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管理会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所谓会计管理理论,指的就是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学的理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的结合两门学科的优势所在,发挥出更好的会计管理效果。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管理会计理论对于企业的作用,在实际的操作管理过程以及决策过程中,都难以真正的发挥出管理学和会计学的优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理论研究管理会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理论研究管理会计论文 篇1: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主体、内容以及基本理论等问题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我国建立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情况,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以期为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 研究 评价

一、管理会计定义、主体、内容研究

(一)管理会计定义

在西方会计发展史上,首次提出“管理会计”是在1922年H·w·奎因坦斯出版的著作《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中。而会计学界正式提出“管理会计”是在1952年伦敦举行的会计师国际代表大会上。此后,西方有关组织机构和会计学者根据各自的认识和把握,从不同角度对管理会计定义进行了描述。美国会计学会(1966)认为,所谓管理会计就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对经济主体实际的经济数据和预计的经济数据进行处理,以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合理决策。英国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1982)认为,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提供所需的信息的那一部分会计工作,使管理当局得以:制定方针政策;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保护财产的安全;向企业外部人员(股东等)反映财务状况;向职工反映财务状况;对各个行动的备选方案作出决策。美国学者罗伯特(1982)在《现代管理会计》中对管理会计作了定义:管理会计是一种收集、分类、总结、分析和报告信息的系统,有助于管理者进行决策和控制。美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1986)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施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管理会计还包括编制提供诸如股东、债权人、规章制定机构及税务当局等非管理集团使用的财务报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1988)认为:管理会计是在一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财务和经营)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1997)为管理会计所下的新定义为:管理会计是提供价值增值,为企业规划设计、计量和管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系统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此过程指导管理行动、激励行为、支持和创造达到组织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1997)等合著的《管理会计(第2版)》中定义: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西方管理会计被引入我国。国内会计学者对管理会计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汪家佑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企业为了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收集、加工和阐明管理当局合理地计划和有效地控制经济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围绕成本、利润、资本中心,分析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会计分支。李天民认为,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各种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而余绪缨则提出了管理会计由微观管理会计、宏观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组成的广义管理会计体系,它突破了国内外现行管理会计研究仅限于微观管理会计的局限,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来看都属于首创。

(二)管理会计主体

所谓管理会计主体是指管理会计为之服务的某一特定单位。由于管理会计主要是向内部管理者提供有用决策信息的内部会计,无须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因而管理会计的主体能够具有层次性。根据企业内部不同的管理需要,管理会计的主体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各个责任层次的责任单位。国内学者也都基本认同这一观点。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作为管理会计主体的企業的概念范围也越来越难以界定。如网络的兴起与发展,使“无实体公司”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在短时间内把若干个体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一同工作,一旦业务完成即告解散;有些上市公司拥有多个子公司,而每个子公司又有许多关联企业、联营公司等。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者认为,可以拓展管理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即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单位或单个企业整体,也可以是多个个体的联合体,如“无实体公司”及母子公司等。

(三)管理会计内容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管理者规划、控制未来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而不同的组织其内部经营管理的状况千差万别、错综复杂,以致管理会计究竟应包含哪些具体内容至今仍未定论。西方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具体内容多样、灵活,没有统一口径。国内有些会计学者,潘飞等将管理会计内容概括为评价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并强调筹划未来是重点。但大多数中外管理会计教材对管理会计基本内容的认识是统一的,即管理会计基本内容一般包括规划与决策会计和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李天民指出,规划与决策会计是为企业管理中的预测前景、参与决策和规划未来服务的,可以保证企业的各项有限资源能得到最合理、最优化的配置和使用,以便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是管理会计为企业管理中的分析过去和对现在与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与评价服务的,可以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惊醒,合理分配利润,并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经济性很创造性,为实现企业的总目标而奋斗。

二、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一)管理会计对象

管理会计的对象是指管理会计观察或思考的客体或行为的目标。国内对管理会计对象的认识基本观点有: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现金流动,余绪缨等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价值差量,青光源等认为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资金总运动。李天民则从时空观的角度高度概括了管理会计,即在时间上侧重于现在的以及未来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侧重于各个责任单位的(部分的)、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

(二)管理会计目标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指管理会计活动应达到的目的。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在管理会计具体目标的论述中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美国会计学会提出,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为管理者服务,帮助管理者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进行合理决策。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委员会提出管理会计目标分基本目标和辅助目标,其中基本目标是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内部经营管理信息,协助履行控制职能。辅助目标有包括协助实施计划管理职能、协助实施控制职能、协助实施组织职能、协助企业管理当局及各部门实施经营管理职能。全美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在《管理会计公告一管理会计的目标》中指出,管理会计应实现以下两个目标: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美国会计学者贝尔考依指出,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帮助管理当局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作出决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国内多数学者如孟焰、孙茂竹等都认为,管理会计目

标应该分层次表达:首先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其次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管理会计假设

管理会计的假设是指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对管理会计活动进行时、空、量限定的统称,是对管理会计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作出的合理判断,对于构架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西方会计学者一直认为管理会计是各种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从而忽略了包括假设在内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目前虽然会计界尚未统一管理会计假设的内容,但许多国内学者都做了积极探讨。李天民提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的时间价值、为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成本分类和效益最大化。孟焰提出:管理会计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分为基础性假设和技术性假设两个层次。基础性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灵活分期假设、多种计量单位假设、成本分类多样性假设、货币时间价值假设。技术性假设包括本量利分析法的假设、推行责任会计制度时需要的假设等具有针对性和较强实务性的假设。粱红认为管理会计假设的基本内容包括:空间范围的限定(会计主体分层假设);时间范围的限定(会计分期弹性假设);运行方式的限定(持续经营假设);计量的限定(兼有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大多数学者对于管理会计假设中的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四个假设是认同的。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其他假设,如孙茂竹等提出了目标利润最大化、风险价值可计量等假设。

(四)管理会计原则

管理会计的原则是指导管理会计工作的规范,是对管理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西方国家管理会计原则一般用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来加以表述。美国会计学会内部规划与控制的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提出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虽然没有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公认,但非常有借鉴意义,包括:相关性;准确性、精确性、可靠性;一贯性、可比性、统一性;可核实性、客观性、中立性;可追踪性、综合性;灵活性、适应性;时间性;可理解性、可接受性、激励性、合允性。我国会计学者也为管理会计原则构建了理论结构:李天民认为,管理会计的原则分为基本假设和指导性原则两个层次。关于管理会计的指导性原则是指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并且应按其不同用途分清主次,形成多层次结构,即对决策有用的原则(又分首要的相关性、可靠性,以及次要的一贯性和可比性);对信息的质量约束原则(包括重要性、群众性、成本与效益相配比);对信息用户的原则(包括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公允性和激励性)。孟焰教授则从系统论的角度将我国管理会计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两个层次如(图1)。

三、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

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是指管理会计理论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排列关系,是对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总体说明。有关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目前主要有如下观点:

(一)NAA关于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观点

全美会计师协会(NAA)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在其《管理会计公告:管理会计的目标》中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作了基本描述(图2)。由(图2)可见,在NAA理论框架中,管理会计目标在最高层,决定着管理会计理论的其他方面。

(二)我国关于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观点

孟焰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如(图3),认为管理会计目标在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是决定管理会计的本质、对象、假设、原则、要素与方法的基础。孙茂竹认为当确定了管理会计的对象之后,就会看到其与管理会计假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进而对管理会计的目标等一系列理论产生影响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因此,他构建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如(图4)所示。其观点主要立足于管理会计向管理者提供哪方面的信息,其内容是什么,试图区分管理会计与其他会计学科的不同。颉茂华则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即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与管理会计应用理论(图5)。他还提出管理会计环境虽然不属于管理会计理论范畴,应将其列在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之外,但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的建立受管理会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管理会计理论又通过管理会计实践作用于管理会计环境。

四、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现状的评价

西方把管理会计理解为各种专门技术的应用,因此对于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多年来一直少有研究。我国会计学界虽然在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但是由于我国引进管理会计的时间尚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因而,在今后的管理会计研究中以下问题仍需注意:首先,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在介绍引进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诠释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市场机制以及文化观念,注意理论与国情相适应。其次,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尚待完善。管理会计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构成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如管理会计假设、对象、目标、原则)还未定型;管理会计缺乏统一规范;我国目前尚未出台管理会计准则来规范指导管理会计实务,因此理论体系之间缺乏实际性联系。再次,要用動态的观点来分析研究问题。许多带假设性前提的研究因为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与社会动态发展相矛盾,致使研究不具备现实意义。最后,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要与实际相联系。西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这种客观环境,管理会计理论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所急需的问题,企业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内在要求。因此,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应注重研究环境及环境的变化,理论联系实际。

作者:宫昕璐 张 媛

理论研究管理会计论文 篇2: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摘 要:所谓会计管理理论,指的就是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学的理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的结合两门学科的优势所在,发挥出更好的会计管理效果。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管理会计理论对于企业的作用,在实际的操作管理过程以及决策过程中,都难以真正的发挥出管理学和会计学的优势。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的结合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管理学;会计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前瞻

一、进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会计学基本理论的逐步发展,传统的会计学在进行财务管理运用的过程中,开始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了管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将会计学和管理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一理论提出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哈佛大学的知名经济学家约翰逊教授,他认为在传统的会计学管理小,往往会将会计信息扭转成为一种过度依赖于现代信息系统的管理过程,导致会计的真正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对会计管理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将管理学和会计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出管理会计理论的真正作用,促进财务信息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

截至目前为止,管理会计理论还没有能够和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还没有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具体的来说,其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进行管理会计理论运用的过程中,所得出的管理假设和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过程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情况。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基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会计假设过程中,面对着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所得出的结论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得到科学的印证的。与此同时,在进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会计信息假设情况。但是,作为假设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会和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影响到了管理会计理论在实际应用环节中的作用发挥。例如,在进行企业的量利分析的过程中,要在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企业的成本变化情况的充分调查基础上进行假设。但是,企业的进货渠道以及企业的招待费用等却不是固定的,这就很有可能导致最终得到的数据是不符合假设信息的,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理论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脱节情况的产生。

其次,在进行管理会计理论运用的过程中,引进了大量的高端树立科学模型,这就导致在进行管理会计理论运用的过程中,进行的管理会计信息的操作性能严重的复杂化。与此同时,这些高端复杂的数学模型的合理性还是有待商榷的。例如,目前在很多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广泛运用的单纯性法计算和马夸特法计算,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都会应用到异常复杂的数学模型,很少有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者会使用这么复杂的数理模型进行财务信息管理,严重的降低了管理会计理论的效果的发挥。

最后,通过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最终所得到的数据往往难以满足企业实际管理者的需要。具体的来说,由于管理会计理论系统相对比较复杂,这就导致经过复杂计算所得出的数据不一定能够满足企业的管理者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截至目前为止,所编纂的管理会计理论书籍还集中在施工企业、金融行业等,对于其他行业的覆盖度不足,难以充分的发挥出管理会计理论的优势所在。

三、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前瞻

针对上文之中提到的目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尚且存在的问题,在未来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管理会计理论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脱节、操作性能相对较差、提供信息不够全面的问题,在坚持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内涵的基础上,更多的提升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应用性能。

首先,要不断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规范化研究。具体的来说,在进行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应用效果,并按照实践的实际要求,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性内容,并在对实践事件的总结的基础上,不断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应用性能。

其次,要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基本数学模型进行合理的优化,提升管理会计理论的可操作性能。具体的来说,对于传统的单纯性法和马夸特法,相关的理论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编程等方式,简化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步骤,让更多的管理人员可以了解到管理会计理论的基础原理,促进管理会计理论应用范围的扩大。

最后,要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设置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例如,在美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针对管理会计理论设置了相应的研究机构,通过这样的方式,管理会计理论在美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各个企业要在充分的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并通过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不断建设完善,充分的发挥出管理会计理论的潜力,为企业的管理决策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信息,促进企业的持续加快快速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截至目前为止,作为将管理学和会计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学科,管理会计理论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理论却存在着和企业生产管理实践脱节以及可操作性能相对较差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过程中,集中力量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会计理论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蔡运庆.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2]董成.会计环境变迁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J].社科纵横,2005(01).

[3]田祥宇.关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04).

作者:郭可戎

理论研究管理会计论文 篇3:

浅议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位

[摘要]本文总结了关于战略管理会计定位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对管理会计的一种发展和补充。

战略管理会计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后,不少学者对其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了研究,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战略管理会计获得较快发展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好多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无较权威的结论。尤其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位,可总结为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进化论

其代表人物为布罗姆威奇和比曼尼。他们在1989年发表了《管理会计:发展还是变革》一文,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这样一种管理会计:它收集并分析企业产品在市场和竞争对手方面的成本以及成本结构的信息,并在一定时期内监察企业和竞争对手的战略。持同样观点的余绪缨教授认为,配合企业战略管理的兴起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具有真正创新意义的新型管理会计,不能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兴起是对原有基础性管理会计的否定或取代,而应把前者视为适应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变化对后者的丰富和发展;后者在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大环境中以及现代企业在竞争战略已定条件下的基础性内部管理方面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不应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关系,而应把它们看作是不同层次(战略、战术层次)的互补关系。

二、替代论

桑克和戈文德主张以战略管理会计代替管理会计作为决策的体系。他们认为,战略管理会计以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等战略成本管理方法为基础,为战略规划、战略协调、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四个阶段及其循环提供准确而相关的成本信息,帮助管理者规划和实施企业战略,所以,战略管理会计是战略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可替代目前的管理会计。

三、错误论

托母金斯和卡尔撰文认为,战略管理会计的提法是不恰当的,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迄今为止,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其他学者研究引用的文字基本上源自于英国会计学家西蒙兹的观点,并未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性框架。

四、对立论

这种观点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活动,它是战略意识的高涨和对传统管理会计缺陷的一种否定,从某种程度上也被认为是同传统管理会计的对立。

本文赞同进化论的观点,认为现代管理会计是一种注重短期利益的战术性管理会计(内向性管理会计),而战略管理会计则是注重企业长远利益的战略性管理会计,是对管理会计的一种发展和补充。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战略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同质性。战略管理会计是战略管理与现代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其职责是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从内容体系上看,其理论与方法同属管理会计范畴。

第二,战略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互补性。管理会计理应与时俱进,战略管理会计雏形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的结果。战术层次的基础性内向型管理会计和战略层次的战略性外向型管理会计共同构成管理会计学的两个不同层面,二者相辅相咸、互为补充。

第三,战略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经济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形成了企业对外信息披露和对内决策控制良性的工作机制,把战略管理会计纳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将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会计资源,降低会计信息成本。实质上,除战略定价和竞争对手会计在企业受到重视外,其他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反,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却持久地受到重视,让人们普遍接受传统管理会计的逐渐扩展要比放弃旧规则而重新认识一门全新的战略管理会计更加客观和科学。

总之,战略管理会计是一种以竞争性、外部性和长期性为核心特征的管理会计形式,是企业战略管理和现代管理会计相融合的产物,是现代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可以预见,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知识经济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将更加重要,相关研究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陈晶璞

上一篇:我国中职物流教学论文下一篇:化学新课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