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无线网络安全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在移动互联时代,数据获取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数据的积累给规律探究和决策制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数据已成为新的资源,其价值将逐步被发掘,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为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校院无线网络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校院无线网络安全管理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案例

摘   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文件出台以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高度重视这一发展契机,致力于做好顶层设计,引领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入快车道。文章主要从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数字资源开发、数字教学平台搭建、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介绍学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思路与做法。

关键词:智慧校园 教育信息化 教学资源 信息素养

一、实施背景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1],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以及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学院以安全、高速的校园网络硬件建设为基础,以先进、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核心,以丰富、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强化应用、服务教学,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目前,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在2018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学院“教育总体满意度”指数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19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是全国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二、建设目标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的目标是拓展智慧服务网上综合服务大厅,重点建设智慧校园移动门户,建立跨平台业务流程引擎,建成集办公、教学、科研、图书、财务、学工、后勤管理于一体的网上综合服务大厅。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慕课(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形成“互联网+”教育教学新形态。构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与评价体系,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50岁以下的教师信息素养考核通过率达到100%,信息化教学能力达到优秀的教师占30%以上,教师执教能力显著提升。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建设云计算智慧校园数据中心

在“满足现在、适应未来”的总体建设原则上,建设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为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优化升级现有网络布局,主干链路带宽实现双万兆。以IPv4/IPv6双栈作为技术基础,校园网全网部署IPv6。数据中心计算能力提升至400核,内存容量提升至6T,存储容量提升至500T,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软件平台和技术支持。搭建学院云计算平台,将智慧校园所有系统模块作为云服务应用搭建在云计算平台之上[2],通过云服务模式,为教学、管理、科研等业务系统提供统一云平台服务。

2.优化全域覆盖高性能校园无线网络

以802.11ac Wave2协议为核心升级改造校园无线网络,新增3000多個接入信息点,实现校园各区域无线网络的全面、优质覆盖,为广大师生提供时时处处的校园无线网络服务。对互联网出口带宽升级扩容,出口总带宽达4G,提高校园网用户访问速度和质量。建成覆盖全部校区的高速无线网络,实现移动应用、网络应用和数字教学资源的随时接入,以及校园各种信息和数字资源的统一化、标准化和集成化管理,有效改善校园管理的精细化决策,为智慧校园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打下良好基础(见图1)。

3.完善立体化部署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根据《网络安全法》和网络信息安全等级要求[3],学院建立并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加强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方案演练,提升信息安全综合处置能力;增加IPS入侵防御检测系统、杀毒软件、日志审计系统、漏洞扫描设备、上网行为与流控、安全认证、堡垒机、数据自动备份系统和虚拟化管理等软硬件设备;加强身份认证、密码口令的精细化操作,强化积极防御、主动防护,防范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建设学院网站群,整合优化信息资源,对学院门户网站和所有二级网站采用统一标准和技术架构,统一部署,提高管理效率、资源利用率和安全管理水平;建设网络统一运维监控平台,实时对网络和服务器进行监控、分析、故障排除和调度管理,实现运维智能化、管理精细化(见图2)。

4.拓展智慧服务网上综合服务大厅

以学院各种应用为基础,进行系统整合、二次开发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学院业务的“碎片化”服务重构。重点建设智慧校园移动门户,与现有的办公自动性(OA)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进行对接,实现相关业务的移动化办理。通过建立跨平台业务流程引擎,学院致力于打破线下业务流程模式和部门界限,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优化设计业务流程,建成集办公、教学、科研、图书、财务、学工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网上综合服务大厅,让“数据多走路、师生少跑腿”(见图3)。

(二)开发优质数字资源,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1.校企合作,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动态更新”的原则,提升现代职教数字教学资源质量,为专业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实现网络化教学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利用慕课创新通识教育,开发学院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库,立项100门通识教育特色课程,实现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模拟实训、专业群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按照“颗粒化资源、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的组织建构逻辑,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与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密切合作,成立学院、行业、企业组成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组织,组建由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和专任教师组成的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学院在已经建成《液压与气动技术》《建筑工程测量》《食品营养与卫生》等7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计划两年内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满足教学需要。

2.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破解实践教学难题

围绕“中国制造2025”专业需求,与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完善学院虚拟仿真平台建设,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解决“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难再现”的实践教学难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计划在两年内开发20套虚拟仿真系统软件,新增5个装饰虚拟现实(VR)空间展示体验实训、幼儿园虚拟仿真实训等虚拟仿真实训室,申报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资质,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三)搭建数字教学平台,培育课堂教学新形态

1.构建“MOOC+SPOC+翻转课堂”的应用教学平台

与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树在线教育等企业合作,利用其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立学习管理系统,开展线上教学资源发布、答疑讨论、测试作业、过程性评价等活动,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通过重构或重组MOOC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建设本土化的SPOC课程教学环境,提高优质MOOC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以信息化推動全院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

2.加强工学云顶岗实习教学系统建设

与掌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作,搭建满足学院、企业、学生三方需求的“蘑菇丁”工学云顶岗实习教学系统,为多方参与的教学、管理、指导、评价实习过程提供支持平台。在教学方面,实现在线学习、在线辅导、问题讨论等功能;在管理方面,实现远程考勤、实习统计、工作总结等功能;在指导学生方面,实现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功能。创新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实现对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远程教学和精细化管理。

3.为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研究提供支持

联合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信息化专家团队,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虚拟仿真应用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完成“基于VR仿真技术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电子信息专业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等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以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等院级教学改革项目,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理论、方法和案例。

4.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教学诊改和质量监控提供支持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专业主体库、课程主体库等系统数据,从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挖掘,探究教学活动运行各环节的内在规律,支撑教学运行质量管理与分析,指导教学活动与决策,及时掌握教学信息,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基于教务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建设教学质量与学情预警平台。从教学资源利用、课堂教学实时评价、学生到课率等多维度,勾勒出教师教学的行为轨迹模型,设定报警阈值;建立学情预警系统,根据学生的行为轨迹,建立不同种类的预警分析模型,设定报警阈值,一旦出现偏离,及时将预警信息发给学生、教师、教务处、团委学生处,提高管理效能。

(四)组织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1.构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与评价体系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成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标准》,成立信息化应用能力测评机构,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内容。将教师信息化教学、社会服务和培训结果与教师评聘、年度考核相结合,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信息化能力培训

定期邀请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青年教师传授经验,营造良好的传、帮、带氛围。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两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根据教师应用能力情况及教学环境设计不同的培训课程和模块。积极派出教师参加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会、研讨会、成果展示会和培训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校内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在岗位工作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开展管理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增强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提升规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评价能力[4]。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训练,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

3.激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

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竞赛,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后意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合作,在建筑工程系成立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研究中心,为教师搭建教育技术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积极转化大赛成果并广泛共享。例如,在2015年度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院教师代表山东省参赛,以优异成绩获得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在教育部主办的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我院教师凭借超强的实力和出色的表现斩获高职组物联网实训教学比赛一等奖;在2018年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我院教师获得工科组一等奖,填补了该项赛事举办以来山东省一等奖的空白,也是本届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唯一一位职业院校教师。

四、预期效益

(一)建成智慧校园,有力支撑教学改革

建成数据共享、服务融合的智慧校园,智能化教学环境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成一批优质职业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推动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二)建成一流数据中心,推动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根据学院数据标准规范,完成分散在各业务系统中需共享的主数据,清洗、优化、统一存储和对外发布及共享,提升学院管理、服务与决策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示范引领作用突出

学院信息化环境有效支撑MOOC、SPOC、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发生根本变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形成课堂教学新形态,为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案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http://www.edu.cn,2018-04-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EB/OL]. http://www.moe.gov.cn,2015-01-19.

[3]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2022)[EB/OL].http://edu.shandong.gov.cn,2019-09-25.

[4]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EB/OL].http://edu.shandong.gov.cn,2019-03-16.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王亭亭

作者: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校院无线网络安全管理论文 篇2: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探索

摘 要:在移动互联时代,数据获取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数据的积累给规律探究和决策制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数据已成为新的资源,其价值将逐步被发掘,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为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以大数据技术为背景,从基础平台建设,业务、数据整合,数据挖掘应用三个方面,展望高校信息化建设前景。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校园;数字校园;移动互联

一、引言

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获取和交流的主要方式从PC端过渡到智能移动终端;信息架构从传统的C/S和B/S模式,蜕变成智能移动终端/云计算服务端。新的数据采集方式和共享模式,使数据的产生量以几何级数剧增,数据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掘,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1]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随着“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深入人心,数字化校园正逐步过渡到智慧校园,校园信息化正从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数字化是智慧化的前提和基础,而智慧化必须介入智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智慧决策和知识挖掘提供了新的工具。全面的校园数据,正需要大数据这一强有力的工具,优化分析校园服务的各个环节。

在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校园信息化将以无线网和物联网为主要载体,计算和存储从服务器端向云端过渡。使各类信息服务高度整合和共享,一站式体验更为流畅。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框架下,整合校园业务,积累业务数据,开发数据应用。使大数据技术和智慧校园建设充分融合,建立人性化的校园信息服务体系。

二、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建设

2008年IBM提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地球”概念,而其应用在高校信息化领域,便形成了“智慧校园”的雏形。关于智慧校园,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数字化校园的扩展和提升。它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校园服务为目标,使校园的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有机融合,如图1所示,形成高效、共享、灵活、易用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新体系。[2][3]

由此可见,“智慧”的目标是“持续地改进服务”。智慧校园相对数字校园,在教、学、研和管理等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强调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和动态性。[4-6]而智慧是建立在一套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机制之上的。因此,智慧校园的标志性模块有:以智能移动终端、无线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数据采集系统,校园三大平台和非结构化数据(日志、监控、社交等)相结合的数据交换和分析系统。智慧校园建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完善无线网络构架,提高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拓展校园WLAN覆盖范围,提高网络的承载能力,加强认证和安全管理,为数据的采集和交换提供安全、稳定的网络基础。

(2)完善三大平台,打通数据孤岛,建成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和交换中心。

应用统一的校园数据标准,加强各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维护管理机制;从多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过渡到数字身份的高度集成。保障校园数据采集的便捷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3)规划数据获取终端,整合现有的系统监控和日志资源,构建有特色的校园社交生态。

优化“一卡通”系统,在实现“多卡统一”的基础上,使“一卡通”成为物理人员和数字空间的重要桥梁;规划电控、水控、门禁、环境检测等数据采集终端的接口标准和空间分布;整合现有的网管系统、网络流控系统、安防系统和标准化考场监控系统等数据和日志资源,并结合微信、微博、帖吧等公共社交平台,和校园app平台,打造数据中心之外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交换中心。

三、以数据为核心的校园服务碎片化

“智慧校园”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而好的服务体验往往与个性化、便捷、高效相联系。以数据为核心的校园服务碎片化理念,将很好地解决传统校园业务系统在提升服务上的问题。所谓“服务碎片化”,就是对现有的校园业务流程和数据流进行梳理,对原有业务系统进行横向整合,在业务逻辑上呈松耦合,强调一个应用(称之为app)只完成一件事务。如职称评审app,(见图2)呈现给教职员工的是完成一次职称评审的完整流程,包含相关表格填写、资料上传以及评审进展查询等,教师只要按照引导逐步完成即可。而其后台可能涉及人事、教务、科研等业务系统的数据更新和审核。碎片化服务对用户屏蔽了业务系统,只有事务的概念,大大提升了信息系统的用户体验和使用效率。

数据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资源,是信息服务得以推行的基础。[2]碎片化的前提是灵活、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因其把传统的校园业务系统透明化处理,而前端app直接和后台数据接口相联系。这就需要在数据定义时,规范每个数据项的UC矩阵,并尽可能消除冗余数据项。碎片化服务具有快速开发的特性,有利于校园数据质量的持续改进。在灵活数据接口的基础上,校园的数据填报和采集将变得非常容易。例如教学工作量采集,根据教务、科研、学工、产学研等部门的数据接口,可以快速生成数据采集app。基于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很多数据段可以自动生成,而用户只需更新部分内容就可以完成一次大规模的数据采集,这无论在输入端和审核端都大大降低了教职员工的工作量,其数据流示意图如图3所示。

改进校园数据交换中心设计,使之适应碎片化数据服务接口,是数据层的工作重点。在数据接口的设计中,引入三层设计原则:①个人查询。使个人用户在权限范围内,便捷地查询和修改相关信息,及时获取校园资讯;②院系部门统计。院系部门能对各自关心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与分析,便于了解本部门运作情况,及时制定合理措施;③校级辅助决策。校级范围内更强调整体数据的报表呈现和信息挖掘,为校级决策提供依据。

四、校园数据应用

数据应用是“智慧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智慧”的重要体现。随着校园数据的积累,通过大数据分析获取事物规律改进校园服务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升。无论在个人、院系以及校级层面,大量信息模式的获取,可用来指导具体工作和决策。常规的校园数据应用有如下几个方面:[7]

1.生源数据分析

根据各地区新生的报到率和在校的学习表现,调整生源地分布和招生策略。在分析过程中针对省内生源,可以把生源地分析粒度缩小到县、镇甚至校级;外省生源可以把分析粒度扩大到省甚至大地区。并根据分析结果指导招生部门开展考前宣讲、优惠政策制定等,以提高学校的生源质量。

2.就业数据分析

通过对学生专业分布和就业数据的分析,了解各专业在校学生的结构分布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并探索建立合理的信息共享模式,使用人单位和我校有更流畅的信息交流。也可以建立毕业生的职业数据跟踪,更好地引导在校学生的就业分流,发挥优秀毕业生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作用。使学校制定的就业政策能及时反映就业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3.校园人流分析

根据WLAN接入分布、信息流量分布的空间特征,结合安保系统的监控信息,对全校范围内的热点区域和热点事件进行实时跟踪和预警。也可以根据信息点接入数量和流量的实时数据,调整局部网络结构和流控策略,以提高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充分利用有限的网络资源。

4.一卡通数据分析

通过对一卡通消费数据的分析,分析学生的日常用餐和生活消费模式,为勤工俭学、贫困生资助、奖学金和助学金发放等提供数据依据,确保各项补助尽可能合理地发放。可以对学生的消费模式(消费时间、消费内容)进行分类。和健康数据相结合,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饮食建议;和教学数据结合,探索生活模式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度。

5.教学数据分析

在教学数据中,通过教室安排和排课系统,对全校的教室和实验室资源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教务处的排课优化提供参考;通过对教务和学工系统数据的集成,对学生到课率和选课信息进行跟踪统计,建立起缺课预警通知系统,为部分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及时提供告警或其他信息反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可以对学习表现(到课率、课堂表现等)和学业成绩进行相关度分析,以帮助各专业识别关键课程甚至关键课时,及时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6.上网行为分析

通过对网络流控数据和访问数据的分析,追踪不同用户的上网习惯、访问内容、软件使用等。协助发现校园流行趋势、技术动态和热点事件,以及对可能存在的病毒和舆论事件进行控制和预警。也可以和学业成绩、健康数据进行相关度分析,以便学校开展适时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

7.图书借阅数据分析

通过对图书借阅和电子阅览室使用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模式和阅读频率,以及对数字资源的内容需求,为调整图书的类型和改进阅读服务提供依据。可以对学生阅读内容、阅读数量、借阅习惯和学业状况、能力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书籍阅读和书籍推荐。

结束语

智慧校园围绕着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展开。在大数据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众多问题。①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机制问题。对于源数据的录入和审核是保证数据有效性的前提,而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需要合理的管理机制。②数据源问题。数据应用需要较大规模的数据基数,否则会造成模式挖掘的偶然性。数据的完整性不够,或者错误数据的存在,可能造成无效的模式挖掘。③挖掘模式的验证问题。通过数据挖掘的模式不一定都是有价值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这需要加以严格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论证,唯数据论并不可取。

总之,目前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大数据技术”寄予厚望,甚至认为这将拉开“数据技术”时代的帷幕。“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向,大数据分析作为“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将对提升校园服务、改进校园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Viktor Mayer-Schonberger,Kenneth Cukier.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2]宓詠,赵泽宇.大数据创新智慧校园服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4):3-7.

[3]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吴海燕,刘启新.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131.

[4]张宏武.高校校园网引入大数据理念前景分析[J].科技文汇,2014(11):193-194.

[5]管廷昭,夏艳东.大数据视角下高校综合信息分析平台的构建[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8):73-74.

[6]叶镒娟,徐锋,厉晓华,鲁东明,程艳旗,许彩娥,林传峰.基于智慧校园的下一代校园卡系统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5):41-43.

[7]俞春,李艳霞,金毳,张倩.数字校园数据监控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2(s2):215-218.

(编辑:王天鹏)

作者:许冠军 叶敏

校院无线网络安全管理论文 篇3:

香山里小学:探索数据驱动下的学生成长管理与服务

【摘 要】作为一所新建校,面对智能化时代,需要从更高的视野、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去拥抱未来。香山里小学以“数据驱动教育智慧化”为出发点,针对传统技术手段在教育大数据采集与应用上的不足,通过量化自我技术为学习者在自我管理和自我超越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量化跟踪、综合评价与个性化支持。

【关键词】量化自我;大数据;未来教育;未来学校

【论文编号】1671-7384(2018)06-013-04

围绕构建数据驱动的“未来学校”的目标,深圳市南山区香山里小学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由校长牵头,开展项目化研究。组成人员包括:分管副校长,信息科技中心、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等部门负责人。

研究机构由深圳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南山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等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研发工作由公司和学校共同承担,根据学校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服务。学校采用BYOD模式,学生和教师人手一部iPad,每位学生还配备了智能手环,学校在学生日常活动场所安装了蓝牙基站,特别是每间教室也都部署了简易的常态化录播系统。环境的准备已经开展,并将持续投入,若能够实现突破,将有助于教育大数据的具体落地,并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案例。

量化自我技术在学生成长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

2014 年新媒体联盟(NMC)发布的《地平线报告》指出,未来五年量化自我技术将是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并将在 4~5 年内被全世界教育机构广泛使用。在2016、2017年基础教育版《地平线报告》中再次提到对量化学习日趋关注的预测:数据挖掘软件逐步融入在线教育、移动学习和学习管理系统中,形成新的学习环境。这类环境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能多维度、便利地描绘学习的相关数据。

狭义的“量化自我”,即与人体日常生理活动、状态直接相关的量化和监测过程,是通过使用计算机、便携式传感设备和智能手机应用等技术手段,来追踪和记录运动、睡眠、饮食、心情等个体行为,通过各种数据指标来研究、分析自身。例如,体重、计步、睡眠时间、消耗食物卡路里、空气质量、压力指数、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等。广义而言,“量化自我”绝不仅限于健康领域,还包括个体的日常生活习惯、行为、认知等。如果说,狭义的量化自我是“健康量化”,探索自我身体(Hack the self),那么,广义的量化自我就是探索个体生活(Hack my life)。

通过可穿戴式传感设备和智能手机应用实时监测体征数据,无线云端计算系统可以运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数据反映出的健康信息,以可读的方式反馈给个体,从而达到对健康的量化监测。

量化自我技术已具备在校园中应用的可行性,借助量化自我工具,教育工作者可以收集与学习者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外部学习环境相关的数据,然后借助学习分析,收集与学习者学习结果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无疑有助于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习者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从而帮助教育工作者制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

一所可以触摸未来的学校

香山里小学计划从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技术支持系统、评价体系、空间环境和师资队伍六个维度,构建一所与国际接轨、与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相匹配的“高品质、定制式”的优质学校。

围绕“充满童趣的协作探究型校园”这一办学定位,香山里小学的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为主干,拓展课程和艺体强化课程为两翼,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基因,有领袖气质和非凡创造力的未来世界公民”。在这样的办学理念下,学校构建了“创新者课程体系”,以探究学习、STEAM活动及成长体验为主线的三大空间群落以及通过顶层设计规划的“智能化、泛在式、大融合、个性化”的数字校园环境,真正实现了课程、空间和技术的有机融合。学校从学业水平、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创造力水平四个维度对学生進行个性化、定制式评价,打造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生态。

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及终身化的教育新生态

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有条件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主线,使课程、空间、技术、资源、文化和评价因学习者而变,实现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及终身化的教育新生态。通过建设与实体学校相匹配的虚拟学校,实现课程、评价、活动等充分融合的智慧环境,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数据为王的新型学校中,我们可以提供体验式、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发挥量化自我技术在以下方面的作用。

一是量化自我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测量和监控。二是帮助学习者不断地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三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四是为学校管理的智慧决策提供依据。五是为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提供数据。六是为学校的风险管控(如运动风险、人员密集区风险)提供实时数据和报警,提高学校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量化自我技术驱动下的管理机制创新和综合素质评价创新

建设智慧学习环境,围绕量化自我技术驱动下的管理机制创新和综合素质评价创新两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探索基于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式,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我们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于量化自我技术的“一对一”数据环境创建研究

以可穿戴设备、移动端、录播等为载体,联合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定制开发适合我校的管理环境(包括:考勤、门卡、开放实验管理、场地管理、图书借阅等)和评价环境(包括:学习行为分析、德育和学科评价),并研制集成的统一门户,以“掌上香山里”APP的形式实现数据呈现的可视化。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智能手环的身份识别;(2)基于智能手环的考勤;(3)基于智能手环的德育评价;(4)体育运动监测;(5)基于智能手环的课堂交互评价;(6)基于量化自我的大数据分析。

2.基于量化自我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式设计

在环境创设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创设“充满童趣的探究型学校”的发展定位,我们建立学校围绕核心素养的管理模型和评价模型。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以可视化的反馈为主要形式,形成稳定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模式。

3.基于量化自我技术的管理和评价实践研究

在管理、教学和评价中,通过数据采集、建模及分析,为管理和评价提供决策和指导,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总负责人的研究小组,对设计的应用模式进行实践研究。

数据驱动下的智慧教与学环境搭建

要建设智慧学习环境,首先要有智能环境的技术支撑。在各类采集设备的配合下,形成良性循环的数据流和业务流,实现数据驱动下的智慧教与学环境。

在智慧校园的规划中,按照物理层、平台层及应用层来分层分步实施。物理层主要涉及基础设施设备,主要包括网络基础建设、虚拟化服务(服务器、存储)、基础数据库及智能物联四大块。网络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根本,包括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如区域城域网接入、无线网络全覆盖等。借助成熟的虚拟化技术,为平台建设和应用服务提供统一的计算和存储服务;基础数据库为智慧校园平台互通提供数据保障;万物互联是未来学校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物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让管理更高效、更便捷。

平台层主要是为更好地应用提供服务,通过基于OAUTH 的统一用户认证(OAUTH协议为用户资源的授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开放而又简易的标准。与以往的授权方式不同之处是,OAUTH的授权不会使第三方触及用户的账号信息,即第三方无需使用用户的用户名与密码就可以申请获得该用户资源的授权,因此OAUTH是安全的),实现单点登录,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有了强大的物理层和平台层的支撑,在应用层中,基于SOA的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技术,为具体业务系统和基础平台的集成连接提供了方便,以松耦合的方式与云平台实现集成,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学校教育教学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可视化中心)、两大支撑环境(硬件支撑环境和智慧校园软件支撑环境)、三类应用环境(探究学习环境、智慧课堂环境、智慧管理环境)、四大业务体系(管理应用体系、教育教学应用体系、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大数据服务应用体系)、五类用户对象(学生、老师、家长、管理者、公众用户)。

总体而言,未来学校就是要实现具有情境感知、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數据可视化等特征的学习时空环境。同时,对教育与学习系统实施变革与更新,支撑泛在学习环境的主动适应,教育信息的无缝流通,教育业务的智能协同,优质教育资源的按需供给,从而实现学习机会的人人平等,学部之间的均衡发展、互联互通,构建探究型学习环境。

未来已来,未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可以优化和指导我们日常的业务。通过业务的开展生成新的数据,让这个闭环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学校的日常管理服务,以及为家校间的协作沟通服务。

参考文献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Kevin, Kelly.(2007)." What is the Quantified Self?" [DB/OL]. http://www.webcitation.org/66TEY49wv.

北京量化自我大会议程[DB/OL]. www.yeeyan.org/event.

作者:何海银 张旭

上一篇:会计职业道德监管分析论文下一篇:企业会计控制机制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