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管理办法

2024-05-07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管理办法

海城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的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分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并逐步健全全市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推进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制政府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分中心,是指业务办理过程中流转环节较多、涉及工作人员较多,同时业务量也较大,其所需办公区域布局较为复杂,空间要求也较高,无法纳入中心,从而由权力归属单位设立、由上级部门指定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指导与监督的集中对外服务窗口。

第三条 中心管理委员会对分中心实施管理,以指导协调、管理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八个统一”,即:统一标识标牌、统一服装胸卡、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考勤方式、统一政务公开、统一网络建设、统一运作模式、统一考核评比。

第四条 分中心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设立首席代表,负责按中心的要求对分中心进行管理;首席代表身份和工作程序等同于中心的窗口负责人(审批科科长),参加中心的各项会议,及时向分中心落实中心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及工作部署,按规定对分中心的运作、管理情况向中心沟通汇报。

第五条 首席代表应按中心统一制作的格式履历表向中心提供分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中心有权对分中心人员进行岗位调配;分中心所属部门对工作人员进行调入、调出、晋升、换岗等,需报请中心批准;分中心有新增人员,首席代表要及时向中心报送其简历。

第六条 分中心工作人员请假要填写中心统一制作的请假单,采取分权限审批:请假1天(含)以下的,由首席代表或其下一管理层级准假;请假1天以上3天以下的,由首席代表准假;3天(含)以上的,由分中心主要领导或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与中心分管领导共同准假。分中心应详细记载工作人员的请假情况。

第七条 分中心依据法律规定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中心的统一规范及自身的工作任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认真组织学习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程序、运行模式等并遵照执行;

(二)依据中心制定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日常管理、考勤出勤、投诉督察、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创先争优、人员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报中心审定通过后在分中心范围内发布并组织实施;

(三)审核、认定和调整权限内行政许可、审批及服务事项,加强对业务操作程序的梳理和改进;按照法律法规调整及上级部门要求及时增、减许可审批事项,或调整承办事项的相应要素。

(四)建立服务窗口,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对外服务,并对依法行政和规范服务实施有效管理、监督;

(五)建立广阔的信息交换平台,打造畅通的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受理服务投诉,依法解决投诉人的合理诉求,协助中心及监察部门对服务过程中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六)对中心考核窗口工作人员提供相应数据和依据;

(七)主动及时地向中心报送有关统计数据及信息。

第八条 分中心应当坚持“公开、公正、高效、廉洁”的服务宗旨,以“宁可自己麻烦百次,不让群众麻烦一次”为服务理念,遵循“合法、效能、友善、便捷”的原则,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良好的办事环境和优质的政务服务。

第九条 分中心应当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实现行政许可及其他服务事项的申报材料(申请条件)、办事程序、承诺期限、收费标准、法律依据等的公开公示,实现办公地址、咨询电话、网站网址的公示,设立有效的告知载体,加大对电子化查询平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方便服务对象,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条 分中心应当高度重视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工作人员都能够做到态度热情、礼貌待客,想服务对象所想,急服务对象所急,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办实事。

第十一条 分中心受理、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应当依据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坚持依法行政。受理、办理其它服务事项,也应当依据法律、政策规定操作。

第十二条 分中心受理、办理各类服务事项,应当讲求效率,努力以最快速度办结,对有法定时限或中心、部门统一规定时限的,应当在法定或规定时限内办结。鼓励工作人员在对外承诺的时限内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间。

第十三条 分中心各级工作人员在服务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廉洁办事的规定,自觉遵守各项廉政自律的规定,维护分中心及部门的形象。

第十四条 分中心应当统一设置综合咨询、业务办理、收费和投诉受理的岗位,建立完整的服务体系。

第十五条 分中心受理的有关事项,涉及到两个以上内设机构办理的,必须坚持“内转外不转”原则,由分中心各环节岗位内部传递,实行内部串联,并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第十六条 中心管理机构不定期对分中心的人员出勤、日常纪律、业务办理、政务公开、机构管理等进行检查,遇有违反相应管理制度的,可视情节分别给予批正、谈话教育、通报批评、警告、黄牌、责令换人等处理;

第十七条 建立分中心办理事项统计报告制度,各分中心应当于每月前五个工作日内将上月的办件、收费和服务对象投诉等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并准确、详实填写中心提供的统一电子报表,按指定方式上报中心;

第十八条 建立分中心联席会议制度。会议主要内容为传达上级机关涉及分中心工作的政策、规定及相关文件,研究制定贯彻意见;交流分中心服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探讨改革改进措施;协调中心与各分中心、各分中心之间在窗口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联席会议由中心组织,成员由中心和各分中心相关负责人组成。

第十九条 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对分中心工作情况开展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分中心沟通并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分中心应当认真做好整改工作。

第二十条 建立分中心考评制度。中心每年对分中心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评,并予以通报。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由中心负责解释。

篇2: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管理办法

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榕政综〔2012〕3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行为,提高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服务中心是市政府设立的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集中办理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行政确认、行政备案等依申请办理的行政事项(以下统称“事项”)和公共资源交易的工作平台。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资源交易包括建设工程招投标、货物招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矿产招拍挂等公共资源要素市场的交易行为。

第四条 除经市政府同意暂不进入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外,市级行政部门和相关组织(以下统称“窗口单位”)负责的事项,一律进入服务中心统一办理。经市政府同意保留的窗口单位行政办事大厅,作为服务中心的分中心,接受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窗口单位的其它行政办事大厅一律撤消。

第五条 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应当遵循以下运作原则:

(一)一事一地原则。凡进入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窗口单位一律不得另行受理,不得绕开服务中心窗口直接与申办人接触;接受咨询、收件、补件、出件一律在服务中心窗口进行,现场勘察、技术检测、专家论证、社会公示等环节一律由服务中心窗口组织安排。

(二)充分授权原则。窗口单位对进入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应当充分授权。凡只需提供形式要件,不需要进行选择性审批的一般性事项授权窗口人员当场办理;需要进驻单位领导从严把关的事项,窗口单位领导必须定期到窗口轮值并审签;需窗口单位集体研究或需要现场勘察、技术检测、专家论证、社会公示或需要部门正职领导签批的复杂性事项,应限时办结。报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研究审批的时间另行计算。

(三)高效便民原则。窗口单位要将本单位的审批服务业务进行有机整合,原则上由一个处室审批、一个领导分管,并将审批权限集中后统一入驻中心集中办理,统一收费;同时采取动态、渐进、持续的方式推进审批流程再造,简化审批流转环节、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按照程序最简、路径最短的要求高效流转。

(四)创新改革原则。围绕企业注册登记、重点项目服务以及房地产权属登记等投资软环境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胆创新。实行企业注册登记“一条龙”、投资建设项目“一条龙”、房地产交易登记办证“两证合办一条龙”和广告审批办理“一条龙”服务等运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五)规范公开原则。进入中心办理的事项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程序进行操作,并做到“八公开”,即公开审批服务内容、审批依据、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承诺期限、收费标准、办事结果。

第六条 实行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管理,统一进场交易、统一平台运行、统一信息发布、统一监察监督。

第二章 主要职责

第七条 服务中心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制定服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对入驻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筛选、调整,指导入驻单位对审批流程的再造;

(三)负责进驻服务中心事项办理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为申办人提供办事引导和综合服务;

(四)负责公共资源交易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会同公共资源主管部门对交易活动进行监督;

(五)负责市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六)负责对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入驻服务中心的窗口及工作人员、公共资源交易单位及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七)受理对入驻服务中心窗口及公共资源交易单位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投诉;

(八)为进驻服务中心的窗口及单位提供办公场所、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保障和服务;

(九)指导和监督服务中心分中心及各县(市、区)服务中心的业务工作;

(十)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运作模式

第八条 根据进入服务中心办理事项的办理程序、关联程度和相关要求,事项分为“咨询件”、“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转报件”、“特办件”。

(一)咨询件、即办件,实行即收即办、当场办结;

(二)承诺件,实行限时办结;

(三)联办件,实行联审联办或并联审批;

(四)转报件,实行接办负责,跟踪落实;

(五)特办件,实行“绿色通道”办理。第九条 窗口单位在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代表本单位办理具体审批事项,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向服务中心窗口派遣常驻中心窗口的工作人员。

第十条 服务中心建立窗口负责人制度。窗口负责人由进驻单位正式任命并充分授权,形成“中心、窗口、部门”三位一体、目标同向、运作同步的工作合力。

第十一条 服务中心设立综合窗口,日常办件量少的部门,其事项纳入综合窗口统一办理。

第十二条 服务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进驻服务中心的单位、事项、人员以及窗口数量,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机构改革、职能变动、工作需要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三条 服务中心实行审批专用章制度。窗口在办理事项过程中的通知用章、依法不需要颁发相关证照的决定用章,原则上应当使用审批专用章,审批专用章在行政审批工作中与审批机关公章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四条 审批专用章由各窗口单位按照服务中心统一要求的规格负责刻制,经服务中心留印后统一启用。窗口单位相同效力的专用章同时废止。

第十五条 审批专用章仅限于服务中心内使用,不得异地使用。

第十六条 公共资源交易实行“产权单位负责、职能部门监管、专业机构交易”的原则,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对本专业领域交易活动的指导和监管,制定进场交易的具体办法,并做好进场交易项目的各项准备。

公共资源交易各专业交易机构要与各行政主管理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做好业务衔接。

服务中心要配合各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交易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形成职能部门、服务中心、专业交易机构协调一致的联动机制。

第十七条 进驻服务中心的窗口和单位应按照批准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开具票据。

第十八条 进驻服务中心的窗口和单位的财物管理、经费来源渠道不变。

第十九条 服务中心实行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受理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同岗替代制(AB岗制)、失职追究制等机关效能建设制度,并逐步建立电子政务的管理服务模式。

第二十条 服务中心建立协调督办制度。对涉及重大问题或职责不清、意见不一的联办件,或影响较大的行政投诉件,以及市政府交办的重要事项,由服务中心协调督办。开辟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对重点项目实行主动协办、限时快办、全程跟踪服务,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第二十一条 服务中心实行监督监察制度。通过受理投诉、电子监察、视频监控、办件抽查等形式,对行政审批服务过程中的依法行政、工作效率、服务态度、廉洁自律等情况实施监督监察,发现问题及时预警纠错和处理。

第四章 窗口人员管理

第二十二条 窗口工作人员在窗口工作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在窗口工作期间一般不再承担原单位的其他工作。各部门调换窗口工作人员时,应事先征得服务中心同意。

第二十三条 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行政关系隶属派驻单位,其编制、职级、待遇、工作经费由派驻单位负责。党、团组织关系转入服务中心,接受派驻单位和服务中心的双重管理。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具有教育培训、考核评议、监督检查和人事建议权,考核奖励、评先评优实行指标单列。

第二十四条 派出单位要切实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窗口工作人员,把窗口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纳入单位统筹,并做到同等优先。窗口工作人员在选拔任用时,应当征求服务中心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 窗口工作人员要树立服务理念,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服务中心的规定,接受服务中心的考核管理。服务中心有权建议部门调换不称职的窗口工作人员。

第二十六条 服务中心建立窗口工作人员临时档案。因任期届满或其他原因调整轮换的,临时档案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存档,作为其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网络管理

第二十七条 服务中心建立网站和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包括内网和外网。内网即政务网及各部门的专网,为各单位业务开展提供网络保障。外网即互联网,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主要提供大厅简介、规章制度、办事指南、信息发布、网上申报、网上交易、投诉受理等服务。

第二十八条 各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的计算机上工作,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他人的计算机,使用计算机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注意保密。

第二十九条 各窗口工作人员需有较强的病毒防范意识,不得使用盗版软件,不得为外单位人员拷贝软件,不得擅自将服务中心内网的计算机连接到外网。

第六章 绩效考评

第三十条 服务中心建立入驻窗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绩效考评制度。

第三十一条 绩效考评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通过综合管理系统实时采集相关数据汇总产生。考核结果以一定形式上报市委、市政府,并向窗口单位或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三十二条 服务中心入驻窗口、单位的绩效考评纳入派出单位党风廉政责任制考评、依法行政考评、绩效管理、文明单位评选等考核评选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服务中心应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强化行政监察和效能管理,接受法制、监察、效能等行政部门的指导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四条 服务中心应加强对服务窗口的日常管理,开展现场巡查抽查、窗口单位自查、服务对象评价、行风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第三十五条 对在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中,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效能告诫、党政纪处分:

(一)擅自设立审批事项或对已取消的审批事项继续审批的;

(二)具备条件而拒不进入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或违反“一事一地”原则进行“体外循环”的;

(三)不向中心窗口进行必要授权的;

(四)不按规定会同办理并联审批事项的;

(五)擅自取消、停止或增减行政审批程序或者条件的;(六)擅自收费或者不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或者违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的;

(七)其它违规违纪行为。

第三十六条 对在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中,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过错情节轻微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写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等处理;过错行为情节严重,或拒不纠正的,予以调离岗位、效能告诫的处理:构成违纪的,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作出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对符合条件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不予受理的;

(二)不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决定的;

(三)不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应当补正全部申请材料和内容的;

(四)未说明不受理申请或者不予批准理由的;

(五)不向申请人提供规定的申请书格式文本的;

(六)有服务态度差、办事推诿、贻误工作的,或有吃拿卡要行为的。

(七)其它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第三十七条 服务中心受理当事人的投诉和举报,并及时进行处理。窗口工作人员因服务态度等自身因素被投诉,经查确属个人过错的,由服务中心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经批评教育无明显改进的,由所在单位调离窗口工作岗位,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服务中心运行中涉及的绩效考评、人员管理等具体实施办法,由服务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另行制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服务中心各分中心、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3: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路径探索

关键词: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现状,管理,探索

自2010年以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文化惠民工程,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内容为“五个一”, 即一栋面积不低于160平方米的综合楼、一个篮球场、一个戏台、一支文艺队、一支篮球队。至2013年底, 全区已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000个, 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村级服务中心建成后, 如何经营管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如何提高其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度, 是实践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切合文化民生主题的有力举措, 更是摆在我们每个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拟结合桂林市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管理现状, 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进行探讨。

一、桂林市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现状

桂林市辖十二县五城区, 全市共有133个乡镇和1654个行政村, 截至2013年底, 全市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50个, 占全部行政村的27%。市文化主管部门在抓好服务中心硬件建设的同时, 有计划地培训农村文体骨干, 积极引导、策划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建成时就能发挥作用, 实现建用同步, 新建成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成为该村的娱乐健身中心, 群众文化示范中心, 如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村级服务中心建成后便立刻投入了使用, 村民经常在此开展活动, 建立了瑶族非遗展示馆, 吹笙鞑鼓舞代表性传承人利用服务中心开展传承展示活动。为规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 部分县区制定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制度, 逢春节等节假日, 大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都能开展活动,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成, 使村民在闲暇之时有了休闲、娱乐、学习、聚会的场所, 对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乡风文明有着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与建设预期的成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有效利用率不高。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存在被挪用、挤占的现象, 特别是部分综合楼由原来村委办公楼改建而来的尤为严重;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就被闲置, 成为摆设,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四, 一是选址不当, 部分村级服务中心没有建在村委所在地, 而是建在自然村, 不方便大多数群众参与, 二是村干部威信不高, 缺乏号召力, 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活动难以开展起来, 三是村集体无资金, 开展活动无经费;四是无专人管理, 经常是铁将军把门, 一锁了之。

(二)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利用不均衡一是内部设施利用的不均衡, 现实中, 篮球场、健身器材和戏台等室外活动场的利用率相对较高, 打球、跳舞、饭后散步的人相对集中;而其他室内的场所, 由于管理服务不到位, 不少设施有闲置现象, 如图书阅览室因藏书量少、更新慢、无人管理, 来看书借阅图书的人很少。二是利用主体不均衡。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使用者方面, 最突出的问题是年轻人缺位。进出服务中心最活跃的人群包括中老年妇女、老年男性和儿童, 年轻人相对较少, 原因是年轻人出去打工, 村里主要是妇女、老年人和儿童。

(三)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缺乏后期管理投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 各级财政资金没有后续的管理使用经费投入, 由于没有经费, 无法请人管理, 服务中心处于关门状态;没有经费, 无法增添桌椅、书籍、报刊等, 无法吸引群众参与;没有经费, 水电费无法解决, 灯光球场无法使用, 文艺队排练、演出无法保障。

(四)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和运行模式难以为继。目前各县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多是兼职, 并且大多数是村委会的人员参与管理, 长此以往极易造成管不好、管不了的局面, 另外, 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 管理人员不懂管理或管理无序, 部分服务中心开放没有按照群众的生活规律进行, 管理不规范、不灵活。

三、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运行路径探索

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后存在的管理使用问题已严重妨碍了其可持续发展, 如何把服务中心管理好、维护好、运营好,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 必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一) 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运行维护纳入目标管理。自治区、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条例, 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维护、管理和利用纳入县、乡目标考核内容, 考核结果记入县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绩效考评。

(二) 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员的培训和考核。目前, 大部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没有管理员, 没有额外工资补贴, 调动不了管理员的积极性, 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亟待规范和培训。为此, 要挑选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号召力、组织能力强的专 (兼) 职管理员负责服务中心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对管理员岗位人选要有确定的标准、培训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考核。

(三) 文化部门加强对农村文艺队的业务指导。要组织文化演出团体利用节假日、传统节日、会期等到服务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教育、共青团等部门, 可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 充分利用服务中心的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积极为农村孩子营造假期生活精神乐园, 让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成为村里的文化活动主阵地。

(四) 服务中心管理经费纳入财政常年规划, 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持续运行。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持续发展, 需要后续资金给予保障。自治区要出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后续经费保障意见, 对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管理员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补贴, 将服务中心设施设备的维护, 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并明确资金拨付渠道。

篇4: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管理办法

一、“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管理的双重过程

公共安全管理过程既是一个技术应用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管理的过程。公共安全管理的技术过程是指科学技术、管理技术等诸多硬软技术在公共安全管理中应用的过程,其目的是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公共安全管理的社会过程是公共安全及相关管理活动被社会认知、接受和落实的过程。

风险是由情景、概率和后果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情景是指在特定的危险源存在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一系事件。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后果是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后形成的实际结果。因此,准确全面认知风险既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又需要依据社会运行规律。“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技术过程是风险评估技术、风险分析技术和各个领域的专门科学技术(如疫苗开发等)应用过程,而“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的社会过程是危险源管理、风险感知、风险沟通和社会管控过程。“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管理的技术活动是由专业人才完成的,需要使用大量的专业知识;其社会活动则是由政府、自治组织、科研机构、媒体和公众等共同完成的,是专业知识向社会知识转化的过程。

“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的技术活动是将“风险”弄明白和找到根治的方法。例如,每次流行病爆发,公共卫生的科研部门均要投入大量的科研力量及时发现何种病毒肆虐、病毒的结构以及形成机理,最好要找到相关的疫苗和治疗方案。这一过程复杂而冗长,有时甚至得不出任何有效结论。而社会过程则是未弄明白风险之前先进行社会管理,降低社会破坏性,以及弄明白风险之后向公众说清楚风险是什么。例如,流行病大范围爆发之前,管理部门就开始实施社会管控、通过相关知识宣传提高人们警惕性,甚至采用隔离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办法减少病毒在人际间传播;而一旦弄清楚病毒产生的原理尤其是研制出疫苗后,管理部门向民众解释病毒传播途径,消除人们恐惧心理,增加防疫知识,提供人们对流行病风险的认知。如果说,技术活动是探索真知过程;那么,社会活动是传播真知过程。

二、“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管理的社会过程意义

第一,有助于改变过于依赖技术发展消除风险的习惯思维。科学技术无疑是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的最根本办法。但是,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需要长时间探索,而诸多公共安全问题一触即发、一发难以收拾,因此,过于依靠科技发明来消除风险的习惯思维可能会阻碍有效的公共安全管理。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是科研人员孜孜不倦长期探索的结果,但多数时候则是科研人员意外的发现,并不能按照预期就能取得设计的成果。因此,不能依靠等待科技突破消除某种风险,而要加强社会管理控制风险蔓延,从而为科技发明赢得时间。

第二,有利于增强社会动员能力。公共安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员公众参与到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不仅是事发后救援和重建需要公众捐款捐物、相互扶助,而更为重要的是让公众每天都有一双发现安全隐患的眼睛,并积极向有关负责的机构报告隐患,帮助专业管理部门消除危险隐患。因此,“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将管理关口前移,有助于增强自身的社会动员能力。

第三,有益于向社会普及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普及成为一种大众知识是知识社会化过程。向公众说明科学是提供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管理不仅注重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专家向公众普及科技专业知识,更加注重日常生活中由媒体与专家合作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科学技术,告知相关风险,逐步提高公众的风险认知水平。

三、建立“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的社会管理制度

“以风险为中心”公共安全的社会管理制度是通过建立社会活动管理制度,防范风险的蔓延、削减风险的影响力和增加风险决策的确定性。这些社会管理制度包括:危险源的社会管理制度、风险知识共享制度、风险感知管理制度、风险沟通制度和社会管控制度。它们之间相互依存,需要配套使用,形成管理流程的环路。

第一,危险源的社会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包括危险源的专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两个部分。危险源的专业管理是由专业部门或机构对危险源进行登记、设置标示、变更、备案和建立业务管理制度的活动;危险源的社会管理是指由基层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学习相关危险源知识、知晓相关危险源的位置,自行远离危险源并自我约束接触、开启和滥用危险源的自治行为。它是由危险源的专业管理部门与基层政府、社会自治组织或社会机构共同实施的危险教育和管理活动,也是公众自我防范的自治行为。只重视专业管理不重视社会管理的危险源管理并不是有效公共安全管理。

公共安全常态管理中经常出现,一些危险源所在区域的专业管理部门与基层政府缺乏有机配合,导致危险源不被周边群众所熟知,出现群众的无意之错酿成巨大灾难事故,损失惨重。因此,危险源的社会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美国在印度博帕尔事件后,出台了《社区知情法》,要求企业必须向社区公开告知企业名称、生产何种产品以及相关管理措施。社区居民在知情后,可以向企业提出自己的担忧,企业必须建立与社区建立起共同管理风险的制度。因此,建立“以风险为中心”的公共安全管理既要加强危险源的专业管理,还要突出危险源的社会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风险知识共享制度。风险是一个富有争议的知识范畴。它既包括了客观的危险源也隐含了主观的概率,可以将其视为损失后果也可以看到收益结果。不同领域专家看待同一个风险有不同结论。因此,要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提升其积极效应,以及要减少不确定性、增加确定性,那么,就需要在全社会不同的群体之间建立一种风险知识共享制度;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目的利用风险知识,从而为找到削减风险的科学路径。例如,新型或变异的流感病毒总是不断涌现,但是,每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出现之后,均很难在短时间找到疫苗阻止其大范围传染。公共卫生专家面对流感病毒能做的是减慢它的传播速度。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先知道这种流感出现在哪里。长期以来的做法是门诊临床医生在接诊病历后,发现新的病毒,并报告给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确证后发布疫情,此时,流感已经进入爆发期。因为,一方面感染流感病人会选择病情严重之时才会去医院,另一方面临床医生也需要通过常规药物试验后才能确认发现是不是新病毒。然而,这种传统的做法在2009年因风险知识共享制度而终结了。

篇5: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管理办法

肥行审发〔2010〕4号

为全面落实好行政审批服务“两集中、两到位、两减少”改革要求,强化对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结合市效能办《关于对影响作风效能建设行为实施问责的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内容

(一)奖励指标

1、月办件数量排在前10名、限时办结率保持100%的工作人员,1-5名每人奖励2分,6-10名每人奖励1分。以行政审批管理系统登记的办件数和办件人为准。

2、对招商引资或重点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简化手续、灵活办理的,每件奖励窗口负责人或直接办件人1分。以业务管理科的记录为依据,并经中心当日带班领导签字。

3、双休日或节假日期间,经中心通知,办理服务对象急需申办事项的,每半天奖励加班人0.5分。以业务管理科的加班记录为依据,并经中心值班领导签字。

4、为中心招商引资工作提供线索,按市招商办考核认定的实际到位资金计算,每100万元奖励5分,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由办公室提请中心领导研究确定。

5、向中心提出合理化建议被采纳的,经中心研究后,在3分内酌情加分。以办公室的会议记录为准。

6、撰写反映中心工作的稿件,在国家级、省级、泰安市级党报党刊发表的,分别奖励10分、8分、3分,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向中心报送有价值的工作信息并在对外宣传报道中被采用的,每篇加0.5分。以办公室的登记为准。

7、完成中心安排的临时性工作,或先进事迹被新闻媒体报道、受到“鲜花送文明”活动办公室表彰等为中心赢得荣誉的,经中心研究后,在2分内酌情加分。以办公室的会议记录为准。

(二)处罚指标

1、在事项办理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每件、次分别扣窗口负责人和办件责任人1分。

①对于材料齐全且符合规定条件的申请,应予受理而不予受理的;

②受理的审批服务事项在承诺时限内未办结,也未发布延期公告的;

③未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致使服务对象多跑腿的;

④不按规定使用各类法律文书或文书内容不规范的;

⑤擅自设立审批条件,改变审批程序,增加申请材料的;

⑥不能正确处理依法办事和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关系,该争取的不争取,可办理的不办理或借故让中心领导协调办理的;

⑦对涉及相关部门的审批事项,不及时主动协调,互相推诿扯皮的;

⑧拒不提供中心指定检查的审批业务档案资料的。

2、在服务风纪方面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每次扣1分。

①上班时间上网炒股、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办私事等违反岗位职责纪律的;

②在服务大厅内吸烟、吃零食的;

③带小孩上班的;

④不按规定着装或不佩戴工作证上岗的;

⑤除工作需要外,不在柜台岗位办公而在隔断内或串岗的;

⑥办公电脑、柜台、桌椅、文件橱上有灰尘、污渍或废纸的;

⑦下班后,未关闭办公设备并切断电源的。

3、在工作出勤方面出现下列情形的,分别按相应规定扣分。

①迟到、早退、私自外出每次扣1分;每月临时外出累计超过16个小时,每超过1小时扣0.5分;旷工每次扣3分;

②工作期间服务窗口无人值守影响工作,群众有意见的,每次扣窗口负责人1分;

③无故不参加学习和其他活动,开会无故迟到、早退、缺席,在会场内接打手机、睡觉等,每次扣1分;

④未按中心要求报送统计数据、工作总结或资料的,每次扣1分;

⑤双休日或节假日经中心通知,未按时到中心加班服务的,每次扣1分。

4、通过社会评价系统,实行“一事两评”。评价率每减少5%,分别扣窗口负责人和办件人各1分;满意率每减少1%,分别扣窗口负责人和办件人各0.5分。发生与服务对象吵架等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每次扣5分。

5、出现其它违反中心工作和管理制度的行为,按相应规定处理。无明确规定的,中心将召开会议研究处理。

二、考核办法

(一)计分办法

实行百分制月度考核,工作人员月度考核成绩由客观成绩(占80%)和评议成绩(占20%)两部分构成。客观成绩,以80分为基础,再按照奖励、处罚两类指标加减得出;评议成绩,民主评议由中心统一组织,分窗口负责人和中心管理人员两个层面进行评议,各占10分,按得票率折算得分。窗口所有工作人员当月考核成绩的平均分,为窗口月度考核成绩。

(二)考核程序

1、汇总。每月5日前,督查投诉科根据中心办公系统、指纹考勤系统、社会评价系统、有关科室提供的加分凭证、电子监察和视频监控情况、办件检查情况、投诉调查处理情况,以及民主评议情况,计算出各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的上月考核成绩。

2、公示。考核成绩通过中心网站公示3天。

3、评先。考核成绩经公示无异议后,按30%的比例研究确定月度服务红旗窗口和先进个人。

4、表彰。对红旗窗口、先进个人,中心以书面形式进行通报表彰,并在中心光荣榜张榜公布。

三、激励与约束

(一)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的月度考核成绩,是季度评选党员先锋岗、服务标兵和评选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主要依据。党员先锋岗和服务标兵分别按党员、非党员的15%评选表彰,评选办法执行原有规定。对派出单位的年终评比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中心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考核规定单独组织。

(二)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取消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当月评先树优资格。

1、出现“体外循环”问题的;

2、派出单位违反窗口工作人员选派程序私自调换窗口工作人员,或因单位安排不当造

成窗口人员不到位或脱岗的;

3、派出单位未按规定授予窗口工作人员相应的审批权限,影响窗口办件和审批效率的;

4、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增设收费项目或已取消的收费项目继续收取或“搭车”收费的;

5、未经政府同意,擅自减免或缓交规费的,或有上级文件或领导批示需要减免或缓交规费而拒不执行的。

(三)窗口工作人员一个月内由于病、事假(现场核查、上报材料除外,下同)不在服务窗口岗位累计超过7个工作日的,取消月度评先资格;一年内由于病、事假不在服务窗口岗位累计超过30个工作日的,取消评先资格,不享受考核奖。

(四)对违反法规、政纪、党纪和我市有关行政效能规定的行为,在中心作出处理后,一律再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本暂行办法自2010年10月28日起执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篇6:滨州市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简介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实现“打造系统九州、建设现代滨州”的目标,2004年12月,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滨州市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于2005年4月18日正式投入运行。

滨州市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正县级行政单位,编制13人。按照其职能,主要负责对市直部门集中办理审批(许可)、收费事项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指导服务。中心服务大厅位于滨州市黄河八路355号,面积近6000平方米。目前,进驻中心的行政审批部门64个、设置审批服务窗口75个、进驻人员156人、在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533项。另外进驻中介机构2家。中心实行一周五天工作制,具体作息时间为上午9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中午12点至1点为午餐时间,工作人员8个小时不离开“中心”,以方便群众办事。中心运行以来,不断在管理制度改革、大厅文化建设、中心功能扩展等方面积极探索。2006年12月26日中心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心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2007年,借鉴外地经验,在评选月度红旗窗口、优秀服务标兵的基础上,开展了服务品牌创建和推行“共产党员示范岗”制度,创立了“办事高效率、服务零距离”的服务品牌,在2008年2月被滨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作为滨州市第一批服务品牌向社会公示。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扩大中心

服务品牌的影响,发挥品牌的作用,我们围绕服务品牌的内涵、理念,对其进一步完善,使其在促进审批服务工作的规范,进一步提高审批服务的水平、质量、效率、树立审批中心形象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并在2009年1月15日被评为“山东省服务名牌”。制定了《中心“共产党员示范岗”评选办法》,评选公示“共产党员示范岗”。在中心运行的过程中,中心根据社会需求,将年检及部分事业性收费项目纳入中心办理,使中心的服务功能得到了有效拓展。

为进一步加强对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管理,提升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水平,我们从2008年9月开始筹建网上审批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经过近9个月的努力,该套系统于今年5月中旬开始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该套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充分利用数据监察和视频监控,加强对窗口审批服务工作的管理,推动规范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篇7: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管理办法

1、完善窗口建设,整合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司法行政服务职能。中心共设置12348法律咨询热线、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导引、企业法律咨询、维护妇女、青少年权益、人民调解、涉法涉诉法律咨询、劳动争议法律咨询、社区矫正和综合服务等十一个窗口,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使群众能在一个平台上,享受“综合性、一站式、超市化”的法律服务。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服务管理,提高法律服务能力。中心除建立健全上墙制度、首问责任制度、AB岗工作制度、否定报备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流程制度等制度外,进一步深化业务登记制度、中心窗口应急情况处置方案、工作例会和联系会议制度、报表统计制度、信息报送和舆情分析制度、中心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业务学习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日常工作制度。此外为加强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管理,通过法律援助质量全程跟踪监督、倡导名律师办案、改进援助案件质量反馈表等措施提高援助案件质量。

篇8: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管理办法

1 资源中心资金管理系统现状

1.1 标书费、保证金网上交纳情况

标书费网上交纳, 是投标企业通过网银进行网上交纳, 交易平台系统通过银行设立的专门端口获取银行数据, 从而实现网上购买标书。项目结束后, 交易平台系统将标书费按项目标段进行汇总, 由财务人员逐笔核对银行商户信息后人工汇款给代理公司。标书费网上交纳流程如图1所示。

保证金网上交纳, 是资源中心与银行合作, 在银行设立多个子账户, 投标企业通过银行柜台或网银方式将保证金打入指定子账户, 交易平台系统通过银行端口获取银行数据。投标企业正确交纳保证金后在交易平台系统中可以查到保证金的到账情况, 并自行与投标项目标段进行绑定, 交易平台软件系统确认该企业的项目保证金已交纳, 从而实现保证金网上交纳的功能。项目结束后, 交易平台系统将保证金按项目标段进行汇总, 由项目负责人发起, 最终由财务人员通过交易系统进行退还。保证金网上交纳流程如图2所示。

1.2 目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2.1 数据零散

目前财务所需的资金信息来源较多, 分散在银行商户、银行、交易平台三个方面, 数据分散, 给财务带来了巨大的处理压力。

标书费信息来源于银行商户, 包括有流水号、金额、日期等信息;银行系统可获得企业账户、资金进出情况、日期、金额、备注信息等情况;而企业名称、保证金和标书费金额、项目标段、代理公司、开始截止日期、开户银行等信息来源于交易平台系统。

各项数据分散于多个系统造成财务人员在整理、分析真实财务信息时必须人工从各个系统中抽取有用信息, 加之数据量过大, 财务人员进行人工核对近乎不可能。

1.2.2 现有交易系统平台软件程序设计存在问题

(1) 程序设计人员对于实际财务运行不熟悉。程序员与会计分属两个行业, 差别较大, 对实际的财务运行情况不熟悉。程序设计过于理想化、简单化。对实际运行和异常情况的处理非常不到位, 造成诸多漏洞和错误的存在。

(2) 银行开发功能有限。银行为保障资金安全, 对于开放的功能非常有限, 而且接口的开放权限在省行, 软件接口的开发则放在国家级开放中心, 实际运行所需的实用功能不可能提供给中心使用。

(3) 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在实际运行中发现以下复杂问题的存在, 很难克服。第一, 全国目前存在几百家银行, 银行识别码、银行网点的变更、系统升级等因素很容易造成企业账户信息发生变更或出现异常;第二, 银行服务质量有差别, 农信社等小型银行容易出现开户行未填写, 转入错误账户等异常情况;第三, 投标企业容易出现多个标段资金合并转账;转入错误账户;未及时绑定;绑定到错误项目;未及时变更基本账户等诸多问题;第四, 退还保证金时, 由于企业账户信息错误, 银行退回资金无明显标识, 交易平台系统也无法正确识别。

1.2.3 安全可靠性存在问题

(1) 资源交易平台系统不同于其它内部使用系统, 不仅用于内部业务办理, 还必须在互联网上对社会开放办理业务。这就给黑客造成了有利条件, 遭受人为攻击的危险时刻存在, 其安全性无法得到完善有效的保障。

(2) 软件系统错误风险。软件系统错误、漏洞的风险始终存在。以资金管理最为严格, 安全程度最高的银行为例, 如果在百度输入“银行出错”, 会出现五百多万条结果。同样交易平台软件系统出现错误, 导致资金信息错误或异常不可避免。

2 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资源中心资金管理存在两个突出问题是急需解决。

2.1 标书费存在问题

(1) 标书使用建行商户进行网上交纳, 商户隔日将标书费汇入进入中心账户, 无完整的明细信息。想要获得完整准确的明细数据, 只能凭借人工对照银行商户流水号进行查询。

(2) 标书费数据量大, 每天需要人工处理的数据达到几百笔甚至上千笔, 需要逐笔与交易平台数据进行比对, 处理过程复杂、烦琐, 汇总核算工作量极大。

2.2 保证金存在问题

(1) 市资源中心目前使用的保证金系统目前是为每个行业设立一个银行子账户。这种模式的保证金系统设计存在较大的缺陷, 已没有其它资源交中心在使用该套系统。2014年需经中心信息科与软件开发公司对该套系统进行了多项重大改进, 但仍然无法克服单账户模式的弊病。

(2) 投标企业保证金转入后需要在交易平台系统中再进行一次绑定操作, 不熟悉流程的投标企业很有可能出现绑定错误。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投标企业投诉的热点, 目前仍然有3‰甚至更高的差错率, 给投标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 银行提供的端口功能有限, 不能提供退款核对和利息合并退款的功能。

(4) 由于投标企业银行账户发生变更, 被银行退回的资金系统不能正确识别, 财务人员在资金处理时容易出现偏颇。

3 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 目前市资源中心的标书费、保证金财务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当前中心业务发展需要, 经多方考察研究, 本文给出以下设计方案。

3.1 保证金系统改为虚拟子账号模式

虚拟子账号模式如图3所示, 是项目开始时, 由交易平台系统为项目的每个标段在银行开设一个虚拟子账号。

企业交纳保证金时, 将该项目标段的保证金转入指定的虚拟子账号即可, 不需要现在的绑定操作。此时不需要验证资金是否出自企业基本账户, 金额是否正确, 交易平台系统在开标前不查询账户明细, 不仅减少了系统的验证压力, 同时也增强了系统保密性。

在开标时, 交易平台系统才从银行调取该标段虚拟子账户内缴纳的资金信息, 进行基本账户和金额的验证, 此时才能得到该项目的投标企业等信息, 如图4所示。

虚拟子账户的优势在于, 改变软件系统以往需要对整个账户的所有资金进行查询处理为只对单个子账户少量资金的查询处理。避免了软件系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劣势。在安徽、江苏等地该方案应用较多, 方案已经成熟。目前河南省的焦作、济源等地正在与建行进行沟通实施。软件实施方面, 信息科与国泰技术进行了多次沟通, 在保证金过渡阶段, 可存在两种保证金交退方式。

3.2 引入财务软件系统

3.2.1 引入财务软件系统的作用和目的

(1) 资金校验。目前的交易平台系统无法生成完整准确的资金来往数据, 与银行来往明细存在较大误差, 引入财务软件可以在银行和交易系统之间搭起有效的桥梁, 从两方取得有效数据进行核对, 从而实现资金来往的日清月结, 如图5所示。

(2) 数据整理。标书费的数量较大, 引入财务软件可以自动从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系统提取数据, 与交易平台系统进行核对, 从以前的人工校对、分类、汇总转为自动完成。

(3) 支出校核。财务软件对每笔支出进行数据校核, 保证每笔支出都有进项, 金额相符, 避免重复支出、错误支出, 如图7所示。

3.2.2 对财务软件系统开发公司的要求

对财务软件系统开发公司的选择有以下需求。

(1) 软件安全性要求高。资源中心标书费、保证金收退金额较大, 数据量大, 资金不容出错, 要求软件的安全性必须足够高, 软件公司有为其他大型企业开发财务软件系统的经验。

(2) 接口复杂。标书费、保证金的管理不是单一软件工作, 而必须与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进行大量的数据对接, 要求财务软件公司必须有与银行、第三方支付、ERP等软件有成熟的对接合作经验, 有相关案例。

(3) 时间紧、任务重。做为电子招投标的基础性工作, 财务管理系统必须先期完成改进工作。要求财务软件公司必须具备充足的技术力量, 在短期内完成各项技术对接开发工作。

(4) 二次开发任务量大。按国家发改委要求, 2016年将开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认证工作。要求财务软件公司必须具有同类资源交易中心财务软件开发经验, 技术成熟, 减少升级带来的业务中断、程序错误等问题。

4 结语

本文的设计方案经南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试用, 很好地解决了标书费、保证金财务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针对目前资金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笔者分析了资源中心资金管理系统的现状, 给出了设计方案, 建议将保证金系统改为虚拟子账号模式, 引入财务软件系统, 很好地解决了标书费、保证金财务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资金管理系统,现状,方案设计

参考文献

[1]孙娟.我国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 2015 (28) .

[2]连一燃.吉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2.

[3]宗菲.淄博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 2013.

[4]胡九华.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招标, 2013 (13) .

上一篇:假如我是春天作文下一篇:优秀大学生先进事例