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论文

2024-05-04

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论文(精选8篇)

篇1: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论文

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实践探索的历史起点、理论研究的导向,是最普遍和最简单的现象。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切入点,起到一个理论研究的开头作用,掌握了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就好比找到一个源头由此顺流而下逐层推导各个阶段及研究内容,以便于明确整个理论体系,这样就能很好的把握会计理论的整体结构。因此准确的定位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对学习和理论的研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那么进行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研究时我们就要慎重考虑什么理论可以作为逻辑起点,这就要认真地考查会计理论逻辑起点应具备那些条件。笔者认为作为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应具备如下条件:

1.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客观的。只有客观存在的事物才能被人们所发觉,客观性就是能够为人所感觉与认识,并通过研究能掌握其发展规律,抓住其本质的。一个理论的起点若不可被认识就无法掌握该理论的精髓。

2.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必须是能够连接会计系统和会计环境以及能够连接会计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会计系统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理论体系,而会计环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环境,两者要联系起来就得通过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贯穿其间。

3.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必须能够对其他范畴进行推理论证。若明确了一个起点,掌握其本质,就可以顺着它的规律推导出一个又一个的理论范畴。这是由起点客观性、可推导性决定了的,使该理论能够一直延伸、发展下去。

4.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能够联系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作为一个理论的逻辑起点,能够推导出一系列的理论,并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而实践得出来的结果又可以来论证理论,两者不断的指导与论证,来延续其理论的发展,使之不断完善。

5.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动因。前面已经几次提到一个理论的逻辑起点能推导出新的理论范畴,并在实践的论证下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能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并不是短暂存在的,是一个延续的过程,是会计存在的必然性。

四、会计目标和会计环境相结合作为逻辑起点的理由及基本构想

(一)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结合的合理性

既然已经论证了目标的确立是人在一定客观环境下的主观行为意识,强调了人对会计环境的意识反映,侧重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此较容易忽视客观环境的作用,导致主观决定客观的错误。会计环境起点论片面的强调客观环境的主导作用,而容易夸大客观决定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因为作为会计系统中的会计目标,是整个大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和外部客观环境的结合能起到连接会计系统和会计环境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若是把两者结合,不仅可以避开自身的不足,也可以规范逻辑起点,这个一直争论的问题。把两个观点结合较之于目前存在的各种观点来说是相对完整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相结合具备作为会计逻辑起点论的条件

1.两者相结合是能够被我们了解、把握即具有可知性。会计目标是信息使用者做出的要求,它是会计环境对会计系统要求的反映,也是会计系统满足会计环境的要求的标准,如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会计系统则通过客观环境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会计信息,会计目标起点论强调了主观能动性,说明会计目标是可以被了解与掌握的。会计环境既然是客观存在的,就能够感觉与把握,进而才能够去适应。

2.两者相结合能够连接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会计目标本身就是对会计环境的一个反映,是受会计环境影响的,不同的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具体要求不同,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形成了会计目标,而会计目标从属于会计系统这个大体系,因此,会计环境和会计系统就能够很好的联系起来。

3.两者相结合能对其他抽象范畴进行推理论证。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下会计目标可推导出特定的会计假设,因为会计目标规定了给谁提供信息,什么期间的信息,以什么计量形式提供信息,相应的就有了会计主体假设、会计期间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和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假设作为会计人员在变化不定的会计环境下为进行会计工作所作出的合理推断,实质上是环境对会计发生作用的最好体现。会计概念的产生也是会计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被赋予着更新、更全面的内涵。

4.两者相结合能够联系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会计实践在会计环境中进行,通过作用于会计对象来达到会计目标,由于会计目标作为一种会计理论又会受会计环境的影响,才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正是会计环境(客观性)和会计目标(主观性)互补性的充分体现。

5.两者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会计环境影响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模式、会计实务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客观状况,而会计本质、对象、假设、目标都统一于社会活动中,通过会计目标对环境的反映,并随之变化而变化,来促进整个会计理论的变化发展。上述5点,能明确反映出以会计目标起点论与会计环境起点论相结合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构建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不仅能满足其作为会计逻辑起点的各项基本条件,而且以哲学的角度研究可以说明两者结合能够避开自身存在的不足,是互补的、合理的,可以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这样的论点才是唯物辩证的,才是经得起不断考验、论证的。因此,把会计目标起点论和会计环境起点论结合起来研究是具有可行性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小平。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罗勇,李定清。会计理论体系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3]谢德仁。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及会计理论体系[j].会计研究,1995,(4)。

篇2: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论文

一、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概述

1、会计假设起点论。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为了进行会计实践而对会计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所做的合理推断。会计假设最早由W・A・佩顿于1992年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提出,但直到50年代末才引起美国会计界的高度重视。其观点是既然把会计假设视为来自客观环境对会计的约束条件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那么会计假设就必须作为公认会计原则的最高层次概念或命题。按照演绎法,以会计假设为出发点推导出会计程序和方法。

2、会计本质起点论。会计本质起点论认为,本质是决定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根本属性。会计本质是由会计的内在矛盾构成,是会计这一事物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它从整体上规定会计的性能和发展方向。会计本质也是确定和解释其他会计概念的依据,会计研究首先应解决会计本质问题。这一观点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风靡我国,并在会计研究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存在于我国会计理论界的对会计本质的三种认识“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管理活动论”和“会计控制论”就是其长期研究的结果。

3、会计环境起点论。会计环境系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工作水平,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审计、财务的客观历史条件及其特殊情况。会计环境起点论认为,会计的历史发展始终受环境的影响与支配,会计环境不仅是会计研究的必经之地及深入展开研究之依据,而且是探明会计原理、本质及规律的出发点。会计环境决定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及会计职能等,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4、会计目标起点论。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会计目标起点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在会计信息系统论基础上,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思路深入人心并占据西方会计理论的主导地位。会计目标起点论认为,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应首先明确目标,再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计量,指导会计实务。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特征

1、惟一性。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只有一个,而且只能是一个。进行会计研究工作需要有一个切入点,即逻辑起点。从这点出发,研究会计的其他相关问题,达到对会计的深入认识,形成会计理论,进而指导会计实践,并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只有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才能减少研究的盲目性,达到对会计的本质性认识。

2、稳定性。所谓稳定性,是指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贯穿于会计理论研究的始终,不因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会计的实践活动,会随着时代、社会、经济等的发展而变化,从而使得会计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时期各个不同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发展性、复杂性和变化性。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和规定性。这就决定了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必然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不因时代、实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历史的稳定性。

3、普遍性。这里所讲的普遍性,是指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理应成为而且应当是所有会计学分支的逻辑起点,不能仅仅适用于财务会计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把这一特征称为统一性。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和绘图记事等会计学科的萌芽状态,到单式记账法的产生、复式记账法的出现,会计基本上是履行反映和监督的职能。这时的会计学科以财务会计为主。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管理的需要以及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等原因,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学等学科才相继独立成科。目前,会计学科又包含了一些新的分支,如国际会计、通货膨胀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因此,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就不能仅是财务会计的逻辑起点,它应该成为整个会计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

三、会计环境与会计本质相结合共同作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的合理性

前面对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一一作了介绍和评价,笔者也提出一种新的观点,即把会计环境与会计本质相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考虑,作为会计理论的研究起点。下面来谈谈理由。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会计环境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对会计环境理论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如果用系统、历史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会计理论,会计环境必然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首要因素之一。环境变了,则导致对会计其他领域认识的变化。把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的一个突出优点,表现在理论的前后一贯性和逻辑一致性上,因为考虑了会计环境的因素,把会计环境视为内生变量则减少了理论的不确定性,研究的结果更为稳定,也更符合人们对会计理论内涵的界定。

把会计环境和会计本质作为研究起点,更能解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会计理论创新问题。因此,将会计环境纳入会计理论研究的动态过程中,结合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就可构建一个分层面的会计理论体系,这样的会计理论体系才能满足会计理论本身发展和指导会计实践的要求,使理论具有前后一贯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段志新:“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定位”,《审计与理财》,.5

[2] 刘丽丹:“浅谈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经济师》,2006.3

篇3: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论文

以往对会计对象的讨论往往限于概念的演绎,或简单套用政治经济学的概念。理论来自于实践,对会计对象的研究脱离会计要素这个实践,难以找到会计对象的共性。这是因为:会计对象是关于会计客体的抽象范畴,它来自于客观环境,反映于会计系统之内。在理论上,它确定了会计系统的运行对象,但是会计对象是抽象的,无法在实务上给予具体的反映,而必须对其具体化从而形成对会计对象的认识。其理由具体如下:

第一,关于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的关系,娄尔行较早提出“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葛家澍和余绪缨也指出“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邱泽新认为“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组件”。正如教科书上所说的,会计对象是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从哲学的角度看,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的关系类似于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即物体)的关系:物质与物体是紧密相连的,物质是从物体中概括出来的,没有物体,就不会抽象出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体之中,而物体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具体,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因此,只有根据会计要素来总结和归纳会计对象,才能形成对会计对象的本质认识。

第二,尽管各国会计要素的多样化,但纵观会计要素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认为各国会计要素除了差异性,其实有共同的本质特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把会计要素分为十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其划分为五大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将其分为六大类(具体情况见“各国会计要素表”)。各国划分会计要素的基本思路、基本格局都是相同的,特别是对静态要素的划分几乎没有差异。对于动态要素的划分区别相对大一些,但也谈不上谁对谁错,仅仅是认识归纳的角度不同,或者考虑的角度、强调的重点不同,本质上没有区别。

二、会计要素的重心:会计对象的本质

在每一个学科领域内,都存在着一个基点,这个基点是所在学科中独特的和学科所关注的焦点。会计要素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它的重心可以被认为就是会计所关注的重心。会计要素的“重心”指的是哪个要素是其他要素概念的逻辑基础,其他要素概念围绕这个重心而得以建立。会计对象的本质必然包含在会计要素的重心之中,其内涵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断丰富。揭开各历史时期会计要素“重心”表现形式的面纱,会计对象的本质就会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1.会计要素“重心”的历史透视。

(1)“财产”重心的雏形期。14世纪,卢卡帕乔利在《簿记论》中立足于财产盘存和财产目录的编制,要求商人在记录财产(个人的动产或不动产)时总是先记录那些价值高且易丢失的东西,诸如现金、珠宝和银器等。这种思想与现代观点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其基本理念本质已经触及现代会计理论的核心,是基于复式簿记的“财产”为重心的会计要素的雏形阶段。

(2)“资产”重心的发展期。1907年,斯普拉格在《账户的原理》中不仅明确阐述了资产的内涵,认为“所有资产是以前提供服务的具体化,从另一个角度看,资产是即将获得的服务的贮存”,而且确立了资产的核心地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含义都是在资产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会计要素以“资产”为重心的阶段由此得到快速发展。

(3)“收益”重心的转折期。1940年,在美国会计学会出版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强调通过演绎推理而不是根据归纳推理来建立会计原则的理论影响下,佩顿和利特尔顿提出了会计学第一个完整的概念———主体理论,普雷维茨和莫里诺并为确定收益建立了一个“配比模型”。会计要素的内涵在“配比模型”支配下显得别具一格、自成体系,可归结为“成本”、“收入”,同时成本与收入相配比从而产生“收益”这个关键要素,收益是整个配比模型的核心。从这个时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会计的重心从资产向收益转移。在这一时期,收益表也一直被认为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第一报表。

(4)“资产”重心的理性回归期。1985年12月,FASB认为会计要素概念体系的核心是建立在经济资源所体现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动和预期流动的基础之上,资产的本质是“未来经济利益”,因此资产是会计要素体系的重心所在,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其他要素的定义都以资产为基础而得以形成。FASB还将企业的会计要素分为两大类共十个要素。第一种类型(存量要素,资产负债表要素)的要素包资产、负债和权益(净资产)三种,第二种类型(流量要素,收益表要素)的要素包括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和全面收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七种。因此,以“资产”为重心的思想再次得到认可。

2.会计对象的特性。

从会计的产生到会计的发展完善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会计要素不断进行能动反映,最终达成共识。目前国内外影响最为广泛、最具代表性与主导性的几种资产定义主要有: (1) 余额观。认为根据既定的确认和计量规则而在账户借方余额得出的数量就是资产。 (2) 价值观。认为资产是一个价值存量。 (3) 利益观。认为资产是一个价值流量。 (4) 资源观。认为资产包含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余额观侧重于资产变动的数量结果,价值观和利益观都注重资产的目的,而资源观包含资产的目的也关注资产的表现形式。笔者认为,资源最能体现资产的特征,而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也将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一项资源被判定为经济资源并不足以表明它是一项企业资产,资产是和一定的所有权或其他类似权利关系相联系的。当一项资源对应一定的权利形式的时候,资源不再仅仅是一种经济理论中的概念,而成为企业的一种资产。经济资源之所以成为资产,是因为它与主体发生了某种权利联系,只有界定了所有权或其他类似权利关系之后,它才能被称之为一项资产。因此,一项资源成为企业的一种资产是以权利为纽带的。资源与企业间的联系在国内通常用“所有权”、“产权”、“拥有”、“控制”以及其他类似词语来表达,在国外会计文献中常用的是“right”。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企业的资源是企业的某些权利,这些权利可以表现为“所有权”、“产权”、“使用权”、“专利权”等。随着社会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企业拥有的不仅是经济权利,还有社会权利、道德权利、生态权利。权利和义务相生相伴,内在对立统一。企业资产是一项权利,负债是企业的现实义务,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对投资者的永久性义务。随着企业交易和事项的发生,企业权利和义务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会计对象的本质应该是会计主体权利和义务的变动关系。

三、基于会计对象特性对会计要素的重构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构成因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具体分类。在会计要素分类上,目前存在着“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存量要素和增量要素”、“基本要素和次要素”三种说法。第一种偏重于会计实务,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第二种偏重于会计要素运动量的特征,为传统的理论方法所推崇;第三种偏重于会计要素内部结构的某些方面,主要为某些现代会计研究者所主张。笔者认为,三种分类标志虽各有所长,但皆因未能全面揭示会计对象的本质特性而存在局限性。较为科学合理的分类应以反映会计对象的本质特性为标志,即以权利与义务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进行会计要素总体类型上的区别与具体组成部分上的划分。

无论什么事物都存在两种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变动的状态,企业的会计对象也是静态和动态有机统一。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必须先拥有一定数量的资产(权利),资产的提供者包括债权人和投资者,而企业义务是由对债权人的现实义务和对所有者的永久性义务组成的。因此,资产为企业的权利要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称为企业的义务要素。所有的事物运动都是由其内部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相互斗争所引起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运动状态)中取得一定的收入,并发生相关的费用,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配比后的结果就是利润。简单地说,企业收入发生时,其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企业费用发生时,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企业利润发生时,其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换言之,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产生会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发生变化,因而把它们称作权利义务混合要素。依据会计对象的特性将会计要素分为权利要素、义务要素和权利义务复合要素,既能反映会计要素的本质,也能体现会计要素运动状态。会计对象特性对会计要素重构的具体情况见下图:

摘要: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因此要研究会计对象的本质就要先研究会计要素的“重心”。本文通过对会计要素“重心”的历史透视, 得出“资产是会计要素重心”的结论, 然后从分析资产的本质中探寻到会计对象本质是权利与义务的变动关系, 并重构了会计要素。

关键词:会计要素,会计对象,起点,本质

参考文献

[1].杨宇.论财务会计要素概念的历史变迁.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4

[2].张强.会计对象:权力与责任.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1

[3].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会计研究, 2004;1

篇4:谈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一、确定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意义

1.能揭示会计理论的最基本层次,成为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出发点。

讨论会计理论结构应首先明确它的组成元素,作为逻辑起点的元素必须先于其他元素产生,且能制约其他元素,从而能作为会计理论最一般、最简单的思维前提,揭示会计理论的最基本层次,成为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出发点。

2.能揭示会计发展的真正原因,是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成败的关键。

从根本上看,会计研究因逻辑起点而产生,研究起点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会计理论研究的成败,甚至进一步影响到会计实践的成败。会计理论的研究水平,首先取决于对于逻辑起点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准确把握,然后才取决于人们对理论问题的解决能力。

3.能为丰富会计理论体系,完善会计方法程序提供有效指导,成为判断各层次基本元素的定义正确与否、各环节方法程序可行性如何的最终标准。

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点。会计理论体系的诸多元素中,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的元素,应能及时地体现这些社会需求的会计属性,从而为丰富会计理论体系,完善会计方法程序提供有效指导。同时,要能据以判断各层次基本元素的定义正确与否、各环节方法程序可行性如何,为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和具体应用研究提供一个最终的评价标准。

二、中外会计界关于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主要观点

1.会计假设起点论。

会计假设最早由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于1922年在《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它认为会计研究只有以会计假设为起点,现代会计理论体系才具有逻辑严密性和客观性,会计实务才能在一定的规范下得以展开。其逻辑体系是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程度、会计方法、会计要素、财务报告。至今比较统一的会计假设是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及货币计量假设。它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1)会计假设源于客观环境,客观环境是复杂的、多变的。(2)如何形成会计假设,形成多少假设以及假设有多少层次具有主观因素,不能确定。(3)假设和原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清楚,以假设逻辑地推导出的各项会计原则超出了当时的经济现实和会计实务界能够接受的限度。

2.会计本质起点论。

会计本质起点论受到了会计本质属性和会计本质的讨论的极大影响,认为会计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属性,会计概念就是对会计本质属性的概括而形成的一种认识。因此必须以会计本质为逻辑起点来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是会计本质是关于会计属性的抽象范畴,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它也是滞后于会计实践的,不能很好地指导会计实践,对会计实践只能起间接的指导作用,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直接有效的统一。当前,中国会计研究已逐步放弃了以会计本质作为起点。

3.会计环境起点论。

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工作水平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审计、财务的客观历史条件及其特殊情况等。该理论持有者认为,环境决定一切,会计环境始终影响和支配着会计的发展历史,决定了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但是,环境毕竟是外部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它只能起到影响而不是决定的作用。它不能将自身与会计系统结合起来,也不能联系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更无法推导出其他理论范畴。再加上该论点强调客观环境的主导作用,容易夸大客观会计环境的决定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4.会计对象起点论。

该观点认为,会计理论体系是反映会计对象而形成的概念、范畴、判断、推理的体系,会计对象决定着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等,理应作为会计研究的起点。诚然,在理论上,会计对象确定了会计系统的运行对象,在实践上它为会计系统建立账户、复式记账、会计报告等提供依据,所以它具有联系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联系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特性。但是会计对象是抽象的,无法在实务上给予具体的反映,而必须对其具体化从而形成会计要素。可见会计对象不是起点式的会计理论范畴,而是会计目标决定会计对象。由此,以会计对象作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其结果是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地反映会计目标从而使会计理论框架失去存在的意义。

5.会计目标起点论。

1982年,亨得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明确了“任何研究领域的起点都是提出研究的界限和确定它的目标,会计研究也不例外”即会计目标起点论的观点。目前,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也是以目标作为研究起点,用于指导所有其他项目的研究,并作为整个概念结构的基础。该观点认为,作为一个系统,会计应首先明确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的直接存在物,是会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构建的会计理论体系是一个动态、开放、稳定和有序的系统。该观点也是现在对中国最有影响的会计理论体系逻辑起点观点。

6.双起点理论。

该观点是许多学者在研究单一要素逻辑起点中得不到较为满意的答案时,转而创新性地提出的。对双起点的界定各个学者还不同,主要的观点有:(1)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这种观点认为,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从客观上来看,环境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影响表现在对会计的基本假设上;从主观上看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表现在信息使用者对会计的要求,即会计目标上。因此,会计的起点理论应是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2)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相结合作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3)会计环境与会计本质。这种观点认为,把会计环境和会计本质作为研究起点,更能解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会计理论创新问题。(4)会计环境与会计动因。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环境和会计动因反映会计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三、会计目标起点论的合理性

1.从逻辑的角度看,会计目标具备作为逻辑起点的基本特征。

首先,会计目标的确定并不是主观臆造的,它反映了会计发展过程中内在的必然联系。会计目标的提出,反映了会计本质,并促进会计本质和职能的发展。其次,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决定和制约着会计假设、会计概念和会计准则。会计假设在于对会计系统的外部环境作出判断,但外部环境要通过会计目标作用于会计系统,同时会计系统又通过会计目标去适应外部环境,即会计目标制约着会计假设。会计准则是人们为了保证会计目标实现而制定的用来指导和制约会计主体行为的规范。因此,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的直接存在物,任何脱离会计目标而建立的会计理论结构及其要素都是不科学的。再次,会计目标必须通过外部环境予以规定和说明,是会计发展的历史起点。最后,会计目标包含了会计活动的“基因”,是会计活动中一切矛盾的“焦点”,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导向机制,是会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目标对于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按一定目标运行是一切系统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对会计系统来说,目标表明人们为什么要设计这一系统,目标是人工系统存在的前提,是决定系统其他要素的基础。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系统应使用的方法和程序,是引导和制约会计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尤其在缺乏明确可供遵循的会计准则时,会计目标就成为会计行为的判别标准。同时,会计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会计目标直接反映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总之,目标对于系统的重要性决定了以会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的客观必然性,以此为逻辑起点而构建的会计理论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稳定的和有序的系统。

3.从会计理论的性质看,由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会计理论必须密切联系会计实践。

由于会计目标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它是会计环境的需要和会计系统内在本质的统一,而会计目标合理与否,又会时刻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把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能增强会计理论对会计实践的解释和指导功能,使会计理论日趋完善。

综上所述,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能使整个会计理论体系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增强了会计理论体系对会计实践的解释和指导功能,促进会计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所以,把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比较科学的。

篇5:浅析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浅析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结合会计目标,对会计理论结构进行构架,可以使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理论体系,充分发挥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

作 者:张旺军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刊 名:经济问题 PKU CSSCI英文刊名:ON ECONOMIC PROBLEMS年,卷(期):2002“”(2)分类号:F234.4关键词:财务会计 会计环境 逻辑起点

篇6: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论文

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会计理论问题及由此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它是具体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会计理论,而不包括其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追溯或拓延,它构成会计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会计本体理论又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1)会计基本理论。

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性的会计理论问题,包括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如果再加以详细划分,基本理论还可以分为具体理论层和抽象理论层。具体理论层包括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内容上相对稳定,与会计实践结合较紧密,在会计实践中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这一层次中,会计环境对其他理论要素起着决定作用。

它首先作用于会计目标,并通过会计目标间接作用于其他要素。会计目标对其他各要素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其具体包括的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提供哪些信息、如何提供信息、向哪些人提供信息四个方面,分别决定了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抽象理论层主要包括会计本质和会计职能。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概念性、主观性较强,与会计实践关系不紧密,在会计实践中难以操作。会计本质实质上是对整个会计系统的定义。而作为定义,自然是在具体事物基础合适的。它产生于具体理论层并对具体理论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会计应用理论。

主要指由基本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准则与制度,它们是人们为了保障会计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由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决定,并对会计具体目标的实现手段(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及会计实践过程起指导与限制作用,实际可操作性很强,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接口,与具体理论层一起决定了会计行为的方式。

2、会计外延理论。

篇7:新起点会计培训学习考证一站式

您还在犹豫什么呢?会计,一个传统高薪的职业、会计,一个无可替代的职业、会计,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学会计 找工作就到新起点会计培训来!培训内容:会计从业资格证、电算化、Excel财务管理应用、会计手工实账培训、税务实账培训、用友财务管理软件培训。您还为没有会计经验而担心吗??新起点会计培训,为您量身打造!解除您的烦恼!知识改变命运,新起点助您成功!手把手教“新手”学做帐!小班教学、随到随学、包教包会、免费教授电脑做帐!实账操作/晋升班、快速提升会计工作经验。现在报名更多惊喜!智慧人生由此开始….洛阳新起点会计培训上海市场校区:西苑路与青岛路交叉口大张购物广场7楼709室(大张出口解码处对面乘电梯到709室)

新起点会计培训西工校区:王城大道与九都路交叉口申泰商务楼1号楼24层2424室(欧亚达建材工商银行旁边进1号楼入口)

篇8: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论综述

(一) 本质起点论

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财务本质是关于财务工作实践具有根本规定性的范畴, 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财务。财务管理本质起点论观点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 财务管理理论工作者在形成财务独立论的过程中, 从财务的本质出发, 奠定了财务理论的基石。进入20世纪90年代, 我国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系统论证, 指出财务本质的规定性决定了财务的独立性, 财务的种种独特形态, 乃是奠定财务独立存在的客观基础。这一观点符合我国传统的哲学思维习惯, 突出了财务不同于其他经济领域的独特性, 对建立和完善财务理论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 假设起点论

财务假设是财务管理原则赖以建立的基础, 是财务人员在具体环境条件下的最佳假设, 是指财务人员对未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财务现象, 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事理的断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都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 财务学理论研究也不应例外。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其为本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奠定了基础。

(三) 目标起点论

财务目标是财务行为运行的目的, 是人们从事财务管理实践过程所希望实现的结果, 其所回答的问题是财务人员为了做什么。这既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理论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 只有确定合理的目标, 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应该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出发点;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种观点突出财务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了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与我国实践的结合。

(四) 环境起点论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既包括宏观的理财环境, 也包括微观的理财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销售和采购方式等。这种观点认为:从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的变化, 都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脱离了环境来研究财务管理理论, 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五) 本金起点论

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垫支资金, 从货币资金垫支开始, 经过运用、耗费、收入、分配几个阶段又回到原垫支的货币资金形态, 并在这一过程中带来资金的增值。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本金起点理论符合逻辑起点的基本标准, 弥补了其他起点理论的种种不足。本金作为财务资金的代名词已成为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 是财务理论概念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以本金作为基本细胞并从此开始研究, 有利于从小到大、层层展开, 从而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论简评

(一) 对本质起点论的简要评价

从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来看, 对财务的本质进行科学的定义是必要的, 但以财务的本质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 只能解决什么是财务、什么是财务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 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财务管理这一与财务管理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 也不可能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财务研究的起点应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反映财务领域中必然的内在联系, 并成为财务系统的向导和沟通财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显然, 财务本质作为纯粹的理论范畴并不具备这一特征。因此, 以财务的本质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会阻碍财务管理应用理论的发展, 不利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

(二) 对假设起点论的简要评价

该观点重视对财务假设理论的研究, 区别了财务假设和会计假设, 有利于进一步澄清财务与会计的关系。但以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还存在一些问题:财务管理假设是根据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主观概括出来的, 这样环境将决定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而不是相反;即使是过去一直以假设为理论起点的会计学,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也逐渐放弃了这种观点, 改用其他范畴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可见, 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以假设作为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应更加强调其实务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三) 对目标起点论的简要评价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确立财务管理目标, 不仅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也是财务管理实践的客观需要。然而将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有些不足之处: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财务管理目标显然不具备这一特性, 其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且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将会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 如以此为基础构建财务管理理论, 那么财务管理理论将是不稳固的。财务管理目标缺乏对所研究的客观对象自身逻辑的科学反映。本文所说的财务管理目标, 不是财务管理研究的客观对象, 不具备按照其自身逻辑关系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 即对财务管理理论进行科学反映的功能。财务管理目标还受理财环境的影响。作为财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应具有普遍性及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性, 但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 极大地依赖于环境——即特殊的企业及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 这样由于财务管理目标缺乏普遍性和相对稳定性, 就不能全面揭示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内容, 最终将会导致财务管理理论的混乱和理论结构层次的低下。

(四) 对环境起点论的简要评价

把环境作为起点构建财务理论结构也不很合适。因为财务环境是经济、法律、社会、风俗、文化等若干要素的综合。这些要素对财务理论研究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 尽管财务环境具有初始性, 但如果将其作为逻辑起点, 就失去了作为逻辑起点应具备的单一性特征。此外, 财务环境是十分复杂的, 各要素对财务理论的影响也存在争议, 用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的概念作为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势必影响整个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质量。实际上, 财务环境只是研究财务理论的一种背景, 是研究财务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而不是现代财务理论本身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素, 将其作为逻辑起点难以给财务理论的深层次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财务是本金的投入与收益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特定经济关系 (郭复初) , 本金起点论符合逻辑起点的基本标准, 弥补了其他起点理论的种种不足。本金作为财务理论结构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是一切财务理论范畴的决定性要素, 因而也是财务理论结构体系的第一位要素, 决定着财务其他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因此, 本金起点论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论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郭复初:《国家财务论》,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上一篇:@@@@@@素质工程五年总结下一篇:体坛风云人物年度颁奖晚会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