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激励评价的方法

2022-08-18

第一篇:课堂激励评价的方法

论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科学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人才的竞争,于是学校教育成为各国开展较量的又一平台,这种强竞争力下的教育必然使学生的身心遭到不经意的损害。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如何在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前提下还给孩子一个美好而健康发展的童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所以激励性评价作为一种更多关注人文情怀的评价方式应该深入的被教师所理解和掌握。

一,激励性评价的内涵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的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新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一种策略。激励性评价是一种肯定性评价。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自信为旨归。激励性评价同时又是一种差异性评价。它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激励性评价还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的形成。 二.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首先,激励性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激励性评价的教师在课堂上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必然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其次,激励性评价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包容的评价,教师是一种朋友的姿态欣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与指导和鼓励。这种润物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使学生敢于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学生不畏惧老师。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激励和赏识,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一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3).激励性评价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

传统的纠错性的评价方式使班级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课堂时间大部分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的。担心自己被提问,担心自己不会回答或回答不准确而遭到批评。这种缺乏民主的班级气氛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学生团体的不团结、不正当的学业竞争都是这种评价方式所造成的。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下没有所谓的对与错的标准,只有回答的角度不同而已。所以学生不会纠结于标准答案而压抑自身内心的想法。这种评价方式更利益和谐、互助的班级氛围的形成。

(4)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指学生的学习心力和学习能力。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之于学生是一种探索,而不是一种负担。这种氛围下,学生学习的心力诸如学习动力、学习毅力都会大大加强。与此同时,激励性评价下的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性极大调动的教学,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自我锻炼,久而久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加强。学生日后的学习能力也会不经意间的大大提升。 三,如何正确的运用激励性评价。

(1).善于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的前提是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学生没有回答问题之前首先预设的就是学生不会给出合理而全面的答案。这种预设从出发点上对学生就是不公平的。激励性评价恰恰相反。老师相信学生,耐心的听取学生慢慢的挖掘内心的想法,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帮助找出正确答案。这种方式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发现潜藏在不同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 (2).善用激励性评价 ,学生不同激励的 角度和方式不同。

激励性评价的根基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是运用激励性评价的重要原则。教师要懂得欣赏不同孩子回答问题的角度,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给与恰如其分的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提升自信。任何敷衍或者不诚恳的激励对学生来说都是致命的。所以激励性评价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表扬。对不同的学生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方式进行差别式的激励。

(3)三,不断加强自我提升,活用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错用激励性评价不仅不利于学生成长而且还有可能给学生更大的伤害。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提升。提升专业知识,加强对学生情感、认知、心理的了解与研究。可以听通过名师讲座、教师互动交流、师生平等沟通等方式不断提升自我。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活用激励性评价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为激励性评价创造条件。

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能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把自身积极的情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把自已看成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让学生能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老师和同学的思想碰撞中明晰,深化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情趣,产生不断上进的信心。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的案例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理念的倡导下,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老师纷纷采取肯定的、积极的、富有刺激性激励的评价。激励性评价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有了评价目标,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才能不断反思并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激励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评价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所以,激励性评价了解学生现在的状态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或是给学生排队,而是用于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它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体现于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它注重在评价中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它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和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达到促进发展与改进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虽然在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我们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作为一个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工作的教师,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各级各类的听课学习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还存在诸多弊端,概言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深思:

一、是真诚的激励还是浮躁的表扬?

课例1:

一位老师上“秋天的雨”的公开课,教师课前做了一大堆小红花,上课时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对一个生字,教师就表扬“真聪明”、“真能干”等,同时还奖励一朵小红花,整个课堂掌声起伏,结果还未进入新课,已发放了大半盆小红花,教师只好歉意地说了声:“对不起,老师的小红花做少了,下节课再给你们补上。”学生听了很欣喜。

课例2:

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请同学读课文,部分同学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位教师满面微笑,热情洋溢地评价:

“——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

“——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

“——多动听的声音啊,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新文章你能读得这么流利,真是武功高强啊,可以收徒弟了!”

这两个真实的教学案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种不同的课堂评价的存在。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像课例1这种一味迎合学生的过分表扬十分流行,“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如果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或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到奖励,学生就会觉得索然寡味,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只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势利,批判力锐减,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把学生引向随意附和、不尊重科学的歧途中,给学生产生误导作用,认为只要有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对答题的思考,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事实上,对孩子而言,过多的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和应付的学习态度。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具体过程,肯定学生的成就与优势,发现学生的不足和薄弱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和发展建议。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始终用积极的眼光,从多种角度去看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存在着几个误区:一个是形式主义严重。“嗨嗨嗨,你真棒!”“啪啪啪,啪啪啪,拍拍小手表扬你。”响彻整个课堂。一个是激励评价过多过滥。老子云:“多名即无名。”过滥的评价实际上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再一个是对学生错误的答案缺少具体的分析,一句“继续努力吧”就完事了。学生得不到修正错误、获得成功的机会。还有的认为激励就不能批评,批评了就不是激励。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的问题。

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仔细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对于孩子们的发言与表现要适时适当而且正确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能错用乱用.如果孩子们任意回答一个答案都能得到老师那充满“激情”的表扬的话,这无疑是在助长孩子们的思维惰性,他们会渐渐习惯老师的这种“应付”心理。以后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就会随心所欲,匆忙答之。这样的话就起不到赏识教育的效果了。

教育评价的基本功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提高,不加辨析的盲目鼓励,不仅不能给学生有效的激励,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改进学习,往深处说,是对学生一种错误思维的肯定,而这种肯定,也许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老师们就让我们每节课后问问自己吧,今天我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发言了吗 ?

总之,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就让我们随着课改的步伐,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真正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自由自主的、个性化的语文课堂空间!

第三篇: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示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同时我们的评价也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这时,激励性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从我对激励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来谈点浅薄的看法。

所谓“激励”,顾名思义,激——使劲,使人的感情调动起来的意思;励——劝勉、励志、奖励的意思。我理解的“激励教育”是:以激发、鼓励、勉励等教育原则,营造“在激励中学习,在激励中成长”的教育环境,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确定学习目标,尝试学习成功,调动不同程度的学生奋发向上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我们的教学中,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的讲解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只有通过各种刺激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在这里,激励性的评价分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下面,首先来说一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作用。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适时的运用激励性评价,能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放心地、自由地从事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适时的运用激励性评价,学生的人格必然会得到充分尊重,学生内驱力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

三、在课堂上教师能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激励评价,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深度,还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由此可见,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就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评价。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的感悟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师生情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学生要求在群体范围内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意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合乎积极性的心理表现,若要学生积极进取、刻苦学习。教师应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励手段的作用。准确合理地采取激励评价,及时肯定学生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励性评价多样化

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过程、环境的不同,可有选择的实施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具体为:

1、尝试激励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说:“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勇敢点,你一定能回答上来的”、“你们谁是最勇敢的人,哪一个敢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某某同学指出了你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的一个小错误,你听懂了吗?那么你重新再做一次,改过来好不好?”、“做错了没关系,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采用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由成功的喜悦所引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竞争激励法。竞争,泛指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积极、奋斗、不甘落后的心理效应。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而持久性较差的心理特 1 点,恰到好处地在教育中使用竞争激励,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完成。在班级里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男生与女生的竞争、优等生与优等生的竞争等等。在此手段的运用中,切忌只注重个别优等生,而应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小组竞争、个人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3、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是教育教学的预期结果,是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具体明确的目标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低层次要求开始,经过引导,逐步追到更高层次的目标。有了目标必须辅以实现目标的若干措施。比如:选准教学起点,控制教学容量和节奏,由浅入深、铺设“台阶”,循序渐进。分层次教学,个别辅导。在使用目标激励中,应该注意抓好各个环节,注意目标的指向性、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逐步激励,逐步达到目标。

4、语言激励法

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与责备都更有力量。语言激励包括口头语言激励和体态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语言激励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在使用口头语言激励时应注重情感投入,即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奖。一句句简单激励的评价,像一股春风滋润学生的心田。慢慢地,学生愿意和老师交谈,与学生交往,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为此我深受启发,常常用用“你真聪明”、“你很会说话”、“你能行,我相信你”、等等,用这些带有丰富情感的语言,激励评价学生,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自由和谐地发展。

5、榜样激励法。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小见大。

6、正强化激励法。当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的行为给予不断地肯定、表扬或奖励,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大家鼓励鼓励他,给点儿掌声!”、“你的进步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多大的惊喜呀!”

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上述提到的多种激励性方法,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策略的思考

第一、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主动参与,才是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的根本途径。要使学生有潜在的发展主体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就必须介入教育的力量,给予适当而又必要的外在激励,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并获得主动的发展。激励性语言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教育策略激励性策略,即运用激励性的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自身潜能,以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将激励性的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课前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检查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不断地鼓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活动结束时,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3 第

二、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找准切入点

只有在宽松、愉悦、不断获得激励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变得活跃。教师要及时抓住稍纵即逝的新奇、独特的想法,给予赞扬,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发展,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愉悦的学习中体验、享受学习的成功。

1、在学生异想天开时激励

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成有用之人的条件,每个学生都具有待开发的潜能,都有他们自身的价值。但不可否认,由于个别差异,个人具有的潜能不同。所以,教师不要把学生都当成数学家来培养。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数学教师是怎么做的。

在一堂数学课上,这位教师问:“在平时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方形的?”一位学生说:“苹果”。教师耐心地问:“你怎么把苹果想成是方形的呢?”学生说:“我有一次把苹果放在桌上,一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苹果如果是方的,该有多好啊!”这位老师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苹果!”苹果明明不是方的,可这位学生却把它说成是方的,显然已经脱离了生活实际,但却反映出这位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假如老师简单地加以否定,那么一位天才在摇篮中就被扼杀了。

2、在学生向教师质疑时激励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证明,凡是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人,都非因循守旧、人云亦云者,而是对传统观念敢于怀疑,敢于挑战,以及勇于探索的人。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交流进步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力求使学生敢于挑战教师与教材的权威,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批判、反思型思维习惯。而当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观点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求异思维行为,保护学生的批判 4 性思维品质。

3、在学生思维多样时激励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多样性的培养。数学课上,当学生出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时,教师要及时激励和表扬。同时,教师要有意设置一些思维多样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

4、在学生欲言又止时激励

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也要注意肯定性评价语言的选择和及时使用,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求上进的环境。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要注意他的一举一动,观其眼神,察其面色,只要他们有一点想学的样子,就要充满信任的请他发言。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机智地处理,使学生不失“面子”。

第三、形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是这样一幅情景:教师有绝对权威,教师意志决定一切,教学中存在强制、训斥、威胁和鄙视的现象,师生关系疏远、紧张,缺乏心灵的沟通,本来应该充满愉快和成功体验的教学活动却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甚至会厌倦的。以激励为手段,以语言为载体,采用激励性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中不良师生关系的一次积极和彻底的纠正。

第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评价学生由于智力水平、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记忆、知识的运用能力等各不相同,各人的数学活动的水平层次也就不同。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数学现状”和认识水平来进行教学和评价,也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放在学生 5 的位置上,尽量揣摩学生的认识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对于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1.对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 应重在鼓励其敢说、敢问,评价时要体谅其学习困难,肯定他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切忌轻率地为其下结论,简单地评价他的智力问题。

2.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 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永不满足。心理学认为,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心、 探索欲,而优秀学生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教师对 于他们的评价要求应适当提高,激励其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要有效的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活泼有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必将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与背景

5.12特大地震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作为极重灾区的都江堰市,所有的学校实现了重建,教学设施一流,但教学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目标短视、效率低下、评价单

一、缺乏活力。

具体表现在:

第一,过分看重考试,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学生发展的其他潜能,因此目标单一;

第二,评价指向单一,过于关注最终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及过程变化的有效评价,对学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视而不见,忽视情感态度的评价;

第三,评价方法简单,只重视考试学科检测结果,强调量化分析,忽视质性分析,用死数据管理活学生,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束缚学生的身心。

第四,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基本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与到设计自身的评价中; 第五,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受到限制。所有这些现象,都不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课题组针对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师软实力失衡的情况,想通过抓住课堂主阵地,以课堂激励性评价为突破口,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都江堰的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十局学校地理环境可谓得天夺厚,但是地震后,随着城市人口的重新安置,在生源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如何留得住学生,实现教育的社会效应最大化,办出我校的特色,使我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问题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高度重视。要真正实现学校“和谐发展,人文见长”这一办学理念,必须以科学的教育观为指导,培养全面的人、和谐发展的人,人文素养日趋成熟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多少新意,但是从实践上却是意义重大。我们不缺乏理念,缺乏行动。况且,教育不是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本地本校的实际,我们认为有以下研究意义:

1.都江堰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文件中,强调建立促进老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老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能力的作用,实现师生共同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培育学生,而不是用一把固定的标尺对学生进行分类,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将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根本特征是:结果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重视学生的思考和发展过程。

2. 灾后教育重建的需要. “5.12”这场浩劫给我校带来深重的灾难。值得欣慰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下,在上海援建方的大力支持下,一年后的今天,我校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市城区内,硬件设施以一流的标准跃入师生眼帘。这给我校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全新的挑战,亟待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3.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并了解学生,与家长座谈后发现,我校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评价内容上,知识、技能方面的较多,情意方面的较少;在评价标准上,共性颇多,个性颇少;在评价主体上,学生多数消极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与行动;在评价的重心上,多数老师,甚至个别领导很看重结果,较为忽视过程管理。学生在课堂上激情少了,欢声笑语少了;探讨交流的机会少了;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成就感少了。很多孩子没有积极的学习心态,个性磨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十分溃乏。40分钟的课堂效益不令人满意: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代替了其他两个目标。许多孩子上了初中后,学生学习兴趣呈递减趋势,后劲不足,学习方法欠佳,学生的生存状态令人堪忧:九年学业完成后,学生是整齐划一的流水生产线生产的产品,越来越没有活力,没有创新意识,缺乏实践能力。

这些突出矛盾与我校打造灾后“城区精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和谐发展,人文见长”办学理念格格不入。如何解决?我们想侧重于通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进行研究,积极实践激励性教学评价理念,如何让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如何使用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组织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优化课堂练习,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推动所以学生向前发展;如何建立一种科学动态生成的课堂评价体系(包括师生);如何实现九年学习目标的贯通 ,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4.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这不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但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可谓举足轻重,且责无旁贷。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无法实现学生的发展。

三、对课题的阐释

1. 什么是激励性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许多教育专家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人才观的科学认识, 80年代以后,激励性教学评价逐渐成为一种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2001年6月,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改革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为目的,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对激励性教学评价做了初步的界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显然,激励性教学评价不同于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它是一种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个体差异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它的突出特征是:评价注重过程,注重变化,彰显个性,促进发展,终身受益。 2.什么是个性?

个性就是个体差异,个体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以及隐藏在这些特点下的发展潜力。 3. 什么是个性发展?

《学会生存》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学习:内在的财富》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指出:“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可能更重视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们是人的自由的最明显的表现”。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系统深入的进行分析,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达成预期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除了来自于课程标准,也要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内在的财富》指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追求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或课程变革的重要趋势。 这正是教育的本质。

4.激励性教学评价怎样与课堂结合呢?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作业教学,作业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教学,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的互评中,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学生可以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第二,师生角色互换,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有很多课程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既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小组学习活动合作与开展 ,自主学习本是新课程提倡的好的学习方式,但是真正的落实还需要花大量的功夫,这是课堂教学抓激励性评价的富矿。

四、 错误反思交流 。教学错误,主要是指学生,学会反思,学会交流,就是学会进步。很多学生都有回避的内在潜意识。

第五 课外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知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校以外,传统课堂很少涉及这方面的教学。虽然新课程提倡校本研究,但大多流于形式。教师不进取,照着教本念经,最轻松,最保险,却是害了学生一辈子啊。

5.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

一般说来,评价由量的描述、质的描述与价值判断三部份构成,核心部分是价值判断。那么,本课题研究的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第

一、通过激励性课堂评价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基。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点,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第二、通过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面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通过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化的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学生表现出来的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尽所有学生的身高。

第四、通过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彰显学生的个性特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现在的课堂,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千课一教,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个性被磨灭,创新精神被扼杀。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实现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所以,课题的设立,与新课标的理念,与我校提出的“和谐发展,人文见长”这一理念是吻合的,更是有机地融为一体。

四、 研究的策略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学,而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上,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所以,我们以课堂40分钟为突破口,将 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把握好这40分钟,学生的发展才会是稳步前进,教学效益才会稳步提高。

1 .优化评价语言,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激励功能,扩大学生学习参与面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的进取心,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使用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组织课堂。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以激励学生为导向,既要做到客观,富有针对性,富有特色,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满怀信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尽量避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评价语言不仅要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方法;同时,评价时间要适时。根据学习内容有时需要即时评价,有时需要延时评价,让更

多的孩子参与其中,扩大鼓励的范围。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评价应该以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氛围,激发学生思维为目的。

2.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习方式转化,建立自主合作的课堂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大满足个性化成长需要。

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会自评、互评、听评,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最大满足个性化成长需要。

3. 优化教师评价语言,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导向功能与生成功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参与度,扩大生成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充分优化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导向功能与生成功能,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度,扩大生成效果,提高课堂有效性。

4. 优化课堂练习的设计与评价,体现个性化、梯级性、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用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完成各项练习。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可以采取分层练习,为激发学生主动练习,可以采取自主选择练习,奖励式练习,针对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可以采取合作式练习,为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可以采取互拟试题练习,为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甘落后的精神,可以采取竞赛式练习等。通过多种形式达到优化课堂练习的目的,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推动学生向前发展。 这些是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落脚点,是科学合理,全方位的评价,更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评价。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达到,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有成效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激发学生的潜能,处处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充满情趣,体现生命的灵动与意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研究的方法

初步确立了一些实施激励性课堂评价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我们主要采取的是行动研究法,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激励性教学评价”这一理念,进行学习、反思、比较、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及时研究出现的新问题,达到新的高度。并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使理论在实践中升华,实践在

理论指导下取得丰富的成果。 (1)量化式评价。

针对评价对象按照一定的要求用等级(分数)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课题组将制定实施“量化表”。 (2)等级制评价。

实施激励性评价,用动态和变化的观点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学习效果。评价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分成几个等级。而是将学生要达成的目标分成达标等级。让学生明白自己现在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处的位子。并给予每一个学生前进的目标和方法。课题组将对学生学习行为制定激励性量表 (3)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过程性评价不仅仅是学业方面,课堂的方方面面都要涉及。课题组将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表。例如学业成绩应按照单元测试占20%、平时作业占20%、课堂学习占20%、期末考试占40%等项综合评定。课题组将制定相应的规范

(4)课堂语言的规范。课题组将制定相应的规范 (5)学生作业的规范。课题组将制定相应的规范。

2.观察法。进行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真实状况,改进研究策略。 3.调查法。通过师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发展状况与需求,改进研究方案。 4.文献法。通过收集研究文献资料,提供理论支撑,以了解本研究现状与方向,结合自我发展需要,保证研究具有时效性、前瞻性。

六、研究对象 2-7年级全体学生

七、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完成时间为三年:即从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0.6——2010.12)

1、建立学校“激励性教学评价”课题组,进行校情调研,审视学校开“激励性教学评价”实验研究的基础条件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制定实验研究的工作计划,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范围,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时间进度。

3、收集有关“激励性教学评价”课题研究的前沿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研究成员认真学习理论,做好行动上的准备工作。

4.研究成员正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就“激励性教学评价”这个方面深入反思,找出困惑与不足,形成书面材料上交,供研究集体共同解决。

5. 将平时研究组成员课堂教学实录制成光盘,供反思,供后期作比较之用。 6. 聘请主课题组负责人——田林和有关专家来我校对全体教师作课题研究的辅导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1.3——2013.1)

1.提出“激励性教学评价“实验研究假说,并进行研究,论证。 2. 制定详实而可操作性的方案。

3. 学习理论组织研究成员观看成熟的课堂实录光盘,至少每两周一次。 4. 组织研究成员外出参与区片、省市级教研、学术交流、听评课等活动,并带回有关“激励性教学评价”方面做得较好的,进行借鉴、尝试。

5.课堂研究校内每两周至少上一节“激励性教学评价”研讨课。供集体分析、研讨,指出成功之处,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6. 反思 每学月研究成员通过自己的教学实情,写一篇教学反思或随笔,即拾取在“激励性教学评价”方面的点滴得失。

7.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实践“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以来,学生的内心变化情况。

8. 对实践“激励性教学评价”课堂效益进行定时与随机检测。 9.分析、总结各渠道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或调整下一步工作。

10.请相关专家及教研室负责人到校深入课堂听课,研讨工作中的得与失。阶段总结

11.学期结束,各子课题都要写出阶段性实验总结。总结一学期的实验成果,分析存在问题,写出下一学期实验研究方案。

12.学校应于2010年后半年召开一次全校性的研讨会,进行论文交流,科研成果展示,组织公开课观摩,对科研成果和论文进行评奖,表彰课题实验研究的先进课题组和先进个人。

13.搜集、整理实验资料。这里的资料指的是在实践“激励性教学评价”研究工作计划过程中所得到的大量的新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加工。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3月-2013年月9月)

1、将实践上升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深入开展实践“激励性教学评价”课堂活动。

2、请市教育局、教研室、兄弟学校来我校光临指导课题开展情况,由我校研究组成员上1-4节各具特色的研讨课。

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4、召开课题研究成员鉴定全。

5、修改报告,接受评估。

八、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实践的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融入激励性教学评价理念。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的主要研究方式是:“闭门修炼”→“外出取金”→实践研究→分析反思→再实践→再认识→“展示研究成果” →巩固推广这样一个大方向。这是研究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九、预期效果:

我们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想得到以下几个层面的效果:

(一)理论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专著

(二)实践成果:

1.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在其引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尊重其人格,充分关注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教师突破发展瓶颈,专业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教师基本建立现代教育理念,呈现现代的绿色的课堂,教师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3.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在“和谐发展,人文见长”这一理念下,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创造“适合于儿童的一种教学观”,尊重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上新台阶,教学生命焕发青春。为学校可

持续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师生得到发展的同时,学校也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十、条件保障

(一)环境条件:

1.领导的重视,教师的支持,建立完善相应的研究激励机制。

我们想,针对我校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教师素质的客观现实来选择使用不同的激励策略:根据教师参与这项研究活动的实绩,根据教师不同的成熟度,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将采取一些精神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工作激励,语言感情激励,榜样激励,参与激励等。价值是先导,项目是载体,执行是基础,激励是保障,它们整合在一起后,一定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发展。

2.现代化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多媒体教室、录播室、每个教室多媒体支撑系统。还有较好的后勤保证。包括档案资料员。

(二)研究人员条件:主研人员全部是成都市、都江堰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主要选拔政治思想、业务能力、个人修养过硬的人员参加实验的。

我们将聘请成都市的专家作为研究项目的指导,保障研究的前瞻性、有效性。 2.现代化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多媒体教室、录播室、每个教室多媒体支撑系统。

软件系统:购入或自编足够的电教教材,用来开展系统的、连续的电化教学活动。

(三)信息条件:包括购入必要的指导书、参考书等。

(四)资金条件:其中也包括用来激励实验人员努力从事实验研究工作的奖励资金。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下一篇:快速移位长距离倒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