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两级教学管理

2024-04-15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精选6篇)

篇1:校院两级教学管理

**大学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实施办法

为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务管理效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学院财务管理职能,根据国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大学学院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一、财务规章制度

(一)、学校职责

1、宣传并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府财务规章。

2、根据国家《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负责制定并颁布实施全校统一的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

3、对所属的部门单位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

(二)、学院职责

1、遵守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和政府财务规章,执行学校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

2、根据学校有关财经政策、财务制度和本学院具体情况,负责制定学院财务管理的办事制度和实施办法,如经费审批办法、预算管理办法、财产管理办法、内部分配办法、以及建立向院教代会报告经费收支情况的制度等,并报计财处备案。

3、学院不得制定与学校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相违背的单位财务制度。

二、收支预算编制

(一)、学校职责

1、根据《预算法》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负责编制学校财务收支预算;

2、根据学校的财经政策,负责核定学校划分给学院的预算控制数,主要包括:教职工工资、补助工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事业单位失业基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班主任津贴、学生奖学金、学生困助学经费、学生活动费、学生社会实习经费、各项公务费和业务费(学费收入11%部分)、师资培训费、教学设备购置费、房屋修缮费、消防费用和院聘岗位津贴等经费。

(二)、学院职责

1、根据学校下切的预算控制数,结合学院其他经济收入,遵循以收定支、统筹兼顾、收支平衡的原则,负责编制包括学院整个财务收支活动的收支预算。

2、学院收支预算应重点安排教学六项费用,保证院聘岗位津贴等人员费用,控制招待费支出在学院公用经费预算支出的3%以内。

3、学院不准编制赤字预算。

三、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一)、学校职责

1、积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好学费收缴工作。

2、按照预算和事业进度合理安排支出,负责执行“对学院预算实行总量控制,结余留作下一使用”的管理办法。

3、对学院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财务监督。

4、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

(二)、学院职责

1、积极组织与专业、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创收工作,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学费收缴工作。

2、按照学院预算,负责安排并审批学院预算经费的各项支出。

3、建立并健全“一支笔”审批制度,各项支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得安排无计划无预算的财务开支。

四、会计核算

(一)、学校职责

1、实行一级核算,负责全校资金的调控。

2、领导校会计结算中心负责办理各种渠道各项经费收支往来的核算,负责对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二级核算单位统一实行代理记账,负责对“学校二级及二级以下单位不设独立的会计机构、不设独立的银行账号”的监控。

3、本着“谁的钱归谁用”原则,负责保证对学院各项资金不挤占、不挪用、不改变资金性质,保证学院资金安全和及时用款。

4、负责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根据真实、有效的原始凭据按实际开支数办理支出,不准以预算数和计划数虚列支出。

5、负责审批学院一次性现金金额5000元及以上、票据金额10000元及以上的借款、报账。

6、倡导“认真、热情、务实、高效”的办事作风,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二)、学院职责

1、遵守并执行学校一级核算制度,杜绝在校外自开银行账号回避学校财务监督、自收自支、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财务违纪行为。

2、严格执行学院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制度,防止职责不清。

3、设置财务管理员,统一办理学院的财务事务,提高办事效率。

五、专项经费管理

(一)、学校职责

1、负责按照指定用途统一安排专项经费(包括财政专项和高教附加专项)。

2、负责专项经费的跟踪核算,杜绝非指定项目或用途的支出在专项资金中列支。

3、根据定额或承担的任务,负责将有关专项资金切块到学院。

(二)、学院职责

1、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要求,负责组织专项经费的项目申报,落实相应的配套经费。

2、负责专项经费项目和任务的实施,负责专项经费的安排使用。

3、遵守专项经费管理和核算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六、固定资产管理

(一)、学校职责

1、根据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负责全校固定资产管理,以及产权的界定、登记、变更、撤销等管理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2、负责统一调配全校固定资产和其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参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标准,逐步实行学校固定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二)、学院职责

1、负责自行配置学校调配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资源,包括用房、场地、设施、设备等。

2、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产权变更、资产处置、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以及改变房屋结构等,事先须经学校批准,并按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七、对学院财务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

1、遵守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学校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的情况,包括学院自身财务制度建设,重点检查违纪违规情况。

2、财务收支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重点考核执行情况。

3、支出结构及经费使用效益,重点考核六项教学经费和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占预算支出比例。

4、学院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情况,重点考核学院其他经济收入占学院预算收入比例。

八、本办法经第133次校长办公会议和第19次校党委会审定,自2003年1月1日起试行,由计财处负责解释。

篇2:校院两级教学管理

做决策

2015-1-16 07:30:2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德倩 选稿:张侃理

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上海市“两校一市”综合改革方案获批之际,复旦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悄然启动——

从2015年1月开始,校内各个院系获得更多办学自主权,不再“吃大锅饭”、等待学校资源的“计划分配”,而是自己拿出人力资源、学科发展等规划,凭本事竞争,学校根据院系规划进行资源配置。

“改革不是向国家伸手要资源,更重要的是如何盘活存量、激发每个学院的办学活力。”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说,“让学校审批决定每个具体学科的发展、选聘人员、分派资源,肯定不如院系更加知根知底。要让第一线了解情况的人做决策,决定人财物该用在哪。学校对各院系、学科自身的常规发展扮演审核、监督角色,腾出精力,谋划少量单个学院无法完成、关系学校发展大计的重大项目。”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共同探索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复旦希望在困扰中国顶尖大学许久的学术治理和运行模式上,取得根本性突破。用校党委副书记刘承功的话来说:这是“换一种活法”。

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意在破局

权力过于集中、管理效率不高、组织协调不力、办学活力缺乏„„近年来,围绕中国高校大学治理体系开展的讨论中,时见这样的论断。事实上,随着社会与高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传统的治理模式逐渐显现出不适应性。

此次因何将校内综合改革重点放在“校院两级管理”,刘承功坦言:“一方面,深化改革若一味依赖外部政策倾斜、大量资源投入来推进,产生的边际效应只会递减;另一方面,只有激发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才能让大学发展获得更大动力。”

事实上,院校两级管理也非新生事物,包括复旦在内的不少高校曾有尝试。复旦大学早在2002年就试水两级管理改革。当时,生命学院一位“海归”院长千方百计争取到在学科建设方面试点两级管理的机会,然而没过多久,就举手放弃了:“用人用钱都说了不算,拿什么做学科建设?这个管理权还是收回吧!”

校方也不是没想过下放用人权、财权。“985三期”执行过程中,复旦曾再次试行经费使用权下放。部分院系有了财权后,在其他资源配置仍沿用老机制的背景下,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曾有院系负责人遭遇这样的问题,“有了钱,可以买设备了,而院系却没有足够空间放设备;好不容易腾挪出空间,又没有足够研究生资源开展科研„„”院系有了钱、有了权,却没有相匹配的机制保障,发展仍多掣肘。

2013年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治理体系改革再次提上议事日程。经过两年多次调研讨论,数易方案,2014年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出台,2015年1月开始启动。随之而来的,还有人事、财务、资产管理、总务后勤等配套机制方面的一揽子改革举措。

“那些能够制定出优质发展规划,并且已经形成了高水平学术共同体的院系,将在财务管理、人事聘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获得充分的、实质性的自主权”,学校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先学校主导院系发展以及资源分配的管理方式将成为历史。

“动不得的奶酪”,怎么动

教育部综合改革试验的推进,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推入“攻坚阶段”。何谓攻坚?业内人士指出,大多数可以改的、容易改的项目,各高校基本都在做了,剩下的硬骨头,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下转5版(上接第1版)在我国的许多高校中,人事、财务、资产、后勤,这四项资源大权,就是“动不得的奶酪”。

为了更好地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已推出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配套改革方案,扩大学院在财务、人事管理上的自主权。

财务管理改革中,最核心的一项是全额预算,所有的预算收支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盘子当中统筹平衡。举例来说,过去学校处室分头设立各种专项,各学院分别申请,容易陷入资金管理条块分割、碎片化的情况;如今,由学院统筹各方面资源后自主编制预算,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以后,向学校报备,校方根据学院体量及管理运行实际需要核拨,今后一年间,学院运行经费由学院领头人“一支笔”自主管理。

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学校根据校内基本政策及校院两级人力资源规划,将各类岗位及相关资源整体打包配置给学院。学院在人力资源规划框架内,自主开展教学科研人员预聘和流动科研人员聘任。人事处处长钱飚举例,预聘人员,主要指初步招入的学术科研人才,实行“六年非升即走”,这部分聘用由学院自主决定,到了由预聘转为长聘环节,才由学校进行评估审核。据了解,由于这部分改革“动静”较大,将首先在校内部分学院进行试点。

不过,学校管理层挺有信心。复旦大学物理系2002年起试点“校院两级管理”,逐步形成以院系为主体的“预聘-长聘”制,在质量控制环节严格把关。新晋师资需获得系里教授大会三分之二的同意票才能获“预聘”席位。获聘者6年后还将被教授大会投票评估,获得四分之三同意票的人才能获得“长聘”位置。这一制度甚至比学校相关规定更为严格,虽然给新进的年轻人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但也确保了引进人才的高质量,效果理想。

流程再造,如何倒逼两头

这几天,校内改革正式启动,来找财务处处长苟燕楠“谈心”的人多了。

个别院系负责人来谈,因为预算多了少了想不通;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来谈,过去手里有项目有资源,现在相当一部分管理权划到学院,“我们部门干点啥?”

对许多改革进程中的高校而言,下放资源、流程再造、机制创新并非终点,执行这一机制的人,能否接受、适应并最终承担起新的角色、新的职责,也是难关。复旦大学同样面临挑战:如何避免“一放就乱”?

2014年底,教育部核准了《复旦大学章程》。学校利用制定和完善《复旦大学章程》之机,展开了全校各级规章制度的全面梳理。到目前确认有效规章制度总数为520件,废止和宣布失效文件、制度655件。同时,学校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学位分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基本治理组织,为学术组织发展提供保障。目前,学校已修订完成《学术委员会章程》、《学术规范实施条例(试行)》、《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并完善了教学指导委员会运行机制,为院系学术治理架构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

在这一基础上,校级行政部门精兵简政,不怕“伤筋动骨”。据悉,从2012年7月开始,学校机关部门从42个精简到33个,首批进行改革的25个机关部门内设科室从125个精简到83个。中国的大学中,人事部门往往“底气最足”。而这次,复旦大学人事处内设科室,从11个被精简到了6个。未来,通过校内流动校一级行政管理人员与学院一起的比例,有望从7:3变为5:5。

与此同时,对学院掌门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学院做好本学院学科发展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乃至各类教学培养和课程培养规划的前提下,学校才会把各类岗位及相关资源整体配置给院系学院,然后由院系根据本学科发展的状况,自主决定运行模式和实施方案。“只有院系具备了承接两级管理的能力,相应的权力才会下放。”一位学校负责人在全体院长系主任会议上强调。

记者手记

大学变革的破局

一个多月前,《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上海市“两校一市”综合改革试验,全方位铺展。

令人关注的是,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南大学等高校纷纷向有关部门请缨,部分高校还在第一时间递送了改革方案。人大召开了三次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专题讨论会。而复旦经过两年酝酿,也启动了力度和规模在国内罕见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高教领域这种普遍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决心如此迫切,可能包含对陷入“改革洼地”的担忧,若不及时跟上大部队,或许将在政策、资源竞争中失了先机。但更为关键的原因,或许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清醒认识。

随着高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依靠大投入、局部政策倾斜刺激大步发展的时代正在过去,高校的“增长模式”也如同经济领域一样,面临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式建设的转变。无怪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改革方案中,都将“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作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大学正涉入改革“深水区”。原因之一,在于未来改革的方向,势必影响到用人、用钱、教学资源的深层次利益;其二,校内机制的变革也亟待与社会大环境中体制机制之间更好地相互适应。

更为关键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在选择教育发展模式、教育发展路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校发展模式尤具独特性。中国高校的发展虽然可以有所借鉴,但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这条路,前无古人。

篇3: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研究

一、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调整学校与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转变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下放管理权力,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使学校的教学管理重心下移,从而形成以学院为办学中心、学校宏观调控的高校教学管理运行新机制。

由于将过去的以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管理为主体,大跨度地转变为以学院管理为主体,因而在学院教学管理层面上形成了复杂的内部功能结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已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对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功能定位模糊,责权利不明晰;(2)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建设与改革尚未引起学校管理层的高度关注;(3)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普遍不完整,工作任务繁重,岗位数量严重不足,岗位人员极不稳定[1]。上述问题的出现并长期存在,若不予以高度重视,必然会严重制约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现实状况分析

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是高校教学管理行政组织总体框架的一部分,具有稳定、等级、服从等行政管理属性。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下,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承担着学院整个教学管理工作,担负着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规划性工作,以及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工作安排、教学活动实施、课程管理、成绩管理、考务管理、教学检查与教学考评等具体工作。可见,作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执行单位的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是高校教育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基石。

目前,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在诸多高校还未完善,或缺编少岗,或责权不明,或人员素质低下,导致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管理功能、管理能力难以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新型教学管理体制预期的管理效率也难以实现。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主观准备不足,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对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尚未普遍适应。就现实而言,学院的教学管理活动还没有完全摆脱原有体制下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束缚,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仍习惯于原先学系管理模式下的被动接受与服从,习惯于对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所下达的有关指令的传达、贯彻与落实。

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后,教学管理中很多过程性的工作均需要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主动承担起来,由于业务上的不熟悉或能力上的局限性,尤其在管理教学与服务教学相互关系的认识上,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处理上,以及在教学管理内容、方式、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把握上,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或多或少还保留着原有教学管理工作体制下的特点或惯性,导致学院层面教学管理的力度大为削弱[2]。

其二,对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缺乏深入的研究,对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功能定位模糊,责权利不明晰,职能划分不合理,学院制教学管理的科学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由于受长期沿袭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在教学管理中校院两级之间既存在许多教学管理职责重叠的区域,产生多重管理问题,也常常出现教学管理中的一些盲区,产生管理脱节现象。因而导致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自主管理能力难以充分发挥,造成教学管理整体水平和效率低下。

其三,误读“精简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蕴涵。精简机构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高校提高办学效率的基本价值取向,但精简机构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急速膨胀,学院层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在快速增加,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繁杂的工作,工作压力巨大,造成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缺岗现象严重,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骨干成员流失现象严重。而教学管理工作又有很大的连续性和专业性,现实已充分表明,教学管理人员尤其是骨干成员的频繁更换,其直接后果必然导致学院层面教学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运行。

可见,理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之间的关系、健全学院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学院教学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三、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途径与对策

(一)提升教学管理理念,发挥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活力[3]

当前,在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大量具体的工作,需要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去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去掌握;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需要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去解决。可以说,作为基层的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夯实了,中层的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及学校高层领导才会踏实和放心。因此,学校高层领导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对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组织与建设工作,必须建立起一种科学性的理念和建设性的态度,尤其要从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分析、考察和认识。

学校的高层领导及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理念,基于现实并立足长远,将学院教学管理机构的组织与建设工作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基石,以积极调动和充分发挥学院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活力。

(二)健全教学管理体制,明确校院两级管理职责

当前,各高校的学院普遍形成了完整的专业群、学科群,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层次日益提高,几乎拥有了完整的教学管理、教学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管理的责任,并进而要求学院具备面向社会独立开展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相关的各项服务的能力[4]。这一切无疑增大了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所从事的管理工作的幅度和难度。因此,高校的教务管理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根据各学院办学规模的大小与层次,建立并完善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明确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与权限、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目标与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并从制度上规定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聘用条件、岗位要求和岗位待遇,对尚不熟悉教学管理工作的岗位人员开展有效的培训。这一切都将有助于学院大幅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如何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定位,并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系统来使教学管理机制正常运行,将是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急需研究并解决的首要任务。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稳定教学管理队伍[5]

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在快速增加。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繁杂的工作,每天都要面对无数个教师和学生,过强的工作负担和沉重的工作压力,造成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转岗现象严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适应性工作,而是一种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性和专业性工作,教学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连续性,频繁更换管理人员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建立一支求真务实、敬业奉献、开拓进取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并把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的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将有助于提高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使广大教学管理人员更安心于教学管理岗位。

学校组织人事职能部门有责任制定相关管理政策与激励措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进一步落实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健全学院教学管理机构,明确学院教学管理机构岗位职数及管理人员的任务与目标,并规范教学管理人员行为,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佘佐辰.学院“底部”:大学建设与发展基石[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2]吴斌,马赛.高效教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

[3]韩月奎.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J].教育论丛,2005,(3).

[4]荣华,严以谨.改革高校教务管理模式适应教学改革要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S1).

篇4: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率过低

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办公室主任戴慎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接受调查的34所高校中,有5所高校仍完全实施“一级管理”体制,人事、财物和主要事项由校级统一管理,其中2所是进入“211工程”的高校,其余3所高校分别是1所单一医科类高校、1所只有3个学科门类的高校和1所专科院校;有26所高校实施的是权力部分下放的校院两级管理;只有3所高校有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正式文件,学院拥有了与其完成相关事项责任相对应的主要人事和财务管理权,这3所高校均为进入“985工程”的综合性高校。

对于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满意程度,有33位学院院长和书记接受了调查。其中对所在学校的校院两级鲤状况表示满意的只有10人,占30.3%,表示不满意的高达23人,占69.7%。

权力下放不够导致管理模式改革不彻底

對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表示不满意,关键在于学校权力下放不够。戴慎指出,“不少学校将许多具体事务交给了学院,但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权力(尤其是财权、人事权及学科建设决策权等)过分集中在学校的倾向,这种状况束缚了各学院的积极性。”也就是说,目前为数众多的高校在尝试的“事权下移”式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仅仅是应对校级管理难度增大而做出的适应性管理结构调整,这是造成两级管理模式改革满意率低的主要原因。

我国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从管理学角度看属于职能分权制,从具体实行改革的学校看,改革的主要焦点集中在日常管理活动的权力下放。改革的实际结果主要是使校级摆脱了日常繁杂的事务管理,重点集中在重大资源的配置上,而学院在关键资源和关键事权上并没有决策权。因此,实际上我国大部分高校仍然呈现出集权特征,学院获取的自主权远远没有达到改革设想的状态。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仍需创新

在上述调查结果中,34所高校中,权力部分下放的学校多达26所。学校领导层将事权下移,与事权相应的主要财权和人事权仍然归校级决定,执行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正式文件明确此事,这实际上并不是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校院两级管理的实质是使学校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使高校能主动适应社会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确立学校与二级学院及职能部门之间的责任权利关系,使二级学院通过相对的自主办学,更好地促进学科的整合和发展,激活基层的办学活力,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因而,在校方权力下放、学院学术权力加强的情况下,校院两级管理模式需要创新。

篇5:校院两级教学管理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关系明晰、职责明确、权限规范、管理严格”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切实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的步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就是要以责权划分为核心,整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学院两个管理层级。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部门职能,明确学院的办学实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形成学校宏观决策、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作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第三条 学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单位,依法享有教学、科研、行政及财务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学院是学校党政领导下的二级管理单位,是学校的管理重心,负责教学、科研、学科等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统筹管理,依照规章制度享有相应的办学和管理自主权。根据学校的规定或者授权,学院履行下列职责:负责内部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和管理;开展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活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行使学校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四条 学校对学院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考核评估为主要方式管理学院工作,以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为主要手段引导学院发展,以制度监督为主要途径规范学院管理权力的运行,形成职责明确、决策科学、管理规范、权责统一、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

第五条 为促进有组织的重大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学校设立若干独立建制的研究中心(院、所)、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享有与学院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六条 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全委会是学校的最高 1 决策机构,学校的重要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涉及“三重一大”的问题由党委全委会或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第七条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和行政主要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依法依规全面负责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第八条 学校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等方面制定政策、组织协调、进行监督评估、提供服务保障。

第九条 学校设置校务委员会,对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中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学校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发展规划、经费预算、人事编制、资源建设、学生工作、教师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研究提出工作方案,贯彻和落实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决定。

第十条 学术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负责讨论和决定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学风与学术道德等方面的重要学术事项。专业建设负责人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质量工程等方面具有主导权并承担建设责任,参与相关院务会议。

第十一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学校通过建立完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实现高等教育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第十二条 学校根据法律规定设立董事会,为学校重大问题决策提供咨询、指导和监督,同时筹措办学资金支持学校建设发展,加强与地方、行业以及企业的全方位合作。

第十三条 学校根据法律规定成立具有法人性质的教育发展基金会,募集办学资金,奖励或资助学校师生。

第十四条 学校设立校友会和地方校友会,以激励校友、凝聚感情,弘扬母校优良传统,共商母校发展大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贡献力量。

第三章 学校与学院的管理权限和职责

第十五条 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估。2.指导、审定和监督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学院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3.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并据此对学院下达目标任务、实行目标管理。

(二)学院方面

1.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并报学校审定。

2.组织实施学院事业发展规划,自觉接受学校的检查、评估和监督。3.组织落实学院任期目标和目标任务,接受学校的目标考核和评估。第十六条 机构设置

(一)学校方面

1.决定学校二级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调整。2.统一规划学院设置,决定或撤销学院设置。3.决定校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设置与调整。

(二)学院方面

1.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或撤销学院所属系(所)并报学校批复。2.决定或撤销系(所)所属教研室(研究室)。3.决定学院内部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调整。第十七条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和组织实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案。

2.负责全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校工作,指导、检查、考核学院党委工作。3.负责学院领导班子的绩效考核、监督检查。4.核定学院干部职数及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任职条件。

5.任免和考核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院长、副院长等中层领导干部。确定科级干部的职数。

(二)学院方面

1.全面落实学校下达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任务,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2.根据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及学校确定的编制数和岗位数制定和实施本学院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向学校推荐副处级及以上职务拟聘人选。

3.按照学校干部选任规定,确定科级干部及系(部、所)主任(所长)、系(部、所)副主任(副所长),并报学校批复。

4.负责本院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院安全稳定工作。

第十八条 人才人事工作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队伍建设规划,核定学院各类人员的编制和岗位数,规定各类各级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任职条件。

2.制定教职员工聘任、考核办法。根据学科规划和布局,以及专业建设任务,负责队伍结构、职称结构比例的控制。

3.负责学院工作的绩效考核、监督检查, 负责学院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4.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实施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奖惩。

5.评聘和考核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人员,聘任和考核副处级及以上职务岗位人员。

6.核定和调整国家政策性工资、各类保险、津(补)贴;制定学校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审定各学院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二)学院方面

1.根据学校队伍建设规划及学校确定的编制数和岗位数制定和实施本学院队伍建设规划。

2.制定学院内部聘任和考核的实施细则,并按规定的权限负责本学院教职员工的聘任和考核工作。负责计划外用工的聘用、考核与管理。

3.确定专业技术五级及以下、管理岗七级及以下职务岗位聘任人选,报学校备案;向学校推荐专业技术四级及以上、管理岗六级及以上职务岗位拟聘人选。

4.负责制定培训计划,自主选派本院教师的进修、访学、非学历培训,自主管理使用师资培训费。对本院违纪职工提出处分意见,报学校审批或备案。

5.设置和调整本院内部的教学、科研、实验、行政等机构,并确定相应干部人选,报学校备案。

6.制定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并报学校审定。第十九条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管理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关规章制度。

2.负责学校学科建设的资源配置、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负责各级重点学科的申报、建设和管理工作。

3.制定学科建设评估和考核体系以及相关的奖惩制度。4.组织、协调学校重点学科的申报和校内审核工作。5.负责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评审与聘任。

6.制定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各类研究生招生计划和研究生培养规章制度管理文件,并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

7.负责制定研究生公共课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8.负责全校研究生教育中重大事项的处理,负责研究生课程成绩的复核和学位论文开题结果的抽查。

9.负责做好学位授予工作。

(二)学院方面

1.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统筹和协调本学院学科资源分配。

3.根据学校有关文件开展本学院学科的检查、评估工作。

4.组织、协调本学院重点学科和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和推荐工作。5.负责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审核与推荐工作。6.负责落实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7.协助做好学位授予工作。第二十条 本科教学工作管理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工作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全校教学工作。

2.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负责新设专业的论证、评审。3.确立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指导学院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

4.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全校教学评估标准,组织开展全校性教学评估,实行教学督导制度。

5.组织开展全校优秀教学成果和优秀教师的评选。

6.负责全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负责学生学籍与注册管理。7.负责汇总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教学项目和成果。

8.负责全校公共基础课、公共实验课的运行管理,以及全校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负责国家级、省级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二)学院方面

1.负责本院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制定相关专业建设规划,根据社会需求,在二级专业目录内自主调整专业方向。

2.负责本院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与管理,负责专业基础、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负责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3.组织开展本院教学改革,对学院各专业的课程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考试等教学运行过程进行管理和质量监控。

4.在资源共享的原则下,自主管理、科学使用学院各种教学资源。第二十一条 科研工作管理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科研工作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学校科研评价体系。

2.负责学校各研究机构、科研基地、科研联合体的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部门设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建设和管理。

3.组织国家和地方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和评估,负责校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4.负责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管理,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5.负责学院科研工作考核。

6.组织校级重要学术会议,协调各学院学术活动。

(二)学院方面

1.根据学校科研工作规划和本学院实际,制定和组织实施学院科研工作规划,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凝练研究方向,建设创新团队,组织本院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合作和科技服务工作。

2.建立本学院科研成果的申报、认定机制和相应的奖励办法,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院系的科研工作。

3.统一管理本学院所属的科研机构,组织、指导、协调本学院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4.负责本学院的学术交流工作,收集、统计和管理学院科技工作信息。第二十二条 学生工作

(一)学校方面

1.统一领导全校学生工作(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下同),制定学校学生工作的规章制度,对学院的学生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与评估。

2.负责制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全校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

3.指导、协调学院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养和考核工作。4.负责编制学校招生计划,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组织与指导,以及招生就业宣传工作。

5.负责扶贫资助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应急干预体系建设,开展全校性学生资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6.负责校级各类评奖评优工作,负责留校察看及以上学生违纪的处分工作,负责学生档案的转接与管理。

(二)学院方面

1.组织开展本院各类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根据学校规定,负责学生注册,处理本院学生的休学、复学等有关事宜,报学校备案。

2.组织开展本院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工作。

3.根据学校规定,负责学生素质测评和各类评优评先工作;评定和申报学生的助学金及各类奖学金;根据学校授权,负责记过及以下违纪学生的纪律处分,并报学校备案。

4.组织实施本院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聘任、培养和考核工作。5.根据学校招生计划,合理安排本院各培养层次招生计划,并报学校审定。协助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新生入学工作。

6.处理学生工作中的突发事件。第二十三条 对外交流与合作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总体规划和规章制度。

2.开展校际战略合作交流,协调各学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为各学院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搭建平台。

3.根据国家规划,组织建设海外孔子学院。

4.做好学校外事管理工作以及学校师生因公出国(境)的派出工作。5.组织中外合作办学及境外办学项目的申报工作。

(二)学院方面

1.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实施方案。2.独立自主地利用各种条件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第二十四条 财务管理

(一)学校方面

1.制定学校财务发展规划与建设计划。2.制定学校财经管理政策、财会规章制度。

3.积极筹措办学经费,编制学校财务预决算;按财经政策分配各类办学经费。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目标,安排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跟踪问效。

4.审核各学院财务预算、月度用款计划和学院财务决算。5.负责全校各类办学资金的管理和核算,集中管理银行账户和资金,确保资金安全。

6.组织对学院的财务管理和经费报销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核算、审计与分析。

(二)学院方面

1.作为学校的基层预算单位,负责制定学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2.依法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负责学院的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3.编制学院财务预算和月度用款计划并上报学校审核,严格按学校批复的预算以及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使用经费。

4.统一管理并按有关规定审批支配学院的创收分成经费、学院的各项科研经费(不含国家核拨的专项经费)。对学校切块划拨的经费具有统筹权、审批权和使用权,超支自筹,节余留用。

5.负责本院学生学费的催缴。学生缴费率与学院经费的核拨挂钩。6.负责专项资金投入的申报、组织实施和验收。

7.根据学院预算执行情况,编制学院财务决算并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8.自觉遵守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第二十五条 公共资源管理

(一)学校方面

1.负责图书馆、校园网、公共机房、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2.负责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平台、学科重点实验室平台、工程训练实践平台等条件装备规划、建设与考核。负责全校公共资产管理。

3.制定仪器、设备等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大型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基金管理及实验室改造。负责全校实验室与设备数据管理。

4.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制定公用房管理使用办法,推进办公、实验、科研等公用房屋的有偿使用,规范公用房申请、有偿使用、上交处置等工作流程,推进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教学科研装备平台的共享。

5.负责学校资产清查,建立资产信息库,制定资产配置标准,统筹学校资产的调配与处置。

6.对各单位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建立资产绩效评估体系。7.负责全校特种设备的监督和管理、公共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二)学院方面

1.负责本院实验室建设规划、设备论证、建设与考核。

2.负责本院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修与管理;负责本院资产台帐管理。3.提高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教学科研装备平台的使用效率;配合学校推进实验、科研等公用房屋的有偿使用与调剂,实现资源共享。

4.制定本院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5.负责本院实验室安全运行和管理,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使用和管理一般及特种仪器设备。

第二十六条 除本章各条所作规定外,因工作需要,学院还需完成学校交付的其他任务。

第四章 学院工作会议制度

第二十七条 学院工作会议制度包括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党的委员会会议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四项制度。

第二十八条 学院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制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负责讨论决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事项。

第二十九条 学院党委是本单位的政治核心,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宣传、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并为其贯彻落实发挥保证监督作用。

第三十条 学术委员会是学院的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本学院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负责本院人才选拔、教师评聘、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研究生录取、毕业论文答辩、教师科研成果申报等重大学术事务。

第三十一条 学院教代会是学院教职工依法参与学院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听取院长工作报告,讨论本学院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工作计划、队伍建设和经费使用等重大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监督与考核

第三十二条 学院必须建立、健全监督工作制度,实行以院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自我监督、民主监督,保障教职工监督和学生评议监督,保证学校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学院权力的正确行使。

第三十三条 学院的人事安排、考核与奖惩、岗位聘任、进修培训、职称评定、津贴发放、财务预算及执行结果等方面的办法、措施、程序、结果等均须向全院教职工公开,实行提前公示以征求意见。

第三十四条 学校建立学院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对学院的行政监察、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学院教学、科研、学科、人事、学生、财务等方面实施细则的监督;对学院违反相关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三十五条 学校建立学院管理考核机制。学校成立学院目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院任期和目标管理考核评价方案,并逐步完善目标任务考核评估办法和量化考核目标指标体系,坚持绩效导向原则,坚持管办评分离,对学院工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学院办学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学院通过落实目标,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过去颁布的有关规章制度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未尽事宜,参照国家和学校相关办法执行。

篇6:校院两级教学管理

为充分发挥我校各学院(部)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院一级的教学管理职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制定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一、专业建设与管理

(一)学校职责

1、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需要,负责制定学校专业发展规划;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负责每学新设专业的申报及初审工作;

2、负责制定学校各专业建设计划,负责制定对各专业(含新建专业)的评估指标、验收办法,负责对新设专业的建设指导和检查、评估工作;

3、负责学校重点专业的立项、检查、验收和市级以上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推荐和管理工作。

(二)学院(部)职责

1、根据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制定本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2、根据规划,负责拟新增专业的调研、论证工作,并组织起草申报材料;同时做好申报专业的培养计划、师资、实验、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相关筹建工作;负责新设专业的初审工作;

3、组织学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并根据专业建设要求,负责做好专业建设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4、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适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和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开发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管理

(一)学校职责

1、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负责制定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的编制及修订的原则意见和要求;

2、审核各学院制定的培养计划(含培养计划的变更),提交学校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主管院长审批;

3、检查各专业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

4、汇编全校各专业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二)学院(部)职责

1、根据学校培养计划编制及修订的原则意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论证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编制本学院各专业的培养计划;学院组织专家讨论、审议通过,并由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签字后报教务处审核;

2、根据培养计划及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编制与修订原则,组织编写或修订各课程教学大纲;

3、负责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变更时,须报教务处初审,经学校主管院长批准。

三、教学运行管理

(一)学校职责

1、开课计划(1)每学期期中考试(或检查)后下发《关于上报下学期各学院(部)各专业教学任务的通知》,并对各学院(部)填写的教学任务单进行审核;确定每学期单独开班的重修课程并于每学期第4周前下达教学任务;

(2)协调和落实公共必修课任课教师的安排,协调部分跨学院(部)课程教师的安排;(3)认定和审批全院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及其任课教师的安排;(4)负责审批各学院单独开设的辅修班开课计划;(5)汇总、统计各学期全校开课计划。

2、课表编制及课程、教室调度

(1)负责全校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的课表编排;负责制定各学院(部)自行编制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表的原则及相应办法;

(2)负责协调、汇总、编印各学期各专业的课程和教室安排,并于每学期放假前1周内将下学期课表发到各学院(部);

(3)负责全校课表的变更审批,检查各学院每学期的课表执行情况;(4)负责全校课程和教室的调度。

3、选课

(1)每学期第2周组织布置各学院公共选修课选课工作;(2)负责重修学生的选课审核工作;

(3)办理重修听课证,负责重修学生的管理工作。(二)学院(部)职责

1、开课计划

(1)根据各专业培养计划,编制各专业各班的开课计划,并组织安排和落实本学院所开设课程(含承担的公共课、部分跨学院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并于教学任务下达2周内将开课计划报教务处审核汇总;

(2)负责对任课教师尤其是新开课和开新课教师的资格审核,由学院(部)主管教学的院长签署意见认定后报教务处备案,其中公共选修课开设及教师安排需报教务处审批。

2、课表编制及课程、教室调度

(1)根据教务处已排定的全校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课表,在接到排课通知的1周内编制好本学院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课的课表;

(2)本学院排课情况需及时征求教师意见并反馈给教务处;

(3)因各种原因确需调、停课者,经学院(部)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签署意见后送教务处备案,同时要安排好补课时间。各学院(部)应严格控制调、停课课时数,原则上各学院(部)每学期同意调、停课的课时数不得超过该学院(部)总课时数的3%。

3、选课

(1)负责学生选课的指导和咨询工作;(2)每学期第2周负责组织本学院全日制学生的选课登录及审核工作,并将预选课汇总后报教务处协调;

(3)每学期第4周前,负责统计重修学生名单、课程,并打印分别交教务处。(4)负责本学院单独开设或教务处委托管理的重修班、辅修班等各类学生的选课工作,并报教务处备案;

(5)开学后第2周,负责汇总学生申请免修审批表,并报教务处备案。

四、成绩与学籍管理

(一)学校职责

1、成绩管理(1)负责全校学生各学期各类课程成绩的审核、计算机汇总和归档;(2)负责学生成绩证明的审核、盖章工作;

(3)负责重修班、辅修学生的成绩审核和管理工作;(4)负责省级以上各类统考课程成绩的汇总和存档工作;

(5)负责全院公共选修课成绩分析、统计和课程成绩分析工作;

(6)负责各学院上报的试读、退学、毕业、结业、学位授予生等成绩方面的审核工作;(7)负责对各学院上报的学生获得奖励学分的认定与记载工作。

2、学籍管理

(1)负责学生入学与注册的汇总与统计工作;(2)负责编制新生学号;

(3)负责学生证、考试证、重修证等的印制与核实工作,负责证件的补发工作;(4)负责学生休学、停学、复学、试读、退学、毕业、结业等审核或审批工作。其中学生退学由教务处在下学期开学注册前提出意见,经学校审批后报省教育厅备案;

(5)负责学生申请辅修的审批及证书的核发工作;

(6)负责将初审的学位获得者名单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议;(7)负责学生转学、转专业的审批,并报省教育厅备案;

(8)负责学位证书和毕业、结业证书的编号、打印及统一向学院发放工作;(9)负责对符合学校规定的结业生换发毕业证工作。(二)学院(部)职责

1、成绩管理

(1)负责本学院(部)各学期所开课程成绩的输入、核对、公布及分析和统计工作。任课教师须于课程考核后3天内将成绩送任课班级所在学院,各学院(部)于考试全部结束后4天内输入全部课程成绩,并于考后第5天将本学院(部)各类课程成绩登记表装订成册报教务处;

(2)负责打印、公布各班学生成绩汇总表,同时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和家长获取各学期成绩信息;

(3)负责对学生成绩的查询、汇总、存档工作;在开学后2周内受理学生对课程成绩的查分申请,经学院(部)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长同意后方可实施,并报教务处备案;

(4)负责各学期免修学生的统计汇总工作,提出处理初步意见,并报教务处审核;(5)负责开具学生成绩证明,并报教务处审核、盖章。

2、学籍管理

(1)负责新生学生证的填写工作;

(2)负责对休学、停学、复学、毕业、结业等的初审和汇总,并报教务处审核;(3)负责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学生名单的汇总,并报教务处审核;(4)负责对退学学生提出处理初步意见,并报教务处审核;

(5)负责学生转学、转专业的初审,对要求转专业学生的考核工作,并报教务处审核。

五、考试与考务管理

(一)学校职责

1、各类考试的组织与安排

(1)负责或会同有关学院(部)对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考试的报名汇总、并组织考试工作;并负责向学院发放相关考试证书;

(2)负责考试课程的组织安排工作;(3)根据各学院(部)上报的不及格学生名单,组织安排各学期学生考试课程补考工作;(4)负责缓考、重修考、免考的组织与安排工作;

(5)根据各学院(部)上报的名单,负责毕业班学生历年不及格课程补考安排。

2、命题、阅卷与试卷管理

(1)指导各学院(部)建立、健全考教分离等制度;

(2)审查各学院(部)送达的期末考试试卷,并统一印卷;(3)负责各场考试试卷的发放工作。

3、监考

(1)排定监考教师,编制全院考试日程总表;

(2)检查监考教师到位情况,对违反教学纪律和监考规程的教师及时作出通报处理。

4、学生违纪与作弊处理

教务处认真核实监考教师和巡视人员发现的学生违纪或作弊情况,并会同学生处按学校有关规定及时作出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学院(部)职责

1、各类考试的组织与安排

(1)组织、安排本学院(部)所开考查课程的考核工作;(2)组织、安排各学期学生考查课程补考工作;

(3)负责本学院(部)所开考试课程监考教师的落实;

(4)对有特殊原因提出缓考的学生,在考试之前以书面形式送教务处审批。

2、命题、阅卷与试卷管理

(1)负责各课程的题库建设工作;建立、完善并不断更新试卷库或试题库;

(2)逐步建立健全考教分离制度;对考试课程,均要出A、B卷,由教务处随机抽取一份作为期末考试卷,另一份作为备用卷或缓考补考卷;阅卷工作由各学院(部)院长亲自组织;阅卷教师要按照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和登记,并在考试结束3天内将成绩交所在学院(部)和教务处;

(3)负责各类试卷的归档工作,学生试卷装订保管完整,至少保存至学生正常年限毕业离校后1年。各学院(部)在监考、阅卷、保管过程中严禁缺少试卷。

3、监考

落实各类课程监考教师;组织教师根据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监考工作,对违反教学纪律和监考规程的教师及时通报教务处。

4、学生违纪与作弊处理

协助有关部门收集学生违纪、作弊的相关证据,提出处理意见后及时报教务处进行处理。

六、课程建设与管理

(一)学校职责

(1)负责制定全校课程建设规划;

(2)负责制定各级课程建设项目验收指标体系;

(3)负责校级课程建设项目的立项、评估和验收工作,组织校级优质或精品课程的评估;

(4)负责省级以上优质或精品课程的组织、推荐工作。(二)学院(部)职责

(1)负责本学院(部)课程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2)负责本学院(部)校级优质或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初审和推荐工作;(3)负责学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的确定和建设工作;(4)开展课程建设研究工作。

七、实践教学管理

(一)学校职责

1、统一安排全校教学、生产、毕业等实习工作,召开有关会议等;

2、负责制定全校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计划编制原则;

3、负责制定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管理文件;

4、负责审批实验和实习教学大纲;

5、负责各类实验、实习教学工作(含实习基地建设)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6、负责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的推荐与管理工作。(二)学院(部)职责:

1、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和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本学院实习执行计划,并实施;实习期间到各实习点检查实习情况,收集反馈信息;

2、根据学校的有关原则意见制定实验、实习教学计划及大纲、指导书,并负责组织实施;

3、落实各实验、实习指导教师;

4、负责教学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八、教材管理

(一)学校职责

1、负责制定全校教材建设规划,开展教材研究与建设工作;

2、负责组织校级教材建设项目的立项、评审工作;推荐申报省级或国家级重点教材;负责对教材基金项目的审批;

3、协助教材主管部门制定教材选用的原则,为选择优秀、适用教材收集教材信息,并检查教材选用实施情况。

(二)学院(部)职责

1、负责本学院(部)教材建设规划的制定及实施工作;

2、负责本学院(部)教材建设项目的申报、推荐工作;

3、根据教材主管部门制定的教材选用原则,确定各学期课程的教材;

4、组织编写教材。

九、教学研究及课题管理

(一)学校职责

1、教务处配合校高教研究所负责市级以上教科课题的申报、推荐工作;组织全校性教学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教学研究活动;

2、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比赛和评估等活动,并将结果反馈各学院,必要时向全校通报;

3、组织全校教学成果的鉴定和评选工作,负责将校级教学成果向省、市级 有关部门推荐;

4、开展有关教学研究的调研活动,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二)学院(部)职责

1、负责本学院(部)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推荐及组织实施;

2、组织本学院(部)教师积极进行各项教学研究,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撰写教学研究论文;

3、重点开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研究,组织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大力培育教学成果,及时总结鉴定,推荐评奖;

4、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认真执行听课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对教师教学进行客观评估,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为学校各项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十、教学咨询与评议机构管理

(一)学校职责

1、教务处提出校教学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等机构组成人员建议名单,报院长办公会议审议批准;

2、负责拟定上述各委员会章程,报院长办公会议审批;

3、做好各类教学咨询、评议与审议机构的秘书工作。(二)学院(部)职责

1、建立本学院(部)教学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教学督导小组,并报教务处备案;向校教学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人选;

2、负责制定本学院(部)教学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教学督导小组工作办法,并组织实施。

十一、学生竞赛活动管理

(一)学校职责

负责制定各类教学竞赛的规程和管理办法,协助有关学院(部)做好各类校级以上教学竞赛活动的安排、实施和上报等工作。

(二)学院(部)职责

负责与本学院(部)有关的学生教学竞赛(如全省和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等)活动的安排、实施和上报工作。落实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安排好辅导、训练及各项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保证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争取获得好成绩。

十二、教学档案管理

(一)学校职责

负责教学计划、开课计划、课表、考试安排表、毕(结)业生名册、学位名册、学生成绩总表、学籍总表、转学转专业审批表、辅修名册等各类教学管理材料 的归档和保管工作,必要的送校综合档案室存档。

(二)学院(部)职责

负责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教学档案、考试(查)试卷、成绩登记表、成绩汇总表、学籍总表、毕(结)业生名册、学位名册、选课汇总表、实习实验大纲及报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材料的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

十三、其它教学工作管理

(一)学校职责

1、负责各类教学文件及规章制度的制(修)订、报批及解释工作;

2、负责对全校重修班、辅修班、辅导班等各类办班的审批工作;

3、负责全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起动、升级、维护及运行工作;

4、负责教学秘书的联系及培训工作;

5、负责各学年校历的编制工作;

6、负责学生电子注册的组织管理工作;

7、负责旁听生的接收、协调、管理工作;

8、负责考研学生的报名、组织公共课(英语、政治)的考前辅导班等相关工作。(二)学院(部)职责

1、执行学校各类教学文件及规章制度,制定本学院教学管理的实施细则;

2、负责本学院非单独开班的重修工作,并在跟班重修前及时向教务处报批;

3、负责提供本学院学生电子注册的有关数据;

4、负责本学院学生考研的动员、辅导及学生考研报名的具体组织工作;

5、负责第二课堂教学计划的制定及具体实施工作,负责第二课堂教学考核、成绩评定及登录工作;

6、根据教务处所开的旁听生听课通知单,安排听课及负责其成绩考核等工作并报教务处。

十四、附则

1、本办法经院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自发文之日起实施。

上一篇:二字或四字词语并解释下一篇:文档优秀教师个人先进事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