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歌的英译研究

2022-09-10

一、导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到中国旅游,同时体验中国的特色文化。其中,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定时期形成的且具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特色文化,不仅推动了红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且为我国对外宣传起到了广泛的积极作用。

红歌即红色歌曲,就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它们普遍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1]。红歌作为红色旅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精神实质,被人们广为传唱,同时也激起了许多外国人的浓厚兴趣。因此,红歌歌词的英译已然成为红色外宣资料的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恰当的红歌英译能够让外国朋友在领略红歌的优美旋律之时,也能够深刻体会红歌的精神内涵。笔者查阅众多文献,发现关于红歌的文章不在少数,但专门研究红歌的英译方面的文章却寥寥无几。所以,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从其“生态美学”和“‘三维’转化”这两个方面来探讨红歌的英译,以期为红歌的英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生态翻译学及其相关理论指导下的红歌英译

(一)生态翻译学简介

生态翻译学是胡庚申教授最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翻译研究方法。它是一种涉及了“生态学”和“翻译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生态翻译学以自然界中的生态为参照,把翻译这项人类活动也看作一种生态。大自然中有很多生态群落,而翻译中也有很多翻译生态群落。大自然的生态讲究平衡,强调“适者生存”,而翻译的生态也是如此。随后,胡庚申教授又阐述了生态翻译学的九大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具体包括:生态范式、关联序链、生态理性、译有所为、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适应/选择、“三维”转换,以及“事后追惩”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翻译学体系[2]。

(二)生态美学视角下的红歌英译

所谓体现生态美学,就是遵循生态理性,研究翻译生态体系时,在翻译学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一直追求着美,一直在讲求着“对称”、“均衡”、“对比”、“秩序”、“节奏”、“韵律”等这些审美要素和生态审美原则[3]。红歌作为歌曲,被人们广为传唱,其旋律之美不言而喻。然而,歌词的翻译如果不能如实地反映歌曲的内容,就会影响外国人对歌曲的欣赏。因此,红歌的翻译应该遵循生态美学的原则。例如,大别山革命老区经典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

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红军队伍真威风,

百战百胜最英勇。

(出自新县旅游局宣传手册,2012年)

When osmanthus bloom everywhere in August,

We hold up red flags.

We decorate the streets with lanterns and stream-ers.

A new world appears effulgently.

The Red Army is really commanding.

It is the most heroic and ever-victorious.

这首歌曲讲述了中国红军在河南省建立首个苏维埃政权时的故事,歌曲轻快有力,节奏感强,反映了老百姓对红军的拥护。

首先,生态美学原则强调“韵律”。原文“开”、“来”、“踩”、“届”押的都是韵母“ai”,虽然“风”和“勇”的韵母不一样,但韵脚一样,听起来也比较接近。但是译文只有第二句中的“flags”和第三句中的“streamers”押韵,押的都是/z/,然而其他几句在押韵方面就显得差强人意。歌曲就是用来传唱的,如果歌词不押韵就很难体现其美感。同理,红歌歌词的翻译如果不能做到押韵,唱起来就显得晦涩费力,更不用说让外国人体会其美感。

其次,生态美学原则也强调“对称”和“均衡”。原文中“八月桂花遍地开”和“鲜红的旗帜树呀竖起来”这两句的的实词个数都为七个,而译文的前两句除单词数量不一致之外,其音节个数也大不相同。另外,为了符合歌曲的艺术创作要求,原文中有两句重复的歌词“张灯又结彩啊!张灯又结彩啊!”,以体现老百姓兴高采烈的场面;然而,译文却只翻译了一句。这样不仅体现不出歌词的意境,同时也违背了生态美学中的“对称”和“均衡”。

最后,生态美学原则也强调“节奏”。歌曲节奏为2/4拍,属于进行曲式的中等速度,唱起来比较欢快。其中“八月桂花遍地开”可分为四个小节,每小节两拍,共八拍;“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也分为四个小节,每小节两拍,共八拍。两句“张灯又结彩啊!”共同构成八拍;最后三句也分别都是八拍,而且对应得很恰当。然而,译文除了上下句本身就不对称之外,音节数量分配也不均衡,如果每句都唱成八拍,显然,节奏会很乱。这样一来,既体现不出歌曲的节奏感,同时也不符合生态美学的“节奏”原则。

(三)“三维”转化视角下的红歌英译

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4]。

1. 语言维

所谓语言维,即从语言层面探讨翻译的策略。众所周知,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的表达方式、句型结构、时态等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英语多注重客观思维,汉语多注重主观思维,这也决定了英语多用被动句而汉语多用主动句。同样以《八月桂花遍地开》为例,原译文中“we hold up”,“we decorate”这种译法显然受汉语思维影响较大。而且,原译文几乎每一句都是简单的“主谓(宾)”或“主系表”结构,缺少句式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歌词也属于文学作品,如果句式太单一,就会略输文采。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在语言层面反复推敲,从而是源语和译语达到语言上的相互适应。

2. 文化维

所谓文化维,即从文化层面探讨翻译的策略。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在翻译过程中,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转换,而缺少深层次的文化探讨,很难做到有效沟通。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在文化维层面,译者应充分兼顾原文的文化内涵和目的语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尽可能达到彼此适应。《八月桂花遍地开》原译文中,“红军”直接翻译成“Red Army”而且首字母大写,表示特殊含义。这种翻译简洁明了,表达了特定的文化与政治内涵,体现了中国红军的特殊性,同时也能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国红军的英勇善战,从而对“红军”这一文化符号留下深刻的映象。

3. 交际维

所谓交际维,即从交际层面探讨翻译的策略。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沟通与交流,交际维要求在不同语言与文化中达到有效沟通。翻译作为交际的一种渠道,不仅要求译文充分、准确、完整地包含源语的信息,而且需要考虑源语与译语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达到一种语言和文化的交际对等与适应[5]。《八月桂花遍地开》原译文中,“鲜红的旗帜”直接翻译成“red flags”,没有完整的表达其信息,“鲜红”应该翻译成“bright red”才更为准确。原文中的“张灯又结彩啊”直接翻译翻译成“We decorate the streets with lanterns and stream-ers.”只是很简单地描述了老百姓装扮街道这个场面,而没有体现出老百姓迎接红军到来时的激动心情,这样就导致原文隐含的情感信息缺失,进而影响有效交流。

三、笔者关于《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片段的译文及译文分析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

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红军队伍真威风,

百战百胜最英勇。

Osmanthus blooming in August everywhere,

Bright red flags are held here and there.

Let’s decorate and cheer!

Let’s decorate and cheer!

A new world effulgently appears.

So commanding is the Red Army,

That it is most heroic with every victory.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笔者提出了以上译文。从生态美学角度分析,在韵律方面,为了使歌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笔者在译文中使用了“everywhere”,“there”,“cheer”和“appears”这些单词,它们都押韵/iә/。在最后两句的末尾“army”和“victory”都押韵/i/,而且最后一句中的“every victory”都押尾韵/ri/;在“对称”、“均衡”和“节奏”方面,笔者译文基本符合原文的歌词结构和节拍个数,而且上下句对称工整。从“三维”转化角度分析,在语言层面,笔者使用了多种句式,前两句采用了独立主格结构,最后两句采用了倒装结构和“so...that”结构,使译文句式更加丰富,同时也更适应英语的表达习惯;在文化与交际层面,笔者译文更注重原文的隐含信息,笔者把原文中的“张灯又结彩啊”译为“Let’s decorate and cheer!”更能充分地表达老白姓在迎接红军到来时的高兴与热情,使读者更好地联想到歌曲所反映的热闹场景。

四、结语

生态翻译理论是国内译者使用较多的翻译指导理论,其生态美学原则与“三维”转化原则是指导红歌英译的有效理论基础。红歌既属于红色旅游文本,又是特殊的文学作品,在翻译红歌歌词时,应该兼顾文学性和实践性。因此,在艺术创作层面,译者可以从红歌歌词的韵律、对称和节奏等方面去着重把握;在旅游实践层面,译者则可以从语言、文化和交际方面去处理译文,最终使译文与原文在各个层面达到一种翻译上的生态平衡[6]。

摘要:文章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视角对红歌的英译进行了分析。本文从“生态美学”和“‘三维’转化”这两个方面探析生态翻译学理论对红歌英译的启示,以期为红色外宣资料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红歌英译,生态美学,“三维”转化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A%A2%E6%AD%8C/3522?fr=aladdin.

[2]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3] 王宁.生态文学与生态翻译学:解构与建构[J].中国翻译,2011,(2):14-19+99.

[4] 胡庚申.翻译选择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 姚光金.顺应论视角下红色旅游外宣资料的英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80-83.

[6] 田玲.“红色”陕北民歌英译研究——兼评《东方红》两种英译本[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9-72.

上一篇:某装车站内浮顶储罐浮盘变形失效分析及预防下一篇: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超声异常的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