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道德建设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具体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尤其是在会计行业中,互联网金融在企业的发展中的有效融入,改变了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而如何实现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财务会计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基于此,本文明确了当前“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的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理论道德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会计理论道德建设论文 篇1:

财政部:“十三五”将有九大会计改革任务

□ 本报记者 沈漠

财政部门还将加强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培训,密切跟踪上市公司年报;完善企业会计问题应急处理机制,定期与监管部门、有关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沟通交流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并加强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监管政策的协调。

此外,上述负责人称,“我们将充分发挥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以及会计准则研究、起草、实施等方面的作用;强化企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队伍,充实研究力量,提高咨询水平。”

推进管理会计应用 完善内控规范体系

《会计“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的第四大任务是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我们将争取在2018年底前基本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并发布系列分行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上述负责人表示,同时将抓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实施,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教学教材改革,支持管理会计创新中心建设。

同时,财政部门将积极推动企业和其他单位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预算、成本、营运、投融资、绩效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第五大任务是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我们将研究制定《政府内部控制规范》和《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规范》;修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内部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并制定量化指标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制定《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上述负责人称。

在实施方面,财政部门将推进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会同监管部门制定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挂牌公司执行内部控制规范的政策措施;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规范情况的监督检查。

上述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的第六大任务是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财政部门将不断更新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推动监管部门出台监管扩展分类标准,适时推动建立以披露财务报告数据为主的社会化会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制定企业账户层面和交易层面会计数据以及相关业务数据交换标准。

同时,财政部门将认真抓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等制度的贯彻落实,积极探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推动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引导企业应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促进财务、业务数据的融合;研究探索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会计资料无纸化管理制度。

发展会计服务市场 实施会计人才战略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第七大任务是大力发展会计服务市场,包括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推进代理记账业务不断发展、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其他会计服务行业的行政监管、推进会计服务市场开放4项具体措施。

上述负责人介绍,财政部门将不断拓展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领域,研究建立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制度,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拓展涉税服务、管理会计咨询、法务会计服务等新型业务;研究探索改进会计师事务所选聘方式和审计费用支付方式,着力增强独立性;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和总分所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推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促进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健康、规范发展。

“而且,财政部门还将抓好双边、多边会计服务市场开放谈判和跨境审计监管合作,鼓励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开展跨境服务,指导支持会计师事务所以成员所模式为主流构建国际网络、参与国际竞争。”该负责人称。

“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第八大任务是实施会计人才战略,包括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化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加快行业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指导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8项措施。

上述负责人透露,根据计划,到2020年,我国具备初级资格、中级资格、高级资格会计人员要分别达到500万人左右、200万人左右、18万人左右,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要达到2 000名的培养目标;同时,要力争到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

该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时期的第九大任务是繁荣会计理论研究,包括加强对会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指导、发挥会计学术人才高端引领作用、加强会计学术组织建设3项具体措施。“我们将继续抓好会计名家培养工程等学术带头人培养;进一步完善《会计研究》、《中国会计研究》杂志以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等的学术成果评价机制,推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和高端会计学术人才,推动中国会计理论研究走向国际。”

会计理论道德建设论文 篇2:

“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的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具体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尤其是在会计行业中,互联网金融在企业的发展中的有效融入,改变了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而如何实现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财务会计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基于此,本文明确了当前“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的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财务会计是确保企业各项科学决策的关键,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财务会计面临着巨大的影响,而现代财务会计成为了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产物,如何实现传统财务会计更好地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建立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成为推动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互联网+”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

(一)有利于会计职能的转变

相比而言,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较低,而信息化技术的融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例如财务软件系统、电算化等,在时间、人力、准确性上效率更高。可以说现代化的财务会计工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水平,而且通过财务信息系统,能够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严格的监管,例如结算、成本控制等变得更加清晰,强化了传统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

(二)有利于完善财务会计人才培养

“互联网+”的融入促使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例如云端技术、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等专业性人才越来越多,这对于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实现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

(三)有利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促使企业在管理模式、经营方向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电子信息化管理、互联网信息监督、审计核算等管理方法,都是在“互联网+”下的财务会计行为。可以说借助互联网媒介,有效推动了企业之间的财务信息交流,转变了传统的对账形式,同时也增加了传统财务会计在数据信息管理、动态跟踪管理、成本评估等管理的规范性,促使企业的财务会计行为更加严谨、全面、规范。

二、“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理论不足

现代财务会计的迅速发展需要丰富的财务会计理论作为基础,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会计理论并不能够满足当前互联网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

一方面,传统会计理论基础薄弱。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主要针对财务会计内涵、行为规范、会计法律法规等理论,这些理论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显然过于薄弱,而理论基础不足,无疑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财务会计的操作性。

另一方面,互联网迅速发展理论创新滞后。如何更新、如何创新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理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互联网发展与理论创新严重不对称,这就导致传统财务会计不能够适应“互联网+”的发展。

(二)财务会计信息安全隐患较高

第一,互联网媒介环境的不安全隐患。由于互联网媒介的特殊性,在互联网环境中,财务会计信息非常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病毒入侵,截取或者篡改财务会计的部分信息,进而造成企业财务会计数据失真,甚至导致企业的商业机密泄露,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第二,财务会计数据存在丢失或泄密的隐患。在日常的财务会计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人员操作失误,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尤其是在财务信息输入、核算的环节。再者还会存在操作过程中部分财务数据遭到拷贝的问题,导致企业员工将拷贝数据进行利益交易。

(三)高素质财务会计工作者匮乏

“互联网+”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岗位挑战。

首先,财务会计成本增加。为了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地顺利应用,企业需要增加信息系统维护成本。然而,由于专业人才匮乏,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技术外包的方式,这就导致在维护成本上投入较大,造成财务会计管理成本的增加。

其次,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性削弱。一般情況下,企业资深财务会计工作者的平均年龄较高,这就导致在传统财务会计与“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一些资深的财务工作者专业性逐渐削弱,而能够操作现代化财务信息系统的财务工作者往往经验不足,导致企业整体的会计人才专业性不足。

三、推动“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和加强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

一方面,完善现有财务会计理论基础。对于现有理论的基础方面入手,不断强化和完善财务会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实际操作性和理论基础价值。例如,完善《公司法》相关内容、完善会计规范体系等。通过以此为基础,能够有效提高传统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另一方面,加快网络会计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当前互联网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网络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原则、会计标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财务会计理论的创新必须要在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基础之上,例如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适当地融入对财务信息失真、泄露等方面的规范等。不断完善“互联网+”背景下的各项财务会计管理规范,确保财务会计工作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强化对财务会计信息安全建设

第一,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防火墙。对于企业财务会计受到来自互联网媒介侵袭的问题,必须要加强企业对网络环境的监督与防范,在现有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监督与防范,针对网络入侵进行及时预警,一旦发现网络入侵行为及时报警,并关闭财务会计系统的所有运行程序,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第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视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企业内部员工导致的财务数据失真和信息泄露问题,必须不断加以管控,重视对财务会计部门的严格监督,明确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规范行为操作,强调财务人员严格遵守《会计法》规定,强调各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严谨性,避免财务会计人员工作失误,提高财务人员的责任感。

(三)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建设

1.重视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在确保日常财务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之上,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例如计算机操作基础培训、互联网金融风险、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培训,不断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另外,要促使资深会计人员与会计新手相互配合,以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提高对现代财务会计工作的操作性。

2.加强对综合性人才队伍的建设。面对互联网环境中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必须要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这就需要积极聘请专业的互联网维护人才和网络信息技术研发人才,加强企业自身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针对企业自身需求,研发符合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从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结论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必须要适应互联网经济市场的发展需求,正确认识“互联网+”对传统财务会计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并从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强化企业财务信息安全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从而让企业正确地做出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陈婷蔚,陈虹宇.“互联网+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4).

[2]陈璇.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财务会计与管理新动向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2).

[3]梅小丽.试谈财务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

[4]张跃.新时代下财务会计的发展与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4).

[5]孔令劲,唐雅欣.知识经济环境下财务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7,(07).

作者:代晓岚

会计理论道德建设论文 篇3: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的推行难度及解决办法

摘要:公允价值的引入,曾一度受到众多会计界人士的赞赏。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它却备受争议,甚至遭到否定。诚然,公允价值会计自身有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公允价值的推行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本文针对公允价值会计在推行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公允价值 金融危机 推行

1 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始于1990年时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理查德·布雷登的讲话发表以后。SEC认为,只有公允价值才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计量属性,因此竭力提倡以公允价值进行衍生金融工具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2005年9月就开始了“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研究和制定的实质性工作。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在经过三年多酝酿后于2006年9月15日发布了单独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

我国自2001年首次执行公允价值失败后,又在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再次审慎地、较为广泛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虽一波三折,却显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姿态。公允价值是新准则的一大亮点,它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交易情况的有意愿的各方交换资产、清偿债务和被授予的权益工具可以被交换的金额。我国的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資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 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公允价值的推行

正当全球各国在如火如荼地广泛推行公允价值时,金融危机爆发了。而公允价值会计因为具有“顺周期效应”被指责为“放大了金融危机,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信心”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评。自2006年公允价值推行后,我国证券市场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这场危机促使我们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进行全面的反思,对会计准则特别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诚然,金融危机暴露了公允价值会计的诸多缺陷,但这并不影响公允价值的正常使用。“这场金融危机本质上属于由黑天鹅事件触发的系统性风险”(黄世忠)。正如2008年底SEC《市值会计研究》报告所指出的,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过度创新和对金融风险的估计不足,而不是公允价值会计的广泛运用,引发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

3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3.1 公允价值会计与当代会计理论体系相互冲突,可靠性欠佳

从本质上讲,强调通过动态计量达到如实反映经济信息的公允价值会计,与当代会计理论体系是相互冲突的,它不能充分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特征。

虽然,公允价值弥补了历史成本“刻舟求剑”式的“可靠性”,取而代之的是动态的相关性,但却又出现了提供的信息是“相关的”但却可能是“不可靠”的危险,公允价值与当前会计理论体系首要强调的“可靠”有着不一致的地方,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不相容的。

3.2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可操作性不强

3.2.1 公允价值缺乏统一、标准的获取途径

公允价值中“公允”的价值难以确定,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允”,怎样确定真正的“公允价值”呢?根据新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有两种:存在活跃市场的,以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这项规定中涉及到诸多“估计”、“预计”的内容,尤其是涉及到估值技术,在实际业务中,会计人员难以准确把握,如何进行“预计”、“估值”,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有很大的主观因素,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谓的“公允价值”,它还“公允”、“公平”吗?这值得我们反思。

3.2.2 公允价值缺乏明确有效的理论依据

首先,公允价值本身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之中。其次,会计准则中虽然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但仅仅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没有单独的公允价值运用准则,各个具体准则没有对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做明确的统一说明。对于估值技术的应用,如何选择估值模型和相关参数假设等都缺乏详细指南。最后,新准则在有关公允价值规定的语言表述上不够准确,造成实务应用的分辨难度加大

3.2.3 监管部门对公允价值的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由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人为性,监管部门对其绩效评价难度增加,并且难以统一评价标准。这样就使得对采用公允价值的监管形同虚设,没有多大的实际效用。

3.3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能完全适应公允价值的全面推行

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度,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与国际公允价值准则之间有一定的不适应性,这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重要障碍。正因如此,公允价值在中国的推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目前也是处于尝试阶段。“全面推行公允价值最好要有一个冷却期,不宜操之过急,匆忙定论,否则,可能矫枉过正,适得其反”(黄世忠)。2009年9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点。

3.4 公允价值可能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新宠

公允价值的核心是现值技术,无论是贴现率的选择还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均离不开对未来事项和不确定性的主观判断。这就会导致公司后续计量中的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管理人员会根据企业的需求,有目的地选择使用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资产评估市场不够成熟的客观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认极易出现“不公允”的情况,可能会使公允价值再次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比如,按照新准则中的规定,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传统的会计实务中,根据谨慎性原则,资产只确认减值损失,不确认升值收益,而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资产因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利得或损失都计人当期损益。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很可能被企业有意地加以利用,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新宠。

4 公允价值的改革措施

4.1 重构当前会计理论体系

构建于信息系统论和历史成本原则之上的当代会计理论,与公允价值会计着眼于动态、真实反映的思想相悖。公允价值会计的出现是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巨大挑战,因此必须系统反思和重构当代会计理论。如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缓解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对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披露等。

4.2 建立公允价值计量操作标准

我国应汲取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积极研究IASB和FASB有关公允价值的准则,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制定操作性强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逐步提高准则制定机构的广泛代表性与制定程序的公开透明性,对公允价值的细节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和详尽说明,并着力推广和应用XBRL,加快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国际进程。

4.3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自觉强化诚信意识,保持职业良知,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增强法制观念,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

4.4 加强第三方的独立性和审计的监控作用

目前,我国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诚信度不理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我国管理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对其加强监管,制定更加严厉的措施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中介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另外,新准则体系大量应用公允价值,会计职业判断的范围进一步加大,这使得审计监督的任务进一步加重。因此,我国应尽快改善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环境,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确保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的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会计研究,2010,6

[2]任世驰,李继阳.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会计研究,2010,4

[3]支晓强,童盼.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会计研究,2010,1.

[4]曲晓辉,肖虹.公允价值反思与财务报表列报改进展望.会计研究,2010,5.

作者:黄丽

上一篇:人文价值法律教育论文下一篇:定量分析的生物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