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2024-05-02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通用6篇)

篇1: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学生快乐成长

内容提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是活动过程的重要部分。为了能够不断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必须构建自主、开放、多元、过程化的评价体系。既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坚持面向全体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以过程评价为主,贯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关键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过程评价、激励创新

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导向和监控作用。通过评价可以及时指导和帮助师生改进教与学的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是活动过程的重要部分,评价过程中老师科学有效的指导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主体在自我反思、与他人比较中认识自我,增强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从而提高辨别是非、完善自我的能力。

因此,每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努力构建自主、开放、多元、过程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以课程的性质和特征为依据,树立重参与、重过程和重发展的整体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与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性与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构建自主、开放、多元、过程化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四点加以实施:

(1)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在具体评价操作中,不以活动的成果、结果为重点,而是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全员参与,强调学生对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着眼于通过学生自我信息反馈,发现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帮助学生小组(个人)树立信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形式上。自我评价是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自己反思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在小组里所充当的角色、表现、行为、方法和研究的成果,以及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达成度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在小组活动中与他人共事的能力,通常我们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让学生事先设计了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习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进行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其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这种方式既能够体现面向全员参与,而且每位学生可以不用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可以私密地评价自己,保护自尊心。

《主体附加搞创造》中,自评时老师并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学生在进行了实践后,各自对于自己的创造都有了一些新的构思:“如果我在制定时,能够考虑到“某某方面”就好了。”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自评予以肯定和鼓励,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改进创造,学生情绪高涨,纷纷讨论、修改自己的创作方案,因为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了承认,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后面的活动中。

(2)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同,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评价活动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班级、某一活动的全体成员)公开,具体评价操作时以叙述(小组)的自我评价为主,在指导教师,校内外专家、社区负责人参与评价时,也应鼓励、支持学生参与评价、答辩,允许保留小组(个人)意见。

面向全体的评价可以是小组内部的评价,也可以是小组间的评价。小组内的评价是让小组所有的成员共同参与评价,评价每个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通过评价来不断修正、完善自我,培养组内每个人的合作精神,提升小组活动中的凝聚力,进一步探索和解决新的问题。在《做模型建小区》这一活动中,小组成员在评价一位平时不太起眼的学生时这样说:“我真不知道你的手这么巧,这次我们小组的作品获得了优胜,你的功劳最大。谢谢你!”其他人也表示赞同:“我们从来没有发现他竟然能将纸模型做得这么棒!”在后来的活动中,其他同学也逐步重视到了他的意见,他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我真的发现自己越来越棒!原来我还能干成这么多的事情!以前我太小看自己了!”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段话,我们已经能够看出在活动中,学生已经逐步建立起自信心,并且一步步的在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乐于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小组间的评价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北京实验二小六年级学生上的一节《新校园新标志》一课。这节课上,每个小组都展示了本组设计的校园宣传册,当某一小组展示之后,其他小组会对其作品进行集体点评,汇报组也同时进行反驳,形成一种辩论的氛围。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思维内涵取长补短。

(3)以过程为主,贯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评价作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工具,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过程性评价肯定不适于让学生以各种方式随时评价了。此时,教师就应不吝于自己的言语和表情。作为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导师,更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能够使师生建立良好的活动关系,成为一种学习伙伴,教师评价学生,不应只是看他的成果怎样,学到了多少知识,关键是评价他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能力的提高以及研究性意识在行动的体现。比如听了一节《揉揉捏捏玩游戏》一课后,老师用了这样一些语言:用你漂亮的坐姿告诉我;你的作品真有创意;你的想法

真好,下课后老师向你请教好吗?等等。再如,《九宫棋》一课,有位教师就利用伸大拇指、故意输棋然后用佩服的表情看着学生的方式来评价。以上这些示例活动,可以视课堂的具体生成情况具体实施,授课过程中随时能给学生以心灵的触动。

(4)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去,勤于之间,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活动评价要做到因人、因活动、因课题(项目)而异,注意学生个体的纵向发展,不要用统一尺度对不同学生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和增长的情况。在活动中施展个性和才能发挥的程度,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探索、创意、独特的思考等应给予肯定,并允许在创新过程中出现失误。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任课老师经常会这样对学生说:其他学科的表现不会影响老师对你的感觉和印象,只要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你努力了,老师就会认可你;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你的作品,只要你是用心去做的,老师同样会给予你优秀等级的评价;无论你设计的活动方案和研究过程是否科学,只要你尝试去做了,你就是好样的;无论你的作品效果如何,也总有需要向别人学习之处或别人向你学习的地方„„所以,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们会积极参与每一项活动,他们还会勇敢地创新实践。学生们快乐,因为他们知道:一路会有老师和同学为他们喝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是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与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是活动过程的重要部分,对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是这样说的:要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如何能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评价,并能以评价带动整个活动过程的开展呢?这是每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都应该考虑的。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体系时,必须多思、多实践、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评价问题,构建新型评价体系,广辟评价空间,为学生成长加油喝彩!

篇2: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作者: 高中数学课程专家 评论数/浏览数: 396 / 1231 发表日期: 2011-07-25 17:05:19

给作者发送信息 |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

课程八: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处理好日常教学和高考的关系

第二讲

张老师: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大家继续参加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远程培训,我们这一讲要继续上一讲的内容,重点是新课程高考的变化和日程教学的关系。请允许我介绍一下到场的嘉宾,最那边一位是首都 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 师王尚志 教授,他也是我们高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边这位是首都师范大学的 张饴慈 教授,我身边这位是北京市石油附中的数学特级教 师薛文叙 老师,她同时也是清华同方研究院和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的研究员,欢迎各位来参加我们的讨论。为了使我们讨论线索更清楚,我们今天的论题有这样几个,一个是先要她们一下高考变化的趋势,还有一个我们要讨论一下就是在高中表现出来的通性通法有哪些。我们还有通过一些例题来具体地表现一下高考和日常教学的关系,怎么处理好这样的关系。最后我们要对这个过程,就是整个评价的变化做一个分析和小结。

下面请 薛文叙 老师帮我们分析一下高考改革的趋势。

薛文叙:高考到现在已经30年了,这30年高考改革在不断地进展,不断地变化,越来越成熟。那么主要就是经过几个阶段,当前这个阶段由于新课标教材的内容变化和新课标理念的深入,所以新课标的高考又进一步发生了一些变化,表现在“循序渐进,平稳过渡,稳中求变,稳中求新”这种原则。体现就是“三基为本,能力立意,有利选拔,注重导向”的命题指导思想。我们觉得其实高考命题是一门科学,所以现在的高考命题就非常一步一步命题越来越好,这个对于我们教学有一个指挥棒的作用,引导我们 中学数学教学在这一方面还需要我们一块来研究和讨论。比如说我们前些时候,很多老师在一起来讨论了,我们说应该从几个方面来研究高考呢?因为跟我们平常教学非常有关系的,我们觉得高考应该从这几方面的研究:

第一个高考实际上全面来考察中小学数学的主干知识,也就是课程的主要脉络,因为数学我觉得和别的课不同,数学实际上是一个累积的过程。那么同学学化学的时候是从初三开始,物理是从初二开始,就是五年,我们的数学和语文一样,就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了,那么有12年的累积,那么这12年积累过程当中,高考主要考察主干知识,主要脉络,对今后发展有用的知识,这是第一个特点。王尚志:这些主干知识也是我们平常非常熟悉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数和数的运算,包括多项式的运算,一直到指数运算,对数运算,运算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线。比如说对于函数的认识也是一个主线,实际上函数从小学就开始了,对函数的理解和认识,比如说我们要讨论同一个量,用不同度量单位的换算,实际就是一个函数关系。我们还要教给学生几个基本的物理模型,比如说时间速度路程的关系,单价总价数量的关系等等,我们学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一直到初中,然后直到高中,我们要学习大量的基本初等函数,理解这些函数基本性质,用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这些函数,可以看得出函数也是主线。那么几何也有一个基本的脉络,我们对于几何图形的处理,从综合几何处理方式发展到解析几何的处理方式,再发展到向量结合的处理方式,这样我们不断地提升对于几何,对图形问题的研究能力。那么对于概率统计也是我们的一个主线,我想另外一个需要大家十分关注就是数学的研究,是渗透在这些数学内容中,贯穿在整个课程前前后后。薛文叙:第二个我们觉得还应该从这个方面来讨论,就是高考特别注重主干知识和数学思想的交融,而这些东西在我们平常教学的时候,其实就应该不断地渗透,不断地培养,让同学不断对数学的本质,数学的思想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这样应付高考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觉得高考在这方面引导还是非常好。

张饴慈:而且这些数学思想以外,我觉得在这几年高考比较突出的就是归纳思想在现在高考里面出现越来越多了,过去在这方面比较少。

王尚志:比如说概念的得到,结果的引出这些过程实际上都是这些归纳的数学思想,我觉得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通常说演绎只是验证一个结果,但是归纳可以发现一些问题,发现一些思路,所以归纳思想在数学研究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那么在数学教育中应该也是需要强调的。那么,我们的高考也开始逐渐关注加大对这方面的考察力度。

薛文叙:而且这种思想现在被老师所逐渐的接受,原来数学教学中老师比较强调就是演绎,强调推理,现在就比较更多让同学活动,然后同学得到一些猜想,发现一些结论,然后再用演绎的方法去证明。王尚志:我们过去一段时间是从定义出发,现在我们要问这个定义的来源是什么,这个定义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这个定义,所以我们逐渐从问题出发,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引入一些定义,需要说清楚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

薛文叙:另外我们觉得高考中特别强调就是数学通性通法,强调数学本质的东西,对一些特殊的技巧,一些花的东西是很避免的,所以是淡化特殊的技巧,这个在我们教学中其实应该更多关注对数学的理解和数学的应用。

张饴慈:我觉得这个也是现在高考越来越好的一个方面,我觉得越来越突出通性通法,强调通性通法,对那些枝微末节,一些特殊技巧的题目是越来越少。王尚志:当然这也是需要有一个过程。

张饴慈:也不是说完全一点没有,但是我觉得这个趋势是应该看得很清楚的。

王尚志:这里面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通性通法?为什么这些是通性通法?我想我们在下一个单元里集中来讨论这一个问题,或 许能给 老师一些借鉴。

薛文叙:近几年高考增强了对阅读理解的考察力度,这个可能跟社会发展到现在,很数学新课标的实施,还有对人的一些基本素质的要求,在这方面对读书理解能力的考察力度就增强了,因为数学三种语言要读起来其实还是挺不容易,有没有这个能力,还是挺重要。

王尚志:因为我们在研制标准过程中,曾经做过一个调研,就是我们选的地理学,当时我们查阅了很多的杂志,做了抽样,在地理相关的杂志中,出现数学内容篇幅接近一半以上,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地理学家,作为一个地理工作者,你要处理很多的地理问题,尤其是处理现代地理学的问题,特别是依赖三维技术处理地理学的一些问题,那么你没有数学的基础,你没有数学阅读能力,要想去做好这些工作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觉得阅读的能力,包括语文的阅读,数学的阅读,科学的阅读都是需要我们非常关注的。比如说我们有一个调查可能不是非常准确,就是目前的中考阅读量是原来中考的一倍,那么高考也在增加,大概增加到60%,所有的篇幅增加在60%以上。增加了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数学。

薛文叙:另外就是近几年的高考,比较关注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积累这方面的考察,还有就是关注同学的创新意识,以及应用意识的考察,所以我觉得这一点对于今后学生的发展还是非常好的,对教学的引导也是有很好的作用。

王尚志:关于应用这个问题,我想高考里面出现应用题大概有 严士健 先生,张奠宙 和苏适中 老师,他们向考试中心提出了这么一个建议,希望在高考题里面增加一些应用的内容。我觉得他们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是有背景的,应该说从上个世纪数学最大的变化,就是数学的应用广泛性,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数学几乎渗透到我们科学技术的每一个领域,甚至逐渐发展到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要大量用到数学,用数学的思维,用数学的模型,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很多问题。那么这一种意识,我想在我们现在的高中课程标准里面,就成为了贯穿始终一条主要脉络。我们高考也需要考察这方面的能力,因此这几年在逐渐加大这方面,当然出现一些反复,也有一些不同的认识,我想这是一个趋势。从我们考察国外的考题来说,比如说(PISA)的考题,绝大部分都是(情景题),背景题,考察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我想这一件事情应该受到老师的关注。

张饴慈:这也是一件不太容易做的事情,要一步一步努力来做,现在高考在这方面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当然还是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把应用题等价于概率题,这就不对了,但是我想总的趋势还是越来越好。

王尚志:因为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一些所谓数学应用的活动,也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我想将来的评价,特别是在大学独立招生中,应用的成分也成为他们考试的一个基点,所以我想这些需要老师来关注的。薛文叙:现在新课标实施的省份越来越多,所以大纲版向新课标版这个过渡过程中,高考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数学知识有些内容就是加强了,而有些内容就减弱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能力这些方面的要求还是都有所变化。比如说像综合几何的证明,就用向量几何来代替了,所以这种变化应该引起我们老师的关注。

王尚志:我们在通性通法可能也要强调这件事情,因为我们现在和将来大部分人在大学里所学的数学,基本是在直角坐标系框架下来处理问题,而在这里面最有力的工具可能是解析几何和向量几何,和其他一些几何方法,将会力度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在高中课程也需要做适度的调整。

薛文叙:我们觉得高考有很多很多方面的变化,但是我们当前集中从七方面来研究一下,可能对我们的教学还会有所帮助。

张思明:刚才我们把第一部分,就是高考的变化 薛 老师帮我们梳理了一个线索,我们也看到高考变化的一些关键变化点,当然我们的分析不一定是很全面的,我想每个老师,特别是参与高三复习工作的老师,都会关注这个变化,也会有自己的看法。我想总的变化跟数学发展,数学教育功能的认识,都有相关,我想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些变化会落实在我们平常教学里面,会影响我们学习和高三高考复习,下面我们就想在这些变化中挑一下比较核心的内容,就是我们讨论第二部分,就是高中数学中我们最关心的,核心的,刚才提到的通性通法有哪些在高考题中怎么表现的,我们还是先请 薛文叙 老师给我们做一个介绍。薛文叙:我觉得数学思想方法其实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的一种抽象和概括,所以高考一定是把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高考我们认为很多方法,其实数学方法有很多,现在可以说这几个方面可能特别重要,一个是待定系数法,一个是中间变量替换,我们老师有时候常说的是换元法,其实换元法也可以看成是数学的思想方法,还有一个就是消元法,还有一个就是配方,这几个方法对我们教师来讲,在教学中特别重视的方法。张思明:重要的度量为什么它重要?

王尚志:我谈一点我的看法,请 张 老师补充。我觉得比如说待定系数,为什么是重要的方法,我们谈到待定系数就离不开模型的系数,然后说模型的参变量。那么我觉得现在对于模型的要求和模型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比如说举一个例子来说,在高中概率主要学习是四个基本的模型,一个是古典概型,一个是几何概型,一个是二项分布,一个是超几何分布。我们这四个模型都有参数,一旦确定它是一个古典概型,那么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个古典概型基本事件的总数是多少。比如说我们掷一个摋子,六个面朝上,我们把一个面朝上作为基本事件,那么基本事件的总数就是六。如果我们说偶像朝上和奇数朝上,我们就把它可以看作两个基本事件,那么他的总数就是二,所以我们要确定我们解决问题基本事件的总数是多少,这是我们利用古典概型解决问题所需要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比如说指数函数是刻画变化的一个模型,当我们一旦发现这一个具体问题是需要用指数函数来进行解决的,那么我们就需要确定这个指数函数的参数,也就是 的a是谁,a是大于1还是小于1吗,a具体是谁,只有确定了这个a才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我想其他也是这样,比如一二次函数,实际上要确定的就是 ,abc是谁。所以想这个模型非常重要,那么这种方法就变得很重要了,就是我们如何根据我们所要找到的模型去确定它的参数。

我觉得它的重要性不仅在高中数学中凸显出来,这种方法之所以能成为重要的方法,那么在今后学习中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无论我们在学习将来所学习的很多数学课程中,和其他的一些课程,我们都需要用待定系数去确定我们所研究的模型,是哪一个具体的模型。所以我觉得我们看待这个方法的重要性,可能需要更放开一点,这种方法在将来的学习中,在将来应用中,是不是仍然能发挥作用,才能作为一个通性通法的基础。

张饴慈:同样像中间变量替换,这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基本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东西分解成几个简单的东西,把一个复杂的映射变成几个简单的映射,每一个都是简单的,把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变成一些简单的东西,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思想。所以这样的思想对我们解决问题就非常有好处了,用这样的思想把我们学过简单一些函数模型,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套在一块变成一个很复杂,很乱的东西,但是你能够清楚它是一些很基本的东西,中间变量实际把一些复杂分成几个简单的东西来做。王尚志:这同样在大学里面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微积分的学习中,在导数学习中,复合函数求导,关键一步就是谁是中间变量。我们在积分过程中,常常要做的无非是,我们所谓换元法就是要确定中间变量,把一个复杂积分变得比较简单,我们在做函数变换也经常要用这种中间变量作为过渡,把一个复杂问题变成简单,所以我觉得这种方法应该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种基本方法。

张思明:我觉得像老师常说的配方,消元,老师们认识比较清楚,有时候其实可以更广义去理解,比如说三维的问题化到二维的问题里去做,其实有很多时候现在没有研究像二元函数,经常用等势面切一片这样的东西。像方程组,其实初中有把这个内容加进去,但是核心的思想就是转化成我们会做的,更简单的东西来处理。张饴慈:像消元法这个东西,除了在技术层面上让学生掌握方法以外,实际要想它的思想,实际把三维变二维,二维变一维,高维变低维,就是把复杂的东西往简单东西做,把空间的东西放在平面上,平面的东西放在直线上,这是人类在考虑问题的一个很基本的思想,总是要把复杂的东西变成简单的,然后一步一步来解决,所以从思想意义层面上都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不仅是这种方法操作上要懂得,另外要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张思明:但是在老师实践教学过程,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会总结出很多很多,比如说小的,在裂项差分的方法,还有一些很技术层面的方法,也是在我们看待这些方法过程中,是不是请老师提一个建议,很可能做这一道题的时候,就差这一点点东西,怎么把这个关系处理好?

王尚志:我想我们去分析这些问题,当然我们必须拿具体的东西来分析了,还是这几个基本的东西是重点的,那些东西实际上还是蕴含在这里面的。所以我想我们可以拿一些题目来分析。

张饴慈:我举一个例子,就是以前比如三元一次方程组,X+Y=1,Y+Z=2,Z+X=3,你把三个方程同时加起来,来做这个东西,这就属于一种技巧性的东西。这种东西只适合这类的,不适合通性通法。就是在这样的东西基础上,我觉得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花工夫,而真正消元的思想倒是需要掌握,有些老师总觉得消元太简单,反而不太重视,在技巧上花得太多。

王尚志:就是这种东西只是很小的,你占不了多大便宜。还是掌握那种最基本的东西,我觉得对于将来学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在这些问题上认真地讨论,所以我们建议老师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通性通法上,这样帮助学生把这些东西掌握了,我想基本的问题就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处理。张饴慈:比如说有的老师老觉得消元法太简单,没有什么可讲,实际上不是。有的学生这三个方程,这两个一看,X的系数正好相反,一加,把X消掉了。那两个方程Z的系数又相反,又一加,做了两遍以后,还是三未知数,就没有把这个基本思想让学生掌握好。所以最基本的东西一定要把握得非常好。张思明:我们请 薛文叙 老师谈一些例子。

薛文叙:我觉得你们几个人说得挺好,我觉得中学老师比较容易把方法看成操作层面上考虑得比较多,具体这道题用待定系数法,能求出A和B来,那道题用的是消元法,可是实际上他们蕴含的思想这方面我们考虑得不够,我觉得今后在这方面可以更多来思考一下。

我们就举例子,比如说最简单的,就是08年新课标的广东考题,等差数列,求,这就属于基本常识的最基本东西的考察,实际上是属于送分的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解决,我觉得实际上思想层面上来讲,就是待定系数法的一种思考。因为我们知道等差数列的基本模型,求(27:11)的公式,就需要(首相)和空差,那么要求这两个未知量的话,就得有等量建立一个关系。所以这个本身是不是就是待定系数法呢?

王尚志:就是相当于等差数列这个模型,受到几个参数的制约,一个就是首项,实际上参数通常说有这么几个,一个是首项,一个是项数,一个所谓通项,一个是前n项和,一个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差,实际上最根本的一个是首项,一个是公差,一个是项数,这是最基本的参数。这些参数就导出了前n项和,或者说通项的表达形式,所以我们要明确,我们老说知三求二,但是最基本的参数我们应该清楚。所以你做到什么时候,就能把等差数列固定下来了,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思想实际上是我们所谓待定系数在等差数列表现最核心的东西。张饴慈:不是光让学生说,这个高考题你会不会做,你要总结一下待定系数法,这个思想让他知道,现在我用什么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来做这道题的,不是说会做就算完了。

王尚志:其实你仔细想,咱们数列的模型主要就是两个,一个等差数列,一个等比数列,个别的数列等于是等差,等比混合一下,造一下数列。

薛文叙:学生如果知道从模型出发,然后需要待定这几个系数,他这么想我觉得他理解就深了,如果光知道知三求二,可能知几求几到时候可能不是只是死记。

张思明:两个层面,一个是策略层面,一个是技术层面。比如说一用两个参数,要用两个方程来定,这个东西有了就要去掌握方程很具体的东西。但是这个想法都没有,就来**撞了,可能是有好多重复,没有效率地学习起来。

张饴慈:另外像知三求二这种东西,只适合等差或者等比数列,但是你知道这些待定系数法在很多问题上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对这种方法培训有很大的好处。

薛文叙:比如说我们都拿最基本的题说,比如说今年江苏也是新课标的考题,一条直线是,这条直线是曲线 的一条切线来求实数b的值。所以等于给了两个模型,一个直线的模型,一个是切线的模型,要由这两个来确定b,肯定要建立关于b的方程。要建立关于b的方程,首先压知道找到切点,而且几个概念得清楚,得知道二分之一是切线的斜率,那么切线斜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你就知道这个模型,然后把它带进来,列一个方程组就可以解决了,所以一些基本题还是考察数学思想方法的。

所以我们觉得复杂的题目可能用得也是很多,比如说今年海南和宁夏的,这道题变成一个超难题,难度是0.096,不到10%学生做对,给的题目就是给了,这是老师所常说的平移以后的对钩函数。曲线f(x)在点2,f(x)的切线方程式y=3,第一个问题求f(x)解析式,第二个问题证明曲线的图象是一个中心对称的图形,然后求对称中心,第三个小问题就是曲线任意点的切线和两条直线,一个是X=1,还有一个就是对角线y=x,围成一个三角形,证明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定值,按说这个提示是一个属于一个常规的题目,第一你得把这个解析式求出来,求出来之后,判断中心对称可以用向量的方法平移判断,也可以直接用中心对称的(条件)来进行证明。然后找出来以后,切线方程知道了,这三角形的面积就好办了,来证明它是一个定值,所以这种题目我觉得不是特别新颖的那种,特别怪的题目,都是大家的常规题,为什么考得不好呢?那么可能原因首先就是这个里面渗透很多数学思想,比如说刚才求这个解析式的时候,它的条件就是f(2)的切线给你了,等于给了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就需要待定通过两个方程,解决的是两个参数的问题,就把f(x)定下来了。

王尚志:第一问应该是最常规的办法,就是拿两个条件确定两个参数,这个方程就定了。张饴慈:所以就是一个模型函数然后要确定系数,这是非常典型的模型和确定系数的关系。

薛文叙:而且确定之后,函数也挺简单了,变成F加上X减一分之一,刚才你说平移以后的对钩函数,对对钩函数很熟悉,一平移对称中心很容易就找到了,进行验证就可以了。所以说第二问其实应该也可以的。

那么第三问就是来证明这个问题,我觉得关键就在于待定系数法,第一个小问题解决了后面的问题,就奠定了基础。王尚志:实际上最关键的是第一步,你把这个确定了,然后你又熟悉对钩函数,其他的事情应该都是在通性通法以内应该解决的问题,有 时候 老师平常题目做得太多,太复杂,反而对这些通性的问题没有了办法。

张思明:其实老师在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当,老师在思考问题的,首先要找巧的方法,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这个,所以没有效率,其实还要想最本质的方法,你老想这是一个什么东西,怎么弄出来,学生效率也没有,抓不住大的东西。

张饴慈:另外这种题目,你看着很长很长,实际上你要做起来,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每一步做,你就觉得不是一个很难的题目。一开始就是一个待定系数法,就是一个确定模型,模型解决函数一出来,第二个问题再看,又变成一个不太难的。就是怎么来做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抓最基本的东西。薛文叙:比如说这个概率题,江苏也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是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绝对值,都不大于2的点构成一个区域。然后E是到原点距离不大于一的点构成的区域,D是绝对值不大于二的点构成的区域,随便向D随机投一个点,落入E中的概率。张饴慈:实际上模型是几何(概写),然后你只要把这个区域定出来。

张思明:我觉得语言的转化要求比较高,学生表达不太熟悉,用距离来描述这个区域。

王尚志:但是这一个判断,首先这是几何概型,我就求大面积,然后求小面积,至少我这个面积是对的。然后我看我求出大面积,我就得分了,然后求出小面积,我也得分了,再一比就是满分了。所以这是一个典型模型的判断,求解的一个题目。

薛文叙:那么比较困难一点的题目,就是比较大的题目,像解析几何里其实待定系数法是最突出的,因为(圆锥)曲线这个模型基本上就定了,尤其是平移和旋转这一部分减弱了,基本上都是标准位置上的圆锥曲线的,所以这个待定系数法使用得更多频繁。像今年海南第20题,学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这样的题目难,这个题变成0.173,也是一个很难的题目。直角坐标系有(37:33),左右焦点F1,F2,F2也是抛物线,的焦点,就是椭圆的F2焦点和抛物线是共交点。那么点M是C1和C2在第一象限相交的那个焦点,然后点M到F2,到焦点距离是三分之五,第一小问求C1方程。第二小问有一个M点满足的是 直线l平行于MN,和C1交于AB两点,和椭圆交于AB两点,那么OA和OB数量的积是零的话,求这条直线的方程。所以实际上给两个模型,一个是直线,一个是椭圆,首先把椭圆求出来之后,椭圆和这条直线相交,利用这样的性质来求这条直线的方程。那么基本的方法就是待定系数,但是能不能待定好,也就是怎么从已知条件发觉等量关系,然后列出相应的关于A和B的方程,然后把参数找出来。第二个问题把这直线中的两个参数又找到,所以这样的问题学生把握起来就比较难,原因在什么? 王尚志:我想除了待定系数在处理这个题要画画图,你要知道你要求的那个直线大概在哪,需要确定那个东西的意义是什么?可能会给你提供很多的思路去找到求解的办法。有时候我们也不能说待定系数就是变成代数的运算去做,因为这是解几何题,解几何题必须要画图,一画图会提供很多的想法,比如说第一象限的点,类似这些你脑子有一些印象,你可以提供你很多横本变形的方向。

张饴慈:我个人有一个不一定很对的想法,我觉得现在最后的题目,基本上待定系数,就是靠直线列几个方程,但是这个方程一般可能比较多,有时候三个,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有时候是二次的,有时候甚至要有一些比较好的技巧,如果硬靠这种联立解方程的方法,它就会比较难。我倒觉得难度在这方面做,不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只是在解这个方程的难度不一定做得很好,但是基本思想一定要弄清楚。所以我发现很多孩子做这种题目,方程全部列出来的,基本思路都是对的,但是最后做不下去,解不出来,我觉得倒不一定要在这方面难为学生,考这个东西就没有太大的意思,当然我这个想法不一定对。

薛文叙:对运算能力要求还是非常高的。

王尚志:我想这个待定系数作为一个方法,依托是对于模型的理解,因此老师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或者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强化模型的思想,所以我们在高中学的模型没有太多,比如函数的模型,简单的幂函数没有几个,Y=X,Y=KX,Y=KX+B,Y=X次方,Y等于AX次方加BX加C,Y等于X分之一,Y等于X分之K,然后再难一点就是Y等于X加X分之一的拓展。然后还有Y等于X三方,Y等于X二分之一方,也就是这些,然后指数,对数,三角函数,还有一些简单的分段函数,至少你要有分数函数的意识,我想这是函数的模型。当然还有离散函数,就是等差等比这种模型,你仔细想,概率刚才我们说了,四个基本模型,模型并不是那么太多了,我们至少要让学生把这些基本模型,以及这些基本模型能处理问题的范围解清楚,这个是掌握待定系数最基本的东西。

张思明:首先要判断模型的特征,由哪些东西来决定的,这个教学中要讲清楚。

王尚志:第一是有哪些模型,第二谁来决定这些模型,基本的参数是什么,这些模型能解决哪些问题,这是最基本的东西。那么再处理我们的问题可能会好一些。张思明:其他的通性通法也举一些例子。

薛文叙:下面就举一个中间变量替换我们举几个例子。一个是今年山东文科的第15题,是填空题,已知,那么求 所对应函数值。那么这一道没有给f(x),给的是复合函数,所以必须得首先用换元法,同学都很熟悉的,首先就设一个,然后转化一下,把f(x)就找出来了,找出f(x)以后,就数列就把对数的和,就变成了指数的积,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等差数列求和,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所以关键就在于,换元能不能把函数的关系搞清楚了。

张饴慈:实际上中间变量,实际上我们知道了一个映射,比如说,还有一个f(x),我知道他们合成的结果,„,其实这道题目很快把这个函数找出来。

王尚志:我想一定不是抽象的数据,一定要拿具体的东西,你要养一个意识,我看这个具体函数,我怎么来看待它。有时候一定要把最抽象的讲清楚,实际上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养成比较敏锐的看法,对这一类问题我觉得是比较好的。

薛文叙:比如说山东第12题,也是文科,有一个函数,是一个复合函数,把指数和对数复合起来了,给出a大于0,不等于1,图象如图所示,找出A和B之间所满足的关系。要看图说话,别把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结合起来来考虑,但是在考虑之后同学必须得明确,实际上是一个对数函数模型,只不过对数函数里面的自变量是一个复合函数,所以你得有换元的思想,把 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见得非得写出来,但是得有这种想法,然后看成一个整体结合对数函数的图象就考虑了。这个对数告诉你,0的时候函数只是在负1和0之间,那么你就得知道,对数值什么时候在0和负1之间,这个函数是增函数么对数比到底是什么情况,所以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换元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考察的时候其实考察这种方法。

张思明:当然还有一些例子也可以说明,像配方,老师在高考题中比较容易发现这个,因为老师们对这些方案比较熟悉。是不是我们请 薛文叙 老师再为我们介绍一下,就是结合高考题对于我们日常教学里面,怎么来通过关系把高考题反映在日常教学中,怎么来解决好像刚才抓通性通法,处理好过渡,怎么把日常的复习效率提高,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这样的建议和思考?

薛文叙:其实高考题很多时候关键是在你平常的基础,因为数学实际上是累积过程,光靠高三那一年复习,突击一下,大量的作题不能解决问题,是平常对数学的理解,尤其现在的高考越出越科学,是站在学科整体度高度上,考察同学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刚才我们说的模型,比如说高考题中,我们举一个例子,长方体模型在刚一开始学几何的时候,我们特别强调亿建立这个模型,那么这个模型究竟在高考中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举几个例子来看。

第一个例子就是海南宁夏这一道题,难度变成0.214,也是一个难题。就是就是一个几何体中的一条棱长是,在正视图中它的投影是 线段,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中,投影长分别是A和B,来求A+B的最大值,同学们想象不出来这个图是什么样的。如果同学脑子里长方体模型的思想,把这条线放在长方体中。张思明:把它浓缩到这里面,想象长方体,这个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

薛文叙:一放这个图里面,一下子就可以建立起来关于A和B长方体对角线之间的关系,那就很容易解决了。但是能不能有意识地去做,觉得刚开始几何的学习要很好的建立起来。

再举第二个例子,模型的判断线面位置关系,这是高考经常考的一种题目,其实今年也有很多题,我拿了一个稍微觉得比较难一点的题目,给了三个平面α、β、,给了两条不同的直线,M和N,给了四个命题判断真假。比如说有一个命题,M垂直于β,M平行于α,α垂直于β对不对,α垂直于,然后α又垂直于β,β垂直于,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如果同学把定理记住了,然后去想,可能也想象得出来。但是考场上就是一个长方体模型,你都不用画,眼睛观察观察,然后想一想,结合这个模型,我们把这个四个模型图画出来以后,每一个题都在长方形,每一个问题都在长方体中找到,如果命题是错的,我们就可以找到反例,如果这个命题正确的,我们就可以进行证明,或者我们就很容易判断出来,所以这种模型判断线面,位置关系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模型。

张饴慈:像长方体这样的模型,实际上是向量的思想,就是三个最基本向量基本定理,把这个问题用长方体这个模型来表示,我觉得不仅是通性通法,而且在几何上是一个非常直观,非常好的一个模型,是空间认识位置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有意识地把我们的问题转化成长方体的模型,用长方体来表述,这就是一个在教育中要非常重视的问题。很多老师总结了,这个很简单,做一些难题,最基本的东西没有把握住,我觉得不仅对高考是一个损失,而且对整个学生对几何的认识都是一个损失。

王尚志: 薛文叙 老师还有一篇文章将来要系统地介绍一下,因为我们在处理几何问题,还不仅仅是几何问题中,我们不断用到长方体的模型。实际上我们在强化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长方体就是直角坐标系的一个具体模型,我觉得这个是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地强化,所以从必修2,讲立体几何初步的时候,长方体应该成为认识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基本模型,反复强调,让学生脑子里印住这个长方体,不断地进行这样的转换,我想在处理像高考题这一类的问题,应该会给大家提供非常好的帮助。张饴慈:而且既使将来念高等数学,基的作用是一个最根本的东西,有时候不只是三个基,或者更多,这是一个核心的概念问题,像这样的问题都是非常非常基本,表面上看很容易,但是我们一定把它重视,一定要把它学得特别好。

薛文叙:我这里有一个题正好说明这个问题,就是全国乙卷第16题,难度是0.075,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三个正方形有一个公共边,公共边是A和B,二面角的余弦值是三分之根号三,M和N分别是两个四边形的里面和一个边,还有三角形的一个边上的两个中点,来求EM和AN所成角的余弦值,这个题这么难,原因在哪?其实同学把图画出来以后,如果用综合几何的办法画出来,实际是一个四棱锥,只不过四棱锥那一面没有画,如果都画清楚了以后,就很容易看出来。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正四棱锥,这正四棱锥,问题是在正四棱锥里面,相交的侧面上两条直线是一面直线,这两条一面直线去找他们的成角,去做平行线,用综合几何办法去做,就找不着,做不出来,所以很多同学都用这个办法,就解不了,就变成一个难题。

但是如果你要体会是长方体模型的话,其实我以这个高为Z轴,建立起空间坐标系之后,长方体非常熟悉,这个里面各个点的坐标很容易找出来,棱椎的顶点坐标也非常容易找,那中点的坐标一下子就算出来了,通过运算,这个运算也比解析几何的运算能力要求低多了。所以算出来,如果同学理会那个模型体会空间向量的重要性,那么这道题绝不会得这么低的分数,可能跟我们平常这方面的关注,和我们教学中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我们理解情况都有关系。

王尚志: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用了这么一个例子,就是长方体作为模型,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怎么关注,所以我想高考和日常教学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积累,才有可能使得长方体变成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一个基本模型。如果你想只是靠题目完全这件事情,我觉得是有困难的。张饴慈:所以我想我们日常教学里,对一些数学最基本的概念,最基本的思想,看似简单,但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要一定要扎得非常非常实,而不是靠大量做片子,不停做作题的方法来弄高考。

薛文叙:我们就要注意有些东西减了,比如说反函数,如果看全国高考题,很多省把反函数作为一个难题来考,或者是经常都出,但是新课标里面一个都没有,所以我们教学里面要关注这些。

张思明:要关注标准,要关注变化,这个也是挺重要的。过去的热点不一定新课程的热点,还有一些新增加的内容,我觉得也应该特别关注。

薛文叙:还有算法,框图,这些我想不是复习能解决,得平常教学的时候,让同学明白这个框图的来龙去脉,然后把它搞清楚,可能就好一些。

张思明:也是有老师在对框图的认识,比如说我们要强调框图要真的走,这个老师觉得就不重要,要理解框图,要学会脑子走模拟的过程。

薛文叙:另外我想,还有一个教学应该重视概念教学,其实概念清楚不清楚,对同学数学的理解非常重要。我们举一个例子,像今年天津的高考题,A大于E,常数C使得任意的B区间A到 2A,都有Y属于B区间A到A方,满足方程以A为底X对数,加上以A为底Y的对数等于X,求A的取值的结合是什么? 第一得明白函数的定义和值域,其实这个方程很多同学满意把它画出来,实际上这个方程体现出X和Y满足反比例关系,就是Y等于X分之A的C次幂,这个概念得清楚,这个函数是一个解函数,那么函数定义在A到 2A 之间的时候,函数值是在A到A方之间,应该A对应的是A方,然后 2A 对应是A,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关于A和C的一个方程。而且这个等量关系的分析,等于你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我们平常教学的时候,我觉得高中数学教学还是应该重视概念的教学。

张思明:我们的分析举了很多例子,当然这个分析我想每个老师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们从这个分析中看到 薛文叙 老师给我们提供高考题,提供了一个很强的信息,也就是在我们这个分析我们不是仅仅从一道一道具体高考题怎么做去入手,而是往回拉,为了做好这个高考题,为了提高复习效率,为了把平常教学做好,从高考题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思考,那么这个我们也希望这个讲里面最重要的东西。

那么作为整体的考虑,怎么样把这个日常教学和高考的联系考虑清楚,我想要通过更多老师的参与和校本教研来做这个事情。王 老师对日常教学和高考,您给老师们提点什么样的建议?

王尚志:其实刚才 薛文叙 老师都提到了,我们强调这么几点,大家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强化的东西,也是我们在接触老师过程中感觉到有点不足的地方,其实也不复杂,第一个就是概念教学,我们老师在听了很多课,老师常常不太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更重视作题,我们叫题型教学,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的课,概念用10分钟左右的时候讲完了,然后下面大量的练习,比如说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很多课堂教学大部分都在正题,那么什么是单调性,怎么理解单调性,单调性和其他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是什么,可能没有引起老师足够的重视,所以第一件事我们想提醒老师是重视概念的教学。

我们在大学 和 老师讨论的时候,我们要帮助学生改变的第一个习惯,就是学会阅读概念,理解数学问题,而不能仅仅靠作题来学习数学,这是第一个建议。第二个建议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通性通法,所谓通性通法,我觉得就是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要反复地让学生理解,不仅理解方法层面,技术层面,而且还要理解为什么这些东西是我们要关注的东西,比如说刚才我们强调的待定系数的方法,中间变量替换的方法,叫什么大家可以参考,还有消元和配方方法。

我想第三件事,就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把几何和代数结合起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数形结合,在讨论几何问题的时候要画图,在讨论代数的问题,可能画图,在讨论代数问题和几何问题我们要把这两者之间结合起来,可能会更好一些。所以值得关注的东西还很多,我们仅仅是强调了几个 方面供 老师来参考。

篇3: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如何建立一套研究生评价与激励机制来激发研究生主动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已经引起了研究生管理部门的重视。本篇论文以科研为导向,利用相关评价与激励理论,分析我校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一些评价和激励措施以及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这些理论寻求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评价与激励之道。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服装学院的特点,设计了“研究生评价及激励机制调查问卷”,选取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三个年级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问卷有效率83.6%。问卷涉及研究生生活、学习、科研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揭示我校研究生的评价及科研激励现状,表1是问卷调查的背景分析统计。

一、我校研究生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现状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其中把对生理、安全、社会需要的激励视为低层次激励,而把针对尊敬、自我实现需要的激励视为高层次激励。因此研究生激励一般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主要是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及科研活动获得的经济奖励,属于低层次激励,精神奖励是指研究生通过学习科研等活动获得的各种荣誉,属于高层次激励。在“研究生评价及激励机制调查问卷”中,我们对研究生入学动机进行调查,其结果汇总在表2中。从表格中可以发现入学动机相对明显集中在“进入更好的学校深造”、“为了就业前景更好”、“提高学历层次”,而这三项的共同特征在于更多是外部性的刺激要求,这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选择面小以及薪资报酬偏低有很大的关联。

研究生主要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申请发明专利等,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目的如表3,分析结果显示59.8%的研究生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51.3%的研究生是为达到高校科研机构的硬性规定,获得学历学位,49.6%的研究生是为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为了激发研究生科研热情,提高科研能力与培养质量,学校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措施和手段。被调查者中,87.2%的学生获得过生活补助,9.4%的学生获得过科研报酬,而50.4%的研究生希望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45.3%的学生希望获得科研报酬。生活补助覆盖面广,金额在200~500元之间,激励力度不大,根据美国教育学家杰斐逊所指的,合理的激励范围在20%~30%之内,激励发挥的作用最大,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学生认为奖金应该在1000元以上。对此,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激励措施主要有:将参与科研活动情况定为奖、助学金评定的重要指标;将参与科研活动情况定为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者给予奖励;对取得优异科技成果者给予奖励;对研究生获得科研立项给予奖励;鼓励导师设立助研岗位,资助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设立专项经费,资助研究生自主开展课题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励措施的种类多样性和针对性为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起到了鼓励作用。

根据调查结果,低年级研究生每周有17~32学时的课程,52.7%的同学平均每天投入科研活动的时间为0~2小时,而41.7%的同学期望每天花3~5小时在科研方面;高年级52.0%的同学在科研方面每天投入6~8小时,这与他们的期望值基本持平,甚至还有12.2%的同学期望每天投入科研的时间在9小时及以上,可见大部分同学愿意参与科研活动,如表4所示。

研究生在导师的科研课题中主要工作是收集、整理与分析资料;开展实验,整理分析数据;协助导师负责项目研究,主写研究报告及论文;等等。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的领路人。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或是朋友型平等关系,或是教学相长型互促关系,或是同事型合作关系,比较融洽,能主动和导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接近半数研究生的导师平均每月指导研究生3~5次,同学们对导师的指导都比较满意。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课题组内纪律制度,积极参加组内活动。在调查中发现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中存在如下问题:低年级学生课程较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科研;科研能力弱,无法在科研中承担重要任务;研究生主动参与意愿不强;研究生获得科研项目困难;对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力度不大;本单位对研究生参与科研无刚性要求;研究生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存在一定困难;研究生科研经费不足;导师太忙或疏于对学生的科研指导;等等。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培养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与科研安排不够科学;单位对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不够重视;研究生扩招后生源质量下降,自身基础条件较差;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的激励措施不力;研究生质量评价机制不够科学;招生制度还有待完善,导师较难招到满意的学生;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科研成果不重视;导师指导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二、加强与改进

1.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目前的奖励机制是通过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来满足研究生自身的生活需要,倾向于满足研究生的低层次需求;而高层次的激励需求并没有实现,研究生科学钻研的毅力和决心没有得到巩固和加强,缺乏科研的荣誉感和使命感[1]。在激励机制中,满足研究生的低层次需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倘若一味的使用物质需求来鼓励研究工作,不仅难以开发研究生高层次的需求意识,而且由于我国研究生基数庞大,单靠提高奖助学金,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在满足研究生低层次需求的同时,不断地注入高层次需求的因素,激励他们提高科研积极性,创造科研价值,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自我奋进、自我约束的主人翁责任感。从前面的问卷调查的入学动机和科研目的来看,将激励往科研与就业结合的方向引导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比较注重导师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研究指导的作用,而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和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则有所欠缺。(1)重视文献检索能力,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和结论,可使同行了解作者不同与他人的创新所在,可以在他人已有的学术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因此文献检索的能力培养是研究生的基本训练要求。(2)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要以科研为导引,强化创新的价值导向,完善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为了有效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举办不同主题的研究生科学创新比赛,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研究生学术交流基金,鼓励研究生参与创新性项目研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纵向、横向项目,大力表彰与奖励研究生中的创新发展典范,稳步提升研究生对学校科研成果的贡献能力,使研究生通过科研任务的执行,提高创新能力。(3)学校搭建教研平台,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研究生培养工作。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注重训练并培养研究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进而发展知识的能力;优化并整合研究生课程体系,增加学科的交叉性和前沿性,丰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加大课程开发投入力度,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引导研究生通过“助教、助研、助管”等方式参加产学研活动,增强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性。(4)加强研究生国内外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国际前沿、先进科研成果及追踪研究动态,可以开拓眼界,吸纳新的学术思想和观念,激发研究生学术兴趣,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导师教学科研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纺织服装大学赋予实质性内容。

3.改革导师指导模式[2]。无论入学标准和具体教学环节存在怎样的差异,各国的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的主要方式始终是导师负责制,因此我们有必要改革传统的导师指导模式,采取导师团队指导负责制。导师团队由不同学术背景而又相互关联的教师组成,一般是教授或副教授、青年博士教师一起指导研究生,其优点在于:团队成员可以互相交流科研经验及成果,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团队可以指派有丰富教研经验的教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发挥教授传、帮、带的作用;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让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提高年轻教师的教研水平。采用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有助于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的交叉和集成,加深研究生对不同领域的了解,实现学科交叉。

4.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3]是把教育、科研和生产相结合,整合企事业、高校、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有:(1)导师申请横向科研项目,根据企业要求的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和验收标准,以科研成果为媒介,高校发挥自身学科多、基础厚、人才强的特点与企业联合,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2)材料学院与企业合作成立了“北服—丰彩数码印花工作室”、“北服—立信染整示范实验室”及“北服—三联虹普新合纤工程开发中心”等一系列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提供大量实用性、可行性、创新性的资料。我们可在企业聘请优秀骨干技术人员担任研究生企业导师,目前在培养研究生中普遍存在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脱节的现象,而企业导师正是弥补此缺陷的有效保证。企业导师和学术导师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分工及协作,学术导师指导研究生做好选题开题工作,把握论文研究方向,规划课题技术方案,审查论文,把好论文质量关,企业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在工程技术实践方面的培养、学位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重点指导研究生课题中的实施方案和技术问题。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既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又能让研究生熟悉企业的整体环境,实现学校、研究生、用人单位的共赢。

三、结语

为了让研究生更好的参与科研活动,我们应该稳定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入学标准与生源质量;国家及相关部门设立研究生创新研究基金,资助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在现有的某些科研基金项目中,增设资助研究生的专项;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团队的指导作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企业积极为研究生提供科研机会;加大招生选拔制度改革力度,优化初试科目,加大复试权重;国家及相关部门奖励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表彰杰出科研后备人才;科学规范研究生综合测评体系,加大科研所占的比重;将指导研究生的成效作为导师绩效考核、岗位聘任及晋升的重要指标;导师招生指标的确定与科研项目及经费紧密挂钩。

我们要将科研的思维、意识和能力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从评价与激励理论的视角研究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方式,有助于丰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的知识,扩大学科研究范围,为有针对性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服装学院的特点,设计了“研究生评价及激励机制调查问卷”,分析我校研究生需求层次结构及相关评价和激励因素,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评价与激励机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科研导向,研究生评价,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2]范彩屏,王磊,王崇丽,陶建蜀.研究生导师团队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中的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170-173.

篇4: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关键词]回答契机 评价 导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42

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理解和概括能力不强,分析问题的角度较为单一等,回答问题时常常顾此失彼,甚至出现错误的价值体验,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回答的契机,充分利用评价语的导向功能,带领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经过挫折而获得成功感。

一、学生回答放光彩时

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营造出的“教学磁场”中,感悟、体会,并碰撞出一个个精彩的回答。一名优秀的教师,当学生回答出彩时,定能够迅速地把握语言,从而给其他学生以方法的指导或思路的延伸。

一教师在执教《静夜思》时,就有效地运用了这种评价。当学生正确读出“静”的读音后,教师当即评价:“静是一个后鼻音,你读得非常正确!”学生造句巩固:“同学们做作业时要保持安静。”教师评价说:“你说了一句完整的话,值得大家学习。”面对学生的回答,这位教师的评价虽是寥寥数语,但句句实用。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能够掌握知识点,获得言语习惯,这才是立足于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

二、学生思考无方向时

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有时也难免会出现茫然不知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理解跟不上去,找不到问题的正确答案。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指明思考方向,接通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解答。

在听一位教师执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在文本中出现了三次的四字词语“家家户户”,然后让学生谈谈这三个“家家户户”有什么不同。由于文本跨度较大,学生理解得比较吃力,课堂陷入了沉默。教师见状,提示说:“同学们可以关注一下,三个‘家家户户’所在的段落分别是作者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色?”

有了教师的提示,学生很快明白了,虽然都是“家家户户”,但时间的跨度却是四五十年。然而,时间在变,这种“家家户户”都是“花”的景色却没变。

以上片段中,当学生开始对教师的提问失去方向时,教师能够敏锐地感知学生的学情,并迅速作出评价提示,指引思考的方向,让学生暂时失去连接的思路又重新相逢,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实为佳举。

三、学生回答有失误时

学生的回答有失误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回答和文本不符。二是回答和教师的期待不符。两种情况另当别论。

如果是回答的确与文本理解不符,教师就不应该盲目考虑激励性评价原则,把错误也当正确,或是直白地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应该在不伤害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指出其错误。如一教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哦,你那么读,小动物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他们都引回来吧!”学生马上就领会到是自己的语速、语调有问题,第二次读就进步多了。

如果学生的回答和教师预先准备的或估计的大相径庭,出人意料,但又有它合理的地方,这时我们就要肯定他的思路,加以褒扬和启迪,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而不是粗暴地否定。

四、学生体验欠深刻时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若只浮于文字的表面,不够深刻时,教师就应通过适当的评价加以指导,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应有的深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断地肯定其正确的方面,哪怕是一点点,鼓励其说下去,并运用启发式手段,指点迷津,另辟蹊径,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地学习。

有一位特级教师上写人物的作文指导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口述人物特点和主要事件时,一个学生说的人物正是自己的老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当学生讲了老师平易近人、博学多才、从不批评学生等特点之后,却讲不出什么具体事例。这时,教师没有再让他想事例,而是做了这样的评价启发:“你很注意观察,对老师也很有好感。你说老师从不批评人,那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怎么办?从不批评,大家都随随便便,课怎么上啊?”

这一下,这个学生就有话说了。他讲了老师用眼神、手势、语言提醒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又讲了一个“我”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老师如何在课后诱导帮助的事情。最后,这个学生写出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收获了语言之美。

五、学生观点不全面时

学生由于水平所限,在回答教师提出的某个问题时,有时理解得不够全面,虽答对了一部分,但不完全。此时教师应通过有导向功能的评价,一方面,总结前面几位学生回答的层次,明晰学生已经到达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经过充分思考,作出完整的回答。

如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理解感悟台湾青年(也包括李博士等医务人员)在不知道亲人安危的情况下,冒着自己被余震伤害的危险,毅然决定为小钱捐献骨髓这一环节,教师先出示了台湾地震视频,激情引述,并随之提问。

师:面对视频,你最担心什么人?

生1:我担心青年的妈妈,不知道有没有受伤。

生2:还担心青年的妻子和孩子,他们可能走散了。

生3:或许青年的其他家人在这场地震中死去了。

三名学生的回答都有道理,但是,思考的视角都是集聚在台湾青年的家人上。其实,教师此时还需要学生感悟出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自己也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做这场手术的。于是,教师进行评价引导。

师:很好,前面三名同学的回答都有道理,谁能说说他们都是围绕哪一方面说的?

生4:都是担心青年的家人。

师:逃生尚且危险,何况做手术!你还会担心什么?

随着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思维视角,学生马上感悟到,还有青年和李博士等医务人员的安危,感悟也随之加深了。

六、学生理解现偏差时

在教学中,有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的理解却偏离了问题的要求,或是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回答就会变得答非所问。此时就需要教师迅速评价引导,拨正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经过再读再思,做出正确的解答。

我在上《从现在开始》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学习了《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你认为应该让谁当万兽之王?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认为应该让小猴子当万兽之王,因为小猴子让每个动物都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理由,很会读书。

生2:我认为应该让猫头鹰当,虽然猫头鹰和我们人的习惯相反,我们白天做事,猫头鹰晚上能做事,只要能做事,道理是一样的。

显然,学生的理解已经偏离了文本的价值。于是我进行评价引导。

师:你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老师很高兴。但是,作为森林的领导,我觉得它首先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课文也是这么写的,你说对吗?

生3:老师,你是说如果猫头鹰只想着自己的生活习惯,而不理其他动物的习惯,即使它当上了万兽之王,也不会是一个好领导,是吗?

师:你能马上领会老师意思,领悟能力真强。

当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时,一味地迎合或是粗暴地扼杀,都不是明智之举,只有正确引导,让学生再次立足文本,学生的学习才能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

七、学生意见有争议时

学生是有个性的群体,在很多问题上,往往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有经验的教师在面临这种情况时,往往欲扬先抑,进一步倾听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曾听过一个小学低年级教师的一节看图说话课。教师指着一幅三个小学生在校园打扫卫生的彩图问:“你们看,图上表示的是什么时刻?”几个学生意见不统一,有说早上,有说下午。教师没有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噢,有不同意见。请大家仔细观察,说出依据来。”学生甲:“是早晨,因为扫地一般都在早晨。”学生乙:“是中午,因为早晨同学们是来上学的,这图上的小朋友是背着书包回家的。”学生丙:“不,不是早上,也不是中午,是下午放学的时候,因为中午放学是不背书包的。”很多学生赞同最后一种说法。

这位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急于渗透主观意识,而是把讨论的局面充分展开,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了思维和判断能力。如果一开始有学生说出是“下午放学”时,教师就给予肯定的评价,虽然既省时又省力,但这样学生就只能停留在“知其然”的水平上。

八、学生水平无提升时

学生的回答不可能一下子就到达一定的高度,也不可能瞬间就对文本有最深层次的领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有层次性,特别是在学生的回答水平没有提升时,要鼓励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和高层次发展。

例如,在引导学生给“生”组词时,两名教师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评价。

【案例一】

生日(好)、生活(好)、生气(好)、生机勃勃(可以)……

【案例二】

生日(行)、人生(好)……

生1:身体。

师:身体的“身”和这个“生”很像,但这个“生”是后鼻音。你给大家提了醒,谢谢你。

生2:生龙活虎

师:有水平!你说了一个成语。谁也能像他这样说说。(生答)

案例一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机械地采用了“好”作为评价方式,学生最多能从教师的评价反馈中明白这个组词是可以的,全然没有能力和思维的提升。而案例二的教师的评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不断发展,使那些有独到见解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不断得到鼓励,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锻炼和发展。

有人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蜂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铁,但可以吸引学生;虽不是号角,但可以鼓舞学生。”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抓住时机,耐心细致地加以分析并作出正确引导,指点迷津,这是一门艺术。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被高度激发,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迅速培养。

篇5: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吉林省通钢三小 潘文英

“享受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很喜欢这句话,我想“双案导学”的探究过程,以及“双案导学”教学模式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一个令人欣喜和期待的过程。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有意义;二有效率;三生成性;四常态性;五有待完善。

我认为“英语的双案导学课堂”首先是“真实的课堂”“趣味热情的课堂”“有效率的课堂”“快乐互动的课堂”“合作探究的课堂”,而且又是“常态性有待完善的课堂”.

自实施双案导学教学模式以来,我一直在教学的前沿摸爬滚打,淌着小河前行。在校内举办的各种活动中,我幡然领悟双案导学的`实质: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下面我就自己在这些年的教学生活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和大家交流探讨一下。

一、我来谈谈我的评价机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评价机制的目的。我推选出几个学生给我制作一份精美的考核单,然后复印了几百份。每周一总结,排出名次。内容大体分为小组成员名单,然后是纪律、作业、学案、展示、总分、名次等栏目。考核由一号组长负责。学生在每栏表现好的加分,不好的减分。加减分由老师说了算,组长不能随便加减分。(考虑到公平、公正的原则)分数多的小组每周末要有奖励或不写作业,而分数低的小组则要有一到两遍的罚写作业。学生很有危机感和荣誉心,所以效果很好。另外我还把每月总分排名在前的小组,设立了拍照环节,学生们兴趣非常高。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我在预习和展示两个环节都充分用到考核机制。例如在预习课上,我会把单词的发音和句型提前写在黑板上,重点部分和易混地方,我会用彩色笔突出。然后在学生听音学习单词后,及时点拨学生彩色笔突出部分,并加以强调。然后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词汇的学习,对这个环节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加分或表扬,不好的就会相应的扣分处理。所以小组合作效率比较高。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学案,对于学困生,教师巡视给予帮助,或完成快和好的组长,可以帮助对应的组员给予提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同样对完成学案认真的同学和负责的组长给予奖励。小组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兵教兵的作用得到了发挥。

三、在小组交流的这个环节,我给出的时间是非常充分的。有时候几乎是半节课或一节课的时间,我想如果学生不能充分地读熟和背会及理解句型和课文。(www.fwsir.Com)是很难展示出来精彩的效果的。同时,我每次都会给出学生交流什么内容,交流的方式包括:谁先说,怎么说。交流时其他人干什么。充分利用时间,做到了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都在听说读写的环节中进行着。同理,这个环节我也用了考核机制进行评价。总体感觉效果很好。几乎大部分学生能在这个环节中把本课的单词、句型及课文读熟、背会。并能仿写和改编对话,在实际中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学困生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读、改写自己的错误答案。(但背下来是很吃力的,基础太弱)

四、在展示环节中我的考核机制也同样发挥了作用。我会对板书工整、干净和漂亮的小组给予加分,不认真的小组有扣分的处理。同时,对重难点和易错点有彩色笔突出的要求。这样学生在板书时,就会格外认真卖力。现在的五年四班,板书比去年就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效果。

另外,在展示课前,我会让他们提前两分钟准备展示任务。我会到每个小组里听取他们的展示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同时,对准备认真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对展示时倾听认真、及时纠错和补充的小组或个人给予加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而不能做到的同学则会被相应的扣分或罚写。听课不认真的就会相应的被遏制住了。课堂氛围也就相应得到了提高。展示的效果和速度也有进步。要求提完后,那么在展示的环节里,对展示的小组也有要求,能做到展示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环节紧凑、展示内容和形式精彩的小组得分会很高。对上述要求做得不好的小组,分数相对就会低。教师给评分。对低分的小组教师要给明原因,为什么失分,丢在哪里了,以后怎么加强。学生会很信服你的评分。所以他们会在下次展示时,积极主动加强练习和巩固,展示效果明显得到了提高。

以上是我在双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做法。可见评价机制一直贯穿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总体感觉学生学习效果比以往有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都用英语教学,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的素养。另外,在单词呈现时,尽量让孩子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会让学习效果更好。

篇6: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姓名宋浩

学号10***

专业 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梯队性评价的激励作用教育层次 本科分校 保定电大教 学 点 望都电大工作站日期2012年8月

梯队性评价的激励作用

一、实施背景:

管理离不开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评价理念逐渐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和组织实施者,我们都希望运用恰当的评价,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评价能面对每一个学生,使评价具有目标性、指导性和激励性,就成了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难题。

二、案例内容:

王子毅,男,9岁,三年级学生。该学生是二年级上学期转来的学生,在刚转来的两个月里该生上课不注意听讲,课上几乎每次都不完成作业,考试时答卷敷衍了事各科成绩经常考20几分,令每位任课老师都很头疼,我作为班主任压力更大。我决心改变他,在我与他的一次课余闲谈时,他告诉我:“我在刚转来时也决心学好,也努力学习了,语文由原来的倒数第一提高到倒数第三,数学也进步了几个名次,可老师并没有表扬,反而还是在班上点名批评了后五名同学,干脆我就不学了„„”我震惊了,我感到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于是,我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评价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目标,都有前进的动力,都明确当前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

三、由案例引出梯队评价方法

经过探索,我尝试了梯队评价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将学生分成三个大梯队,分别是优胜梯队、冲刺梯队、加油梯队。三个梯队分别有不同的含义,又有不同的要求。优胜梯队即优秀生行列,要求这些学生戒骄戒躁,保持优胜;冲刺梯队即中等生梯队,要求这些同学坚持不懈,努力向优秀生冲刺;加油梯队即后进生梯队,要求他们不灰心、不气馁,努力向第二梯队挺进。

为激励中等生和后进生,我又将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各分了A级和B级两个等级,目的是分解进步目标,树立自信。

为增强评价效果,我特意在教室设置了动态评价专栏,使师生有目共睹。评价结果实行时时评价,每半月一总结,使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定位,同时又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触手可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四、具体实施过程:

1、制作学生动态评价板块,把KT板固定在教室的墙上,版块主题是“我要进步”或“更上一层楼”。

用一块1米见方的KT板,把自上而下向分成三个不同的区域,分别是优胜区、冲刺区、加油区 即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等。

再将冲刺区、加油区各分成A区和B区两个区域,目的是分解中等生和后进生进步目标的难度。

2、每学期初,将全班同学都定位在“加油区”,让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一寸照片用大头针固定在本区,随着评价的不断开展,全班同学会进步到不同的区域中。

3、实施动态评价

多元化评价策略,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如下:

班主任:负责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对思想表现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并记录下来作为要晋级的候选人。对思想怠慢,纪律涣散的学生要随时提醒并引导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班长:负责统计本班的好人好事(拾金不昧、关心同学、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学习委员:负责向各任课老师统计两周内学习表现进步和优秀的学生,作为要晋级的候选人

劳动委员:登记劳动积极,主动为班集体义务劳动的学生。

此外利用学校的校信通随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评价自己孩子的在家表现。以上统计结果每周班会公布,两周一总结,以上后备晋级人员由全体师生共同评议,举手表决,超过本班三分之二人数即可晋级,没有晋级的同学,班主任和同学们向他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鼓励他再接再励,争取下一次晋级。

学生若出现打架等严重违纪行为,立即将学生下降到最后一级,以警告事情的严重性,避免再犯。若该名同学本来就在最后一个梯队,则在照片上贴上一个黄色的感叹号,以示警告,待为班级“立功”1次后方可摘下。

若在年度末保持在优胜队的位置,就可以申请“年度校园之星”的评选

4、人人明确自己的定位,树立自己的目标,查找差距,向更高梯队挺进。

五、实施效果:

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优胜的努力做得更好,力争不从优胜梯队掉下来,其他的学生谁也不愿意在后一个梯队,所以都争着上一个梯队,人人都在为上升一个梯队而努力,尤其是最后一个梯队,更是如此。而教师充分考虑到目标难度的分解,使后一个梯队感觉到上升一个层次不是很难,这种你追我赶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通过一年来的实验,这种评价制度不但提高了王子毅的学习成绩,使他由后进生进步到中等生的第一梯队,而且使我班每个学生都有了强烈的上进心,人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而且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定位,甚至对自己提出了学习计划,形成了浓浓的学习氛围。在今年的升级考试中,我班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同时这种竞争意识还拓展到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提高了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目前,这种评价制度在我校已广泛推广,深受领导、教师、家长的一致好评。

六、经验总结

(一)、评价的阶梯性

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阶梯化评价,有利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这种梯度化管理不但实现了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纵向比较,还实现了各个等级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有利于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深入了解,客观评价

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是对教师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避免评价的随意性。见到什么、听到了什么,随口肯定或否定一通,不加分析、主观臆断,这样就会造成评价的失准、失误,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丧失评价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很难预测和把握。对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出格”和“反常”,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面了解,细心分析,避免主观武断,才能严格准确地把握住事情的是与非。以教育学生为基本动机,采用正确、准确、有效的评价方式,达到学生受到教育的目的。

(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的法宝,因而,使得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转化为用考试的方法得出的考分。新课改下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 绩,而且,要看他的学习方法,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另外,要全面的客观地了解情况,尽可能防止“第一印象”,“刻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扰,避免个人的偏见,才能实事求是的依据学生的表现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评价要有发展性

上一篇:培训做题6:浅谈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下一篇:氨、铵盐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