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管理

2024-04-19

有效教学管理(精选8篇)

篇1:有效教学管理

有效教学才能使教学有效

第二实小邱东珠

前段时间,学习了教育局赖股长《有效是“学•导•用”课堂教学模式的生命线》和余文森《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心中感慨颇多,在读的过程中,有不少收获,但也涌起丝丝惭愧,学•导•用”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一学年来,虽然不能说自己的教学是无效的,但起码是一直处于低效状态,现在才更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必须有效,就得追求高效教学。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完成课前研究单的习惯。从“学·导·用”教学模式的整体结构上看,前置学习单是学习的起点,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学主线,是小组合作和交流展示等后续学习环节的基础之基础。没有学生前期的独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入后续的学习,学生就没有那种求知的欲望,也失去了进入小组合作等环节后续学习的资本。

2.认真倾听的习惯。

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的好习惯。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

纳。(3)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提出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学导用”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会提问题,所提的问题力争做到观点新,见解广,有高度,与众不同,充分表现自我的价值,体现竞争的能力。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三、把握好课堂时间,进行有效练习。

应用活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步骤,主要是对知识的巩固、拓展、提升,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练习设计必须以课堂及课堂论为基础,以理念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进行更好的多样化练习设计,去拓展知识面,去自主探索„„。

四、有效的教学,还要有有效教师。

我们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课堂教学的实验者,更要成为一个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教师能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学”转向“反思教学”,是否能够由“经验教师”走向“反思教师”后“”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只有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行为背

后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开发和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实现有效教学。因此,进行每一环节反思。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在活动中自己的表现;说一说自己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在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评价伙伴们学得怎么样;最后自己有哪些收获„„这一步能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扬长避短。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按照这一过程有条理地、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成为有效的解决问题者。

当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得并不周全,但看了这本书确实带给我不少收获。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不断学习,把收获播种入教学行为中,来获得更多的收获!

篇2:有效教学管理

今年,我区教育局开展了“有效教学,人人达标”的活动,要求我们一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最优化的教学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什么是有效教学,怎样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放到了我们每个教师的面前,在这样的情况下,掌握有效教学理论、指导有效教学实践就成了我们的迫切需要。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一、学习有效教学理论 了解有效教学涵义

什么叫有效教学,怎样实施教学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认真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包括以下三重特征:(1)有效果:课堂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得以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 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所以,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或教法是否有艺术,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有艺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要求的标准,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倡导研究性学习,目标更加具体明确。

一是有效教学强调的是三维目标的实现,即通过教学,学生更加喜爱这门学科,而不是无所谓甚至越来越反感。通过教学,学生应当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形成这个领域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应当系统而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及其体系,并能应用于实践。

二是有效教学源于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和科学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学效益.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专业的,教学设计是科学有效的。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完美的融合。

三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学生有效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简单的听众,而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简单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要避免踏入常见的以讲代学的误区。教材不是讲授的工具,而是学习的载体,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学进行。课堂不是教师的表演场,而是学生的活动场,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特 2 定空间。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

二、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有效教学的理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取得最好的效果,还需要我们研究一些策略。

1、教师要操练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具有一颗对美的事物敏感的心,有一个充满诗性的灵魂。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说“语文课要让学生、教师、作者三颗心一起跳动”。所以当孩子课上有点滴进步时,我们要送上热烈的掌声;当和孩子一起活动时,和他们一样发出激情的呼喊……当说到苏武牧羊、岳飞抗金会拍案而起、热血沸腾;当学到卧薪尝胆、囊萤映雪会肃然起敬、庄严恭谨。平时参加集体培训,多读书,通过读书,通过思考,通过实践,让自己的心灵世界变得丰富饱满,健康向上,这样进行的精神的传递、文明的传承,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硕果。

2.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以提供有效教学的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好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如把游戏纳入课堂,也可以把游戏作为奖励;多用描述的语言,多用鼓励的语言,慎用批评性的语言;教师对学生多些激情,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化自身角色,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 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不以权威自居;教学中遇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解决,尊重学生的想法,容纳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

3.灵活处理教学资源,以最大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的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补充或重新组合,活化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首先是教材资源。新教材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别》第二部分李白和孟浩然饮酒话别时就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理解“对话叙情”。在两个人的对话中挖掘隐性资源,表达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其次是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教学《水乡歌》一课就充分利用学生见过的木船、货船,在初始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千只船,万只驳”的“驳”的意思。老师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适时向课外沿伸,在课末为学生设计了实践的平台,要求学生仿造课文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学生以读引说,从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与本诗情感得到了共鸣。

第三、是生成的资源。

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写好教案不等于备好课,因为有的教案多是“借”来的资料,教师没有深刻的体验。真正的备课是反复读懂课文,再结合参考资料和学生情况确定目标,写出教学流程。这样可以为重点训练留出空间,为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留出空间,为师生张扬个性留出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把握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真诚地倾听学生课堂上的声音;要善于察言观色,仔细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言谈举止;要通过倾听与观察,及时敏锐地捕捉学生奇异的思维、闪光的思维、独特的思维,恰到好处地引发、催生、助长,引其爆发,促其撞击,使其迸射火花,做到“让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再者是网络资源。网络把世界缩小了,在课堂上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我在教《海底世界》时,在搜集到的众多海底生物、矿产的图片、课件中精选了一部分,使得从没见识过大海的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甚至对见过大海的学生也激发了新鲜之感。

4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个重要方法,他具体形象生动的展示教学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我曾设计了一则《庐山的云雾》的课件,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却没有解决课文重点“抓住主要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的要求。上课前花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不理想。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只是一堂纯粹的欣赏课。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有明确目的,应考虑如何把教学意图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形象化地表达出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能忘记语文教学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以外的手段的运用都只能是辅助手段,是为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服务的。过分追求异彩纷呈的视觉、听觉刺激而忽视了文本的诵读、语言的表达及其内心的感悟,那是不恰当的,都不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手段。

5、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5(一)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二)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发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3:有效课堂教学,教学课堂有效

1 关注兴趣, 让学生热爱学习

夸美纽斯说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兴趣的由来, 往往和好奇心联系在一起, 因为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是引发学习兴趣的契合点。所以, 教师要想方设法, 唤醒学生对所学课堂内容强烈的好奇心。首先, 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后, 让学生知道学了有什么用, 将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使学生理解知识存在的价值。具体说来就是将课本上的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无穷魅力, 从而产生兴趣, 热爱学习。

2 关注注意力, 让学生专注课堂

什么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提高注意力, 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1) 重视课堂的初始阶段。简单说, 就是安排好一节课的开场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也是一样, 能够在一节课的开始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进入角色, 学生的注意力必将跟随着教师的教学。

(2) 教师仪表大方, 教态得体。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 要求衣着打扮不能过分时尚夸张, 也不能脏乱邋遢;更要注意使用正确大方的教学姿势, 运用合适的体态语言, 否则学生在课堂上只会专注教师打扮、谈吐, 而忽视课堂教学内容。

(3)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有意注意, 要越明确、越具体越好, 才能更好地动员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使学生能够付出全部精力去完成学习任务。无意注意, 比如教师在讲课时声音的突高突低、节奏变化, 教师的来回走动, 以及学生认为与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相关, 但又能增进新知识的事物或事物的表现形式等等, 这些都容易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有效的课堂中要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传统中一堂课的模式是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但是这种模式不是一陈不变的,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应该适时将两种注意相互转化, 只有两种注意不断地相互交替, 有张有弛, 学生才能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稳定的注意状态, 从而专注于学习。

(4) 授课形式多样性。俗话说:“教无定法, 贵要得法。”传统中教师讲, 学生听, 时间久了, 学生就会厌倦这种一陈不变的教学模式, 产生厌烦心理,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多种多样的授课形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注意。

外国学者的一句话说:“注意就是那扇门, 外部世界一切要进入心灵的东西都必须通过这扇门。”这扇心灵的门打开了, 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敞开胸怀来接受教师课堂的教学内容。

3 关注情感, 让学生爱老师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 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所以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让学生“爱”上老师, 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1) 重视和学生的人际交往。交往是人类的一种需要,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生活, 每一个人都有与他人交往的必要, 这当中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学生。教学, 也是一种交往, 它是交往的特殊形式, 有效的师生交流可增进师生间的了解、配合, 只有和谐的交往, 才能有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是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在教学交往过程中, 教师应该拥有善良热情的态度, 宽容友善的情怀, 讲求信用的人格, 平等真诚的心灵, 并以此作为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基础。

具体说来, 这种教学交往不仅应该体现在课堂上, 还应该体现在课前课后的师生交往中。

只有这样, 师生之间才能情感互动, 在情感上互相愉悦, 从而营造出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课堂氛围。这样的环境中, 教师能够心平气和, 悉心倾听, 尽心关注;学生能够形成一种完全轻松的心理倾向, 无拘无束, 自由畅谈自己的观点。师生都以平等的关系相处, 互相积极配合, 达到和谐, 学生在这样和谐的课堂氛围里, 求知欲很强, 思维也就非常活跃, 课堂效率当然要高。

教育学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 仁爱产生仁爱, 这就是真理, 待儿童没有同情, 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 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了他们就是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情感上吝啬的教师是不可能营造良好课堂情感氛围的, 这句话正说明了我们教师对学生以真心相待, 投入情感, 学生也必定以情相报。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定能成为有效课堂有利条件。

(2)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美。权威性的表扬, 能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 学习更加有激情。

具体说来, 教师除了言语表扬外, 要表示对学生的赞美, 也可以在表情上微笑、肯定地点点头, 学生精彩地回答问题后, 竖起大拇指, 或拍拍学生的背、把手放在学生的肩上或头上等等。教师对学生的赞美要经常有, 但是也不可随意滥用, 要根据实际情况, 明确具体, 不能夸大其词地赞美, 另外能够当面表扬的就当面表扬, 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课堂上自然氛围和谐。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情感氛围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润滑剂, 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能量, 学生认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学习效率提高, 反之, 会导致学生过分紧张和焦虑, 降低学生的活动能量, 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

4 关注结果, 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很多教学情景中, 往往成功只是少数人的专利,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经常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学习动机, 课堂上他们处在良性循环中, 而对没有体验到成功的中等生或后进生而言, 学习缺乏信心, 产生自卑感, 久而久之, 课堂上的他们一直会处于恶性循环, 自然不能够有效学习。

因此,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课上是否能够得到成就感, 要设计提问、板演、作业、思考题, 但不能老是出一些超出他们智力范围的问题, 要精心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简单, 有复杂, 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让他们都有克服困难的成就感, 获得成功的体验, 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 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 教师“教书育人”, 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做好“教书”工作, 这是教师的根本之一。过去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一定要变, 要变为师生“群言堂”。在这样的课堂里, 课堂像个家, 让学生有亲切的归属感, 在课堂的大家庭里, 学生自由舒畅地学习, 真正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不仅学会知识, 更学会学习;课堂又应该像个俱乐部, 在这个课堂里, 学生就是俱乐部成员,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自由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 双方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这样的课堂才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蔡澄.当代教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2]蔡澄.当代教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3]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3]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篇4: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实施有效教学

一、 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教师有没有按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具体的进步和后续发展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无所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所以说,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应该是: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有效教学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树立时间与效益观念;3.有效教学要关注教学效果的可测性与及时反馈;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1.准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目中有人(学生)——对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身心特点、已有基础等情况要一清二楚,而不是随心所欲地降低或拔高难度、深度与广度。比如教学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因为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幸福中,没有作者的不幸经历,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其实教学目标就是要搞清楚三件事:我们要去哪里?我们怎样去那里?最后我们是否达到了那里?这三件事中,第一件事就是目标的确定问题,第二件事就是目标的达成途径问题,第三件事是目标的达成问题。备课时要备出新课标确定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准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要注意三点:第一,明确学生在目标达成途径中能够观察、可测量的具体活动行为,如“读准、理解、判断、积累、运用”等外显行为;第二,规定达成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条件,如“在分角色朗读中(特定条件)体会用词的变化以及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学习结果)”;第三,明确不同知识点所达成的不同程度。如“会写、会认”(本课生字),“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效教学的实践证明,只有融入方法与过程意识,教学目标的表述才会更具体,更可测,从而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教学形式要追求效度,不耍花架子。

在一线教师的课堂上,特别是一些观摩课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课堂上很热闹,学生参与积极,说唱跳演画都有,但是下课了,找一个不错的学生问一问,基本的内容都没有掌握,原因何在?就是因为过分重视花拳绣腿的形式而没有关注学生真正的学,学生没有沉潜文本,了然与心,这种典型的“伪学习”能算学习吗?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的是效度,实现的是引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所以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四要”“四不要”:1)、小组合作要讲实效,不要走过场;2).课堂评价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发展的空间,不要绝对化;3).训练目标要集中,重点突出,不要太 宽泛;4)、多媒体课件要依据教学内容而用,不要太多太杂太乱。

3.建立高效运转的课堂信息交流机制

高效运转的课堂信息交流主要来源于教师、学生、文本、信息交流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课堂信息交流的质量。从课堂信息交流本身层面看,课堂交流是由课堂交流信息源、课堂交流信息的发出者、课堂交流信息的接受者、课堂交流信息渠道和方式、课堂交流的目标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要建立高效运转的课堂信息交流机制,首先要加强学法研究,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建立师生关系亲和的气场,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度,让师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学生,让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从而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运转;其次,要加强课堂交流信息源即提问的研究。要坚决克服有意而问造成提问质量不高的问题,不要用过度提问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使学生思维疲劳,失去课堂参与热情。在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类问题可以不提:1).多个问题可以归并为一个问题,其余问题可以不提;2).角度多维、指向不明的问题可以不提,3).偏离主题的问题不提;4).外延过大,学生只要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无论怎样回答都是正确的问题可以不提;5).一个问题答案包含于另一个问题之中,这个问题可以不提。其三,要实施课堂信息交流的多元化评价反馈,在师生评价反馈中暴露课堂教学的不足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从而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总之,课堂教学如果能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制定可测的教学目标,追求有效度的教学形式,积极进行课堂信息交流质量的评价反馈,这样的课堂就一定是有效课堂,这样的课堂也一定会成为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

篇5:有效教学管理

王瓜店北仪仙小学地处王瓜店街道办事处的最边缘,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进而直接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始终处于下游。为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该校以实践有效教学为主题,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特推出了“自查”和“家校结合”的举措。具体做法是:

一、每月10号学校会下发一份教学常规自查表,请老师为自己打分并简析自己的完成情况。这个自查让老师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进步的方向。在自查中一点一点的紧张起来,一点一点的去除应付的心态,及时有效的调整自己的教学。二是每位教师在每次测试前去教导处领取单元测试申请,一周内上交测试卷,届时试卷上留下教师的“爱的心语“,家长的“爱的寄语”,孩子的“学习心语”。单元测试不再是冷冰冰的成绩,而是一份爱的接力棒。三是定期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由班级教师共同制定,然后完成调查问卷报告,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在最短时间内将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各种形式进行反馈。可以说,北仪仙小学在仅仅一学期的时间,及时有效的督促了教师的有效教学,提升了教学质量。利用“单元测试”监控教学质量

王瓜店穆庄小学通过“单元测试”监控教育教学质量,为加强单元测试的管理,学校出台硬规定,一是要提高单元测试的使用效率,不能把单元测试让学生当成练习题来做,失去了单元测试的阶段测试作用。二是有平行班的必须调好课同时进行单元测试,几个班同步进行,避免漏题,起不到评价的作用。三是平行班教师共同制定评分标准,分工阅卷,共同进行试卷分析。四是找出本班和平行班之间的差距,并对本班的测试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学困生,培优辅差。五是抓好讲评课,突出讲评课的针对性、准确性、启发性,通过讲评课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能力。六是对普遍性的出错题进行有针对性“补教补学补练”测试,或印试卷或通过多媒体实物投影进行。七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反馈、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共同培养孩子成才。“321”集体备课模式

湖屯镇中心小学把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三备两改一反思”集体备课策略。

“321”集体备课流程即“全校学科组集中一备(电子备课)→ 学校各年级备课组进行二备一改(集体备课)→ 教师进行个性化三备二改(自主备课)→ 施教完后进行教后反思”。为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落实,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做到“四定”、“两结合”。“四定”,一是定时间;二是定内容;三是定程序;四是定考核。“两结合”,一是集体备课时间和教研活动时间相结合,集体备课本身就是教研活动;二是备课和“沙龙式”问题研讨相结合,在每次集体交流中,不仅讨论备课的教案,还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强化“321”集体备课的考核评价:一是出勤及集体交流情况,由各组主持人考核;二是优秀教案评比,主要考核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三是“问题式”集体备课记录检查,检查教师自备和收获情况;四是课堂听课,学校业务领导每周不定时随堂听课,考核教师对集体备课教案的执行及个性处理的情况。教师们虽然花在“写”上的时间少了,但备课的任务和要求没有减少,教师把大量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的效益上,花在课外学生辅导上,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家校联系卡搭起“爱心桥”

湖屯镇国庄社区学校运用家校联系卡,为家长、学校、学生搭起“爱心桥”,建立了家校沟通渠道,有力的促进学生成长。湖屯镇国庄社区学校每位教师、学生、家长手中都有一份“爱心桥”家校联系卡,联系卡上设置了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等,联系卡可随时填写,家长有问题可直接联系教师,教师有问题也可以直接联系家长,让学生传递,增强了透明度,联系卡及时记录学生的优点,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联系卡也委婉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与进步,联系卡还记录学生的心声、感悟、反思,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温暖的爱心港湾。使用联系卡以来,增强了家校沟通的力度,节省了家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家长们都说,家校联系卡使我们家长和学校成了一家人。“虚拟引领”式主题教研活动

独具特色的“小工艺、大学问”综合实践活动 家长参与评课,实现评价教师多元化

石横镇北高余小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采取多种举措和形式,让家长参与教学改革和评价教师教学,每学期都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家长和教师一起走进课堂,共同感受“民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家长参与教师评课活动,并对每堂课量化计分,学校及时把家长建议和评价反馈给每位老师,并按一定比重,纳入教师期末考核。这种以听评课为主的家长开放活动,增进了家长与教师间的交流,每位老师通过参考家长评价进行反思,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施“三步六环”教学法 开辟“以学定教”新途径

为提高教学质量,桃园镇中心小学矢志不移地开展了课堂教学研究,提出了“三步六环”教学法,开辟了“以学定教”的新途径。通过学习当前国内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学、教、练三步六环”教学法,三步是指:学、教、练,六环是指:出示学习目标——明确自学指导——学生自学——检测(提问)——更正、交流,教师点拨——当堂训练。学校从各科选取两名骨干教师为实验教师,尝试使用,直到课例成型,效果出色。首先让实验教师上观摩课,然后结合具体课例向教师讲解具体操作步骤和应用理论基础。然后各教研组分别进行了赛课活动。通过赛课,提高了所有教师“三步六环”教学法的操作水平。“三步六环”教学法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顺序,把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改为“学生根据教师的自学指导先自学”,然后教师根据检测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做到了“以学定教”,让学生真正实践与感受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果。作业评价新模式——“符号纠错,评语指导”

桃园镇东伏小学针对学生作业评价探索出了“符号纠错,评语指导”的作业评价模式,形成了“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相结合,明确学习方向;“等级+简语”评价,加强情感交流 ;“等级+评语”评价,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做法。评价中,教师要一改过去只对题目打一个“√”和“×”的做法,转为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书写质量和正确率。注意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学习状态、存在问题进行适当点评,如“你解答得真漂亮!”“多工整的作业啊!“你一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你一天天在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老师充满激情的评语,时时鼓舞学生,激发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愿望。用一些图形、符号作为评价载体鼓励表扬学生,产生了良好的评价效果。把刻有“棒”“祝贺你”等字样,或刻有“?、?、☆、”等图形符号奖励给学生,学生非常乐意接受。学生非常在乎这些印图,他们之间经常相互比较看谁得的印图数目多,有的学生还把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得的印图数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作业本成了教师和学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文明礼仪教育形成特色模式

篇6:有效教学管理

听了金戈校长关于《有效教学管理和有效教学管窥》的讲座,让我获益匪浅。这次讲座不仅让我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同时也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中有着很多实际的意义。

回顾这么多年的教学历程,备课无疑是经历最多,变化也是最多的。从教学初期的盲目抄教案,到现在汲取别人的教案精华,融合自己的特点备课,这变化的过程中经验起着很大的作用。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住语文教学,还是在一些环节上出现失误,从而使有些课堂出现重复讲解的现象。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一再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直困扰着我,这次师德学习使我知道了有效教学就是在课前做足准备,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备而能用并备而有效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课前有效的备课要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目标是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会使课堂收到良好效果。

有效的备课还要把握适量、适度的教学内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能贪多失效,也不能求少图方便。

二、导之有“方”并导之有“效”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设计有方的导入能紧扣学生心弦,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将学生带入课堂的情境中,水到渠成,导入方能有效。

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好教学语言,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不仅如此,课堂上的时间也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要调控好。虽然有时候因为课堂上的突发因素,或许是非重点内容占用了一些时间,教师一定要从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可是,教学组织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应使全体学生都受益,即使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宁愿减少教学内容,也不能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接受能力。

三、题不在多而在精

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必须服务于教学,不仅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还要有趣。练习设计要有梯度,数量要适当,目的要明确。以后我还要做到有练习教师要先做,有练必选,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改。

篇7:感悟有效教学,打造有效课堂

【摘要】“有效教学”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课堂低效、无效问题而被提出的重要命题。当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文章就目前课堂的有效性在教师眼里的误区及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等作了一个较好的阐述。

【关键词】有效课堂 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

教师常常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学习《有效教学十讲》这本书,本人感触极深。所谓“有效”,指的是只要是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以我们把有效教学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一、“课堂的有效性”在一些教师眼里存在着一些误区:

1、“灌”出效果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其减轻学习负担,就可提高其学习效果。这样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愿意动脑筋,效果常常适得其反,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各门课程,各种知识容量相当大,不进行有效的学习,根本就无法学好每一门课程。有一位特级教师曾经在一次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说:“学生要有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你对这句话有什么看法?”老师们各抒己见,最后她亮出自己的观点:只要这位教师能把自己的一碗水一滴不差地端给学生,那么这位教师就是成功的,他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2、“秀”出效果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一些非驴非马的“伪创新”。比如,为追求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牛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例如某堂普通的英语阅读课,任课教师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案,她本人说这节课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适合她所教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但评课的某高级级教师的评价是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很对味,思维训练到位,而且三维目标的达成也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不宜采取此种教学方式,要求过高,什么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学生,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讨论,的确非常困难,学生的表现平平。所以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要低起点、小步子,脚踏实地,这样才能上出一堂有效的课堂来。

3、“磨”出效果

加班加点,是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法宝”。实践证明:苦教苦学苦考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考分。但考试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教学质量。因为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等“硬性指标”更包括能使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等“软性指标”。教师为社会培养的不是“考生”而应是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那种靠“磨”出来的学生,即使一时能获得较高的考分,但往往学习无后劲,日后也很难有作为。

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强化意识,突出有效教学思维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教学才是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2、激发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情境创设,学生会感到奇妙不已,具有吸引力,从而主动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中。教学中可以诱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参与的积极性。

3、鼓励质疑,激活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

4、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阅、练、知、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读、练、知交替进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观察、注意、记忆、思维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在练习指导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在“知”这个环节上看重培养学生的自检能力。

5、精心设计课内练习,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施有效性教学,必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要科学安排时间,适时、适量、适度,练习要有效率。做到有练习教师要先做;有练必选;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改。

6、教师反复尝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要力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还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题精神得到凸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护。三是要自觉加大课堂教学“打假”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虚拟教学行为和“正确的废话”,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的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7、注重总结,总结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堂 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斯霞老师总结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经验等。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

总之,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教学质量不能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学效能,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完善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设计有效的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系统化过程。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着眼整体,统揽全局,即教师在安排每一个教学活动时,胸中有全局,兼顾各方面,而不是片面强调突出某一点;二是指循序操作,精细落实,这表明教学的效果来自于环环相扣、扎实有效、连贯一致的教学促进行为。教学系统设计最重要的理念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从而促进学习者道德、智慧、体质和个性等全面发展。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共性要素

有效教学设计由那些要素或阶段构成呢?一般来说,有效教学设计的共同特征要素应包括: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的设计。

1. 学习者及其需要的分析

当我们开始教学设计时,很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这是因为学校中各个班级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个班的学生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认识差异、善待差异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有关学生的情况我们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这样会有助于我们规划更有效的教学。例如:学生有哪些已知知识技能带入了教学情境中?(为学习找准最近发展区和切入点)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决定教学进度,选择教学角度)学生对教学或学习的一般态度如何?(拟定学习情感基调:鼓励、表扬、提醒;严肃、自然平和)

2. 确定教学内容

在我们的教学中,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教材内容完全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一点儿都不需要作调整。但实际上,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内容和编排方式,一般并不能原样直接的呈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而是必须经过教师的再选择、再组织、再加工,需要教师根据自身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作出适当处理,包括增删、换序、整合、新编等。一个基本的认识应该是:教材内容只是作为达到教学任务 (目的) 的一种载体,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组和调整,而且确实有必要这样做。确定教学内容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尤其是研读课程总目标和年段目标。教师要确立“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意识,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的放矢,更能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素养。其次要钻研教材,应做到“入乎其内(浸入文本,准确、深入、独到),出乎其外(跳出文本,品味、揣摩、赏析)”。教材钻研的扎实与否决定着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3. 确定教学具体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高质量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清晰,直接影响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制约教学活动的展开,并最终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然而我们在调研时却发现,教师们对此重视得不够,目标陈述主体不明确、内容含糊不清,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理或评价的价值,也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专门组织学科骨干教师研究制定了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等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并编制成册,旨在帮助广大教师能准确把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新的陈述技术,并进一步加深对“教什么”、“怎么教”、“评价什么”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确定教学目标时,清晰明确的表述是很重要的一步。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地描述学生学习后的行为或情感变化。所以我们采用外显的行为目标,指明希望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行为 (学习结果的外显表现) 。但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等目标往往用行为目标不容易表述,所以,我们又采用将学习结果的内隐变化和学习结果的外显表现结合起来的办法来表述。其具体方法是:先描述学生内在能力或情感变化,然后提供若干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具体行为样例。例如,科学中关于“理解哺乳动物的概念”这一目标,因为“理解”一词过于抽象和笼统,所以我们用以下列举的外显表现来进一步限定: (1) 列举哺乳动物的若干特征; (2) 写出哺乳动物的正确定义; (3) 在给出的动物名称或图像中圈出哺乳类的动物; (4) 说出、划出或写出你想象的一种哺乳动物。上面4种外显表现,如果学生能做到其中的全部或大部,那么教师有理由相信,该生达成了指定的教学目标。

4. 安排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师生通过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达到共同发展。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感受过程,学习方法,培养习惯,陶冶情感。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学科学《被压缩的空气》时,首先以猜谜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空气世界,然后以学生谈自己了解的空气为教学的切入点,涉及系列的游戏和探究活动,在感知和体验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知识内化与学生行为的外显,体现了学生的个性意义和价值。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收获的是优效的课堂教学。

5. 选择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向学生传递教学任务或内容的物理手段。选择媒体首先要考虑的是向学生最有效的传递基本的刺激属性。例如,在一堂音乐课上教会学生辨别巴松管和大提琴发出的不同音色,那么,恰当的刺激应该是用听觉方式传递。教师就可以采取用录音机播放若干片段的音高或音色加以比较。我们要认识到,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偏离这个宗旨,哪怕它再先进,再吸引人都应该坚决摒弃。

6. 设计教学评价

系统化教学中的评价,是用来说明对设计本身以及学生进行持续反馈的一种方式,不是用来对学生进行比较、排队的。第一种评价的形式是“预评”,用来查明学生与学习目标之间的现实差距。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已经会了,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费心思去教了。另一方面,也可能要求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以便能更切合学生的需要。第二种评价形式是“监控性评价”。主要采用“观察法”,略为正规点可采用小测验。这类评价主要提供学生学习进步状态的反馈信息。这里最需要强调的事,评价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惩罚,而是对学习系统提供诊断性反馈,使学更得法,教更富成效。第三种评价形式是“终评”,是在教学终了之后进行的,主要是对学习系统的效果做出评估,同时,它也是收集信息的一种手段,凭借它对教学设计做出调整,使其下一次运行时更有效。终评是以目标为参照依据的,如果目标十分清晰,那么终评几乎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总之,目标的达成并不是一件主观判断的事情,它得让教师、学生本人或其他人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教学系统运作良好,那么每个学生都达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尽管他们所花的时间会有差异。

上一篇:医院健康促进活动总结下一篇:统计工作自检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