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曲教学设计

2024-04-16

渔光曲教学设计(精选3篇)

篇1:渔光曲教学设计

《渔光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聆听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歌曲《渔光曲》,简介歌曲的时代背景。3.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发挥集体思维创作合作。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激发和音乐表现

教学难点:学唱《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课本 教学过程:

一、学唱《柳树姑娘》第二声部

导入:柳树很美,柳树发芽的景色更美,今天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为柳树姑娘添嫩芽吧!1.学唱《柳树姑娘》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1)竖笛进入(2)歌声进入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竖笛练奏“顿音”。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2、二声部合唱。

3、完整地把歌曲唱一遍。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聆听《渔光曲》

导入:我们的生活幸福美好,可是旧社会的渔民们又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1.欣赏《渔光曲》第一段,学生讨论情景、情绪。教师总结: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3)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

2.复听全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3.学生听音乐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配乐讲故事。4.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三、聆听《渔光曲》(筝独奏)1.聆听筝独奏《渔光曲》

<1>.欣赏筝独奏《渔光曲》。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2>议论比较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3>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模仿筝的演奏姿势)表现音乐。

<4>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

四、编创与活动,命题创作——《远航》

<1>筝独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

<2>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

<3>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4>各组合成。

总结:同学们为自己编织了一首美丽的《远航》曲,那优美、动听的情景让人十分向往,希望同学们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优美的“交响乐”。

篇2:渔光曲教学设计

1 肥东县水资源优势

肥东县地处全国“五大淡水湖”、古“庐阳八景”之一的巢湖北岸,全县“当家塘”和水库众多,水资源充沛,渔业资源丰富。拥有湖泊45km2(巢湖水域),圩区7 045km2。中部有9 948万方的大型众兴水库,北有湖面600hm2的国家AAAA著名旅游景点岱山湖。县境内拥有袁河西水库(1 740万方),管湾水库(940万方),岱山水库(1 900万方),乌龙坝(600万方)以及刘桥坝(800万方)等中型库坝5座。小Ⅰ型水库40座,小Ⅱ型水库205座,大小塘坝4.2万多处。全县总水面30余万亩,兴利库容3.85亿方,总计蓄水能力6.85亿方。基本建成了大、中、小兼有和蓄、引、提兼备的农田水利灌溉网。

2 盘活“当家塘”,渔光互补,多业并举

肥东县共有塘坝33 058口,其中:1万~5万m3的3 927口,5万~10万m3的593口,10万m3以上的35口。近年来,肥东县以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突破口,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57.01万亩,其中水产产业1.35万亩,催生了一批以“当家塘”为特点的现代特色渔业产业,全县渔业发展呈现出多业并举、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开发渔光互补多功能“当家塘”。选择20亩以上的池塘,按照渔业标准化要求改造成集群“当家塘”。“当家塘”内投放净化水质的养殖品种鲢鱼、鳙鱼、细鳞斜颌鲴、大阪鲫及螺蛳等,将收集的粪便在塘埂及稻田上消化处理后,种菜、种草养鱼或养禽。塘内建光伏电站,供给循环流水养鱼的电源。实现“水上突出光伏发电,水下净水增鱼为先,粪肥种草、种菜、种稻、养禽相连。

3 肥东县稻渔生态种养的可行性

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革农业种植结构。水稻从单一的种植结构调整为“水稻+n”的结构,即发展种养结合,以提高土地承包者的积极性,在这个“n”中,水产是首选。

化肥施用及畜禽粪尿利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很大,但是大量农业污染物流入河流、湖泊,使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质恶化,污染生态环境,还会引发渔业事故的发生,稻渔生态种养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稻渔生态种养新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构成了“科、种、养、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既可以节约肥料,又可以节约农药,完全符合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促进水稻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增长。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益。

肥东县建立优质水稻基地60万亩,稻渔种养资源十分丰富,可大力推广水稻、小麦、油菜与龙虾等轮作、共作方式。肥东县现有龙虾人工养殖近300户,其中,养殖面积300亩以上的有20余户;全县养殖龙虾总面积达2.584 5万亩,年产养殖龙虾6 892t,产值达1.321 6亿元。实践充分证明,“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实现了“1+1=5”。

4 肥东县稻渔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思路

近年来,肥东县积极探索稻渔生态种养发展思路,紧密围绕“培育稻田养鱼战略性产业、做强池塘养鱼主导产业、做优休闲特色产业”这一宗旨,拓展渔业发展空间,依托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大力推广稻田龙虾等特色水产品种的稻田生态种养,进一步提高稻田生态种养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完善产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4.1 进一步丰富稻田综合种养内容,扩充稻田渔业养殖模式

可渐进推广黑光灯诱虫喂鱼,水稻、油菜、小麦与龙虾、青虾、河蟹、鱼、泥鳅、甲鱼等轮作、共作方式,每生产单元要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分步实施,建议每10年休养休耕一次,稻田养龙虾要渐进实施单产60~300kg∕亩。积极发展“虾稻连作”、“合伙养虾,分户种稻”、“错季借地养虾”、“虾藕共生”、“稻鳅共生”、“稻田鱼种”等模式和技术,不用农药,不施化肥,产出有机稻,收获绿色鱼。采取稻田与当家塘、水库等水体相结合,实施一村一品甚至一乡一品的渔业发展战略,在龙虾养殖开发上要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4.2 将稻田综合种养全面纳入政府计划,大力提倡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制定强渔支渔惠渔政策

逐年加大投入,投资驱动,以中央、省、市、县政策为支持,以科技为推动,以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为发展方向,以水库37 435.25万m3库容(有效灌溉面积758 685亩)为水源,以33 058口塘坝为蓄水池,以适度规模化稻田为生产单元,以“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服务为技术依托,以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农业部(市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家庭农场、合作经济组织等为辐射带动,让稻田综合种养成为带动全县的产业“航母”。

4.3 在稻渔种养发展上学习湖北“潜江模式”

借鉴荆州市监利县35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60万亩)稻虾连作基地的发展路径,出台“小龙虾连片开发以奖代补”政策,县财政按照每亩25元标准实行“以奖代补”,凡连片开发500亩以上的标准化稻虾连作基地,政府按每亩50元给予奖励,对连片500亩以上“稻虾连作”的村奖励2万元,1 000亩以上的村奖励4万元。

5 加强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推进“渔光互补”、稻田生态种养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形成“渔光互补”、稻田生态种养产业化配套技术体系,需加强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但肥东县基层渔技推广队伍人员配置不足,人少面大点散,不能有效服务渔业发展,很难满足现代渔业发展的需求,建议恢复2008年之前设置的长临河镇、梁园镇、石塘镇、店埠镇、白龙镇、八斗镇、古城镇等区域性水产站。以全国水产先进县(市)为参照,加强基层渔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出台相应激励监督管理制度,调动渔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以县水产站为龙头,区域性水产站为骨干,渔业企业为支撑,能源、种植、畜牧、水产技术条块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支撑引领能力,使水产技术服务得以有保障、有效率、有落实,使稻田生态种养渔业成为渔业增效、渔农增收、农村稳定发展的重要产业,实现“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发展目标,完成肥东县渔业向高效生态型和质量增长型转变。

6 结语

篇3:象山半岛 东海之滨的渔光曲

象山半岛位于东海之滨、三门湾北侧,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所在的陆地。半岛东南有韭山列岛、檀头山岛、南田岛作为屏障,南侧有石浦港,西部狭窄区域与大陆相连,具有“三面环海,一线穿陆”的地理特征,有“东海伏象”之美誉。整个半岛海岸线长达800公里,海岸之外,点缀着600多个岛礁,历来是中国东海重要的渔场之一。

俗话说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无数渔家儿女在东海边长大,祖祖辈辈耕海牧渔,世代生息中形成的习俗,深深地印入他们的文化,如东门岛的妈祖信仰文化,石浦老街的渔商、渔贸生活习俗文化,延昌老街的妈祖和渔师信仰文化,昌国古村的明代卫所海防文化,渔山岛的妈祖文化和如意信仰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感恩大海就是生命中最虔诚的信仰,当年“煮海”,如今“休渔”,他们懂得了大海——她赐予人类财富,也需要得到人类的珍惜与呵护。这是就渔民与大海不离不弃的相守。

象山半岛堪称“美丽的传奇”:6000多年的塔山文化遗址、明清海防文化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遗存遍布城乡;渔鼓、龙灯、鱼灯、竹根雕、渔歌号子、剪纸等民间文化代代相传;2000多年前的徐福东渡传说、晒盐技艺、渔民开洋谢洋节、石浦富岗如意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

这个人杰地灵的家园,养育了半岛上一代又一代“弄潮儿”,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无比深沉的历史厚度。无论是独具特色的渔文化、蓬莱仙岛的传说,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以及后来残酷战争的磨难,一如那浩瀚的东海,总有无数潮起潮落,但象山人都一如既往地热爱并守护着他们的家园。

连绵起伏的山岭,让象山半岛显得有些曼妙婉约,而大海的波涛,则增添了壮丽辽阔的色彩。大大小小的岛礁,是大自然对海洋的点缀,更是大海不可或缺的部分。行走在金黄、细腻的沙滩,闭上眼,一边任凭徐徐的海风温柔地抚摸,一边聆听海浪澎湃的天籁,那一瞬间,任何人的心都会变得无比宽广。

“蓬莱仙岛”、“东海明珠”、“天然氧吧”、“海山仙子国”……当人们徜徉在象山半岛,尽情享受一幕幕如诗如画的海岛风情,脑海里不禁会浮现出种种美誉,但这些美称似乎都不足以涵盖象山半岛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奇特的山海景观,或许唯有文天祥“海山仙子国,万象画图里”的佳句,才能表达一二……

2015年9月,随着第十八届中国象山开渔节的盛大启幕,《环球人文地理》采访团队抵达象山半岛。石浦渔港古城、东门渔村、花岙岛、檀头山、松兰山等一个个美丽的地名成就了镜头和笔端的美景,而祭海仪式、妈祖巡安仪式、开船仪式、海洋文化夜市等丰富多彩的渔文化民俗活动,汇集成了东海之滨最美的“渔光曲”…

上一篇:末日赞歌650字作文下一篇:校园模仿秀大赛策划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