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管理中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职学生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新形势下,做好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当下发展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校教育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实现中职学生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中职学生管理的认识,提高管理水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职管理中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管理中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1:

高职高专学管人员提升思政教育能力路径探析

摘 要:在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下,思政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对高校管理和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在高职高专教学管理中,学管人员是落实思政教育的主要人员,对学生思想发展、道德思维以及思政素养提升有着关键作用。因而优化学管人员自身素质,提升思政教育能力,可以为学生管理教育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学管人员工作现状以及思政教育素养进行分析,探究合理有效的思政教育培养途径,进一步提升学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管人员;思政教育能力

学管人员作为学生管理的重要人员,是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关键人物。但是在现阶段高职高专学管人员中,部分学管人员虽然管理能力较强,但是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局限,阻碍着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发展。在高职高专院校管理中,学管人员需要具备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這样才能保障学生思想教育的培养质量,才能确保学生思政素养能够顺应社会发展格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高职高专学管人员思政教育工作现状和问题

首先,高职高专学管人员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有限,影响了思政教育落实质量。当前社会发展局势中,政治思想教育时代发展需求是高职高专教学中学管人员和学生的必备素养。与此同时,对于当前学生培养而言,完善的政治思想素养和端正价值观念是学生的必要技能,可以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在社会生存。但是当前高职高专教育中,部分学管人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忽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善,这样不仅影响了思想教育质量,而且还不利于学生思政素养的有效发展。同时高职高专学管人员需要管理的学生数量多,工作内容烦琐复杂,没有精力提升思政教育能力,进而影响了思想政治的培养质量。其次,高职高专学管人员的思政教育模式不够合理,提升效果不明显。高职高专学管人员是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力量支柱。但是,现在高职高专学管人员的思政教学模式、思政教育内容过于单一,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不到思政教育培养目的。最后,高职高专思政教育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教学内容不够新颖。现在高职高专学管人员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没有紧跟时代思政发展步伐,导致思政教育内容存在滞后性。与此同时,部分学管人员过于注重理思政理论教学,缺乏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思想教育的意义,忽视思政学习的价值。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政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学生思政素养也得不到发展,严重阻碍了学生健康积极的发展。

二、高职高专学管人员提升思政教育能力的途径

在思政热潮教育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相关高职高专院校需要改善思政教育理念,提升学管人员的思政教育能力,才能迎合社会人才培养趋势。针对现阶段,高职高专思政教育现状和不足,提出以下几点对应策略:

(一)全面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充实思政课堂教育内容

高职高专学管人员作为学生思政教育培养的重要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政素质是教学的基础,是思政教育课堂的保障。基于这样环境,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针对学管人员思政素养提升专题培训班级,构建以学管人员为主的思政教育课堂,进一步增加学管人员的思政理论知识,提升学管人员思政品质。例如,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基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以及政策内容,充实学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让学管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先进的思想政治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管人员的思政素养。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的思政教育,结合当前时代最新的思政教育内容,充实思政教学的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管人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认知,而且还能提升学管人员的思政素养,为思政教学奠定基础。

最后,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强化以“中国梦”“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思政教育活动,鼓励学管人员积极参与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掌握新的思政内容,优化学管人员对新思政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管人员的思政素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丰富学管人员思政教育的素材,为思政教育课堂提供紧贴时代发展的内容,提升思政教育课堂的先进性,优化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效果。

(二) 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培训机制,创建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学管人员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成员,通过端正学管人员思政教育理念,强化学管人员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推进思政教育的落实质量。高职高专学管人员需要根据社会发展步伐,紧跟时代思政教育更新进度,灵活变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方针,进一步优化思政教育环境。

第一,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思政教育培训课堂,对各阶层的学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为思政教育奠定师资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思政教育培训课堂变成学管人员入职基础课堂,让思政教育学习变为一种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管人员的思政素养。

第二,明确思政教育目的,开展专业化、特色化思政教育培训。学校在进行高职高专学管人员思政培训时,需要有效明确思政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思政政治需求构建专项培训,确保能够满足各个年级的学生,提升思政教育培养质量。例如,针对低年级的思政教育而言,可以对学管人员进行基础思想政治知识进培训;针对高年级思政教育时,学院可以对学管人员进行提升性思想政治知识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管人员的思政教育能力,为学生思政教育奠定基础。

第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开展特色性思政教育培训。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基于近几年的思政事件,利用具体案例分析学校思政教育问题和现状,提升学管人员的思政教育意识,树立学管人员的思政底线思维,提前预防学校发生思想政治问题。

与此同时,高职高专院校还可以培养学管人员的教育意识,优化学管人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为学生思政教学提供优质保障。

(三) 加强政治思想交流,优化思政教育的效果

高职高专学管人员是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人员,强化学管人员和学生之间的思想政治交流,可以让学管人员更加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优化思政教育课堂的开展效果,为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奠定基础。“沟通艺术”是学管人员必备的技能,学管人员可以通过高效的沟通技巧,优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强化二者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进一步达到沟通和教育的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完善学管人员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途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途径,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参考数据,还可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另外,高职高专学管人员应该明确身份定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引导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传达先进的思政精神,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构建思政教育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为学生和学管人员提供交流平台,让学生与学生、学管人员与学管人员之间能够畅所欲言地交流,实现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健全思政知识考核体系,为思政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在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学中,通过建立健全思想政治考核制度,让学管人员在不断地考核评测中,牢牢掌握思政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能力。同时,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建立思政知识考核制度,还可以让学管人员查漏补缺,提升学管人员思政知识学习积极性,端正学管人员思政知识学习态度,进一步优化思政教育能力。例如,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建立以学生思政教育知识考核体系,通过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学生能力以及專业课程需求,优化考核内容,全面确保思政教育课堂的质量。与此同时,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建立思政教育考核机制,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管人员教育能力和业务能力,增强学管人员理论知识水平,确保思政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品质,而且还可以优化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教育环境,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政教育”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必要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对学校学生品质培养也有积极作用。高职高专院校通过建立完善的思政知识考核评测机制,将学管人员作为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头人,为学生提供先进、充实、符合学生发展的思政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并且也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发展。与此同时,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全面落实思政教育课堂,可以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质量,为学生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苗娜, 杨秀萍. 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政教育能力路径探析[J]. 祖国, 2017(22):137.

[2] 杨兴勇. 新时期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亲和力的路径探索[J].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1).

[3] 王宏伟. 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中服务功能重构的实现路径探析[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

作者:孟蔷

中职管理中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2:

论如何做好中职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中职学生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新形势下,做好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当下发展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校教育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实现中职学生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中职学生管理的认识,提高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管理实际,提出中职学生管理创新的策略,希望对促进中职学生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

引言

针对中职学生管理,要加强课程设置与创新,积极进行课程优化和教学科目的设置,不断优化课程管理同时要积极进行中职理念的创新,加强日常管理,积极进行教学评价,不断对中职学生加强管理和创新。同时要结合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社会资源和教学资源,建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中职学生管理体制,转变学生管理职能,探索中职学生管理创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中职学生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文化创新,加强中职学生日常管理

在中职学生日常管理中,要加强文化的创新,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这对于中职学生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积极促进班级文化的创新,对班级的管理模式进行积极的改革,使教师和中职学生都处在这个良好的班级文化中,感受文化的熏陶。良好班级文化的打造,可以借助班级文化板报、文化走廊、校报等形式进行加强,注重学生管理理念的提升。同时也要注意对教师的日程管理,提高教师在教學科目上的认知水平,促进日常管理的提高,不断丰富文化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使中职全体人员都加强对于学生管理的重视。

二、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创新中职学生管理

教师承担着向中职学生传输知识的重任,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于教师的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对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实现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要开展各种渠道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解决中职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针对教师的心理展开心理教育,使教师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为中职学生创新管理模式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评课说课形式的活动,让教师对于中职学生的管理保持积极性,激发教师工作创新的意识。

三、重视教师管理职能的转变,促进中职学生管理创新

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转变模式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管理职能转变的工作,不能单单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进行学校的管理,要加强学生管理的灵活性,科学对待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学校学生管理中,可以要求教师在管理中进行职能的转变,让教师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变管理为服务,同时学校要加强对于教师管理工作的支持,为教师的高效能的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让教师没有其他后顾之忧,从而更好的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管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职学生也要积极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积极性。

四、尊重中职学生特点,进行特色化管理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要在尊重中职学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中职学生的特色化管理,要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尊重中职学生的个体性发展需要,做到用真情感化他们,加强沟通交流。同时做到因材施教,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特色化的教学管理工作,实现中职学生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具体的管理方法要从充分照顾个体差异以及中职学生心理的特点,开展中职学生的管理工作,实现中职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助力学生管理

学校要树立服务意识,在中职学生管理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校园的和谐,才能确保学生管理的创新。新形势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服务中职学生的意识,学校作为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要的机构,在正确对待中职学生管理的问题上,要加强重视,深入中职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想中职学生之所想、急中职学生之所急,对待中职学生要在充分包容的基础上,充满爱心,加强与中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结论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要注意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提倡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中职管理效率的提升,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科学的应对,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学生也要积极建言献策,提高中职学生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帮助教师进行管理职能的转变,促进学生管理不断向前发展。此外,中职学生管理也要积极促进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升,在充分照顾中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保障中职学生在学生管理文化中,能够体验到差别化教育,促进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向前迈进,实现进步。

参考文献:

[1]敖琳,李海磊,刘云海.当前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创新机制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0(01):153-154

[2]李峻.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02):149-151。

作者:米宇清

中职管理中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3:

新时期高校“人本位”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离不开大学的系统管理和教育,而新一代学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紧密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主要就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校 人本位 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杜以昌(1972- ),男,山东滕州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李继光(1982- ),男,河北栾城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离不开大学的系统管理和教育,而新一代大学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现在不少高校在学生管理中仍然秉承以“结果管理”为目标的管理理念,这就造成了学校管理与学生特点相脱节的局面,加上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心已从发展教育规模转变到提高教育质量这个层面上,因此对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理念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重管理,轻服务;二是重灌输,轻引导;三是重强制,轻教育;四是重结果,轻过程。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绝大多数偏重于管理,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关于学生全面成长的规范;学生工作缺乏动态的管理机制去系统地关注学生个体在大学期间的发展,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往往用量化的成绩去衡量学生,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和理念较为陈旧,仍然沿袭传统的命令式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中体现得还不够充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系尚不够完善。

(二)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变化特点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信息生活越来越占据大学生生活主流的今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生思想、价值观、理想信仰的变化。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一个转轨时期,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要面对众多的诱惑,不少学生团队意识淡薄,奉献精神及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维权意识较强。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矫正、轻预防,对学生思想动态缺少及时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单靠说教式的教育手法无法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整体合力不够

新时期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有关高校教育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各高校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在此期间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一些学校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不够到位,具体措施迟迟无法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在一些高校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辅导员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1︰200的基本要求;二是一些高校招聘进来的辅导员学历不够,工作经验匮乏,甚至大学阶段没有学生干部的经历,有的也只是出于就业需要,对辅导员工作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三是辅导员日常事务工作繁杂,就业后在岗培训较少,不能真正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凡是涉及学生有关事务的,辅导员都要去管,而他们入职后的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缺乏有效保障,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改革给现行学生管理体制带来一些新问题

新时期许多高校都施行了主辅修制、学分制及弹性学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但是,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却无法适应学生在选课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兴趣性、群体性、随意性等特点,学生管理力度弱化,在班级团组织和党组织活动开展中遇到许多新问题,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

(五)学生心理教育健康问题凸显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努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与就业压力困扰着大学生,紧张的生活节奏、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大学生精神压抑、身心疲惫。这就要求高校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帮助和引导他们全面发展。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加之部分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势单力薄、人员奇缺,学生心理方面所暴露的问题日益突出,由此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新时期实行“人本位”学生管理的思想内涵

“人本位”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对人的管理中将人看作服务的主要对象,在高校就是要把每一个学生视为服务对象,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激发个体潜能,进而谋求其和谐、全面和自由发展。“人本位”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三层内涵:第一,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因素,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辩证地理解“人本位”思想,它不代表以自我为中心,而是着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第二,“人本位”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管理人的丰富情感和知识,提高人的技能、智力和创造性,从而使其全面、自由地发展。第三,“人本位”就是要将创新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制度有机结合,使管理行为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否则,“人本位”理念只能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最终流于形式。总而言之,“人本位”的管理模式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合理要求,关注学生的尊严,维护其合法权益,进而调动每个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新时期高校“人本位”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以科學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

“人本位”思想在高校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发掘学生潜力作为发展的根本。“全面”就是着眼于校园环境、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等学生的各个方面;“可持续”就是既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学校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不仅需要“人本位”的观念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随着教育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高校发展需要,加之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学校管理制度应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这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管理程序在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和人为因素,坚决杜绝徇私枉法的现象发生,认真贯彻学校的管理程序和管理规范,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学生的管理离不开高校的管理隊伍,管理队伍成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管理工作的成败。高校要想发展,必须借助人才的力量,人才既包括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也应包括学生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从新时期高校的发展趋势看,学生管理工作只有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才能持久发展。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然而,很多高校却只以知识传授为主要责任,以科研教学作为重点。因此,要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切实抓好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要把培养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

(三)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

一直以来,高校在学生管理中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层面,而缺乏对学生的个体素质培养和人文关怀,从而限制了学生自我潜能的发挥。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高校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一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识、主体意识及个性特点,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赏;二是管理者与学生之间要多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三是实行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激发自身潜能,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注重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将“人本位”的理念贯穿始终,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作为有效途径,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新时期的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首先想到的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其个性特点,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教育。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的运用,发掘和调动学生潜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学生心理教育中,不仅需要高校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做好学生的日常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更需要学生干部、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同心协力。高校要尽力为学生创造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引导他们利用和谐的理念认知世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教学生新知识、新理论,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他人合作。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注意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大学的一切。学生工作干部也要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组织多形式、多渠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他们的第二课堂,特别是要保证这些活动的参与度,重点关注那些心理状态不佳的特殊学生。

(六)要依法治校,依法实施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落实以及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民权利与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新时期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更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一些高校的管理人员对学生管理的随意性较大,不注重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存在权大于法的观念,随意加重或减轻对学生的处分,忽视学生的法律权利,这从法律层面上来看是完全错误的。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人员要保证自己对学生的任何处理都要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要更好地维护国家、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高校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依法治校、依法实施管理。对高校而言,依法治校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依照法律规定来管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事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进而构建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曾涛.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现状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6).

[2]黄秀娟.当前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A]∥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扩招后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杜以昌 李继光

上一篇:和谐社会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考试方式改革下篮球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