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激励评价

2024-05-16

语文激励评价(精选8篇)

篇1:语文激励评价

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中评价的作用,促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我认为教学评价更应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强调参与与互动,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

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常会出现“不错”、“很好”这样的泛泛评价,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因而教师在进行口头评价时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

例如:在教学生字“春”时,教师范写之后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字加以评价,学生会说:“老师写的这个字撇很好,如果捺写得在大一些就更好了。”“你观察得很仔细,的确是这样,谢谢你!”听了老师的肯定,这名学生做的更直了,听讲也更加认真了。当老师问到“谁能记住这个字?”,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按笔画记”,有的说“按结构记”“我可以猜个谜语”,“好的,你说说谜语吧”,“三个人一同去踏青”,“嗯,很好,将笔画放到谜语之中,很有新意。我想你一定可以永远的记住“春”字的。”这个学生美滋滋的坐下了。在这之后,这个学生经常会字编一些小谜语记生字,与此同时很好的带动了其他学生记生字的积极性。

在教学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红花、一个爱抚的动作,及时的肯定。都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组成部分。但是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因此,口头评价只有与其他评价手段如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

书面评价也是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以书面形式的正规性更能引起学生对它的关注与期盼。因而它以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特点而日益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业本中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颗鲜红的小梅花,一个简单的“优秀”、“真棒”、“你进步了”都足以让学生激动好长时间,更不要说那一句句充满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了。

由于书面评价的长效性,因而在使用时应尽量注意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并不是表扬也要注意用语的委婉。如作业中常出现的字迹马虎,作文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畅,对其做书面评价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字迹马虎”、“书写不认真”、“作业模糊”等语言,而应尽量改为“字迹再工整一些,你的作业会写的更漂亮”,“如果认真书写,就更好了。”,“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你的作业本会更整洁。”本是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发学生的反思。

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来对学生给以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迟性评价,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中的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应把评价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

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 显然不如其他同学发自内心的“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篇2:语文激励评价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课堂评价能蜜一般的粘住学生,磁一般的吸引学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内在潜能,让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它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调味剂、催化剂和兴奋剂。促进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对实际性目标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重视课堂评价功效,捕捉适当评价的时机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教学的评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当差生能准确认读生字词后,师评价:“你已牢固掌握了这一课的生字词,有进步了!”当一位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能通顺地朗读课文后,师评价:“你的朗读水平在不断提高,真了不起!”当一位优等生在课堂上发表了独特的见解时,师评价:“你的想象力好丰富,你真棒!”在作文评价中,对于同一个命题,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就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评价应多点宽容和鼓励

鼓励和表扬是教育的法宝。他对学生有无穷的诱惑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 1

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是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鼓励的眼光,尊重的话语,温馨的微笑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如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经常采用的是抢答形式。有些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还来不及思考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当老师叫道他的时候,他又回答不出来。这时候,假如老师生气批评他不懂举什么手,我想这个学生以后即使会了,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这时我会微笑的对他说“是不是刚才举手太急了,又把它忘记了呀,没关系。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他,帮他记起来。”这样,很多小朋友乐意有了表现的机会,而那个同学也不会很尴尬。

我们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见解独到”等;学生发言不对,说不到要害,说不清楚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常进行的鼓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三、加强教师知识素养,让评价日益完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平时要博览群书,不断积累。一个积淀深厚、素养较高的教师,才能在日益开放化的课堂上对知识面日益丰富的学生瞬间做出判断,才能娴熟的运用教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积淀,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 “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 2

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 “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这样形成了。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充分发挥同学相互评价的作用

课标中明确指出:“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学中的评价并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应把评价权利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显然不如其他同学发自内心的“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互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篇3:小学语文激励性评价

一、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形成一种激励策略

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对于评价, 我们不能“五个手指一样长”, 忽视他们的优点和存在, 而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努力挖掘出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 形成一种激励策略。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证明, 罗森塔尔的谎言 (其实这个“谎言”就是“赏识”) , 对老师产生了暗示, 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评价, 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动传染给学生, 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强, 从而使各方面得到异乎超常的提高。可见, 学生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只要挖掘和激励得当, 那将得到不可限量的发展。

二、激励性评价要真诚、得当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交流的过程, 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 恰到好处的评价, 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有教育家说过:“对学生来讲, 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中忘记自己是教师, 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 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教师的评价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不能让学生感到你的评价里边水分极大, 真诚很少。在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一片深情, 化为更多的理解去赢得学生的心。优生要表扬,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表扬, 不能轻言谁是“差生”, 而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优点, 看他们的长处, 从而进行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恰倒好处的而不是夸大其词的鼓励与肯定,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 使每一个学生都产生这样一种想法:语文课是我们显身手的场所。这样,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时刻处于被激发的状态。

三、激励性评价要适时、适度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运用激励性评价时, 要恰当地掌握“时”与“度”, 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激励性评价, 而不能夸大其辞, 千篇一律, 搞形式主义。

适度是指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轻重, 它直接影响着评价效果的大小。一般说来, 初始阶段的强度可以大一些, 特别是针对某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即使他们取得的仅是点滴进步, 也要以较大的强度给予激励。往往教师的慷慨激昂会诱发学生的激情澎湃, 引发出他们情绪的冲动、思维火花的闪现, 产生一吐为快之感。

适时是指激励性评价应该选择最佳时机。当学生困惑、疑虑、如堕烟海时, 当学生绞尽脑汁仍不得其解而愁眉苦脸时, 要及时给予鼓励, 帮助他们振奋精神, 迎难而上从而迎刃而解。而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并取得成功时, 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正是对他们最好的赞许与肯定。而这种肯定特别容易满足学生要求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 也就更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地投身学习的情感。所以, 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善于用各种器官捕捉、发现信息, 掌握恰当时机, 当学生处于对问题的欲解不成、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时及时给以激励, 那种渴求、兴奋与冲动往往能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

四、在作业中应用激励性语言

平时在批改作业中, 我特别注意用规范的楷书给学生写激励性语言, 每次的作业我会给他们不同层次的评语, 让学生期待我的评语, 从而把作业当作是一种乐趣。例如:在做题正确、书写认真的作业上我会写上“你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你的书写和你一样漂亮”等。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 他父母离异、性格孤僻、随意性很强, 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是敷衍了事, 我是这样给他写评语的:“老师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把字写好”“老师喜欢你这个上进的孩子”“孩子, 继续努力, 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相信你不会让老师失望”“老师为你的进步鼓掌”等等。他的作业也根据我的评语变化着, 从开始的敷衍了事——有进步——认真——认真正确。

在作文的批改中, 尤其应该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 呵护、激励学生的一切创造性的劳动。教师的作文批改应该鼓励学生写“真话文”, 尽管格调不够高雅, 只要是真情的流露;鼓励学生写“活水文”, 尽管思想不够成熟, 只要能反映生活的真实;鼓励学生写“时代文”, 尽管观察不够敏锐, 只要能融入时代的洪流……不必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立意”, 所谓的“表现手法”, 而导致学生的假话连篇。

五、把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延伸到对家长的激励性评价

人都有被肯定承认的心理, 成年人也不例外。现在的家长文化层次很低的已经不多, 身份高、有地位的不乏其人, 有学历、有见识者也很多, 但是术业有专功, 对教育这门学问, 毕竟我们是内行, 所以适当给予家长一些激励性评价对我们的工作是不无裨益的。如, 开始让学生运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时, 有的家长坚决反对, 学生向我诉苦, 我没有找家长正面谈, 在家长会上, 我表扬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表扬了这位家长, 感谢他对学生学习的支持, 感谢他对我的工作的支持。结果不仅影响了这位家长本人, 对所有家长都是一个触动。而今, 在我任课的两个班级, 对于查资料, 可谓是一呼百应, 有的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彩墨把资料打印下来, 有的学生家长还花钱给孩子输资料, 其实, 每次我都特意强调这是根据个人条件自愿的。

篇4:过程评价实现语文教学纵向激励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终点式 过程评价 纵向激励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出现成绩起伏,如果仅以结果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但有失偏颇,还容易让评价成为“压垮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改变这种“终点式”评价困局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为评价依据,而不是单纯地分等排序。过程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轨迹,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激励。相较于过去单点、静态式的横向激励,过程评价是多点、动态式的,能够实现纵向激励,更易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持久动力。

一、过程评价的“三是三非”

1.旨在“满园春色”,而非“一枝独秀”

语文课堂上惯用的评价方式具有“终结性”特质,学生的语文成绩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这种评价方式“杀伤力”大,大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之势,与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注重形成性评价”等要求相悖。受终结性评价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都习惯性表扬和激励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几乎不闻不问,导致语文课堂“一枝独秀”现象明显。过程评价要求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从最终的成绩上转移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上,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1]。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过程评价关注的是“满园春色”,而不是个别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

2.关注“破茧之路”,而非“成蝶之美”

语文教学不是搞生产,不能只关注预期的成蝶之果,而应该更多地关注“破茧之路”,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每个学生受个性、习惯的影响,学习经历不同,学习过程也是“千姿百态”。将评价目标限定在最终的学习结果上,会削弱评价的积极导向和即时激发作用,过程评价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轨迹和学习领域都纳入到评价框中,对所有有价值的学习行为、正确的学习态度都进行积极评价,而不是只对产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表现进行肯定,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经验的不断积累。

3.重在“给一颗糖”,而非“给一巴掌”

教师评价对学生情绪的影响是直接的,看似平常的鼓励可能会让学生高兴好几天,而几句打击可能摧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浇灭学生学习的热情。过程评价不是跟学生“算总账”,不是以学生期中或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每一步,关注每个学生的语文潜能。学生完整背诵出以前背不出的课文会得到教师的表扬评价,按时完成以前完不成的作业任务会得到表扬评价,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也会得到教师的表扬评价,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学习体验都在教师的评价范围之内[2]。这种评价方式的灵魂是鼓励,它主张多给学生“一块糖”,对学生每一次细微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甜在心里,更加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因成绩不好就给学生“一巴掌”,给学生“浇冷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过程评价要“去伪存真”

作为一种纵向的激励方式,过程评价的优点不胜枚举,但如何高效运用过程评价达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去伪存真,掌握好过程评价的度。

1.不为评而评,确保评价实效性

评价的最终作用是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体验中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通过积极的评价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勇攀高峰。如果不能正确把握过程评价的内涵,把过程评价当作泛滥的鼓励,随便对学生竖大拇指、为学生叫好,无疑会让学生产生思想和精神麻痹,最终会阻碍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抓评价的实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表现调整教学方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持久进步创造条件[3]。

2.不繁文缛节,提高评价操作性

有些教师认为过程评价中应该增设多个项目,并认为这是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事实上,如果语文教师设置过多的评价项目,会让学生陷入评价牢笼,学生要面对的就是应接不暇的评价项目,不但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还会增加教师评价负担。当教师疲于以项目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会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积极表现,导致评价流于形式。因此,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需要,根据每节课、每单元或每个阶段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要体现评价的随机生成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3.不搞一刀切,提高评价科学性

过程性评价优点多,并不代表终结性评价一无是处,如果因为要实施过程评价,就一刀切地摒弃终结性评价,无疑是不理性的。终结式评价以学生成绩为衡量标准虽然有失偏颇,但却能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语言的应用情况及语言技能水平。如果能将两种评价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既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又评价考试成绩背后的学习行为,就能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能够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三、过程评价要“面面俱到”

1.让更多主体“说话”

从参与主体上来说,课堂评价的主体不应该仅仅是教师,同伴和学生自身也享有评价主体身份。在实施过程评价时,应该让所有主体都参与进来,具体而言就是实现教师点评、同伴互评和学生自评的三位一体[4]。教师点评通常是根据学生阶段学习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但是教师只有一双眼睛,很难将所有学生的表现都尽收眼底,这个时候如果能结合同伴互评,效果会更好。如在语文背诵环节、语文生字词听写环节,可以采用同伴合作的方式,让同伴之间互查打分。在写作教学时也可以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学生智力水平基本相当,他们更能发现彼此在写作中的闪光点。来自同伴真诚的评价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自评是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自己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评价自己是否弄懂了问题。有学生会将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网络和查阅图书进行解决,结果不但解决了遗留问题还发现了新知识,并表示自己对此感到十分自豪。学生自评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客观概述,通过自评能够促使学生进行非预期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过程评价,要给教师、同伴和学生自己评价的话语权,通过师评、他评和自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2.让目标递进实现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评价,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促使学生达成阶段目标,为学生实现最终目标打好基础。首先,应该将学生的进步作为第一等级的评价目标。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分析引导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每节课都要巩固上节课的新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通过评价督促学生养成“温故而知新”的习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其次,应该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作为第二等级的评价目标。在过程评价中要体现对学生生活常识、语文思维的评价;体现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理想价值和道德素质的评价;体现对学生责任感、爱国精神、集体精神等的评价[5]。再次,应该将学生的动态发展作为第三等级的评价指标。根据每个学生的语文学情建构相适宜的评价目标,对学生每个阶段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落实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自身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使形式不拘一格

要让更多的评价主体参与到语文教学评价中,其目的就是促进评价多样化。具体到评价形式上,也可以博采众长,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作为。单一的评价方式或者定量的评价工具所能反映的只是一个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等同于站在多个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更加客观科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使用各种评价方法。如评价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可以采用作文比赛法,制定比赛规则,明确得分细节,给学生作文打分评价;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可以采用课堂观察档案袋评价法,对比学生各个阶段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采用辩论演讲法,结合单元或者每节课语文教学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演讲,对学生辩论演讲中的语用问题、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进行评价;评价学生语文生字词、文章内容掌握情况,可以采用听写法。通过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覆盖性,能够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价,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使时间恰到好处

过程评价中评价时间的掌握是非常有讲究的,是即时评价还是延时评价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否则也会影响评价效果,不利于发挥过程评价的积极作用。首先,即时评价。主要适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不一时。语文教学中很多问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特点,当学生回答中表现出奇怪的想法时,教师要即时肯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说出来,让学生在得到肯定的愉悦体验时,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二是评价学生态度时。当教师发现某个在语文课上一直不认真的学生突然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应当即时肯定评价,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面貌。三是评价学生学习方法时。学生在形成自我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尝试,当教师发现学生学习方法有效时,要即时肯定,让学生坚持下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上这些情况采用即时评价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激励、导向和反馈作用。其次,延时评价。延时评价指的是教师不急于评价,主要适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回答错误时。语文听写中很多学生都会犯混淆错误,遇到这种错误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应该给学生时间让其思考,当学生完成几次思考过程之后教师再延时进行评价,利于学生反思,还能帮学生记扎实混淆的问题。二是学生答不上来时。面对学生答不上来的问题,要给学生时间,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启发,让学生有思考空间,继而再进行评价。延时评价既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5.使褒贬有效平衡

采用过程评价,不仅要通过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适当批评,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纠正自己的错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寻找这两种评价的平衡,以有效发挥过程评价的作用。首先,多给学生表扬,多鼓励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父母和同伴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练就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驱动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要适当地纠错批评。一味地表扬也会害了学生,当学生屡次听写错某个字词、背不完整某篇课文时,教师要适时批评,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语文听写背诵任务。找到评价的平衡点,更能促使学生改正错误、端正态度,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过程评价将学生语文学习中各方面的表现都作为有效的评价指标,旨在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纵向激励,不但有助于树立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利于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时曙.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6).

[2] 陈尚达.语文教学过程的两个超越及其实现[J].语文建设,2008(12).

[3] 赖东升.新课程背景下构建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模式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

[4] 孙丽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机制的建构与思考[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6).

[5] 杨蔚苒.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的几点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

[作者:李东平(1965-),女,山西应县人,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篇5:语文激励评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引导.在教学中开展积极的鼓励性和发展性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它唤醒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使孩子愉快健康地成长.

作 者:陈卫琴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215200 刊 名: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PRIMARY SCHOOL TIM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G62 关键词:语文教学   激励性评价   兴趣培养  

篇6:语文激励评价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像,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激励性评价作用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在这里尤其要注重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评作用,事实证明,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美国一位名叫海伦的教师,在教育后进生效果不佳时,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再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集中起来,抄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这张并不起眼的小卡片,让优秀学生的优点更加突出,使他们更加自信,同时也使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海伦的学生中有位叫迈克的青年军人──―这个当年因上课捣蛋而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的学生,后来还把这张卡片带到了越南战场上。他阵亡后,人们从他的衣袋里发现了那张因折叠、磨损而破旧的、有的地方还被粘贴过的卡片,那就是由同学们评述而由老师亲手抄写的迈克最好品行的卡片!由此可见,同伴间的激励,更能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强大的动力,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三、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局面,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

2.《语文课程标准》问答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崔峦

3.《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周卫勇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6月版)

篇7:语文激励评价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在我区已经进入第三个学年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参与课改实验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原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必须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洗礼中加以更新,才能够真正适应教育的发展形势,抓好教育教学工作。这当中,急需更新的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因为科学的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动力之一。新课程提倡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要改变仅以纸笔考试作为唯一手段的评价方式。那么,怎样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激励性评价”是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人在受到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会产生巨大的动力,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进步,从而产生最高的学习效率,最好的言行表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种激发和鼓励所产生的效果则尤为显著。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十分必要。

那么,什么是“激励性评价”呢?“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尊重、信任、肯定、赞许、鼓励、嘉奖等形式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答案正误、思维水平、学习效果及进步幅度、努力程度有无创建等方面加以肯定和赞许,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的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使其积极主动学习的评价方式。

那么,怎样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以抛砖引玉吧!

篇8:过程评价实现语文教学纵向激励

一、过程评价的“三是三非”

1. 旨在“满园春色”,而非“一枝独秀”

语文课堂上惯用的评价方式具有“终结性”特质,学生的语文成绩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这种评价方式“杀伤力”大,大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之势,与新课程“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注重形成性评价”等要求相悖。受终结性评价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都习惯性表扬和激励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几乎不闻不问,导致语文课堂“一枝独秀”现象明显。过程评价要求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从最终的成绩上转移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上,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1]。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过程评价关注的是“满园春色”,而不是个别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

2. 关注“破茧之路”,而非“成蝶之美”

语文教学不是搞生产,不能只关注预期的成蝶之果,而应该更多地关注“破茧之路”,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每个学生受个性、习惯的影响,学习经历不同,学习过程也是“千姿百态”。将评价目标限定在最终的学习结果上,会削弱评价的积极导向和即时激发作用,过程评价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轨迹和学习领域都纳入到评价框中,对所有有价值的学习行为、正确的学习态度都进行积极评价,而不是只对产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表现进行肯定,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经验的不断积累。

3. 重在“给一颗糖”,而非“给一巴掌”

教师评价对学生情绪的影响是直接的,看似平常的鼓励可能会让学生高兴好几天,而几句打击可能摧毁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浇灭学生学习的热情。过程评价不是跟学生“算总账”,不是以学生期中或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每一步,关注每个学生的语文潜能。学生完整背诵出以前背不出的课文会得到教师的表扬评价,按时完成以前完不成的作业任务会得到表扬评价,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也会得到教师的表扬评价,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学习体验都在教师的评价范围之内[2]。这种评价方式的灵魂是鼓励,它主张多给学生“一块糖”,对学生每一次细微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甜在心里,更加主动地学习,而不是单纯地因成绩不好就给学生“一巴掌”,给学生“浇冷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过程评价要“去伪存真”

作为一种纵向的激励方式,过程评价的优点不胜枚举,但如何高效运用过程评价达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语文教师要学会去伪存真,掌握好过程评价的度。

1. 不为评而评,确保评价实效性

评价的最终作用是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体验中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或不足,通过积极的评价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勇攀高峰。如果不能正确把握过程评价的内涵,把过程评价当作泛滥的鼓励,随便对学生竖大拇指、为学生叫好,无疑会让学生产生思想和精神麻痹,最终会阻碍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抓评价的实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表现调整教学方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持久进步创造条件[3]。

2. 不繁文缛节,提高评价操作性

有些教师认为过程评价中应该增设多个项目,并认为这是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事实上,如果语文教师设置过多的评价项目,会让学生陷入评价牢笼,学生要面对的就是应接不暇的评价项目,不但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还会增加教师评价负担。当教师疲于以项目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会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积极表现,导致评价流于形式。因此,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具体需要,根据每节课、每单元或每个阶段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要体现评价的随机生成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3. 不搞一刀切,提高评价科学性

过程性评价优点多,并不代表终结性评价一无是处,如果因为要实施过程评价,就一刀切地摒弃终结性评价,无疑是不理性的。终结式评价以学生成绩为衡量标准虽然有失偏颇,但却能反映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语言的应用情况及语言技能水平。如果能将两种评价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既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又评价考试成绩背后的学习行为,就能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能够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三、过程评价要“面面俱到”

1. 让更多主体“说话”

从参与主体上来说,课堂评价的主体不应该仅仅是教师,同伴和学生自身也享有评价主体身份。在实施过程评价时,应该让所有主体都参与进来,具体而言就是实现教师点评、同伴互评和学生自评的三位一体[4]。教师点评通常是根据学生阶段学习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但是教师只有一双眼睛,很难将所有学生的表现都尽收眼底,这个时候如果能结合同伴互评,效果会更好。如在语文背诵环节、语文生字词听写环节,可以采用同伴合作的方式,让同伴之间互查打分。在写作教学时也可以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学生智力水平基本相当,他们更能发现彼此在写作中的闪光点。来自同伴真诚的评价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够引导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自评是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自己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评价自己是否弄懂了问题。有学生会将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网络和查阅图书进行解决,结果不但解决了遗留问题还发现了新知识,并表示自己对此感到十分自豪。学生自评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客观概述,通过自评能够促使学生进行非预期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过程评价,要给教师、同伴和学生自己评价的话语权,通过师评、他评和自评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2. 让目标递进实现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评价,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促使学生达成阶段目标,为学生实现最终目标打好基础。首先,应该将学生的进步作为第一等级的评价目标。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分析引导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每节课都要巩固上节课的新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通过评价督促学生养成“温故而知新”的习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其次,应该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作为第二等级的评价目标。在过程评价中要体现对学生生活常识、语文思维的评价;体现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理想价值和道德素质的评价;体现对学生责任感、爱国精神、集体精神等的评价[5]。再次,应该将学生的动态发展作为第三等级的评价指标。根据每个学生的语文学情建构相适宜的评价目标,对学生每个阶段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落实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自身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使形式不拘一格

要让更多的评价主体参与到语文教学评价中,其目的就是促进评价多样化。具体到评价形式上,也可以博采众长,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作为。单一的评价方式或者定量的评价工具所能反映的只是一个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如果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等同于站在多个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更加客观科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使用各种评价方法。如评价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可以采用作文比赛法,制定比赛规则,明确得分细节,给学生作文打分评价;评价学生课堂表现,可以采用课堂观察档案袋评价法,对比学生各个阶段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采用辩论演讲法,结合单元或者每节课语文教学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演讲,对学生辩论演讲中的语用问题、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进行评价;评价学生语文生字词、文章内容掌握情况,可以采用听写法。通过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可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覆盖性,能够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评价,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 使时间恰到好处

过程评价中评价时间的掌握是非常有讲究的,是即时评价还是延时评价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否则也会影响评价效果,不利于发挥过程评价的积极作用。首先,即时评价。主要适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不一时。语文教学中很多问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特点,当学生回答中表现出奇怪的想法时,教师要即时肯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说出来,让学生在得到肯定的愉悦体验时,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二是评价学生态度时。当教师发现某个在语文课上一直不认真的学生突然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应当即时肯定评价,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面貌。三是评价学生学习方法时。学生在形成自我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要经过多次尝试,当教师发现学生学习方法有效时,要即时肯定,让学生坚持下去,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上这些情况采用即时评价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激励、导向和反馈作用。其次,延时评价。延时评价指的是教师不急于评价,主要适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回答错误时。语文听写中很多学生都会犯混淆错误,遇到这种错误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应该给学生时间让其思考,当学生完成几次思考过程之后教师再延时进行评价,利于学生反思,还能帮学生记扎实混淆的问题。二是学生答不上来时。面对学生答不上来的问题,要给学生时间,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启发,让学生有思考空间,继而再进行评价。延时评价既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

5. 使褒贬有效平衡

采用过程评价,不仅要通过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适当批评,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纠正自己的错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寻找这两种评价的平衡,以有效发挥过程评价的作用。首先,多给学生表扬,多鼓励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父母和同伴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练就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多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驱动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要适当地纠错批评。一味地表扬也会害了学生,当学生屡次听写错某个字词、背不完整某篇课文时,教师要适时批评,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语文听写背诵任务。找到评价的平衡点,更能促使学生改正错误、端正态度,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过程评价将学生语文学习中各方面的表现都作为有效的评价指标,旨在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纵向激励,不但有助于树立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利于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时曙.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性评价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6).

[2]陈尚达.语文教学过程的两个超越及其实现[J].语文建设,2008(12).

[3]赖东升.新课程背景下构建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模式的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1).

[4]孙丽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机制的建构与思考[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6).

上一篇:个人养老保险退休年龄是多少下一篇:小学生医学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