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适应视角下国产影片片名英译探究

2024-05-12

翻译适应视角下国产影片片名英译探究(通用4篇)

篇1:翻译适应视角下国产影片片名英译探究

翻译适应视角下国产影片片名英译探究

【摘 要】在大量英语影片蜂拥而入以及国产影片致力于“走出去”的今天,国产影片片名的英译不仅具有强大的导视作用,是影片吸引观众的重要环节,具有商业的研究价值;同时使得国产影片片名的英译成为翻译领域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因此具有学术的研究价值。本文拟从翻译适应论视角就2015年国产影片片名英译做一探讨,研究国产影片片名英译在致力于国际化的同时又努力不失中国特色的探索。

【关键词】国产影片 片名英译 翻译适应引言

随着全球资源共享的普及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英语影片正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市场,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之一。同时,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国产影片也祈求彰显其文化软实力,走出国门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影片的标签和门楣,影片片名因为能够首先进入受众的视野并达到吸引眼球和激发观看欲望的效果,因此倍受制片方和出版方斟酌,同时也得到诸多关注国产影片国际发展的各界文化人士的评论,褒贬之声不一。笔者认为,近年来国产影片在片名翻译方面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初期的误译和滥译,且尽最大努力做到既不失中国特色,又努力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很大的进步。翻译适应理论

翻译适应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更要关注双语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的传递与阐释。这就要求译者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作为国内语用学范畴探讨的新理论,翻译适应论为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新的视角,对如何逾越不同社会文化背景所造成的理解鸿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其所倡导的以语境适应论解决影响翻译的主要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对指导中外影片片名互译具有实用策略。片名英译例析

3.1 《捉妖记》(Monster Hunt)

以2015年国产影片票房收入第一的《捉妖记》为例,其实《捉妖记》的故事很简单,无非就是人妖对峙,世间大战,然而其别出心裁的角色设置和喜剧路线不仅集聚人气,更有其技术层面对众妖的动画和特效设计为这部影片增色,“萌妖”胡巴长得极像花园宝宝里面的依古比古和玛卡巴卡,不仅萌的可爱,更是唤起久违的童真;血妖形象则不仅不令人反感反而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史莱克怪物。姑且不说这部影片的国际观效如何,然而从该片无论是动画形象得创造还是片名的英译都能够反映出其国际化的努力。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形象之一,《封神榜》和《聊斋志异》中的狐妖、《白蛇传》中的蛇精、《倩女幽魂》中的树妖以及《西游记》中不胜枚数的各色妖怪都是国内家喻户晓的妖角。无独有偶,国外也有妖,在国人记忆中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在西方神话里的海妖(或水妖),传说是住在海、河或森林里的半神半人,通常以美丽少女的形象出现的,歌声极具蛊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塞壬女妖。在我们看过的多部影片《贝奥武甫》、《加勒比海盗》等均有此类海妖出现并渲染剧情。《捉妖记》中的妖既源自中国神话故事,又在无论是外形、性别、习性等方面都透露出西方动画影片形象的影子,可谓中西结合的产物,与其说是妖,倒不如说更像西方视野的怪兽或者说妖怪。

因此,从适应视角选用monster作为影片片名中妖的对等词汇是再恰当不过了,不仅便于理解,而且和《怪兽大学》(Monsters University)等熟知的影片形象吻合,不显突兀。同时,Monster Hunt这个英译名称简洁明了,hunt符合英语习惯,与monster搭配,不仅激起观众的猎奇心理,而且其同根?~hunter也非常符合片中天师的角色身份。

3.2 《煎饼侠》(A Hero Or Not)

2015年国产无厘头大片《煎饼侠》因其“滚烫而朴实的情感张力和落到实处的专业精神”深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喜爱。对于其片名的英译,最初很多人都会因为不由自主联想到蛛蛛侠(Spider-man)、蝙蝠侠(Bat-man)、钢铁侠(Iron-man)、超人(Superman)等这些译语环境下的超级“侠”客而顾其名思其义为Pancake-man。然而,影片片首高高挂起的A Hero Or Not留给观众的应该绝不不仅仅是震惊,而更多的是反思。首先,虽然都以“侠”为名,《煎饼侠》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披着侠客外衣的?潘磕惺浚?而根本不是什么惩恶扬善、扶弱济世的超级英雄(superhero)。影片中的?潘磕幸缓乓约拔?绕在他身边的一群?潘磕信?怀抱着英雄梦却遭遇坎坷途,无厘头的自黑到底。然而,笑中带泪,泪中有笑,即便遭遇如此,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怨自艾,却感动和鼓舞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无名?潘浚?以至于在观看到影片大而美的结局时喜极而泣。从《煎饼侠》里,我们可以看到超级英雄影片的影子、硬汉动作片的影子,似乎主人公真的就是英雄(A Hero);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却又从中看到周星驰影片的影子,片中人物近乎可爱得又不像是英雄(Not A Hero);究竟是不是英雄,that is a question。源语片名《煎饼侠》和译语片名A Hero Or Not大相径庭的表层意义以颇具矛盾和纠结的哈姆莱特方式成功转化影片片名的联想意义及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既考虑到译语观众的期待视野,又符合其审美情趣和接受水平;既在观众心中造势,又不显突兀,其传译性和可接受性都是直译版本Pancake-man所望尘莫及的。

3.3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Monkey King-Hero is Back)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可以说是中国动漫产业的逆袭,该影片不仅颠覆了中国原创经典动画《美猴王》、《大闹天宫》中的Monkey King形象,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更给观众留下以中国传统题材命名和改编的好莱坞动画影片的初印象。《西游记》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因此,无论是名著版的《西游记》还是86电视剧版的《西游记》,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有广泛的拥泵,吸引眼球的无非就是对情节和人物全新的演绎和解读,而《大圣归来》正是做到了这一点。虽然并没有在中国以外的地区上映,《大圣归来》不仅在原有的故事上创造出全新的主角形象,而且无论从画面还是特效都表明了国产动漫与国际接轨的努力。经典版《西游记》常用的翻译有Journey to the West,或Pilgrimage to the West等;由于师徒四人在故事中缺一不可,只有功劳大小的区别,没有主、配角的不同,所以侧重情节而非人物。然而,由于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经典故事情节使得孙悟空这个形象更为深入人心,同时由于虽然中国语境侧重故事经典,而西方语境则更青睐于人物经典,因而英语语种影片多喜选择人物命名。

3.4 《港?濉罚?Lost in Hong Kong)

《人再?逋局?港?濉肥羌獭度嗽?逋尽贰?《人再?逋局?泰?濉分?后的第三部“?濉逼?。《港?濉罚?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香港的?逋救な隆8闷?主要讲述主人公徐郎和小舅心怀各自不同的目的来到香港,却纠缠不清,展开了一段阴差阳错、啼笑皆非的旅程,最终两人获得友谊并领悟人生真谛。从故事情节而言,该片是之前两部影片的继续,是一部融入搞笑和香港地方文化特色于一炉的喜剧影片;而从思想内容而言,《港?濉芬巡辉偈堑ゴ康南簿缬捌?,自始至终,该片的笑点没有多到让观众捧腹不止,而尝试着用控制节奏的方式来制造喜剧情境去取代夸张的喜剧表演和低俗的语言段子。至于“?濉保?则是该系列影片的亮点文化。“?濉痹?为生僻汉字,现在则是在网络语言中使用最频繁的汉字之一,意为郁闷、尴尬、悲伤、无奈、困惑、无语等,同“窘”,表示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极为窘迫的处境和心情。网传“?濉蔽?“21世纪最风行的汉字之一”,不得不说“?濉逼?功不可没。然而,“?濉北旧砑任?生僻汉字,国人中本就有为数不少不认识、不理解,更不用说英译时寻找对等译语词汇,谈何容易。如果以有道?槔?,“?濉蔽?confused或者embarrassed,本不为错,可以此二词为英版影片片名,Confused in Hong Kong或者Embarrassed in Hong Kong,不仅令译语观众不知所为何物,更失去了片中无厘头的嬉笑和莫名的无奈。直到看到影片时,才发现“?濉弊值挠⑽姆?译竟是“lost”,或者说,在这几部“?濉毕盗械挠捌?片名英译版里,都有“lost”(《人在?逋尽肺?Lost on Journey,《泰?濉肺?Lost in Thailand,《港?濉肺?Lost in Hong Kong)。也许,对于简明扼要的影片片名而言,“?濉焙汀?lost”为既贴合影片主题,更把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差异降到最低的对应词汇。“lost”,译为“迷失的”、“不知所措的”、“迷路的”,而该系列影片的确在捧腹中给人以“lost”的感觉,不仅有旅途陌路而迷失的的层面意义,更有人生旅途诸多无奈的心结和内心的迷失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如鲠在喉的痛苦的遭遇,事事不那么尽如人意,挣扎后内心深处的不知所措的无力与无可奈何的选择。或许,因为?澹?因为迷失,因为不知所措,所以才会像无头苍蝇般在现实困境里乱撞,在疼痛中受伤,在受伤后清醒,也许,这同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濉闭铡?

结语

随着国产影片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产影片被介绍到西方,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观念更是日益深入人心。虽然目前国产影片的国际影响力不容乐观,然而,勇敢的走出去,不仅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的体现,而且在世界的眼光中更能能挑剔出优秀的中国影片事业。当然我们并不能刻意去讨好世界的口味并因此悖逆自身的语言特色和文化传统,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把民族的语言文化用最世界的手法剖析给世界看,并最终实现中国影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提升。

篇2:翻译适应视角下国产影片片名英译探究

1 茶品说明书概述

茶品说明书是中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茶品说明书是以文体的形式对茶品这一产品进行详细说明, 使人们对茶品有更清晰的认识。茶品说明书无论是制作还是内容都要求具备真实性特点, 不能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夸大茶品的功效和作用, 这是茶品说明书最基本的要求。茶品说明书主要包括对茶品的名称、用途、性质、构造、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描述。茶品说明书具有以下几个功能:首先, 具有较强的宣传作用。茶品说明书是茶品生产销售的基础宣传手段, 通过茶品说明书, 消费者不仅对该产品有更清晰的认识, 而且能够引起消费者对茶品的购买欲望, 进而实现茶品购买, 促进商品流通, 这也是茶品说明书最基本的属性。其次, 扩大信息量。茶品说明书不仅能够普及茶品相关知识, 而且在信息传播、交流、利用和反馈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 实现了茶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几个环节的链接。消费者能够透过茶品说明书, 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内容。最后, 具有知识传播的功能。茶品说明书的内容能够使茶品知识得到宣传推广, 茶品的销售是从制作茶品说明书开始的, 消费者对茶品的认识, 也是从茶品说明书开始的, 茶品牌也是在茶品说明书的基础上树立的。可以说, 茶品说明书是茶叶产品最直观的视觉效果。

茶品说明书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特点。真实性是指茶品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因此茶品说明书的制作要实事求是, 不能夸大其辞, 更不能以假冒伪劣产品来欺骗消费者, 以获得经济利益。科学性是指茶品说明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时代发展水平, 也是科学与实践的重要体现, 例如一些茶品说明书中提到茶品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物质, 这种物质的实效性就是在科学发展研究的基础产生的, 是科学性的有力体现。实用性是指强调茶品的实用性, 突出此类茶品的产品优势, 消费者往往被该产品的优势而吸引, 进而实现购买, 因此茶品说明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对消费者的购买更有利。

2 目的论理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目的论被引入翻译学, 主要指翻译行为目的。所谓目的论, 关注的是翻译的目的, 它认为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而实现最有效的功能效果。为了使翻译能够与译文功能、交际环境和读者需求相一致, 使译文的表现功能更强大, 获得最有效的翻译效果,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将自己置于读者的位置上, 深入体验读者的阅读需要和使用需求, 使译文能够符合读者需求, 以达到预期目的。译者以此为目标选择自己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使译文不仅能够流畅自如, 与原文的规范与标准相一致, 而且在对原文进行翻译时可以适当做出调整和删改, 使译文达到最佳效果。译文与原文达到最大程度的契合, 使读者阅读译文犹如阅读原文, 无论是字面意思还是引申义都能最大程度地贴近原文, 便是成功的译文。目的论使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能够更顺利地实现, 拓宽了翻译途径, 并能够获得最佳的翻译效果。

茶品说明书的英译对中国茶文化的对外宣传和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茶品说明书的英译, 能够使外国人对中国茶品和茶文化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更易于接受。茶品说明书的重要目的是为外国消费者提供茶品的信息说明, 使其了解茶品功能及文化, 最终实现茶叶购买行为。因此, 好的茶品说明书英译能够使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内容, 并最终实现购买目标, 提升茶品的宣传力度。对于译者来说, 最重要的翻译任务就是使茶品说明书便于理解记忆, 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对此, 茶品说明书的英译要与国外文化语言相符, 通过译文使人们获得更全面的信息。目的论认为, 译者的翻译策略受到翻译目的影响和制约, 茶品说明书的英译应该符号目标文化的文化、语言等相关规范, 只有这样的茶品说明书英译才能使消费者更好地接受, 真正发挥它本身的功能性。

3 翻译目的论对国产茶品说明书英译的影响

国产茶品说明书有三个文本功能, 即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引导功能。能够同时体现这三个功能的茶品说明书英译才是成功的。信息功能是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内容, 这些内容是文本信息的延伸。茶品说明书的表情功能主要包括茶品配料、口味、成分、饮用方法及生产日期等, 指导消费者对产品的材料构成有更清晰的了解, 由此可以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品。引导功能是使茶品能够在消费者中产生一定的宣传效果, 使消费者能够做出相应反应, 引导功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 并从消费者中获得对茶品效果的衡量。引导功能能够提升消费者对茶品的兴趣, 促进购买的实现, 能够有效地增强茶品的竞争力, 以实现茶品说明书英译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的茶品说明书的英译质量各不相同, 许多茶品说明书中没有体现出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引导功能, 这也容易使外国消费者对茶品没有清晰准确的认知与理解, 无法实现其购买行为, 这对于我国茶品的对外传播与销售都十分不利, 制约了中国茶品及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通过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茶品说明英译中的问题分析, 对改变当前茶品说明英译现状, 提升英译水平有着积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某菊花茶的茶品说明书中这样写道:选用优质的杭白菊配合果实原料精制而成, 冲后汤色澄清鲜亮、口味香醇, 老少皆宜, 是四季休闲饮品, 适合长期饮用。再如某品牌桂圆八宝茶固体饮料的茶品说明书中这样写道:该饮料以桂圆浸膏、红枣浸膏、菊花浸膏、枸杞浸膏、茶叶浸膏、莲子浸膏、葡萄浸膏等原料加工而成, 携带方便, 是四季之首选固体饮料。

上面两个国产茶品说明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是目前国内茶品说明书使用最普遍的内容。但是在关于上述两个国产茶品说明书的英译中, 却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和错误, 例如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 除了这些基本错误外, 在以上茶品说明书英译中, 从词汇到句型结构也并不够规范, 显得较为随意, 例如将汤色翻译为浓缩液, 或者将其中的茶品名称采取直译法, 这会使消费者对茶品造成误解, 误认为茶品中含有化学物品, 也无法真正有效地引导消费者购买该茶品。其中一些词汇采用直译法, 更像是中国式英语, 不符合外国消费者的用语习惯, 尤其是句型结构方面不规范, 造成了翻译内容不对等, 信息无法有效表达出来, 这样的茶品说明书英译中没有体现其信息功能和引导功能, 并不是优质的译文, 不仅无法得到外国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无法促进其购买, 而且对于中国茶品的传播与发展也十分不利。

4 结束语

茶品说明书英译旨在扩大茶品的宣传与销售渠道, 使茶品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购买。茶品生产销售商是茶品说明书的发起者, 他们希望可以通过茶品说明书的英译进一步宣传茶品, 以拓宽海外市场, 使茶品销售范围尽可能得到更大地拓展, 提升茶品的宣传力度, 同时使中国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但是, 尽管这些人有着美好的期望, 但是他们大部分人对英语及西方文化都不是十分了解, 所以对于茶品说明书的译文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外国消费者会有怎样的反应都无法预知, 也无法了解自己的翻译目的能否实现。因此, 这一系列的任务和期望都落在了译者身上。一个合格的译者不仅要对中西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而且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理解, 译者对消费者的需求、期望及背景知识有一定预期, 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茶品说明书译文的需求效果。因此, 茶品说明的英译要达到最佳效果, 首先译者要不断学习茶文化专业知识, 掌握茶品专业领域的翻译语料库, 使译者有更丰富的翻译资源, 能够根据实际翻译需要选择最恰当的内容;其次政府相关部分在重视出口产品的质量同时, 也要重视产品中的英译质量, 使其能够更真实形象的展现我国的文化产品特色。

参考文献

[1]朱淑芹, 石坤培.徐州土特产英文说明书上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翻译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3 (9X) :201, 203

[2]相廷礼.产品说明书的特点及翻译[J].企业导报.2009 (2) :140-141.

[3]湛明娟, 张景华.翻译目的论的局限性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1) :172-174.

[4]张明玺.应用文体的科学翻译研究——以产品说明书四字格词组英译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 :223-225.

[5]朱喜娟.从文本功能谈产品说明书的翻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 (2) :177-178.

[6]林英, 周玉梅, 李春慧.药品说明书汉英翻译典型错误分析及翻译策略[J].科协论坛 (下半月) .2010 (3) :164-166.

[7]杨华.文本类型理论与产品说明书的英译[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 (6) :51-53.

篇3:翻译适应视角下国产影片片名英译探究

摘 要: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进程中,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本文拟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出发,以广州荣昌食品有限公司外宣译本为个案研究对象,探析译者在翻译“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框架下如何灵活择取翻译方法不断做出适应性选择与转换,以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企业外宣译本,最大程度实现企业外宣原文本的预期目的与交际意图。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 三维适应与转换 企业外宣文本英译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企业外宣文本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外宣方式之一,具有“传递信息、展示特点、树立形象、激发需求与扩大销售”等重要作用(杨琪、包通法,2006:3)。因而,在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其英译质量不仅关乎企业对外形象的宣传,更关系到企业招商引资能否顺利实现。因企业外宣文本“兼具专业性、交际性和综合性的特殊属性,加之经验不足、重视不够,企业在外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颇多已是司空见惯”(赖祎华,2012:12)。虽然已有众多学者撰文对此进行过分析探讨,但绝大多数从目的论视角展开宏观研究,未能对翻译过程、翻译方法等翻译本体做出系统而完备的阐述,因而广度与深度欠缺,不足以全面指导企业外宣文本翻译。

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为指导,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为核心,是能够对翻译本体做出新解的翻译理论范式”(Hu Gengshen,2003)。这一理论探讨了“‘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行为的相互关系、相关机理、基本特征和规律,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等做出了新的描述和解释”(胡庚申,2009:2)。理论角度新颖,挖掘颇深且指导性强。基于此,本文拟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探讨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以期为企业外宣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于译本英译质量改善有所裨益。

二、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2004)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翻译理论。该理论以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译者为中心”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8:4)。“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2004:288)。翻译的过程可简化为“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其中,“适应”“选择”“译者”是“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三个核心概念。(李亚舒、黄忠廉,2005:6)“适应”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选择”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度和对译本的最终行文的选择”(胡庚申,2006:3)。无论是“适应”还是“选择”,译者始终处于翻译的中心地位。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原则是“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具体而言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原则上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地适应,继而依此做出适应性地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2)

简而言之,翻译适应选择论即以译者为中心,基于达尔文“适应/选择”学说的基本原理,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做出多维度(侧重于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以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即译语读者认同度高、预期交际意图实现性强的译本。根据纽马克(Newmark,1981)的文本类型理论,企业外宣文本属信息型兼呼唤型文本,以呼唤功能为主。为了能准确传递企业原文本信息、实现其呼唤功能,译者至少应在语言、文化与交际等维度上不断进行“适应”与“选择”,如主动适应译语的语言风格、文化意识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能力与阅读需求等,在“多维”适应的前提下,灵活择取翻译策略与方法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以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本。

本文拟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出发,基于广州荣昌食品有限公司外宣译本翻译实例,于 “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上探析译者在英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以期为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提供新的研究途径与理论借鉴指导。

三、翻译适应选择论在企业外宣文本英译实践中的应用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胡庚申,2008:2)。萨丕尔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申小龙,2000)。由于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英企业宣传文本于语言形式、修辞风格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译者在适应以原文本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首先应进行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包括恰当选择与转换语言形式、修辞风格等等。

(1)荣昌食品有限公司已立项投资2亿元,占地150亩的食品工业园,第一期工程50亩,正在推进中。

The company has invested 200 million yuan to build a 150-mu(1 mu=1/15 hectare)food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first phase of this project covering 50 mu is now underway.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Nida,1983)。汉语是表意文字,语法呈隐性,词义笼统而模糊,句式简短而疏散,重“意”合;英语是字母文字,语法呈显性,各分句以“and,but,so,while,in order to”等连接词显性衔接,并有着固定的主谓框架与词性变化,词义具体而清晰,句式紧凑而连贯,重“形”合。如例(1)原句由三个小分句构成,分句之间无显性连接词,仅凭语义关联彼此意合。因而基于英汉形合与意合的差异,译者采取了增译法,以“to,and”等关联词将例(1)三个小分句整合为一句,于衔接方式上化隐性为显性,并调整主谓,改变词性,使之形合而意明,符合英语语言规范。与此同时亦增补了“mu”的英文概念,以便译语读者理解明白。

(2)饼皮酥松,层层叠叠,层次分明,馅心香甜,滋润软滑,甜而不腻。

The cookie is covered by well-arranged crispy crust and filled with soft and sweet filling.

英汉形合与意合的差异还体现在修辞风格上:汉语喜好词藻华丽,好用叠字叠词、四字对偶等修辞以体现其语言之雅;英语用词则趋于白,行文简洁明了、逻辑严谨、文风客观而平实。例(2)若逐字直译,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译句势必晦涩难懂。基于此,译者采用了合译法,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将“层层叠叠”和“层次分明”译为“well-arranged”一词。“馅心香甜、滋润软滑、甜而不腻”说的是点心馅具有“香甜、软滑”的特点,因而简译成“soft and sweet”。如此转换后,译句不仅简洁明了,而且富有节奏与韵律之美。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重要内容,“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邓炎昌、刘润清,1989)。“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汇和习语意义的影响如此广泛,以至于不认真考虑文化背景,任何文本都无法充分加以理解。”(Nida,1993)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移植与沟通过程:译者不仅需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还需适应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需“照顾到别国的国情、民心和价值标准,需考虑到文化差异问题、传达出原意的实质”。(林茂孙,1992)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即关注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胡庚申,2011:2)。汉语企业外宣文本中有不少“中国特色表达”,若译不得当,会给外宣造成不小的障碍。因此,译者在英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英汉文化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基于此做出适应性选择与转换。

(3)在荣昌食品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Apart from development,we should also strengthen efforts to promote 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

例(3)中,“精神文明”是“人类智慧与道德进步的结晶”,而“civilization”一般指的是与“barbarism”(野蛮)相对立的文明或文化。如果将例(3)中的“精神文明”照字面直译成“spiritual civilization”,则含有“目前仍处于未开化状态”的意味,与企业对外宣传的目的北辕适楚。因此,基于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译者采用了释义法,将“精神文明”译为“cultural and ethical progress”,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避免文化上的曲解。

(4)公司先后荣获“中国优质放心月饼”“中国月饼行业优秀企业”“中国焙烤食品行业优秀企业”“中国月饼文化节中国名饼”“广东省百强企业”“广州市工业龙头企业”“广州市杰出企业提名奖”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殊荣。

The company has won many awards including Outstanding Enterprise in China's Mooncake Industry and One of the Top 100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如例(4)所示,中文企业外宣文本好罗列企业获得的诸多荣誉奖项,以此彰显企业实力雄厚,而实际上国外读者往往不太了解这些名目繁多的中国奖项,若全盘译出,非但不能打动国外读者,反而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惑。因此,译者采用了省译法,只译出了“中国月饼行业优秀企业”(Outstanding Enterprise in China's Mooncake Industry)和“广东省百强企业”(One of the Top 100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等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且能突出本行业地位的重要奖项,省译了其它同类奖项。

除此之外,中文企业外宣文本中也充斥着意识形态浓厚的政治性内容,如强调领导视察或题词等以突显企业知名度与社会地位。而实际上国外企业则更看重来自同行和消费者的评价与认可,因此,译者在英译过程中也应做出相应转换,淡化中文企业文本中的意识形态,贴近国外读者对于中国企业实质信息的需求。

简而言之,在进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时,译者应具备跨文化意识,灵活择取翻译策略与方法,跨越文化障碍,将中国文化内涵传递并能融入至英语文化,以使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产生文化上的共鸣。

(三)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原文的主要功能是否得到传递,是评判译文的决定性因素”(Reiss ,1981/2000)。企业外宣文本以呼唤功能为主,其核心是号召读者去感受、去思考(了解产品或服务),既而去行动(购买产品或建立合作关系)。因而,译文能否再现原文本预期的呼唤功能是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2)。如前所述,在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做出语言和文化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更应侧重于交际层面上的转换与处理,关注原文本预期的交际意图能否在译文本中得以再现。

(5)荣昌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于为顾客提供营养美味的健康食品与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优秀平台;为合作伙伴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We are dedicated to providing first-rate food and service for our customers,an excellent platform to realize self-value of our staff and long-term steady return for our partners.

中文企业宣传文本惯用“公司”或“企业”等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虽正式客观,但易产生距离感。英文企业宣传文本常以“We(或物主代词our)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语气亲切自然,易于拉近企业和读者(客户)之间的距离”(卢小军,2012:1)。因此,译者将例(5)中的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以“感染”译语读者,建立相互平等的关系,从而消除企业与译语读者(潜在客户)之间的心理隔阂。

(6)荣昌食品有限公司根植于国际制造业名城——广州市,坐落在风景秀美、景色怡人的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称的名镇——花山镇,紧邻京珠高速、广州机场高速和各快速干线,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贯穿全国各地。

Rongchang Food Co.Ltd,located in Huashan Town, Guangzhou City(Guangdong Province),is passed by several express ways which endow it with easy traffic.

中文企业宣传文本冗余现象严重,随处可见“许多程序化套语、渲染性语言、赘词,晦涩难懂的‘壮辞美辞等”(龙海艳、曾利沙,2012:5)。而这些冗余信息并非国外客户兴趣所在。如例(6)原文例句中就出现了“国际制造业名城、风景秀美、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称、优越、四通八达”等一连串渲染性修饰语,这对于只需了解公司大体位置以及“交通便利”即可的国外读者而言,其实并无多大意义。因此在英译时,译者采取了意译法,化繁为简,简练传达出原文本的实质信息。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能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这与企业外宣文本的翻译实质不谋而合。企业外宣翻译若不能实现原文本交际目的,则毫无意义可言。因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原文本交际目的能否顺利实现,译本能否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转换需做到“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6)

四、结语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适应/选择”基本学说引入至翻译领域,于开拓翻译研究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与“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亦为企业外宣文本的英译提供了实践上的借鉴、原则上的指导以及方法上的参照。正如胡庚申教授所言: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文是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后不断做出适应与选择的结果。企业外宣文本的主要功能在于宣传企业形象,推介企业产品或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赢得国际贸易合作与海外经济效益。为了实现文本的主要功能与最终目的,译者至少应从 “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层面上不断做出适应与选择,与此同时也需留意“三维”转换的适应性结合与协调平衡,以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佳的译本,最大程度实现企业对外宣传与招商引资之目的。

(本文系宁波大学“外国语言文学”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中企外宣简介双语语料库的编制及翻译问题研究”[JDW1404]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Hu,G.S.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J].

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2003,(4): 283-291.

[2]Peter Newmark.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3]Nida,Eugene A.Translating Meaning[M].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Institute,1983.

[4]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5]Reiss K.Type,Kind and Individuality of Text Decision

Making in Translation[J].Translated by S.Kitron.inL.

Venuti(1981/2000).

[6]杨琪.包通法.“以文谋钱”的翻译目的论-广告文体翻译的理

论思辨与实践[J].上海翻译,2006,(3).

[7]赖祎华.多维协作视阈下的企业外宣翻译[J].企业经济,2012,

(12).

[8]胡庚申.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J].外国语,2009,

(2).

[9]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10]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8,(4).

[11]李亚舒,黄忠廉.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读胡庚申《翻译适

应选择论》[J].外语教学,2005,(6).

[12]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

与外语教学,2006,(3).

[13]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

2008,(2).

[14]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0.

[15]邓延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

社,1989.

[16]林茂孙.改进中译外工作,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A].中译英

技巧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6-14.

[17]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11,(2).

[18]卢小军.中美网站企业概况的文本对比与外宣英译[J].中国翻译,

2012,(1).

[19]龙海艳,曾利沙.从“经济简明”原则看企业宣传英译的最佳

效度——兼论的冗余信息的类型与操作理据[J].海外英语,2012,(5).

[20]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

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篇4:翻译适应视角下国产影片片名英译探究

关键词:中文电影;片名;英译;翻译方法

近年来,许多中国导演执导的影片都在国际重大电影节上获奖,从1990年,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到2015年贾樟柯执导的《山河故人》获得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马车奖,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执导的电影《聂隐娘》获得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时间见证了中国电影事业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的辉煌历程。在国内外电影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想在该领域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使自己的电影由足够的吸引力。而电影片名则是一部电影的名片,它能起到宣传电影的作用,是电影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基础。可见,一部电影拥有一个好的片名是十分必要的。

一、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中文电影片名的英译有指导作用。奈达将“翻译”定义为“以最接近地道的方式用目的语对源语信息进行重现,以意为先,风格次之”,并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1]片名的翻译不能仅仅拘泥于原片名的形式,更要关注原片名所体现的精神。译者在翻译电影片名时,要以观众的接受程度为出发点,译文要体现影片的精神和内容,用观众最熟悉的语言形式译出片名,实现“最切近的自然对等”。

二、中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

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主要有音译、直译和改译。不同的翻译方法的运用能够实现片名英译的功能对等。

(一)音译

音译是按照源语名称的发音,在目的语中找到与原语音相近的词汇,从而进行翻译的方法。当中文电影的片名涉及人物、地名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时,通常翻译时会采用音译的方法。例如电影《花木兰》译为Mulan, 人物传记电影《焦裕禄》译为Jiao Yulu, 《孙中山》译为SUN YAT-SEN等。

(二)直译

直译就是遵循原文的特点,在译入语中尽可能使用与源语相对应的词语,以求达到最大形式上的近似。例如,电影《唐人街探案》译为Detective Chinatown,《恶棍天使》译为Devil and Angel,《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译为Boonie Bears: To the Rescue等等。

(三)改译

改译是根据电影的内容与风格,用最切近的目的语将原片名的内容表达出来。译文中看不到原片名的影子。例如,电影《老炮儿》译为Mr. Six, 这部电影的英译版本根据取自电影的核心人物六爷,《夏洛特烦恼》译为Goodbye Mr. Loser,这部电影的英译版本体现了电影的核心内容,《煎饼侠》译为A Hero or NOT,这部电影的英译版本体现了电影的主旨等。

三、结语

電影片名体现了电影的中心内容,对电影宣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在翻译电影片名时,要考虑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且还要注重译文的质量,真正实现译文与源语最近似的对等。译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翻译功底之外,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努力做到使译文既忠实于原影片的内容,又要符合目的语大众的审美需求,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Charles R.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E.J.Brill,1969.

[2]郭晓辉.浅论中文电影片名英译[J].海外英语,2012(12).

[3]李群.片名翻译对“忠实”的颠覆——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及理论根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05).

[4]卢欣.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片名翻译原则及策略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1).

[5]苗宁.中文电影片名英译探析[J].电影评介,2008(15).

上一篇:趣味运动会分工方案下一篇:驾校科目二考试技巧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