、启发、点拨。教师要根据实验的性质、难易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问题,一步一步将通过观察获得的还处于零散的感性认识逐步联系起来,进而引导学生向本质问题探讨,结论由学生探讨出来,教师只加以肯定和总结。

在《磁铁》这一课的实验中,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就提出磁铁有什么性质?(会吸引铁)我们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当我们用磁铁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去吸引铁钉时,会看到什么现象?由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当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旋转,等到它静止时,又会看到什么现象?(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这时,告诉学生: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通过引导学生这样一步一步的探讨,学生基本能归纳出实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敢于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四篇:新课改小学科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最基本的部分,同时也是开展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不仅涉及更加广泛的知识面,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做好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教学探索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许多课程在知识结构、知识呈现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小学科学的变化更为显著。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应该在结合学生学习现状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科学民主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情感。下面,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作具体阐述。

一、通过生活课程资源的合理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所以许多教材内容都源自于生活,要想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科学知识,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通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正确指引,从而进行合理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如此,才会不断激发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植物课程的学习时,老师便可以预先设定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校园里的植物总类,并且鼓励学生发言,老师再对学生所列举的植物进行分类,等到学生总结完毕,老师应该适当的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赞赏,最后,老师再对其进行总结补充,并且对各种植物进行具体的分类,明确其分类标准;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而且还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科学现象,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看清科学现象的本质;然而,有的科学现象犹如昙花一现,出现的时间很短,而且在短时间内是很难看到的;实验也是比较繁琐的过程,有的实验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课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观察科学现象的机会,老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来制作相应的课件,实现辅助教学;其次,老师还可以提前录制一些科学现象,或者在网上选取相应的视频图像,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更加清晰明了的给学生进行展现,这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实验等待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其知识,这对于科学教学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素养是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素养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其综合素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老师应该适当的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平台;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应该适当的放手,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问题,从而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久而久之,学生才会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

四、通过问题情景的设定来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听讲,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问题是学生养成学习思维的开端,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想象思维,往往对许多新鲜事物都能产生好奇心,所以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老师在课堂进行前,可以预先为学生准备一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大胆的猜测,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伟大的发现都是通过伟大的猜测来实现的;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大胆的进行猜测,只有在不断的猜测和假设中,学生才会不断发现真理;如果学生在对科学知识的猜测中出现了错误的猜想,老师也不能对其进行一味的批评,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要想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进展,老师就应该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研究,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进,来实现科学教学的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科学课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如此,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丹.浅析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xx(3):27-27.

[2]丰娅.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的创新教学[J].新课程(下),20xx(1):44.

[3]方晓萍.落实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浙江教育科学,20xx(4):51-52.

[4]王恩惠.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xx(1):31-33.

第五篇:基于网络的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探索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施昌魏 13958756056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课堂的教学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基于网络的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在尝试小学科学基于网络教学的可行性的同时,发现了基于网络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具有学习时空灵活性、学习媒体多元性、学习活动探究性、教学活动交互性、学习任务立体性等特点,并开发了网上科学教学新模式——Q群、网上科学论坛、网上班级、空中课堂、博客等,为学生的网上科学探究学习提供了平台,也为学生们提供自我表现、自我管理、多向交流的网络舞台,还为家庭教育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 键 词】:网络学习 超媒体 网上班级 空中课堂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但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很多科学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及时准确地反出来。同时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如教学资料、实验设备的欠缺,以及时空等客观条件都制约着学生探究学习。而现代网络条件可以利用信息资源、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使科学教材活起来,实现了学生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飞跃。于是网络状态下学生科学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便成了我们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研究网络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新模式,其最根本的目的不是通过一个或者几个教学课件,达到学科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的这么一种简单的教学目的,本研究的本质目的在于促进师生信息意识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促进教学互动方式的变革。

一、基于网络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

网络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如果放任自流,必将事倍功半,教学容易失控。如何组织孩子们的网络学习呢?我们需要一个教学的组织平台,它与教学资源平台相辅相成。

只有适合的组织讨论平台,才能保证网络学习的有效性、高效性。基于网络的小学科学教学组织平台有哪些呢?

(一)Q群:

1 Q群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组织平台,它主要是通过文本对话,音频对话,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上的交流。Q群的论坛可以让孩子们集中讨论有关科学探究的话题,共享精彩与智慧。另外,它还可以进行一些文件的传输,老师可以通过QQ传送给学生题目,学生解答好了,把思路或答案发回来;Q群的群空间可以上传教师的一些科学教学资源,也可以上传学生的优秀文本或图片作品;Q群的像册可以适时地上传一些学生科学探究的照片,展示课堂学习的精彩„„。

但Q群较随意,它的教学组织性不强,教师无法调控课堂,导致学生游离课堂之外。它只适合一些简单的沟通与交流,或是适合发布一些信息。

(二)科学探究论坛:

论坛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种具有丰富智慧资源的模式。为了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我通常会采用这种形式组织活动,指导孩子们选定课题,上网搜集资料,并发布研究进展与相关成果,教师通过论坛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这种模式的远程指导教学组织性教差,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流失。所以,这种模式要实现它的最大效用,它涉及的问题和边界条件主要有:①一个负责的现实教师,当然他对课题涉及的领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但他需要情感魅力与积极参与。 ②这些学生在网上,懂得主动去寻求帮助,当然也可以通过现实的老师去帮助学生网络虚拟导师的资源。 ③必要的聚会研讨和同步活动很重要,大家才能随时获得反馈的信息。

(三)网上班级:

这是一种虚拟的班级形式,在这样的班级里,所有学生通过点击鼠标相互联系,这是一个集科学学习、管理、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家校共建的平台。

我们在温州市中小学辅导网建立的网上互动辅导班级,以学生自主选择、自由互动辅导学习为根本,建立如下几大子栏目:

①在线答疑:具有强大的视音频交互能力,听课学生可以与授课教师进行双向交流, 2 可以进行实时提问与回答;

②在线测试:利用计算机程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每次测试成绩只有学生自己和本班负责老师知道(从后台管理进入),保证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③班级讨论区:这相当于班级的论坛,学生可以通过它上传科学研究成果,提问有关研究问题,并自由发表评论和观点;

④试题下载:教师可以将优秀的科学试题进行上传,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下载;

⑤学习指南:教师可上传一些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方向性,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⑥热门图书:教师可将近期优秀科学学习辅导书的介绍进行上传,方便同学们购买;

⑦课程安排:以日历的形式显示,点击日期即可查询到此日期的课程安排,方便孩子或家长提早知道课程的安排,避免因不了解时间而导致没有听到课的问题

⑧班级留言版;卡通的形式,生动活泼,便于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⑨个人管理:学员可以从这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情况,包括发表过的留言,测试记录,要做的作业,所发表过的问题等;

在网上班级里,学生在学习和完成作业方面没有硬性规定。他们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和方式进行学习和作业。因此在规定的学时内,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必须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完成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们可以在电子教室里遇见老师,否则学生们只能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才能找到老师。

这种班级方式有很多优点,如教育内容多媒体性、资源丰富性、活动协作性、管理自主性、组织虚拟性、主体平等性和时空无限性等。但它也有缺点,比如,如何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如何防止学生们在科学作业上相互抄袭等。

(四)空中课堂:

“空中课堂”更是利用先进的视频技术进行师生间近乎“面对面交流”的学习形式,通过网络享受到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信息。

我们在温州中小学辅导网上开设的空中课堂学习平台具有强大的学习组织功能,它的交流形式同时存在有文本交流、语音交流、视频交流。课堂学习界面具有以下几个模版功能:

(空中课堂页面介绍)

文本共享:可以共享教学资料与课件;

屏幕共享:可以共享教师或学生的屏幕,实现教学互动与监控; 白板:可以进行教师板书和图图画画;

协同浏览:同步屏幕,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网页;

投票与答疑:可以进行学习反馈,主要形式是选择题和问答题。

(空中课堂学习现场:文档共享)

5

(空中课堂学习现场:协同浏览)

(空中课堂学习现场:学习反馈界面)

空中课堂,意味着我们可以跨时空的进行教学,意味着全世界的小朋友只要接上网络,都可以实现同步学习。

二、基于网络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6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具有哪些优势呢?

(一)学习时空的灵活性

在传统的课堂学习中,教学活动是局限于35分钟之内的,而网络平台的教学活动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地点进行课程设计和自我学习。

有个孩子在学习了“日食和月食”之后,发现“日食有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而月食只有月偏食、月全食,没有月环食,这是为什么呢?”放学回家后,他马上在网络上发帖子提问,其他同学看到这个问题后纷纷去做各种猜想,有的说“日食有日环食,月食也应该有月环食”,有的同学说“因为地球比月球大”,有的同学说“月食应该是和地球落在月球上的影子大小有关系”,很多同学围绕这个问题开始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尝试解释,老师也会一起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第二天,这个孩子再上线就能找到他满意的答案。这一过程没有任何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只要一打开网络,孩子就可以进行在线提问、在线学习、在线讨论。

(二)学习媒体的多元性

网络平台教学可以综合利用文本、图形、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开发出丰富的课程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境的创设和认知的改变。目前网上的教学资源主要有:

■教学信息,重点、难点的文本辅导; ■与教学相关的拓展性学习资料;

■各种图片素材、案例、试题下载、在线测试题; ■虚拟实验指导;

■实时和非实时交互讨论、答疑; ■网上直播音频、视频课; ■多媒体课件;

以上几种教学资源基本避免照搬面授教学和文字教材的倾向,强调辅导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学习的交互性和启发性。

如《恐龙世界》这一话题,相关的研究资料太多了,课堂能呈现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局限。我们将恐龙的信息整理成一个网页,“走进恐龙”介绍恐龙最基本的知识;“恐龙影片”收进了国内外有关恐龙的很多影片;“恐龙化石”收藏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恐龙化石;“恐龙世界”中有四十多种恐龙或恐龙相近的爬行动物的介绍;“灭绝之谜”中介绍了各种恐龙灭绝原因的科学假说;……学生徜徉在网络的海洋里,享受着春风化雨的收获。

(三)学习活动的探究性

7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的学习成果或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选择并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网络知识的丰富性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了保证,通过检索与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能够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找到合理的答案。这会极大提高学生的成功体验和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生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分工组成学习小组,以网络为媒介搜集相关的资料,共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这种合作性的学习拓宽了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使获取知识的途径成为多维的,轮式的。如《太阳系》一课,信息量较大,很多内容课堂根本无法完成,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组成小组,“水星探索组”、“金星探索组”、“火星探索组”、“木星探索组”、“土星探索组”……,大家分组行动,遨游网络、遨游太空,搜寻信息,然后在网上班级讨论区交流讨论各组的学习收获,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活动的交互性

网络学习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协作式的虚拟学习社区,可以利用各种交流工具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同步或异步交流,加强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

原有的学生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课堂学习,学生主要从教材和教师的讲解中获得知识。知识流向为从教师到学生,是一维的,线性的,学生学习基本上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交流很少。网络平台的学习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知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探讨和交流,可以知识共享、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教学“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时候,有老师认为铝是可再生资源,她觉得铝是“可以反复使用”的。传统的课堂,孩子尽管有自己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只能接受老师的观点。那天晚上,很多同学进入我辅导网的网上班级发帖,一时网上班级沸腾了:

“树还可以栽种,铝不行,所以铝应该是不可再生资源。”

“现在收废物的人把铝、铜的材料都收过去,就是因为它们还都能再利用,它们是可再生资源。”

“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的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矿产资源被挖了后,是不会再从地里长出来的,是非再生资源,所以铝是非再生资源。”

……

孩子们在网络上寻找更多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渐渐的,大家逐渐清晰起来。第二天,那位老师看了孩子们讨论的问题和相关的内容,他很感动地说:“网络平台真好,我也明白许多!”

(五)学习任务的立体性

网络学习不仅让学生学的有趣,轻松,而且兼顾了学生的差异性,给孩子提供的是一份学习的自助餐。在这个超媒体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知识基础,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自主地控制学习过程,这弥补了原有教学模式中“齐步走”、“一刀切”的弊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的学生可以多学一些,一般的学生可以少学一些,还能在“在线作业”和“在线测试”中得到老师的个别辅导。而对于每次测试的成绩,只有孩子自己和老师知道,孩子彼此之间都保持着一种神秘与自信。

对于网络时间充裕,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同学,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网站,让孩子在指定的网页上“冲浪”,推荐在线阅读一些科普的电子书籍,参加一些适合他们的网上竞赛活动,发表自己的文章、科幻绘画作品,上传一些小制作照片等等,鼓励学生在网络的天空中展现自我,让学生们在更为广阔的网络平台上个性健康、多姿多彩地成长。

三、基于网络的教学组织形态给予我们的启示

网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拥有无可比拟的信息量,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不可代替。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重新思考、构建网络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体系,主动指导孩子们去接受网络的挑战。E时代给我们带来冲击的同时,更给我们带来启示。

(一)交互中的智慧共同体

发生在真实时间中面对面的交往仅仅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一个组成部分,将学校和社会隔离开来的藩篱已被网络彻底拆除,教学成为全球化、网络化的交往。“网络化交往”促进交互中的主体成为广泛关联的智慧共同体。

网络开放性有助于社会各界人士更为积极地深入地介入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这里教师和学习者的来源已不局限于单一的教育内部。这样一种群体主体,它使我们课堂、学校的概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为我们对教学组织的变革,带入了全新的世界。

(二)动态开放的课堂状态

网络以其时空上的超越性构成了一个生态式的学习环境,就象一个柔性的空间结构,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开放环境。网络进入孩子们的科学学习课程,把学校、家庭与整个社会联在了一起,各种学习空间也彼此互相连通,打破各种学习空间的封闭性,实现了在各种环境下更为广泛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换,以及各种活动的共同开展。

面对这样一个空间环境,我们科学学习的教学组织必须是开放与灵活的。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研组总结下一篇:学校控制班额的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