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多年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通过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捷径,那就是把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的工作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篇1:

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探析

[提要] 在农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最敏感的是村集体财务收支管理情况。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大局,绝非可管、可不管的小事。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农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利益显得更加紧迫。解决村级财务管理现存的问题,靠老办法不行,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创新财务管理的新体制,开创农村财务管理的新局面,从而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增强经济实力,帮助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关键词] 村级财务管理;集体资金

[作者简介]揭伟红(1968—),女,福建龙岩财经学校教务科高级讲师。(福建龙岩364000)

加强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在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要看到,当前农村基层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基层财务管理工作仍然比较薄弱。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和各项支农政策的落实、支农资金的到位,农村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基层财务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对于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对于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廉政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对于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化解农村矛盾,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

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群众每年向村集体上缴村提留、乡统筹及代办费,同时村集体还争取到上级相关补助,每年的财务管理工作十分繁重,而往往在这些时间里,群众都希望知道,农民上缴款村集体收了多少、用在什么地方、收支情况如何。如果哪里不清楚、不明白,就会向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因而各种信访、举报和群众来访较多。通过对群众来信和来访的调查处理,反映出的问题大多数都是村级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或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不及时等。

近年来,取消了农业税的收缴,只收取少量的代办费,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了,要确保村级组织机构工作的正常运转,仅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收入来维持,有农业资源的村集体有点发包收入,其它村收入来源更少,因此,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减少,村干部队伍难以稳定,最主要的是干部报酬低,兑现难,农村工作难于正常开展。尽管面临经济基础薄弱、干部队伍不稳定的实际,但农村还是有村集体财产、固定资产存在,依然遗留着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账务,有的债权债务正在发生或今后也要发生,因此,村级财务管理不能不管,反而更要加强管理。

二、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级政府在加强基层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行财务制度不严

1、以支代收。很多村实行村干部包组、包片收税费等任务,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措施,但也造成一部分村干部将所收税费自行开支,年终用发票和工资抵顶。

2、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入了账。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

3、白条支出。目前很多村白条开支占支出的70%左右,而且白条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

(二)财会人员经验较少

没有经过专业的脱产学习,记账方法简单,管理方式老化,仅仅立足于财务收支管理,忽视集体财产、固定资产的盘查管理。

(三)会计档案不够健全

债权债务方面、各种合同、工程结算资料、结算清单、验收单据等不注意收集,档案管理不规范。

(四)挥霍公款现象严重

存在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的村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再想办法。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购置小汽车,给自己配备手机、安装家用电话等;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年招待费达几万元,甚至达到十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调产增收为由,到处游山玩水,村民意见很大。

(五)集体资金管理混乱

据我们对某镇一个村级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截止到2006年底,该村级债务约120万元,人均债务0.134万元,其中:人口895人,两年以上欠款占70%,基本上是呆账;无头账约占10%;有部分欠款是1980年以前借的;村干部本人及亲属借支比重较大。

(六)物资管理手续不全

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是,账有实无,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最终达到个人营利、占有的目的。

(七)财务账目混乱不清

1、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账,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账相当不便。比如说要查招待费,每个科目中都有反映,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

2、有的村几本账,我们查的一个村就有两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账本,没有统一保存起来。

(八)管理理念成旧

财务问题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已成为各级领导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综合分析影响村级经济发展进程的首要因素是管理的理念问题,这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上。

1、管理的理念不新。管理没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做到与时俱进,认识上的不足带来实践中的差距,财务管理的全局意识狭隘,工作的起点定位不高,总是把管账当作管理,把做账当作监督。管理缺乏前瞻性,实践缺乏一套成熟的管理方法,满足于算账、记账就是服务的一般想法。

2、经营意识不浓。理财聚财的观念淡泊,导致集体经济的止步不前,造成整个农村发展滞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3、服务的意识不强。为民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衰退是农村财务长期以来没有大起色的根源,造成管理机构提供的服务供给和群众及基层的需要不成正比。撕裂社会关注的热情,无法形成全社会广泛参管的共鸣。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措施

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干群关系,阻碍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一)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1、建立收支预决算制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2、建立票据领用核销制度,杜绝收入不入账,防止多人收支款现象。

3、建立费用限额管理制度,明确标准,节约归己,超用自付。

4、建立借贷资金管理制度,对公益事业要量入为出,不得举债搞建设,对特殊原因必须借款的,要经村民讨论通过,并落实还债来源、还债时间后才能借款。

5、建立重大经济项目招投标制度,特别是集体的耕地、水面及村办企业等承包项目,各项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两委拟定方案,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张贴招标公告,实行公开招投标活动,并签订规范合同,乡镇农经部门统一鉴证。

6、采取措施,确保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各种经济活动有章可循,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督促,各项制度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因此,各项制度在经济活动中是否认真贯彻执行是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二)改革财会人员管理办法

村级财务管理要彻底改变那种财会人员随着村干部换届而换班的做法。一方面严格选拔聘用农村财会人员。财会人员必须经乡镇农经部门以上机构业务考核合格,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报上级农经主管部门备案。村干部及其亲属不得担任本村财会人员。另一方面,不得随意调换财会人员。确需调换财会人员,也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乡镇农经部门批准。

(三)改变村集体财务支出管理方式

目前,村集体负债多,非生产性支出大,开支无计划、无约束是主要原因。建立农村财务支出约束机制,改盲目开支为有计划的预决算管理。年初制定村集体财务计划,报乡镇农经部门审查,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执行。村集体管理费支出实行限额管理,限额标准范围随同财务计划一并报乡镇农经部门审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在全年财务计划执行过程中,实行预决算管理。凡有突破指标、更改计划项目,计划外开支项目等,都应报乡镇农经部门审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年终将实际执行结果与计划相比较,针对差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或调整。

(四)强化民主监督管理意识

反映村干部腐败的问题多起源于监督不力。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是对症下药的好办法。一方面,能监督不合法、不合理行为;另一方面,又能化解干群矛盾。许多问题实行了民主监督,既避免矛头直接指向村干部,又能把问题解决。村务公开,民主理财要讲求实效,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而村务公开与民主监督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民主理财成员。村民理财小组成员应由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由群众信得过、文化素质较高、道德品质好的村民组成,而不能由村干部指定人员。村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审核村集体财务收支,并将财务收支情况张榜公开。对违反财务制度或与计划不符的开支项目,村民主理财小组有权拒绝审批,未经理财小组审批的开支单据,会计不得入账。

(五)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1、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制作黑板报、张贴画、标语等,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2、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针对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问题,将一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社会人员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4、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置,要由乡镇农经站进行考察选配。在选拔财会人员时,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

(六)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产生了新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实践证明,“村账镇管”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较弱的情况。在管理中必须立足“一规范两调整”,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即规范村集体资金,村集体取得的所有现金收入必须实行“双代管”,由乡镇农经部门开设专户统一集中代管,各村根据规模及远近领取备用金。调整审批程序,由原来的村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调整为理财组集体先审核,组长签字,村主任再审批,村支书再审查,最后村会计严格把关。调整公开形式,由原来的集中汇总公开调整为每张票据明细公开。这样管理做到了关口前移,加强了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了民主管理,从而在源头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七)树立人本意识,提升经营服务理念

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为财务工作成绩的好坏直接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息息相关。

目前村级财经委员中有会计证(有职称)的所占比例较少。新形势下的村级财务运转现状一再表明,当前的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要求财务人员会算账,记账,而且需要一批会谋事的管理人员和一批会办事的高素质工作队伍。在村级财务管理中要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理念,把财务管理工作细化为账务管理和资产运营,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经营,优化资产资源配置,向经营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合理规避债务风险,以缓解日益紧张的镇村两级债务危机。

总之,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和研究新的村级财务管理体制中,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加强农村各种权力间的约束与监督,以科学合理地分配与重组,化解矛盾,促进发展,保障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顺民心、合民意,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

[参考文献]

[1]蒋敬山,王晶峰.浅谈村级财务乡代理[J].农村财务会计,2005,(11).

[2]顾永良,张培居.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刻不容缓[J].江苏农村经济 .2002,(05).

[3]王爱玲.浅议创新农村财务管理机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7,(1).

[4]张利星.浅谈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J].中国农业会计,2007,(2).

[5]刘青.谈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J].财会月刊,2007,(36).

[责任编辑:尧水根]

作者:揭伟红

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篇2:

浅议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摘要: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多年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通过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捷径,那就是把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的工作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农村 财务管理 规范化建设

1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

1.1 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历来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早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就从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开始起步;联产承包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又率先从财务会计的改革突破;90年代农业进入新阶段后,土地承包管理和农民负担管理实际上都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的。

1.2 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解决当前农村矛盾的需要。如何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关系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这些涉及经济利益关系的问题最终都要反映到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上。因此,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是解决当前农村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是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1.3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是搞好农村基层民主的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是财务公开,农村财务与农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广大农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一项工作。因此,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决不是简单地算个帐、填个报表的问题,建立健全集体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的各项制度,是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要求。

1.4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要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尽快把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起来,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规范经济秩序,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 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各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在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农村历史形成和积淀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新的矛盾又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

2.1 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一是个别地方村集体土地、资产、资源发包、出售、出租,不公开、不透明,个别村干部暗箱操作,从中渔利,群众监督和部门监管不到位,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二是土地征占中被征地农民要求将大部分或全部征地补偿款分配給被征地农民,否则就到处上访,致使村集体应当得到的补偿费得不到,造成集体资产损失;三是在国家极力鼓励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的部分职能将逐步被专业合作社所取代,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面临撤销或解体,村民(成员)要求分掉全部集体资产。

2.2 农村集体债务沉重。截至2008年末,以哈尔滨市宾县为例,全县村级债务达1.27亿元,村均88万元,债务多的村400余万元,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削弱了村集体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功能,部分村干群关系紧张,社会矛盾突出。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村不顾自身的经济实力,盲目举债或赊欠搞达标,个别村为了得到项目资金匹配,借债而增加新的债务。

2.3 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全县村级财务管理整体水平是好的,但仍有个别村财务混乱。主要表现在:村干部独断专行,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财务制度形同虚设;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资金管理混乱,核算不及时;建设项目不招投标、集体资产出售、发包暗箱操作,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大额开支不透明,弄虚作假;管理不民主,财务公开流于形式等等。

2.4 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工作仍不完善,代理方式尚不够规范。部分乡镇根本没有实行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多数乡镇只是对村转移支付资金代理核算,没有代理村级的全部会计业务,存在会计核算“两层皮”的现象;乡镇代理机构的人员业务素质不适应,部分乡镇经管中心人员配备不齐,缺少专业人员,致使无法开展代理制工作;财务工作流程、账务处理还不够规范。

3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建设的措施

解决农村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思路、内容和方法,严格实行纪检监督下的村级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制度。

农村集体“三资”即村级的资金、资产和资源。委托代理即把村级“三资”以书面形式委托给乡镇成立的“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管理,实行资金委托代管、资产统一监管、资源联合协管,严格按照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模式运作同时有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这是强化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是指在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各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对“三资”实行统一管理。

3.1 搭建一个服务平台。乡(镇)成立一个“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以乡(镇)农村经管中心为依托,成立由乡(镇)领导和相关人员参加的“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办公室设在乡(镇)农村经管中心,内设专职总会计、总出纳员各1名,记账员若干名,负责办理各村会计业务和“三资”管理业务。这样村级财务统一在乡(镇)代理,有利于形成一个模式的业务规范化效果。

3.2 健全“两套”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统一的农村集体资金代理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工作流程。一是健全农村集体资金代理流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收入必须及时、足额存入村集体设在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资金收入专户,统一管理。对村级支出实行预决算审核审批制度,根据年初预算或临时性支出,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审批,在村务公开栏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及时入帐核算。二是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流程。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和资源出售、转让、承包、租赁时,由乡、村两级制定处置方案,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公示后,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对资产资源价值进行现场核实评估,实行严格的招投标,签订规范的制式合同,同时将相关的会议记录、合同文书归档管理。按照相同条件本村村民优先的原则,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竞价方式进行公开发包或招标。资产处置和资源经营结果必须在村务公开栏内及时公开。

3.3 推行“三种”管理方式。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三种管理方式。一是实行资金委托代管。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委托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代管,以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由“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统一设置帐户进行核算、管理。二是实行资产统一监管。村集体资产在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设置台帐,并按照统一的标准、程序,对村集体资产的经营、处置、收益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三是实行资源联合协管。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承包、出售、租赁、转让等由村制定方案,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县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监管组织复核,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合管理。通过建立规范、科学、有效的委托代理服务管理机制,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程序化管理与智能化管理相统一。

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不但能加强村级经济管理同时乡镇以一个模式进行会计核算和规章制度的建设将更有利于村级财务业务规范化建设,更好的为农村发展和农村稳定服务。

作者:颜廷君 杨宁宁

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管理论文 篇3:

夯实基础 强化督查 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提档

长期以来,村级财务一直是农村党员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农村上访信访频发的重点区域,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作为发现问题、解答农村党员群众疑惑、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利器,近年来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目前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完善措施,加快提档工作。

一、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的问题

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力量薄弱。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部门一般是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成立的,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是负责指导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在普遍推行农村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制的现阶段包括对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管理、指导,还兼任着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从直接指导管理到审计鉴定,有“既是运动员,有当裁判员”之嫌。再者,市县、镇经管部门专业性较强,市县、镇两级经管干部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年龄大、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一些业务骨干调动频繁,有的还兼职其他工作,即使充实了新人也很难在短期内进入角色、发挥作用。

二是镇政府重视程度不足,审计处理不及时、不严厉。审计结束后,农村集体经营管理部门对审计事项应作出评价,出具意见书,并对有关问题作出客观公正的处理决定、意见和建议,但是到了具体实施阶段,有的镇在征地拆迁、项目推进、税收协调等难点工作上需获得有关村的支持,或者碍于情面,敷衍了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多问题不了了之,使整个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无实质性可言,给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涂了一层阴影。同时存在着有些非党员村干部,虽在审计中发现了他们有违纪现象,但又够不上刑事处分,行政上也无法处理他们,而这些违纪行为往往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这无疑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薄弱环节,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走过场等不良现象,损害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在群众中的形象。

三是反映问题正义感不多,泄私愤不少。近几年群众上访、要求审计的问题大部分不是近期发现;即使发现,如果与当事人没有结怨,也往往会忍气吞声不欲反映。一旦结怨,不管是多长时间,也不管是真是假统统反映,在农村实行“直选”的时期尤为突出。而反映的问题往往是“我们村领导有问题,我们村财务帐目不清”,加上农村集体经济审計部门不收任何费用,上访人没有经济负担,为了“还干部一个清白,给农村群众一个明白”,审计部门只好把有限的审计力量耗费在长年的财务收支审计上,浪费了社会审计资源,加大了社会审计成本,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

四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处理缺乏必要的法律权威。目前农村审计虽在审计中发现了他们有违纪、违法现象,而相关政策法规对违法收支的定性处理都过于笼统,基层单位处理问题没有可靠的法律依据,出现了“查出问题主动,处理问题被动”的局面。

二、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事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大局,意义重大。建议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市县成立联合审计组。由市县领导挂帅、组织部牵头、审计、农业、财政、民政部门配合、中介部门、镇办财经中心参加的联合审计组,统一调配审计力量、统一协调审计事项,并根据换届选举工作的紧缓要求,抓住审计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大框框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统一措施,将农村经济审计工作推向新的统一化、标准化的轨道。

二是增强力量配备。现有体制下,市县、镇经管干部配备严重不足,且受人事管理体制影响,市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不能对镇经管干部进行有效管理,极大影响了工作开展成效。建议为市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增配编制,做到每个镇至少有一名市县经管干部抓监督指导,从严治理镇村在审批把关不严、坐收坐支、白条抵库、虚假公开、随意处置资产资源和调换人员等方面存在的乱象。

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就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而言,缺少的不是制度,而是落实制度的决心和力度。特别在人权、事权不统一、短期内不能进行理顺的情况下,要提升镇村抓制度落实的主动性,必须对现有考核工作形式、方法进行调整。建议今后由市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来制定考核办法,适度提高赋分比重,以市县经管干部为主检查考核,并将结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考核中,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是转变审计思路。鉴于当前审计制度不经常、审计报告疑问多,审计结果运用不明显等问题,建议推行动态审计工作机制。一是参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对农村干部实行任期、任终相结合的审计形式,对村干部实行动态监管;二是从地级市范围内筛选部分有资质、信誉好的社会中介机构,分期分批对市县农村进行逐一审计,力争三年内覆盖所有村,所需资金由市县、镇两级政府统筹解决;三是由各镇区分经济体量大、矛盾隐患多、信访问题突出等不同类型,每年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上报部分重点村,市县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审计力量进行重点审计,配合做好整顿整改工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将及时督促工作整改,情节较重的,要移交执纪执法部门严肃查处。

五是实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收费制度,实行“谁举报,谁交费,举报属实有奖”制度。推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初期,实行收费的有偿审计制度,上世纪末期为减轻农民、农村经济负担一律取消农村审计收费,从整体上说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给了个别滋事者、无理上访者一个宽松的经济机会。建议今后除例行的定期审计离任审计等不收费外,实行“谁举报要求审计谁预先缴费、举报不属实的不退费、举报属实的给予奖励”的制度,既鼓励正义地反映问题,又遏止泄私愤行为。

六是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执行力度,建立“审计督察制度”。“审计督查制度”就是对审计人员、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特别是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理、纠正、落实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使农村审计执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审计督查”一般要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其职能主要是检查被审村对审计决定意见的执行情况,如被审村在规定期限内末执行审计决定的,该机构应当负责向主管农村审计的部门报告或提请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作出处理,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向司法机关了解对审计移送问题的处理结果;年末负责向主管农村审计的部门报告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并对拒不按时纠正错误,拒不执行农村审计处理决定的以及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违法乱纪行为给予重惩,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起到较好的震慑作用,极大地显示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权威,才能整治农村经济秩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七是是从政策法规方面寻找审计处理依据。建议有立法权的机构尽快制定内容详尽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定性处理、奖惩等具体办法,进一步解决农村经济审计的定性问题。市县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过程中诸如逃避托管、坐收坐支等频发问题的处理、处罚意见,以高压态势,遏止农村集体经济运行中不合规、不合法现象的发生。

作者:刘庆华 王丹丹

上一篇:职前外语教师语言文化论文下一篇: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